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ai测试软件(ai测试)

ai测试软件(ai测试)

OpenAI图像检测工具曝光,CTO:AI生成的99%都能认出

丰色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OpenAI要出手AI图像识别了。

最新消息,他们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检测工具。

根据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透露:

该工具精度非常高,正确率可达99%。

目前已进入内部测试流程中,很快将公开发布。

不得不说,这个准确率还是让人有点期待的,毕竟之前OpenAI在AI文本检测上的努力可是以“26%的正确率”惨败告终。

AI内容检测,不简单

OpenAI在AI内容检测领域早有布局。

今年1月,他们就发布过一款AI文本检测器,用于区分AI和人类生成的内容,防止AI文本被滥用。

然而7月份该工具就黯然退场:没有任何公告,页面直接404。

究其原因,还是正确率太低了,“和瞎猜差不多”。

根据OpenAI自己公布的数据:

它只能正确识别26%的AI生成文本,同时冤枉9%的人类编写文本。

在此次匆忙收场之后,OpenAI表示会吸收用户反馈努力改善,并研究更有效的文本来源技术。

同时,他们还宣布:判断图片、音视频是否由AI生成的工具也要搞起来。

如今,随着DALL-E 3的问世以及Midjourney等同类工具的不断迭代,AI绘画能力越来越强。

最大的担忧就是用于伪造全球范围内的假新闻图片。

比如reddit上就有一张AI伪造的“2001年卡斯卡迪亚9.1级地震及海啸”的“现场”,超过1.2k网友点赞。

相比AI文本检测工具,AI画图检测工具的开发显然更为紧迫(大概是因为“没人在意演讲稿是自己写的还是秘书写的”,但“有图有真相”的内容很难不让一些人相信)。

不过,正如OpenAI的AI文本检测工具下线时,有网友就指出:

同时开发生成和检测工具本身就是矛盾的。

如果一边做的好就意味着另一边没做好,同时还有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比较直接的思路是交给第三方。

但此前第三方在AI文本上的表现也并不好。

而就技术本身来说,另一个还算可行的办法是在AI生成内容之时就藏下水印。

谷歌就是这么做的。

日前(今年8月底),谷歌已经在OpenAI之前推出了一款AI图片检测技术:

SynthID。

它目前与谷歌的文生图模型Imagen合作,让模型生成的每一张图像都嵌入一个“这是AI生成的的元数据标识”——

即使图像被进行了裁剪、添加滤镜、更改颜色甚至有损压缩等一系列修改,也不会影响识别。

在内部测试中,SynthID准确识别出了大量经过编辑的AI图像,但具体的准确率并未透露。

不知道OpenAI即将发布的工具将采用何种技术,并且能否成为市面上精度最高的那一个。

奥特曼回应“造芯计划”

以上消息源自于OpenAI CTO与奥特曼本周在《华尔街日报》举行的Tech Live会议上发表的讲话。

会上,俩人还透露了OpenAI的更多消息。

比如下一代大模型可能就快推出了。

叫啥没透露,但今年7月OpenAI确实就已经申请了GPT-5商标。

有人关心“GPT-5”的准确性,问它是否能够不会再产生错误或虚假内容。

对此,CTO的态度比较谨慎,只是表示“maybe”。

她解释道:

我们在GPT-4的幻觉问题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这还没有达到我们需要的目标。

奥特曼则谈及了“造芯计划”。

从他的原话来看,并没有“实锤”,但也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

如果按照默认路径我们肯定不会这么做,但我永远不会排除这种可能性。

相比“造芯计划”,奥特曼对于造手机传言则回复得相当干脆。

今年9月,苹果前首席设计官Jony Ive(在苹果工作了27年)被曝与OpenAI接洽,有消息人士称奥特曼要开发一种硬件设备,提供一种与AI交互更自然和直观的方式,可称为“AI届的iPhone”。

现在,他告诉大伙:

我自己都还不确定要做什么呢,只是有一些模糊的想法。

以及:

任何AI设备都不会盖过iPhone的受欢迎程度,我也没有兴趣与任何智能手机展开竞争。

参考链接:[1]https://finance.yahoo.com/news/openai-claims-tool-detect-ai-051511179.html?guccounter=1[2]https://gizmodo.com/openais-sam-altman-says-he-has-no-interest-in-competing-1850937333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一份报告四项收费,“AI面相”到底是“算命”还是“算钱”

你有没有被算命先生搭过话呢?如今,这种“面相算命”竟然也跟风搬上了网络,号称是AI面相了。披上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华丽外衣,甚至还不忘蹭一下社交的热度,用上了微商的经营模式。今天我们的记者就体验了一下所谓的“AI面相”,测试结果实在荒谬。

打开微信上一款名为“AI面相”的小程序,上面号称AI学习了近20万的真实人脸样本数据,让人不禁想要一测。

记者按照步骤上传了个人照片,从额头到嘴巴,每一处都经历了所谓的智能扫描。在缴纳了9.9元的费用之后,一份详细的报告书便出炉了。但是显然,记者对这88分的面相评分不太满意,换了个角度又测了一遍,获得了97分的成绩。同一张脸,换了个角度,记者的人生竟然就被改写了。之前还是聪慧有学识、文学好,之后就变成了学业稍平、算不上非常理想。

不过整体来看,描述十分笼统,对照其中的描述,大概很多人都可以对号入座。随后,记者又拿出了自家爱犬的照片,虽然识别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但是AI还是在努力解读着。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解释,所谓的人工智能的面相,其实跟人工智能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是把街头的招数搬到了网上来实现,本质上来讲还是一种传统的迷信的面相方法。

然而,想要阅读这样一份没有科学依据的面相报告,可不止最先支付的9.9元。其中,鼻相解析、事业运程报告、情感运程报告,都需要单独支付相应费用,算下来一共需要52.4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邱健新说,想算命的人他之所以能够认为这个是准的,就在于在信息的对接方面,会形成某种思维定势。测试的人会往和命运相吻合的一方面加以解读,和命运中不相吻合的信息筛选掉。

专家提醒,看相对于不少网友来说,可能只是一种消遣。可是在不经意间,你自己的脸部特性、掌纹信息,很可能成为别人数据库里的“摇钱树”。上传手相的话,很有可能泄露指纹信息,上传个人头像照片相当于把个人的脸部信息泄露了,现在有很多的身份识别都是采用的指纹和脸部识别,进而会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风险。

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没有戒心的网友,在朋友圈晒“算命结果”的同时,也在吸引着其他人,一起加入到这种盲目举动中。在这款“AI面相”小程序中,记者发现开发商还搞起了面相、手相排行榜,只要是朋友圈里做过测试的人,便会根据分数的高低出现在这里。

然而,网络看相的背后,不仅仅是朋友圈的互动,还有隐藏着极深的分销体系。在“推广渠道”一栏,旁边赫然写着“躺赚”两个红字。支付99元就可以升级为代理,支付199元就可以成为合伙人。通过一级级的分销,让成千上万的代理商,甚至是普通用户,为小程序开发商“打工”,把小程序扩散到网络的角角落落。

这种所谓的“AI看相、算命”,其实就披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外衣的网络迷信。明明是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却因为打着科学的旗号,而具有欺骗性、迷惑性,潜在危害不容小视!此外,“AI算命”虽然披着算命的皮,实则是在“算钱”,想看具体内容,那就先把钱包准备好吧。而用户在授权个人信息、上传照片时,也在无形中泄露着自己的隐私。为了搞推广,一些算命小程序采用多级分销的经营模式,更是在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面对这种不断改头换面的网络迷信,一方面需要网友们擦亮眼睛。另一方面,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治理,坚决惩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引导,从根源上铲除封建迷信的土壤。

(原题为:《揭开“AI面相”渣面目...“算命”还是“算钱”?一份报告四项收费》)

【利用AI刷面试题】50道前端基础面试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前端基础面试中的问题:1. 如何判断当前浏览器是否支持某个 HTML5 特性?

在判断当前浏览器是否支持 HTML5 的某个特性时,可以使用 JavaScript 中的特性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使用容易出错的浏览器用户代理字符串检测方法。

以检测 localStorage 是否支持为例,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if (typeof(Storage) !== "undefined") { // 浏览器支持 localStorage} else { // 浏览器不支持 localStorage}

在上例中,我们首先使用 typeof 来检测 Storage 对象是否被定义,如果返回 “undefined”,说明浏览器不支持该特性,否则即支持该特性。

同样的方式也适用于其它 HTML5 特性的检测,例如:

// 检测浏览器是否支持 Canvasif (typeof canvas.getContext === 'function') { // 支持 Canvas} else { // 不支持 Canvas}// 检测浏览器是否支持 Web Workersif (typeof Worker !== "undefined") { // 支持 Web Workers} else { // 不支持 Web Workers}

特征检测方法是一种认为测试是否可以运行而不是获取信息的函数。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可以使用 polyfill 技术提供一些 HTML5 特性的备选实现,以使旧版浏览器也能够正确地运行应用程序。

2. Box-sizing 属性有哪些取值,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box-sizing 属性用于控制元素的盒模型大小计算方法。盒模型是指一个元素所占据的空间,包括元素的内容区域、内边距(padding)、边框(border)和外边距(margin)。

box-sizing 属性有三种取值:

content-box: 默认值,盒模型的宽度/高度只包括内容区域的宽度/高度,内边距(padding)、边框(border)和外边距(margin)均不计算在内。border-box: 设置盒模型的宽度/高度包括内容区域的宽度/高度以及内边距(padding)和边框(border)的宽度/高度。即:width/height = content-width/height + padding + border。padding-box: 盒模型的宽度/高度包括内容区域的宽度/高度和内边距(padding)的宽度/高度。

例如,一个宽度为 200px,内边距为 10px,边框为 1px 的盒子,在使用不同的 box-sizing 属性值时,其宽度计算方式如下:

content-box: 盒子宽度为 200px 内容区域 + 20px 内边距 + 2px 边框 = 222px。border-box: 盒子宽度为 200px 内容区域 + 10px 内边距 + 1px 边框 = 211px。padding-box: 盒子宽度为 200px 内容区域 + 10px 内边距 = 210px。

在实际开发中,如果要实现等比缩放或固定比例缩放时,应该使用 border-box 属性值,这样可以避免调整内边距和边框大小导致元素宽度/高度变化的问题。

3. 什么是浏览器的同源策略?

