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今年几月几日立春几点(今年几月几日立春)

今年几月几日立春几点(今年几月几日立春)

节令之美·立春|4日10时42分立春,“打春”啦!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北京时间2月4日10时42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此时节,大地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关于立春,民谚有“春打五九尾(尽),春打六九头”之说。其意是,立春这一天要么在五九的最后一天,要么在六九的第一天。

今年的立春属于哪一种情况?“我国民间有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的习俗。2022年12月22日冬至,数一数会发现,2023年2月4日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很明显2023年立春是‘春打五九尾’。冬至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如果2022年的冬至出现在12月21日,那么,2023年立春就是‘春打六九头’。”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说。

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因此从公历来说,不论是平年还是闰年,每年都会出现一次立春,而农历闰年,一年中则会出现25个节气,年初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民间称这种情况为“一年两头春”“双春年”或“两春夹一冬”。

刚刚到来不久的癸卯年就属于这种情况,癸卯年的正月十四立春(2023年2月4日)和同年的腊月二十五立春(2024年2月4日)。巧合的是,癸卯年的第二个立春也落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因此,2024年的立春也是“春打五九尾”。

杨婧表示,“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头”是经常而又不规则地交替着,但无论是“五九尾”还是“六九头”,立春的到来,都是农民朋友准备新一年耕种的时候。提前做好各项农事安排,有利于农作物更好生长。

立春,是时序轮转、日夜更迭的漫漫光阴里具有仪式感的一天。对我国古人而言,春耕如晨钟,秋收似暮鼓,立春之日寓意盛大。

立春之日,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鞭春”“打春”的习俗,也就是鞭打春牛,也称鞭打土牛,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莫误农时。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方金洋

编辑:李民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

节令之美·立春丨4日10时42分立春,“打春”啦!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北京时间2月4日10时42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此时节,大地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关于立春,民谚有“春打五九尾(尽),春打六九头”之说。其意是,立春这一天要么在五九的最后一天,要么在六九的第一天。

今年的立春属于哪一种情况?“我国民间有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的习俗。2022年12月22日冬至,数一数会发现,2023年2月4日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很明显2023年立春是‘春打五九尾’。冬至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如果2022年的冬至出现在12月21日,那么,2023年立春就是‘春打六九头’。”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说。

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因此从公历来说,不论是平年还是闰年,每年都会出现一次立春,而农历闰年,一年中则会出现25个节气,年初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民间称这种情况为“一年两头春”“双春年”或“两春夹一冬”。

刚刚到来不久的癸卯年就属于这种情况,癸卯年的正月十四立春(2023年2月4日)和同年的腊月二十五立春(2024年2月4日)。巧合的是,癸卯年的第二个立春也落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因此,2024年的立春也是“春打五九尾”。

杨婧表示,“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头”是经常而又不规则地交替着,但无论是“五九尾”还是“六九头”,立春的到来,都是农民朋友准备新一年耕种的时候。提前做好各项农事安排,有利于农作物更好生长。

立春,是时序轮转、日夜更迭的漫漫光阴里具有仪式感的一天。对我国古人而言,春耕如晨钟,秋收似暮鼓,立春之日寓意盛大。

立春之日,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鞭春”“打春”的习俗,也就是鞭打春牛,也称鞭打土牛,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莫误农时。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方金洋

编辑:李民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

来源: 新华社

两个二月两个立春,2023年的农历很特别

除旧迎新,我们已经迎来了2023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2023年为癸卯兔年,非常特别的是,农历癸卯兔年为闰年,因此农历算来全年共有384天,会有一个二月加上一个闰二月,还会一年“两头春”,即年头一个立春,年尾一个立春。

图源新华社

按照公历来算,2023年是平年,二月有28天,全年365天,但是按照农历来算,2023年堪称非常特别,根据天文年历显示,从2023年1月22日开始到2024年2月9日结束,共有384天。

