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大德曰生的含义(大德曰生)

大德曰生的含义(大德曰生)

《中庸》拼注音诵读版

第一章

『1』 tiān mìng zhī wèi xìng ; shuài xìng zhī wèi dào ; xiū dào zhī wèi jiào 。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 dào yě zhě , bù kě xū yú lí yě ; kě lí , fēi dào yě 。 shì gù jūn zǐ jiè shèn hū qí suǒ bù dǔ , kǒng jù hū qí suǒ bù wén 。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3』 mò xiàn hū yǐn , mò xiǎn hū wēi 。 gù jūn zǐ shèn qí dú yě 。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4』 xǐ 、 nù 、 āi 、 lè zhī wèi fā , wèi zhī zhōng 。 fā ér jiē zhòng jié , wèi zhī hé 。 zhōng yě zhě , tiān xià zhī dà běn yě 。 hé yě zhě , tiān xià zhī dá dào yě 。 zhì zhōng hé , tiān dì wèi yān , wàn wù yù yān 。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dì èr zhāng

第二章

『1』 zhòng ní yuē ,「 jūn zǐ zhōng yōng ; xiǎo rén fǎn zhōng yōng 。」「 jūn zǐ zhī zhōng yōng yě , jūn zǐér shí zhòng 。 xiǎo rén zhī fǎn zhōng yōng yě , xiǎo rén ér wú jì dàn yě 。

『1』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dì sān zhāng

第三章

『1』 zǐ yuē :「 zhōng yōng qí zhì yǐ hū ! mín xiǎn néng jiǔ yǐ 。」

『1』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dì sì zhāng

第四章

『1』 zǐ yuē :「 dào zhī bù xíng yě , wǒ zhī zhī yǐ : zhì zhě guò zhī ; yú zhě bù jí yě 。 dào zhī bù míng yě , wǒ zhī zhī yǐ : xián zhě guò zhī ; bù xiào zhě bù jí yě 。」

『1』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2』「 rén mò bù yǐn shí yě 。 xiǎn néng zhī wèi yě 。」

『2』「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dì wǔ zhāng

第五章

『1』 zǐ yuē :「 dào qí bù xíng yǐ fú 。」

『1』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dì liù zhāng

第六章

『1』 zǐ yuē :「 shùn qí dà zhì yě yú ! shùn hào wèn ér hào chá ěr yán 。 yǐn è ér yáng shàn 。 zhí qí liǎng duān , yòng qí zhōng yú mín 。 qí sī yǐ wéi shùn hū !」

『1』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dì qī zhāng

第七章

『1』 zǐ yuē :「 rén jiē yuē 『 yú zhī 』, qū ér nà zhū gǔ huò xiàn jǐng zhī zhōng , ér mò zhī zhī bì yě 。 rén jiē yuē 『 yú zhī 』, zé hū zhōng yōng , ér bù néng jī yuè shǒu yě 。」

『1』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dì bā zhāng

第八章

『1』 zǐ yuē ,「 huí zhī wéi rén yě : zé hū zhōng yōng , dé yī shàn , zé quán quán fú yīng , ér fú shī zhī yǐ 。」

『1』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dì jiǔ zhāng

第九章

『1』 zǐ yuē ,「 tiān xià guó jiā , kě jūn yě ; jué lù , kě cí yě ; bái rèn , kě dǎo yě ; zhōng yōng bù kěnéng yě 。」

『1』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dì shí zhāng

第十章

『1』 zǐ lù wèn qiáng 。

『1』子路问强。

『2』 zǐ yuē ,「 nán fāng zhī qiáng yǔ , běi fāng zhī qiáng yǔ , yì ér qiáng yǔ ?」

『2』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3』「 kuān róu yǐ jiào , bù bào wú dào , nán fāng zhī qiáng yě 。 jūn zǐ jū zhī 。」

