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智取生辰纲终暴露,可上次劫生辰纲之人却没查到,何人所为?
《水浒传》作为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水浒传》中,也有很多令人值得思索回味之处,甚至由此也衍生出来了一些“千古谜团”。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作为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智囊”,“智多星”吴用的“出山之作”,可以说是一出好戏。
晁盖吴用等人通过一番精彩绝伦的演出,最终骗过了“青面兽”杨志,用了几车枣子,换了十万贯生辰纲,最终扬长而去,而“青面兽”杨志,也从此心灰意冷,离开了朝廷,最终落草为寇,成了占山为王的山大王。
但就其最后结果来说,杨志在山上逍遥自在的当个山大王,或许还真的会比在军中更加舒服,可以说晁盖和杨志等人“双赢”,那么谁输了呢?
杨志原本的“恩相”,大名府留守梁中书输了,而且这倒霉的梁中书,不仅仅只是输了这一次。
要知道,在书中有交代,去年梁中书也置办了十万贯金银宝贝,送到东京给蔡京贺寿,但也被劫了,可以说,接连两年,将近20万贯金银财宝打了水漂,但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晁盖等人这一行的踪迹,很快就被发现了,而去年那伙劫匪的消息却一直没有被人发现呢,难道这伙劫匪,武力比“托塔天王”晁盖等人还要高,智谋比“智多星”吴用还要强吗?
绿林好汉?如果要想知道这去年劫了梁中书十万贯生辰纲的人是谁,那么我们可以试着用排除法来看一看。
首先就是这一路上的劫匪强盗,绿林好汉们。
从大名府到东京,这一路上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杨志早已经对梁中书明说了,从紫金山、二龙山...到野云渡、赤松林等地,而且,这些地方那都是强人出没,这一路上,简单来看,也有五六个拦路“boss”。
且不说现实之中,从河北大名到河南东京,也就是开封,需不需要走过这些地方(尤其是在山东青州境内的二龙山、桃花山等地),姑且就按杨志说的这些地方来看一看。
紫金山,伞盖山,白沙坞,野云渡,这四个地方在书中并未提及,姑且暂不在讨论之列,二龙山、桃花山等地,那可都是有着明明白白的占据之人。
当时二龙山的山寨寨主是邓龙,桃花山的山寨寨主是李忠和周通,那么会不会是这两伙人之一呢?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实际实力来看一看。
在“小霸王醉入销金帐”一回中,桃花山下刘太公对鲁智深说明白了,桃花山上俩大王,大约有五七百手下。
就算有刘太公由于心生恐惧,多说了一些的成分,那么三五百人也总是有的,而在“花和尚单打二龙山”一回中,“操刀鬼”曹正对杨志也讲的很明白,二龙山宝珠寺,一伙还俗的和尚,至少有四五百人。
如果这是前来打劫生辰纲的队伍,那么我们可以看一看梁中书派出的防守队伍又有多少呢?
在书中,我们也可以推测出梁中书去年押送生辰纲的队伍有多少,十辆车子,每辆车子先来十个“特警”(厢禁军),再来十个普通士兵(军腱)。
总共算下来的话,也不过二三十人,就算这些军士们吃得好一些,装备好一些,能够以一敌二,那也不过相当五六十山贼罢了。
从这方面上来看,路上的这几百强人,完全有实力出来把这十万贯生辰纲给劫走,但是我们却还要了解到一点,那就是去年丢了这十万生辰纲,却一直还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在书中,梁中书只说了去年生辰纲被人劫走了,一直到现在还没抓到人,却丝毫没有说这伙人是谁,如果梁中书真的知道的话,那么完全应该告诉杨志一声,让他有所防备吧。
但是他却半点没有提及这伙劫匪究竟是谁,如果真的是这沿途的“绿林好汉”们出手的话,那么总该知道是谁干的吧,这二三十个厢禁军,只要有一个活着跑回来的,那么劫匪的真面目也能大白于天下。
退一步来说,就算这二三十个军士全部被劫匪们给灭了口,难道这些劫匪们自己也不会说吗?要知道,在当时这些人本来就已经是落草为寇了,根本就不会像晁盖一样,还担心自己地保的身份,想平平静静地做个富家翁,本来就是一伙土匪,他们难道还会在乎劫生辰纲的这件事情暴露不暴露吗?而且暴露出去了更好。
好比说是桃花山的李忠、周通做的这件事情,说出去时,人们会怎么说:“那桃花山上,两个大王好生了得,大名府梁中书十万贯金珠宝贝,本要送到东京,在这不消一顿饭的功夫,便都上了桃花山。”
这对于打响桃花山的名气,是非常有利的,不见现在的恐怖分子们,都会屡屡发声,对哪件事哪件事负责吗?
