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人元司令什么意思(人元司令)

人元司令什么意思(人元司令)

月令司令分野之最合理之修正

孙稼豪 原创

月令人元司令分野在各种命理典籍中的都有论述。例如:

(一)《三命通会》法诀:

正月建寅--己占七日,丙占五日,甲占十八日。

二月建卯--甲占九日,癸占三日,乙占十八日。

三月建辰--乙占九日,癸占三日,戊占十八日。

四月建巳--戊占七日,庚占五日,丙占十八日。

五月建午--丙占九日,乙占三日,丁占十八日。

六月建未--丁占七日,乙占五日,己占十八日。

七月建申--己占七日,戊占三日,壬占三日,庚占十七日。

八月建酉--庚占七日,丁占三日,辛占二十日。

九月建戌--辛占七日,丁占五日,戊占十八日。

十月建亥--戊占七日,甲占五日,壬占十八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九日,辛占三日,癸占十八日。

十二月建丑--癸占七日,辛占五日,己占十八日。

而《渊海子平》等书中,对月令分野与《三命通会》说法有所差异。

月令人元司令本质是10天干分布一年365天,在理论上,每个天干的司令总天数上应该是均衡的,至少不能偏离均数过大,即每个天干司令平均总天数应为36天,

我对古书中的月令分野进行了统计,发现古书中各种版本的月令司令分野,十天干的司令天数都极不均衡,例如《三命通会》中戊土的司令天数48天,已经超过均数的38%,其他五行也存在这个问题,但不太严重,尚在允许范围内。

故,对月令人元司令分野做修正,以使10天干司令总天数均为平均值36天左右:

寅: 己4日,丙11日,甲15日。

卯: 甲10日,乙20日。

辰: 乙12日,癸3日,戊15日。

巳: 戊8日,庚7日,丙15日。

午: 丙10日,丁(己)20日。

未: 丁12日,乙3日,己15日。

申: 己4日,壬11日,庚15日。

酉: 庚10日,辛20日。

戌: 辛12日,丁3日,戊15日。

亥: 戊4日,甲11日,壬15日。

子: 壬10日,癸20日。

丑: 癸9日,辛6日,己15日。

下面,附各种版本月令司令分野:(供研究参考)

(二)万育吾之法诀:

正月建寅--己占五日,丙占五日,甲占二十日。

二月建卯--甲占七日,乙占二十三日。

三月建辰--乙占七日,壬占五日,戊占十八日。

四月建巳--戊占七日,庚估五日,丙占十八日。

五月建午--丙占七日,丁占二十三日。

六月建未--丁占七日,甲占五日,己占十八日。

七月建申--己占五日,壬占五日,庚占二十日。

八月建酉--庚占七日,辛占二十三日。

九月建戌--辛占七日,丙占五日,戊占十八日。

十月建亥--戊占五日,甲占五日,壬占二十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七日,癸占二十三日。

十二且建丑--癸占七日,庚占五日,己占十八日。

(三)《星平会海》法诀:

正月建寅--戊占七日,丙占七日,甲占十六日。

二月建卯--甲占十日,乙占二十日。

三月建辰--乙占九日,癸占三日,戊占十八日。

四月建巳--戊占五日,庚占九日,丙占十六日。

五月建午--丙占十日,己占九日,丁占十一日。

六月建未--丁占九日,乙占二日,己占十日。

七月建申--己占七日,戊占三日,壬占三日,庚占十七日。

八月建西--庚占十日,辛占二十日。

九月建戌--辛占九日,丁占三日,戊占十八日。

十月建亥--戊占七日,甲占五日,壬占十八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十日,癸占二十日。

十二月建丑--癸占九日,辛占三日,己土占十八日。

(四)《渊海子平》法诀:

正月建寅--戊占七日,丙占七日,甲占十六日。

二月建卯--甲占十日,乙占二十日。

三月建辰--乙占九日,癸占三日,戊占十八日。

四月建巳--戊占五日,庚占九日,丙占十六日。

五月建午-丙占十日,己占十日,丁占十日,丁占十日。

六月建未--丁占九日,乙占三日,己占十八日。

七月建申-己占七日,戊占三日,壬占三日,庚占十七日。

八月建酉--庚占十日。辛占二十日。

九月建戊--辛占九日,丁占三日,戊占十八日。

十月建亥--戊占七日,甲占五日。壬占十八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十日,癸占二十日。

十二月建丑--癸占九日,辛占三日,己占十八日。

(五)《神峰通考》法诀:

正月建寅--戊占七日,丙占七日,甲占十六日。

二月建卯--甲占十日,乙占二十日。

三月建辰--乙占九日,癸占三日,戊占十八日。

四月建巳--戊占七日,庚占七日,丙占十六日。

五月建午--丙占十日,己占七日,丁占十三日。

六月建未--丁占九日,乙占三日,己占十八日。

七月建申--戊占七日,壬占七日,庚占十六日。

八月建酉--庚占十日,辛占二十日。

九月建戌--辛占九日,丁占三日,戊占十八日。

十月建亥--戊占七日,甲占七日,壬占十六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十日,癸占二十二日。

十二月建丑--癸占九日,辛占三日,己占十八日。

<子平真诠>

寅月 立春后戊土七日,丙火七日,甲木十六日 立春雨水卯月 惊蛰后甲木十日,乙木二十日      惊蛰春分辰月 清明后乙木九日,癸水三日,戊土十八日 清明谷雨巳月 立夏后戊土五日,庚金九日,丙火十六日 立夏小满午月 芒种后丙火十日,己土九日,丁火十一日 芒种夏至未月 小暑后丁火九日,乙木三日,己土十八日 小暑大暑申月 立秋后戊己土十日,壬水三日,庚金十七日 立秋 处暑酉月 白露后庚金十日,辛金二十日      白露 秋分戌月 寒露后辛金九日,丁火三日,戊土十八日 寒露霜降亥月 冬后戊土七日,甲木五日,壬水十八日 立冬小雪子月 大雪后壬水十日,癸水二十日      大雪冬至丑月 水寒后癸水九日,辛金三日,己土十八日 小寒大寒

<渊海子平>

论天地干支暗藏总诀

立春念三丙火用,余日甲木旺提纲。

惊蛰乙木未用事,春分乙木正相当。

清明乙木十日管,后来八日癸水洋。

谷雨前三戊土盛,其中土旺要消详。

立夏又伏戊土取,小满过午丙火光。

芒种己土相当好,中停七日火高张。

夏至阴生阳极利,丙丁火旺有主张。

小暑十日丁火旺,后来三日乙木芳,

己土三日威风盛,大暑己土十日黄。

立秋十日壬水涨,处暑十五庚金良。

白露七日庚金旺,八日辛兮只独行。

寒露七日辛金管,八日丁火又水降。

霜降己土十五日,其中杂气取无妨。

立冬七日癸水旺,壬水八日更流忙。

小雪七日壬水急,八日甲水又芬芳。

大雪七日壬水管,冬至癸水更潺旺。

小寒七日癸水养,八日辛金丑库藏。

大寒十日己土盛,术者精研仔细详。

又论节气歌

看命先须看日主,八字始能究奥理。

假如子上十日壬,中旬下旬方是癸。

丑宫九日癸之余,除却三辛皆属己。

寅宫戊丙各七朝,十六甲木方堪器。

卯宫阳木朝初旬,中下两旬阴木是。

三月九朝仍是乙,三日癸库余戊奇。

初夏九日生庚金,十六丙火五戊时。

午宫阳火属上旬,丁火十日九日己。

未宫九日丁火明,三朝是乙余是己。

孟秋己七戊三朝,三壬十七庚金备。

酉宫还有十日庚,二十辛金属旺地。

戌宫九日辛金盛,三丁十八戊土具。

亥宫七戊五日甲,余皆壬旺君须记。

须知得一拟三分,此诀先贤与验秘。

枭雄间的碰撞,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经过与结局

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直军,部署以京汉线北段为作战中心,下分东、中、西三路,东路司令张国熔,率第二十六师及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混成旅,驻防任丘、大城,负责津浦线方向;西路司令王承斌,率第二十三师、第一、第十五混成旅,驻防琉璃河、良乡,负责京汉线方向;中路司令由吴佩孚自兼,吴既为直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全盘战事,同时率第二十四师及第三师一部,驻防固安、霸县,位于津浦与京汉线之间,负责照应东、西两路,机动运用;令鲁督田中玉,“如奉军开徐州,万勿令其通过”,以切断奉军与浙江皖系军队的联络通道;曹锟坐镇保定,镇守后方,往来支援。

