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晁盖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晁盖的性格特点)

晁盖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晁盖的性格特点)

“托塔天王”晁盖为什么成了反面教材?只因3个性格缺陷太明显

宋朝的历史一直都存在着正反两种声音。

虽然宋朝的经济水平很高,但宋朝自太祖登基以来宋朝抵抗外敌入侵就非常的被动。

此外,由于朝廷奸臣当道,百姓生活也非常的艰难,尤其是到了宋徽宗时期,各地更是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成书于明朝的《水浒传》就是以北宋时期梁山泊起义为主线的小说,其中加入了作者的艺术创作元素,为后世人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对抗朝廷的起义。

整部小说以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主角,本是对抗朝廷,却在后期接受招安,最终葬送了梁山的前程。

究其原因,是因为原本的梁山泊统领晁盖的个人性格缺陷导致身死,随即梁山易主,一百零八位好汉鲜有善终。

施耐庵笔下的晁盖虽有“托塔天王”的绰号,但其性格特点太过明显,虽是个小说中的人物,却也被当成了反面教材,引人深思。

01 做事全凭个人喜好,不懂城府

晁盖的性格第一大缺陷便是喜怒于色,丝毫没有掩饰。

书中的晁盖义气为先,又非常地注重面子。

在他看来,只要行侠仗义,敢于对抗官府的都是可以结交的好汉,而他对偷鸡摸狗等下九流的人士,晁盖并不喜欢。

时迁与杨雄、石秀在祝家庄结义同上梁山,晁盖见有人来梁山投奔喜悦之情尽在脸上。

当杨雄、石秀说出希望发兵救援时迁时,晁盖因为他们偷东西便瞬间翻脸,还要处死他们以正梁山名声,令他二人心寒无比。

此时的宋江却借此机会进言,领兵攻打祝家庄,既笼络的人心,又立下了军功。

在花荣等人投奔梁山时晁盖再一次表现出了同样的状态。

花荣武艺高强,一身射术出神入化,在江湖上已经久负盛名。

此等人物前来梁山入伙本应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晁盖自恃为梁山之主,对花荣曾是冠军颇有些看不起,在宴会上出言怀疑花荣的武艺,花荣尴尬不已。

为了证明自己的本事,只好当众表演射术。

晁盖见识到花荣武艺高强后开始礼遇有加,但晁盖这份不信任,在华荣的心里怕是留下了些许阴影。

晁盖作为梁山之主,肩负着梁山的发展大计,更有数万人跟随他,需要他来领导。可晁盖识人做事全凭自身喜好,完全不顾他人感受,这样的处事方式很难笼络人心。

也许晁盖真的都是些无心的话语和行为,但这样的晁盖毫无人格魅力可言,又有多少兄弟真的愿意追随呢?

02 情商低,不懂拒绝

晁盖的第二个性格缺陷是情商太低。

晁盖行事向来以自我喜好为出发点,从不在乎场合,说话也毫不避讳。

简单点说,晁盖心思比较单纯,没有那么多城府,其人也非常容易相处。

倘若晁盖只是一个绿林好汉,这样的性格是没有问题的,但晁盖作为梁山的首领,继续以这样的性格处事,那就是情商低,不仅容易坏事,还容易得罪人,梁山的未来可想而知。

前文中提到的晁盖对石秀、杨雄和花荣的话语都显露出晁盖执掌梁山其间。

虽然表面看起来统领梁山,但实际上却是暗中得罪了很多人,这也为后来宋江夺取梁山统领之位埋下隐患。

更何况,晁盖特别不会拒绝人。

七星聚义的时候,晁盖的内心其实并不想参与其中,他虽然情商不高,但不代表他看不清形势,但晁盖是一个并不会拒绝的人,虽然明知此时不可为,却依然为了义气铤而走险。

最终,事情果然没有那么顺利,而晁盖也因此被逼上梁山。

03 义气为先,有勇无谋

晁盖在上梁山之前就有仗义疏财的名声,其本人也是一方乡绅财主,家境殷实,对于江湖上的一些绿林草莽也是多有结交。

彼时的晁盖没有势力,只是个有钱的财主,为人义气,江湖人士也愿意与他结交。可成为梁山之主后,晁盖依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一个领导者的模样,但凡听到自己不高兴的事情便是热血上涌,要与对方拼个高低。

