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白云观道长哪个厉害(白云观道长)

白云观道长哪个厉害(白云观道长)

神仙道长李一:徒手通电治病,5天健康课收费16800元,下场如何?

1998年,一个施工队来到破落的重庆市缙云山绍隆寺,将其装修改造成了一个道观,并改名绍龙观。

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于大殿的柱子下面挖出了蛇和乌龟两种动物,这两者在道教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之意。

一时间该消息不胫而走,在周围村镇的老百姓口中越传越神,很多人都慕名而来,烧香许愿。

越来越多的香客,导致绍龙观更加出名,旅游部门也开始关注起来,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自己的旅游资源。

不久之后,临近的白云观也开始爆火,两处不约而同成立了养生班,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养生圣地”。

有些虔诚的信徒想花些钱进去,可到最后才发现,这里排队的都是有钱人,且身价各个不菲。

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一个人,一个道貌岸然的投机者——李一。

李一原名李军,1969年9月13日出生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老家的邻居都知道他从小惹是生非,且不学无术,不是去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还扬言自己要“修炼”绝世神功,后来就被对他毫无办法的父母送上了道观。

可在李一采访中,却将自己包装了一番。

据他所言,自己出生于道教世家,父亲就是潜心修行的道士,而他3岁时就被抱进了道观,见过他的人都说:“这孩子有机缘”、“能成大事”。

但其实李一进入道观时,已经是一个半大小伙,以他好动的性格,对修行自然毫无兴趣,倒是看了不少奇门异学的书籍,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再后来,李一觉得道观里太枯燥,就跑出来看杂技,最终跟着杂技艺人走上了江湖卖艺的道路。

想一出是一出的李一,无形中又给父母出了一个难题,所以每逢街坊邻居问起,李一的家人为了面子,都说他在潜心修行或者修炼武艺。

直到10年后,一家人在电视里看到了李一,这才知道了他的近况。

1990年,重庆电视台举办了“太阳神杯巴蜀绝技大赛”,31岁的李一回到家乡,正是为了参加这个比赛。

有了10年的阅历,李一的表演获得了巴蜀绝技“十佳高手”的称号,而他表演的节目是人体通电。

如今的人们对于这种匪夷所思的表演当然嗤之以鼻,可当时老百姓并没有很高的知识储备,对于这种新奇的表演,自然惊讶不已。

再加上80年代、90年代各种气功大师猖獗,不少人都认为李一确实是一个修行者。

1994年,所谓的“气功”、“大师”的热潮逐渐呈燎原之势,不少地方都有“气功班”等机构,李一瞅见了商机,立即紧随其后,开设了气功培训班。

两年后,养生保健的概念在老百姓中流行起来,李一又开始跟风,成立了“道医馆”,和他当年表演的人体通电前后呼应,徒手“通电”给前来调养的客人治病。

不得不说,李一对商业的敏感程度很强,如果他是一个知足且有原则的人,那么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未尝不可,很可惜人的野心永远随着收益在增长,此时的李一名气还不够响亮,要想赚更多的钱,那就必须要有更多的曝光度。

正在他苦恼的时候,机会却找上门来。

1997年,上海卫视“天下第一”栏目,主打将民间“大师”送上屏幕,满足观众好奇、求知欲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收视率。

李一看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果断报名参加,并表演了《水下呼吸》,一直在水中呆了2小时22分钟,震惊所有观众。

当然,怀疑的人也不是没有,但上海公证处的公证人却郑重声明,表示李一的水下屏气真实有效。

这个节目要是放在现在,估计连小学生都能笑得直不起来腰,可在那个信息还不发达的年代,无疑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主持人采访李一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时,李一便开始了自我包装。

他说自己练习和使用的正是道家的胎息法,这次只是给大家表演一下看看,如果是平常练习的话,他能够在水下坚持更长时间。

这真的是大言不惭,且不说人类的极限,最擅长潜水的哺乳动物中,威德尔海豹最多能在水下捕猎80分钟,抹香鲸顶多也只能在1.5小时内往返于深海和海面,除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蠵龟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演变,也只是能在水中活动10小时14分钟而已。

而人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当年是由世界潜水冠军吉鲁卡保持的18分3秒69,这么来看,李一的肺部至少要比吉鲁卡大7-8倍。

