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最强遁术!仅出现一次的金遁,比血继限界更强!
火影忍者中有木有出现金遁呢?首先来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事金遁
一、历史上的金遁术
遁术,是一种利用特殊技术进入各个纬度空间或借助其它物质逃生的办法。中国旧时方士所谓“五遁之法”或谓“五行遁术”,是道教仙人所使用的五种借物遁形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而在深受中国影响的日本,金遁术确实存在过,它是一种日本古代忍术,是指用亮金属反射光线伤害对方眼睛,借此逃脱。(其他四种遁术同样也确实存在过)
既然金遁有源可考,那么热衷于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岸本大神为什么会选择忽略它呢?
其实热心与细心的读者观众们也都发现了这一问题,其中以《火影忍者》动画版制作组的表现尤为突出!
在TV原创剧情中,制作组真实再现了“金遁”。
“金遁”又称“钱遁”,有一个白手起家珠宝商之子名叫“邦日左”。
鸣人在纲手连哄带骗之下接下珠宝商之子邦日左一日忍者体验游的任务,在任务途中,邦日左一直认为钱(也就是他口中的金遁之术)能搞定一切,所以非常任性。
虽然鸣人因此见识到有钱人出手阔绰,但也从中证实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金钱买到,最后,鸣人让邦日左明白了通过自己努力能够改变一切。
(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在此表扬一下TV制作组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二、金遁在火影中的正式表现
毕竟TV原创是TV制作组的事情,《火影忍者》的剧情走向大权还是掌握在漫画作者岸本齐史手上。
“遁术”在《火影忍者》中可以同义理解为“忍术”,指忍术的一个系,与查克拉的性质变化有关。
查克拉进行火的性质变化,使用出的忍术属于火系忍术,则火系忍术被称为“火遁”,以此类推。
除去基本的五种遁术(水、雷、火、土、风),组合遁术的数量多达二十余种!但其中并没有“金”字的出现。
我们不妨作个推理:查克拉进行金的性质变化,使用出的忍术属于金系忍术,则金系忍术被称为“金遁”,金即金属,金遁为可操控一切金属的忍术!
1、三代风影的铁砂
三代风影有将高度凝炼的查克拉转化为磁力的特殊体质,砂铁是将以前守鹤人柱力的忍术与自身磁力的查克拉性质的特殊属性相结合的术,砂铁能任意变化成各种形态进行攻击和防御,是砂隐村最可怕的武器。
(百变随心,自由随性,想怎么动就怎么动,一点都不会漏!)
2、四代风影的沙金
四代风影利用磁遁控制密度较大的砂金,对使用砂忍术的对手较有效,罗砂曾用这招压制暴走的一尾守鹤。
(这是一款利国利民利自己的优秀忍术!)
三、脑洞:借鉴金金果实,开发金遁忍术
就上一点看,金遁忍术开发的前景喜人,且前途无量!
鉴于《火影忍者》和《海贼王》同为日漫王牌杂志《少年周刊JUMP》的当家台柱子,我们有理由在《海贼王》身上吸收优良传统。(尽管鸣人的故事已经完结)
1、金金果实
出现于《剧场版海贼王:黄金国》,食用者体质变成金,能够操作金,可以控制金属进行伸缩和变形,甚至变成巨大生命体对敌人进行全体歼灭,但是不能凭空制造黄金 。
弱点是只要制造出的黄金接触了海水,能力者也会失去对这部分黄金的控制。
拥有者:吉尔德·泰佐洛
黄金巨人——将黄金覆盖自身,形成一个黄金巨人,有着极强的硬度和威力。
黄金业火——在黄金巨人的状态下使用的招式,将黄金巨人的拳头铠甲化,击出金熔火的效果,威力颇有烧尽一切之势。
黄金盔甲——使用黄金给同伴们做出铠甲,硬度远高于一般盔甲。
黄金束缚——随意将黄金变形,以束缚对手。
黄金武器——将黄金变形成武器。
黄金神罚——将若干金柱集束成导弹头冲击对手。
像不像不死不灭的金刚不坏神功!