这种有勇无谋的秉性也是晁盖的第三个性格缺陷。

晁盖之所以上梁山,也是因为他的这个性格所致。

在吴用与阮氏兄弟找晁盖谋划截取生辰纲时,晁盖并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只是看不惯朝廷横征暴敛,想要抢劫钱财泄愤,至于行动的步骤安排都是吴用在谋划。

晁盖的前半生从未考虑过未来,在做主梁山之后,他除了指挥手下甲方防守之外,对未来也是毫无头绪。

缺钱了就抢劫州府,缺人了就以聚义情义和钱财吸引人手。

这样偏安一隅的行为,虽然短时间生活得安逸,但从长远来看,没有发展的目标,梁山迟早要被围困而亡。

后期梁山在宋江的建议下准备攻打曾头市,也许是晁盖意识到宋江已经功高盖主,想要挽回些颜面,又或许是他长久没有与众兄弟出征,觉得少了当初的些许义气,晁盖不听劝阻,执意挂帅出征。

可晁盖的性格太过刚直,明知此行凶险,却没有战略部署,只是强打硬攻。结果,梁山大败而归,而自己也落得中箭身亡的下场。

晁盖虽然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但人物刻画饱满,个性鲜明。

正所谓艺术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晁盖的性格特点可能在现实中很难遇到完全相同的,但总有人会贴近某一条,深刻了解晁盖的性格特点,也能为我们提出警醒,在为人处世上要懂得进退有度,予人也要御人。

《水浒传》人物欣赏——晁盖

读过水浒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晁盖,他是梁山第二任寨主。晁盖之前因偷到官府的罪名而被通缉追捕,没有了退路只得上了梁山。所以,晁盖高超的武艺和优秀的领导能力却引来了当时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的仇恨。之后两人的关系没有缓和,而人心却一点点向晁盖集中。

之后智多星吴用用计激起林冲对王伦的恨意,使得林冲将王伦一刀斩杀。而后大家都推荐晁盖作为梁山的新首领。后来宋江上山,晁盖欣赏宋江的能力与仗义,想将寨主之位想让。那时,宋江刚刚上山,人心还没怎么拉拢,所以便婉拒了。而后,晁盖却发现了宋江仍然心向朝廷,想着法子布局让梁山接受招安,这和晁盖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随着宋江的交际,人心渐渐向宋江靠拢,这让晁盖的首领地位不断动摇。晁盖为了加固自己的寨主地位,他选择对外发动战争。

晁盖作为农民出身,满腔豪气,讲义气是他最大的特点,同时他也是一个目光短浅,坐吃山空的小农。他想的是能够一辈子守着自己的小山岗,做一个有酒有肉吃的快活土匪。而宋江就不同了,他本是一名基层公务员,虽然职位卑微,但做过官的人心气就是不一样,他当土匪是被逼的,而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招安,继续做自己的朝廷命官。

吴用是一个很聪明的军师,他十分清楚晁盖的性格弱点。晁盖虽然在梁山十分讲义气,但是考虑的东西比较少,属于那种干了再想的愣头青;而宋江就不一样了,在上梁山之前,宋江熟练混迹于官场之中,十分懂得低调行事。因此在上梁山之后,宋江很会笼络人心,因此吴用这样聪明的人怎么会死守在一个老板身边不动呢。

但是晁盖却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此时林冲的地位相当普通,在宋江一派的打压之下,林冲尚且自顾不暇,又哪有胆子去继承梁山泊寨主的地位呢?因此晁盖去世之后,林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宋江上位,自己却无能为力。

