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做噩梦了怎么消除恐惧(做噩梦了)

做噩梦了怎么消除恐惧(做噩梦了)

做噩梦了怎么办?有什么寓意?

做噩梦了怎么办?有什么寓意?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做过噩梦的经历。一场噩梦下来,简直就是白睡了一场觉,而且还身心疲惫。有些人甚至会沉浸在自己的噩梦里面而心有余悸。下面就来解析一些常见的噩梦反映了我们潜意识里的那些想法。这些噩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寓意。

常见的噩梦自己出车祸了或者家里的人车祸,类似场景站在哪里一动不动,车朝自己冲过来,而自己怎么都动不了,眼睁睁的等待死亡。这种噩梦是最让人心有余悸的。梦见这样的场景可能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东西脱离我们的掌控,或者面对有些局面我们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的情绪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潜意识。

这个时候我们要冷静下来,面对自己所处的困境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急不躁。千万不要病急就乱投医。这样的话,我们才更加容易脱离困境。

还有一种噩梦也是比较常见,那就是梦见自己死亡,身临其境的那种或者梦见自己的至亲至爱死亡。这样的噩梦我们其实不必耿耿于怀。毕竟死亡的另一面就是新生。有时候梦见死亡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意味着一直困扰自己的事情有了新的转机。或者自己将会迎来改变目前困境的贵人。尤其是单身男女梦见死亡,可能会收获新的爱情。

但是如果是孕妇梦见了死亡尤其是自家在生产过程出了意外就要多加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绪波动。尽量避免去一些人多的地方,以及不适合去参加亲朋好友的喜事,免得冲撞了自己或者冲撞了他们。

也说“梦的解析”,读懂恶梦发出的信号

门诊中,常有患者因为失眠来就诊,也有患者因为睡眠中经常做恶梦而就诊。有些人会觉得诧异,经常做恶梦是一种疾病吗?做恶梦也要看医生?要说明的是,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恶梦是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梦境体验。恶梦的产生除了和心理背景有关,也可能提示不甚健康的躯体生理状况。

“刺激”是梦的重要成因

做恶梦发生在睡眠中,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其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

人类的正常睡眠有两个时相,即“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相”,在NREM期,大部分神经细胞活动降低;“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在REM期,脑电活动与觉醒时相似。在正常人的一夜睡眠中,有4-6个NREM/REM周期。

梦是在睡眠中产生的,人在睡眠时,脑细胞进入休息状态,但有些脑细胞没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会引起它们的活动而引发梦境。做梦是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每个人每天的睡眠中都做梦,只是有人记得清楚,有人记不清楚。研究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相被唤醒的人,仅有7%正在做梦。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恶梦,是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梦境体验。梦境各种各样,其形成因素极为复杂,普遍认为“刺激”是梦的重要成因。这些刺激包括:

①机体的外部刺激,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产生下雨的梦境;

②躯体的内部刺激,如口渴了,会梦到在找水喝;

③白天心理活动的继续,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④过去的记忆重现在我们的梦中;

⑤潜意识的作用。

总体来说,梦境以躯体生理为基础、以个人心理为背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恶梦的产生除了和心理背景有关外,也提示不甚健康的躯体生理状况。因而做恶梦可以是生理异常或疾病引起的一种表现,如心率增快或减慢、脑缺血缺氧、脑局部病变、抑郁、焦虑等引起恶梦;也可以是一种疾病状态,或提示某些疾病的发病倾向。

可预测某些神经系统退行病变

有些患者时常做恶梦,梦到被追赶等恐怖梦境,并伴有与梦境相关的喊叫、躯体和肢体活动,比如翻滚、拳打脚踢等,出现伤害性行为。这是一种睡眠障碍,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称为快速动眼期行为障碍(RBD)。

RBD是一种以不断的特定梦境行为和多导睡眠图(PSG)中能检测到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张力失弛缓为特征的异态睡眠。特定的梦境行为是快速动眼期行为障碍(RBD)的核心临床特征,而多导睡眠图(PSG)中检测到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张力失弛缓则是诊断RBD必需的辅助检查。

然而,也有PSG中能检测到快速眼动睡眠(REM)时相张力失弛缓,但是没有特定梦境行为的临床表现,这种情况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中更加常见。

RBD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继发性RBD见于帕金森病、路易小体痴呆、阿尔兹海默症、嗜睡发作以及肿瘤、相关药物(特别是抗抑郁药)等。原发性RBD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某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特别是帕金森病、路易小体痴呆以及多系统萎缩这一类具有帕金森样症状的疾病。

1996年,美国卡洛斯H博士及其团队报道了在29例原发性RBD老年患者中,有38%在3.7±1.4年内被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这是RBD与帕金森综合征关系研究的开端。此后,各国不断有比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了原发性RBD预示着疾病走向这类帕金森综合征样疾病。

帕金森综合征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脑组织中路易小体的产生。当路易小体侵犯到黑质、中脑及前脑的灰质核,就会导致帕金森样临床表现。但当路易小体尚未侵及黑质及中脑和前脑的灰质核,只局限在延髓或脑桥被盖部时,不会引起帕金森样临床表现,但会引起RBD的发作。这也从病理上解释了为什么特发性RBD能作为帕金森样疾病的预测指标。

然而一个有趣的临床现象就是帕金森综合征在RBD期间会得到一定改善,具体表现为活动更加敏捷、有力、流畅,说话更加清晰明了。目前其机理尚未明确。

不管是由于RBD本身可能会对患者及其共眠者产生身体伤害,还是因其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密切关系,RBD需要积极治疗。除了分床睡、分室睡以及床边增加护栏等外在保护措施,具有改善RBD临床症状的药物主要是氯硝西泮和褪黑激素,但均不能中断病情进展。此外,左旋多巴、普拉克索、多奈哌齐等药物用于RBD有一些小规模临床研究,但疗效尚不确切。

RBD在中医属于“不寐”,中医治疗不寐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变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安神定志的使用方法要结合临床,分别选用养血安神、镇静安神、宁心安神等具体治法,并注意精神治疗,以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营造“舒睡”环境好入眠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恶梦的发生?

