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武财神叫什么名字(财神叫什么名字)

武财神叫什么名字(财神叫什么名字)

盘点民间传说的八大财神:拜柴荣升官发财,人生赢家范蠡人财双收

文|一鸣惊人录

编辑|一鸣惊人录

中国人民最伟大最持久的事业就是赚钱!

为了回应人们对于金钱的迷恋,民间也诞生出了许多的“财神”。

今天一鸣就来带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这民间传说中的八位财神。

人生赢家范蠡事业美女双丰收,财帛星君李诡祖万民崇拜。

这些财神都是谁呢?看看你平时拜的是哪一个?

第八位 武财神 关羽

说起关公,这位可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不少人家中还供奉着关羽的牌位。

关羽关二爷是我国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英雄,在三国时期为刘备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悍马功劳,在死后被人们称之为“关公”。因为他在世时武艺绝世,霸气无双,为人十分忠义,所以也被后世尊称为“武圣”。

因其名头过于响亮,不仅对民间民众影响深远,就连儒释道三教都对其十分推崇。古代儒教在他过世后将他推为关圣帝君、文衡帝君,地位几乎与文圣孔子齐平,由此足以见得关羽的忠义豪气对我国民间影响之深远。

而他不止影响了我国儒教,就连西方佛教都来争相抢夺,为他封号“迦蓝菩萨”、盖天古佛。面对佛教的强势来袭我国道教也不甘示弱,道教将关羽关二爷推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

关二爷在我国民众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在清朝末年,他甚至还有了一串极长的封号:“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因其地位崇高名头响亮,所以在国外也有了一大批信徒,而且不乏有许多外国从商的华侨,久而久之,关公也被人们当做财神来祭拜,推崇他为武财神。

经商的人家就可以在过年时拜拜关羽,祈求新一年的武运昌隆,财运亨通。

第七位 刘海蟾

刘海蟾是我国民间信仰的九路财神之一,属于西北财神。

说起刘海蟾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都对其非常陌生,但如果说起全真派道教,那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

全真派道教是我国道教的主流教派,由道士王重阳所创,全真教就是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领军教派。

而刘海蟾就是全真派道教的北宗五祖之一,他是与王重阳吕纯阳等人齐名的人物。

他一生跟随纯阳吕洞宾遨游四海,最终正在天下道教祖庭中修道成仙,是全真教的重要人物。

因他曾跟随吕洞宾学习炼丹养寿之术,后来写下了一本《还金篇》,而且他还有着一段刘海戏蟾的故事,致使人们把他当做财神来供奉,表示财源广进。

第六位 君财神 柴荣

柴荣是五代时期后周的皇帝,也被后世尊为九路财神之一的南路财神,因为他原本是皇帝,所以也被称作“君财神”。

柴荣登基时,民间传言都称这柴荣是“天财星君”下凡。因为柴荣自幼便容貌出众气宇轩昂,从小便熟读四书五经,还喜欢黄老之术。他儿时家道衰落,到他接手时,却让家族生意蒸蒸日上。

而他自当官起,就极为清廉,而且政治手段极其高明,对于地方的整治十分到位,甚至能让百姓们可以在乱世中夜不闭户,安全苟活,所以老百姓们对其十分爱戴,柴荣也一路升官发财。

在他33岁那年,柴荣登基称帝,他登基以后奋发图强,治国有方,让后周王朝加速发展,使得国家变得十分富饶,百姓们也非常富裕,柴荣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明君、好皇帝,受万人景仰。

后周王朝在他的治理下,接连击败五代时期的不少国家,攻破了许多城池,后周的地域版图扩张了许多倍。后人称他是“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只可惜天妒英才,柴荣坐上皇位没几年突然发病,不治身亡,年仅39岁。

为了祭奠他在位时的伟绩,还有他经商时的传奇过往,中原百姓们都将其尊为财神,主掌升官发财之事。

第五位 财帛星君 李诡祖

李诡祖也是我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位财神,被人们称之为财帛星君、文财神。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相传李诡祖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地方县令,因为从官时期是一个清廉的好官,而且还是一个大善人,经常帮助平民百姓,还经常做善事,百姓对很尊敬他。