晁盖终于爆发了,再温顺的人也有爆发的一天,所以一旦爆发,就表现出一种超常的境界,走向另一种极端。晁盖要去攻打曾头市,大风吹折军旗,他也是没有行动。他带队伍下山,渡过水泊,向曾头市挺进,胸中已经涌动着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

“托塔天王”晁盖为什么成了反面教材?只因3个性格缺陷太明显

宋朝的历史一直都存在着正反两种声音。

虽然宋朝的经济水平很高,但宋朝自太祖登基以来宋朝抵抗外敌入侵就非常的被动。

此外,由于朝廷奸臣当道,百姓生活也非常的艰难,尤其是到了宋徽宗时期,各地更是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成书于明朝的《水浒传》就是以北宋时期梁山泊起义为主线的小说,其中加入了作者的艺术创作元素,为后世人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对抗朝廷的起义。

整部小说以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主角,本是对抗朝廷,却在后期接受招安,最终葬送了梁山的前程。

究其原因,是因为原本的梁山泊统领晁盖的个人性格缺陷导致身死,随即梁山易主,一百零八位好汉鲜有善终。

施耐庵笔下的晁盖虽有“托塔天王”的绰号,但其性格特点太过明显,虽是个小说中的人物,却也被当成了反面教材,引人深思。

01 做事全凭个人喜好,不懂城府

晁盖的性格第一大缺陷便是喜怒于色,丝毫没有掩饰。

书中的晁盖义气为先,又非常地注重面子。

在他看来,只要行侠仗义,敢于对抗官府的都是可以结交的好汉,而他对偷鸡摸狗等下九流的人士,晁盖并不喜欢。

时迁与杨雄、石秀在祝家庄结义同上梁山,晁盖见有人来梁山投奔喜悦之情尽在脸上。

当杨雄、石秀说出希望发兵救援时迁时,晁盖因为他们偷东西便瞬间翻脸,还要处死他们以正梁山名声,令他二人心寒无比。

此时的宋江却借此机会进言,领兵攻打祝家庄,既笼络的人心,又立下了军功。

在花荣等人投奔梁山时晁盖再一次表现出了同样的状态。

花荣武艺高强,一身射术出神入化,在江湖上已经久负盛名。

此等人物前来梁山入伙本应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晁盖自恃为梁山之主,对花荣曾是冠军颇有些看不起,在宴会上出言怀疑花荣的武艺,花荣尴尬不已。

为了证明自己的本事,只好当众表演射术。

晁盖见识到花荣武艺高强后开始礼遇有加,但晁盖这份不信任,在华荣的心里怕是留下了些许阴影。

晁盖作为梁山之主,肩负着梁山的发展大计,更有数万人跟随他,需要他来领导。可晁盖识人做事全凭自身喜好,完全不顾他人感受,这样的处事方式很难笼络人心。

也许晁盖真的都是些无心的话语和行为,但这样的晁盖毫无人格魅力可言,又有多少兄弟真的愿意追随呢?

