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天英办公客服电话(天英办公)

天英办公客服电话(天英办公)

脑瘫小伙13年写出76万字科幻小说

新京报讯(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刘梓桐)一则网络视频,让陈硕成为红人。

画面中的陈硕,扭着身子艰难地打字,另一只手止不住地抽搐。

陈硕生于陕西西安,今年 31岁。因为早产,陈硕一出生就有溶血且黄疸偏高的情况,两三个月大时,被确诊为黄疸造成的永久性脑损伤,以致生活不能自理。

2003年,因为一个奇怪的梦,陈硕开启了科幻创作之旅。13年如一日的坚持,让陈硕完成了一件“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身体原因,陈硕只能用左手操控鼠标打字,常常一下午只能打三五百字,还累得满头大汗。

第一部小说出版后,陕西一所监狱购买了350本,作为励志作品供服刑人员学习,鼓励大家好好改造。

陈硕的作品,感染和鼓励了很多人。知道他的故事后,有一名初二的小男生来陈硕家买书,“我知道他的故事,特别佩服他面对命运不服输的精神。”

陈硕用电脑撰写小说。 陈飞波 摄

谈缘起:因梦到“太空之旅”激发创作欲望

新京报: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

陈硕:我是1988年出生的,因为患有脑瘫,没上过一天学。听我妈讲,我是早产儿,一出生就溶血且黄疸偏高,大概过了两三个月,四肢总是抽着,最终确诊黄疸造成了永久性脑损伤,脑瘫了。

爸妈都在医院工作,但为了给我治疗,也是天南海北跑遍了。我妈是护士,不断给我按摩,在家也针灸,中药从没间断。我虽然现在生活无法自理,双手不能自主屈伸,但因为一直坚持治疗,总算没有肌肉萎缩。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有写小说的想法?

陈硕:2003年开始吧。那时我才15岁。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天文学,在我看来,浩瀚的星空和无边无际的宇宙是那么美丽而神奇。我经常都会想象自己置身其中,试着感受一下另一个世界的神奇。

有一天晚上,我梦到自己正置身于巨大的木星旁边,就连它上面的云和大红斑都清晰可见,那一幕真是壮观极了!几天后,无意间想到,为什么我不能写一本科幻小说呢?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创作之路。

新京报:在此之前接触过科幻小说吗?

陈硕:并没有。小时候看电视多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嘛,我手不好,书太重了,我拿不住。虽然我没看过,但家里人告诉我,小说,其实说白了就是讲故事。

毕竟没上过学,能力也有限,写其他文本要求高的小说,我可能也做不来。但像科幻小说,主要靠的还是想象力,对文化水平和文学功底的要求不是太高,这是我可以达到的。

新京报: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

陈硕:虽然四肢不能自理,但我大脑还挺灵光的。因为待在家里只能看电视,潜移默化的,我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为发达。写作时,最多的灵感主要来自我的想象,还有梦里见到的一些东西。

我是一边写一边想的,刚开始想的,和后来写出来的成品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一开始写的时候,我还小,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少。随着年纪慢慢增长,我从电视和网络上学习到的东西多了,素材也就越来越丰富。

新京报:笔名叫“陈天英”,有什么含义吗?

陈硕:陈天英是我书中一个人物的名字,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主要是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像书里的他一样,成为一个正常人,还希望他能代替我,去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我的笔名“陈天英”中的“天英”二字,出自《孟子·尽心》:“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休息中的陈硕。 陈飞波 摄

谈出版:第一时间先打给爷爷奶奶报喜

新京报:第一部科幻小说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陈硕:2016年9月份。家里人知道我在写小说后,刚好妈妈认识出版社的人,关系也不错。妈妈就跟出版社的老师说了一下这个事,老师就帮忙把我的书出版了。我妈妈找好出版单位时,我还没结稿哩,那一个月,我每天得写1500字,太紧张了。

新京报:第一部作品主要讲什么?

陈硕:书名叫《利剑小组之天龙传奇》,故事主角是被从天堂驱逐出来的天使。故事讲的是,两个天使转世投胎,经过一番波折找回原来的记忆。算是科幻和神话的结合吧。

新京报: 第一部书花了多长时间完成?

