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土姓怎么读(土姓)

土姓怎么读(土姓)

11位甘家历史上最出名的人物,身为甘家人你认识几个?

甘盘

生卒年不详,中国商朝名臣。

甘盘初为商王小乙大臣,在小乙六年受命教导小乙的继承人武丁。是为“帝师”身份“。武丁继位后,封甘盘为卿士,为主要辅佐大臣之一,称他”旧学“,从此甘姓以”旧学“为堂号。据史书记载:「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安国传:「高宗(武丁)即位,甘盘佐之,后有傅说」。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武丁即位后,「居殷,命卿士甘盘」。

甘德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一说是齐国人),中国著名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里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其中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甘德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这些著作的内容多已失传,仅有部分文字为《唐开元占经》等典籍引录,从中可以窥知他在恒星区划命名、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

甘茂

战国时期秦国左相、齐国上卿。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先后为秦国平定汉中,攻取宜阳。后来,遭到向寿、公孙奭等人的谗言诋毁,在进攻魏国时投向了齐国,在齐国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为齐国出使楚国。

甘罗

战国时期著名小神童,楚国下蔡(今安徽省凤台)人。出身于当时秦国的名门,是秦武王左相甘茂的孙子,年12岁事秦相吕不韦从政,做事胸有成竹,善于言辩,为秦国使于赵国,赵王不但躬亲郊迎,而且在甘罗的伶牙俐齿之下,心甘情愿地割五城以事秦。结果,未费一兵一卒而净得五城。甘罗回到秦国之后,就被高拜为上卿,为后世留下了这么一段充满著传奇意味的故事。

甘英

(生卒年不详),字崇兰,东汉人。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他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境内)、安息(即波斯帕提亚王国,今伊朗境内)等诸国,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但未能到达他的目的地大秦。

甘延寿

字君况,后汉时北地郁郅人。少善骑射,入羽林郎,又为期门,以材力获宠,升辽东太守。元帝时,出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者,延寿与副校尉陈汤进军康居,斩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卒谥壮。

甘宁

字兴霸。三国时临江人。先依刘表,后归吴。陈计于孙权,先取黄祖,尽获其士众。又从周瑜破曹操,攻曹仁,拜西陵太守。曹操出濡须,宁为前都督,衔枚出破敌,敌惊退。时称江表虎臣,官至折冲将军。

甘战

(?—569年),字伯武,东晋时代江西丰城人。万寿宫西山十二真君之一。以孝行闻名乡里。遭时乱离,隐居草泽,不求闻达。因慕神仙之术,闻许逊能行孝悌大法,除害利物,遂登门拜为弟子。曾斩杀大蛟。相传许逊上升时,赐他金丹,后归丰城,继续传道,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正月七日,驾麟车,乘云而去。政和二年,封为“精行真人”

甘泳

(甘泳著作)

字泳之,宋朝江西崇仁人,读书不拘绳尺,尤精于诗。他作了一首长诗,有1400字,随事起义,随义链句,在古时是绝无仅有的。他的诗风也很奇特,与众不同。著有《东溪集》。生平事迹见《万姓统谱》卷六六、《元诗选》三集。

甘从矩

字方平,南唐丹阳人(今江苏南京丹阳镇),南唐征南将军,为江西丰城甘氏始祖。丹阳甘氏出身中下级武官,首领为甘从矩,“乾宁四年(897),甘从矩南下进取江西 ,迫使钟传、危全讽归属南吴。天复二年(902),杨行密受封吴王。吴王拜甘从矩为吴国开疆大臣,功晋征南将军,食邑丰城骊塘 (今丰城市秀市镇潘桥水库库区内),爵丰城伯。天祐五年(908),功成名就的甘从矩退归骊塘。献家财田园以济民苦,建宝福、云岩、隆福三寺行施桑梓,时为世人称颂。武义元年(919),吴王杨隆演敕文,加封甘从矩为“富城开国伯”。宋建隆二年(961)南唐李中主迁南都于南昌,其臣有甘从矩者,与其他大小臣工一样率领部属投入了这次西迁南都的移民运动。元代文学家、史学家揭傒斯两次提到这件事。

甘凤池

江苏江宁人,清代著名武术家,生卒年不详。先后拜黄百家、一念和尚为师,精内外家拳,善导引之术。江湖人称「江南大侠」,著有『花拳总讲法』。据清人王友亮着『甘凤池小传』说,他年八十余,终于归乡。

土姓起源:句龙之后,系出姜姓

土姓,读音[tǔ],现行较罕见姓氏。汉族、藏族有此姓。

历史来源:

一、《续通志·氏族略·补遗·以官为氏》注云:“句龙为后土,子孙为氏。”《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亦载:“ 共工氏有子曰句龙 ,为后土。”

