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韩森冢遗址公园(韩森冢)

韩森冢遗址公园(韩森冢)

新城故事 | 韩森冢

为扎实开展全区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感铭党恩,积极投身幸福新城建设,西安市新城区微信公众号开设“新城故事”宣传专栏,重点开展新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蓬勃的发展现状宣传,激励和引导全区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为加快建设发展活跃、治理有序、生态宜居、共建共享的幸福新城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韩森冢

西安城东有两条大路,一曰长乐,一日咸宁。长乐是汉长乐未央的长乐,咸宁是咸宁长安两县中的咸宁。两路之间有一个高高的土丘,土丘的封土基部东西长约55.5米,南北长约63米,高约22米,顶部15×15米见方。整体形状呈覆斗形,是一个古墓,目前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森冢的墓主,历来说法不一。有断定为“吕不韦冢”(《皇览》)或“子楚母墓”(《三辅旧事》),否定前说者,以“其冢制度广大,岂非人臣所宜”为由而判作“秦襄王陵”(宋敏求《长安志》引韦述《两京记》)。

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为墓冢立了一块名为“秦庄襄王墓”的碑石,至今仍在。曾经有学者考定该冢为“秦文王寿陵”,有作“汉史皇孙刘进墓”,也有作“韩生冢”和“韩信冢”的。各家为之辩驳,执词一端,抵牾有加,人言人殊,竟使得它成为久讼不决的疑冢。

最新研究推测,韩森冢极有可能是一座秦代的高台建筑遗址,是否准确,有待今后进一步证明。关于韩森冢,据现在的资料,一般都认为这里是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的陵墓所在地。但是关于韩森冢,似乎与下面一段历史联系更为密切一些。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冤狱“治巫蛊狱”。武帝生性多疑。一天他梦见被一群小木人围打,以为左右人用木偶以巫术诅咒他,便派宠臣江充治巫蛊狱。该案使得长安城中受牵连而死者达数万人。由于江充与太子刘据平日有隙,便企图诬陷太子,在搜宫时刘据被迫杀死江充。之后太子起兵据守长安,血战五日,兵败出逃而死。

汉武帝皇孙刘进,即太子刘据之子在乱军中死亡。武帝临终前真相大白,此案平反,对死者起冢追葬,史称刘进为皇孙,冢称皇孙冢。公元前74年刘进子刘病已(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追封其父为悼皇帝,母为悼皇后,皇孙冢按帝王制度改建。后皇孙冢音变为韩森冢,此亦为新城区韩森寨地区名称的来历传说之一。

韩森冢现仍未经发掘,从雄壮的外观上还很难断定其时代,因为它属于秦汉陵墓流行的那种覆斗形。但是,纵观前后两朝京都的城市布局,就不难发现它正处于汉长安城的陵墓设置的范围之内,而属于秦陵的可能性则很小。而在韩森冢的各种传说中,除了秦庄襄王墓和皇孙冢外,还有韩信墓一说。过去有人把韩森冢叫做韩信坟,都说是韩信的坟。韩信是汉三杰之一,为西汉建国立下了大功,胯下之辱的故事讲的就是他。传说他被杀后,葬于此地。

以前,站在冢上眯起眼睛环视四周,西南方的大雁塔宛若一枚图章,屹立在云烟雾霭之中;东城门、钟楼飞檐高挑,如同阅尽沧桑的老人,在西方依旧沉思静想;青黛色的如铁铸般的秦岭,横亘南天之下,厚重宽阔如卧龙似的白鹿原,巍然矗立在东南平川阔野;北方大地上,一条弯弯曲曲的素练飘逸——那是绕关中之腰而流过的渭水……韩森冢上葱茏茂密——酸枣、猫儿草、野蒿、野艾……

韩森冢对考古者而言是古迹,对本地人来说,则是一块身心休憩的绿色田园。一年四季,在黎明的曙光里,冢上就有人影移动。夏日的傍晚,韩森冢上最富有诗意。天空是风筝的,沙燕、金鱼、京剧脸谱、蜈蚣……小者如手掌,大者五十余米。

