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映专业版怎么剪气口?
中医切诊知多少?不只是诊脉
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的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脉诊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健康科普排位赛# #哆咖医生超能团#
(一)脉诊脉诊,又称“切脉”或“候脉”、“按脉”、“持脉”。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探查脉象,以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诊病方法。
1.脉诊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
关于脉诊的部位,历来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即切按病人桡动脉腕后表浅部位。“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分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为六脉。
关于三部脉分候脏腑的问题,历代论说颇多,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现临床常用的划分方法是: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体现了“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脉)以候下(躯体下部)”的原则,这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也不能把三部候脏腑的方法机械地看待,临诊时需结合具体的病证综合各方面情况加以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此外,寸口脉搏亦最易切按,这也是诊脉独取寸口的原因之一。
2.平脉的特点及变异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平脉的至数是一呼一吸即一息脉来四至,脉象和缓有力、从容有节、不快不慢。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
脉学中认为,平脉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有神”,即脉象和缓有力;二是“有胃”(胃气),即脉来去从容而节律一致;三是“有根”,在尺部沉取,仍有一种从容不迫应指有力的气象。
3.病脉与主病
疾病反应于脉象的变化,即为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
(1)浮脉
【主病】浮脉主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相似脉:
散脉:浮大无根,浮取脉形很大,但无力,稍一用力则按不着。散脉表示正气耗散,脏腑精气将绝。多见于病证的危候。
芤脉:浮大中空,有如按葱管。多见于大失血或大汗后。
(2)沉脉
【主病】病邪在里。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相似脉;
伏脉:较沉脉部位更深,须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至暂时伏而不显。常见于厥证、邪闭、痛极等。
牢脉: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均不应,推沉取始得,坚牢不移。多见于癥瘕、痞块、疝气的阴塞内实证等。
(3)迟脉
【脉象】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相似脉:
缓脉:仍一息四至,但脉势的来去却有缓慢之感。多见于湿邪致病及脾胃虚弱证。
(4)数脉
【脉象】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去来促急”。
【主病】
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相似脉:
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其特征是数而躁手。在热陛病极期,以及劳瘵病阴竭阳越时,都可见到疾脉。
(5)虚脉
(6)实脉
(7)滑脉
【主病】
痰饮、食滞、实热等。平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妇人妊娠亦常见滑象,是血气充盛而和调的表现。
相似脉:
动脉:脉来滑数有力,应指跳突如豆,但搏动的部位较短小,主惊,主痛。
(8)涩脉
【主病】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挟痰,挟食。
(9)细脉(又称小脉)
【主病】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相似脉:
襦脉:浮而细软,轻按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主虚证与湿证。
微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心肾阳衰或暴脱,阴阳气血诸虚。
弱脉:沉细而应指无力。主气血两虚诸证。
(10)洪脉
【主病】
邪热亢盛。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证。
相似脉:
大脉:脉形虽大于常脉,却无汹涌之势。若大而有力,为邪热实证,大而无力多为虚损。
(11)弦脉
【主病】
肝胆病、痛证、痰饮等。弦大兼滑,阳热为病,弦紧兼细,阴寒为病,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也常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全无胃气,病多难治。
相似脉:
