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晚上8点是什么时辰(8点是什么时辰)

晚上8点是什么时辰(8点是什么时辰)

十二出生时辰对照表

在古代人们计算时-间通常以十二时辰为准,十二时辰就是一天,十二时辰的变化记载了一天的昼夜变化!每个人出生于与不同的时辰,也代表着其不同的命运人生;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十二时辰的算法已经被淘汰了!人们更喜欢用二十四小时计算时-间!那么古代的十二时辰与现代二十四小时是怎么对应的?

一、子时(23—1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午夜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23点钟到凌晨1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若八字搭配得宜,可白手起家。

二、丑时(1—3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深夜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凌晨1点钟到凌晨3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若八字搭配得宜,可晚年享福。

三、寅时(3—5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深夜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凌晨3点钟到清晨5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若八字搭配得宜,四十岁可富贵!

四、卯时(5—7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清晨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早上5点钟到7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若八字搭配得宜,可晚年享福。

五、辰时(7—9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早上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早上7点钟到9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若八字搭配得宜,可聪明伶俐。

六、巳时(9—11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早上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早上9点钟到凌晨11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若八字搭配得宜,可创业成功。

七、午时(11—13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正午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中午11点钟到13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若八字搭配得宜,可财运亨通。

八、未时(13—15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中午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下午13点钟到15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容易刑夫克子。

九、申时(15—17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下午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15点钟到17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容易家道中落。

十、酉时(17—19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傍晚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17点钟到19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幼年辛苦。

十一、戌时(19—21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晚上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19点钟到凌晨21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容易财禄有进。

十二、亥时(21—23点)

在古代子时指的是晚上时分,也就是我们现代24小时里所说的21点钟到23点钟的这个时-间!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若八字搭配得宜,可财帛大旺。

你知道古代时辰与现代对应的时间吗?

你知道古代时辰与现代对应的时间吗?

古代把一天白昼和黑夜的24小时分为十二时辰,十二时辰用地支来命名。

一、十二时辰的顺序

按照时间顺序,从23点开始,依次为(四字×3句):

子丑寅(yin)卯(mao);

辰(chen)巳(si)午未 ;

申酉(you)戌(xu)亥(hai)。

每一个时辰2个小时,共计24小时。

二、古代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对照

01.子时 23:00-01:00 半夜三更

02.丑时 01:00-03:00 鸡鸣四更

03.寅时 03:00-05:00 平旦五更

04.卯时 05:00-07:00 日出

05.辰时 07:00-09:00 食时

06.巳时 09:00-11:00 隅中

07.午时 11:00-13:00 日中

08.未时 13:00-15:00 日佚

09.申时 15:00-17:00 哺食

10.酉时 17:00-19:00 日入

11.戌时 19:00-21:00 黄昏一更

12.亥时 21:00-23:00 人定二更

三、夜晚五个时辰

在古代,白昼有七个时辰,夜晚被分为五个时辰,人们会用鼓来报时,因此称之为五更。

在古代,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更天就上床睡觉了。

农村俗语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的说法。

1. 黄昏一更

所谓的一更,就是指戌时,称黄昏,又名日晚。也就是现在的下午七点到九点钟。

此时的太阳已经落下山了,天色也是将黑未黑。天色一片朦胧,大地上仅存一点落日的余光,映衬出一片黄色,所以又称黄昏。

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大部分的人都还没有睡觉,所以就有了“一更人”的说法。

2.人定二更

二更就是指亥时,称人定。是现在的晚九点到十一点钟。

此时夜已全黑,人们都窝在家中,不再出去,大部分人差不多也都已经睡着,人们都安安静静的,也安安定定的,所以被称为人定。

此时也就只有二更时分的打更声会从街巷传来,咣、咣——两声,来提醒人们已经到了二更天了。因此就有了“二更锣”的说法。

3.半夜三更

三更,指的是子时,又名中夜,。也是现在的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是排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第一个,也是夜色最重的一个时辰。