而如此能够打出来自家名头的一件事情,却从来没没有被这沿路的绿林好汉们提及过,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劫去年这十万金银宝贝的人,并非沿路的土匪。
大富大贵?如果不是这沿途的山寨大王劫的,那么劫这生辰纲的人,难道会是和晁盖一样有点小身份的人,或者是大富大贵之人吗?只有这样的人,才会顾及身份,极力隐瞒事件的真相,而不让事件暴露。
那么在河北地区,大富大贵,我们能想到谁呢?
首先“大富者”,那就要说到“玉麒麟”卢俊义了。
在当时,卢俊义是北京城中卢员外,“河北三绝”,棍棒天下无对,后来在宋江征讨辽国时,更是以一敌四,接连阵斩对方四将。
从身份上来说,他符合,从实力上来说,他也的确是有放倒这二三十个军士的实力的。
而河北“大贵者”,那就要属沧州“小旋风”柴进了。
柴进乃是后周柴家子弟,祖上那是当过皇帝的,甚至赵家的天下,就是从他祖上孤儿寡母手里强抢过来的,家中供着“太祖所留、丹书铁卷”,在河北,如果说谁最贵的话,那要说到柴进了。
而且柴进手下的庄客也有不少,武师洪教头也能和林冲过上几招,虽然林冲有放水的嫌疑在里面,但是一个洪教头,再加上一些庄客们,拿下这伙生辰纲,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柴进是广交天下豪杰,交朋友就需要钱,再养着大批庄客,经济压力大,也有一定动机。
那么难道会是这二人其中之一吗?但在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一个最实际的问题,那就是二人一个太远,一个太近。
柴进所在沧州,不在大名府到东京的路上,远在大名府的北边,而东京是在大名府的南边,柴进想劫一趟生辰纲,那可以说要奔波数百里,在这数百里之中,赶着至少十辆大车来回往返,很难不被人看到。
而卢俊义就在大名府,和梁中书一处,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卢俊义怎么会对自己的父母官下手呢?而且卢俊义家里也是做着生意,不像柴进一样有大批的庄客要养着,谁来了先给两升米两贯钱,经济压力不大,动机也就小了很多。
所以这二人作案的几率,其实也并不大。
家贼难防这“外贼”我们基本上都排除地差不多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去想一想“内贼”呢?
在梁中书要杨志押送生辰纲时,可是明确说了,去年是因为“用人不着”,今年也是因为自己跟前“没个懂事的人”,所以才会“在此踌躇未决”。
梁中书在此时,关于押解生辰纲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无人可用。
如果只是因为一路上的盗匪过多,而担心手下的人打不过的话,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在给杨志提拔之时,可是先让他与索超比了一回武的,比武结果二人似乎也差不了太多,索超并不比杨志低了很多,如果只是担心武力问题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让索超去押解生辰纲。
从中可以看出,梁中书担心的并不是武力问题,而是另有其他,最有可能的就是忠诚的问题,很有可能去年那十万生辰纲,是被押解的那二三十个军士一起私分了,众人一块儿跑了,所以这才让梁中书因为用人的问题而踌躇不决。
而且在此次押解生辰纲时,梁中书又让自己老婆的“娘家人”,谢都管和两个虞侯一起跟着,说是多送一担子礼物,但很明显,这其中有监视杨志的作用在其里面,是什么让梁中书如此担心杨智的忠诚问题呢,很显然那就是因为早已经有过前车之鉴了,上一个生辰纲,就是被自己的手下一伙“家贼”劫走的。
而梁中书因为担心自己落个“治下不严”的罪名,故而说是被贼人劫走,至今没有抓到,这也没错,他们劫了自己的钱,自然就是一伙“贼人”了。
并且可以想一想,这伙本来就是军人出身的人,定然对官府那套捉人拿人的本事了然于胸,可以说是“反侦察手段”高超,又怎么会被轻易抓到呢?