其实李一表演用的玻璃缸内藏乾坤,它由两个长方体玻璃钢组成,灌水的时候只是在大缸中,小缸隔绝了水,里面空空如也。

为了观赏性和麻痹观众,李一还特地放了几条鱼在缸内,在那个电视分辨率不高的年代,看起来好像就是在水中打坐一样。

经过这次电视台和“公证处”的配合,成功地宣传了李一,使其有了足够高的知名度。

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盲目相信了电视台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说辞,转而开始崇拜李一,也就是这个时候,李一舍弃了自己的原名“李军”,显得自己更加“鸾姿凤态”、“道骨仙风”。

诸多媒体也不遑多让,挤破头地采访、报导李一的事迹,就像现在许多自媒体一样,他们同样没有做足功课,只为了自己刊物的销售量和阅读量,就可以用各种辞藻堆砌李一创作的“神话”。

出名之后,李一和地方旅游部门对绍隆寺和白云寺进行了修缮,将两处从寺庙改成了道观,并成为了实际负责人。

在媒体的帮助下,“养生名家”、“在世神仙”等称号屡见不鲜,甚至没过多久,李一就有了很多公司的法人身份、和股东身份。

可李一仍旧不满足,他觉得以“道家”之名还能有更大的变现,反正自己是修行之人的消息已经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那就不如直接坐实这个身份,正儿八经用“道士”的名义变现。

此时,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道士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根据中国道教协会规定,想要成为道士,必须经过审核流程,且获得道教协会发出的证书才行。

李一找了好多关系,屡屡碰壁,只好厚着脸找到了周至清道长。

周至清道长时任重庆道教协会会长,修道之人静心修行,原不想管凡尘俗事,可这个李一他是早有耳闻,借着道教的名义诳时惑众,大力敛财的行径实在可恶。

一见到李一,周至清道长就开始劝说他不要再执迷不悟,如果真的热爱道家学说,那就潜心修行,若真的还想劝善百姓,那就真心诚意一点。

李一哪里听得进去,只是一心想拿到证书,很快,周至清道长从劝说变成了训斥,并将李一赶了出去。

碰了一鼻子灰的李一并没有放弃,他想到了另一条路。

其实道教分为两个大派别,一个是全真派,一个是正一派,周至清道长属于全真派,有了他的反对,无论如何李一都不可能加入全真派,那么正一派就成了李一最后的选择。

2001年9月,李一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终于拜师于上海城隍庙住持、正一派陈莲笙道长门下,有了正式的师承,也算得上是一个“真”道士了。

可根据上海宗教人士透露,李一根本没有按照道教仪式进行拜师。

2005年,李一又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

当时张纪中受邀前往缙云山养生,随行的还有他的妻子樊馨蔓以及李亚鹏、王菲夫妇,经过李一等众一番巧舌如簧,大家都认为李一的养生之道十分有效。

樊馨蔓更是将自己在缙云山的经历写成了三本书,名为《世间有仙人吗》,此书一出,李一再次被捧上“神坛”,重新活跃在大家面前。

为什么一本书能够造成如此轰动?不仅仅是其中对李一的描写夸张无比,更因为樊馨蔓是《东方时空》的记者,也是《感动中国》的总导演。

此书一出,各界名流对缙云山趋之若鹜,李一的影响力随之愈来愈高,他的弟子遍布各行各业,不仅仅有影视、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中的精英、翘楚,还迷惑了不少政府人士。

李一的课程究竟有多离谱呢?5天的保健课就要3800元,7天的道医班9000元,从16800元的道德培训班,到3.98万元的国学校长班,李一的收费项目层出不穷。

就连做法事,都能让他开出3—5万元的价格,更别说针对名流的高达30万的“辟谷”培训。

而后许多公司也看出来李一的真面目,但他们并没有公诸于众,反而研究起怎么搭上李一的“顺风车”,更多的割韭菜。

其中,名为中智信达的公司与李一合作成功,面向社会高端人群推出了5天4夜的“健康特训营”,学费每人16800元。

那这些学员都能学到什么呢?其实什么都没有,无非是早起站桩、打坐,下午抄经和晚上禁食。

可以说道士每日必须的修行内容,被这些冤大头花大价钱体验了一遍,也不知这些人是真的虔诚信道、专门去社交活动、还是不敢承认,总之没有弟子说李一一句坏话。

这导致李一的名号居然火到了国外!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等国际著名院校,都讲授、宣传过我国的国学和传统衍生文化,固然,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确值得肯定,但若是李一像在国内那样,信口胡诹,那真的是贻笑大方。