毫无疑问这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间段,就是因为这墨水般的夜色,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所以在封建迷信中的魂魄,就会开始游荡了,也就是俗称中的鬼。

因此就有了“三更鬼”的说法。

张艺谋执导,周杰伦、周润发、巩俐主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曲《菊花台》里边的歌词: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其中,“夜未央”,意思是说晚上还没有到半夜三更的意思,“央”就是中央,中间的意思。

4.鸡鸣四更

四更在丑时,名荒鸡,是指现在的凌晨一点到三点,是十二个时辰中的第二个。

一般来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是现实中四更仍然处在黑暗之中,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们是睡得最深沉的时候,于是在这比墨水还粘稠的黑夜里,月黑杀人夜,风高嫖情天。贼人有了别的心思,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偷人或盗窃东西。

所以就有了“四更贼”,四更公鸡开始打鸣了,因此“四更天”也就是“鸡鸣狗盗”之时。

5.平旦五更

五更在寅时,五更也被称为平旦、黎明、早晨等等,它标志着夜晚与白天的交替。

按照现代的时间算法,五更即凌晨3点到凌晨5点这个时间段。是在一天中将明未明的凌晨,所以被称为黎明。这个时候,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尽管如今半夜三更、更夫等与我们的生活无直接关联,古代的计时名称在史籍和大量的文学作品中仍然非常重要,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四、白昼七个时辰

6.日出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相当于早上5时至7时。

7.食时

又名早食,相当于上午7时至9时。

8. 隅中

又名日禺,相当于上午9时至11时。(巳时)

9.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正午等,相当于中午11时至13时。(午时)

10.日映

又名日跌、日央等,相当于下午13时至15时。(未时)

11.哺时

又名日哺、夕食,相当于下午15时至17时。(申时)

12.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相当于下午17时至19时。(酉时)

五、古代总结一首时辰养生歌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六、一首“啰嗦”诗歌欣赏

三更半夜子时归,

关门闭户掩柴扉,

爱人妻子老婆问,

你是哪个何人谁?

十二时辰对应十二脏腑

一夜有五更,分别是“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

五更为鸡鸣之后,对应凌晨3-5点。

这个时候肚腹不适,肠鸣不断,拉肚腹泻,中医叫做“五更泄泻”。实际上3-7点之间出现的腹泻都可以是这个病。西医看叫做肠易激综合征。很多人是被肚子痛,腹泻憋醒的,这是典型的五更泄。而有的是早晨起床着急,应激性反应导致的。这个病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平时没事,早晨必腹泻,拉完就好。中医病机为脾肾阳虚,有讲肝气迫肺,实际上辨证上温肾阳,调肝气,健脾气都可以获得改善。这就是中医的时间医学。

十二时辰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脏腑为: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

多少患者被西医诊断为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是基于西医有限的认识。而非认识到整个天地运行规律,没有达到应验于人的高度。唯有中医几千年的临床智慧,看到了这个层面。中医利用朴素的唯物辨证法,通过“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这些哲学基础,不断实践于人体,创造出面对疑难病更有智慧的辨证论治方法。从而使得被诊断为“怪病”的患者,身心得到解放。

曾有患者经常上午头脑不清醒,拍了脑部MRI,各种相关检查都做过了,毫无进展。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焦虑。这个焦虑的问题,临床多年发现很多人并不是焦虑,只是你去看西医,这个病实在无法明确了,给你安了这个病。来我处就诊的很多患者都有此经历,但经方调整后,均获改善或痊愈。可见,西医捉襟见肘之处实为中医擅长之地。

这个患者头晕,昏沉不适,唯独上午严重。具体发病时间,上午9点多开始,一直到下午结束这个不适。对应时辰为脾经(9-11点)。从生理看,脾主升清,我们很多头晕的辨证与此有关系。尤其老年人头晕的,做各种检查,却有基础的血管病病史,实际上早就没事了,但西医找不到别的原因了,还一个劲的通血管,或诊断为焦虑症。但凡只要懂得升举脾阳,配合饮食忌口,均可逐步痊愈的。