直军总兵力约十万人,数量少于奉军,为保证作战重点,遂主动放弃津浦线,收缩兵力于京汉线,以保定为中心,成三角阵形,态势稳固,进退有据,确保防御,再图进攻,体现出吴佩孚的军事素养与指挥谋略。时人论之为:“吴氏之作战计划,在缩短战线,以谋交通便利,兵力集中”;“或以为吴氏让津浦路于奉军,未免失策,而不知吴氏固以予为取,将以诱其深入也。”

“此次直军防务,布置迅速周密”,是其能最终获胜的重要原因。4月22日,吴佩孚向各部发出号令,“通令各路军队速进,奉军已于二十六号攻击”。25日,吴佩孚自洛阳启程赴保定督战。27日,吴佩孚通告各部,“定二十九日开始运动,已到者准备,未到者速进”。28日,吴佩孚向直系各督发出密电,称“奉军坚不撤退,依然节节进逼,不得不实行抵御”。吴佩孚还向部下军官鼓动说:“此次兴师,纯为抵抗武力之压迫,惟力是视。事成则民国之福,不成则以死继之。若失败之余,托足于异国国旗之下偷生,非吴佩孚也。”

奉军总司令张作霖,副总司令孙烈臣,参谋长杨宇霆,总兵力约十二万人,其部署东线以京奉、津浦线为中心,总司令张作相,下辖第一梯队张作相部第二十七师驻防廊坊,第二梯队张学良部第三、四混成旅驻防静海,第三梯队李景林部第七、八旅驻防马厂;张作霖坐镇津东军粮城,指挥一切;西线以京汉线为中心,总司令张景惠,司令部设长辛店,下辖第一梯队张景惠部第一师,第二梯队邹芬部第十六师及第六混成旅,第三梯队郑殿陞部第二、九混成旅,驻于北京南郊长辛店、南苑等地。奉军人数及装备数量与质量均超过直军,但其部署注重进攻,摊子铺得过大,两线作战,兵力分散,中央空虚,易为对手所乘,且深入直军地盘,后方补给线较长,为直军突破留下了易受攻击的软肋,也为作战失利伏下了隐患。 “所谓入人之地深,为兵法所忌。况千里运粮,于军不利”。

时人论战前直奉双方的军事部署,认为“奉军意在久持,直军意在速战”,而战事的演进,则基本符合直方的预期和部署。惟就直奉双方的战前态势而言,“直军志气激昂,军纪严明,且调动军队非常迅速,三日内即将前线军队调齐。而奉军秩序不整,随意游行,其调动军队甚为濡滞,由奉至前线,十日内仍未布置妥贴,加之军心涣散,有一营开至杨柳青,逃散过半,故人心皆倾向直军。至飞机重炮,两方皆有,军器锐利亦颇相等,惟直所缺者饷项,奉所缺者海军耳”。“直军步兵优于奉,奉之骑兵胜于直”。两相比较,直军在技术方面稍占上风,再加上相对合理的战略战术和吴佩孚的有力指挥,战争的结局偏向于直方并不意外。

直奉两军正式交战前,已有规模不等的接触。4月26日,直军在东路首先发动进攻,与奉军在任丘接战,此后战火扩展到静海、马厂、文安、青县一线。直军初战得手,但旋因奉军李景林部反攻而败退,丢失大城。西路直军则在良乡附近与奉军接战,暂成胶着。29日,直奉两军同时下令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大幕正式拉开。

第一次直奉战争的战场分东、中、西三路,其中西路京汉线战场为直军布防重点,战况最为激烈,对战局进程的影响也最大。4月28日,直军首先进攻西线奉军司令部所在地长辛店,与奉军展开激战,直军一度攻入长辛店,后因奉军来援而退出。29日,奉军与直军激战良乡,两进两出,直军反败为胜,终保有良乡,并进至长辛店。自30日到5月2日,直奉两军集中西线兵力数万人,在长辛店及其附近地区连续展开三日大战,其间炮火之猛烈、战况之激烈为北洋时期军阀内战中之少见,双方反复拉锯,死伤惨重,各折旅长一人(直军旅长董政国,奉军旅长梁朝栋)。奉军炮兵实力明显占优,炮火较为猛烈,“如此滥用炮火,为欧洲战事中所未见”。但吴佩孚的战术运用较为灵活,注重扬长避短,以步兵进行夜战和运动战,既可避开奉军炮火,又因地利而使奉军处于被动地位;奉军骑兵本为其强项,但在狭窄地域用处不大,而且用于正面作战,难免炮火袭击,结果“直将骑兵作成无用之物,与原计划全相违背”。

同时,直军渊源于北洋军系正宗,作战训练、经验与历史均强于出身“草莽”的奉军,从而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直奉双方还出动了当时很少见的飞机助战。“直系利用其航空优势,派飞机在长辛店投掷重磅炸弹,对奉军弹药、给养、车辆等军用物资实施轰炸,炸得车辆翻滚、轨道纷飞,房屋震塌,并引起弹药爆炸和炽烈的燃烧,使奉军的前后方同时受到极大的威胁”。5月4日,吴佩孚亲临前线督战,直军向奉军发动多路进攻,并利用奉军邹芬部第十六师原为直系冯国璋旧部的关系,诱迫其降直,致奉军自乱阵线,“骤然退下,致不可收拾”,战场态势开始对直军有利。奉军“子弹不继,士无战志”,主帅张景惠信心动摇,未能坚持,先是退往丰台,继又脱离指挥,乘车逃往天津。奉军失去统一指挥后,全线溃退,直军连占长辛店、丰台。5日西路战事以直军获胜而告终。

中路津浦、京汉线之间战场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固安。29日大战开始后,直奉双方互有胜负,奉军于29日和5月1日两克固安,但又被直军两度夺回。奉军新锐张学良、郭松龄部加入战斗后,战况愈加激烈,直奉相持不下。为了占得主动地位,直奉双方主将吴佩孚、张作相均亲临前线督战。“奉军对于此路,本抱极大希望,故不惜重大之牺牲,而卒为直军尽力制止,不得逾固安一步”。结果,奉军首先不支败退,5月4日,直军连克永清、杨村、落垡,张作相败逃天津。5日直军占廊坊,中路战事又以直军获胜告终。

东路津浦线战场以大城、马厂为重点。战争开始后,奉军初时在东路占有一定优势,29日占大城。30日,直军后续部队开始反攻,与奉军在大城一线展开反复激战,5月1日夺回大城,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移至马厂。3日,“直军忽得中路胜讯,士气大奋,奉军始不支,向唐官屯、静海败退。直军遂克马厂、青县”。4日,直军在西、中两路连续获胜的消息传至,奉军士气大受影响,主帅“张作霖一日夜连闻中、西两路败讯,知大势已去,遂带六车头,运残部万余人,离军粮城奔滦州”。战局发展至此,奉军一路败退,直军胜势已定,4日占静海,7日追至前奉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军粮城。随后,吴佩孚将司令部移至军粮城,下令直军对奉军溃兵“赶速设法收束,解除武装及枪支,发给川资执照,遣送回籍。如有抗拒,不受收束者,应按照土匪,一律痛剿”,准备一举消灭奉系入关的军事力量,并摆出进窥东北的态势。吴佩孚甚而致电张作霖,奚落他说:“胜败兵家之常,无足介意,退兵须按秩序的退却,如公无力制止,佩孚助送出关。”