看晁盖一伙人,虽然武艺高强,但是缺乏反侦察意识,没两天就露馅儿了,这也佐证了拿下生辰纲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是官府中人,他们本来就知道怎么查案抓贼,所以才会没有留下丝毫线索,让梁中书就是想查也查无从可查。
而如果我们所想的更加深一些的话,那么这最大的家贼,很有可能就是梁中书本人。
梁中书是北京大名府的留守,所处的地方本来就靠近边境了,而自从宋朝丢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北方边境向来就是多战之地,不然的话,也不会纷纷将林冲刺配沧州,杨志刺配北京,这就是让他们去多战之地当兵的。
然而我们却要想到了,这样的地方,梁中书这十万贯金银宝贝,要凑够也得需要不少的时间吧?就算他贪,也得贪上一阵子吧。
很有可能,他自己都舍不得把这笔钱财交到他老丈人的手里,所以便安排了一伙士兵,假装压着太平车子出去转悠了一圈,然后就回来了,谎报了一个被贼人劫走了生辰纲,这样面子也有了,里子也有了,既给自己省下的钱,也对蔡京表现出了自己的孝心。
至于抓贼抓不住,就更好解释了,贼就是他自己,还怎么抓。
而这也恰好应了梁中书所说的“用人不着”,“没个了事的人”等等说法,因为去年替梁中书押送生辰纲的心腹,很有可能已经被他灭了口,所以今年他才会发愁,再找哪个“替死鬼”来替他送去,而被他老婆一提点,他才想到了杨志。
不过是个新刺配来的犯人,在此没有根基,无权无势,让他顶上这口黑锅,才是最容易的。
但是谁知道,梁中书的老婆,蔡京的女儿,竟然要自己的“奶公”谢主管跟着一起去,这一下儿可装不了了,这十万贯是再也不能省了,故而才真的拿了十万贯金银财宝,让杨志送去,但是谁知这次却真的出了事。
有言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在《水浒传》这本书中,本来就是突出的宋江一伙梁山好汉,他们是主角,所以给他们的各个配置,也都是最高的,这才能北平大辽、南征方腊。
而作为此书中的“智力天花板”吴用,和武力不低的晁盖、刘唐等人,做下了劫生辰纲的案子都被发现了,如果真的说要找一伙人来,比他们更厉害,做了案子还不被发现的话,那想必也是非常困难的,在一本书里,旁人怎么能比得过主角们呢?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还就是在梁中书自己身上,出了一群家贼,或者说最大的家贼就是梁中书本人。
智取生辰纲立下大功的白胜,108将中为何后来只能排名倒数第三
众所周知,智取生辰纲之前有一场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七星聚义,但是,智取生辰纲实际上是八个人的行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第八个人就是白日鼠白胜。
白胜家住在黄泥冈以东十里的安乐村,是个典型的闲汉,从他的绰号就可以作出判断——耗子夜间行动,见不得光,那白天的老鼠岂有不闲之理?