浏览器的同源策略 (Same-Origin Policy) 是一种约定,用于限制从一个源加载的文档或脚本如何与来自另一个源的资源进行交互。该策略主要用于防止跨站点脚本攻击(XSS)和跨站点请求伪造攻击(CSRF)。

具体而言,如果两个 URL 的协议、主机名(即域名)和端口号都相同,那么它们就是同源的。同源的文档或脚本可以自由地交互和共享资源,如 cookie、DOM 和 AJAX 请求。如果两个 URL 不同源,则默认情况下它们不能互相访问对方的资源。例如,从不同源的脚本代码执行跨站点 AJAX 请求或获取另一个网站的 cookie 等行为,都将受到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限制而失败。

除了 URL 的基本属性之外,还有一些情况需要注意:

即使两个 URL 使用了相同的协议、主机名和端口号,它们包含的文档对象模型(DOM)也可能不同。例如,如果 A 网站中内嵌了来自 B 网站的 iframe,那么即使它们使用了相同的 URL 属性,它们也仍然被视为不同源。当使用 document.domain 来共享 cookie 时,URL 必须具有相同的顶级域名。例如,对于 A 网站和 B 网站来说,它们可以将 cookie 共享到主域名相同、子域名不同的 C.com 下。

总之,浏览器的同源策略是保护用户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机制,程序员们需要知道其限制,并在实际应用中遵循该策略,以防止恶意行为和攻击。

4. 什么是 CORS?如何使用后端支持跨域请求?

CORS(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是一种机制,它允许浏览器向同源之外的服务器发送 AJAX 请求,并允许服务器返回响应。为了实现这一机制,浏览器和服务器必须进行协作。

通常,CORS 会使用两种 HTTP header:

一种是客户端的请求 header另一种是服务端的响应 header。

这两种 header 可以解锁浏览器的跨域问题。

现代浏览器支持使用 XMLHttpRequest (XHR) 和 Fetch API 等 HTTP 客户端 API 实现 CORS。一个支持 CORS 的 HTTP 请求包含一个 Origin 头部字段,表示请求发起的源,以及一个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响应头,表示允许跨域访问的源。

一个简单请求(简单请求是指不包含自定义 header 和请求方法的请求)的 CORS 机制可以使用如下方式进行配置,只需要在服务器端添加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响应头即可: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origin> | *当 为具体的域名时,表示只允许此域名访问资源。当 为通配符 * 时,表示允许任何域名访问资源。

通常情况下,使用通配符 * 是不安全的,因为它允许任何网站都可以访问资源,因此,最好使用明确的域名。

5. 什么是 Web Storage?它与 Cookie 有什么区别?

Web Storage是一种浏览器提供的客户端存储解决方案,允许网站将数据存储在用户本地浏览器中。它包括两种存储方式: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

localStorage:可以长期存储数据,直到用户在浏览器中手动删除数据为止,或者在JavaScript代码中调用removeItem()方法删除数据。它是基于域名进行存储的,不同域名存储的数据是互相独立的。

sessionStorage:只能在用户当前会话中存储数据,也就是当用户关闭或刷新浏览器窗口时,存储的数据会被删除。同样基于域名进行存储。

与Web Storage相比,Cookie是一种传统的客户端存储方案,它们也可以存储数据在用户本地浏览器中,但有以下区别:

Cookie的存储容量较小,只有4KB左右,而Web Storage可以存储更大量级的数据,一般可存储5-10MB的数据。Cookie每次都会被发送到服务器端,增加了网络流量,而Web Storage只在客户端存储数据,不会发送到服务器端。Cookie可以设置过期时间,Web Storage则不存在过期时间的设置。

总之,Cookie主要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交互,而Web Storage则用于客户端本地数据存储。

6. 请解释一下 HTTP 请求方法的 GET 和 POST 的区别。

HTTP 是一种用于在 Web 上进行通信的协议。GET 和 POST 都是 HTTP 请求方法。

GET

GET 方法用于从 Web 服务器请求数据。当使用 GET 方法时,请求的数据以查询字符串的形式附加到 URL 中,并以此发送给 Web 服务器。因为查询字符串的长度有限制,所以 GET 方法通常用于请求较小的数据,如网页、图片和其他资源。

POST

POST 方法用于向 Web 服务器提交数据。当使用 POST 方法时,请求的数据包含在 HTTP 请求正文中,而不是 URL 中。因为正文的长度没有限制,所以 POST 方法通常用于提交大量数据,比如表单提交、文件上传等操作。

GET 方法比 POST 方法更简单和直观,但 POST 方法更安全和功能更强大,因为它可以处理更多类型的数据和更大的数据量。此外,POST 方法还支持对服务器状态进行更改的请求,而 GET 方法不支持这种请求。

7. CSS 如何实现水平垂直居中?

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水平垂直居中,以下是其中两种常用的方法:

1. 使用 Flexbox

使用 CSS 的 Flexbox 布局可以实现水平垂直居中,只需在容器上应用 display: flex; align-items: center; justify-content: center; 即可。具体代码如下: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align-items: center; justify-content: center;}

2. 使用绝对定位和 transform

使用 CSS 的绝对定位和 transform 属性,可以实现绝对定位元素的水平垂直居中。具体步骤如下:

将父元素设置为相对定位;将要居中的元素设置为绝对定位;将要居中的元素的左、上位置设置为 50%;使用 CSS3 的 transform 属性将要居中的元素向左、上平移自身宽度和高度的一半。

具体代码如下: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50%; top: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 -50%);}

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水平垂直居中,具体方法取决于实际场景和需求。

8. 如何实现响应式布局?

实现响应式布局的一般步骤如下:

1. 使用相对单位

在样式中使用相对单位(如 em、rem、% 等),而不是绝对单位(如 px),可以让页面在不同屏幕尺寸间自适应。

2. 使用流式布局

将常用的布局封装为 CSS 类,并应用在页面布局上。例如,可以将常见的 2、3、4 等列布局封装好,并在需要使用时添加相应的样式类即可。

同时,使用百分比或比例的方式设置容器宽度,而不是固定的像素宽度,可以让页面更具弹性和适应性。例如,可以设置容器宽度为 100%,子元素宽度为 50%,这样在窗口宽度变化时,子元素就会自动缩放。

3. 使用媒体查询

使用 CSS3 的媒体查询可以根据屏幕尺寸动态改变样式。可以在样式表中使用媒体查询,以匹配不同的屏幕尺寸,并应用相应的样式。

例如,以下代码可以在屏幕宽度小于 768px 时,将导航栏中的菜单隐藏起来,并在点击打开菜单时再显示出来。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768px) { .nav-menu { display: none; } .nav-toggle:checked + .nav-menu { display: block; }}

以上步骤只是实现响应式布局的基础方法,具体的实现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制。

9. 什么是 Shadow DOM?

Shadow DOM 是一种用于构建 Web 组件的技术,它为 Web 组件提供了独立的作用域和 DOM 树。

使用 Shadow DOM,可以创建一个基于 DOM 树的嵌套关系,在组件内部创建一个封闭的子 DOM 树,这个子树和外部 DOM 树是独立的。这意味着在组件内部定义的样式和脚本不会影响组件外部的样式和脚本,也可以避免与其他组件发生命名冲突的问题。

Shadow DOM 中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Shadow host:Shadow DOM 的宿主元素,它定义了 Shadow DOM 插入到哪个元素中;Shadow tree:由 Shadow host 和 Shadow root 组成的封闭的子 DOM 树结构;Shadow root:Shadow tree 的根元素,即 Shadow DOM 的顶级元素;Shadow boundary:Shadow DOM 的边界,它是 Shadow root 和 Shadow host 之间的分界线。

Shadow DOM 提供了一种用于封装 Web 组件的标准方式,这些组件可以随时重用并在不同的技术栈中使用。Shadow DOM 还可以与 Web Components 相结合,一起使用可以创建高度可复用、跨平台、可扩展的组件化 UI 系统。

10. 请解释一下事件委托。

事件委托是一种优化事件处理和管理的技术,它是利用事件的冒泡原理,将事件处理程序绑定到其父元素上,从而通过统一的事件处理程序来处理子元素上的事件。

在事件委托模式中,当一个事件发生在子元素上时,首先会向子元素的祖先元素(包括父元素、祖父元素等)一直冒泡到根节点,逐级触发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因此,只需要在父元素上绑定事件处理程序,就可以处理它所有子元素上的事件。

事件委托的优势在于:

节省内存和代码量。因为只需要在父元素上绑定事件处理程序,而不需要在每一个子元素上都绑定一遍,所以可以大大减少事件处理程序的数量和占用的内存空间。方便动态增加或删除子节点。使用事件委托,即使动态增加或删除子元素,也不需要再重新绑定事件处理程序,因为它们都会冒泡到父元素上被处理。可以减少事件冒泡的时间。因为事件处理程序只绑定在父元素上,所以不需要在所有子元素上都触发事件,从而减少了事件冒泡的时间。

使用事件委托时,需要注意:

兼容性问题。事件冒泡原理是从 IE5 开始才支持的,因此在老旧的 IE 浏览器中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事件目标的判断。因为事件委托是将事件处理程序绑定到父元素上,所以需要通过 event.target 或 event.srcElement 获取事件触发的子元素,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但是,由于 event.srcElement 是 IE 浏览器独有的,所以需要进行一些兼容性处理。

总之,事件委托是一种非常高效和可扩展的事件处理技术,尤其适用于处理大量嵌套的子元素事件。

11. 什么是 BFC?