直系在军事上获得胜利的同时,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奉系的政治清算以及对己方的政治犒赏。5月5日,战争尚在进行中,大总统徐世昌即向直系主动示好,将“此次近畿发生战事,残害生灵,折伤军士”归罪于梁士诒等“构煽酝酿而成,误国殃民,实属罪无可逭”,下令将梁士诒、叶恭绰、张弧即行褫职并褫夺勋位勋章,逮交法庭依法讯办(梁等不能束手就擒,即行离京赴津,7日乘船赴日)。5月8日,曹锟发表通电,故作姿态地宣布,此次战争为张作霖“不惜甘冒不韪,首发大难”,而直系获胜则为“由人心公理战胜强权”,“穷究祸根,皆张使一念,争攘政权所致”。吴佩孚也在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要求惩处张作霖,褫夺其职务,并威胁非如此即不回洛阳。

曹、吴要求惩罚张作霖的表态,容不得还在直系实力威胁下讨饭吃的大总统徐世昌斟酌犹豫。5月10日,徐世昌发布大总统令,下令裁撤东三省巡阅使、蒙疆经略使职,免去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等本兼各职,听候查办。因为东北当时还是奉系地盘,直系势力实际上无法插足,故徐世昌仍任命奉系人马吴俊陞署奉天督军,袁金铠署省长,冯德麟署黑龙江督军,史纪常署省长。这也是直系企图在奉系中打入楔子,以在政治上淆乱奉系阵线的招数。但张作霖虽然在军事上大败,却仍牢牢控制着东北地境,以吴俊陞等之实力及其与张作霖的关系,当然不会贸然有代张之心,故他们不仅未接受徐世昌的任命,还发表公开通电,以“北庭乱命”称徐之命令,表示“概不承认”。

直系碍于种种原因对东北还无力取之,但对紧邻其大本营的河南则是另一种态度。吴佩孚自洛阳北上后,河南督军赵倜暗通奉系,有独占河南之意。5月5日,在奉军已趋败退的形势下,赵却发表通电,宣布河南“严守中立。凡有加入战争之客军过境,均须一律卸除武装。如或不谅此衷,有意破坏中立者,河南为正当防卫计,自当不畏强权,唯力是视” 。其弟赵杰又率部攻击郑州,“起事原因,闻系交系造谣,谓吴使(吴佩孚)遭不测。赵杰认以为真,遂即发难”。由此大大激怒了视河南为其后方根据地的吴佩孚。10日,徐世昌在吴佩孚的压力下,下令免去赵倜的河南督军职,听候查办;调陕西督军冯玉祥为河南督军,刘镇华署陕西督军。赵倜本还不愿轻易离职,但在冯玉祥自陕西向东、萧耀南自湖北向北,对河南两路夹攻的军事压力下,被迫于11日通电遵令下台,河南地盘完全落入直系手中。

奉军在直奉战争中全面失利之后,向关外败退的张作霖先是停留在冀东滦州,并于5月12日宣布“自主”独立,观察形势发展,收束分途向关外败退的部队。“奉天内部甚为团结,此次竭全力由滦至奉,步步为营,似作久战之计”。其后,直军继续压迫奉军,5月20日直军占滦州,张作霖随即下令奉军完全退至关外,准备利用关内外相对隔绝的地理形势,拥兵自守。

5月19日,奉天省议会在张作霖的授意下,宣布响应“联省自治”口号,在东北实行“闭关自治”,推举张作霖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长(6月4日改称东三省自治保安总司令,孙烈臣、吴俊陞为副司令)。26日,张作霖回到老根据地奉天,并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东三省一切政事与东三省人民自作主张,并与西南及长江同志各省,取一致行动。拥护法律,扶植自治,铲除强暴,促进统一。”

虽然吴佩孚希望利用军事上的胜势,直捣奉军关外老巢,直军将领王承斌还请吴佩孚联衔通电讨伐张作霖,但东北毕竟是奉系经营多年的地盘,“张之势力在奉,分毫未减,专制尤烈”;且东北为日本经营多年的传统势力范围,日本当时虽对直奉战争保持克制,持中立立场,但也不能容忍有英美色彩的直系势力伸入东北。日本陆军大臣山梨半造曾明确表示:“万一将来战事之结果乱及日本权利有重大关系之东三省……则军事当局实有相当之考虑。”

加之孙中山在南方兴兵北伐,内外形势不容直军再进。吴佩孚遂令前方将领,“莫由海道进攻,因赣事吃紧,前方动作须格外审慎”;“以时机环境察之,不宜通电申讨,宜相机进行。现当徐(世昌)退黎(元洪)来,如黎果以各方面之敦促入京,前提既定,余可易于解决也”。因此,直军兵至山海关而不得不停止,与奉军对峙于关内外。

为了解决直奉战争的善后问题,在英国教士杨古、美国教士普来德的调停之下,直奉双方代表自6月9日开始在秦皇岛进行议和交涉。14日,张作霖致电鲍贵卿,表示“元首如诚意息战,宜令彼军停止攻击,议定双方撤退办法。弟必勒令前方将士,撤出关外,以听解决。现已严令前方将士,不准进攻”。双方实际达成了不再战的默契。17日,由王承斌、彭寿莘代表直军,孙烈臣、张学良代表奉军,在秦皇岛附近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上签订了停战协定。主要内容为:一、直奉两军同意罢兵;二、奉军撤离直境,直军亦不得入奉境;三、双方军队于18日至20日之三日内撤离前线,脱离接触,奉军撤完前,直军不得有军事行动。协定签订后,双方划滦州以东、锦州以西为中立区,双方在此驻兵均不得超过一旅。此后,直奉双方如约撤兵,7月4日,直军司令部撤离滦州。次日京奉路恢复通车,直奉战事终告结束。

张作霖退出关内回到关外后,在东北划疆“自治”,埋头练兵。7月3日,张作霖召开东三省军事会议,决定对北京政府守中立态度,不接受任何方面之命令及调解,并认真训练三省军队,准备以后与直系再作军事较量。16日,张作霖将巡阅使署与督军署合并,成立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自任保安总司令,孙烈臣任副总司令,下设参谋、副官、军务、军需、军法、军医、秘书处。25日,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的财政收入全部归三省所有,作为军政费用,不受任何方面的干涉,亦不接受北京政府的命令。8月31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拟定联省保安规约,主要内容是:东三省联合为自治区,拟定规约,军民共同遵守;自治权由三省人民共主之;人民权利义务遵照旧约法;实行军民分治;省长由省议会选举;共同立法由三省议会联合会行之。对张作霖如此“独立”之举,北京政府亦无可如何,只能听之任之。

与北洋军阀掌权时期的几次大战相似,第一次直奉战争在战前经过较长时间的政治较量与酝酿,但实际的军事作战时间并不长,动员程度也不高,牵涉军力、人力与地域亦有限,军事作战的烈度与战前双方的政治高调并不匹配。战争善后及对失败者的处置也无非是走过场的形式,如时人所论:“此次奉直之战,当其发动时,风波激荡,全国震撼,勿论两方遣将调兵,汲汲不遑,即关系各省之互相牵动,举国人民之奔走惶骇,亦大有不可终日之势。及既接战,以两方筹备之久,酝酿之深,大兵接触,亘数日而胜负难分。吾人观其初战斗之猛,死亡之众,大将之在前敌者,频以死伤闻,而后方之调遣,尤汲汲不遑,方以为此次战事,其始既如是其可惊,其后必将有如何震天动地之事,以更令吾人惊骇不置者。而不谓数日之间,胜负立判,奉军仓皇溃退,大有不可收拾之势。”

就战场表现而言,“此次直军战略多智术,如各小部队之诱敌与埋伏地雷、乔装、暗杀等,奉军每中其计。奉方则马队、炮队均甚得力,且俱勇敢无却,惟智术经验上实逊一筹”。作为直系的对立面,曹汝霖对此战有持平之论:“双方均拥兵十万以上,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惟将领方面,似直优于奉。况吴自领之第三师,及后编的三混成旅,久经战争,尤善于迂回山岳之战,故开战以后,旗鼓相当,攻击猛烈。初则屡进屡退,不分胜负,奉方恃火力之强,马队之勇;吴方善攻人弱点,乘虚奇袭,加以接济方便,奉方接济辽远,于是吴方占优势,奉方渐渐不支。”

不过,奉方自身的总结对骑兵(马队)的评价并不高,王永江认为:“此次最误事者,为骑兵集团。许司令(许兰洲)本不长于骑兵,亦不谙骑兵之作用,而其所用之常参谋长(常荫槐),亦系不晓军务之人,且于总部计划亦不明了故。总部原计划骑兵必须集团者,其目的在绕出敌军战线,或扰其侧面,或扰其后路。今许司令乃用为正面作战,大城白洋淀一役,直将骑兵作成无用之物,与原计划全相违背,岂不可惜!”