白胜早年得到过晁盖的接济,一直心存感激,所以义不容辞地加入了劫取生辰纲的犯罪行动。说来也真有意思,梁中书送给老丈人蔡京做寿礼的十万贯金珠宝贝明明是灰色收入,不义之财,老百姓们却只能看着生气咬得牙根疼,如果有谁忍不住胸中怒火去劫取蔡太师(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人大委员长或政协主席)的“生日薄礼”,那么先受到警方通缉的肯定是这位“谁”,因为那时的法律和现在一样不允许以非法手段对付非法行为。
白胜是以挑着一副担子两桶酒的卖酒人形象完成自己的处女秀的,出场时他唱出了《水浒》中最著名的一首诗词: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白胜唱得确实不错,不过,他说得比唱得还好,更确切地说是他演得比唱得还好。
当杨志在黄泥冈上怀疑白胜的白酒里头有蒙汗药时,白胜以牙还牙地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随后,晁盖吴用等假扮的贩枣客人买下了一桶酒,来引诱杨志等人上钩,吴用假装要多赚白胜一些酒喝,用提前放了蒙汗药的椰瓢在另一桶里舀了一瓢,白胜劈手抢过那瓢酒倒进桶里,盖上了桶盖,还顺口奚落了一下他的合作伙伴:“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杨志的手下见“贩枣客人”喝了酒后安然无恙,便过来要买剩下的这一桶,眼看对方就要上钩的白胜心中肯定非常兴奋但他却能保持表面的平静,而且假装生气地说“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杨志等人喝下蒙汗药酒之后,沉得住气的白胜也没有匆忙离去,而是继续忽悠对方,说什么“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然后才“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由此可见,黄泥冈上智取生辰纲虽然是由晁盖吴用等人具体操作的,这场戏的主角却应该是杨志和白胜。另外,白胜的白酒可以解渴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水浒》中的白酒和现在的泸州老窖二锅头等白酒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应该更接近于现在的啤酒,这样,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一口气连喝十五碗就比较可以理解了。白胜的长处是口才很好演技颇高,他这个闲汉赌客能讨上老婆大概与此不无关系,短处则是意志不够坚定,组织纪律性不够强。当他不幸和他老婆一起被官府逮捕时,开始时还是一派“打死也不说”的好汉姿态,连打了四五顿之后,他感觉自己“打熬不过”,只得招了,这才有了三阮大战石碣村,林冲火并梁山寨的精彩故事。宽宏大量,宅心仁厚的晁盖并没有忘记白胜这个倒霉兄弟,后来,他让吴用用计帮助白胜成功越狱上了梁山,只是不知白胜那押在女监的老婆最后怎么样了。
尽管白胜是在严刑拷打之下才做了软骨头的,但这毕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而且这个污点像五行山压住孙悟空一样把白胜死死地挡在了座次的末尾——刚上山时排在最后还可以理解,但山寨上来了新人时,他还是呆在最后,等到山寨上有了一百零八条好汉时,他虽摆脱了最后一名的无颜,却还是没有跳出倒数后三名的尴尬,而当初和他一起在黄泥冈智取生辰纲的兄弟们都跻身天罡星集团,比他的座次高出七八十位甚至上百位,换句话说,他被兄弟们远远地抛在后面了。
可能耐庵先生也觉得白胜同志有些可怜,就给他安排了一个相对来说算作善终的结局——征方腊时因染上瘟疫病逝于山清水秀的杭州城。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水浒传》中让杨志栽跟头的生辰纲,这个“纲”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十六回里面,吴用、晁盖等人用计夺走了由杨志负责押送的生辰纲,这也就是所谓“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甚至也曾经被选入课本,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但是我们知道,这生辰纲在故事中原是京城蔡太师的女婿送给蔡太师的的生日贺礼,令人疑惑的是,这批贺礼明明是钱财,为什么要在最后加一个“纲”字呢?
一、“纲”为何物?
