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五行表大全及年份对照表(五行表)

五行表大全及年份对照表(五行表)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木火土金水,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收藏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

天象

五行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方

西

五灵

青龙

朱雀

麒麟

白虎

玄武

五季

长夏

六气

热、火

湿

五促

五时

日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午夜

八卦

震巽

坤艮

干兑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

申酉

子亥

五数

三、七

一、九

五、五

二、八

四、六

地象

五色

五臭

五味

五气

(食物药物)

五谷

稷(梗米)

黄黍(稻)

大豆

五果

五菜

五实

五畜

五虫

五长

人象

五脏

心(心包)

五腑

小肠、三焦

大肠

膀胱

五体

血(脉)

骨、髓

五藏

五志

忧、悲

恐、惊

五液

五窍

五声

五音

五智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无名指

小指

五性

曲直

炎上

稼穑

从革

润下

五变动

五腧

井(出)

荥(溜)

俞(注)

经(行)

合(入)

黄帝内经

五脏

五脏之官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腑之官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

心包络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心包络)

脏象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罢极之本

魄之居也

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

阳中之少阳

通于春气

生之本

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

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阴之类

通于土气

气之本

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生成

肝之合筋也

其荣爪也

其主肺也

心之合脉也

其荣色也

其主肾也

脾之合肉也

其荣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其主心也

肾之合骨也

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

五脏所主

五充(体)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窍

五脏化液

五脏所藏

肝藏血

血舍魂

心藏脉

脉舍神

脾藏营

营舍意

肺藏气

气舍魂

肾藏精

精舍志

五志

忧、悲

恐、惊

关节分布

两腋

两肘

两髀(髋)

两肘

两腘

脏热分布

左颊红

颜面全部红

鼻红

右颊红

两颧红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气血筋脉注入处

诸筋者皆属于节

(睡觉时,血归于肝)

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诸髓者皆属于脑

五精所并

精气并于肝则忧

精气并于心则喜

精气并于脾则畏

精气并于肺则悲

精气并于肾则恐

精气注入

(五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黑眼

约束

白眼

瞳子

风轮

血轮

肉轮

气轮

水轮

角膜、黑睛

眼角的血络

眼睑、眼皮

巩膜、白睛

瞳孔

黄帝内经

五色

五色之见死

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色见赤如衃血者死

色见黄如枳实者死

色见白如枯骨者死

色见黑如炲者死

五色之见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荣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色味当五脏

青当肝

青当筋

赤当心

赤当脉

黄当脾

黄当肉

白当肺

白当皮

黑当肾

黑当骨

生死面相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黄帝内经

五味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合

肝欲酸

心欲苦

脾欲甘

肺欲辛

肾欲咸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灵活)

咸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烦恼)

辛走气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虚)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变呕

(呕吐)

五味所禁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味所伤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多食酸则肉胝绉而唇揭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猪肉、栗、藿

肺病者宜食

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

黄黍、鸡肉、桃、葱

五脏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五脏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辛补之

用咸补之

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用苦补之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五行系统

五行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五行的生克乘侮,是中医用以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医者搜集概括的五行体系,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以便将更多的事物和现象归纳进来!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八,七,五,九,六;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火;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臭:臊,焦,香,腥,腐;

五谷:麦,黍,稷,稻,豆;

五畜:鸡,羊,牛,马,彘;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神:魂,神,意,魄,志;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俞:颈项,胸胁,脊,肩背,腰股;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毒:怒、恨、怨、恼、烦

出生年份五行自查表!竟然很多人还不知道

一张表,看懂五行与天地人身的对应

我在喜马拉雅《黄帝内经》中讲过阴阳如果不正常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其中有一些重要的话,比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这对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阴阳的基本法则,那么五行有没有一些基本法则呢?黄帝替我们提问了: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黄帝问: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研究人体形态,分别藏腑阴阳,审察经脉终始,联通十二经脉阴阳相合。“会同六合”的“六合”就是十二经按照阴阳相合的法则组成六对。这些经脉各自按照它们的循行路线在运行。

穴位所发的部位,各有名称;肌肉和骨骼相连属的部位,都有各自的起点。这句的“谿谷”本来是指溪流、河谷,这里指肌肉缝隙,其中大块肌肉连接的缝隙为“谷”,小块肌肉链接的缝隙为“溪”。

十二经脉的分部也就是皮部,有的顺着运行,有的逆着运行,各自都有自己的条理;四时阴阳的变化,也有它的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都是表里一一对应的。这些说法都是确实的吗?