当时他所治理的地方有水妖横行霸道,李诡祖出手想方设法解决了水妖,为百姓们了结了心头之患,于是在他死后,蒙受他恩情的百姓们自发为他建立祠堂,世代供奉他。

因其善名远扬,唐朝时期,李诡祖还被加封为增福相公,元朝政府加封他为福善平施公,久而久之,他就成了许多民间向善之人的崇拜对象,被后世尊为财神,执掌消灾辟邪等愿。

因为向他祈愿时,效果总是很灵验,所以李诡祖也成为了我国民间最受欢迎的财神,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看到人们对李诡祖的供奉,而他的形象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财神形象。

左手持一卷轴,上面写着招财进宝,招财进宝这个词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他右手捧一元宝,寓意财源滚滚,可以说在许多供奉财神的家庭中,你都能看到他的画像。

第四位 赵玄坛 赵公明

说起这赵公明,大家或许会想到封神演义中的截教神仙赵公明,但其实这赵公明的形象早在封神小说成书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

赵公明又叫赵明朗,是我国民间信仰的九路财神之一的北路财神,也被称为“月财神”“武财神”,早在晋代时期的民间传说中,他就已经存在了。

他不仅是民间信仰的财神,更是我国道教的正统神明。

我国民间信仰的财神分为两种,一种是道教正统神明,是由道教赐封的,而另一种就是民间所信仰的民间天仙。

例如李诡祖就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天仙财神之一,而赵公明则是我国道教神话体系中的正统财神之一。其实就类似于官方公务员与非官方工会一般,都是为人民办事的。

赵公明作为我国神话中的正神,他早期其实并不是财神,而是因为元明时期《封神榜》这一作品的缘故,赵公明才在民间传言中渐渐被传为财神。

因为他手底下管着掌管招财进宝、纳珍利市的神仙,所以官大一头的他就成为了正财神,掌管吉祥如意 ,为人们所供奉。

第三位 陶朱公 范蠡

范蠡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他被后人们尊称为“商圣”,也被人称之为“文财神”。

范蠡是南阳五圣之一的商圣,他虽然出身卑微,但他勤奋好学,并且文武双全。他虽然是楚国人,但由于楚国官场十分黑暗,不是世家贵族根本就没有当官的可能,于是他扭头投奔越国,并成为了越国的高官。

他的一生,事迹传遍天下,是一位千年一遇的传奇人物。

他曾三次选择经商,每一次都是从零开始,但他就是能凭借自己的才干与智慧,将自己的生意经营壮大,成为不可一世的大富豪。

但是总做富豪也是很无趣的,所以他三次散尽家财去救济穷人,一次又一次从零开始,每一次都选择不同的行业去经营。只能说商圣不愧是商圣,远不是如今的三马能比拟的。

范蠡每一次创业经商,都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识智慧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够做到的。因为他这段传奇经历,所以他经常受后世经商之人供奉,是所有商人心中的偶像。

范蠡可以说是千古第一人生赢家了,事业成功,官封相国,家庭美满,娶妻西施,留下传奇故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在他死后,后人将他尊为“商圣”,并当财神供奉,是为东南财神“文财神”。

第二位 文曲星 比干

比干是商王朝商纣王的叔父,商王文丁的儿子。

比干自幼聪慧无比,博学多才,曾辅佐自己的弟弟帝乙将商王朝发展壮大,并在帝乙死后,一心辅佐商纣王帝辛。

历经商王朝三代更迭,他忠君爱国一心为民,鼓励发展生产业,推动商王朝经济快速发展,让商王朝成为了极为富庶的国家。

但结果却因为商纣王沉迷美色不听自己的进谏,导致商王朝灭亡,帝辛自焚摘星楼,而比干也以死明志为国捐躯。

为赞扬比干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在他死后,西周还为他追封“国神”,后世唐太宗还专门为他追加谥号“忠烈”。