BFC(Block Formatting Context)是页面渲染时排版样式计算的一种机制。当一个元素形成了 BFC,它的布局会受到一些特定规则的控制。

BFC 的形成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有:

根元素和具有 float 属性的元素都会形成 BFC。定位为 absolute 或者 fixed 的元素也会形成 BFC。具有 overflow 属性值不为 visible 的元素也会形成 BFC。

BFC 在页面布局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清除浮动、防止 margin 重叠等。由于 BFC 本身的特性,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布局上的难题。

12. 请解释一下 CSS 中的清浮动。

清除浮动(Clearfix)是一种在 CSS 中防止浮动元素影响父容器高度计算的技术。在浮动元素之后,为其父元素添加清除浮动的样式规则,可以让父元素正常地计算高度。

传统的清除浮动方法是在父元素的 CSS 中添加一个 clearfix 类,该类通过在选择器中声明 ::after 伪元素,并设置 clear:both 以清除浮动,如下所示:

.clearfix::after { content: ""; 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这样,只需要给包含浮动元素的父容器添加 .clearfix 类即可清除浮动。

另外,还可以使用 CSS 中的其他清除浮动方法,比如给父元素设置 overflow: hidden 或者 display: table 等。这些方式都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13. 什么是 CSS Sprites?

CSS Sprites 是一种将多个小图标或图片组合成一个大图的技术,通过设置合适的 css 属性,来实现对每个小图标的显示与隐藏。这种技术可以减少网页的 HTTP 请求数量,从而提高网页的性能表现。

CSS Sprites 主要应用在网页制作中的图标、背景图片、按钮的制作以及视觉效果上。使用 CSS Sprites 的好处是减少网页的 HTTP 请求,浏览器可以快速下载并缓存一张合并后的图片,加速网页的加载。同时,使用 CSS 技术来显示别的图像,提高图片的下载速度,并可以动态的改变背景图像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在不使用 JavaScript 的情况下,实现一些简单的动画效果。

要实现 CSS Sprites,首先需要将多个小图标或图片裁剪并粘贴到一张大图中,然后通过设置 background-position 属性来指定具体显示哪一个小图标的范围。如下是一个 CSS Sprites 的示例:

.sprite { background-image: url(sprite.png);}.icon1 {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width: 16px; height: 16px;}.icon2 { background-position: -20px 0px; width: 16px; height: 16px;}

在上面的示例中,.sprite 是一张合并过后的图片,其中包含两个小图标。.icon1 和 .icon2 分别是两个小图标的样式类,设置了不同的 background-position,从而可以分别显示不同的小图标。

14. 请解释一下初步渲染和重排。

在 Web 页面渲染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环节:初步渲染和重排。

初步渲染(Paint),也叫重绘,是指浏览器根据 DOM 树和 CSS 样式计算出每个元素的位置、大小、颜色等属性,并将内容绘制出来的过程。在初步渲染过程中,浏览器会去计算每个元素的位置和大小,绘制出页面的基本结构。这个过程一般很快,用户很快就能够看到页面的基本内容。

重排(Reflow),也叫回流,是指在页面渲染过程中,当 DOM 元素属性发生变化(如尺寸大小、位置、文本等)、窗口大小改变或者用户交互行为(如滚动页面、调整窗口大小等)时,浏览器需要重新计算并重新绘制页面的过程。因为页面的每个元素都需要重新计算和重新绘制,所以重排过程比较消耗性能,特别是在页面中包含很多大型元素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性能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重排的次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重排的次数,如避免频繁修改样式、尽可能在 DOM 树的末尾增加元素、使用 CSS 动画等。同时,可以使用开发者工具的 Performance 面板来检查页面的性能表现,找出页面的重排瓶颈点。

15. 什么是事件循环?

事件循环(Event Loop)是 JavaScript 运行时的一种机制,用于协调和处理浏览器发生的各种事件。它是一种执行模式,用于处理异步任务和事件回调。

在浏览器中,Javascript 解释器是单线程运行的。当脚本运行时,所有的代码都是按照顺序依次执行的。但是,有些任务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果在代码运行时等待这些任务完成,会让页面失去响应,因此需要异步处理这些任务。而事件循环机制就是为了协调这些异步任务和事件回调的机制。

当 JavaScript 引擎在执行一段代码时,它会不断地检查事件队列中是否有新的事件或异步任务需要处理。如果有,就会按顺序将这些任务添加到执行栈中执行;如果执行栈中的任务都执行完毕了,就会继续检查事件队列是否有新的任务需要处理。这个不断的循环过程就是事件循环。每当事件循环处理完一次任务后,就会回到事件循环的起点继续检查事件队列。在浏览器环境中,事件源包括 DOM 事件、 XMLHttpRequest 请求、计时器等。

总之,事件循环是一种 JavaScript 引擎协调处理多个事件和异步任务的机制,使 JavaScript 引擎能够处理多个并发任务。

16. 什么是异步编程?常见的异步编程方案有哪些?

异步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用于处理一些需要耗时操作的任务,如读取文件、网络请求等。在传统的同步编程中,每个任务都是按照顺序依次执行的,如果当前任务挂起等待某个操作的完成,线程会一直阻塞,这样会降低应用程序的性能。而在异步编程中,多个任务可以并发执行,并通过异步回调的方式来处理操作完成的事件。

常见的异步编程方案有以下几种:

回调函数(Callback):回调函数是一种最常见的异步编程方式,即将任务完成后的处理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异步操作。异步操作完成后,调用回调函数来通知任务完成。Promise:Promise 是 ECMAScript 6 引入的一种异步编程方式,它可以将异步操作转换为同步的方式进行处理。它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完成)和Rejected(已失败),当异步操作完成或者失败时,状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async/await:async/await 是 ES2017 引入的一种异步编程方式,它是一种基于 Promise 机制的语法糖。async/await 增强了异步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事件发布/订阅(Event Emitter/Subscriber):事件发布/订阅模型是一种全局事件处理方式。当某个事件发生时,会自动触发相应的事件处理函数来处理事件,而无需手动处理。

总之,异步编程是一种提高程序性能的方式,在实际应用开发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异步编程方案。

17. 请列举一下你常用的前端开发工具和框架。

以下简单列举一些常用的前端开发工具和框架,实际请根据个人开发情况阐述。

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Code:一个轻量级的、跨平台的开源代码编辑器,拥有强大的插件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功能,是前端开发中最受欢迎的编辑器之一。Sublime Text:也是一款轻量级的跨平台代码编辑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插件和主题。WebStorm:JetBrains 公司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具有智能代码提示、调试、测试等功能,适合开发大型项目。

框架:

Vue.js:一款轻量级的前端框架,采用组件化开发模式、MVVM 模式,具有双向数据绑定、虚拟 DOM、模板引擎等特点。React:由 Facebook 推出的一个流行的前端框架,采用组件化开发模式、单向数据流模式,具有虚拟 DOM、高效的数据更新和组件复用等特点。Angular:一个由 Google 推出的前端框架,采用组件化开发模式、MVVM 模式,具有强大的指令系统、依赖注入、路由管理等特点,适合开发大型项目。

以上列举的只是一部分,实际开发中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和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

18. 请解释一下 MVC 架构。

MVC 架构(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用于组织 Web 应用程序的组件。MVC 架构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每个部分都各司其职,进行不同的任务,以实现良好的代码结构和可维护性。

模型(Model):代表业务逻辑和数据,用于访问和更新应用程序的数据。它通常包含实现数据处理和持久化的方法,如数据库访问、网络请求等。视图(View):是用户界面的显示部分,负责将模型中的数据渲染成适当的格式以展示给用户。它通常包含HTML、CSS、JavaScript 等前端代码,用于呈现数据到用户界面。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模型或视图。它负责协调模型和视图的交互,并根据用户的请求进行适当的操作,比如数据验证、转换等。

MVC架构通过将应用程序分为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个部分,实现了数据和逻辑的分离,使得每个组件都可以独立开发和维护。同时,MVC架构对代码的重用和扩展提供了支持,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许多常见的Web框架都是基于MVC架构构建的,如Django, Ruby on Rails等。

19. 什么是 MVVM?请举例说明。

MVVM 是 Model-View-ViewModel 的缩写,是一种前端应用程序的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部分:视图(View)、模型(Model)和视图模型(ViewModel)。

视图(View):负责显示用户界面,通常由 HTML、CSS 和 JavaScript 编写。模型(Model):表示后端数据或者应用程序的数据对象和业务逻辑。视图模型(ViewModel):是连接模型和视图的桥梁,管理视图显示和用户交互逻辑,同时将视图数据反映到模型中,使数据发生变化时,视图也跟着变化。

在 MVVM 模式下,视图和模型是相互独立的,而视图模型则充当了视图和模型之间的桥梁。视图模型实现视图和模型之间的双向数据绑定和状态同步,以响应模型的变化,同时也能够处理视图接收的用户输入和交互事件等。

一个经典的 MVVM 框架是 Vue.js,其中视图用 Vue 组件表示,模型通常是一个 JavaScript 对象,而视图模型则是一个包含各种函数和属性的 JavaScript 对象,用于控制模型和视图之间的数据流动。

其中,Vue.js 提供的双向数据绑定和虚拟 DOM 等特性,可以方便地实现视图和视图模型之间的相互绑定。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用户在浏览器中填写了一个表单,Vue.js 的视图模型会自动更新数据模型,并且数据的变化会自动同步到 HTML 中相应的位置,从而实现了视图和模型之间的实时同步和更新。