听了黄帝的提问,岐伯做了详细的回答。岐伯的回答从五行出发,分为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讲天地万物和人体的一一对应。我们先看对东方的论述: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岐伯回答说:东方生风,因为东方五行属木,对应春天,春天阳气上升,气候温暖,所以春天多刮暖风,暖风滋养树木,树木之气能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肝血又能够滋养筋脉,筋又可以养心,因为肝属于木,心属于火,木生火,所以筋生心。肝气向上通于眼睛,肝开窍于眼睛。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这六句只有东方有,其他四方都没有,一般认为是衍文,也就是多余的话。我认为不能简单这么看,这是以东方为五方之首,由东方统领其他四方,好比《周易》说的八卦是从东方开始:“帝出乎震”,“帝”就是这里的“神”,震就是东方。神气在天上是玄妙的,在人成为了道,在大地成为变化。地上的变化生成五味,人体的道产生智慧,天上的玄妙产生了神。接下来说“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神在天为五气中的风,在地是五行里的木,在人体是筋,在五藏是肝,在五色是苍色就是青色,在五音是角音,在五声是呼喊,在运动是握拳,在七窍是眼睛,在五味是酸味,在情志是怒。怒会伤到肝,悲伤能够抑制怒;风会伤到筋,但是燥能够抑制风;酸味过多会伤到筋,但是辣味能够抑制酸味。

下面接着讲了南方、中央、西方、北方,体例是一样的。如: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南方生热,南方对应夏天,阳气盛而且热,热能够使火气旺盛,火气能生苦味,苦味又能够养心,心能够生血,血充足就能够养脾,心气与舌相互关联,心开窍于舌。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按照五行把天地人的对应关系一一列出来,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其中有的我在《金匮真言论》中已经说过了,这里按照这一篇的次序列出来,便于大家复习:

按照五方、五行的次序,东方为木、南方为火、中央为土、西方为金、北方为水,对应的五脏分别为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味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就是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对应的五体、五窍就是肝生筋、肝主目,心生血、心主舌,脾生肉、脾主口,肺生皮毛、肺主鼻,肾生骨髓、肾主耳;对应的五色分别是青、赤、黄、白、黑;对应的五音分别是角、徵、宫、商、羽。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木火土金水,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收藏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

天象

五行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方

西

五灵

青龙

朱雀

麒麟

白虎

玄武

五季

长夏

六气

热、火

湿

五促

五时

日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午夜

八卦

震巽

坤艮

干兑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

申酉

子亥

五数

三、七

一、九

五、五

二、八

四、六

地象

五色

五臭

五味

五气

(食物药物)

五谷

稷(梗米)

黄黍(稻)

大豆

五果

五菜

五实

五畜

五虫

五长

人象

五脏

心(心包)

五腑

小肠、三焦

大肠

膀胱

五体

血(脉)

骨、髓

五藏

五志

忧、悲

恐、惊

五液

五窍

五声

五音

五智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无名指

小指

五性

曲直

炎上

稼穑

从革

润下

五变动

五腧

井(出)

荥(溜)

俞(注)

经(行)

合(入)

黄帝内经

五脏

五脏之官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腑之官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

心包络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心包络)

脏象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罢极之本

魄之居也

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

阳中之少阳

通于春气

生之本

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

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阴之类

通于土气

气之本

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生成

肝之合筋也

其荣爪也

其主肺也

心之合脉也

其荣色也

其主肾也

脾之合肉也

其荣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其主心也

肾之合骨也

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

五脏所主

五充(体)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窍

五脏化液

五脏所藏

肝藏血

血舍魂

心藏脉

脉舍神

脾藏营

营舍意

肺藏气

气舍魂

肾藏精

精舍志

五志

忧、悲

恐、惊

关节分布

两腋

两肘

两髀(髋)

两肘

两腘

脏热分布

左颊红

颜面全部红

鼻红

右颊红

两颧红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气血筋脉注入处

诸筋者皆属于节

(睡觉时,血归于肝)

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诸髓者皆属于脑

五精所并

精气并于肝则忧

精气并于心则喜

精气并于脾则畏

精气并于肺则悲

精气并于肾则恐

精气注入

(五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黑眼

约束

白眼

瞳子

风轮

血轮

肉轮

气轮

水轮

角膜、黑睛

眼角的血络

眼睑、眼皮

巩膜、白睛

瞳孔

黄帝内经

五色

五色之见死

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色见赤如衃血者死

色见黄如枳实者死

色见白如枯骨者死

色见黑如炲者死

五色之见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荣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色味当五脏