金匮肾气丸除了补肾益阳,还有下面6个作用!很多人还不了解
前段时间,有读者跟小九提问:我最近经常腰酸,想去医院做一下推拿,医生做完推拿之后,还给我开了一瓶金匮肾气丸,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金匮肾气丸,光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干嘛的了。没错,金匮肾气丸的主要作用就是补肾气,只不过,除了补肾气,金匮肾气丸还大有用途。
一、金匮肾气丸是何物?金匮肾气丸源于北宋林亿等人整理的《金匮要略》,这本书中记载了205个方子,但只有金匮肾气丸被冠以“金匮”二字,可见其含金量。
金匮肾气丸也叫八味肾气丸,由八味中药组成: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八味中药各司其职,其中,干地黄益精血、填骨髓,薯蓣健脾气、固肾精,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为“三补”;
茯苓利湿排浊、泽泻通调水道、丹皮降相火,为“三泻”。“三补三泻”,搭配温肾固阳的桂枝和附子,可以达到补阴中益阳、补阳中养阴的功效。
临床上,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对于尿频、夜尿增多、腰酸、口淡、怕冷等人来说,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便秘、大便干燥、口干舌燥等症状,则不宜服用金匮肾气丸。
二、除了补肾,还有这些应用当然,除了补肾之外,金匮肾气丸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很广泛。
1、冠心病
金匮肾气丸可以补肾气、通阳气,可以缓解冠心病引起的胸痹、心痛等症状,而且还可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
2、过敏性鼻炎
在中医看来,过敏性鼻炎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同时风寒、外邪侵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导致卫表不固,金匮肾气丸可以补肾气、温肾化饮,对于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作用。
3、水肿肾性水肿和心源性水肿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阳可以气化水液,当肾阳虚的时候,气化作用就会减弱,使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引起水肿,金匮肾气丸可以益气、健脾、利水,消除水肿。
4、缓解失眠
对于出现难以入睡、睡眠浅、晨起头昏、腰酸、舌质淡苔薄白、注意力下降等症状的人来说,可以通过服用金匮肾气丸,再加上丹参、酸枣仁、牡蛎等辅助治疗,效果显著。
5、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在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后期,经常出现肾不纳气证候,服用金匮肾气丸,可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缓解症状。
6、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在中医的范畴中属于“癃闭”,主要症状有排尿困难、尿频、夜尿增多等,也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小便不利。
三、功效虽好,但不能乱用需要注意的是,金匮肾气丸功效虽然多,但乱用就会出错。金匮肾气丸的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
服用时间
金匮肾气丸不是一服用就会有效果,起码要服用半个月以上才会见效。如果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还没有明显效果,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治疗方案。
金匮肾气丸不能长期服用,是药三分毒,当肾阳虚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时,就可以停药了,切忌把金匮肾气丸当成补品使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3类人不宜服用
肾阴虚者,金匮肾气丸的适用人群为肾阳虚者,肾阴虚者服用只会起到反作用。孕妇,金匮肾气丸中含有多味中药,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对金匮肾气丸过敏者,盲目服用会发生过敏反应。延伸:金匮肾气丸能和六味地黄丸一起吃吗?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很像,名气却没有六味地黄丸大。这两者虽然都是补肾药物,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六味地黄丸偏凉,主治肾阴虚;金匮肾气丸偏温,主治肾阳虚。
那么,这两种药可以一起吃增强效果吗?答案是不行。
两者的的成份有所区别,适应症也相反,药效是不一样的。如果肾阳虚的人服用了六味地黄丸,只会加重病情。同样的,肾阴虚的人服用了金匮肾气丸,症状也难以缓解。
有人问,我怎么知道自己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呢?其实可以通过症状进行辨别。肾阳虚主要表现为怕冷、腰无力,肾阴虚主要表现为盗汗、口渴、头部昏沉等。
关于金匮肾气丸的用法,你记住了吗?一定要注意,金匮肾气丸虽然用途很多,但切忌乱用乱服哦!
参考资料:
[1]每天学一药 | 金匮肾气丸 .联合用药. 2020-07-27
[2]崔晓荣,马学竹,李秋艳.金匮肾气丸加减干预高血压病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025(007):87-91.