因为他从政期间,商王朝经济发展飞快,所以他也被民间视为财神。

华商始祖 中斌财神 王亥

王亥是我国夏代商国的国君,更是我国的商业贸易的老祖先,如果说范蠡是将商业游戏玩弄得最熟练的顶尖高手,那王亥就是第一个玩这个游戏的开荒大神。

夏代,那是一个没有贸易往来的时代,而王亥,就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有贸易思维的人。

因为当时的商国牛羊动物产能过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亥带领亲信,亲自出国进行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贸易。

因为发起者王亥是商国的国君,所以搞贸易的人就被其他部落称之为“商人”,贸易双方所交易的物品就叫做“商品”,这一行业也就叫做“商业”。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那时的商国王亥,现在或许根本不会有“商业”这一名词。

所以王亥在死后被人们尊称为“华商始祖”,意思就是华夏商业的老祖宗,商业的开辟者,因其地位身份与事迹,他也被人们称之为“中斌财神”是为中央财神。

财神代表了我国劳动人们对于幸福生活向往最淳朴的情感,现在仍然有许多地方还保留着拜财神的传统习俗。虽然我们不应该推崇封建迷信,但拜财神也不失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

赵公明是怎么从瘟疫之神成为武财神的,他的原型你想不到

赵公明是大名鼎鼎的武财神,和关羽齐名。

但是赵公明来历和关羽大不一样。

据说他在历史上真实的身份比关羽要早很多年,他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没准跟关二爷是老乡呢)。

他就是参与三家分晋建立赵国的赵氏先祖。

《史记》没有他的名字,司马迁先生说赵衰的爸爸叫赵共孟,赵共孟的爸爸叫赵夙。

而赵衰就是当年跟着公子重耳外出流浪,重耳变成晋文公,赵衰又帮助他富国强兵,赵家从此也走上人生巅峰。

后来过了几十年,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景公,赵家的掌门人是赵衰的孙子赵朔。

晋景公看赵家人不顺眼,对赵家来了个满门抄斩,在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故事《赵氏孤儿》。

故事到这里,跟赵公明还没有关系。

不要着急,这事得从晋景公说起,晋景公晚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鬼找他索命。后来第二年他就掉厕所里淹死了。

死得相当悲惨。

这个大鬼是谁呢?

东汉的经学专家服虔在注解《春秋》的时候,说这个人大鬼就叫赵公明。

赵氏孤儿是个流传千年的故事

按照服先生的排序,赵公明是赵衰的爸爸,和《史记》记载不太一样,不过细细读起来,赵共孟和赵公明挺像的,没准真的是司马迁记错了,或者后世以讹传讹把赵共孟读成了赵公明。

不管怎样罢,赵公明此番报复让他名声大振。

从东汉以后,赵公明就以恶鬼的形象登场了。

《搜神记》里有个故事专门提到了他。

有人叫王祐,生病马上就要死了,正要和母亲告别。忽然有人来找他,此人自称和王祐是老乡,也是读书出身,现在随三位将军出征,他在赵公明麾下。

王祐立刻想到此人是个鬼吏,赶忙央求:“上有老母在堂,自己也没有兄弟……”这个鬼吏被感动了,答应救他。第二天带了几百个随从过来,这些随从都不足二尺高,穿着黑色的军装,上点红油为标志。

王祐家里的人赶忙击鼓祭祀,群鬼闻声起舞,家人又准备酒饭招待。这位鬼吏说不用,拿起一碗水倒在王祐的被窝里。又说:“我在你褥子下面放了十来枝红笔,戴在头上可以避免灾祸。”说完带着手下人离开。

当夜,王祐安稳睡了一觉,半夜的时候突然想他在被窝里倒水了啊,怎么不觉得湿。令人掀开被子,这水在两层被子中间,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滚动,一点也没有打湿被子。王祐的病就好了。后来王祐看见一本书,上面写着:“天帝派遣赵公明、钟士季等三位将军带鬼捉人。”