02 情商低,不懂拒绝

晁盖的第二个性格缺陷是情商太低。

晁盖行事向来以自我喜好为出发点,从不在乎场合,说话也毫不避讳。

简单点说,晁盖心思比较单纯,没有那么多城府,其人也非常容易相处。

倘若晁盖只是一个绿林好汉,这样的性格是没有问题的,但晁盖作为梁山的首领,继续以这样的性格处事,那就是情商低,不仅容易坏事,还容易得罪人,梁山的未来可想而知。

前文中提到的晁盖对石秀、杨雄和花荣的话语都显露出晁盖执掌梁山其间。

虽然表面看起来统领梁山,但实际上却是暗中得罪了很多人,这也为后来宋江夺取梁山统领之位埋下隐患。

更何况,晁盖特别不会拒绝人。

七星聚义的时候,晁盖的内心其实并不想参与其中,他虽然情商不高,但不代表他看不清形势,但晁盖是一个并不会拒绝的人,虽然明知此时不可为,却依然为了义气铤而走险。

最终,事情果然没有那么顺利,而晁盖也因此被逼上梁山。

03 义气为先,有勇无谋

晁盖在上梁山之前就有仗义疏财的名声,其本人也是一方乡绅财主,家境殷实,对于江湖上的一些绿林草莽也是多有结交。

彼时的晁盖没有势力,只是个有钱的财主,为人义气,江湖人士也愿意与他结交。可成为梁山之主后,晁盖依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一个领导者的模样,但凡听到自己不高兴的事情便是热血上涌,要与对方拼个高低。

这种有勇无谋的秉性也是晁盖的第三个性格缺陷。

晁盖之所以上梁山,也是因为他的这个性格所致。

在吴用与阮氏兄弟找晁盖谋划截取生辰纲时,晁盖并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只是看不惯朝廷横征暴敛,想要抢劫钱财泄愤,至于行动的步骤安排都是吴用在谋划。

晁盖的前半生从未考虑过未来,在做主梁山之后,他除了指挥手下甲方防守之外,对未来也是毫无头绪。

缺钱了就抢劫州府,缺人了就以聚义情义和钱财吸引人手。

这样偏安一隅的行为,虽然短时间生活得安逸,但从长远来看,没有发展的目标,梁山迟早要被围困而亡。

后期梁山在宋江的建议下准备攻打曾头市,也许是晁盖意识到宋江已经功高盖主,想要挽回些颜面,又或许是他长久没有与众兄弟出征,觉得少了当初的些许义气,晁盖不听劝阻,执意挂帅出征。

可晁盖的性格太过刚直,明知此行凶险,却没有战略部署,只是强打硬攻。结果,梁山大败而归,而自己也落得中箭身亡的下场。

晁盖虽然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但人物刻画饱满,个性鲜明。

正所谓艺术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晁盖的性格特点可能在现实中很难遇到完全相同的,但总有人会贴近某一条,深刻了解晁盖的性格特点,也能为我们提出警醒,在为人处世上要懂得进退有度,予人也要御人。

托塔天王晁盖,宋江叫他哥哥,死后却没能排进108将,悲情领袖

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是最受争议的一部,而《水浒传》中对于梁山好汉的评定,晁盖又是首当其冲,明明是梁山的创立者却被排除在一百单八将之外,可以说悲剧到了极点,但在水泊梁山整个发展过程中,晁盖的存在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略有薄名

晁盖,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乃是东溪村的财主,身兼保正一职位,放到现今相当于乡长的职务,在宋朝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而保正就是都保的职位,下辖管着大约有两三千人。

在东溪村,晁盖有钱又有权,自然结交了一些朋友,而晁盖本身就非常仗义,出手阔绰,喜爱结交天下好汉。他本人喜欢舞枪弄棒,一身武艺在身,因独自抢了西溪村的宝塔而闻名天下,人送外号“托塔天王”。

原来那东西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但有人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资助他起身。

从这点便能看出晁盖的豪杰特点:豪气云天,重义轻财,是一位典型的大哥型人物。

邻村夺塔预示着晁盖的出道,因这件事情在江湖上有了属于他自己的名号,被很多英雄豪杰知晓,而赤发鬼刘塘就是听了晁盖的名号来投奔他的,并将大名府梁中书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岳父蔡京蔡太师庆生的事告诉了晁盖,这才有了后面的智取生辰纲之事。

二、名扬天下

晁盖跟当时的吴用,刘塘商议,须七八位好汉才有机会夺取那生辰纲,于是吴用自荐去说服阮氏三兄弟,后又遇公孙胜主动入伙,自此七星聚义,同心戮力,劫了那十万不义之财。正式拉开了水浒这部大剧的序幕,也正式宣告晁盖名扬天下,进入天下英豪的视野。