西安城东·韩森寨

西安城东,长乐公园东门外,有一处被人们称为韩森冢,这里埋葬的是谁?众说纷纭。

因为工作的单位跟长乐公园是隔壁子,所以,20多年前,刚工作不久就来逛过这个地方。那时韩森冢周围还没有这么多高楼,还是绿油油的麦田。后来住单位家属院后,经常到韩森寨市场买菜,这里是西安市东郊一直兴旺不衰的早市,周边的人逛这个早市叫上山。

1914年的韩森冢,(法)维克多·谢阁兰摄

前几年的韩森冢

前几年的韩森冢

这块地方取名"韩森寨",是因为有高22米的韩森冢,它占地60多亩,传言这里秦汉时期便有村庄,明朝在此屯军,故称"寨"。

作为一个在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生活了多年的人,可能对这个陵墓一点都不陌生。住在附近的人在周末一有时间就会跟家人或朋友约着上山(爬韩森冢)望远。几年前登上山顶,还可以向东望白鹿塬,向南也能望出去很多。如今,这里已经被四周的高楼包围住,望不出去了。

说是上山吧,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封土堆。上面长满了草和树,还有被人们踩出的多条道路。当时,土堆四周的大荒地上都是摆摊的,卖各种批发小饰品的,理发的,卖衣服的,卖菜的,应有尽有,但最多的还是放风筝的,你从四周望去,天上飞着各种各样的风筝。

我当时就挺好奇的,在西安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一大片荒地存在?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位于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村边的这一片封土堆,属于战国古墓葬,是秦庄襄王陵,是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的陵墓,也叫阳陵。

与秦始皇陵相比较,作为父亲的秦庄襄王陵,显得寒酸无比。

秦始皇兵马俑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名秦庄王,是战国末期的秦国君主,赢姓,名为子楚。子楚是秦孝文王之子,为安国君与夏姬所生,是秦昭王20多个孙子中的一个,所以,子楚自然不能得到他父亲和祖父的宠爱,在王室中地位很低。当时,秦赵两国为了表示和好,互相交换王子王孙做抵押,于是,子楚被送往赵国邯郸做质子。后来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公元前250年至前247年在位,其子秦始皇在灭六国称帝尊号后,追封其为太上皇,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公元前247年5月,秦庄襄王驾崩,享年35岁,谥号为庄襄王。

秦庄襄王

史书中记载:当年吕不韦帮助子楚取得王太孙地位后,满心欢喜回到邯郸,把子楚请到家里饮酒庆祝。席间,子楚看上了吕不韦家里的舞姬,便强迫舞姬下嫁。这时,舞姬已经身怀有孕,不久,这个美女生了个儿子,因为是正月生的,就取名叫正。正和政同音,秦国的远祖姓赢,所以就叫赢政,这便是后来的秦始皇。所以有人认为,秦始皇的父亲应该是吕不韦。可是,秦始皇诞生的日子比预产期多了两个月,因此,秦始皇的父亲应该是子楚。秦始皇自幼就听谣传他有两个父亲,对自己的生母是姬妾出身很反感,所以执政后的秦始皇将自己的生母幽禁,又逼吕不韦服毒自杀。

秦庄襄王死后,据载:“葬芷阳”。又据记载:“陵在幽州新丰县西南卅五里,俗亦谓子楚,始皇陵在北,故亦为见子陵”。据考证,芷阳为当时秦国的一个县,辖今白鹿塬。所以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的大土冢,若认为是秦庄襄王陵,也在芷阳的辖区内。

韩森冢的主人,虽然最多的是秦庄襄王的民间传说,但到底是谁的墓,已经争议了上千年:

唐代刘餗所著笔记小说集《隋唐嘉话》载:“望京城东有冢极高大,俗谓吕不韦冢。以其锐上,亦谓之尖冢。咸亨初,布政坊法海寺有英禅师,言见鬼物,云:秦庄襄王过其舍索食,自言是其冢,而后代人妄云不韦也。”此文大意,当时人们将韩森冢称为吕不韦冢,而秦庄襄王阴魂告诉一僧人,这个冢是他的。