20. 请解释一下 Redux 的使用场景和核心概念。

Redux 是一个状态管理库,它的主要目的是管理一个应用中的所有状态,并且使得这些状态的变化可以被预期和追踪。Redux 的使用场景主要是针对大型、复杂、数据驱动的 Web 应用,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状态数据。

Redux 的核心概念包括:

State:Redux 应用的所有状态存储在一个对象树中,被称为 State。State 是只读的,只能通过 dispatch 一个 action 来更新应用的状态。Action:Action 是描述应用发生了什么的对象。Action 本质上是一个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它必须有一个 type 属性来描述它的类型。Reducer:Reducer 是一个纯函数,它接受应用的当前状态(State)和一个 action,返回一个新的状态。Reducer 告诉应用如何响应一个 action,并且更新应用的状态。Store:Store 是应用的状态管理中心。它包含了应用的所有状态(State)和应用的唯一 reducer。Store 允许你通过 dispatch 一个 action 来更新状态,并且允许你通过 subscribe 方法来注册一个回调函数,当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自动调用这些函数。Middleware:Middleware 是 Redux 中的一种机制,它可以包装 dispatch 的方法,从而对 dispatch 的过程进行拦截和处理。Middleware 在 Redux 中的作用是处理副作用(Side Effect),如异步请求、日志记录、错误处理等。

总之,Redux 的主要使用场景是管理一个应用中的所有状态,并且使得这些状态的变化可以被预期和追踪,Redux 的核心概念包括 State、Action、Reducer、Store 和 Middleware。

21. 什么是 Webpack?如何使用 Webpack 打包前端项目?

Webpack是一个常用的前端打包工具,它可以将多个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文件,从而构建出符合要求的静态资源。

使用Webpack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安装Webpack可以通过npm命令进行安装:

npm install webpack webpack-cli --save-dev

2. 配置webpack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webpack.config.js文件,配置以下选项:entry(入口文件)output(输出路径及文件名)module(模块配置,例如loader等)plugins(插件配置)

3. 使用webpack使用webpack命令进行打包:

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js

以上是Webpack的基本使用,当然Webpack还有很多功能和选项,例如热更新、优化等,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使用和配置。

22. 如何使用 React 创建组件?

在React中创建组件需要使用React库提供的Component类,以下是具体步骤:

1. 引入React库在需要创建组件的文件中,必须首先引入React库,例如: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2. 创建组件类定义一个继承自React.Component的类,该类代表着一个组件,并且需要实现必要的渲染方法render(),例如:

class My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div>Hello, world!</div>; }}

3. 渲染组件将组件渲染到页面上,例如:

import React from 'react';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class My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div>Hello, world!</div>; }}ReactDOM.render(<MyCompon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以上就是使用React创建组件的基本步骤,当然React还有很多其他操作或特性,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和使用。

23. 在 React 中,什么是 state 和 props,二者有什么区别?

在React中,组件的数据来源主要由两种:

props(外部传入的属性)state(组件内部定义的状态)。

区别如下:

props是组件接收外部的数据来源,而state是组件自身管理的数据。props通常用于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而state通常用于组件自身的业务逻辑。改变props的方式为父组件通过传递新的props来改变子组件的渲染结果,而改变state的方式为调用setState()方法,配合React自动更新视图。props是只读的,不能在组件内部修改,只能在组件外部进行修改。而state是可读写的,组件内部可以通过setState()方法触发组件重新渲染。

总之,props代表了组件外部传入的数据,一经传入组件就不能再被修改;而state代表组件内部的状态,一般用于组件自身的业务处理,并且可以随着组件内部状态的变化而动态更新组件的渲染结果。

24. 什么是 Virtual DOM?

Virtual DOM是React所使用的一种概念,顾名思义,这是一个虚拟的DOM,是用JavaScript对象来表示DOM,与真实的DOM相对应,称其为“Virtual DOM”。

在React中,每当数据发生改变时,它会重新渲染整个组件,然后通过对比前后两个Virtual DOM的差异(Diff算法),最终只更新改变的部分到真实DOM中。

Virtual DOM的作用在于:

提高渲染效率:原本只要更改渲染内容的部分,现在通过Virtual DOM的Diff算法,实现只更新更改了的状态或视图,从而提高渲染效率。更加方便的操作DOM:在React中,设计重渲染整个组件,让Virtual DOM来与真实的DOM进行对比,然后仅操作有差异的部分;这样一来,开发者就无需操作真实的DOM了,从而减少手动耗费精力。统一API:对于不同的浏览器,其操作DOM的API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用Virtual DOM可以将操作DOM的代码放在React的底层代码中,提供了一套统一的API,避免了跨浏览器API带来的繁琐问题。

总之,Virtual DOM在React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提高了渲染效率,减少DOM操作繁琐,以及提供统一API等好处。

25. React 中如何实现父子组件的通信?

在 React 中,父子组件的通信可以通过 props 和回调函数两种方式实现。

1. 通过 props 实现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

父组件可以将数据通过 props 传递给子组件,子组件可以通过 this.props 访问传递过来的数据。

示例代码:

// 父组件function ParentComponent() { const data = "Hello World"; return <ChildComponent data={data} />;}// 子组件function ChildComponent(props) { return <div>{props.data}</div>;}

2. 通过回调函数实现子组件向父组件传递数据:

父组件可以将一个函数通过 props 传递给子组件,子组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调用这个函数,并将数据作为函数的参数传递给父组件。

示例代码:

// 父组件function ParentComponent() { function handleData(data) { console.log(data); } return <ChildComponent onData={handleData} />;}// 子组件function ChildComponent(props) { function handleClick() { props.onData("Hello World"); } return <div onClick={handleClick}>Click Me</div>;}

在这个示例中,当子组件被点击时,它会调用父组件传递过来的 handleData 函数,并将 “Hello World” 作为参数传递给它。父组件可以在 handleData 函数中对这个数据进行处理。

26. 请解释一下 React 中的生命周期函数。

React 生命周期指组件从实例化创建、渲染、更新到最终从页面卸载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React 会自动调用一些特定的函数,我们称之为生命周期函数(Lifecycle Methods)。

生命周期函数可以让开发者在特定的时刻做出响应和处理,比如在组件挂载完成后发起 Ajax 请求,或者在组件销毁前进行一些清理工作。

以下是 React 生命周期中常见的生命周期函数:

1. constructor(props):

React 组件的构造函数,在组件初始化时被调用。使用 constructor 函数可以进行一些初始化设置,比如在组件上添加属性、绑定事件监听器等。如果组件没有用到 state 或者不需要绑定事件等,则 constructor 可以省略。

2. render():

React 组件必须实现的唯一一个生命周期函数,用于渲染组件的 UI。在每次组件更新时,React 会重新调用 render 函数,然后根据 render 函数的返回值更新组件的显示内容。

3. componentDidMount():

该函数在组件首次渲染完成后调用,通常用于初始化一些数据或者发起 Ajax 请求等异步操作。注意,只有在客户端渲染(即非 SSR)时才会调用该函数。

4. componentDidUpdate():

该函数在组件的 state 或者 props 发生变化后被调用,并且在 render 函数重新渲染组件后被调用。通常用于更新组件的状态、进行网络请求等操作。

5. componentWillUnmount():

该函数在组件被销毁之前被调用,通常用于进行一些资源的清理,比如取消网络请求、取消事件监听等。

27. 请解释一下 React 中的 key 属性。

在 React 中,当在渲染列表时,需要给列表中的每一项添加一个唯一的 key 属性,以便 React 在进行更新时可以快速地找到变化的元素。

key 属性的作用是帮助 React 识别每个列表项的唯一性,并且在更新列表时减少渲染次数,提高性能。如果在列表中没有设置 key 属性,React 将会给出一个警告并使用默认的方式来处理。

key 属性的值应该是每个列表项独特的标识符,可以是每个列表项的 ID、索引值或者其他唯一标识符。

下面是一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组件中使用 key 属性:

function List(props) { const items = props.items.map(item => ( <li key={item.id}> {item.text} </li> )); return ( <ul> {items} </ul>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列表项的 ID 用作 key 属性的值,以确保每个列表项的唯一性。当列表中的项发生变化时,React 可以根据 key 属性快速地确定哪些列表项需要重新渲染,从而提高性能。

28. 什么是中间件?在 Express 中如何使用中间件?

中间件(Middleware)是指在请求和响应的处理过程中,对请求和响应进行处理的函数。在 Express 中,中间件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机制,可以用于对请求进行处理、处理请求过程中的错误、进行身份验证等。

在 Express 中,使用中间件是通过调用 app.use() 方法来实现的。app.use() 方法允许我们在某个路由中使用指定的中间件函数。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代码来创建一个简单的 Express 应用,并使用 morgan 中间件来记录请求日志: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const app = express();const morgan = require('morgan');app.use(morgan('dev'));app.get('/', function (req, res) { res.send('Hello World!');});app.listen(3000, function () { console.log('Example app listening on port 300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调用 app.use() 方法来注册 morgan 中间件。morgan 中间件会记录所有的 HTTP 请求和响应的相关信息,包括请求 URL、请求方法、响应状态码、响应时间等信息。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访问 http://localhost:3000/ 时,我们可以在控制台中看到类似如下的请求日志:

GET / 304 4.135 ms - -GET /favicon.ico 404 1.401 ms - 149

除了使用第三方中间件外,我们也可以自定义中间件函数,例如,下面的例子创建了一个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自定义中间件:

function authMiddleware(req, res, next) { // 检查用户是否已登录 if (req.session.user) { // 用户已登录,继续执行下一个中间件或路由处理函数 next(); } else { // 用户未登录,返回 401 错误 res.status(401).send('Unauthorized'); }}

通过调用 app.use() 方法来注册自定义中间件:

app.use(authMiddleware);

注册的顺序非常重要,Express 会按照注册的顺序执行中间件函数。在处理请求时,如果某个中间件函数中未调用 next() 方法,则不会继续执行后续的中间件函数及路由处理函数。

29. 什么是 RESTful API?

