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张桂银大鼓书全集(大鼓书全集)

张桂银大鼓书全集(大鼓书全集)

终于找到了吕连良倾情演唱河南大鼓书老来难完整版本

脚踩梆子手拉弦 听我唱一段老来难 老来难 老来难 劝人莫把老人嫌

当初只嫌别人老 如今轮到我头前

千般苦 万般难 听我从头表一番

耳聋难与人讲话 岔七岔八讨人嫌

雀朦眼 似鳔粘 老泪长流擦不干

人到面前看不准 常拿李四当张三

年轻人 笑话咱 说我糊涂又装憨

亲戚朋友人人恼 儿孙媳妇个个嫌

牙齿掉 口流涎 硬物难嚼囫囵咽

一口不顺就噎住 卡在嗓内老半天

真难受 颜色变 眼看生死两可间

儿孙不给送茶水 反说老人口头馋

鼻子漏 如脓烂 常常流到胸膛前

茶杯饭碗人人腻 席前陪客个个嫌

头发少 头顶寒 凉风吹得脑袋酸

冷天睡觉常带帽 拉被蒙头怕风钻

侧身睡 翻身难 浑身疼痛苦难言

觉少尿多睡不着 一夜小便七八遍

怕酷暑 怕风寒 三天两头病来缠

年老肺虚常咳嗽 大口小口吐粘痰

儿女们 都恨咱 说我邋遢不象前

老得这样还不死 你还想活多少年

脚又麻 腿又酸 行动坐卧真艰难

拄拐强行二三里 上炕如同登泰山

无心气 记性完 常拿 初四当初三

想起前来忘了后 颠三倒四惹人烦

年老苦 说不完 仁人君子仔细参

日月如梭催人老 人生哪能净少年

对老人 莫要嫌 尊敬老人美名传!

-

黄河寻宝:河洛大鼓

发掘精彩 沉淀厚重!

2020年6月22日起,

河南广播电视台

信息·戏曲广播《王博说戏》

推出特别策划——《黄河寻宝》

探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现状。

每周一14:00播出,敬请关注!

黄河寻宝

用声音留住记忆,

用脚步丈量厚重,

用眼睛发现精彩。

《黄河寻宝——探寻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现状》以承载黄河文化、时代记忆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广播专题及微信图文等形式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全方位解读、传播。

节目通过全媒体的方式,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历史文脉、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让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文明符号、文化遗产“活”起来,通过报道焕发传统文化崭新光彩的同时,也留下宝贵的声音档案。”

在黄河、洛河、伊河形成的三川之地,不仅有着奇山秀水,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而说唱文学,更是这一地区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历经时光淘洗,岁月沉淀,河洛大鼓成为了近百年以来,这里最为流行的说唱艺术。

河洛大鼓在20世纪50至80年代,趋于鼎盛。它不仅仅出现在城市的茶馆、书场,而且将触角伸向了偏僻的山间小村、田间地头。

河洛大鼓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怀生:“六九年开始学,到七零年,我都跟着演出了,当时还是孩子家,那时候说书到哪儿真响,咋响啊,每一个村里头只要听说说书的来了,就像接上宾一样。一到五月以后,就是说收罢麦子打完场,每一个村里都能听到鼓声,包括咱那个豫西大地,整个河洛流域里头,几乎是每村都有。”

清末民初,偃师县琴书艺人比较集中的段湾村,有段炎等人前往南阳学艺,学会了当地的“鼓儿词”,并与洛阳方言琴书结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大鼓。河洛大鼓在发展过程中曾有“鼓碰弦”、“大鼓京腔”、“洛阳大鼓”等名称,“河洛大鼓”的名称是在1952年才正式确立。

河洛大鼓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为:主唱者左手打钢板,右手敲击平鼓,另有乐师以坠胡伴奏。演唱风 格欢快活泼、气氛热烈,常以“愿书” 的方式,在乡村庭院表演。由于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加上行动便捷,河洛大鼓成为了当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轻骑兵。

