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名人简洁而不简单的墓志铭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志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事迹的。铭是用韵文概括志的全文,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是委婉抒情的。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
历史长河里墓志铭可谓是各呈异彩。墓碑下埋藏的大人物,墓志铭为他们在曾经生活的世上,留下了最后的印记。下面是一些部分名人的墓志铭:
1、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2、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37,22,35,R.I.P”。许多人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最终这个谜由梦露研究会揭开,这三个数字是梦露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缩写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长眠。死者生前最大的嗜好是爱美,她用数字将自己十分钟爱的形体永久记录了下来。
3、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4、曾经“捕捉”天上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的却是:“印刷工富兰克林”。他至死不忘,并引以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时代担任的印刷工。
5、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6、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7、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8、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9、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10、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11、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12、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13、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14、法国文豪维克托·雨果,死后葬于他父母和妻子的坟墓中间:“希望我的坟墓和她一样,这样,死亡并不使人惊慌。就像是恢复过去的习惯,我的卧室又靠着她的睡房。”
15、马丁·路德·金的墓志铭: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
16、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
17、小仲马(1824——1895),法国作家,大仲马之子,以一部《茶花女》而成名。死后安葬在巴黎附近的蒙马尔特公墓中。无独有偶,陵墓上也刻着小仲马生前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吾寓于生,吾寓于死。吾固重生,尤重于死。生有时限,死无穷期。碑文颇似哲理诗,深奥玄虚,有点像中国的禅宗味道,透露出小仲马生前是认真思考过生与死这个人生的严肃课题的,“死无穷期”,死也是人类生命的另一种生,它昭示了小仲马的生死观。
18、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作家,著作等身,在英国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生性机智,常有精警的妙论,艺术上尤擅幽默和讥讽。1950年94岁的萧伯纳辞世。生前,他曾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碑文十分俏皮诙谐,生动地表现了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的生命哲学,一代幽默大师“临终”也不忘给死神“幽”一“默”,透过淡然的文字,人们分明看到萧伯纳含笑九泉的神态,这其实也是热爱人生的真实写照。
19、康德(1724—1804),德国著名哲学家。在他的墓碑上写着两句话:“位于我上者,群星之天空;存于我心者,道德之法则。”