紧脉:脉来绷急,状如牵绳转索。其主病为寒、痛,宿食。寒邪在表,脉多见浮紧;寒邪在里,脉多见沉紧。痛证多因寒邪所致,故亦常见紧脉。
革脉:脉来弦急而中空,好象按着鼓皮似的,即为革脉。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崩漏等病证,也见于精血内虚。
(12)代脉
【脉象】
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歇止,间歇时间较长。
相似脉:
促脉: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主阳热亢盛、气滞血瘀或痰食停积等病证。凡血气、痰食、肿痛诸实热证,均可见此脉,并有力。若促而细小无力,多是虚脱之象。
结脉: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问歇。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癥瘕积聚。
总之,促、结、代脉都属于节律不整而有歇止的脉象,这是三者共同之处。但结脉、促脉都是不规则的间歇,歇止时间短;而代脉则是有规律的间歇,歇止的时间较长。结脉与促脉虽都有不规则的间歇,但结脉是迟而歇止,促脉则数而歇止。
4.相兼脉与主病
相兼脉的主病,一般来说等于组成该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相合。例如,浮脉主表证,紧脉主寒证,浮紧脉即主表寒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沉迟脉即主里寒证;沉脉主里证,细脉主虚证,数脉主热证,沉细数脉即主里虚热证。余可类推。兹将临床常见的相兼脉象所主病证
举例如下:
浮紧脉,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痹疼痛。
浮缓脉,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太阳中风的表虚证。
浮数脉,主风热袭表之表热证。
浮滑脉,主风痰,或表证挟痰。常见于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
沉迟脉,主里寒证,常见于脾胃阳虚,阴寒凝滞的病证。
弦紧脉,主寒痛,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两胁作痛等病证。
弦数脉,弦为肝脉,数为主热,常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等病证。
滑数脉,主痰热、痰火,或内热食积。
洪数脉,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沉弦脉,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结。
沉涩脉,主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弦细脉,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
沉缓脉,主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诸证。
沉细数脉,主阴虚或血虚有热。
弦滑数脉,见于肝火挟痰,或风阳上扰,痰火内蕴等证。
(二)按诊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脘腹及其他病变部位施行触摸按压,以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痞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的一种诊病方法。
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主要是审察肌表的寒热、荣枯、润燥以及肿胀等。按肌表不仅能从冷暖以知寒热,还可以从热的微甚、浅深而辨明表里虚实。一般来说,热邪盛的身多热,阳气衰的身多寒。凡身热,按其皮肤,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的,是热在表;若久按其热更甚,热自内向外蒸发的,是热在里;肌肤热泛而无蒸腾感的,属虚劳发热。
轻触肌表,可以察皮肤的润燥,了解病人有汗无汗和津液是否损伤。如皮肤润泽的,多属津液未伤;干燥或甲错的,多属津液已伤,或内有干血。重手扪按,审察肿胀,可以辨别水肿和气肿。重手按之不能即起,凹陷成坑的是水肿,按之凹陷手举而即起的是气肿。
在外科方面,触按病变部位,可辨别病证的阴阳和是否成脓。如疮疡按之肿硬而不热,根盘平塌漫肿的,多属阴证;按之高肿灼手,根盘紧束的,多属阳证。按之固定,坚硬而热不甚,是未成脓;按之边硬顶软而热甚的,是已成脓。轻按即痛的,为脓在浅表;重按方痛的,脓在深部。按之陷而不起为脓未成,按之有波动感的为脓已成。
另外,还有触摸“尺肤”的诊法,对温热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尺肤,是指肘内至掌后横纹处的一段皮肤。尺肤热甚,见于外感疾病时,多属温热证。
2.按脘腹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按脘腹,主要是通过轻触表面,察皮肤的润燥,触压局部,了解有无痛感,重手推按,审其软硬,以辨别脏腑虚实和病邪性质及其积聚的程度。
(1)按脘部 脘部,指胸骨以下部位,又称“心下”。按心下的软硬和有否压痛,可鉴别痞证与结胸。心下痞满,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证;心下满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心下坚硬,大如盘,边如旋杯,为水饮。
(2)按腹部 腹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腹胀满,叩之如鼓,小便自利的属气胀;按之如囊裹水,小便不利的是水鼓。
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且痛有定处的,为癥为积,多属血瘀;肿块时聚时散,或按之无形,痛无定处的,为瘕为聚,多属气滞。若腹痛绕脐,左下腹部按之有块累累,当考虑燥屎内结。腹有结聚,按之硬,且可移动聚散的,多为虫积。右侧少腹部按之疼痛,尤以重按后突然放手而疼痛更为剧烈的,多是肠痈。