还有的中午睡醒后,胃部难受,此为中焦阳气不足的表现,理中丸加减可用之。睡眠阳气入里,胃气受寒导致。也有的午休后,心悸不宁,此即为心肾不交。因午休为上午和下午的交汇,人之一切封藏皆与肾有关系。也可见有的脾胃不好人员,或者平时午饭吃的太饱,也会影响宗气上行,导致心悸不宁。因为吃饭太过,中焦气机壅滞,宗气被压制在此处,便可发生午休后心悸不宁。

有一天之中都很好,唯独到了下午4-5-6点之间,出现浑身乏力不安,过去这个时间段就好了。对应十二时辰,为肾气不足。因为一天忙碌,清晨阳气升,对应西医也是讲早八点激素理论。实际上,人是向阳动物。太阳升的时候,不管你是不是在睡觉,常人的阳气都是升发的。有的人经常睡懒觉,很容易影响阳气升发,时间久了,又称为致病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病,西医看不了,因为对这个世界规律的认识,与人的关系远没有达到中医智慧的高度。下午疲倦劳累,有的却属工作太多,耗气导致的。但更多的西医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看似说的有板有眼,却没有好的治疗方案。中医可通过补肾气,提振人体的精气神,让下午这段时间的疲劳逐步消失。这身心便能愉悦起来,哪来的什么焦虑!

还有半夜发作疾病者,也要看对应的时辰特点。半夜相比较白天,属阴,为寒凉。尤其冬天,半夜对人体阳气的影响是一年中最大的。我的患者中有的需要从事夜班工作,我多嘱咐,如果不能调岗,一定做好保暖,减少阳气损耗。他们都应允一定按主任嘱咐。

半夜鼻炎发作为肾阳不足,此即为“多涕症”,理应温肾阳。半夜发作哮喘为肺经受寒,寒邪直中,紧急用姜汤驱散,稳定后再行体质调整。半夜发作心绞痛,西医叫做不稳定性心绞痛,实则此为四逆汤主证。

半夜发作疾病多与阴脏有关系。尤其“入夜如过冬”,这又是一个时间医学的认识。虽然也会络属于相应脏腑,但归根到底取决于肾气充足与否。

阴阳和合,从阳治阴,或从阴治阳,这都是辨证法。

时间医学是中医特有的,在一年中的某个节气发病,一月中的规律发展,或者一天之中某个时辰发作,经过长期的临床,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站在天地人的高度,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中医的智慧,唯有中医能认识到,利用到,解决疾病的治则治法。

掌握到自身发病规律后,能够提前做一些日常的缓解方法,便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病的状态,减少难受程度。更复杂一些的还得中药调整,获得相应的改善和痊愈。

经期头痛、经期腹泻、经期腹痛等,有规律的经期病,完全可以提前进行调治。从而减少规律发作的问题。但也要注意到这个疼痛的程度,到底有哪些具体不同。如果分不清一般痛经和子宫腺肌症带来的疼痛,很容易错误的认为这个疼痛多么好治。

早晨吃姜,是为了应天时,驱寒气。如果你本身身体羸弱,不可发散。

晚上穿袜子,是为了封藏阳气,引阳气下行。如果你燥热虚火内扰就不适合这样做。

晚餐少吃,是为了减少脾胃运化负担,让夜间的清阳之气,不至于决断于此。有临床表明,心脏病患者,夜间饮食多寡非常影响当晚的发作,可见宗气的重要性。

凡做之事,皆有缘由。养生是好,但不可盲目跟风。

十二时辰对应十二脏腑,更为复杂的辨证,就是根据五行制化来用的。比如心经的问题,其母为肝,其子为脾,这其中又是一个相互影响。包括心与小肠相通,那么心经的问题也要从小肠论治。可见辨证之丰富,层次之智慧,中医之伟大。

对于人体医学来说,到底是达到什么层次,取决于认识高度。天人合一,还是时间规律,甚或是只看到了自身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