20、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21、鲁迅的墓志铭:“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陨颠。……”
22、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23、卢梭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24、贝多芬的墓志铭:“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25、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26、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生前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Ω”。
27、法兰西民族英雄、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墓碑上只刻有他的名字:“夏尔·戴高乐”。
28、英国作家狄更斯临终前,英国人民要求把他一生的功绩刻在墓碑上,而他却说:“我要求我的墓碑上只写查尔斯·狄更斯,除此之外,不要再写什么。”
29、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诗人、评论家本·琼逊墓碑上的铭文是“罕见的本·琼逊。”
30、古希腊伟大的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墓碑上刻着雅典人的讣词:“全希腊是欧里庇得斯的纪念碑,诗人的骸骨在客死之地马其顿永埋,诗人的故乡是雅典——希腊的希腊,这里万人对他赞颂,欣赏他的诗才。”
31、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塞的墓志铭是他写的六行诗:“等我死去,亲爱的朋友,请在我的墓前栽一株杨柳。我爱它那一簇簇涕泣的绿叶,它那淡淡的颜色使我感到温暖亲切。在我将要永眠的土地上,杨柳的绿荫啊,将显得那样轻盈、凉爽。”
32、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墓碑上刻着许多:小鸡、小羊和小狗。
33、前苏联昆虫迷彩学家鲍·尼·施可维奇的墓碑上刻着:一只可爱的蝴蝶翅膀。
34、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着: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的三分之二这条著名的几何学原理。
35、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36、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陈垣的高足,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早在1978年他虚岁六十六之时,就为自己预撰了自传式的墓志铭。原文是:“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长辈去世,如何立碑和撰写碑文,有讲究
长辈去世,如何立碑撰写碑文,有讲究
文/@成长新视点
人去世后,为了表示对先人的敬意和尊重,和尽最后一丝孝心,我们往往会注重丧葬,也就是阴宅风水的好坏,像选址、立碑这些事情当然也马虎不得。墓碑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一般是由抬头、正文和落款三个部分组成。
一、墓碑碑文的基本组成。1、抬头:
抬头主要写逝者的生前职务、职业、诞辰与陨日(就是出生和去世的日子,通常用农历,代表传统,也有用公历的,由立碑人决定)和籍贯。
2、正文:
一般一个墓地是夫妻同穴,是写两位墓主姓名,老式坟墓只写丈夫姓名,妻子只写姓氏,且大都不居中写,仅靠左旁写;现代坟墓,墓碑上夫妻是并排列,男居右女居左。
一般是这样书写:“慈父某公某某,德配某氏某某寿域(或之墓)”12字排成两列,“寿域”两字须比其它字大一倍,且居左右两列的中间。
也有人提出正文主体字数不能成双,要成单数,则宜改为“慈父某公某某,配某氏某某寿域(或之墓)” 第一字慈写顶格中间,字体大小与寿域两字一样。也有是“父某公某某,配某氏某某” 排成各五字两列。
在老式墓碑中,女性姓氏后常见“孺人”两字,有此两字的女性,通常是丈夫七品官以上或名门望族家庭的夫人,普通百姓妻子一般没资格享此尊称。
3、落款:
特指出资建造此墓穴者,即使出资者是墓室主人,也宜具写自家子女及孙辈曾辈的名字,常见的有:“孝男某某、某某、某某,孙某某、某某、某某,敬立” 。
没儿子,只有女儿的,则写“孝女某某、某某、某某,外孙女某某、某某、某某,敬立”,落款位置在左侧三分之二写起,字体大小一般与日期一样,“敬立”之前要空一格位置,子孙名字前省略写姓氏,但外孙若是异姓,则要写上其姓氏。
碑文中的称呼,则需要遵循祖宗十八代里面的规定,一一对应,不可出现错误。
二、立碑有何注意事项。1、立碑方向:
立碑要和点穴立向的方位一致,立向有24山向,360分成24份是15度,也就是说15度一个山向。若立碑和坟地穴位的山向不符合,有可能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点穴立向,不能小视,这关系到后人的人气旺衰、健康、事业。须记住东北的艮方位,一般情况下不要立碑,因为传统的艮方为鬼门,在此立碑容易家人不安,阴气很重,闹鬼气怪异之事。
2、立碑时间:
给故去亲人立碑,要选在1周年、3周年、5周年时间段。一年之中,以清明、农历十月初一和年底腊月为最好。具体时间,要选择良辰吉日,不要和已故的人犯冲,防止带来不利。
3、墓碑和墓穴的距离:
墓碑和墓穴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一般是距离穴位的9寸到6尺之间为宜,记住墓碑和墓穴尽量不要零距离接触。太近,容易影响墓穴的风水效果;太远,墓碑和穴位不能互相接气。具体远近,要根据墓碑和穴位的建造情况来确定。
4、墓碑的大小和颜色:
墓碑要大小适宜为好,如果墓陵穴位很小而墓碑很大,有头重脚轻之嫌,如果过小则气势不够。墓碑大小,主要依据是墓陵和墓碑要协调统一。墓碑的颜色,要根据靠山的颜色来决定,如果是在西北向东南,因为西北为金,最好是黄色和白色;如果是坐南向北,墓碑颜色最好选红色和黄色,以此类推。
三、祖宗十八代的宗族成员称呼。1、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2、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3、直系亲属:
①父系:曾曾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亲。
②母系:曾曾外祖父(母)--曾外祖父(母)--外祖父(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4、旁系亲属:
①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
②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
5、姻亲亲属:
丈夫:结婚的女人称呼自己伴侣;媳妇:结婚的男人称呼自己伴侣。
公公:丈夫的父亲,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互相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称呼或合称。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结语:立碑,是中国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古老民俗。一块墓碑,它不仅是后人对先人的尊敬和纪念,也是一种文化的记录和留存。
夫妻同姓合葬墓碑文怎么写?直接和代指,这两个方法一直通用至今
#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在民间,夫妻去世后是要合葬的,也就是夫妻两个埋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生前同枕,死后同穴”。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关系到他们以后的香火祭祀,由于传统的原因,没有人在这些事上马虎。
夫妻合葬,立碑时碑文怎么写?其实这个格式是多样的。在早些时候,墓碑上是只写父亲名字和母亲姓。比如是这样写的:民国处士牛二公讳林堂配妻王氏之墓。看的人一眼就能明白,这里埋着的人在家里排行老二,姓牛,叫林堂,娶的媳妇姓王。
下面则是谁谁敬立。一般来说,都是父系一枝的名字。比如说儿子、孙子、侄子、堂侄这一类的。女儿的名字则不出现在墓碑上。到了现在,母亲的名字也开始出现,有些地方女儿名字也可以出现在墓碑上。我们不去评价这里面的关系缘由,因为我们今天说的是主碑文怎么写。
有人问了,父亲和母亲是同姓,这样给他们立碑时,碑文该怎么写呢?
也的确是,同姓的合葬墓碑在书写上会让人产生茫然的感觉,有时候还会误会,但是这并不影响书写。严格来说,古代同姓夫妻很少出现,因为古代对于同姓结婚有严厉惩罚,《唐律疏议》中专门立法来确定这件事的重要性。
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姓者结婚,采用的方法是姓和氏分开。但我们今天题不再此处,所以不再深入。既然古代禁止同姓结婚,那么同姓夫妻去世后,墓碑怎么写就成了难题。但架不住人们想别的办法。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有两种方法来处理这种同姓问题,分别是直接写和代指写。我们下面分别来说一下。
Ⅰ:直接写法所谓的直接写法,就是同姓就同姓,并不影响书写。因为一个名字在上,一个名字或者姓氏在下,任何有过墓碑知识的人一看就会明白。
还拿我们上面的格式来说,它是这样写的:民国处士刘三公讳德生配妻刘氏之墓。
这就是直接点明了,同时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以前非常流行。当然了,年代上是可以换的,我们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这里埋的是一个在家中排行老三,姓刘叫德生的人,他老婆也姓刘,这是他们两个的合葬墓。