这个故事说明,在当时赵公明已经成为了瘟神,另一位姓钟的名气也不下,乃是三国名将灭了蜀国的钟会。

我们不说钟会,单说赵公明。

赵公明又称赵玄坛

不光作为故事的《搜神记》提到,天师道的捉鬼指南《女青鬼律》也提到了赵公明。

东方青炁(qì,同气,这样写显得高大上)鬼主姓刘,名元达。领万鬼,行恶风之病。

南方赤炁鬼主姓张,名元伯。领万鬼,行热毒之病。

西方白炁鬼主姓赵,名公明。领万鬼,行注黑之病。

北方黑炁鬼主姓钟,名士季。领万鬼,行恶毒霍乱心腹绞痛之病。

中央黄炁鬼主姓史,名文业。领万鬼,行恶疮瘫肿之病。

在这番说明里,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钟士季、史文业是五大瘟疫鬼帅,分管东西南北中,负责播撒瘟疫。

另外在《神咒经》里除了提到他们五个人,还多了两个,分别是:李公仲、少都符。说他们七个人分别率领二十万恶鬼播撒瘟疫。

总之赵公明在当时人们的想象里是瘟神团伙的一分子,他来自天帝的授权,他的主要工作是除了播撒瘟疫,还救治善人(例如王祐),这就为他赢得了大量粉丝。

一直到元朝,《搜神广记》故事里说隋朝的时候五个瘟神一起出现在天上,巫师解释道:“这是五方力士,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主国民有瘟疫之疾, 此为天行时病。”可怜赵公明成了秋天的瘟神,把他们五个和春夏秋冬联系了起来。

这还不算,还有人把他们五个和五岳联系了起来。

泰山府东岳主者,天齐仁圣帝所主,管杂病事刘元达。

衡山府南岳主者,司天昭圣帝所主,管瘟疫事张元伯。

华山府西岳主者,金天顺圣帝所管,泻痢事赵公明。

怛山府北岳主者,安天元圣帝所主,管暴汗寒虐事史文业。

嵩山府中岳主者,中天崇圣帝,行病司四案……

赵公明归西岳华山的金天顺圣帝所管辖,负责让人们拉肚子……这活听得就那么脏。

那么他是怎么成了财神的呢?

因为张道陵天师。

宋朝开始有了一个传说,张天师在青城山修道大战各方鬼帅,最后把他们收服为自己所用,张天师分别为他们重新安排了工作。

南宋道教的《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上说,张天师打败五个瘟疫鬼帅,他让赵公明担任玄坛大将,从此赵公明开启了不一样的人上。

换了工作的赵公明,也要“洗白”自己不光彩的经历。

《搜神广记》里说他名叫赵朗,字公明,秦朝的时候到终南山修道,被玉帝看上,到天庭供职。

这只是洗白的一种。

由于成神的赵公明经常和关羽一起出来,因为最初都担任过玄坛元帅。

所有还有故事说,赵公明是三国时人,是赵子龙的弟弟——越来越离谱。

还有人说他是太阳神转世,明朝的《琅琊金石辑注》里收录了一个故事,说后羿射九日,其中有一个落在琅琊郡,化为人形,就是赵公明,(另外那八个则变成八仙)。赵公明作为天选之人自然日益提升。

这个故事后来被原封不动收到《封神演义》里。

经过道教和民间的共同努力,赵公明彻底摆脱瘟疫神的形象,再经过《封神演义》小说的渲染传,他逐渐成为一名财神。

财神爷为何有文武之称?文财神、武财神哪一个名气更大?

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神仙应该就是财神了,财神的崇拜由来已久,但是真正知道财神来历的人却不是很多,现在我们所供奉的财神,其实有文武之别,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位财神的来历。

武财神,是道教中供奉的正宗。民间公认他为赵公明。相传赵公明是终南山人,自秦朝时避世山中,修成正果。张陵修炼仙丹时,奏请玉帝派遣保护神,于是派赵公明前往,并授予他“正一玄坛元帅”,因此又名赵玄坛。

赵公明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但那时的赵公明是司职瘟疫的,也就是著名的瘟神,他皮肤黝黑,满面浓髯,头上顶着铁冠,手中执着钢鞭,胯下一头黑虎更是威风凛凛,让人在崇敬之余又生出些畏惧,很符合瘟神的身份定位。