也有在华的外报将直奉战争比之为“民国第一大战,纪律战术均为进步”。据驻京外国公使团派出的观战人员在战地现场观察的印象:“直军多谋,长于夜战,奉军勇往,长于昼攻,惟直饷械远不及奉”;“直军战法强于奉军”;“双方军队布置整齐,战斗亦悉合程序,使团观战人员颇为赞美。”

就政治意义而言,直奉双方虽然在战前的电报战中,都在拼命抬高自身行动的“正义”性,痛贬对方行动的非“正义”性,然军阀对垒,所在多为利益,其实本无所谓“正义”而言。不过,直方以吴佩孚为代表,较谙民众及舆论心理,通过此前声讨梁士诒内阁和战前对奉方的攻击,更善于塑造己方的“爱国”形象,而将对手塑造为“卖国”代表,从而为交战双方划出了“政治正确”的界限。近代以来,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处在弱势,民众及舆论出于对中国悠久历史及辉煌文明的追忆,天然推崇“爱国”者,而对“卖国”与否则高度敏感,故吴佩孚将对手定义为“卖国”的宣传技巧与成效显较奉方为成功。

结果,即便是与奉系为盟友的皖系大将徐树铮也承认,“奉之败退,久在意中,吴胜祸小,奉胜祸大,天下莫不同此心理”。甚而在不少外国人眼中,当时的张作霖是“藉日本的援助以自固其势力的,他在中国是一切保守势力的代表”,而吴佩孚“却被人家认为有自由主义的倾向的人。他是一个能干的将军”。这至少说明,吴佩孚的公众形象胜过张作霖,如果追溯到直皖战争时期,以吴佩孚和段祺瑞相比较亦如此,因此,或可以此解释“民意”在战争中的作用。

第一次直奉战争及此前此后的多次军阀内战,亦反映出北洋时期的军事政治特质。民国年间,中国仍处于现代化转型的艰难过程中,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社会组织、社会参与与民众动员程度均不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长时间的现代战争。“因为饷械都有限,战争的期限很短,战争本身的破坏性也不很大,死伤的人数远不如投降和逃亡的人数。因此战争的结果总是:(一)控制北京政府;(二)扩充地盘;(三)收编战败者的军队。换言之,这些都是分赃的战争,分赃不公平也就为下一次战争种下爆发的原因”。战争本来是基于各种利益之上的政治矛盾对抗的激烈化结果,而北洋军阀各派之间系出同门,虽有利益之争,却无本质的政治分野,互相之间并非完全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且在组织架构上间有重合,各级将领互有联系,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谁胜谁负,胜利者都不太可能对失败者痛下狠手,其政治上的清算也多为点到即止。再加上各派实力大体平衡,掌握的政治军事资源均有其限度,内外关系又错综复杂,互相牵制,即便一派控制了中央政权,也无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能形成为高度集中统一有效的中央权力,控制中央的表面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第一次直奉战争也反映出上述各方面的特点。

战争的结果,在军事上,直系获胜,力量发展至鼎盛期,但势力扩张的结果,也隐伏着力量分散、矛盾复杂、恃骄而衰的结局;奉系失败,但实力地盘犹存,并未伤筋动骨,仍存励精图治、卷土重来的可能。在政治上,直系此后控制了北京中央政府,到处伸手,扩张地盘,获取利益,但也由此成为其他各派力量的“公敌”,反处孤立之境;奉系失去了对北京中央政权曾有之影响力,全国性政治地位大为下降,但也由此促成了奉、皖、粤“三角同盟”的加速形成与稳固,政治上反处可以联络各方之主动地位。而且东北特殊的、与关内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较为丰富的物质资源,迅速发展的现代经济与交通,以及日本与奉系较为紧密的利益关系,都有利于此次战争失败后,张作霖与奉系在东北治疗战争创伤,恢复元气,整军经武,为再起创造条件。因此,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直奉双方仍然维持着一定的力量平衡,奉系暂避直系锋芒,而直系亦不能将奉系置于死地。直奉战后的国内政局重心,由原先之直奉矛盾转为直系为控制北京中央政府而引发之各种内外矛盾。

月令中人元司令分野

(一)月令者:

一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二)月令司令者:

甲禄于寅,正月建寅,故甲为正月之司令,丙戊从之。

乙禄于卯,二月建卯,故乙为二月之司令。

丙禄于巳,四月建巳,故丙为四月之司令,庚戊从之。

丁禄于午,五月建午,故丁为五月之司令。庚禄于申,

七月建申,故庚为七月之司令,壬戊从之。

辛禄于酉,八月建酉,故辛为八月之司令。

壬禄于亥,十月建亥,壬为十月之司令,甲从之。

癸禄于子,而冬月建子,故癸为冬月之司令。

土旺四季,故戊为辰戌之司令,乙癸从辰,辛丁从戌。

己为丑未之司令,癸辛从丑,丁乙从未。.

(三)人元分日司令:

每天的司令天干也是不一样的,对人的四柱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元司令分野表

立春戊土五朝荣,十日丙火见初生。

雨水之中甲始旺,惊蛰阳木及中明。

春分乙木萌芽地,清明七日乙木能。

八日癸水归辰库,谷雨前三戊土盛。

立夏戊土归禄五,十日庚金在己生。

小满炎明丙火盛,芒种己土归禄停。

夏至阴生丁火局,小暑丁火七朝明。

八日乙木归未库,大暑时来己土兴。

立秋戊土坤生五,十月壬水半弓生。

处暑庚金归禄地,白露直是太白金。

秋分正旺辛金地,寒露辛金七日生。

八日丁火归戌库,霜降戊土向阳盛。

立冬甲木初生亥,小雪壬水力方行。

大雪阳生壬水局,冬至癸水禄升腾。

小寒癸水七日旺,八日辛金丑库藏。

大寒己土临旺地,四时八节细推明。

《滴天髓阐微上篇·月令章第十五》有云:月令乃提纲之府,譬之宅也。人元为用事之神,宅之定向也,不可以不卜。

《御定子平·卷五·石田山人命理微言·论乘气第一》有云: 人元用事之神,宅之定向也,故云“三元合德机缄通,戴天履地人为贵”。其权全在于乘气。乘气者,每月中每日司令之神也,其气最旺,而与日元最关切。一命到手,必须先提用神;用神既明,必须看乘气照应不照应,照应则吉,不照应则凶。但乘气在内,用神在外,用神能生克乘气,而乘气不克制用神,内不足以制外也。生扶则有力焉,旺气自内而出也。至于日元之强弱,用神之得失,全系乎乘气相关之一脉焉,所谓“一个玄机暗里存”也。

(四)为什么人元司令用事很少在命理中使用??