在原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大名府梁中书收买了十万贯庆贺生辰礼,准备送往京城给自己的岳父蔡太师,苦于没有负责押运的合适人选,经自己的夫人提醒,梁中书想起了小有名气的青面兽杨志。
上图_央视版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时,吴用、晁盖等买酒解渴的剧照
梁中书将这批礼物称之为“生辰纲”,既是蔡太师生日,唤为“生辰”倒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但是为何又要在生辰后面加一个纲呢?这纲是何意?难道是专门与贺礼连用的嘛?其实这纲字的背后大有来头。
《汉语字典》解释“纲”字的第二条说纲是“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在唐宋时期,以纲作为计算单位的运送方法叫做“纲运法”。据记载,纲运法起源自唐朝,《唐语林》载:“刘晏为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军旅未宁,西蕃入寇,国用空竭,始于扬州转运船,每以十只为一纲,载江南谷麦,自淮泗入汴,抵河阴,每船载一千石”。
刘晏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理财专家,他上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国家正对周边的奚和契丹族政权用兵,再加上国内军阀割据,国家对于江南地区的赋税愈发倚重,江淮漕运便是国家运输江南赋税的生命线。但是战乱的频发使得这条生命线却屡屡受阻,刘晏下车伊始,便对漕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纲运法应运而生。
上图_ 唐朝各藩镇形势图
刘晏主持下的纲运法“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人,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这样的好处在于若运输队在中途遇到危险,后续的运输队即可获悉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并且这种方法使得每次运输权责明确,管理方便,易于褒功罚失。
刘晏的改革虽然在当时作用有限,但是纲运法却被后世多个朝代所沿用,影响深远。宋朝在唐朝纲运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一套复杂的纲运体系。首先,唐朝的纲运法起初只限于漕运,也就是水运,到了宋朝,纲运也就不再限于水路,而是扩大到了陆路,运输的对象也不再限于粮食,诸如马、茶、盐、银甚至石头都成为了纲运的对象,相对应的就出现了马纲、茶纲、盐纲等名词。也因此,《水浒传》中梁中书为蔡太师准备的生辰礼物,本质来讲也是一种货物,因此也就被称之为“生辰纲”了。
上图_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
二、怎么运?谁来运?
在唐朝刘晏原本的设计中,纲运法似乎只是一种地方施行的制度,每次运输的负责人都是武官,并没有固定的运输官和运输部门。《水浒传》中的描写和刘晏的纲运法极为相似,或许是因为生辰纲是梁中书的私人货物,所以梁中书只是遣派了杨志并且在厢禁军中点拔了十多个军士。但是事实上,宋朝的纲运法绝不会如此随意。
宋朝在中央设立盐铁司、度支司、户部三司,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其中就包括钱粮物资的转运。具体而言,纲运是度支司的职责,在京城和重要的州、军等地,度支司设立了司农寺,司农寺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接收由各个地方运输而来的钱粮物资,同时负责将这些钱粮物资登记入库。
司农寺下设排岸司和下卸司两个部分,排岸司的职责大概是核实货物的数目,如果货物的数目有差错,就要立马上报进行调查。相比而言,下卸司的差事就要苦了一些,顾名思义,下卸司主要是负责卸货的。
上图_ 《宋会要》共500卷,宋代特设“会要所”修撰《会要》,《宋会要》就是由宋朝本朝史官编写的
在地方上,度支司设立了专门负责水路纲运的发运司。《宋会要·食货四十六》中记载:“凡水运,自江淮、南剑、两浙、荆湖南北路,运每岁租籴至真、扬、楚、泗州,置转搬仓受纳,分调舟船,计纲溯流入汴至京师,发运使领之。诸州钱帛、杂物、军器上供亦如之”,发运司由发运使管理,负责每次运输物资的调配,具体事宜包括管理仓库、调发运船、招募士卒运送等等。但无论地方上是否有发运使,地方上一般都会设有催纲、拨发等官,主要负责催发纲运、点检物资和缉拿盗贼等事情。
由此可见,宋代由中央到地方其实都设有专门负责纲运的机构与官运,这样便形成了一套由地方到中央的垂直系统。不仅如此,每次押纲人员的选择也不能马虎。每次纲运,官府都会确定一个“主纲人”或者是“管押人”,《水浒传》中的杨志就是这样的角色。但如果说杨志是虚构的话,那么在南京发现的一枚宋银铤上(宋朝一种束腰状的银块),就赫然刻着“肇庆府银纲押纲人李达监官”,很显然这个叫做李达的人就是这次纲运的押纲人。