陈硕:从2003年开始吧,故事的框架在那时就开始构思了。但具体的故事情节后面还是有比较大的改变的。中途还重写了好几回,因为电脑故障,而且我也不太会用,有几次写了几万字,都丢失了,只好重写。就这样一直写到2016年出版。后来重写的时候,我也觉得原来的故事有些太简单了,进度太快,没有什么情节,所以后来相当于又重新设计了一下。

新京报:看到自己的书出版时,你是什么心情?

陈硕:就是想,我终于完成了!我深知我的小说也许不会那么有名,也许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会有很多不足。但我终于可以自豪地说,通过自己努力,干成了一件在别人看来,我不可能完成的事!说句难听的话,就算哪一天我不在了,也不算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新京报: 还记得卖出第一本书时的感受吗?

陈硕:当时高兴坏了,毕竟憋了十几年了。爷爷奶奶一直都关心着我出书的事,每次回去,老俩口都要问:书出版了没啊?校对了没啊?卖出去第一本,我第一个反应就王煜-新京报:

是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报喜,他们听了也高兴。

新京报:父母支持你的创作吗?

陈硕:挺支持的。那会儿电脑很贵,有时我电脑太卡或者配置不够,他们二话没说就给我买了。而且我的错别字很多,我打字的时候只盯着屏幕键盘,不太爱看稿子,又喜欢连打拼音。有时候拼音是对的,但字是错的。初稿出来后,他们要先过一遍,才能给出版社交。你想有68万字(成书最终总字数:76万)啊,他们那半个多月都是从早到晚地给我校对。

谈创作:自学电脑 一天仅能打五六百字

新京报:写小说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陈硕:当然有啦,不写不知道,原来写小说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从开始选题到构思,再到故事的各个方面,已经绞尽脑汁。加上身体原因,我的四肢肌张力(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高,双手很不协调,两只手不能同时向前伸,每天只能用左手操作鼠标点击屏幕键盘来写。

一天可能也就写五六百字,就这样已经累得满头大汗。还不止这些,由于电脑故障和操作不当,有两三次已经写了一万多字的小说又得从零开始。正应证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新京报:你是如何学会拼音的?

陈硕:我六七岁时,妈妈粗略地教了我一些拼音和生字。我二爷是中医,后来有一阵子住在二爷家治疗,二奶奶是小学老师,她又把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教了我一遍,主要是拼音吧,踏踏实实地教了一遍。我就一边治病一边学习。小时学起来也会像其他小孩子那样,不是很愿意学这些,但还是慢慢坚持下来了,现在回想起来,很感激她们。

新京报:你是如何学会使用电脑的?

陈硕:是在电视上学的,刚开始家里没有电脑,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电脑刚普及,电视上就会有教电脑基础知识的课程,比如中央7套和教育频道,我就跟着电视上学。

新京报:你的创作过程比其他人更艰难,想过放弃吗?

陈硕:我是个比较执着的人,瞅准事一定会干到底。一直觉得要么就不干,要么就干完。做事情就像盖楼一样,一定要封个顶,要么就不要开始,连地基都别挖。

我不是个半途而废的人,但是有时感到疲惫或者没思路了,我也会休息一段时间,有时看看前面写的章节,又会有新的灵感。

谈计划:会坚持创作 想尝试一些新题材

新京报:听说你目前正在创作第二部小说,进展如何?

陈硕:第二部小说是去年开始写的,现在完成一章半吧,大概四五万字。第一部故事没有写完,现在就接着第一部继续写。

新京报:这部小说完成后,还有继续写下去的计划吗?

陈硕: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就会继续写吧,写作也是我的爱好。我还不知道几年才能把这一部完成。等第二部写完,我还想再换一个题材或者风格。

新京报:创作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陈硕:一个是性格原因吧。我从小患有脑瘫,没有上过一天学,就连日常生活起居都离不开人。从小为了治病,不知受了多少罪,已经记不清看过多少医生,喝过多少中药,打过多少针,全身上下扎了数不清的针灸针。

那种针刺的疼痛和难以下咽的中药,对于一个大人来说都无法承受,何况一个小孩呢?但儿时的我却能咬紧牙关坚持,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

写作也一样,我希望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另外,我也想借着写书给家里带来一点儿收益,赚了钱以后,我就可以给父母买点东西或者给我弟弟一些零花钱,就不用老向家里人要了。

新京报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刘梓桐

编辑 王煜 校对 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