河洛大鼓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怀生:“河洛大鼓是一个小轻骑队,三五个人就可以演出,就是没有电也可以,即使没有灯光也可以,因为啥,它是说唱。它当时起了一个,就是走乡串户这种宣传,把党的政策用河洛大鼓的形式去表演、去传承,给下边做宣传。"

在河洛大鼓传承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许多知名的艺人。第二代传人有"说书状元"之称的张天培,在洛阳几乎家喻户晓;第三代传人程文和,享誉豫西,并曾代表河南参加全国首届曲代会,一曲《赵云截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赏;第四代传人段界平,以及原河南省曲艺团团长王小岳等,都曾独树一帜,闻名遐迩。

汝阳县文化馆原馆长潘红团:“从他们这一代艺人,在这方面是贡献很大的。段界平老师,他把这音乐有很大的创新,从高音SO上一下上去都把观众拽住了,他都不想走。”

河洛大鼓从诞生至今,在其发源地偃师已经产生了六代艺人,在沿黄河的孟津、新安、巩义,沿洛河的洛宁、宜阳等地,每县均曾经出现过上百艺人,代代艺人艰苦探索,精益求精,使河洛大鼓成为了中国曲艺史上的绚丽花朵。然而今天,河洛大鼓的艺人日渐减少,在河洛大鼓的发源地之一偃师的段湾,竟然没有一个传人,其他地方的传人也寥若晨星。据统计,目前洛阳能够上台表演的艺人仅有30余名。

偃师市河洛大鼓艺人王会杰:“后来到95年以后,这种河洛大鼓书在民间市场不是恁兴盛了。所以我们都是为了家庭,没有收入是不行的,我只有从事改行打工,就是这。但是我还是十分热爱这种大鼓书,河洛大鼓书。"

河洛大鼓老艺人陈治安,近五年来牡丹花会期间,都会受邀在王城公园表演,亲身经历了河洛大鼓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

河洛大鼓艺人陈治安:“咱现在说的书,现在说的都是过去那老一套, 现在为啥老年人他爱听呢,就是还是过去那老一套,他是那时候生的人,他觉得能听进去,也能理解。你说这年轻人为啥也不好看,有电视也有电脑,啥都有。”

面对这一局面,许多艺人和专家学者在表达自己忧虑的同时,也肯定了它当今的价值,对于河洛大鼓的传承与发展,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河洛大鼓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怀生:“我提议,我的提议我的想法,呼吁整个社会动起来,每个人都能唱上一段河洛大鼓,那才叫得劲,洛阳人美不美啊,你敢会唱两句河洛大鼓能给你美死。可是不敢丢啊,真是不敢丢啊,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真该保存好。我呼吁赶紧动员起来,大家一起来学河洛大鼓,只要用我,我就去教,不管我想什么办法,我把这一段给你教会,这是我的责任。”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就在河洛大鼓刚刚度过百岁历程之时,2006年,河洛大鼓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些重要的节会,如洛阳牡丹花会、河洛文化节、文化遗产日及各县的文化活动中,均安排有河洛大鼓进行表演,而老艺人陆四辈、张怀生、牛小枝等,不仅壮心不已,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而且为培养河洛大鼓传承人费尽心血。王太平还应邀到上海大学进行授课,在他们的努力下,洛阳的三所高校、部分中小学均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者举办了培训班。而作为一名成功的文化人士,常智乐从2012年开始,为河洛大鼓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洛阳常龙河洛大鼓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智乐:“作为一个当代中年人吧,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痴迷,从2013年初,办起了河洛大鼓行业第一个,目前还是唯一一家演艺团体。从2014年以来进咱们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开河洛大鼓传承课,在大学里面计入学分。这三年来我们创作的段子有三十多部,其中有毛泽东《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还有其他题材的像《小熊过河》、《孙悟空打妖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常智乐的努力下,洛阳市老城区,2016年开始组织“老城杯”首届河洛大鼓比赛。在繁荣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奔腾着河洛人的欢乐与梦想,凝聚着河洛人乡情与乡愁的河洛大鼓,将以其浓郁而亲切的乡音,时时唤醒河洛儿女的家园记忆,为他们的奋斗与发展注入原生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