青面虎杨志押解着十万生辰纲行至黄泥岗,相遇早已准备多时的晁盖七人,防备万分之下还是中了吴用之计,被劫了精光,杨志自知回去必死,本想跳崖轻生,但想起生母便断了念想,提起朴刀自行离去。

劫完财帛之后的七人分了金银各自离去,并在吴用的交代下低调行事,无奈白日鼠白胜好赌成性,露出了马脚被官府羁押,将晁盖等人供出,这才有了宋江义释晁盖的情节。

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之事其实瞒不了多久,早晚都得暴露,虽然截取得很是巧妙,但知晓事情的人太多了,三都缉捕使臣何涛的弟弟何清,他认得晁盖,又在酒楼内见晁盖等人假扮贩枣人,还看到白胜挑着一担酒前往黄泥岗方向。听说打劫之人是一伙贩枣人便知晓了大概,所以第一个抓的就是白日鼠白胜,白胜好赌又不抗审,没几下就交代出了晁盖。

何清不慌不忙,叠着两个指头说出来:郓城县里,引出个仗义英雄,梁山泊中,聚一伙擎天好汉。

而晁盖的成名还要归功于官府的通缉,如果没有被侦破压根不会有人知道是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正是官府的通缉才让世间英雄好汉知道原是晁盖晁天王等人做下的大事,个个都好生敬佩。

三、逼上梁山,反客为主

劫取生辰纲事发之后,晁盖等人在及时雨宋江,雷横,朱仝几个帮助下得以逃脱官兵追捕,来到石碣村跟阮氏三兄弟汇合,投奔了梁山泊。

此时的水泊梁山首领是白面书生王伦,作为第一任水泊梁山的首领,王伦嫉妒贤能,心胸狭隘,而且喜财无德,是一典型的小人性格,林冲原为禁军八十万教头,可以说是一身本事,但上了这梁山之后却被边缘化,而且王伦落草是典型的山匪风格,只要是能抢的钱绝不放过。

晁盖一伙上山之后,王伦表面上是一副欢迎的样子,实际却是百般刁难,不愿他们几人入伙,深怕自己的山寨之主易位,晁盖不明所以,但吴用却深谙此道,三言两语之下便激的林冲怒杀了王伦。

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

林冲本是性格耿直之人,自己经小白龙柴大官人举荐上山入伙没得到重用,而且这王伦行事本不叫人待见,尽做一些小人举动,无德无义。这一番话彻底激怒了林冲,提刀便上前将王伦斩于刀下。并推举了晁盖为梁山泊首领,坐了第一把交椅。晁天王成了真正的天王。

在夺梁山水泊之主时,晁盖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果断和热衷,反而是吴用频频使用计谋帮助晁盖坐上了这山寨之主的位置,晁盖更多的像是一提线木偶。

晁盖当上水泊梁山带头大哥之后,一改王伦时期的旧制,改为了“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众兄弟人人均分的模式,深受当时梁山泊众英雄的爱戴。而且晁盖当了寨主之后提倡的是“劫富济贫”,而非滥杀无辜。这些在原文中均有体现。

晁盖恐三阮担负不下,又使刘唐点起一百馀人,教领了下山去接应;又分付道:“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这些对话都告诉我们晁盖他成了山寨之主之后的治理理念,他们确实已经落草为寇,但还有心中的原则,这也是为何那么多英雄好汉都心甘情愿尊他为晁天王的根本原因,仗义疏财,侠义无双。

而晁盖对于赏罚的方式就比较粗鄙了,他还没有做到赏罚分明,而是以一种简单的论秤分金银方式,众人均分,甚至连山寨上小咯罗都有份。从这个方面又看出晁盖对于如果有效地管理整个山寨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在管理艺术上还是非常欠缺的。这种模式也只适合在梁山前期发展阶段。