[3]路军章,张蕾.桂附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28(007):2194-219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中医经典——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金匮要略:系书名。
金匮为藏放古代帝王的圣训和实录之处;要略指节略本。
表明本书内容精要,应当慎重保藏之意。
上工:指高明的医生。
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实脾:即调补脾脏之意。
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能够令人治病的不正常的气候。
疢难:即疾病。
喑喑然:形容声音低微而不清澈。
卒厥:卒同猝。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症。
脉脱:指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遏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
所得:指适合病人的饮食居处。
暍病:病证名,即伤暑,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证的病证。
痉病:病证名,以项背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病症。但有外感与内伤之别。本篇是因外感风寒之邪,内有津液不足,而筋脉失养所致。
湿痹:病证名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将息:养息、调养的意思,指服药后的护理之法。
卧不着席:手足向后伸仰,卧是腰背不能着席,亦即角弓反张的意思。
下有陈寒:指病人下焦有寒已久。
虫行皮下:服药后病人皮肤出现痒如有虫爬一样的感觉。
冒状:瞑眩、头昏眼花。
百合病:病证名,是一种以精神恍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的病证,多见于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热伤阴所致。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
百脉一宗: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百脉皆得所养,若心肺一病,则百脉皆病。所以“宗”实指心肺。
狐病:病证名,由于湿热虫毒侵蚀所致的病证,症状以咽喉、前后二阴溃疡为特征,并伴有默默欲眠,卧起不安,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状。侵蚀咽喉者为病,蚀于下部二阴者为狐病。
声暍:“暍”读作“yˋe\",指说话声音嘶哑,为湿热虫毒蚀于咽喉,伤及声门的症状。
阴阳毒:病证名,因感染疫疠邪毒所致的病证。疫疠邪毒伤人阳分,症见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为阳毒证;伤人阴分而见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为阴毒证。
中病:是指治疗切合病情,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
淅然:形容怕风,寒栗之状。
疟病:是一种感受疟邪而引起的以寒战高热,休作有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疟母:是指疟病日久不解,正气渐衰,疟邪深入血络,假血依痰,居于胁下形成癥瘕者。
瘅疟:瘅,热也。瘅疟是由于阴亏阳盛,内外热炽所致的,以但热不寒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温疟:是由于里热内盛,外感寒邪所致的,以热多寒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牝疟:是由于痰饮内停,疟邪潜留阴分,阻遏阳气所致的,以寒多热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风发:风,泛指邪气。风发,是指感受风邪而发热。
烦冤:症状名。指难以言状心中烦闷不舒的感觉。
消铄脱肉:指肌肉消损。
癥瘕:是腹中积聚块的统称。形坚不变的名癥,或聚或散的名瘕。
饮食消息:指适当的饮食调理。
僻不遂:指口眼斜,不能随意运动。
重不胜:指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风引:即风间掣引之侯。
头风:是发作性头眩、头啊之类的疾患。
身体魁羸:是形容关节肿大,身体瘦弱。
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
四属断绝:指四肢得不到气血的荣养。
脚气冲心:是指脚气病而见心悸、气喘、呕吐诸症者。
盛人:身体肥胖之人。
历节:是由于肝肾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痹阻关节,而致周身关节疼痛的一种疾病。
血痹:是因气血不足,感受外邪,以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而产生的一种以局部肌肉麻木为主症的病证。
