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范丹老祖的故事(范丹老祖)

范丹老祖的故事(范丹老祖)

本文目录一览:

乞丐祖师爷:范丹

乞丐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最早的乞丐是因为战争、灾荒而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乞丐群体渐渐也有了自己的组织,就是所谓的丐帮。丐帮只不过是广义上的讲法,也是一种俗称。近代丐帮如果要按照地域来分的话,则有上海帮、北京帮、凤阳帮、四川帮、广州帮之分;按照乞丐的乞讨方式来划分的话,则有以软乞骗讨的东行,有以强行乞要的西行。

这些出于社会底层的乞丐们,衣食住行往往都不具备,可以说是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他们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歧视,甚至在丐帮内部,也还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分配的不公。因此,这些乞丐们在平日里都虔诚地寻求行业保护神或者祖师爷的庇护,希望在飘零的乱世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和心理的满足。

乞丐们供奉的祖师有很多,主要有范丹、朱元璋、康花子、李后娘娘、高文举、窦老、老君、婆啰、孔子、严嵩、李铁拐、郑元和、伍子胥、搪帐老祖等。

由于信奉的神灵不同,乞丐们也可以分成不同的派别,并各自以自己的信奉的神灵为自己门派姓氏标志。如信奉范丹的帮派就叫范家门,信奉宋仁宗生母李后娘娘的帮派就叫李家门,供奉唐朝高文举的乞丐被称做高家门,还要索家门,顾名思义就是以供奉一个曾救过朱元璋性命的索姓乞丐为祖师的乞丐门派。

此外,不同的丐帮也有各自不同的群体特征和特点,如李家门的乞丐多为女性盲人,乞讨的时候,经常斜挎布兜,并用这布兜盛放乞讨来的食物;高家门的乞丐在行乞的时候都要拿着竹筒、竹板和石片等器具;苏州一带的乞丐多奉伍子胥为祖师,并且大都会演奏一些乐器,以此来取悦人们而达到乞讨的目的。

不过整体而言,全国各地的乞丐供奉最多的还是范丹,有些地方也称范冉。关于范丹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北京等地的乞丐说范丹生活在东汉时期,他人穷志不穷,不为贫穷所困,非常有骨气,为了表明自己也像祖师爷那样“贫贱不能移”,范家门的乞丐们在讨钱的时候,要用响器而不能直接用手去接钱,意在表明不因讨钱而降低自己的身份。

二是活动在范围更为广泛地区的乞丐们说范丹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借粮食给孔子。孔子在渡过难关之后,便亲自前往表达谢意,但言语之间又向范丹流露出暂时无法还清所借粮食的忧虑,范丹却非常仗义地说,没关系,让我的徒弟向你的徒弟慢慢地要吧。

也正是因为孔子被视为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圣人,所以范家门的乞丐在各派乞丐中的地位最高。而且,这一门派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定,那就是只要看到大门上贴有对联的人家(指的是读书人或大户人家),乞丐们都可以进去讨钱,这似乎和孔子向范丹借粮那个故事有关。

实际上,范家门的乞丐充分利用人们的尊贤心理,借机抬高自己的地位,并使自己的行乞行为有了合理、合情的依据。

传说:

传说孔圣人周游列国的时候,来到了要饭花子的首领范丹老祖居住的地方。孔子和徒弟们刚刚住下,天就下起雨来。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孔子的粮食已用完,便派他的徒弟公冶长出去借粮。  

公冶长外出借粮,借了一圈没借着,回来对孔子说:“师父,这一带老百姓很穷,都没粮,只有那个要饭花子首领范丹老祖有点小米。可当地人都说他脾气古怪,一般人是借不来的。何况他是个要饭的,向要饭的借粮,有失体面,所以我没去借。”孔圣人一听,想了半天,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事到如今,你只管去借,只要你一提我的名字,他保准借。”公冶长听了,牵马套车向范丹家赶去。  

公冶长来到范丹老祖的门口,下车前去敲门。范丹开门问道:“来者何人?有何贵干?”  

公冶长忙上前行礼,道:“我是孔圣人的徒弟公冶长,从曲阜来到贵地,断了粮草,奉师父之命,向老祖借粮。”范丹看了看公冶长说:“你师父是有名的圣人,你是他的徒弟,那我今天得出个题目考考你,如果你答得对,我就借粮给你,如果你答不对,我就不借。”公冶长一听,心想,这有何难?随声说道:“老祖请出题吧!”范丹道:“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公冶长想了想,答道:“天上星辰多日月少,娶媳妇喜来送殡恼。”范丹听了,转身就走,“不借!不借!”公冶长急得连声喊:“老祖,老祖……”范丹头也不回。公冶长只好赶着大车,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公冶长回到住处,把借粮的事说了一遍,圣人说:“看来还得我去。”  

不多时,圣人和众徒弟来到范丹家门口。圣人亲自上前叫门,范丹迎了出来。圣人提出借粮的事,范丹点了点头说:“借粮,这样吧,还是我出个题,如果你能答对,我借,答不对,不客气,请您到别处借。

”圣人说:“可以。”范丹说:“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孔圣人随即答道:“小人多来君子少,借账喜来还账恼。”范丹听了高兴地连声喝彩:“好!好!好!”转身从袖筒里取出一个鹅毛翎筒,只见筒里装着满满的小米。

范丹说:“来,圣人,把小米借给您。”孔圣人和众徒弟一看,不高兴了,圣人心想:你范丹糊弄我,借就借,不借就拉倒,千不该万不该当着徒弟的面出我的洋相,叫我下不了台!可又一想:求人难啊!哎!借了吧!然后让徒弟拿过口袋接小米。

范丹拿着鹅毛翎筒往下倒,口袋满了,可鹅毛翎筒里的小米只少了一点点。孔圣人看了,忽然明白了,范丹老祖原来是神仙。孔圣人心里一阵惊喜,忙叫众徒弟把所有的口袋都拿过来,结果都装满了,鹅毛翎筒的小米才倒干净。  

第二年,孔圣人和徒弟们拉着比借粮时多一倍的小米来到范丹家。范丹热情相迎,酒饭招待。饭后开始还粮,孔圣人让徒弟们把所有的小米全部倒进鹅毛翎筒后,还不满半筒,圣人心里有点不乐意。范丹早已看透了圣人的心思,故意把脸一板说:“都怨我当初不该借给您,看您恼了吧?当时我借给您的是满满的一筒,今天您还我的还不到半筒就心痛了?”

圣人忙赔笑说:“你放心!这个账我早晚还清。”范丹摇摇头说:“您这辈子肯定是还不清啦!”孔圣人说“那不要紧,我还不清,让我徒弟还。”范丹说:“您徒弟是谁?”孔圣人回答说:“凡是贴门的都是我的徒弟,你只管去要,长好啦!”范丹说:“您徒弟代您还账,我就让我徒弟去要账。”圣人忙问:“你徒弟是谁?”范丹说:“凡是要饭的人都是我的徒弟。”孔圣人一听:“那好,咱就这样定了。”二人伸手击掌。

所以,后人以范丹为叫花子的祖师爷,至今不管谁家去了要饭的,没有人说:“我不欠你的账。”即使不想给,也只能说个“没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