有些人不重视人元司令分野,这是因为,目前所流传的人元司令分野和地支藏干无法一一对应,如果用人元司令分野,则无法完全用地支藏干取格或分析八字,如果用地支藏干,则无法完全匹配人元司令分野,人元司令分野和地支藏干的“本中余”三气也没有对应,因《渊海子平》等书提倡以本气取格,则人元司令分野的用途非常有限。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格局法的古籍几乎都列入了人元司令分野理论,但在分析命例时却几乎不提及该理论,而没有使用地支藏干的禄命法对人元司令分野的使用频率却相当高,其原因就在于此。

结论:支持人元司令的有真宗派。除此之外,多数人认为人元司令系统的可靠性不高,可以不必去掌握。

月令中人元司令分野

(一)月令者:

一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二)月令司令者:

甲禄于寅,正月建寅,故甲为正月之司令,丙戊从之。

乙禄于卯,二月建卯,故乙为二月之司令。

丙禄于巳,四月建巳,故丙为四月之司令,庚戊从之。

丁禄于午,五月建午,故丁为五月之司令。庚禄于申,

七月建申,故庚为七月之司令,壬戊从之。

辛禄于酉,八月建酉,故辛为八月之司令。

壬禄于亥,十月建亥,壬为十月之司令,甲从之。

癸禄于子,而冬月建子,故癸为冬月之司令。

土旺四季,故戊为辰戌之司令,乙癸从辰,辛丁从戌。

己为丑未之司令,癸辛从丑,丁乙从未。.

(三)人元分日司令:

每天的司令天干也是不一样的,对人的四柱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元司令分野表

立春戊土五朝荣,十日丙火见初生。

雨水之中甲始旺,惊蛰阳木及中明。

春分乙木萌芽地,清明七日乙木能。

八日癸水归辰库,谷雨前三戊土盛。

立夏戊土归禄五,十日庚金在己生。

小满炎明丙火盛,芒种己土归禄停。

夏至阴生丁火局,小暑丁火七朝明。

八日乙木归未库,大暑时来己土兴。

立秋戊土坤生五,十月壬水半弓生。

处暑庚金归禄地,白露直是太白金。

秋分正旺辛金地,寒露辛金七日生。

八日丁火归戌库,霜降戊土向阳盛。

立冬甲木初生亥,小雪壬水力方行。

大雪阳生壬水局,冬至癸水禄升腾。

小寒癸水七日旺,八日辛金丑库藏。

大寒己土临旺地,四时八节细推明。

《滴天髓阐微上篇·月令章第十五》有云:月令乃提纲之府,譬之宅也。人元为用事之神,宅之定向也,不可以不卜。

《御定子平·卷五·石田山人命理微言·论乘气第一》有云: 人元用事之神,宅之定向也,故云“三元合德机缄通,戴天履地人为贵”。其权全在于乘气。乘气者,每月中每日司令之神也,其气最旺,而与日元最关切。一命到手,必须先提用神;用神既明,必须看乘气照应不照应,照应则吉,不照应则凶。但乘气在内,用神在外,用神能生克乘气,而乘气不克制用神,内不足以制外也。生扶则有力焉,旺气自内而出也。至于日元之强弱,用神之得失,全系乎乘气相关之一脉焉,所谓“一个玄机暗里存”也。

(四)为什么人元司令用事很少在命理中使用??

有些人不重视人元司令分野,这是因为,目前所流传的人元司令分野和地支藏干无法一一对应,如果用人元司令分野,则无法完全用地支藏干取格或分析八字,如果用地支藏干,则无法完全匹配人元司令分野,人元司令分野和地支藏干的“本中余”三气也没有对应,因《渊海子平》等书提倡以本气取格,则人元司令分野的用途非常有限。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格局法的古籍几乎都列入了人元司令分野理论,但在分析命例时却几乎不提及该理论,而没有使用地支藏干的禄命法对人元司令分野的使用频率却相当高,其原因就在于此。

结论:支持人元司令的有真宗派。除此之外,多数人认为人元司令系统的可靠性不高,可以不必去掌握。

七政四余三王基本认识七政者三王四星黄道吉日七政命盘日于十二宫

七政者:

日、月、金、木、水、火、土七颗星也。

日即太阳,月即太阴,金星即太白,木星即岁星,水星即辰星,火星即荧惑,土星即镇星。

四余者:

紫气、月孛、罗喉、计都、四个点也。

紫气、月孛是白道上离黄道最远的两个点。一个在黄道之南,一个在黄道之北。

罗喉、计都,是白道与黄道上的升交点与降交点(春分)与(秋分)。

古人谓:紫气为木余,月孛为水余,罗喉为火余,计都土余。

三王四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婚星、谷星、智星、灶星、是近代发现的行星,对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婚星:遇流年木、日、金时都会有婚姻、爱情之事。合相婚姻美满。

谷星:有合到好星时,一生食禄无尽。

智星:成合相时,一生有智慧,也会生有智慧的子女。

灶星:有食禄,会煮饭,或从是餐饮业。

黄道:

在宇宙中,太阳系的行星包括地球是沿黄道面绕行太阳的。但论命是计算各星球对人所在地的影响,所以以地球为观察天文的坐标中心,故论说太阳及行星是绕地球运行。

黄道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它与赤道相交于两点,上交点为春分点(罗喉)下交点为秋分(计都),相距90度在赤道以北的为夏至点,以南的为冬至点。

黄道吉日:

黄道分十二宫:由地球反观,太阳沿着黄道以每天大约一度进行,每月一宫,一年之后再回到出发点。七政星盘就是以春分点为始,沿着黄道面每隔三十度切分,共分十二等份,每一等份为一宫。

七政命盘:

太阳在宇宙中沿着一定的轨道运行。太阳经过的轨道就称做「黄道」,太阳沿着黄道,以每天大约一度行进,每月一宫,一年之后再回到出发点。七政星盘就是以太阳的出发点为春分点,以春分点为始,沿着黄道每隔三十度切分,共分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宫,黄道十二宫每一宫皆有三十度之多。十二宫共三百六十度。或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十二宫,每宫两小时,三十度,每度四分钟,所以生命每差一度命运就有不同,非八字论命或紫微斗数能比。

日于十二宫的日期

有时会差一两度,以星历为主。

03月21日至04月20日,日在戌宫。

04月21日至05月21日,日在酉宫。

05月22日至06月21日,日在申宫。

06月22日至07月22日,日在未宫。

07月23日至08月23日,日在午宫。

08月24日至09月23日,日在巳宫。

09月24日至10月23日,日在辰宫。

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日在卯宫。

11月23日至12月21日,日在寅宫。

12月22日至01月20日,日在丑宫。

01月21日至02月19日,日在子宫。

02月20日至03月20日,日在亥宫。

安命宫:

古法一般安命宫,以生时加在太阳所在之宫,顺数至卯,即是命宫。

但因地而异。凡近赤道者太阳皆出于卯。乃遇卯安命。有生于不同时、季,不同经纬度者。因星球位置的移动,得看当地日出何时,也有辰时、寅时、安命者,皆要以星历为准。

由命宫定十二宫:(逆推)

第一宫:命宫。

第二宫:财宫。

第三宫:兄弟宫。

第四宫:田宅宫。

第五宫:男女宫。

第六宫:奴仆宫。

第七宫:夫妻宫。

第八宫:疾厄宫。

第九宫:迁移宫。

第十宫:官禄宫。

第十一宫:福德宫。

第十二宫:相貌宫。

四正点:

各星冲合此点都会加强其星性。

东升点:黄道面与东方地平面的交点(日出东方)是起点。

上中天:是黄道在出生地的最高点(日正当中)是。

西沉点:黄道面与西方地平面的交点(日落西方)是。

下中天:黄道在出生地的最低点(半夜)是。

二十八宿:

「宿」乃分别宇宙星座所在的位置 ,在中国星学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以应青龙之相。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以应朱雀之相。

西方七宿:筀、娄、胃、昴、毕、觜、参、以应白虎之相。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以应玄武之相。

四日宿:星、房、虚、昴。

四月宿:心、危、毕、张。

四金宿:亢、牛、娄、鬼。

四水宿:箕、壁、参、轸。

四木宿:角、斗、圭、井。

四火宿:尾、室、翼、觜。

四土宿:氐、女、胃、柳。

星曜行度:

以天文星历为准。(有时顺行、有时逆行)以下仅供参考:

日:一日行一度,一月一宫,一年行一周天。

金:一日行一度,一月一宫,一年行一周天。

水:一日行一度,一月一宫,一年行一周天。

月:一日行十三度,一月一宫多。

火:一日半一度,两月一宫,两年行一周天。

木:五日行一度,一年一宫,十二行一周天。

土:十日行一度,两年一宫,二十九年一周天。

天:七年一宫,八十四年一周天。

海:一百六十四年一周天。

冥: 二十年一宫,两百四十八年一周天。

罗计:十八年一周天。

经纬度:

地球表面用以分别方位及时差所划定的纵横线与分度,以英国格林威治为中心 0度,用准确的经纬度和时差,才能算出不同地区出生的不同命盘(时同地不同)。还有用夏令时间,在夏令时间出生的人,也要多加一小时。

十天干:

天干所属阴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丙、戊、庚、壬,属阳。

乙、丁、己、辛、癸,属阴。

十干化曜、曜化干之定例:

甲火,乙孛,丙木,丁金,戊土,己月,庚水,辛,壬计,癸罗。

如甲干化火曜,是为干化曜,火甲,孛乙,木丙,金丁,土戊,月己,水庚,辛,计壬,罗癸。如火曜化甲干,是为曜化干。

七政恩用仇难及躔次得失:

水星喜金,金星喜土,土星喜火,火星喜木,木星喜水。日喜金水辅从,月喜火罗侍卫,以所喜者为恩。金星怕火,火星怕水,水星怕土,土星怕木,木星怕金,日怕木,月怕土计,以所怕者为难。又诸星躔恩度入喜宫为得次,躔难度入怕宫为失次。

十二地支之名:

地支所属阴阳: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寅、辰、午、申、戌,属阳。

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辰酉合金。寅亥合木。巳申合水。卯戌合火。午未日月。

天干地支的方位:

东方甲乙寅卯木。

西方庚辛申酉金。

南方丙丁巳午火。

北方壬癸亥子水。

中央戊己辰戌丑未土。

六十花甲纳音: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傍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戌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人体与十二宫的关系:

二十八宿在星盘十二宫的位置:

昴日起申宫 度、毕月起申宫 度、觜火起申宫度、参水起申宫 度;

井木起未宫 度、鬼金起午宫 度、柳土起午宫度、星日起午宫 度;

张月起巳宫 度、翼火起巳宫 度、轸水起辰宫度、角木起辰宫 度;

亢金起卯宫 度、氐土起卯宫 度、房日起寅宫度、心月起寅宫 度;

尾火起寅宫 度、箕水起丑宫 度、斗木起丑宫度、牛金起子宫 度;

女土起子宫 度、虚日起子宫 度、危月起亥宫度、室火起亥宫 度;

壁水起戌宫 度、奎木起戌宫 度、娄金起酉宫度、胃土起酉宫 度。

闲谈

您可知道何谓二+八星宿,何谓五星连珠,谈天、会带阁下进入中国古天文的领域中。

「天地」和「宇宙」

提起「天地」,不其然令人想起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那茫茫苍天,大地,在远古时是不存在的,那时到处是一片浑沌,没有东西南北,没有上下左右。在这浑沌之中生出了一位大神,他就是巨人盘古了。盘古手持神斧,一下一下将天地劈开,轻清的部分飘浮向上,成为天;重浊的部分沉在下面,成为地。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这里所指的「天地」就是人们日常所见的蓝天、大地、星斗银河。它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宇宙」还有很多不同。宇和宙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定义为空间和时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就是东西南北上下六个方向,即现代所说的「三维空间」,宙是指过去、现在、未来,表示时间的概念。

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曾有空间和时间互相联系的描述,而明确把宇宙成为合一个词的首先是东汉的科学及天文学家「张衡」。张衡是研究浑天说的重要人物,他说「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他将天地比喻成鸡蛋壳,地像蛋黄,天包着地,日月星辰就在天上运动。而天地外还有宇宙包容万物。

浑盖之争

古代传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二人为了统治天下而互相争战。共工战败,盛怒之下一头撞倒了位于大地西北角尽头的不周山。不周山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撞倒不周山,西北方的天就塌了下来,缚住天穹枢纽的大绳子也断了,大地的东南角就陷了进去。于是日月星辰都移向西北方,流水泥沙都朝东南方去。这则故事虽属传说,但它反映了古人已观察到星辰移向西北,河水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也反映了古人关于天地结构的看法。

没有历法的时代

在远古时代,人们怎样计算日子的呢?一个人出门,要多少天才能到?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当他出门时,只要带一根绳。走一天打一个结,到目的地就知道是多少天。回家时,走一天就解一个结,解完了,家也就到了,此乃古人「结绳记日」法。再如两人约好五天后见面,他们就在一片小木片或竹片上刻五划,然后各拿一半,每过一天,两人都削去一格。当木片刻格削完了,也到约会的时间。此为「刻木相会」。

观星定季

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己经注意观察星位。比如北斗星。当时北斗星距离北极很近,位置高,常年不隐,明亮耀目。这就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形状象只斗的星辰。如果每一个月黄昏时画这个「斗」在天上的位置。就会发现它在天上绕天球北极兜圈子。古书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正是古人观察北斗回转以定季节的方法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分布在天球赤道和黄道带一周,是我国古代恒星分群系统。在漫无边际的空间,就好像太阳、太阴「月亮」的宿舍。二十八宿又分成四大星区,用动物命名叫做四象,就是:

东方青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

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在唐代一些铜镜背后,形象逼真地铸造着四象图,说明二十八宿在中国民间流行很广。在一个初春的黄昏,仰望正在南方的朱雀七宿,用心中的假想线把它连起,就仿如看到一只赤色神鸟在天上傲翔。而东方七宿,正似一条腾云驾雾的神龙飞跃在空中。回首西方七宿,如同斑斓猛虎咆吼施威。这时北方的玄武七宿在地平线下,所以龟蛇二相就无法一见了。

汉代的张衡曾作诗形容描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距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五星连珠

很多小说神话中都堤到:「五星连珠必有大劫」。其实五星是指土星、又称镇星或填星,火星、又叫荧惑,木星、又命岁星,金星、或曰太白、长庚,水星、古谓辰星。

五星连珠是指五个行星运行到同一条在线一字排开,如同五颗珍珠串成一串。在二千多年前历史书记载过一次「汉高祖」元年「公元前二零五年」冬+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上。其实五星连珠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利用它的发生来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这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但也将它当作吉祥或凶兆。

十二宫八卦分野所属:

乾卦居在戌宫亥宫。坎卦居在子宫。

艮卦居在丑宫寅宫。震卦居在卯宫。

巽卦居在辰宫巳宫。离卦居在午宫。

坤卦居在未宫申宫。兑卦居在酉宫。

安命度:

以出生之度,对在命宫之度,即是命度也。

安身宫:

月为身宫。即太阴所躔之宫,为身宫。宫主星即为身主星。

同干支或双胞胎同命运吗?