格式也是多样的,比如说直接写出女方名字:民国处士刘三公讳德生配妻刘氏桂兰之墓。
这里说不仅指出了男方的名字,也写出了女方的名字。但我们必须要说,这是最简单的书写方式,也是民间用得最多的。
另一种加上敬语的书写法多被以前的读书人家所用。也被用于一些有些钱的生意人家。为了体现家教,会在墓碑上多费些功夫,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孝顺,会在父母名字前面加上敬语。比如: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刘氏桂兰之墓。
这里的先考和先妣是对亡父亡母的敬指。《礼记·曲礼·下》中说:生曰父、曰母、曰妻。亡曰考、曰妣、曰嫔。后以先考称亡父。
所以,我们常听到有人用如丧考妣来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这里的意思是急得如同死了爹娘,这是一个极不敬而且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不过,当语境不同时,它的立意是可以变化的,我们这里不再深究。
故,这种同姓的合葬墓碑文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是问题,直接按实际情况来刻就好了,因为懂的人一看自然就懂,不会发生误会。可是,有些人家是忌讳这个的,不想这样出现在墓碑上,那就有了代指法。
Ⅱ:代指写法代指写法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且也不是古代人的专利。直到现在,某些地方的农村仍然还在使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山西某些山村里,黑嫂就见过这样的代指写法。
代指写法是有固定字的,并不是什么字都能代。比如加笔和缺笔法,或者是宗氏代指法,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什么是加笔或缺笔法呢?这来自于古代避讳皇家的缺笔写法。比如说你在考试时,写的东西里面有皇帝名字中的字,这时候不能直接写,要用缺笔法,故意写少一点这样来表示避讳。
后来传向民间,被用在了刻碑上。
仍然还是上面的例子,就可以写成: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刈氏讳桂兰之墓。这里少了刘字上面的一点一横,也非常容易辨认出来,使看到的人一眼就明白这是个同姓合葬墓。
这里是缺笔,还有加笔的。比如说王变成玉。如果实在没有缺笔和加笔能成的字,则要刻成不是字的字。可能有人觉得不是个字容易让人误解,并不会,这里的不是字是要跟上面的姓相近的,使看到的人也能一眼明白其中的意思。
这种加笔和缺笔在过去被用得非常多,甚至一度取代了宗氏写法。
什么叫宗氏写法呢?这是过去对同姓合葬墓的一种习惯性写法。在过去,姓和氏是分开的,一个家族中,大多男人用氏,女人用姓。比如我们都熟悉的电视剧《芈月传》,她是楚国王族,但楚国王族的人都姓熊,这就会让人产生误解。其实这里的熊是楚国王族的氏,芈是楚国王族的姓。
古代对宗族看得非常重,一旦发生了女子和丈夫同姓而立碑,一般都用宗字来代替。为什么是个宗字呢?古代人讲究非常多,不像我们现在似的,古代人同姓结婚会被耻笑,一个姓刻在合葬墓上也很丢人。这就是为什么同姓刻碑时会有这么多忌讳,并不单纯是怕别人误会字错了,而是怕别人误会是同宗同姓结婚。
于是,在同姓合葬墓的墓碑上,都不约而同用了宗字。当上面有这个字时,说明两者是同姓,比如说: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宗氏讳桂兰之墓。
这样的话,一些有经验和过去有知识的人一看,就明白两者是同姓,只不过是用了宗字来代替。
当然了,这都是过去的事,现在没有那么多考虑,直接就刻上了。至于谁对谁错,这个就要见仁见智了。
Ⅲ:最后我们说一下关于立碑的一些小习惯。夫妻是一定要合葬的,这关系到名正言顺和后代的祭祀问题,但夫妻二人不可能是一起去世。所以,在立碑上有讲究。女方先去世不立碑,等男方去世后合葬再立碑。男方先去世可以立碑,但配偶的地方不能先刻上女方名字,要等女方去世后再补上。
横死不能入祖坟,光棍不能入祖坟也不能立碑。于是,在这样的习惯下,女方家里人为了让横死的女儿有香火祭祀,会想着给女儿配个阴婚。而男方家里人为了让早逝的儿子能够进祖坟和立碑,也会想办法给儿子配阴婚。
这样就诞生了一个荒诞而滑稽甚至是犯罪的营生,那就是盗女骨,这种事直到现在,在一些落后愚昧的地区仍然还有。
有人说给先人立碑是糟粕,但黑嫂并不这么认为。这是一种传统,立碑不是农村的专利,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专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流行。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纪念亡故的亲人,寄托相思之情,怎么能被粗暴归类为糟粕呢?
但配阴婚则是不折不扣的糟粕,是陋习,是愚昧。对于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您认为呢?