首先,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作息规律,不经常熬夜。

其次,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恶梦发生,比如睡前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避免看恐怖片,避免大量饮酒和咖啡浓茶;睡眠环境舒适,避免吵杂、有异味的睡眠环境,避免不良睡姿。

另外,减少可能的药物相关影响,积极治疗可能会导致恶梦的原发病及病因。

如果经过身心调整,还是经常做恶梦,梦中有喊叫、躯体和肢体活动,建议到医院就诊,可以中西医干预减轻症状,并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诊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医生 王宇 张云云)

来源: 文汇报

恐惧焦虑到睡不着、做噩梦,怎样重拾好睡眠?

对于焦虑、恐惧引起的失眠,有几个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可以进行身体的放松。比如可以进行渐进性放松,也就是先让肌肉紧张,然后松弛,这样人的身体放松了,精神也会随之而放松;此外,腹式呼吸也是一个有效的放松方法。第二个方法是运动,运动可以让身体疲劳,产生促进睡眠的物质;运动还可以宣泄不良情绪,释放焦虑。所以有个说法:白天多动,晚上无梦。第三个方法就是,白天多学习、多思考、多用脑,也会带来好睡眠。白天的脑力活动中所收集的信息,需要夜晚在做梦的时段来加工整合,所以白天积极用脑,也就等于在为夜晚的睡眠积攒动力。另外,我们学习思考时,精神专注于某一方面,会让人忘记恐慌,也有助于睡眠。第四个方法是置换内心的噪声。失眠、睡不着的时候,人的内心会有很多联想,有时还会往坏处想,越想越失眠。这些想法是内心的噪声,会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这个时候,可以设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外部,比如听一段音频,不只是音乐,最好是讲解性内容,网上很多听书的内容就很不错,可以不求甚解地听一听。这样就可以让人将注意力转移到外部,减少自我的内心对话、内心冲突,从而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

为什么总是睡觉会做噩梦?6个妙招让你每晚安心睡觉,摆脱噩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梦是正常的现象。不过也有一部分人隔三差五就做噩梦,常常因为做噩梦而惊醒,醒来后心有余悸且全身大汗,那人为什么会做噩梦,怎样做才能睡得更香呢,不妨来具体了解一下。

人为什么会做噩梦?第一,精神压力较大者易做噩梦,这是最常见的诱因;第二,做噩梦也跟药物息息相关,尤其是服用能扩张血管的药物,可改变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平衡,从而引起做噩梦;第三,睡眠不足者易出现鬼压床,好发于刚入睡阶段,不过几分钟就能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房颤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频繁做噩梦需引起高度警惕,极有可能是疾病恶化的先兆,由于心脏病患者易发生呼吸问题,使得大脑缺氧,从而导致做噩梦。

如何做才能减少噩梦?

1、适当的增加体力活动

增加白天活动量,健走、骑自行车、跳有氧操或跳舞、慢跑等都可以,能帮助释放不良情绪,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延长深睡眠时间。不过,睡觉前2~3个小时不能做剧烈运动,可选择缓和的伸展或放松运动。

2、盖着被子不能太重

带着被子太沉势必会压迫胸口部位,使得肺活量减少,降低大脑供氧量,从而导致做噩梦。另外,培养写日记的好习惯,把烦心事写在记事本中,样能帮助减轻压力,减少做噩梦次数。

3、积极调节情绪

睡觉前肌肉或心理高度紧绷不仅造成睡眠困难,而且也会导致做噩梦,这种情况下不妨尝试着做放松训练,能缓解焦虑情绪,益于促眠。也可以采取正念呼吸,选择能让自己舒适的姿势,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上,久而久之就能放松身心。

4、调整饮食

睡觉前不能过度饥饿或饱腹,拒绝吸烟喝酒,也不能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睡觉前吃得太饱会使得大脑异常活跃,从而导致做噩梦,所以睡觉前2~3个小时不能吃任何食物。

5、做好睡前准备

睡觉前2~3个小时打开窗户通风,降低室内微生物浓度;睡觉前用热水泡脚或泡热水澡;换上宽松的睡衣,选择软硬和高低适中的枕头;拉上窗帘且关掉所有的灯,提供安静且舒适的睡眠环境;睡觉前也可以听一听白噪音,如水流声或下雨声等,能让大脑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6、适当增加睡眠压力

清醒的时间越长,那么睡眠压力就越大,易快速进入深睡眠状态,因此白天减少睡觉时间。不能在床上玩手机或看书,谨记床上只是用来睡觉的。另外,即使在节假日也不能赖床,以免使得睡眠片段化,易让人们做梦。

温馨提示

长时间做噩梦可影响机体健康,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暴躁和抑郁等。经过多次调节仍然无法改善,还需去精神心理科做相关检查,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疏导。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反复做噩梦,应及时就诊,以免让病情恶化。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