上图_宋代银铤
剩下的押纲人员,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纲运安全的的士卒,这些士卒大都来自于厢军、禁军或者民兵,另一类则是民夫,他们在押纲的过程中,主要负责一些杂事和操纵交通工具,例如水运的民夫就包括驾船人、艄工、水手等等,陆运的就包括脚户、车夫、马夫和扛夫等等。押纲在宋代是一种徭役,所以押纲人员既可以从军民中选派,也可以选择雇人,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纲运所需的交通工具都应该由官府事先准备好。
每次纲运出发前,地方的知州、通判、排岸司或者发运司的人都会亲自到场点检核实清楚,点检完毕之后,押纲人就会用锁链、木箱等密封,还会贴上封条。不仅如此,押纲人的身上还必须随身携带着一本“行程历”,每日纲运到何处,途中有何意外发生等都要详细记载,而押纲的路线也是事先规划好,押纲人员不得随意取道。
押运途中,押纲人要负责监管士卒民夫,防止货物出现意外,不能无故擅离职守,《宋会要》记载:“诸押纲人无故离本纲经时者,杖一百;虽有故而经三时者,罪亦如之”。到了南宋孝宗时,押纲人一般有文武两人,互相监管,沿途的排岸司、发运司都负有对押纲人的监督之责。
上图_ 央视水浒传中的杨志
《水浒传》中的杨志押纲时,可谓是步步小心,押运生辰纲时是夏日,众人一行都是山路,没走多久便大汗淋漓,见到林子便想钻进去歇息,但是杨志却担心有匪徒不依他们,可见杨志深知押纲人的职责重大,万不能有任何马虎,奈何他碰上了《水浒传》里面智商最高的吴用。正是因为押纲人责任重大,所以杨志在得知生辰纲被劫之后,只能畏罪潜逃而不敢再回去见梁中书。
纲运一般也有时间限制,虽然宋朝没有秦朝“失期,法皆斩”的苛刻规定,但亦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到达目的地之后,再由目的地的排岸司等机构堪合点检,相关机构点检核实无误之后,一场纲运才会正式结束。
宋朝的纲运法较之唐朝的纲运法,无论是在机构的设置上还是人员的配置上,都可谓细致入微,有着详实可依的法规条文。这一方面当然体现出了宋代统治者对于纲运的重视,但其实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排岸司、发运司以及各地的催纲、拨发等一干官员,其职责是类似甚至是有重叠的地方,这也映证了宋朝“冗官”的政治弊端。
上图_ 隋唐运河及漕运 (圈黑处为古代开封位置所在)
三、纲运与国家命运
就纲运的本质而言,其实就是古代运输的一种组织方法。在视漕运为生命线的古代王朝中,朝廷对漕运等运输事务极为重视并非鲜见,但是宋代重视纲运却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
宋朝承五代之乱,而五代之弊实由唐代的藩镇割据所造成,唐代的地方藩镇“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集军、政、民权于一身的地方节度使,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割霸一方的土皇帝。赵匡胤崛起于行伍之间,对五代之乱有着深刻的认识,北宋建立之后,赵匡胤采取了赵普的意见,即“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而纲运就是其中“制其钱谷”的重要保障。
上图_ 赵匡胤(927年-976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明确记载赵匡胤明令各地:“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权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络帛之类,悉辈送京师 ” 。地方政府在留够足够的费用支出之后,便要将剩下悉数的赋税送往京城。如此一来,地方便无力组织起与中央相抗衡的势力,国家分裂的可能性也就这样被消弭了。
地方政府所要向中央输送的税赋,沿途靠的便是纲运这种运输方法。“国家 常赋,皆自诸路纲运起发具有”,也因此我们可以看见,宋朝对于纲运法所设置了一整套复杂且严密的体系,这些都是为了保障纲运的正常运行。
纲运原本是为了收取赋税,制衡地方而服务的,但有些时候,纲运也时常被用来满足皇帝个人的私欲。
上图_ 宋徽宗的《瑞鹤图》卷
生活在北宋徽宗年间大运河的沿途居民,一定会看见这样一番情景:前后相接的运船载着一件件特殊的货物正朝着北方进发,这货物不同于平常纲运所输送的货物,既不是粮食,也不是银两盐茶,而是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而这些劳民伤财的纲运也只是为了满足一个皇帝的个人爱好罢了。
艺术天赋极高的宋徽宗不仅仅在书画上造诣极深,他对中国的古典园林更有着独特的看法,他继位之后,便在开封城北修建了一座皇家园林,名为“艮岳”,艮在八卦中就是山岳的意思,又隐含男子的意思。为了修建这座皇家园林,宋徽宗下令在全国各地寻找各式各样的奇石,并将这些奇石运往开封装点艮岳。而这些从江南运至开封的石头,也采取了纲运的方法,称之为“花石纲”。