短视频剪辑气口必备神器#视频制作
PR自动剪辑脚本。
推荐一个自动剪辑脚本,Edit Faster Edit Smarter,口播博主或课程老师。剪视频气口的时候,肯定既枯燥又繁琐。有了这个脚本,我们直接将视频拖入窗口,分析完波形后,调整一下气口出入点,不要剪得太过头,以及采样间隔等参数。差不多满意后,点击应用,就自动剪好了。
黄色表示气口空白,可以保留黄色,自己校对剪辑一遍。也可以直接选中所有黄色标签组,按Shift+del,删除并自动填补空隙,最后校对一遍就好了。也可以点赞关注我,私信发你一份。
舞蹈叙事的语汇创生与结构建模
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演的舞剧《情逝》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它的总编导是邓一江。提起邓一江,我想起20年前的1998年,他在担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时创排的舞剧《情殇》——《情殇》是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改编的舞剧,这个只有“四块板、六个人”的舞剧,在当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三届舞剧观摩演出”中获得了高度的评价。这个“评价”概括来说,就是该剧在对“舞蹈叙事”的深入探索中,颇具新意地解决舞剧叙事的语汇创生与结构建模问题。在谈舞剧《情逝》之际之所以会联想到《情殇》,在于二者对“舞蹈叙事”的深入探索是一以贯之的,只是《情逝》显得更成熟、更自如了。
与《情殇》的“四块板”的不同拼组以及在不同空间的搁置不同,《情逝》用来定义空间、规定情境的物件是“六把椅”——就是那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靠背椅。很显然,“六把椅”较之“四块板”而言,更为具象也更为实在,因而在定义空间、规定情境时更需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更进一步还需把握住情与境、神与形的关系。《情逝》中具体、实在的人物是“五加一”,“加一”的意思是有一位人物是在中场休息后的下半场才出现的。虽然人物总体与《情殇》一致,但因为没有《雷雨》这样的文学名著来引导观众的“前理解”,《情逝》的性格刻画和情感纠葛,就“舞蹈叙事”而言显然难度更大。
场刊上“总编导的话”写道:“舞剧《情逝》通过讲述上世纪40年代大陆一对青年因时局动荡‘有情人未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将一生守候的爱、隔海相望的爱、只看一眼的爱、愿做替身的爱这四种不同的情感态度,进行情是缘、亦难消、一生情、一世梦的深层表达……”舞剧中的这对青年叫张鹤翔和郝泓芸。除郝泓芸和张鹤翔之外,上半场出现的人物还有两人各自的母亲——郝夫人和张母,另一位是郝泓芸的表哥兼追求者宋一雷。实质上,在上半场的“舞蹈叙事”中,张母本是可有可无的。人物的情感纠葛主线,在于宋一雷暗恋着表妹郝泓芸,因怯于表白而请同学张鹤翔代为送花致意,谁知郝泓芸心中早有张鹤翔……郝夫人的存在,在于给泓芸和鹤翔的恋情制造点障碍,因为她的立场站在自己的外甥宋一雷一边。如果只是这样,《情逝》无疑只是一部平淡的舞剧;但这个上半场的“平淡”是为下半场的“深邃”垫场的,因为它要为下半场所有人物的行动提供“事出有因”的支撑。
舞剧《情逝》的六场戏分别叫《初情》《定情》《别情》《忆情》《拒情》《怆情》。实际上,舞剧从视觉效果上来看并不分场,前三场只是上半场的三大板块,而下半场的三大板块是后三场。舞剧的场景切换不用布景,邓一江延续了舞剧《情殇》时的创作理念,定义空间、规定情境的就是那“六把椅”。比如在《初情》中,下场门前面支着泓芸作画的画架,架旁放着一把靠背椅,椅上坐着作画的泓芸。这时的戏剧行动是暗恋泓芸的一雷恳请鹤翔代为献花……无关于这一行动的郝夫人和张母背向观众,平行地坐在舞台后区的两把椅子上;代为献花的鹤翔未料到自己早已是泓芸的意中人,于是展开了意切情深的双人舞……自感被冷落的一雷回到后面另一把平行摆放的椅子,与郝夫人、张母一并成为泓芸与鹤翔的背景。当泓芸恳请母亲答应自己的婚事时,郝夫人起身走向上场门前(那儿放着另一把“定义空间”的椅子),形成了斥责鹤翔的双人舞……
转入《定情》时,只是在下场门后用4把椅子围成一个狭窄的空间,空间的追光下是操持家务的张母;对于因失恋而忧伤的鹤翔,张母的关爱之情形成了另一段“双人”的舞蹈叙事;此时泓芸不顾母命来到张家,又是一段双人舞表达出海誓山盟。上述人物在由“行动者”转为“背景”或由“背景”凸显为“行动者”之时,都自然而然地拖着椅子重新布局,以此来实现情境的转换——《别情》一场中布局凌乱的椅子,显示出时局的变动,被抓丁的鹤翔匆忙间请一雷带信给泓芸,表达出无奈的别离和无尽的思念。
该剧下半场不仅人物间的情思更加错综,行为更加隐忍,舞台空间的定义与情境的规定也更为繁复了。《忆情》一场,定义的空间是“海那边”,鹤翔手捧泓芸的画像陷入沉思,身旁的女友小雅恍惚间成了泓芸,而泓芸照顾张母的双人舞在鹤翔的沉思中展开。《拒情》一场,舞台一侧是郝夫人希望泓芸念及一雷的执念而放弃自己的苦守;另一侧是病中鹤翔幻想着与泓芸圆房,而穿着嫁衣的泓芸飘逝之后是小雅深情的相拥。最后《怆情》,是泓芸仍然身着嫁衣苦苦相等,而病重的鹤翔在接纳小雅时托付自己永世难解心结。
观看《情逝》,第一个强烈的印象是各种关系中人物的舞蹈编得极具“戏剧性”——是那种体现情感的细微和心灵的对话的“戏剧性”,编得远离“套路化”且又极具“流畅度”。这一点邓一江说是从日常生活形态出发而融入音乐性的表达,使语汇的创生真正成为“舞蹈的叙事”。第二个强烈的印象是各种人物关系的舞蹈居然实现了“无缝连接”——是那种按主要人物的情感取向和命运遭际来推动的“无缝连接”,以至于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舞剧结构模态,一段段“舞蹈叙事”的“气口”只是各个人物拖带椅子进行“定义空间”和“规定情境”的一次次转换。第三个强烈的印象是全剧的舞者虽然“简约”(除六位人物外,另有六人在上半场虚拟黑暗的氛围,在下半场象征阻隔的海涛),但却表现出更为精准、更为动情、更为入戏的舞蹈——“简约主义”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可以说在该剧得到了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