四、江州劫法场

及时雨宋江给晁盖报信之事泄露,使得宋江怒杀了阎婆惜,招来了牢狱之灾。晁盖等梁山好汉听闻之后便定下计议,要将宋江救出法场,这才有了江州劫法场的故事。

这一事主要体现出了晁盖领导的一众梁山好汉对义的解读,初时晁盖相邀宋江上山入伙,宋江不答,后被小人暗算,说宋江题写反诗,这才将宋江打入大牢,幸得戴宗冒死前往梁山泊送信,这才让众梁山泊好汉得知宋江入了狱。

晁盖等人商议,最后决定冒死劫法场救宋江,黑旋风李逵单枪匹马也来救宋江,这才跟晁盖等人相识,后来众人救了宋江到了白龙庙,后又遇到张顺领数十位壮汉前来搭救宋江。

俗话说得道多助,及时雨宋江确实虏获了一批英雄好汉的心。虽说历史上对宋江也有很大的争议,但在此时,众多英雄好汉对宋江的认可还是很能说明问题,宋江的个人威望要高于晁盖。

我们来列举一下就这次江州劫法场都有哪些人到场,水泊梁山主要有:晁盖,花荣,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阮氏三雄,刘唐,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吕方,郭盛,石勇。本就在江州的有李逵一人,救完之后又遇到了张顺,李俊,张横,童威,童猛,穆弘,穆春,李立,薛勇。再加上被救的宋江和戴宗一共二十九人。

而在这些人当中,大多都是对宋江更亲近,这次晁盖救了宋江并将宋江请上了梁山,让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从此大事小事都由宋江打理,这也为之后宋江架空了晁盖,以及晁盖攻打曾头市的失败埋下了祸端。

五、攻打曾头市

晁盖在宋江上山之后,对这位救命恩人信任有加,里里外外的事很多都教给了宋江,而宋江又是闲不住的人,他心中有抱负,有理想,他需要有人帮他来完成,这时候宋江表面不让晁盖出山,理由便是晁盖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暗里他自己又不停地往梁山输送人才,而且这些人才基本都是投向宋江的。

这些举动让晁盖意识到了危机,其实在晁盖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晚了,他想要通过攻打曾头市来提升自己的威望,但当他在聚义厅问及谁愿随他前往出征时,附和之人寥寥,当时的他想必是挂不住脸的,所以才会急火攻心说出只带五千人马,不需要军师的话。

宋江苦劝不听。晁盖忿怒,便点五千人马,启请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且看晁盖点的人马,除了他自己初上梁山带的几位兄弟以及林冲之外,其他几人都是后进英雄,并且都没有和晁盖有过一起奋战的经历,除了不是宋江的铁杆,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从这就可以知道晁盖对宋江起了防备之心。

而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晁盖又轻信他人,不顾林冲苦劝,一意孤行,这才中了曾家圈套,导致自己中了史文恭的毒箭,最后身亡。

很多人从最后晁盖的遗言猜测,这箭仅仅标有史文恭的字样,但并没有证据证明就是史文恭射中的晁盖。

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甚至从这句遗言中猜测,晁盖对自己中箭一事也有颇多怀疑,否则便不会立下此种遗嘱。

晁盖死后,宋江便被众英雄推举为山寨之主,虽然宋江口头说是暂代一职,但却真真切切行使了寨主的权利。

宋江祭奠完晁盖之后便当场将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设置了六寨,前后左右立四个旱寨。后山两个小寨,山前设立了三座关隘,山下又设立了一个水寨,两滩最后又立了两个小寨,宋江居中调度。所有梁山兄弟各封其职。

以上种种都可以解读出宋江早有打算接过大位,甚至之后需要怎样调整改革,都已经想好,否则不可能晁盖刚死宋江便将一切思考周全。

在水浒这部历史巨著中,我们将梁山泊比作一个集团公司,很容易就清楚晁盖的身份安排,最初的王伦好比是一位发现商机的投机倒把者,没有实力,没有能力,更没有将梁山泊壮大的野心,只想偏居一隅当个山大王。