三国魏文帝时诸臣为皇帝阅读编撰、隋唐后已失传的《皇览》断定其为“吕不韦冢”。

汉代赵岐记述古长安自然和人文情况的《三辅旧事》认为是“子楚母冢”,也就是说是秦庄襄王母亲夏太后的墓。传为唐代韦述著、记述长安与洛阳两京名胜古迹等的《两京道里记》称其“在通化门东二里”,为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的“寿陵”。宋敏求也认为,“其冢制度广大,岂人臣所宜”,应为“秦庄襄王寿陵”。

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西楚霸王项羽进入关中后,要替他祖父报仇,除了烧阿房宫以外,还到处寻找挖秦王的陵。听到项羽掘秦王陵的消息,韩森寨百姓很着急。他们认为揭坟是不道德的事,而且秦庄襄王在位时比较仁慈,施行仁政,轻徭薄赋,对老百姓好。同时如果项羽揭了坟,也把当地风水破坏了,会影响收成和子孙繁衍。因此,韩森寨人认为必须设法守护好这个大冢,不能让霸王揭了。但霸王有军队,来硬的肯定不行。韩森寨有威望的5老坐在一块商量对策,决定把项羽骗走,让村民都把大冢说成是韩森冢。后来,项羽来到韩森寨,见到这么大一个冢,就问是谁的坟。群众回答这是一个叫韩森的大夫的墓。韩森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心地善良,给穷人看病不收钱。先生死后,为报答他的恩惠,当地老百姓给他修了这个大冢。项羽听后就走了。项羽走后,5老担心项羽听到风声不仅会回过头来揭坟,而且会伤害百姓,因此让大家继续称大冢为韩森冢。这样,人们就一直把秦庄襄王陵叫韩森冢。

清·陕西巡抚毕沅立碑

清·陕西巡抚毕沅立碑

所以,位于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村的秦庄襄王陵,一直在民间俗称“韩森冢”。冢高22米,原占地60余亩,1993年约占地30余亩。因冢上有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的一块“秦庄襄王墓”的碑,所以后来一直被认为此墓为秦庄襄王墓,里面埋着秦始皇帝嬴政的父亲庄襄王嬴子楚和生母皇太后赵姬。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1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关于陵墓的归属者,现在学者持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是秦孝文王陵,有的人说是秦庄襄王陵,甚至还有人认为是汉墓,总之说法不一,庄襄王逝世后,据历史的记载,有说下葬在芷阳的,也有人说是葬在子楚。

作为一个在本地生活的人来说,我们不管历史学者怎么定义,但从口口声传下来的,我们一直把他当做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陵来看待。

韩森冢建设规划图

目前建设中的韩森冢

如果你想一睹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陵的风采,可以来到西安市东郊的长乐公园花卉市场边上,拜谒一下秦庄襄王陵。这个韩森冢广场建成后,跟原来的脏乱差、荒凉相比,其周边环境焕然一新。韩森冢与旁边的长乐公园相辅相成,为群众又提供了一个游玩的去处。

常来常乐的牌匾

等本轮疫情过去,有时间,可以约三五好友,带着孩子去参观一下,讲讲历史,逛逛公园。也欢迎外地的朋友们有时间到此一游游。

2022年岁末,西安。

西安城东韩森冢 闹市中的千年古墓

韩森冢对于西安人来说,也许是个籍籍无名的存在,毕竟不是谁都会对这大土堆感兴趣,而且关中有名的大冢实在是太多太多,秦皇、汉武、唐太宗,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更何况对一尚存争议的貌似并不雄伟的冢。在西安东郊繁华闹市中,有一座巨大的古冢,它已被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包围。这座大冢的冢主究竟是谁,至今我们仍无法解开笼罩在其上的重重迷雾。随着《芈月传》、《大秦帝国》等影视剧的热播,和秦王们相关的历史遗迹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顺着新建的长乐花卉市场旁一条小路上坡走到坡顶,仿佛一下从闹市进入另外一个清静所在,无论下面的花卉市场和农贸市场如何喧嚣,到这里仿佛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