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是一种规范性的软件架构风格,是在互联网中基于 HTTP 协议进行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方式。而 RESTful API 就是基于 REST 设计理念而实现的 Web API 接口。

RESTful API 可以对资源(Resource)进行 CRUD 操作。资源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实体,比如用户、文章、商品等。每个资源都有一个唯一的 URL(URI),可以通过 HTTP 的 GET、POST、PUT、DELETE 等方法来实现对这个资源的操作。

以下是 RESTful API 的设计原则:

每个资源都有一个唯一的 URI,用于定位该资源。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使用无状态的请求(Stateless Request)协议,服务器不必维护客户端请求的状态,每个请求都包含完整的信息。请求和响应的数据是通过标准的数据格式(比如 JSON、XML 等)进行传输的,这样可以使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更为通用和互操作。对资源的操作都是基于 HTTP 的标准方法(GET、POST、PUT、DELETE 等)实现的,从而使资源的运作更为灵活和可定制。

RESTful API 充分利用了 HTTP 协议的优势,使得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更为简单、高效和可扩展,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开发风格。

30. 请解释一下 Ajax。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一种利用 JavaScript 和 XML(现在也可以使用 JSON)以异步方式进行网页开发的技术。Ajax 的主要特点是实现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和更新页面内容。

在 Ajax 中,JavaScript 通过 XMLHttpRequest 对象向服务器发送异步请求。通过异步请求,客户端可以在不刷新页面的情况下与服务器进行交互,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在接收到服务器响应后,JavaScript 可以对页面内容进行更新,使得用户在页面上看到最新的数据。

Ajax 技术的好处:

页面无需刷新,响应更快,提高了整体用户体验。用户输入数据可以立即反馈,提高了交互性。可以在不影响用户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部分请求,可以减少请求数据的大小和网络带宽的消耗。可以使用现有的 Web 技术,比如 HTML、CSS、JavaScript 等等,无需安装插件或者额外的软件。

下面是一段使用原生 JavaScript 实现简单 Ajax 请求的示例代码:

cons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this.readyState === 4 && this.status === 200) {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xhr.open("GET", "/api/data")xhr.send();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 XMLHttpRequest 对象,并监听了它的 readyState 和 status 属性的变化。当 readyState 为 4(请求完成)并且 status 为 200(服务器成功响应)时,我们打印出响应的文本内容(通过 responseText 属性获取)。向服务器发送请求通过 open、send 方法。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向名为 “/api/data” 的 URL 发送了一个 GET 请求。

31. 什么是 Cookie?

Cookie 是一种存储在客户端浏览器中的小文本数据,用于存储有关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信息。服务器可以使用 Set-Cookie 头部将 Cookie 传送给浏览器,浏览器在接收到 Cookie 后将它存储在本地,并在后续的请求中将它发送给服务器。

Cookie 通常用于实现以下功能:

会话管理:当用户登录后,服务器可以使用 Cookie 存储会话信息,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并在会话期间跟踪用户的状态。个性化信息:网站可以使用 Cookie 存储用户的偏好设置、历史浏览记录等信息,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跟踪和广告:广告商可以使用 Cookie 跟踪用户的浏览习惯,以便投放更加精准的广告。

在 JavaScript 中,可以使用 document.cookie 属性来读取和设置 Cookie。例如,下面的代码向客户端浏览器中设置了一个名为 username,值为 john 的 Cookie:

document.cookie = "username=john";

可以使用 document.cookie 属性来读取该 Cookie:

console.log(document.cookie); // "username=john"

在服务器端,可以使用 Set-Cookie 头部来设置一个 Cookie,例如:

HTTP/1.1 200 OKSet-Cookie: username=john

在客户端接收到此响应后,会将该 Cookie 存储在本地,并在以后向该服务器发送请求时自动将此 Cookie 包含在请求中。

32. 请解释一下 Session。

Session(会话)是指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的一种持续性的交互状态。

在一个会话中,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持续性地交换信息并且共享数据。

通常情况下,会话由服务器端创建,并且在服务器端存储一些关于用户的信息,例如用户的身份认证、访问权限等。

Session 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被使用,例如购物车中存储用户选购的商品、用户登陆后在应用中的会话状态等。

在 Web 应用开发中,Session 是一种常见的状态管理方式,它可以通过浏览器的 Cookie 或者 URL 中的一些参数来实现。

33. 什么是 JWT?如何使用 JWT 实现身份验证?

JWT(JSON Web Token)是一种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的安全方式。

它由三部分构成:头部(Header)、有效载荷(Payload)、签名(Signature)组成。其中,头部和有效载荷是使用 Base64URL 编码的 JSON 字符串,签名是通过将头部、有效载荷和秘钥进行哈希生成的。

JWT 可以用于身份验证和授权,主要思想是,通过服务器对 JWT 进行签名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之后将 JWT 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每次访问时将此 Token 发送到服务器,用于验证身份和授权。

下面是使用 JWT 实现身份验证的流程:

客户端发送登录请求,服务器对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生成 JWT,并将 JWT 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每次访问时都将 JWT 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对 JWT 进行验证,如果 JWT 验证通过,则说明用户已经登录,可以访问受保护的资源和数据。为了保证 JWT 的安全性,需要对 JWT 进行签名。服务器端使用私钥对 JWT 进行签名,客户端在每次发送 JWT 时都需要对 JWT 进行验证,以确认其是否被篡改。

需要注意的是,JWT 中仅包含对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所必需的信息,因此不应该将敏感信息存储在 JWT 中,以避免安全风险。

34. 什么是 Promise?

在 JavaScript 编程中,Promise 指的是一种处理异步操作的方法,它可以让异步操作更加易于管理和控制。

Promise 是一个对象,它是异步操作的代表,可以允许我们对异步操作进行一些处理,并等待异步操作完成后执行一些动作。

Promise 函数有三种状态:

pending(等待状态)resolved(成功状态)rejected(失败状态)。

当异步操作完成后,Promise 对象的状态会从 pending 转变为 resolved 或 rejected 状态,表示异步操作完成。

Promise 对象可以通过 then 方法进行链式调用,每个 then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因此可以在同一个 Promise 对象上执行多个处理方法。then 方法可以接收两个参数,分别是成功回调和失败回调函数,表示 Promise 对象的两种状态。

Promise 对象可以方便地解决回调地狱(callback hell)问题,即多个异步操作之间出现多层嵌套的问题。使用 Promise 可以将异步操作分离出来,使代码更加简洁易读。

下面是使用 Promise 实现一个简单的异步操作:

// 定义一个 Promise 对象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成功'); // reject('失败'); }, 1000);});// 使用 then 方法处理异步操作p.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catch((error) => { console.error(error);});

在上面的代码中,该 Promise 对象需要等待 1 秒钟后才会 resolve(成功)。在 Promise 对象中,我们使用 setTimout 模拟了一个异步操作,然后使用 resolve 或 reject 方法来改变 Promise 对象的状态。最后,使用 then 或 catch 方法来处理成功或失败状态。

35. 什么是 Generator 函数?请解释一下 yield 关键字。

Generator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可以被执行,暂停,再执行,类似一个可以中断和继续执行的迭代器。Generator 函数使用 function* 来定义。

在 Generator 函数内部,使用关键字 yield 可以暂停函数的执行,并返回一个值。当下次再次调用 Generator 函数的 .next() 方法时,函数会从上次 yield 处继续执行,直到再次遇到 yield,或者函数结束,或者出现错误为止。

如果没有 yield,Generator 函数的执行结果就是一个空对象。如果在 yield 表达式后面没有返回值,则返回结果为 undefined。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Generator 函数的示例:

function* myGenerator()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const g = myGenerator();console.log(g.next().value); // 1console.log(g.next().value); // 2console.log(g.next().value); // 3console.log(g.next().value); // undefined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myGenerator 函数,它生成一个生成器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了三个 yield 表达式。在每个 yield 表达式执行后,可以使用 next() 方法启动下一个 yield 表达式的执行,并返回上一个 yield 表达式的结果。

Generator 函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异步编程、状态机、协程等。

36. 什么是 React Native?它与常规 React 有什么区别?

React Native 是 Facebook 提供的一种用于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的框架,它允许开发者使用 JavaScript 和 React 构建原生 iOS 和 Android 应用。

与常规的 React 框架相比,React Native 着重于移动端的应用开发,它允许使用 React 的组件模型来构建原生应用,同时保持了 React 的独立于平台的优势。

在常规的 React 开发中,开发者需要使用浏览器等环境上的 DOM 元素来构建用户界面,而在 React Native 开发中,开发者使用的是原生的 UI 组件。React Native 提供了一系列的原生组件,如文本框、按钮、图片等,使开发者能够快速、高效地构建原生应用界面。

React Native 与常规 React 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的渲染方式和组件系统上。React 使用虚拟 DOM(Virtual DOM)来渲染组件,而 React Native 则使用原生组件来渲染应用界面。React Native 中的组件系统允许开发者构建出与原生应用中的组件一样的用户界面,但它们都是基于 React 开发的,并能够被 JavaScript 控制和管理。

总之,React Native 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移动应用开发框架,通过使用 React 基础知识构建的跨平台应用,其核心思想是让开发者能够使用相同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开发不同平台的应用程序,简化开发流程、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并降低维护成本。

37. 请列举一下 ES6 的新特性。

ES6(或者叫 ECMAScript 2015)是 JavaScript 的一个重要版本,带来了很多新的特性。

以下是一些 ES6 的新特性:

块级作用域变量声明(let 和 const)模板字符串箭头函数默认参数展开运算符和剩余参数类和继承模块化(有import和export关键字)Promise 对象字符串新增方法(如 includes,startsWith,endsWith 等)数组新增方法(如 find,findIndex,includes 等)对象新增方法(如 Object.assign 和 Object.entries 等)rest/spread 属性(用于对象和数组)解构赋值generators 和迭代器Map 和 Set 对象Proxy 和 Reflect 对象标签模板字面量Symbols 数据类型Promise.finally 方法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ES6 还有许多其他新特性。

38. 请解释一下 let 和 const 的作用。

let 和 const 是 ES6 中用于声明变量的两个新关键字。 相比之前的 var 来说,它们的作用更加严格和明确。

let 声明的变量的作用域是块级作用域。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在一个代码块(如循环、条件分支)内部使用 let 声明一个变量,那么这个变量的作用域就只限于这个代码块内部。这可以避免变量污染和意外的作用域问题。而且,与 var 不同的是,let 声明的变量在声明之前是不可访问的(即不存在“变量提升”)。

const 声明的变量,也是块级作用域的,但是它声明的变量是常量,即一旦声明之后,就不能再修改其值。这可以避免在代码运行时意外修改变量值而导致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const 声明的是常量的值不能被修改,而不是变量本身不能被修改。如果是声明对象或数组的 const 变量,那么其中的属性或元素仍然可以被修改,只是这个对象或数组本身不能被重新赋值。

总之,使用 let 和 const 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的问题,并且在代码量较大时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9. 请解释一下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的区别。

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都是 JavaScript 中用于定义函数的方法,但二者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箭头函数使用箭头语法(=>)来定义函数,而普通函数使用 function 关键字。例如,下面是一个普通函数的定义:

function sayHello(name) { console.log("Hello, " + name + "!");}

而下面是同样的函数使用箭头函数的定义:

const sayHello = (name) => { console.log("Hello, " + name + "!");};

其次,箭头函数与普通函数在 this 的指向上有所不同。箭头函数中的 this 始终指向定义时所在的对象,而不是执行时的对象。这主要是因为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 this 绑定。例如,下面是一个普通函数的定义:

const person = { firstName: "John", lastName: "Doe", getFullName: function () {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这个函数的 this 指向的是 person 对象本身。而下面是同样的函数使用箭头函数的定义:

const person = { firstName: "John", lastName: "Doe", getFullName: () => {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这个箭头函数中的 this 指向的是全局对象,因为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 this 绑定。

总之,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各有特点,并且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箭头函数通常用于编写比较简短的函数或者需要保持 this 指向的情况下。而普通函数则用于更复杂的函数逻辑或需要用到自带的 this 绑定的情况。

40. 请解释一下模板字符串。

模板字符串是 ES6 中新增的一种字符串表示方式,可以通过 ${} 语法插入变量和表达式,使代码更加简洁、可读性更强。模板字符串使用反引号(`)包裹。

例如,传统的字符串拼接可能需要使用 + 运算符,并且对于需要插入变量和表达式的地方,需要使用 + 运算符将其与字符串拼接起来,这样会使代码变得比较冗长且不易阅读:

const name = "Alice";const age = 25;const message = "Hi, my name is " + name + " and I am " + age + " years old. In 10 years, I will be " + (age + 10) + " years old.";

而使用模板字符串,同样的字符串可以使用 ${} 语法来插入变量和表达式,代码更加简洁:

const name = "Alice";const age = 25;const message = `Hi, my name is ${name} and I am ${age} years old. In 10 years, I will be ${age + 10} years old.`;

在模板字符串中,${} 中可以是任意的表达式,甚至可以是函数调用,这样代码可读性更强,也更容易维护。

41. 请解释一下数组方法 map()、filter() 和 reduce()。

map()、filter() 和 reduce() 都是 JavaScript 数组对象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对数组进行处理。

map() 方法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会被依次应用于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然后将每次函数调用的结果组成一个新的数组返回。例如,将一个数字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加上 1,可以使用 map() 方法:

const numbers = [1, 2, 3, 4, 5];const newNumbers = numbers.map((num) => num + 1);console.log(newNumbers); // 输出 [2, 3, 4, 5, 6]

filter() 方法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会被依次应用于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将返回值为 true 的元素组成一个新的数组返回。例如,从一个数字数组中筛选出所有的偶数,可以使用 filter() 方法:

const numbers = [1, 2, 3, 4, 5];const evenNumbers = numbers.filter((num) => num % 2 === 0);console.log(evenNumbers); // 输出 [2, 4]

reduce() 方法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会依次应用于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然后将所有的返回值累加或累积,最终返回一个结果。例如,将一个数字数组中的所有元素累加起来,可以使用 reduce() 方法:

const numbers = [1, 2, 3, 4, 5];const sum = numbers.reduce((acc, num) => acc + num);console.log(sum); // 输出 15

在 reduce() 方法中,第一个参数是累加器,第二个参数是当前的元素。函数返回的结果会被作为下一次函数调用的累加器参数传入。

这些数组方法都非常实用,可以简化对数组的处理和操作,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42. 请解释一下异步函数 async/await。

Async/await 是 ES2017 新增的功能,是一种处理异步操作的语法糖。使用 async/await 可以编写更加简洁和可读性更强的异步代码,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 JavaScript 中回调地狱的问题。

async 和 await 是一对关键字,一起使用来定义一个异步函数。异步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在函数体内可以使用 await 来等待异步操作的结果。

例如,在一个异步函数内部调用一个 Promise 对象返回的异步函数,会先执行异步函数的调用,再等待 Promise 对象的返回结果。在等待过程中,异步函数会暂停执行,不会占用 CPU 资源,直到 Promise 对象返回结果,才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逻辑。

以下是一个使用 async/await 实现异步操作的示例:

function delay(m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ms));}async function printDelayed() { console.log("Wait for 1 second"); await delay(1000); console.log("1 second has passed");}printDelayed();

在这个示例中,delay() 函数是一个返回 Promise 对象的异步函数,printDelayed() 函数是一个使用 async/await 定义的异步函数。当调用 printDelayed() 函数时,首先会打印 “Wait for 1 second”,然后通过 await 等待 1 秒钟,最后再打印 “1 second has passed”。整个过程中,不会占用 CPU 资源等待 Promise 对象返回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await 只能在异步函数内部使用,否则会报错。另外,由于异步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因此可以直接使用 .then() 和 .catch() 等方法来处理 Promise 对象的返回结果。

总之,使用 async/await 可以让异步代码更加易于理解和编写,同时也能更好地解决回调地狱的问题。

43. 请解释一下 yield* 关键字和生成器的嵌套。

yield* 是一个在生成器函数中用来委托给另一个生成器或可迭代对象的关键字。它可以用来将一个生成器或可迭代对象中的所有值逐个传递给当前生成器函数的调用者。

嵌套的生成器是指在一个生成器内部调用另一个生成器。使用 yield* 可以使得嵌套生成器内部的值直接传递给外部生成器函数的调用者,从而可以更方便地组合多个生成器。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了嵌套生成器和 yield* 的用法:

def numbers_up_to(n): for i in range(1, n+1): yield idef even_numbers_up_to(n): for i in numbers_up_to(n): if i % 2 == 0: yield ifor i in even_numbers_up_to(10): print(i)

这个例子中,numbers_up_to 函数生成从 1 到 n 的所有整数,而 even_numbers_up_to 函数则是在 numbers_up_to 生成器的基础上筛选出偶数并返回。在 even_numbers_up_to 的实现中,我们使用了 yield* 来委托 numbers_up_to 函数来生成整数序列,然后在循环中筛选出偶数,最后将结果逐个返回。这样可以让代码更加简洁,同时也可以重用已有的生成器函数。

44. 请解释一下 DRY 原则。

DRY 原则是 Don’t Repeat Yourself 的缩写,即“不要重复自己”。它是一种软件工程的经验法则,强调在编写代码时尽可能避免重复的代码或逻辑。简单来说,DRY 原则告诉我们在代码中避免冗余,并尽可能使用抽象化技术来减少重复。

DRY 原则的好处包括:

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重复的代码通常需要改动都要对多个地方进行修改,而这很容易出错。遵循 DRY 原则可以减少重复的代码量,从而提高代码可维护性。改进代码的可读性:经常重复的代码会使代码变得臃肿和难以阅读,尤其是在代码库大规模扩展的情况下。遵循 DRY 原则可以减少冗长的代码并使其更简洁易懂。减少错误的代码:减少冗余的代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的工作,从而减少错误和漏洞的存在。

对于大多数软件设计问题来说,DRY 原则都是适用的,它也是各种编程语言和编程范例中的基础设计原则之一。因此,在编写代码时,应始终尝试将相同的代码或逻辑封装为可重用函数或类,并使用灵活的代码模式来避免代码的重复。

45. 请解释一下 OOP 中的类和对象的概念。

面向对象编程 (OOP) 是一种编程范式,其中的所有数据结构都是对象,而操作数据的代码则是类中的方法。类和对象是 OOP 的核心概念。

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描述了一类共享相同特征和行为的对象。类包含了一系列变量和方法,用于描述对象的状态和行为。

对象是一个具体的实例,它是类的具体化。对象是类中定义的变量和方法的实际实例,具有自己的状态和行为。在 OOP 中,对象是与其他对象相互交互的基本实体。对象可以通过类中定义的方法来访问和修改它们的状态,并与其他对象交互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类来创建多个对象。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 Animal 类来表示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和行为。然后,我们可以创建具体的 Animal 对象,如Cat、Dog、Bird等等。

总之,类和对象是 OOP 的核心概念。通过定义类来描述一类对象的特点和行为,通过创建对象来使用这些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对象之间的相互交互和执行特定的任务。

46. 请解释一下封装、继承和多态。

封装、继承和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OOP)中的三个核心概念:

封装:封装是一种将类的数据和操作它们的方法组合成一个单独的单元,并限制对类的内部数据直接访问的机制。这提供了许多好处,例如隐藏实现的细节,封装对外部代码的影响,以及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在 OOP 中,封装被认为是一种信息隐藏方式,因此只有类的内部才能直接访问其属性和方法。继承:继承是一种将一个类的特征和行为扩展到另一个类的机制。继承允许子类从父类继承属性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或修改功能。继承可以有效地减少代码的冗余,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组织和分类类的方法。多态:多态是一种允许使用相同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类型的对象的能力。这意味着同一类方法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其子类。多态让我们能够写出更具通用性的代码,从而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总之,封装、继承和多态是 OOP 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封装提供了一种限制对类内部数据访问的机制,继承提供了一种将一个类的特征和行为扩展到另一个类的机制,而多态允许使用相同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类型的对象,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这些都是设计模式并构建松散和高内聚度对象的核心思想。

47. 请列举一下你熟悉的设计模式。

以下是常用的设计模式: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用于创建对象,根据需求返回不同的对象实例。分为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保证应用程序中只有一个类的实例。这通常是因为某些资源的共享或全局对象的实例化而需要的。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也称为订阅-发布模式,当一个对象状态改变时自动更新其它关联对象,形成一种发布-订阅关系。当一个对象发生改变,其它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另一个接口,以满足客户端的需求。装饰者模式(Decorator Pattern):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装饰者模式通常比继承更灵活,因为它允许对象动态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端。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定义了一个算法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模式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的结构下重定义算法的某些步骤。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提供一种方法来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种元素,而又不暴露该聚合对象的内部实现。通俗的说就是可以循环遍历一个集合,而你不需要知道该集合内部的结构也不需要知道相关的代码实现。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来访问系统中的一组接口,外部系统使用这个接口来访问旗下的接口实现。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解耦请求与处理责任链,每个请求都是从链头开始依次处理,知道有某一链点可以处理它为止。

以上为常用的一些设计模式,它们各有特点和用途,我们在代码设计实践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设计模式来完成需求。

48. 请解释一下 CSRF 攻击。

CSRF,全称为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即跨站请求伪造。它是一种针对Web应用程序的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伪装请求,使受害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了某些操作,例如修改账户密码、发起转账等。

攻击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攻击者事先在某个网站上生成一个恶意请求,然后通过一些手段,如诱骗受害者点击链接、在受害者设备上注入恶意代码等,将请求发送给受害者。当受害者访问其它网站时,浏览器会自动携带之前收到的恶意请求,执行对应的操作,从而导致安全问题。

为了防范CSRF攻击,Web应用程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验证请求来源

Web应用程序可以检查请求头中的Referer字段或Origin字段,判断请求来源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则拒绝请求。但是有些浏览器可以自由设置这些字段,攻击者可以通过某些手段绕过这种检查。

2. 添加验证码

Web应用程序可以在执行危险操作前,要求用户输入验证码,以确认用户真正意图执行该操作。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范措施,但是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

3. 添加令牌

Web应用程序可以在用户登录时,为其生成一个随机的令牌。在用户执行危险操作时,要求用户携带该令牌。服务器端会验证该令牌是否合法,以避免CSRF攻击。

49. 请解释一下 XSS 攻击。

XSS,全称为 Cross-Site Scripting,即跨站脚本攻击。它是一种利用网页开发时留下的漏洞进行攻击的方式,攻击者通过在Web页面中嵌入特定的HTML或JavaScript代码,使得受害者在浏览页面时,执行了攻击者注入的脚本。从而达到窃取用户信息、劫持用户会话、修改网页内容等恶意效果。

攻击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攻击者通过一些手段,如在评论区输入恶意代码、在邮箱、社交网站中注入恶意链接等方式,将恶意脚本注入到某个Web页面中。当用户访问这个页面时,浏览器会解析页面中的内容,执行其中的恶意脚本,从而让攻击者得到用户的信息。

为了防范XSS攻击,Web应用程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过滤特殊字符

Web应用程序可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过滤,以过滤掉HTML、JavaScript等特殊字符,防止这些数据被解析时执行其中的代码。

2. 转义输出的数据

Web应用程序可以在输出数据到Web页面之前,对数据进行转义,将特殊字符转换为HTML实体。这样即使恶意脚本被注入到Web页面中,也不会被解析执行。

3. 设置HttpOnly属性

Web应用程序可以在向浏览器发送cookie时,设置HttpOnly属性,以防止JavaScript代码获取cookie中的信息,减少攻击点。

4. CSP机制

Web应用程序可以使用CSP(Content Security Policy)机制,限制页面中可以加载哪些资源、从哪些域名加载资源等。这可以有效防止恶意脚本的注入,但是需要开发者手动配置,有一定的门槛。

50. 如何性能优化你的前端应用?请列举几个常见的优化方式。

为前端应用进行性能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页面加载速度、减小页面大小、优化页面交互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前端性能优化方式:

1. 压缩静态资源文件

将JavaScript、CSS、Image等静态资源文件进行压缩,可以减小文件大小,从而加快页面加载速度。

2. 利用浏览器缓存机制

利用浏览器缓存机制,将静态资源文件缓存到本地,可以在后续的请求中直接从缓存中获取,从而减少请求时间,提升页面加载速度。

3. 合并静态资源文件

将多个JavaScript或CSS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可以减少HTTP请求,加快页面加载速度。但合并静态资源文件也要注意文件的大小,过大的文件会影响页面的加载速度。

4. 使用CDN

使用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可以让静态资源文件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式存储,从而加快访问速度,减少请求时间。

5. 懒加载图片

在页面滚动时,根据当前用户的浏览位置,动态加载图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时加载过多的图片,从而减少页面加载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6. 减少HTTP请求次数

减少HTTP请求次数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化方式。可以通过使用CSS Sprites,减少页面的背景图片请求;并行加载静态资源文件,减少请求等待时间,从而快速完成加载。

7. 优化图片

通过图片压缩、选择合适的图片格式以及使用响应式图片等方式优化图片,可以减小图片的大小,从而加快图片的加载速度。

8. 优化页面交互

通过使用JS框架减少DOM操作次数,使用CSS3动画减少JavaScript操作次数等方式,可以优化页面的交互,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优化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追求性能优化而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AI人才争夺战:平均年薪40万,互联网大厂成加分项

作者 | 阿虎

编辑 | 张洁

校对 | 月山橘

*今日头图使用Dalle 3创作,描述:生成一张求职者正在应聘的图片,人工智能领域

年薪30万,居然是“白菜价”?

近来,国内外企业高薪寻求技术人员的招聘信息,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就业热度刷新到了新高度。

9月21日,全球排名第一的求职网站Indeed发布的报告显示,与Gen AI相关的职位发布量和薪资水平呈现急剧上升趋势。

Indeed发布《Indeed's AI at Work》报告

截止至发稿前,Indeed网站上AI职位薪资数据

8月底,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称,360智脑持续招聘研发人才。而在招聘平台上,360在招岗位达194个,其中,和AI相关的岗位月薪在3万至6万之间浮动。

某招聘平台上,360招聘页面

7月28日,流媒体平台Netflix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高薪招聘机器学习平台的AI产品经理,该职位的年薪范围30万至90万美元(约220万至660万人民币)。

今年6月,薪酬网站Levels.fyi通过各方爆料总结,Open AI的工程师年薪高达92.5万美元(约人民币680万元)。

目前AI行业的热招职位大多集中在算法工程师、AI专家、Prompt工程师等等。根据今年7月的《AIGC就业趋势大报告2023》数据显示,近一年AIGC新发职位招聘平均年薪为40.12万元,比同期AI的招聘平均年薪高8.09万元。

高薪之下,AI行业最需要哪些人才?对应哪些要求?哪些求职者更容易在其中崭露头角?“头号AI玩家”对话了部分AI从业者和投资人,希望为想进入AI领域的玩家提供一些参考。

算法、数据成AIGC热招岗位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新增38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3个月内新增相关企业数达13.5万家。(注:数据统计截至9月底,仅统计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名称包含关键词“人工智能”“AI”的企业。)

AI成为了站在风口上的热门行业,各企业对于AI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也快速增长。不仅百度、腾讯、阿里、字节等互联网大厂砸出重金“抢人”,初创企业、中小厂商也开始招揽科技人才。

“数据”、“算力”和“算法”是AI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同样在AIGC领域热招岗位中,对算法⼯程师、⾃然语⾔处理等研发人才的需求旺盛。

《2023泛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动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泛互联网行业最紧缺的岗位主要集中在AI方向,算法研究员位居人才紧缺度榜首。

在某招聘网站上,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词在上述招聘网站中进行检索,在上海地区,招聘一年以下经验的AI岗位仅有18个,而招聘3年以上经验的岗位超过500个。

“头号AI玩家”粗略统计了一下,算法工程师、AI研发工程师、数据工程师等核心技术研发类岗位需求最大,占一半以上。大部分岗位对求职者的经验要求在3-5年,不过也有明确标明“经验不限”。

这些岗位的月薪区间跨度从2.5万至40多万不等。在北上深杭等城市,如果是不限经验的应届硕士生,算法工程师岗位的招聘年薪基本在25万左右,其他城市稳定在20万上下。而要求3年以上经验的算法岗位,薪酬大多和岗位能力相挂钩,少数岗位年薪能达到数百万。

除了算法、前端等传统技术研发岗,大模型的火爆同样带火了“提示词工程师”(prompt训练师)、“数据标注师”等为AI服务的新岗位。

提示词工程师相关职位从专业知识、编程经验、熟悉AI产品等方面进行了限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优化提示词来进行大模型训练,配合业务团队提升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