【夜读 · 散文】父亲的碑文
父亲出生于1922年12月25日。
老家解放那年,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龄单身青年,是父亲从山下把刚刚渡过长江乘胜追击国民党残匪的解放军队伍领上了山。
在这之前,识字不多也很少走出过大山的父亲对外面的世事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革命的理想和行动。那时候父亲只是一个日子过得艰难的贫苦农民,也许只是想着改变生活的本能让父亲有了冒险下山为剿匪部队引路的勇气和胆识。
解放后的第一个春天,已过了27岁生日的父亲毅然决然地报名参了军,同几个比他小了近10岁的同村青年成了我们村解放后的第一批军人。
父亲参军时,我的爷爷、奶奶都已过世,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仍未下葬入土。父亲的大妹我的大姑早已做了人家的童养媳,父亲的小妹我的小姑尚未出嫁。两个姑姑坚决反对父亲报名参军。那时候到处战火纷飞,当兵就是上战场就有牺牲,没有了父母亲的两位姑姑一直把父亲这个大哥看作是他们唯一的靠山,自然是说什么也不想父亲离开他们走向战场。
再说那时候父亲已近30岁,还是单身没有成家,假若当了兵就更谈不上成家立业,姑姑是替父亲设身处地着想。但父亲报名参军的态度十分坚决,姑姑拗不过父亲,也只有让步,但提出条件,要求父亲必须在离家前把爷爷、奶奶安葬了,让两位老人入土为安。
那年春节回乡与家人说起这事,已近90高龄的大姑仍是泪水涟涟。大姑说那时候父亲坚决要参军,她和小姑担心害怕他这一走恐怕就回不来了,倘若他这个做儿子的真的回不来,总不能让父母亲永远不能入土为安吧?
父亲是办完了爷爷、奶奶的后事,处理了家中那仅有的3间茅草房后义无反顾地参了军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我想那时的父亲是激情的,但也是理智的,他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离开了家乡走向的战场。那时的父亲究竟是怎样的心情,我不敢妄加想象,但我想那时父亲是放下了一切私情的牵挂,他走向战场的步伐是坚定的,也是那样无怨无悔。
28岁的父亲参了军,走出了大山,走向异国他乡,走向炮火连天的战场,那是公元一九五一年的春天。
父亲的报名参军,在当时的山村成了一个不小的新闻。村里人说陈伢子这一走恐怕是没想着回来了,是放下了一切走了。但三年后,父亲穿着一身泛黄的土布军装回到了村子里,与人不同的是父亲胸前没有军功章。回来后父亲也极少跟人说起战场上的事,28岁参军的父亲3年的军旅生活也许真的很平淡,平淡得连他自己都不愿提及。
从战场上回来的父亲担任了农村合作社的领导,带领乡亲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荒坡上植树种茶。经过近5年的奋斗,我的那个大山深处的偏僻村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58年,开国总理周恩来亲身签发奖状,嘉奖我们大山营为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如此殊荣,让山村沸腾。母亲说父亲非常激动,与进京领奖的郑支书彻夜交谈,一遍又一遍地问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时情景,问到了几乎所有的细节。母亲说平常寡言少语的父亲那时候是真的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在获此殊荣整整50周年的2008年,市里提议在我的家乡大山村修建一座荣誉坊,以缅怀总理,激励后人。定下让我来写荣誉坊的铭文。开始我再三推辞,后来负责筹备的同志说,让你来写不是因为你能把这篇铭文写得精彩,而是对父辈的一种纪念和告慰。
这让我非常感动。时隔如此之久,乡亲们依然记得当年带着他们战天斗地过上好生活的父亲,仍在念着父亲的好。父亲在家乡有着很好的口碑,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人自发地去父亲的坟前祭奠。
父亲在为公家做事的那些年,母亲吃了很大的苦受了很多的累。那时候我们村是学大寨先进典型,又是生产出口红茶的地方,来的人多。来了客人,父亲都是带回家中安排吃饭。那时候家里人吃饭都成问题,但父亲似乎并不考虑这些。
很多时候家里是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招待客人的,父亲在正堂陪着客人,母亲就悄悄地从后门出来找邻居家借些东西来招待客人。而这些外借负担父亲也是很少过问的,母亲当然也很少会当面跟父亲提起这些,她知道父亲的性格,面子比什么都重要,母亲要让父亲有面子,而这些苦这些累只好自己去默默承受。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42年了。他在这个世界生活了还不到50年,生命可谓短暂。他在这个世界也没有留下更多壮举和精彩,生命可谓平凡。
今年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写下这些文字,献上作为儿子对普通而平凡父亲的无限思念,作为军人对一位从抗美援朝战场上走来、胸前却无军功章的一名老兵的崇高致敬。
作者:陈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