许多西安人对韩森寨、韩森路并不陌生,不过,说起位于韩森寨和韩森路旁的韩森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或许有些人听过这个名字,但对它到底是谁的墓冢却并不知晓。1956年,韩森冢作为“秦庄襄王墓”,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外延10米为文物保护区,外延100米成为建筑控制地带。

韩森冢前有一块石碑,上写“秦庄襄王墓”。庄襄王就是秦始皇的父亲。但对于韩森冢的真正主人长期以来争议从未间断,从名医、名将到汉帝、秦王等说法不一。2011年10月开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位于东郊的韩森冢进行了系列考古勘探,目前已发现韩森冢为“亚”字型大墓,从墓葬形制等来判断,基本上能确定该大墓应是战国时期的秦王陵墓,墓主是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的可能性较大。

从地形上看,长乐公园处在这个大冢所在土原的西坡,而土原的其他三面,则被高高耸起的一栋栋钢筋水泥建筑所包围。不过,几十年或一百年前,这里当是西安东郊的一个高点。尽管荒草丛生,可这里并不是没有人气,这块开阔地显然已经成为周围居民的“后花园”。常在这里散步的居民表示,如果能将长乐公园和韩森冢打通,或者把韩森冢也包含进公园里,不仅能方便附近的居民,也能美化大冢周围的环境。

韩森冢的旁边,就是韩森寨,这个古老的村庄,因其在东门五里之外,便有了“七里漫道八里坡,韩森寨离城五里多”之说,因村西北上有韩森冢,明代又驻扎过朝廷屯田军的营寨,故得名韩森寨。后来发展成为西安重要的工业区,从前包围着它的农田已经消失的完全没有了踪影。

从五十年代开始,东方、秦川、华山、西光、黄河等厂区陆续在此建成,再到各个工厂的家属区,也就是后来的各个街坊将韩森冢包围,也就是二三十年的时间。那时候,人们和韩森冢相处的也算融洽,韩森冢的影子甚至深深的融入到了这几代人的脑海里。

西安疑似秦庄襄王墓盗洞累累,文物保护碑被人砸成八块好可惜!

在西安东郊韩森寨以西,今长乐公园东门外,有一个很大的墓冢。

冢高22米,原占地30余亩。

冢上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的一块“秦庄襄王墓”碑石,故过去一直误认为此墓为秦庄襄王墓。但据《史记·秦本记》记载,战国晚期秦国建都咸阳,昭襄王、宣太后、悼太子、庄襄王和 皇帝太后(始皇墓)均葬在“芷阳”。又据魏晋时著名学者皇甫谧记述“秦庄襄王葬在芷阳之骊山”。

最近一些年在西安市临潼区韩峪乡一带发现秦东陵。证实庄襄王确实葬于西安市临潼区境的秦东陵。

不过在很多年,这里一直被认为是秦庄襄王墓。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在这里立有一块“秦庄襄王墓”碑石,后来1956年,韩森冢作为“秦庄襄王墓”,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小编最近探访了这座规模较大的墓冢。

从高处俯拍,气势真的很宏伟。规模也比较大!

本来四周有铁栏杆保护,但现在已经失修,可以随便上去踏陵。这些都是游人踩出来的小路。

让人震惊的是,这块文物部门的文物保护碑,不知道被何人砸得粉碎?当地一个老大爷很气愤告诉我:这些还不是小孩子干的!因为需要作案工具和成人的力气。

西安市人民政府,1956年。

庄襄两个字还依稀可见。小编本来想拼起来,试了一下,根本搬不动。

盗墓贼没少打这个墓的主意,上面可以说是盗洞累累。

从2011年10月开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位于东郊的韩森冢进行了系列考古勘探,目前已发现韩森冢为“亚”字型大墓,从墓葬形制等来判断,基本上能确定该大墓应是战国时期的秦王陵墓,墓主是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的可能性较大。

我是成英文(微信:chengyingwen1982),一个旅游博士,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旅游、户外、骑行、摄影爱好者,骑车去过中国20多省,走遍陕西所有区县,探索过很多冷僻的帝王陵、大遗址、寺院。

很高兴通过今日头条平台和大家交流。欢迎关注、交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