可是赵公明为何后来又兼职当了财神,却难以考证,资料中记载只要是有关于公平的事情,都可以找他解决。而生意往来最注重的便是公平,所以便使他成为了财神。

《封神演义》中,赵公明是一个反面角色,他原本在峨眉山罗浮洞修行,天皇时得道,道术非常高强。纣王请他出山对抗姜子牙,结果在“十绝阵”一战中,和姜子牙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后来,陆压散人在西岐用“钉头七箭书”将他射死。

姜子牙在封神之时,给了他一个“金龙如真龙龙虎玄坛真君”的名号,让他统率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宫姚少司,如此一来,赵公明的财神身份就非常明确了。

文财神,在民间的年画、版画中屡见不鲜,他们大多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容慈祥,在新春佳节张贴上这么一张财神图,能让家人感到喜庆和安详。

只不过,对于文财神的身份,各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比干,有的说是范蠡,也有人认为文财神就是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总之没有定论。

比干是纣王的大臣,以正直敢言,甚至不惜剖腹挖心著于史册,他当财神,自然也是能做到童叟无欺,不偏不倚了。范蠡是历史上著名的富商,相传辅助勾践攻克吴国后,就飘然离去,定居在陶山(今山东境内),并在商场上大展拳脚,终于成为富甲一方的名人,后人将范蠡尊为中国商家的鼻祖,他当财神,应该也是实至名归。

文财神虽然没有进入道教的正式编制,但他们代表着百姓的呼声,因此在民间备受推崇。每年的正月初五,是家家户户迎财神的日子,办上一桌酒席,备上水果香烛,在财神像前称心祷告。希望来年有个好年景。至于道教定下的三月十五“财神日”(武财神的诞辰),则慢慢被大多数人忽视甚至遗忘了。

赵公明、关羽、比干、范蠡,中国有多少财神?

过年之前,我们要准备很多年货以及活动,比如放鞭炮、贴春联、上坟祭祖等。过完年以后,依然有很多活动,比如拜年、烧门神纸、接亲等。但若是说最普遍、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应该就是祭财神、接财神了。

从古至今,人人都希望过上好日子,能发大财。只是,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底层,辛苦一年可能也挣不到几个钱,甚至还贴钱,想通过实干来发财,太难了。

正因如此,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寄希望于财神爷,来实现发财的梦想了。这倒不是封建迷信,可以视为一种美好的祈愿。毕竟,大家不是接完财神就睡觉等发财,该干活还是得干活。

不过,各地信仰不同,所以中国大地上的财神也不止一人。

比如赵公明,就是财神之一。

赵公明,也叫赵玄坛,早唐代及以前的资料中,他属于厉鬼、鬼将、瘟鬼,都和冥鬼有关,宋代以后,道家地位提高,他们把赵公明纳入道家神祗。

比如,《道法会元》中,提到过赵公明的封号,而且是相当长的一串封号。

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五方巡察史、九州社令都大提点、直殿大将军、主领雷霆副元帅、北极侍御史、三界大都督应元昭烈侯、掌事定命账设使、二十八宿都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敕法赵元帅。

尽管这时赵公明还没成为财神,但由于他封号里带“金轮”,说明他掌控金轮,已经和财有关了。

在《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中,又提到赵公明有金水之象、金轮和金象,还提到他能“公平买卖,求财利宜和合”,这直接表现赵公明具有掌管财运的神通了。

到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赵公明的神通就更多了,他不仅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还负责守护张天师炼丹,同时,他也是掌管买卖公平的司财之神。

明后期的《封神演义》中,赵公明从此正式成为财神,所有管财的神,都在他麾下。

关羽,也是财神之一。

众所周知,关羽本是汉末猛将,他为什么能成为财神呢?这得从关羽的经历说起。

关羽早期曾迫于形势,跟过曹操一段时间,后来辞去,不贪曹操任何东西,“挂印封金”,而且把曹操所赠之钱物,一一整理说明。这和账本颇为相似,所以关羽还是“记账祖师爷”。

后来,商人对关羽崇拜,并以他为保护神。能保护做生意的人,不就是财神吗?所以,关羽就逐渐成为了财神。

明代《历代神仙通鉴》中,提到,关公的神通职能包括“司命录、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招财进宝以及保护商贾”等。这时候,他显然成了财神。