上图_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宋徽宗第一次下令运花石纲是在建中靖国元年,《续资治通鉴》中记:“是岁,以修奉景灵宫,下苏、湖二州采太湖石四千六百块”,紧接在崇宁四年,宋徽宗又下令“朱勔领苏、杭应奉局及花石纲于苏州”,这个朱勔和童贯、蔡京等是一丘之貉,专以逢迎宋徽宗为己事。包括朱勔在内的诸多奸臣见宋徽宗热衷于花石纲,这些奸臣每年都会想方设法运送花石纲。
这些石头被运送到了开封之后,主要用于点饰艮岳,但也会用来装饰其他宫殿。光艮岳一处,所需的花石纲数量也是极大。史书记载,艮岳“四向周匝,徘徊而仰顾,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岩之底”,这些景观基本上都是人工制造,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若要营造出幽谷深岩的感觉,需要用多少花石纲。光艮岳中的一处宫殿华阳宫就“左右皆大石林立”,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头叫做神运峰,神运峰“广百围,高六仞”,妥妥的庞然大物。
上图_ 艮岳图
艮岳的修建,在中国园林史上确实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他的修建对于百姓而言又是一页血泪史。朱勔、童贯等人以购买花石纲为名,收刮百姓,侵吞国孥,国库几为一空。而当朱勔等人知晓哪处有奇石之后,就算是在深谷幽林,也会要求当地州县不惜一切代价将石头取出,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百姓为之殒命。
那时候苏州一带的奇石珍木几乎被这些人掠夺干净,但朱勔等人为了讨取徽宗的欢心,更不惜强取豪夺,朱勔只要以看见某户某家有奇石,便会“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 以大不恭罪”。
上图_ 花石纲遗物
在搬取花石纲之时,百姓的房屋也多被破坏,更令人气愤的是,若有人敢抗命不遵,朱勔便会令人强拆民居,然后带着奇石悠然而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或者奇石珍木,百姓的祖坟都会被挖掘,而更多的百姓也因此家破人亡。朱勔的行为与强盗几无区别。
为了将这些体积庞大的花石纲运往开封,大运河上的运船更是首尾相连,络绎不绝。规模如此庞大的纲运既耗费了大量的钱粮,又给百姓民众带来了极其沉重的徭役,有时漕运不通,便取道海上,海运风险极大,葬身鱼腹的百姓又不知多少。运送花石纲的途中,若遇桥梁城门挡住了船只的去路,便“毁桥梁,凿城郭”,前面提到的神运峰,因为体积庞大,运送它时“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城断桥,毁堰拆闸,数月乃至”,可谓是耗费大矣。
上图_ 汴河漕船
纲运法被制造出来的初衷原本是为了向京城输送赋税,这样既能够保证京城物资充足,也能够确保地方无力与中央抗衡,可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方法。但是当它服务于个人的私欲,它便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工具,致使劳民伤财,哀鸿遍野。无论是艮岳还是大运河上运送花石纲的运船,都是宋徽宗统治下的一个缩影,百姓的哭泣终究成为了揭竿而起的怒吼,艮岳也抵挡不住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脚步。
公园1127年,金朝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徽、钦二帝及一干皇室大臣北还,北宋就此灭亡。宋高宗赵构南渡建立南宋之后,将临安其中一扇城门命为“艮山门”,与徽宗修建的艮岳遥相呼应,以示故国之思。
作者:愁予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水浒>名词解释》 《山东师院(社会科学版》1975年第5期
〔2〕《宋代纲运与阶级矛盾》 王瑞明 《历史研究》1978年第10期
〔3〕《<水浒传>事物杂考六则》 胡竹安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
〔4〕《论北宋时期的花石纲》 单远慕 《史学月刊》1983年第6期
〔5〕《北宋漕运押纲人员考述》 陈峰 《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
〔6〕《宋代的纲银及纲运制度》 刘翔 《东方收藏》2011年第9期
〔7〕《唐代江淮漕运的历史考察》 高荣盛 《安徽史学》1998年第3期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