重庆中医少林堂老板刘光瑞,一直留意着李一的动向:“他悟性很高,也很有演讲天赋,但太想炒作了。道家养生不是旅游度假,也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疗养院,是静心、修复精神的方法。”

刘光瑞最开始还是很欣赏李一的,对李一想要推广中医和道家养生,也觉得十分欣慰,可很快,李一就让他目瞪口呆。

起因是李一有意开办一家道教养生博物馆,并申请“重庆道教非物质遗产”,刘光瑞刚好有民间医药博物馆,又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专家,简直两全其美。

刘光瑞很开心,觉得这么一来,两家博物馆能够相辅相成,让来观光、学习的群众能够更直观地收获知识。

可李一的目的并不是建馆,他想靠着这个项目“收割”企业的“韭菜”。

刘光瑞立即不干了,后来他对记者说道:“他想商业化,而我认为文化就应该纯粹,养生博物馆应是建立在收集、整合并展出民间的道教文化,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一个已经走火入魔的“炒作疯子”,不停地想要有名望的大师们登上他的贼船,从而获得更多权威的认证和资源人脉。

可李一小看了真正的大师对文化的尊重和道德底线,慢慢地,很多人开始站出来说话。

其中,方舟子的“攻击”最为强烈,直接将李一扒得一干二净。

没过多久,就有网友开始爆料李一培训课程的内容,并表示自己在李一的道观里待了4个多月,发现了李一及其团队最真实的一面。

随着网络上的声音越来越大,受害者陆陆续续出来声讨,各种各样的证据也被发布了出来,经过网友们的不懈努力,许许多多虚假的名号也被扒了出来,不少大学都站出来表明,并没有聘请过李一,或是邀请李一授课。

一时间,名震全国的“大师”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媒体再次顺风倒向了舆论这边,开始四处寻找李一的名流徒弟进行采访,但这些名流也一一否认和李一的关系。

身败名裂的李一第一时间辞去道教协会的职务,一方面宣称自己闭关,可私下里却偷偷带着钱财去了美国。

2015年时,有人称在缙云山见到了李一,可道观的工作人员却矢口否认。

如今李一到底身在何方,已经不重要,可凭借传统文化诈取钱财的骗子仍旧屡见不鲜,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向往着一份宁静,这才让骗子有空可钻。

白云观道长曹信义,一手拿枪一手拿香,积极抗日

曹信义(1908年~2002年),中国著名的道教协会理论家。曹信义道长道号震阳子,原籍河北省肃宁县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因家中贫穷,十六岁时便离家赴东北吉林省辉南县入商谋生,日寇侵华时,曾参加过抗日救国运动,东北沦陷后,投入玄门,一手拿香,一手拿枪,积极抗日。

人物生平

在吉林省辉南县金川乡大龙湾龙潭宫出家为道士,拜其宫全真龙门派道士杨诚德为师,成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五代玄裔,一九三七年受戒于著名的道教全真十方丛林辽宁沈阳太清宫。在一九八〇年召开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会议上,曹信义道长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理事会理事。

北京白云观修复后,曹信义道长于一九八三年来京常住。由于十年浩劫的影响,道教人才青黄不接,为了做好白云观的管理作工和日常的宗教教务活动,曹信义道长主动的承担起了值殿的任务,同时他还与道友们一起积极地整修观内的树木花草,打扫庭院内外的环境卫生,协助青年道友认真地防火防盗,精心地保护观中珍藏的宗教文物,并为前来游览的游客介绍白云观的历史沿革和道教教义,常常得到香客和游客们的赞美。

钟声是道教宫观中道众生活作息的一种号令,打钟是道教宫观中最为辛苦的差事之一,不论是滴水成冰的隆冬,还是酷热难当的盛夏,一日两次,早晨五点半打“开清”钟,晚上九点半打“止静”钟,每次都要紧七、慢八、平十二,反复三遍,打满八十一下。因白云观恢复不久,观内的一些老道士虽然会打,但大都年岁过高,体力不济。新收的一些中青年道士不仅不会打钟,而且常常不能按时起床。面对这既辛苦、又操心的苦差事,曹道长毫不犹豫地担当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打了五年。

为了发扬道教的优良传统,提高自云观道众的宗教素质和文化水平,曹道长除每日打钟、值殿、洒扫庭院等日常庙务活动之外,还利用自己饭后茶余的空闲时间,熟读经典,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学到的道教知识,利用白云观道众每周两次的学习时间,向道友讲解《道德经》、《南华经》、《常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全真早·晚功课经》等经典和一些道教的历史、斋醮、科仪、清规、炼养基础知识,深得道友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