会出现这种特别的现象还要从公历、农历的两套算法说起,众所周知,我国是阴阳历并存使用,按照公历的算法,每四年为一个闰年,也就是当年的年数能被4整除时,2月有29天,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2月有28天。2023不能被4整除,为平年。而农历算法则不同,为了让农历年长度与公历年长度接近,古人采取了加设闰月计法,每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全年一般是384天或385天,叫作闰年。

在我国,农历是以月亮的圆缺盈亏周期作为历月的依据,兼顾考虑全年的寒暑节气,自秦汉以来,农历与二十四节气并行,用于指导农业生产,闰月的诞生是为了“调整余缺”。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每个月有固定两个气,前一个叫“节气”,而后一个叫“中气”,受到农历朔望月只有29.5天的影响,下一个月的节气会有所推迟,所以农历历法有定:凡是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一律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月,它只能作为一个月的附属月(副月)——闰月,用于协调回归年和农历年。

依照“置闰法”,在21世纪有四个闰二月,第一个闰二月在乙酉年1909年,2023年癸卯年是第二个闰二月,第三个闰二月在2042年,最后一个闰二月在2099年。从二十四节气来看,农历癸卯兔年会有两个立春,一个在公历2023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一个在2024年2月4日,农历腊月廿五。

闰二月碰上双立春在历法上确实比较罕见特别,在全国不同地方,对于这样特殊的年份也有着不同的谚语,有的地方认为“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还有的地方则有“双春兼二月,结婚好时年”的说法。不过不管是双春年还是闰二月,都属于人为设置的、平衡历法的计法,是古人在调节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创造,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对此也表示:“‘双春年’和‘无春年’都只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2021年什么时候立春 今年立春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具体时间

2021年什么时候立春?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当中的重要节气,立春代表春天即将到来,那么今年立春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呢?下面给大家介绍2021年立春的具体时间。

2021年什么时候立春几点几分具体时间

2021年立春时间:2月3日,22:58:39,农历2020年腊月廿二。

打春是立春的俗称,是春回大地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

立春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周代,这一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等到东郊迎春,祭祀。唐宋时,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明清以来,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蚕种、喝春茶等,具有浓厚的传统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属于立春节气的祝福

又到一年立春时,短信一条祝福你,祝你春意盎然身体棒,春暖花开爱情妙,春风得意事业顺,春光明媚家安好,春色满园气色佳,春花丛中烂漫笑!

立春时节悄然到,春色满园风光好;问候祝福都来到,喜上眉梢运势高;烦恼不快全跑掉,吉星高照幸福绕;春风得意事业高,明天生活变更好。

立春时节天渐暖,祝福送来人更暖;春日暖阳舒心照,拂面春风不觉寒;春雨丝丝润万物,青青小草刚发芽;祝你春日心情好,事业成功谱新章。

又到一年立春时,朋友问候送祝福。愿春光照耀你的快乐,愿春风吹散你的烦恼,愿春雨滋润你的爱情,愿春花灿烂你的笑容,立春快乐,万事如意!

春风飘然至,花红柳绿浓;立春节气到,祝你心情好;春日需勤奋,事业腾飞高;闲时赏花草,景色暖人心;祝福短信达,春风得意笑!

来源:闽南网

立春时间2022具体时间几月几日 立春习俗打春时间几点几分 立春为什么不能回娘家?

立春时间2022几点几分几秒

再过2天,我们将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节气。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4日4时51分将迎来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时之始。“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

图片来源网络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2月4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进入立春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春代表着春季开始,但受强冷空气影响,大风、降温仍是这一时节的主旋律;只有强冷空气造访的间隙,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气温回升。

立春为什么不能回娘家

“民间习俗中,立春回娘家寓意会穷娘家; 俗话说\"看娘屋的灯,罢娘屋的根”,在一部分地区,立春这一天不能回娘家,因为“春”比“年”还大,否则穷娘家。所以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 而且春乃一年之始,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另一方面,立春是春天开始的标志,妇女们在这一天不回娘家,也在预示着农忙时节开始,无暇做其他事,因此古人认为立春是不能回娘家的,而且姑娘回家爹娘没有闲暇招待,回来也是给爹娘找麻烦,耽误种地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