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什么言观色的成语(什么言观色)

什么言观色的成语(什么言观色)

察颜(言)观色,奴性的基本养成|墨者永在行

如今是个看脸的时代,拼的是颜值,颜值高的基本上就有点击率,就像现在的“小鲜肉”啊,“网红”啥的。听我的一个编剧朋友讲,拍个片子,“小鲜肉”就敢要个一亿的片酬,然而还是有很多导演啊制片啥的对“小鲜肉”趋之若鹜。无他,靠的就是“小鲜肉”的颜值——市场在那嘛。当然,片子质量是另外一个事儿。还有“网红”啥的,“看脸”(但不限于看脸)居多,或卖美,或卖丑,或卖萌。毕竟或高雅或低俗,都是美的一部分呢。

人有追求美的天性,所以看到大街上都是韩国“锥子脸”和“大胸器”对于我这种人也是一种享受。女人们也乐意把自己打扮的漂亮。当然啦,某些见不得女人漂亮的,恨不得女人出门都蒙面的“道德圣崽”来说,这是不可理喻的,也是无法接受的。女人嘛,长的漂亮是罪,出来工作是罪,在“圣崽”眼中,女人就该在家里生孩子,相夫教子,要三从四德,还得随时准备给他男人纳妾,如此的话,就完美了。只是时代进步了,还在做着两千年前的“美梦”(对女人来说就是噩梦)的“圣崽”们来说,生活在这个时代,略显不合时宜,可以考虑除了做梦外,选择其他方法去拜见“圣崽”们的伟大圣人——比如,一头撞死,也算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了。孟子不就说过:唯送死可以当大事。虽千万人吾往矣。

实际上,我要说的不是颜值的事。而是另外一件有些很长远传统的看脸文化,或曰奴性的养成必修之术。像我这样的俗人来说,看脸只是看个漂亮,而对于某些人来说,看的则是脸色。看脸色行事,可以说是奴性使然。看脸色行事有个很“文”彩飞扬的说法“察颜观色”或者说“察言观色”。二者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看脸色,后者不但看脸色还要“听话听音”,这是揣摩上意的不二法则,是升值的捷径。在官场(官僚)犹甚,当然啦,为政若盂,官场的法则直接就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学生会也搞的官样文章。

一个不懂得察颜(言)观色,揣摩上意来行事的人,基本上就没有升值的空间了。当然啦,我在这不是鼓励谁去进行奴性的养成培训,而是指出这种奴性的存在。很多人有疑问,那么这种奴性来自哪?你咋还说有着长久的历史传统呢?那就不得不说说啦。

要知道,察颜观色的主张是儒家大圣人孔子提出来的:子曰: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孔子是喜欢当官的,三月不见君则惶惶如也。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是孔子的追求。孔子既然对当官有强烈的欲望,自然对如何当官有着一套理论。比如说察颜观色,考虑如何用下人的姿态来面对上峰。进而孔子还提出了如果不懂察颜观色的本事,那就是个瞎子一样啊: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季氏)所以了,孔子就有着一对如何用下人姿态来迎合上级的理论,比如卑微啊,站也没个站相,说话也不敢大声,连呼吸都得控制。走路也得像踩着香蕉皮啊。看看电视剧里的太监和那些贪官污吏就很形象。就让我们看看这原文的说法: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乡党)

估计当时也有人这么批评过孔子,所以孔子似乎也为此做了辩解: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对于这种察颜观色的事,韩非子是很瞧不起的,韩非子主张,别想让大臣们看君主的脸色行事,咱们有法可依: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与儒家主张的察颜观色完全对立。

历史上不看君王脸色行事的人有很多。咱们就举先秦的例子。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秦始皇杀了他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还要把他妈打入冷宫。于是就有人不同意了,结果秦始皇都杀了。这时候来了一个人叫做茅焦,茅焦说,皇帝佬儿,你比桀纣都残暴。秦始皇说,你这是找死。茅焦说,你看你办的那事儿,还是人干的么?你不是杀了27个了么,来,有本事你弄死我。说着就把衣服脱了。这下把秦始皇吓坏了,说,哎呀先生,我是混蛋,得亏你教育我啊。

另外一个故事是《战国策》里的,齐宣王见颜觸,说,颜觸你过来。颜觸说,你过来。齐王就不高兴了。这时候那些察颜观色的就来啦,他们说,齐王是君,你是臣,齐王叫你过来,你却叫君王过去,你竟敢这么干。颜觸说,齐王叫我过去,我就过去,我是趋炎附势,我叫齐王过来,齐王这是礼贤下士,与其叫我趋炎附势,不如让齐王礼贤下士。齐王就更不高兴了,气的脸色都变了,说,君王贵还是士贵?颜觸说当然士贵啦。你看啊,秦国攻打齐国下令说“谁要是敢在柳下季的坟墓50步之内砍柴的,杀无赦。有能砍下齐王人头的,赏金封侯”活王的头连死人的墓都比不上,你说王贵还是士贵?齐王听了不高兴也只能耷拉着脸不作声。深谙察颜观色的左右们又搭腔,王有大片土地财宝,招揽各种人来役使,谁敢不服?你一个匹夫之士也就种地看看门啥的还不下贱?(你看,察颜观色还真是奴性十足,处处给主子找面子)颜觸说,玩去,尧舜的事你们没听说过?如今当王的不少,就怕有一天被连根除了,想种地看门都没资格。况且,侯王称孤道寡的本来就是说自己下贱嘛。这下齐宣王就服气了。

通过这俩故事,你看察颜观色的人和不看脸色行事的人真是大不同啊。当然啦,察颜观色,还有种情况,就是抖机灵,不过孔子好像不是抖机灵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