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三十六神七十二相——灶君
灶君,俗称灶神、灶王、灶公,道教中称“九天司命定福东厨烟主保灶护宅真君”,简称“司命真君”,又有尊为“九灵元王保灶护宅天尊”者,是中国神话中主掌厨房和饮食的神,另有专司监察民众善恶与防备火灾的职能,大部分人认为其为男性神。
女性形象
庄子《南华经》中说“灶有髻”,晋朝司马彪解曰“着赤衣、状如美女”。灶君是昆仑山上一老母,俗称为“昆仑老母”;道书《敬灶全书·灶王经》中称其为“云种火老母”或“种火老母元君”(“元君”是道教封女仙所使用的尊称),她麾下有五方五帝灶君、曾灶祖灶、灶子灶孙、运火将军以及进火神母等三十六神。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她主管人间饮食,专门为天庭督查人间一切事物,还能操控一家人的生死祸福。后世民间大概觉得红衣美女的形象不太稳重,后来便用灶神奶奶将其取代,并与灶王爷并肩而坐。
男性形象
民间印制灶神图普遍皆采男性形象,有的图中并绘有灶君夫人,称“增寿夫人”。男性灶神有如下说法:
张单
东汉许慎《五经通义》曰: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其妇姓王名搏颊,字卿忌(一说为郭丁香)。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灶神名唤张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个女儿,皆名为察洽。
扶鸾信仰尊张单为张恩主,台湾鸾堂中,张单与关羽、吕洞宾、岳飞、王灵官共为鸾堂“五恩主”,或称“五圣恩主”。著名的台北行天宫,即祭祀五恩主。
灶神为张单,为民间最普遍的说法。
张宙
古时一人名张宙。因吃喝嫖赌耗尽家产,将妻卖与他人为妇,亦不堪支用,终成乞丐。一日乞讨至一富人门首,即该妇之户。妇招宙入,以给饭食,不巧主人归,主人命妻烧水。张宙恐主人误会,为保妻名节,奋身入灶而烧死(一说撞柱而死)。后妻每晨昏皆于灶头设香案祭祀,主人问,则谎称“人以灶烹食为生,不敬灶神,将谴”。附近人家效之,遂成祭祀灶神之风。
信仰职能
监察神
汉朝以后,灶君为五祀神之一,与司命、行神、门神、户神,同为司察小过的家宅神,负责监察人间罪恶,掌握寿夭祸福。
民间认为,灶神会在旧历年尾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家家户户的善恶,所以每年岁末大家都会祭拜灶君,称之祭灶节,希望灶君在天上可以为自家美言几句,为自己招祥避祸。
祷词常见的是:“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青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另一版本:“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
饮食神
人类在进化的历史中,发现火而得熟食,因此延长寿命。祭灶,亦为感恩食物之来源,餐饮业视灶神为行业神,有的厨师会在灶神前行收徒仪式。
护宅神
灶神为家宅神信仰,源于《礼记》的五祀:门、户、中霤、灶、行,为守护家宅的五位神明,故灶神受尊称为“护宅天尊”、“保灶护宅天尊”。中国民间有话云“灶灰眯鬼眼”,一些农村百姓会在庭院四周撒上灶灰,藉以驱鬼避邪。
护法防火之神
古时在灶中燃薪烧火,颇具危险性,故视灶君为防备火灾之神。江南地区,道教信士定期在灶神神位之前念诵金光神咒,以求防火。佛家檀越,则会在灶君香炉上插上一炷清香,准备一张黄纸,分作八行,标题“恭请本宅司命真君鉴临”,念诵大悲咒七七四十九次,每次涂一红圈,一行七个圈,共七行,连标题一共八行,画好圈后,最后再念般若心经、六字真言、“补阙真言”各三遍。念完后,向灶君拜三拜,颂辞如下:“观音威力妙难量,大悲神咒妙吉祥,将此功德悉回向,一家防火保安康。”在灶前焚化,即可防火。由此可见灶君能感应佛道真言,护法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