时与方之不同!非八字、紫微斗数(只有时无方),能比。七政四余每度四分钟,所以每差一、二分钟都会不同命运的(时),而且虽同分、秒生在不同的经纬度(方),也是不同命运的。

入门字义

星者。谓日月木火土金水孛罗计。兼文魁名甲。官印经纬。

驿马三元四元。催官禄神。喜神爵星。十干化曜等星。

煞者。谓禄勋岁驾。天乙玉堂。斗杓卦气。唐符国印。并阳刃剑锋。天雄地雌。飞廉的杀。劫杀亡神。四耗四符等煞。

宫主者。谓子丑宫土。寅亥宫木。卯戌宫火。辰酉宫金。巳申宫水。午宫日。未宫月。

度主者。谓角斗奎井度木。亢牛娄鬼度金。氏女胃柳度土。房虚昂星度日。必危毕张度月。尾室觜翼度火。箕璧参轸度水。

强宫者。谓命宫官禄田宅妻妾男女福德财帛。又云财帛次弱。与其命宫相违故耳。

弱宫者。谓兄弟奴仆疾厄相貌迁移。又云迁移近强。与其命宫相向故也。

体者。静也。又曰原守星盘。排下七政四余。原掌身命官福。田财妻嗣。及文魁经纬。三元四元等星。

用者。动也。又曰流行周天行度。主大小二限。主流年十一曜。太岁轮宫煞。

相生也。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身命官福。田财妻嗣等星。须是他来生我者吉。

克者。相克也。谓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身命田财妻嗣官福等主。切忌他来克我者也。

制者。乃相克也。谓金克木。得火制。火克金。得水制。水克火。得土制。土克水。得木制。木克土。得金制云云。

化者。乃相生也。谓金克木。得水化。水克火。得木化。木克土。得火化。火克金。得土化。土克水。得金化之类。

对者。对照也。如子午对照。丑未对照。寅申对照。卯酉对照。辰戍对照。巳亥对照吉则吉。对照凶则凶。

合者。合拱也。申子辰合拱。寅午戍合拱。巳酉丑合拱。亥卯未合拱。合拱吉则吉。合拱凶则凶。

向者。诸星向朝也。如日月向朝。如官福向朝。如田财向朝。如文魁向朝。如经纬向朝。如三元满用向朝。如一主专权向朝。

背者。众曜背躔也。如计罗截诸星于东南。而命限历于西北。如罗计截众曜于西北。而命限在于东南。又日月背躔。诸星沉沦是也。

前后者。有二论。如子宫为中。以丑宫为前。以亥宫为后。乃宫之前后也。如角度为中。以亢度为前。轸度为后。乃度之前后也。论行限者。以宫之前后决吉凶。谈星格者。以度之前后定祸福。又有同宫前后之分。又有同度前后之论。

经云。日月同宫。月要占于日前。如月躔井。日躔毕是也。又曰。金水会垣。水忌退于金后。如水躔井。金躔毕是也。又有相克前后之分。如土在井。水在毕。为祸轻。如土在毕。水在井。则祸重。大抵生我之星宜在后。克我之星宜在前。余仿此推。

迎者。星在前也。且如命限在寅。而卯上有星。谓之隔宫迎。如命限在箕。而尾度上有星。谓之隔度迎。隔宫者轻。隔度者重。

送者。星在后也。如命限在寅。丑上有星。谓曰隔宫送。如命限在箕。而斗度上有星。谓之隔度送。隔宫者远。隔度者近。

明者。昼生日木土水 计孛。夜生月火金罗。谓之向明。为身命田财官福红纬驿马三元禄等星为奇。

晦者。夜生日木土水 计孛。昼生月火金罗。谓之背曜。或掌身命田财官福。有文魁名甲星等。俱失次也。

升者。日在东方。宜寅卯辰巳午未时生人。月在西方。喜申酉戍亥子丑时生人。

沉者。日在西方而夜生。月在东方而昼生。兼为官福身命田财妻嗣等用者。谓曰失格。

顺者。五星自北而西。自南而东。顺度相生。而无诸星驳杂为美。如木火土金水。次第相生则吉。

逆者。五星自北而东。自南而西。逆度相克。又有众曜混杂为忌。如水火金木土。相逢克战则凶。

衰者。春土夏金秋木冬火。四季水。又衰病死绝胎养宫为衰。巳上等星宫位。忌掌用神。坐衰地尤甚。

旺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土。又长生冠带帝旺为旺。巳上等星宫位。宜掌用神。临旺地尤切。

掩者。罗计掩蔽也。或昼掩诸星于西北。或夜蔽众曜于东南也。

蚀者。日月同罗计也。以朔日昼生。望月夜诞。遇罗计则蚀。忌坐命安身于日月度也。

冲者。对宫冲克也。如火在子。水在午。又如木在丑。金在未。对照冲克。乃为不吉。余可类推也。

制者。用星受制也。如木为用星。被金所制。又土为用神。被木所制。用星者。即身命官福田财妻嗣等主是也。受他星克制不吉。

朝者。相向也。如众曜拱南。南方坐命。如群星朝北。北方坐命。又如计罗截诸星于东。命坐于东。截诸星于西。命坐于西。皆谓之朝也。

拱者。三合也。如日月拱身命。拱官福。拱田财。拱妻子。又如福禄拱身命。拱官福。拱田财。拱妻子。又如田财拱身命。拱官福。拱妻子。

夹者。两傍也。如日月夹身命。夹官福。夹田财。夹妻子。又如福禄夹身命。夹官福。夹田财。夹妻子。又如田财夹身命。夹官福。夹妻子。

辅者。辅弼也。如身命主辅弼日月之前后。又官福星辅弼日月之左右。又田财妻嗣等主。得日月挈提者。皆为合格。

分者。罗计截诸星两路也。或分截文武两班。或分截文东武西。或分出日月并明。或分出官福清健。

会者。诸星聚一宫一度也。如十一曜会聚身命。如十一曜会聚官福。或会聚田财。且诸星顺度相生。无克战为妙。

引者、在前也,引宜度远,如日月引从,官福引从,田财引从,妻嗣引从。或文魁引从。名甲引从。官印引从。得地者佳。

从者。在后也。从宜度近。如金水引从。宜水前金后。木火引从。要火前木后。土金引从。宜金前土后。盖后能生前也。前不能生后故耳。

截者。罗计拦截也。或截诸星于东南。又在昼生。或截众曜于西北。又是夜生。又如罗计中分。截出文东武西。

漏者。截出吉星也。或昼生。漏出日木土水计于阳宫阳度。或夜生。漏出月火罗金于阴宫阴度。

守者。身命住宫也。所住之宫。与诸星相会。以定贵贱。

岐者。两岐隔界也。如尾二在卯。尾三过寅。乃隔宫同度岐界也。又如子上虚九。与危初度。是同宫隔度岐界也。但凡身命官福等星。坐度宜深。不宜躔两岐隔界之度也。以上入门起例看法。乃星家纲领。学者模范。宜细玩焉。得于心矣。

七政四时论:

论日:

春天之日秀。万物得宜最妙。三台引护。水金佐之。谓向阳。花红当春。最不宜云宜之星。与日交会。枝叶繁茂。掩日光辉。不能变化。木火罗交会。朝拱太阳。代日行权用事。火日俱名有气。人皆喜之。天降吉祥。殊不知火罗能化木气之权。以为吉言。夏令之日。火烈阳刚。人皆可畏。最喜水孛同行。济润变化。乃是晴霁兼行。万物精彩。富贵自然。最怕木之罗。朝拱太阳。万物摧枯。一陷千丈。秋天之日。方而不圆。六亲早离。最喜金水辅日而行。方是淋雨济润。万物苏茂。精神可爱。富贵荣华。如见火日迎照。无水济润。乃火炎威未为。退祸最惨。冬天之日。温暖熙熙。人皆可爱。午时为福之大也。夜生喜木金火罗朝日。火日皆有光霁。文武双全。不宜夜生。又见水孛土计。为云雨之星。掩日光彩。限行遇之。为祸最重。若水日同行。得木飞来。泄水之气。遇火飞来合度。取火出色。乃太阳光霁。此谓雷下天时。人皆富贵。或有行限。先见水孛。后见火日。谓之久雨逢晴。先主艰难。而后容易。又有先行火日。后见水孛。此谓之久晴逢雨。先主容易。而后艰难。

论月:

春天之月。照耀山林。虽花雨风流。而晦月亦当不美。最喜太阳逢时。阳辉明暖。丰盈财福。夜月见木。则万木清清。文章秀发。夜月见火。为火月交辉。人生富贵。如夜月见木。更带桃花之星。生于二月之时。为花月争辉。皆风流潇洒。精神光彩。斯时之月。不宜与土计交会。谓之云掩月华。不足论也。又不宜孛宠之星。随月而行。掩太阴之光。为祸甚重。夏天之月。扬辉布暖。春风和气。温悕可人。水孛润之而不寒。罗火照之而不燥。斯时之月。喜木气以相扶。忌土计以掩蚀。金虽力薄。夜诞而喜月同行。月本无光。昼假太阳而有辉。秋天之月。光辉朗耀。普照乾坤。出人头地。逢水相涵。如碧潭之皎洁。得金为助。则精神而倍佳。弦望之际。岂宜罗火以争光。晦朔之期。那堪土计而相迎。见孛者。为太乙抱蟾。而食禄非凡。会者。乃祥云捧月。必清高而显贵。冬天之月。严凝可畏。发辉旦旦。孤洁有余。虽清光遍于河海。而寒月亦当欠舒。所忌者水孛相逢。最嫌者土计关照。金星伴之以无情。木抉之安有益。生于昼者。借日光而布暖。诞于夜者。仗火罗以助辉。善观星者。勿论生。先明四时。须分昼夜。于斯消详。可为至矣。

论木:

夫木者。东方青帝之神。庖羲氏执规司事。故曰。木为仁。仁者生。生者圆。所谓规行生泰之权。持华秀丽之令。春令之木。渐有生长之象。孟春之时。犹有微寒未退。借火罗以温其枝。则木无盘屈之拘。当有舒泰之美。如木与太阳同宫。名为向阳花木。必然早占鳌头。富贵之人也。设使水孛相逢。则根损枝枯。不能华茂。春末夏初之木。有枝有蔓。有条有干。多见金而发福。金能琢削其木。有栋梁之材。经曰。木繁而无金琢削。纵荣华。而末岁孤穷。夏令木。根燥叶干。盘而且直。屈而已伸。喜水孛济润。而无枯槁苏醒。欣欣生意。荣华之人。夏末秋初之木。斯时气脉虚矣。昼生忌躔四火之度。又不宜与太阳交互。盖是日烈木焦。不足论也。昼生木躔四水之度。而与太阳交光。此是上下济润。不可以木焦日烈而论。乃水之秀丽。枝叶繁茂。精神富贵。九月寒露之边。遇火罗助。自能变化。冬令之木。斯时万物萧疏。如昼生与太阳交光。谓之日边红杏。布占先魋。遇此造化。岂不美哉。兼能有干。文才清高。如日生遇火罗。谓之寒谷回春。富贵双全。如无太阳火罗同宫。得生巳午未之时。借日光霁。冰霜冻解。犹可舒畅。或木躔四火之度。又与太阳交辉。可作十全之福也。如遇夜生。木躔四土之度。又逢水孛冻折。穷之极矣。

论火:

夫火者。南方赤帝之神。神农氏执衡司事。故曰。火为礼。礼者齐。齐者平也。所谓衡行炎阳之令。主成齐之权。春令之火。正二月之时。寒气未消。最喜火罗木互度。见太阴夜生光彩。文武富贵。火本酷烈。逢木慈仁。以善化恶。以刚制柔。刚柔相济。贵而能决。威福权衡。春末夏初之际。火入水宫。水入火地。名为桃花滚浪火暖花红。名利双清。但火不宜与水孛同行。谓之受克。逢土有救。能破水孛之气。名曰子来救母。禄自丰盈。见金为党鬼。独火之气脉虚也。夏末秋初之火。斯时秋阳杲杲。借水以济其盛。乃刚柔变化。最不宜与木同照。火罗朝拱。太阳无水济润。迎照度限。万物摧枯。一陷千丈。如有一水贯日。一孛济火。为之淋漓普济苍生。万物苏茂。精神宛转。富贵经云。火焰而无水淘溶。纵发而早年夭折。又有先见火日。后见水孛。此谓之久旱干焦。槁苗得雨。先主艰难。而后快活。又有先见水孛。后见火日。谓之久雨逢晴。先主快活。而后艰辛。冬令之火。斯时黑帝司权。水德用事。而火失时,最喜木相扶。若夜火贯日。加以禄印爵贵佐之。反能富贵。名扬天下之人也。其火最忌水孛土计。罗喉交互。火之气脉虚矣。如有一木飞来。泄水之气。助火出色。所谓水生木。木生火命脉健矣。此乃精神转运。合为贵论。

论土:

夫土者。中央黄帝之神。轩辕氏执绳司事。故曰。土为信。信者诚。诚者直。所谓绳居五行之中。负载养育之权。春令之土。昼生与太阳交会。盖是阳和一点。天地皆春。若有官令禄印爵魁佐之。主守成富贵。夜生最喜火照。土德朝拱太阳。盖火土俱名精彩。代日行权用事。北方生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忠臣良将。春初生者。土计不宜与水孛交会。谓之泥逢泛滑。如土躔四水之度。又逢水孛。春末夏初生者。谓之土陷山崩。皆非好格。盖四五月间。洪水滔天。斯时土之气脉虚矣。夏令之土。最喜水孛。若得同宫。以润土之精神。斯时也。万物长养结实。遇水发生。清源可爱。富贵无言。夏末初秋之土。不宜与罗火交会。为之火燥土烈。无水孛济润。万物摧枯。一落千丈。昼生土与太阳交辉。亦为日烈土焦。如逢水孛。此谓上生下润。土之精彩。万物秀丽。大降吉祥。冬令之土。最喜日温。自能变化。夜生木火罗。佐助土之精神光彩。朝拱太阳。皆主文武富贵。倘与水孛同躔。极主贫寒。若得一木飞来。泄水之气。而又遇火飞来合度。此谓精神展转为妙。

论金:

夫金者。西方白帝之神。金天氏执矩司令。故曰金为义。义者成。成者方。所谓矩行收敛之令。主肃杀之权。春令之金。不怕火罗。借火罗以温助。谓之炼金成器。变化气质。不宜与水孛同行。春初生者。凝互寒冻未退。无火日温之。极主贫寒。夏令之金。不宜生水就赖水以制其刚。烁石逢源。主利名显达。夏令罗火。何以相逢。冬月如斯。自能发福。秋令之金。乃白帝司权。金神用事。不怕火罗而克。不喜土计而生。借水映色。正此谓也。金白水清。最喜秋生者贵。若金水朝拱太阳。最为奇特。经曰。金坚而无火煅炼。终见凶顽。盖火尚杀伐。水尚澄清。文武皆沾。刚柔相济。名扬四海。冬令之金。斯时寒凝冻结昼喜日光而温之。夜喜火罗而照之。定主文职蒙恩。不宜与水孛交互。极主贫寒。水冷故也最妙昼土逢阳。以温其土。可助其金。主威武之职。又逢火罗拱互降祥。正所谓金罗相会。阃外司权。

论水:

夫水者。北方黑帝之神。高阳氏执权司事。故曰水为智。智者谋。谋者重。所谓权行严凝之令。主杀物之权。执性不定。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遇冬则结。遇夏则散。春令之水。斯时冰霜冻冷。借木火罗温之。自能变化。昼生水孛。太阳同行。名曰光霁澄彻。谓之冰霜冻解。心宇清吉。作事整肃。政令威仪。当主台省扬名。所忌金星交互。昼生为妙。夜生贫寒。二三月间。天气畅和。遇水济润。发生万物。作事超群。但四五月间。泛滥无定。必无福矣。夏令之水。及洪水滔天。得土堤防。最为奇妙。经云。水盛而无土堤防。遂归愚浊。若有土旺。不以为倒限论。反主名利发达。秋令之水。七八月间。既济万物。不宜受克。既能借土堤防。而不泛滥。又能润土结实万物。清源可爱。富贵荣华。若水受克泄者。皆水之气脉虚矣。却不为福。冬令之水。秉令行权。虽曰水神用事。能非令也。斯时点水成冰。冻结寒滞。不能变化。得火为上令。得土为次令。得太阳佐之。方可言令也。江河之水。缘何有冻。井内之水。缘何无冻。盖土多则水暖而清。江河之水。凝寒成冻。不能变化。喜日光霁火土温之。天降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