而此前引发热议的“数据标注师”岗位,是AIGC相关岗位中要求较低的。大多数“数据标注”岗的工作内容是对数据进行整理,标注,要求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不限,经验不限,认真细心即可。这些岗位月薪在5000至8000之间浮动,更有企业以10至25元的时薪进行结算。

同样,对于非技术出身的求职者来说,产品运营、市场、设计、销售等岗位在AI企业中是常规设置。

“头号AI玩家”还发现,部分AI产品经理岗位的薪资水平达到了年薪72万的水准,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经理岗相比占据较大薪资优势。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AI领域需要有实际落地的产品,急需既懂AI又懂产品的从业者。

AI人才竞争,高薪带来高要求

AI行业优渥的薪资水平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青睐。但对于想要拿到高薪的人来说,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往往还需要AI方面的实践经验。

负责深度学习框架研发的高级工程师严长生认为,AI领域的算法工程师特指深度学习算法方向,用统计等方法来解决某些问题,更偏向于具体工程。

技术岗位大多需要求职者能够独立完成算法设计、模型搭建,具备前端开发经验,最好精通Python等编程语言,熟悉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有图像/音频/NLP等领域经验。

负责AIGC早期创业项目孵化的投资人李依桐表示,目前AI领域最缺乏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对学术背景要求非常高,需要具备顶尖名校的硕士或博士学历,并有在海内外知名实验室进行研究项目并将其应用于产业的经历。

以医疗健康领域的提示词工程师为例,该岗位要求应聘者会设计、创建、优化与管理医疗AI⼤模型的提示词(Prompt),以确保⼤模型能够满⾜特定的业务场景需求进⾏⾼质量输出;同时需要与医学团队协作,加分项中还包括熟悉医⽣诊疗流程,或对医学有相当程度理解与学习能⼒。目前该岗位在招聘平台上的月薪标注为“20k-40k·14薪”。

另外,和数据相关的岗位聚焦在“如何构建AI的数据支撑体系”,需要丰富的数据分析能力。

比如某AI初创企业招聘AI工程实习生的要求是熟练掌握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例如Tensorflow,Pytorch,MXNet,PaddlePaddle,并能够利用现有框架的API实现新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

而一些AI研发工程师岗位,则更注重大模型关键技术的探索创新,要求计算机、通信等专业背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在计算机视觉(CVPR,ICCV,ECCV)和机器学习(NIPS,ICML,AAAI)等相关会议发表论文者优先。

某AI图像识别和算法研究企业CEO郑传军告诉“头号AI玩家”:“因为我们的方向是SAAS模式,团队规模还不大,AI技术研发团队人数在10人以内,但大部分成员是中高级技术工程师。除了AI和元宇宙研发团队,还有JAVA和前端的一些技术人员。”

据“头号AI玩家”观察,大部分AI初创企业都是技术驱动型的公司。以专注多模态AI的科技企业JINA AI为例,技术人员占比超80%。这种情况下,一些常规岗位比如“运营”也要求求职者具备技术背景,或对前沿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JINA AI从事技术运营的张飒说:“至少得了解如何安装Pytorch(深度学习平台),GPU驱动,了解如何给模型调整参数,怎么运行Docker,然后才能去谈问题。”

大部分招聘企业都秉持这样一个观点:应聘者要和他们的技术研发方向匹配,最好是有过相关的技术或项目研发经验。目前这个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所以需要上手就能开始研发。

热门岗位中,AI产品经理类、运营类等⾮技术岗位同样需要一定的AI工具使用技能傍身。

这些岗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不再是“如何用技术创造AI”,更多在于“能否用AI提高生产力”。某企业招聘“AI训练师”明确表示求职者是人工智能的发烧友,对时下热门的AI绘图工具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有深入研究。

很多打着“AIGC”标签的内容创作、设计等岗位,其实质工作内容和传统岗位相似,只不过多了相应的AI技能要求,薪酬报价也随之提升。

谁能在AI求职赛道“遥遥领先”

在AI风口下,什么样的求职者更容易分到一杯羹?

国内主流的招聘网站上,一些AI岗位的要求,看上去与传统互联网的技术岗并没有很大差异,甚至有些岗位的“加分项”明确提到了“互联网企业经验”。

某企业招聘人员表示,具有大厂经验的人员大多能更快地将算法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快速实现产品和商业价值。

互联网企业丰富的业务场景和用户数据,为AI算法的设计、迭代和落地提供了良好的支撑。AI赛道需要互联网工作经验,而互联网也是最渴望AI人才的行业。

不过,部分互联网大厂出身的求职者扎堆转行AI赛道,却陷入“普遍焦虑”中。尽管AI领域最急需资深技术和架构师,但非AI专业技术人员“原地转型”AI技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一方面,AI前沿研究成果变化更新过快,及时跟上AI技术的潮流难度大,转行门槛比其他时期都要高。另一方面,理解和熟悉大模型技术通常需要算力支撑,以及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很难快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面试了国内24家大模型公司的求职者“Rooters”在社交平台分享面试经验时表示,大模型这个方向真的“卷”,面试时遇到了很多新模型,相关研究论文更新迅速,“东西出的比我读的快”。

不过,李依桐告诉“头号AI玩家”:“互联网领域中的许多从业者有机会直接转移到AI产业内。技术人员通常能够最早接触到AI浪潮,也更容易抓住技术红利期。”

有AI初创团队向“头号AI玩家”分享了自己的组织架构——创始人做过产品经理、管理咨询、VC投资等,招揽了曾在BAT大厂工作的全栈技术人员(掌握多种技能的全端工程师),目前深耕“GPT聊天交互+Text to Link”交互逻辑的应用软件。

既了解底层的技术原理,又能考虑到AI应用落地的各种场景,解决具体问题,这种复合型的求职者大可在AI赛道脱颖而出。

如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那非技术背景的人员还有机会跟上这波AI浪潮吗?

对于新兴企业来说,无论求职者技术含量有多高,是否会用AI绘图工具、是否了解AI产品、对时下热门AI应用有多深的见解,也会成为其选人的依据。

李依桐认为,AI赛道除了底层技术的构建,将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也需要产品、运营、销售等多种专业支持,“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利基位置”。

从事人工智能技术与解决方案的AI创业者Bain表示,AI这个赛道是目前最有机会和热度,也是最容易获得投资并做出结果的赛道。在大模型火了之后,有很多人从安防、法律、文案、情感等各个领域寻找和AI相结合的地方,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AI赛道进行尝试。

尤其是,随着AIGC落地的应用越来越多,AIGC领域的普适性变得更强,普通人花几天了解AI基础知识之后,也能够从事和AI相关的工作。

低代码和无代码环境的出现,使非技术人员能够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甚至无需学习如何编程。而且,TensorFlow(开源机器学习平台)已经迭代更新,更利于开发者使用。而Pytorch(深度学习平台)也让开发者有了更多选择。

张飒也提到,如果两年前进入AI领域,还需要学习很多底层知识。但目前AI的提示词工程已经非常贴近大众了,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用自然语言的方式去开发AI应用。新的技术、新的交互以及新的变革,能让更多人和行业前辈站在同一起跑线。

作为新兴领域,AI带来了新的缺口和机会。无论个人背景如何,都可以通过持续探索和学习发展相关技能,为自己在AI领域开辟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为各位玩家献上AI从业者、投资人等带来的建议,仅供参考:

每一次风口浪潮之后,能够幸存并发展壮大的创业公司是少数。AI行业里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坑”,再加上大部分公司都是精兵强将的打法,入门、上手、入行会有一定难度,但能够真正将“生成式AI”转化成“生产力AI”,就一定能在这一行走得更好。

Firefox引入AI检测工具Fakespot 可识别虚假评论

划重点:

- 在在线购物的广阔领域中,辨别真实的产品评论和虚假评论变得越来越困难。

- Mozilla的Firefox将整合评论检查工具,以解决这一问题。

- Mozilla收购了Fakespot这款工具,用于检测欺诈性在线评论,并将被无缝集成到Firefox中。

站长之家(ChinaZ.com) 10月18日 消息:在在线购物的广阔领域中,辨别真实的产品评论和虚假评论变得越来越困难,这让消费者对某些意见是否真正可靠感到困惑,导致购物决策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Mozilla的Firefox已经采取了一个重大的步骤,即将评论检查工具整合到其浏览器Firefox中,从而彻底改变了在线购物体验。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现有的解决方案已经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其中Fakespot是一款专门设计用于检测虚假在线评论的工具,它已于五月份被Mozilla收购,目前可以在亚马逊、沃尔玛、eBay、Yelp和TripAdvisor等主要平台上使用。

Fakespot采用从A到F的评分系统,A级表示产品具有完全可靠的评论,而B级表示大多数评论是可信的。C级表示可信和不可信反馈的平衡混合,而D和F级表示产品主要具有不可靠的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较低的评分不一定反映产品或服务本身的质量,而是反映评论的可信度。Fakespot不会明确指出具体的虚假评论,但会为产品分配一个总体评分。评分越低,评论很可能是不真实的。这个重要工具将被无缝集成到Firefox中,为用户提供评估评论真实性的固有手段。这一功能目前正在测试中,并计划在11月份广泛推出,最初将在亚马逊、百思买和沃尔玛上提供,其他网站也将在随后推出。

Fakespot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它利用人工智能。通过分析多个数据点并进行多次测试,Fakespot确定了评论的完整性。尽管Fakespot的算法细节保持不公开以防止操纵,但关键因素是评论是否由真实的顾客留下。这一创新解决了在线购物领域的一个普遍问题,即评论在影响消费者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谷歌经常利用评论来推荐产品,这经常导致公司争相出现操纵情况。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虚假评论流行的严重性,显示超过80%的购物者在网上遇到虚假反馈。在18至34岁的人群中,这一数字激增至惊人的92%。Fakespot凭借其先进的人工智能方法,成为这一普遍问题的强有力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