而晁盖不同,有实力,也有人格魅力,可以很好的团结身边的人,但晁盖没有野心,对权力的欲望不强烈,说得直白一点,他比王伦高了一个层次,能够团结身边的人将这个集团做大,但上不了台面,因为他的管理模式就不适合正规的集团化企业,还处于称金均分的思想,有我一口吃的,少不了你一碗汤。

而宋江则是真正将梁山泊带上巅峰的领导者,你会发现他的一系列操作都是经过他自己深思熟虑的,改名忠义堂是为了建立集团的企业文化,分设六寨是为了职权划分,为之后的论功行赏做好准备,下还设立了关隘,水寨,小寨等等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整个集团的利益。用现今的话语便是要将集团所有的一切做到标准化,而这些只有宋江能做到。

由此便可知,晁盖的命运是注定的,他只是水泊梁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而这样的领导在死后更不可能凌驾在集团首领之上,所以后期一百零八将排名时便没了他的位置。

人都已经死了,宋江不可能还让他站在自己头上,所以说,虽然晁盖是真正建立水泊梁山的豪杰,但真正将水泊梁山发扬壮大的却是宋江,因此我们说晁盖他只适合当江湖大哥,不适合当山寨之主,这也是他最悲情的地方,侠义无双奈何榜上无名。

水浒传:从“七星聚义”到“智取生辰纲”,晁盖的表现极为不智

为什么说从“七星聚义”到“智取生辰纲”,晁盖的表现极为不智?

在《水浒传》中,绰号“托塔天王”的晁盖原本是山东郓城县东溪村的保正,兼当地有名的财主。

若无“智取生辰纲”这件事,他的人生,大概是凭着家中有田有粮,有钱有闲,一直悠闲度日,然后娶妻生子,过着较为美满而富足的生活。

可是,晁盖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北斗七星不知何故,竟然坠落在他家的屋脊上,然后斗柄上还另有一颗小星,化作一道白光飞去。

如此梦境,让晁盖在醒来后,内心便思忖着“星照本家,安得不利?”

随后,他又从刘唐口中得知大名府梁中书买了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要送到东京汴梁,给他的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而通过路线来看,梁中书送寿礼的车队很有可能要从他所在之地路过。

于是财帛动人心,晁盖当即认定似此不义之财,取之无碍。

可是刘唐口中所说的这套送上门来的富贵,要承担极大的风险,晁盖心里正犹豫之际,被他请来做客的吴用在得知情由后,就告诉他:

“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便是保正与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这段事须得七八给好汉放可。”

对于吴用所说的话,晁盖明显没有动脑子,压根没有想过像劫生辰纲这种要承担极大风险的事,最重要的便是合伙人要知根知底。

放着知根知底的庄客不用,为何还要找外人?

因此,当他顺着吴用的思路,说出“莫非要应梦之星数”后,吴用便撺掇他,说他做的梦非同小可,北地上将会有帮扶他的人来,然后便推荐石碣村中以打鱼为生的三个好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晁盖听闻是小有声名的阮家三兄弟,心下大喜,一边让吴用去请三阮,一边和刘唐在庄上等候。

等过了一夜,吴用带着三阮来到东溪村,晁盖一见,当即确定双方都是对的人,喜不自胜的他就命庄客宰杀猪羊款待,次日又和众人一起盟誓,约定在取生辰纲这件事上,六人当同心同德,若有私意,天诛地灭。

可就在晁盖同吴用等人饮酒说话时,以化斋粮为名的公孙胜突然找上门来,言说有十万贯金珠宝贝要送给晁盖。

而晁盖见公孙胜说得直白,便说:“这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显然是打算拉公孙胜入伙。