青当肝

青当筋

赤当心

赤当脉

黄当脾

黄当肉

白当肺

白当皮

黑当肾

黑当骨

生死面相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黄帝内经

五味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合

肝欲酸

心欲苦

脾欲甘

肺欲辛

肾欲咸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灵活)

咸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烦恼)

辛走气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虚)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变呕

(呕吐)

五味所禁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味所伤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多食酸则肉胝绉而唇揭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猪肉、栗、藿

肺病者宜食

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

黄黍、鸡肉、桃、葱

五脏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五脏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辛补之

用咸补之

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用苦补之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五行系统

五行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五行的生克乘侮,是中医用以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医者搜集概括的五行体系,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以便将更多的事物和现象归纳进来!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八,七,五,九,六;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火;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臭:臊,焦,香,腥,腐;

五谷:麦,黍,稷,稻,豆;

五畜:鸡,羊,牛,马,彘;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神:魂,神,意,魄,志;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俞:颈项,胸胁,脊,肩背,腰股;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毒:怒、恨、怨、恼、烦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木火土金水,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收藏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

天象

五行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方

西

五灵

青龙

朱雀

麒麟

白虎

玄武

五季

长夏

六气

热、火

湿

五促

五时

日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午夜

八卦

震巽

坤艮

干兑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

申酉

子亥

五数

三、七

一、九

五、五

二、八

四、六

地象

五色

五臭

五味

五气

(食物药物)

五谷

稷(梗米)

黄黍(稻)

大豆

五果

五菜

五实

五畜

五虫

五长

人象

五脏

心(心包)

五腑

小肠、三焦

大肠

膀胱

五体

血(脉)

骨、髓

五藏

五志

忧、悲

恐、惊

五液

五窍

五声

五音

五智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无名指

小指

五性

曲直

炎上

稼穑

从革

润下

五变动

五腧

井(出)

荥(溜)

俞(注)

经(行)

合(入)

黄帝内经

五脏

五脏之官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腑之官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

心包络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心包络)

脏象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罢极之本

魄之居也

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

阳中之少阳

通于春气

生之本

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

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阴之类

通于土气

气之本

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生成

肝之合筋也

其荣爪也

其主肺也

心之合脉也

其荣色也

其主肾也

脾之合肉也

其荣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其主心也

肾之合骨也

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

五脏所主

五充(体)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窍

五脏化液

五脏所藏

肝藏血

血舍魂

心藏脉

脉舍神

脾藏营

营舍意

肺藏气

气舍魂

肾藏精

精舍志

五志

忧、悲

恐、惊

关节分布

两腋

两肘

两髀(髋)

两肘

两腘

脏热分布

左颊红

颜面全部红

鼻红

右颊红

两颧红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气血筋脉注入处

诸筋者皆属于节

(睡觉时,血归于肝)

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诸髓者皆属于脑

五精所并

精气并于肝则忧

精气并于心则喜

精气并于脾则畏

精气并于肺则悲

精气并于肾则恐

精气注入

(五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黑眼

约束

白眼

瞳子

风轮

血轮

肉轮

气轮

水轮

角膜、黑睛

眼角的血络

眼睑、眼皮

巩膜、白睛

瞳孔

黄帝内经

五色

五色之见死

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色见赤如衃血者死

色见黄如枳实者死

色见白如枯骨者死

色见黑如炲者死

五色之见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荣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色味当五脏

青当肝

青当筋

赤当心

赤当脉

黄当脾

黄当肉

白当肺

白当皮

黑当肾

黑当骨

生死面相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黄帝内经

五味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合

肝欲酸

心欲苦

脾欲甘

肺欲辛

肾欲咸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灵活)

咸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烦恼)

辛走气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虚)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变呕

(呕吐)

五味所禁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味所伤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多食酸则肉胝绉而唇揭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猪肉、栗、藿

肺病者宜食

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

黄黍、鸡肉、桃、葱

五脏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五脏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辛补之

用咸补之

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用苦补之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五行系统

五行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五行的生克乘侮,是中医用以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医者搜集概括的五行体系,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以便将更多的事物和现象归纳进来!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八,七,五,九,六;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火;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臭:臊,焦,香,腥,腐;

五谷:麦,黍,稷,稻,豆;

五畜:鸡,羊,牛,马,彘;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神:魂,神,意,魄,志;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俞:颈项,胸胁,脊,肩背,腰股;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毒:怒、恨、怨、恼、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