一九八七年,白云观管理委员会为恢复道观原有风貌,准备修复观内的两根旗杆,曹道长得知后,便将自己多年来积蓄的一千元捐献给白云观。一九八八年白云观管理委员会根据广大信教群众和游客的要求,决定重修观内窝风桥,曹道长闻知后又将自己节约的一千元捐给庙内。当有人问他:“你老青年时代受尽了种种人间之苦,如今年岁已高,应该是享福的时候了,为什么不吃好穿好,反而将自己的一点点生活费积攒起来扔献给庙上?”曹道一长听后面带笑容地说:“出家人应以庙为家。生活上要继承道教淡泊、朴素的优良传统,前几年党和国家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还拿出专款给我们修复宫观,日前国家的经济比较困难,加L庙上的各项开支很大,庙就是我们出家人的家,我作为太上老君的弟子,有责任将自己的祖庭建设好。”

一九八九年年十一月间,北京白云观举行全真道传戒活动,曹道长以他德高望重的声誉,被聘请为戒坛八大师之一的登箓大师。他不顾八十二岁的高龄,毅然为前来受戒的道友们日夜操劳。

出版著作

曹道长的这种爱国爱教精神极其可贵!他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为人、为道正大光明、品格高尚、戒律精严,广有善举。先后撰写并公开出版了《道学真言》(1991年台湾正一善书出版社)、《道德经注解》(1993-1996年大连出版社,三个版本数万册)、《道学皈元》(1993年大连出版社)等著作。

曹道长慈眉善目、能诗能文,爱好书法。修道七十余年所传玄裔弟子、俗家弟子无数,多次接见国外访问团体和台港澳同胞。对阐扬我中华国教,接续并宏大道脉,研究阐发道学经典国粹,提高中国道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宏扬中华传统道德等方面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是具有全国和世界影响的当代著名道教人物。2002年1月22日仙逝。

白云观道长预言2028年:谁来种下谁来收,无生种下九六亿

2028年白云观道长的预言:“谁来种下谁来收,无生种下九六亿”,虽然简洁,但引发了很多人的困惑。这句话其实暗示了一种播种与收获的关系,体现了自然界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网络。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如蜜蜂与花朵之间的互动。这种关系可以被视为“谁来种下谁来收”的一种体现。同时,这句预言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无生种下九六亿”意味着生命的起源和繁衍,是无数因素和条件的共同作用结果。

这句预言实际上在探讨因果报应的道理,即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自己产生影响,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在深入思考这句预言时,我们可以将其与《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进行对比。知己是指了解自己,知彼是指了解敌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了解自己同样重要。

将这个概念应用到“谁来种下谁来收”中,可以理解为必须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和周围的人产生什么影响,然后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连接的世界中,每个个体的行为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我们就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并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人的行为不仅影响到自己,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我们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并为我们的行为负起责任。在社会层面,政府和组织也应该承担起责任,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和规章,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在行为上更加负责任。

总之,“谁来种下谁来收,无生种下九六亿”这句预言提醒我们,我们的每个行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自己和周围的人。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事实,并为我们的行为负起责任。只有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你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责任如何平衡?你认为政府和组织在引导个人责任方面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请在评论中分享你的想法。

白云观得道高道陈长壮道长

陈长壮,道号金铃子,岚山区中楼镇陈家西楼村人,1969年生,道家囚艺龙门第十五代弟子,青云山白云观的复修者,命理大师,是得道高道,现任白云观道长。

少年时陈道长外出打工,曾误入黑老板的工地,虽自幼习武,但身小力单,幸得好心老乡资助逃离魔掌,遂萌发练武惩恶扬善的念头;19岁时拜师学艺,练得一身的好武艺,曾多次参加过县、市、省及国际的武术比赛,数次夺得过金牌,其中,2005年在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

在练习武术期间,陈道长注意搜集民间秘方、验方,后拜宋秀年为师,学习医术,对一些疑难杂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25岁时随师修道,遍访天下高僧、高道,掌握了许多玄妙的道法。

近年来,陈道长看到社会上流行的历书良莠不齐,误导读者,危害社会,每年年前就编制好历书,或免费发放给村民,或低价出售,以正视听,造福社会。

现在,陈道长常驻白云观,虽无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异能,但为海内外的信众免费解八字、测时运、测风水、化凶煞、疗难疾、解疑答惑、救苦难,指明路,他还热心参加公益事业,讲经说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前排右五为陈长壮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