句龙,或作“勾龙”,相传为炎帝之十一世孙,共工之子,能平水土,后世祀为后土之神。故此之土氏,当系出姜姓。

二、《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帝鸿妻土敬氏曰炎融,生驩头,为尧司徒。是土姓所始。帝鸿,相传为黄帝名号。

驩头(huān tóu),古代苗民部落首领。亦称驩朱、驩兜、丹朱。其所统称驩头国,为三苗部落联盟的一支。分布于今湖南、江西北部地区。尧时,曾参加与三苗部落作乱,与尧战于丹水(今丹江),战败,被迁置崇山。

三、据《姓源》载,杜氏之后。土为古杜字,土与杜本来是同一氏。

宋代有土皋;明代有土不申;清代有土国宝。

今北京,上海,山西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朔州,陕西韩城,青海天峻,福建上杭,云南泸水,四川成都等地均有分布。

川渝姓氏趣谈:为什么李姓被叫成老乱,王、孟被称作排姓、混姓?

少年时在四川待过一段时间,落脚的那个村有十来个姓氏,别的姓氏都是常见姓,唯独有一个“混”姓十分特别,后来我打听了下,实际上“混”姓人本姓“孟”,为啥被叫成“混”姓当地人也说不清。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也读了一些书,渐渐明白了是咋回事。

原来,以前的时候,巴渝一带隐语很流行,甚者连别人的姓也不正面叫,而用读音相近或有意义关联的作为隐语去代替。

也有民间传说是因为以前绿林豪杰犯了法,为躲避官府,故意用隐语来隐姓埋名。

部分常见姓氏隐语列举如下,看看有没有你的姓:

如“余”与“鱼”同音,“鱼”在川渝方言中称为“鱼摆摆”(鱼在水中不断摆尾),故称“余”姓为“老摆、摆尾子”。

“朱”与“猪”同音,川渝称“猪”为“猪二爸”,猪常用嘴拱东西,猪尾老是甩动,故称“朱”为“老拱、老甩”,戏称为“二爸”。

“龚”与“弓”同音,“弓”是弯的且“弹”与“弓”常连用,故称“龚”姓为“老弯”“老弓”、“老弹”。

川渝方言中,“邓”与“炖”同音,“炖”的同义词为“煨”, “煨”又与“威”同音,故称“邓”为“老威”。

“陈”姓说为“包东”,“成”姓说为“翘脚”,“程”姓说为“禾口”。

又如:

老口——吴姓。因俗称“吴”为“口天”。

老辣——姜姓、江姓。因“江”“姜”同音,“姜”有辣味。

老滚——袁姓。因“袁”“圆”同音,而圆形的东西常会滚动。

老抓——侯姓、熊姓。“侯”谐音“猴”,“猴、熊”常用手抓东西。

老吹——萧姓。因“萧”、“箫”同音,“箫”多用于吹奏。

老排、老桓——王姓。因讳称“帝王”之“王”,取“王牌”(谐排)“桓久”之义。又因“王”字有三横,也称为“老横”。

老硬——石姓。因“石头”一般较硬。又因俗语有“八九不离十(谐石)”之说,故也称为“老九”。

老咸——颜姓。因“颜”、“盐”同音,“盐”是咸的。

老跑——马姓。因马常奔跑。

老焦——胡姓。因“胡”、“糊”同音,“糊”、“焦”同义,川渝方言有“焦糊糊得很厉害”一词。

老喜、喜大爷、红先生——梅姓。因“梅”、“霉”同音,忌讳说“霉”,取其反义词“喜、红”呼之。又因讳说“猴、梦”,故“老喜、喜大爷、红先生”又可称“侯姓、孟姓”。

老撞——钟姓。因“钟”常被撞。

老甩——廖姓。因“廖”、“撂”同音,“撂”、“甩”同义。

老烟、老炎(子)、老浮——陈姓。因忌讳说“沉”。

老苦——田姓。因“田”、“甜”同音,“甜”、“苦”常对用。

老晚——孙姓。因“孙”与“晚生”之“生”同音。

老沙——何姓。因“何”“河”同音,河中常有沙。

老粉——白姓。因“白”“伯”同音,讳“老伯”。

老凋——谢姓。因“凋”、“谢”常连用。

老混——孟姓。因“孟”谐“梦”,忌讳说“梦”。今川渝部分地区称“梦”为“混老二”“做梦”称为“扯混老二”。

老可——何姓。因俗称“何”为“人可何”。

老臭——史姓。因“史”“屎”同音,“屎”是臭的。

老弯、弯鼻子——向姓。因大象的鼻子常为弯的。又因“向”谐“对象”的“象”,故也称为“老对”。

老甜——韩姓。川渝“韩”(盐巴太han)、“咸”同音,而川菜味型中“甜、咸”常对用。

老响——罗姓。因“罗”、“锣”同音,“锣”常被敲响。

老咪——杨姓。因“杨”、“羊”同音,“羊”常发出“咪”的叫声。

老补、老敹(liáo)——冯姓。“冯”、“缝”同音,“补”、“缝”、“敹”同义。

老×——任姓。因“任”、“人”同音,如称之为“老任”则谐“老人”,被占了便宜,而“×”可代指“某某”。

老×——叶姓。因“叶”、“爷”同音,如称之为“老叶”则谐“老爷”,被占了便宜。

老踩——倪姓。因“倪”、“泥”同音,而“泥”常被“踩”。

老梭——佘姓。因“佘”、“蛇”同音,忌讳说“蛇”,改称为“老梭”。

老蜜——唐姓。因“唐”、“糖”同音,“蜜”、“糖”同义。

老传——傅姓。因“傅”、“父”同音,忌讳说“父”,“传”的繁体“傳”与“傅”字形相似。

老推——宋姓。因“宋”谐“耸”,“耸”在四川方言中有“推”义。

老膘——刘姓,因“刘”、“流”同音,“流”谐“猋”义,“膘”“猋”同音;流水顺江河而下,故也称为“老顺、细水长、顺水漂”。又因四川方言中“鼻子”即“鼻涕”,“清鼻涕”常会流出,故也称为“清鼻子”。

老乱——李姓。因四川方言有“理乱”一词,意为“乱七八糟”,“理”、“李”同音。

老(火巴)、老晒、二十一田八——黄姓。因果实等成熟后会变软(火巴),太阳晒后一般会变黄。而“黄”字可拆为“二十一田八”。

老跳——张、章姓。因俗称“张”为“反弓张”,“张、章、獐”同音,“獐子”爱跳,故名。又因泛称吝啬的人为“张老坎”,故张姓也称为“老坎”。

多字的姓氏隐语:

西土瓦——甄姓。因“甄”字可拆为“西、土、瓦”三字。

十八子、木子先生——-李姓。因俗称“李”为“木子”、“十八子”。

秤砣落水——陈姓。因“陈”、“沉”同音,讳“沉”,秤砣人水会沉。

帽儿头、老米干(饭)——范姓。因“帽儿头”即为一碗冒尖的白米饭,“饭”谐“范”。

背时倒——赵(谐“灶”)姓。四川方言有“背时倒灶”一词,意为“倒霉”。

儒林外——史姓。

今古奇——关姓、官姓。

高头大、千军万——马姓。

二八提——蓝姓、兰姓。

正南齐、一清二——白姓。

巴心巴——甘姓。

花尔古、杂尔古——董姓。

一刀两——段姓。

四面八——方姓。

卖劝世、千古奇——文姓。

猫儿盖、星宿儿屙——史姓

干捞带——黄姓。

麻婆豆、九牛二——虎姓。

跩瞌打——遂姓。

鬼画桃——胡姓。

飞沙走、老打老、一老一——石姓。

太子登、儿孙满——唐姓。

刘海戏——钱姓。

不对子——伍姓。

金殿装、扯地皮、一路顺——封姓。

砍樵摆——杜姓。

黎山老——母姓。

糊里糊——涂姓。

一年四——季姓。

一本正——金、经姓。

一箭双——刁姓。

一呼百——应姓。

人心所——向姓。

人多为——王姓。

力争上——尤姓、游姓。

大张旗——古姓。

三亲六——戚姓。

莫名其——缪姓。

千秋万、子孙万——戴姓。

小巧玲——龙姓。

万紫千——洪姓。

万古长——-青姓。

万贯家——柴姓。

马到成——龚姓。

习以为——常姓。

打惊打——章、张姓。

一笔勾——萧姓。

四十八、方天化——节姓、戢姓。

最后说一个姓氏隐语的故事。

四川巴中平昌县,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路去赶考,歇在一个客店里,老板娘问:“二位贵姓?”

这两位秀才为了显示自己有才,便答道:“长弓十八子。”

老板娘随口说道:“张、李二位客官请住楼上。”

这两个秀才听了老板娘的话后,十分佩服,于是问道:“大嫂真不简单,请问贵姓?”

老板娘答道:“我有已点。”

两个秀才听了,感到莫名其妙,当晚睡觉时,就在肚皮上画来画去,总画不出来是个什么字,直到天亮的时候才听见有人喊:“巴大嫂,我们走了!”

这时,两个秀才才明白“我有已点”原来是个“巴”字,于是就在店家的门上写道:

“昨夜为你巴大嫂,把我肚皮都画穿。”

如今,这些姓氏隐语大多已消失,但将其作为一种曾经很流行的地域文化来了解,也是蛮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