不过,关羽被明确奉为财神的时间,是在清朝后期。比如一些关帝庙的对联,就说关公“汉为文武将,清封福禄神”。

比干,也是财神之一。

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应该知道,比干是纣王身边的大臣,忠诚正直。

纣王荒淫,微子几次劝谏纣王都不听,遂和太师、少师等人离去。比干也强行劝谏,结果纣王大怒,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乃“剖比干,观其心”。

所以,起初比干是以正直闻名。后来武王伐纣,封比干为“国神”,且赐比干后人林姓,因此林氏之祖是比干。

再以后,比干被人奉为文曲星和财神。小说《封神演义》中,比干最后就是封了文曲星。不过,民间更多的人,还是奉他为财神。

比干封财神后,其实赵公明、关羽也已经成了财神。不过,在一些地方,就地位而言,他们仨是比干为首,赵公明和关羽次之。

在民间财神塑像或画像中,比干、赵公明、关羽三人有时会被画在一起,比干往往头戴官帽、端坐正中,赵公明和关羽分列两旁。比如山西平遥县的财神庙,就是这样。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他们三个,一个代表仁,一个代表义,一个代表财。

范蠡,也是财神之一。

薛之谦有一首歌,叫《商圣范蠡》。没错,范蠡是有着“商圣”的美誉称号,这和范蠡弃官从商有关。

范蠡本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臣子,和文种一起辅佐勾践。勾践能从吴王夫差手下活命,多亏了范蠡;而勾践能回国,安心招兵买马,休养生息,甚至打败夫差,也是多亏范蠡。

勾践报仇复国后,范蠡决定弃官。毕竟,他知道勾践这人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何况勾践给夫差“喂马执鞭”“问疾尝粪”等不光彩的事。为此,他还劝文种一起离开。

可惜,文种不明白,结果真的被勾践害死。

范蠡离开后,从商生活,他很会经营,所以很快就成了大富翁。他又自号“陶朱公”,但巨富之后,他又不做富翁了,去兰陵卖药了。

为越大夫,佐勾践破吴,后乘轻舟入海,变名姓,适齐,为鸱夷子,更后百余年,见于陶,为陶朱君,财累亿万,号陶朱公,后弃之,兰陵卖药。

宋代时,范蠡大约就成了财神,宋代祈财仪式中有“相共送陶朱”的说法,应该就是指陶朱公范蠡。不过,范蠡正式成为财神,是在明清之际。清代绍兴的商会就是奉范蠡为商祖,民间还传说他能制造聚宝盆。

还有刘海蟾,也是一些地方的财神。

刘海戏金蟾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说过。传说刘海的三足金蟾能吐金子,所以,一些地方也以刘海作为财神。

除了这些财神,还有五路财神,五显财神,五通财神、五姓财神、利市天官等,都是财神。甚至,很多人就认为,财神就是财神,他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神,而不是赵公明、关羽或者他人。

这么多财神,到底该怎么论资排辈呢?

吕微在《隐喻世界的来访者——中国民间财神信仰》一书中,对各路财神做了个谱系,我觉得可以参考。其谱系如下:

所有财神分为正财神、偏财神和准财神。正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有比干和范蠡,武财神则是赵公明和关羽。偏财神则有五路神、五显神、五通神、五圣神、利市仙官、招财童子、金元总管、万回和合。而准财神是刘海蟾、灶王爷和无常鬼。

其实,中国人在南宋之前,对财神的意识还很薄弱。南宋、明清以后,各种财神才蓬勃爆发,各地信仰也因此不同。这种现象,可能跟古代经济发展有关。

以前,老百姓不可能发财,士农工商分得清楚,老百姓就是老百姓,只负责种地收成,不可能去做生意。士兵也就是要守卫国家,上阵打仗,不会再同时去干其他活(闲时耕种,战时打仗除外)。

南宋以后,中国经济有了大发展,因为领土原因,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到南方。供奉财神,也是出现于此时。明代时,资本经济发展,很多人做生意也能迅速致富,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