风痹:一种以肌肉和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虚劳:凡是由于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统称为虚劳。
目瞑:瞑与眩通用。目瞑即目眩,指两眼昏花。
风气百疾:风气,泛指病邪。风为百病之长,侵入人体之后能引起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可统称为“风气百疾”。
面色薄:指面色淡白无华。
痹侠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胁下名马刀。生于颈旁名侠瘿,两者可统称为瘰疬。
酸削:指两腿酸痛消瘦。
失精家:指经常梦遗、滑精之人。
里急:指腹中有拘急感,但按之不硬。
干血:又称久瘀,一般称为“干血劳”,可由于虚劳日久不愈,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产生,其症状表现有少腹硬块,按之痛而不移,两目黯黑,肌肤甲错等。
漏下:非月经期间下血,淋漓不断。
缓中补虚:为虚劳干血证的治则,方用大黄蛰虫丸,攻补兼施,峻药丸服,意在缓攻,达到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的作用,故曰“缓中补虚”。
身体不仁:指肌肉麻木失去知觉。
肌肤甲错:指肌肤粗糙如鳞甲状,是因瘀血内停,妨碍新血的生成,肌肤失养所致。
卒喘悸:卒同猝。是指病人稍微动作则突然气喘、心悸。
虚烦不得眠:心中郁郁而烦,虽卧而不得熟睡。
快药:指泻下峻猛之药。
上气:指气逆而上。
肺胀:病名,因外有表邪,内有饮邪郁热,内外合邪,闭塞肺气,肺气胀满所致的病证。
咳嗽上气:病名,指咳嗽与气逆不降而喘并见的病证,本篇所论上气为主,有虚实之分,以内外合邪者为多。
惊怖:指不良情志因素所致的精神症状。
火邪:谓误用温针、艾灸、火熏等法所引起的病变。
奔豚:是《金匮》中的一种疾病。其症状为: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脐下悸:指脐下有跳动的感觉。
胸痹:是由于胸阳不足,阴邪上乘,胸阳闭阻而引起的一种以胸膺部疼痛或痞塞满闷为主症的疾病。
阳微阴弦:是胸痹与心痛的典型脉象。阳微指寸口脉微,寸口属上焦,寸口脉微,代表次胸阳不足;阴弦指关、尺脉弦,候中、下二焦疾病,代表中、下二焦阴邪(水饮或寒邪)强盛。因此,张仲景在这里提出“阳微阴弦”四字作为胸痹与心痛的典型脉象,并借此进一步推论两者的基本病机属于胸阳不足,阴邪上乘,胸阳闭阻。
胁下逆抢心: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诸逆:指停留于心下的饮邪、寒邪向上冲逆。
心悬痛:是指心窝部向上牵引作痛。
谷气不行:指大便不通。
痛而闭:指腹痛与大便闭结不痛两个症状。
如一饮顷:约烧一餐饭的时间。
食糜:指吃粥。
真朱:指朱砂。
白汗:指因剧痛而出的冷汗,又称白津。
两胠:胠,古腋字。两胠:即指胸胁两旁当臂处。
不知:知,一指病愈。《方言》:“知,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谓之知。”不知,即病未愈。亦指服药后的反应。
身运:指身体运动转摇。
蛊注:病名。发作时胸闷腹痛,有如虫咬之状。
邪哭:有如邪鬼作祟,无故悲伤哭泣。
肾着:即寒湿痹着于腰部所致,因腰为肾之外腑,故名肾着,症见腰部冷痛和沉重之感,治以甘姜苓术汤。
乱如转丸:是形容脉象燥动,如弹丸之乱转。
三焦竭部:三焦各部所属脏腑的机能衰退。
淋秘:淋是指小便滴沥涩痛,秘作闭字解,小便闭塞不通,即是癃闭。
鹜溏:鹜即鸭。鹜溏,是说如鸭的大便,水粪杂下。
肠垢:肠中的黏液垢腻。
馨气:馨同;馨气,即水谷之气停积留滞之病。
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痰饮指体内水液年化输布失常,停积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痰饮指四饮之一的痰饮,邪停肠胃,其人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为主症。
伏饮:指饮伏不出,较为久深,时发时止者,属四饮范畴。
心下坚筑:指心下痞坚而悸动。
温药和之:为痰饮的治疗总则。“温”具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之义,“和”指温不可太过,利不可太峻,包括行、消、开、导等。
咳逆依息:指咳嗽气逆,不能平卧,须倚床呼吸。
微饮:指饮邪轻微者。
黧黑:指黑而晦暗的颜色。
消渴:消渴有病和症两种含义,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症是指热病中口渴引饮的症状。
淋病:是以小便淋沥涩痛为主的病症。
小腹弦急:即小腹拘急。
小便如栗状:小便排出栗状之物。
淋家:淋病患者。
周痹:病名。周身上下游走作痛。
泄风:由于隐疹身痒,是风邪外泄的现象,所以叫泄风。
颈脉:指足阳明人迎脉,在结喉两旁。
脉卑:是说按之沉而弱,表示营血不足。
阳衰:指女子五七、男子六八之阳明脉衰之时。
寒气不足:指有寒而又气血不足。
聂聂动:是形容其动而轻微。
大气:指膻中之宗气。
四肢苦烦:指四肢重滞不舒。
谷疸:多因饮食内伤,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滞阻遏中焦所致。主要症状有食即头眩,烦闷,腹满,小便不利,身目发黄等。