对于晁盖只听对方三言两语就将要拉人入伙,吴用心下发急,当即出言诈公孙胜,把公孙胜给吓得面如土色。

然而晁盖却不解吴用之意,反而还劝吴用莫慌。对此,老于世故的吴用只好同公孙胜见礼,并任由晁盖笑着将公孙胜请进后堂,同刘唐、三阮相见。

等到七人相聚,商议以晁盖为主后,便定下了所谓上应天象的“七星聚义”,谋取生辰纲一事。

写到这里,不提晁盖节外生枝的要拉白胜入伙,吴用出言附和此举正应北斗七星上的白光,只说晁盖在“七星聚义”中所表现出的不智之处。

首先,在“七星聚义”中,晁盖从始至终就没有想过,他本就是有庄园田产的富户,即便是不取生辰纲,他也是有钱有闲,可一直悠闲度日的地主兼保正,而那价值十万贯的生辰纲,八个人平分下来,他也只能得到一万两千五百贯。

为了一万多贯钱,他就要承担掉脑袋的风险,极有可能失去富足悠闲的生活,两者相比较,究竟值得吗?

其次,“七星聚义”一事中,不说由最开始认定的七星之数变成八个人,已经不应所谓的天象,只说剩余的七个人,对于晁盖来说,除吴用是他较为熟识的人外,其他人都是才相识不过数日的陌生人。

而且,这些人的身份还很复杂,既有行事鲁莽的江湖人(刘唐),也有落魄的教书先生(吴用),既有处于破产边缘的渔夫(三阮),还有四处云游不知根底的道士(公孙胜),若是在取生辰纲的过程中,众人起了内讧怎么办?若是在事后,对于价值十万贯的生辰纲,其他人有各自的分配意见怎么办?

第三,生辰纲并非是易于流通的银钱,而是总价十万贯,并被梁中书登记在册的金珠、宝贝、玩器等物,若是取了生辰纲,要如何变现?要如何隐匿这些财物了?

以上三点晁盖压根就没想过,他完全是任由自己性格中的豪爽使然外加贪念作祟,所以我认为晁盖在“七星聚义”中表现得极为不智。

说完“七星聚义”中晁盖所表现的不智之处,再来说一说“智取生辰纲”一事中,晁盖所表现出的近乎愚蠢的不智之处。

对于《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一事,如果从梁山好汉的角度来看,确实显得他们做事有谋略、有技巧,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毕竟,按照《水浒传》原文描述,当杨志一行,顶着酷热难当的天气,押送生辰纲来到少有行人的黄泥岗上时,晁盖等人先是扮作贩枣子的小商人,用言行打消杨志一行人的戒心。

然后又和扮作贩酒商人的白胜,演了一出双簧,激发了杨志手下的军士,迫切想要买些酒水好解暑热的心理,最后用障眼法在酒水中做手脚,放翻了杨志一行人,并当着杨志的面,取走了生辰纲。

整个过程,晁盖等人没有使用任何武力。

可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智取生辰纲”就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晁盖等人,没能处理好见过他们相貌的杨志一行人。

倘若晁盖等人在取走生辰纲后,趁着黄泥岗上无外人,趁着杨志等人被麻翻无力反抗,顺手结果了对方,则他们所将要面对的局面会大不相同。

可是,晁盖等人没有这样做。

于是,就有了老都管,一边让人回大名府告知梁中书生辰纲被劫,一边去济州府寻该管官吏首告。

而对于这样的局面,制定“智取生辰纲”计划的吴用可以推脱,说自己是百密一疏,而刘唐等人也有理由解释,说他们只负责出力。

唯有晁盖,他作为被推举出来的头领,无法解释,为什么他没有想到在取走生辰纲后,还应该顺带解决杨志一行人。

基于这一点,作为一个读者,就会感觉,从“七星聚义”到“智取生辰纲”,晁盖的表现极为不明智,真不知他究竟是咋想的。

#读书##名著##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