酒疸:因嗜酒伤中,湿热内蕴所致。主要症状有身目发黄,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小便不利等。
女劳疸:多因房劳伤肾所致。主要症状有身黄,额上黑,手足中热,微汗出,薄暮即发,小便不利,膀胱急等。
心中懊憹:指心中郁闷不舒,烦热不安。
靖言了了:指言语不乱,神情安静。
心中如啖蒜虀状:啖,即吃的意思;虀,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末。此句是指胃中有灼热不舒感,如同吃了大蒜、韭菜等辛辣之品。
皮肤爪之不仁:谓肌肤麻木不仁,搔之无痛痒感。
痿黄:即萎黄,指身黄而不润泽。
目睛晕黄:有两种情况,一是望诊可见黑睛周围发生黄晕与黄疸白珠发黄有别;另有病人自觉视物昏黄不清。
惊:是惊恐,指精神不定,卧起不安。
阴伏:病人自觉有热,心烦胸满,口干燥而渴,但诊其脉,并无热象,这说明热不在气分,而伏于血分,是瘀血郁热所致。
目睛慧了:谓目睛清明。
客热:即虚热或假热,是相对于真热而言。
气利:反映下利滑脱,大便随失气而排出。
彻心中愦愦然无奈:彻,通彻,亦即通联之意。心中,即胸中,主要指病人自觉胸中烦闷已极,有无可奈何之感。
气绝:是指脏腑之气虚衰的意思。
下重:即里急后重。
少阴负趺阳:就是少阳脉比趺阳脉弱小的意思。
郁冒:即郁闷昏冒之意。
哕:即呃逆,是胃膈气逆之证。
肠痈:即肠间成痈,属脏腑疮痈,为内痈之一。
金疮:刀剑等金属造成的外部创伤。
浸淫疮:是一种皮肤病,病情顽固,起病时范围较小,如栗米状的小疮,先痒后痛,分泌黄水,随黄水向外浸淫皮肤而范围扩大,逐渐蔓延全身。
洒淅:形容如凉水洒淋身上,感到寒冷从脊背发出,不能自持。
其身甲错:即肌肤甲错。
趺蹶:一种足背僵直,行走不利,不能后退的疾病。
刺踹:针刺小腿肚的穴位。
转筋:俗称抽筋,是一种筋脉挛急的病证,多发生在四肢。
脉上下行:形容脉象强直有力而无柔和之象。
阴狐疝气:简称狐疝,为疝气时上时下,如狐之出没无定,相当于今之腹股沟疝。
蛔厥:蛔虫病因腹痛剧烈而致的四肢厥冷。
手指臂肿:一种手指臂部关节肿胀,并作振颤,全身肌肉也发生抽动的病证。
恶阻:指妊娠两个月左右,出现的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
胞阻:为妇人妊娠病名,指妇女妊娠时,出现下血及腹中痛的症状。乃冲任虚寒,阴气不能内守,阴血下漏,不能养胎所致。
衃:指色紫而暗的瘀血。
半产:指妊娠不足月生产,也称小产。
阴脉:指尺脉。
少腹如扇:指少腹冷,如有风吹的感觉。
呼吸:即吸气之声,一般在忍痛吸气时发出。
发露得风:是指产妇分娩时,因产床不洁或保养不慎而感受病邪。
在草蓐:即在产床。古代有在草上分娩之习,故言之。
恶露:是分娩时应流出的瘀血。
乳中:即产后哺乳期。
孤阳上出:是阳气独盛之意。
热入血室:妇女月经适来或适断时,感受外邪,邪热与血互结于血室所致的病症。
胞门:即子宫。
形体损分:指形体消瘦,与未病前判若两人。
奄忽眩冒:奄忽,突然之意,奄忽眩冒,即指突然发生晕厥。
厥癫:指昏厥、癫狂一类疾病。
多嗔:时常发怒
梅核气:病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对饮食一般无妨碍。
炙脔:肉切成块名脔,炙脔即烤肉块。
脏坚痞不止:胞宫内有干血坚结不散。
胞系了戾:膀胱之系缭绕不顾。
陷经:经气下陷,下血不止。
阴吹:前阴出气,如后阴矢气一样。
正喧:前阴出气频繁,以致声响连续不断。
1、黄帝内经经典段落及名句
2、中医病因病机病症名句集锦
3、中医经典名句整理
4、中医经典——郝万山讲伤寒论70讲视频大全
5、中医经典——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6、中医经典——伤寒病六经辨证方法
7、中医经典——伤寒论108条背诵条文
8、中医经典——辨经络病证方法
9、《伤寒论》图解大全
10、中医经典——汤液经法—十二神方
11、中医经典——十大名方彩图速记
12、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背诵部分节选
13、《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14、《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15、《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16、《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17、《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18、《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19、《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七篇 阴阳别论
20、金匮要略笔记要点
注意:中药处方需在执业医师下使用。
本头条发布的版权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当,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了解更多中医经典健康资讯,
敬请关注本人的头条号——老中医周攻谋(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与医生成朋友,多个健康顾问,健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