『3』「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4』 rèn jīn gé , sǐ ér bù yàn , běi fāng zhī qiáng yě 。 ér qiáng zhě jū zhī 。」

『4』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5』 gù jūn zǐ hé ér bù liú ; qiáng zāi jiǎo 。 zhōng lì ér bù yǐ ; qiáng zāi jiǎo 。 guó yǒu dào , bù biàn sè yān ; qiáng zāi jiǎo 。 guó wú dào , zhì sǐ bù biàn ; qiáng zāi jiǎo 。」

『5』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dì shí yī zhāng

第十一章

『1』 zǐ yuē ,「 sù yǐn xíng guài , hòu shì yǒu shù yān : wú fú wéi zhī yǐ 。」「 jūn zǐ zūn dào ér xíng , bàn tú ér fèi : wú fú néng yǐ yǐ 。」「 jūn zǐ yī hū zhōng yōng 。 dùn shì bù jiàn zhī ér bù huǐ : wéi shèng zhě néng zhī 。」

『1』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dì shí èr zhāng

第十二章

『1』 jūn zǐ zhī dào , fèi ér yǐn 。 fū fù zhī yú , kě yǐ yù zhī yān , jí qí zhì yě , suī shèng rén yì yǒu suǒ bù zhī yān 。 fū fù zhī bù xiào , kě yǐ néng xíng yān , jí qí zhì yě , suī shèng rén yì yǒu suǒ suǒ bù néng yān 。 tiān dì zhī dà yě , rén yóu yǒu suǒ hàn 。 gù jūn zǐ yǔ dà , tiān xià mò néng zài yān , yǔ xiǎo , tiān xià mò néng pò yān 。

『1』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 shī yún ,「 yuān fēi lì tiān ; yú yuè yú yuān 。」 yán qí shàng xià chá yě 。

『2』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3』 jūn zǐ zhī dào , zào duān hū fū fù ; jí qí zhì yě , chá hū tiān dì 。

『3』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dì shí sān zhāng

第十三章

『1』 zǐ yuē ,「 dào bù yuǎn rén 。 rén zhī wéi dào ér yuǎn rén , bù kě yǐ wéi dào 。」

『1』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2』「 shī yún ,『 fá kē fá kē , qí zé bù yuǎn 。』 zhí kē yǐ fá kē , nì ér shì zhī 。 yóu yǐ wéi yuǎn 。 gù jūn zǐ yǐ rén zhì rén , gǎi ér zhǐ 。」

『2』「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3』「 zhōng shù wéi dào bù yuǎn 。 shī zhū jǐ ér bù yuàn , yì wù shī yú rén 。」

『3』「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4』「 jūn zǐ zhī dào sì , qiū wèi néng yī yān : suǒ qiú hū zi , yǐ shì fù , wèi néng yě ; suǒ qiú hū chén , yǐ shì jūn , wèi néng yě ; suǒ qiú hū dì , yǐ shì xiōng , wèi néng yě ; suǒ qiú hū péng yǒu , xiān shī zhī , wèi néng yě 。 yōng dé zhī xíng , yōng yán zhī jǐn ; yǒu suǒ bù zú , bù gǎn bù miǎn ; yǒu yú , bù gǎn jìn。 yán gù xíng , xíng gù yán 。 jūn zǐ hú bù zào zào ěr 。」

『4』「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dì shí sì zhāng

第十四章

『1』 jūn zǐ sù qí wèi ér xíng , bù yuàn hū qí wài 。 sù fù guì , xíng hū fù guì ; sù pín jiàn , xíng hū pín jiàn ; sù yí dí , xíng hū yí dí ; sù huàn nàn , xíng hū huàn nàn 。 jūn zǐ wú rù ér bù zì dé yān 。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2』 zài shàng wèi , bù líng xià ; zài xià wèi , bù yuán shàng ; zhèng jǐ ér bù qiú yú rén zé wú yuàn 。 shàng bù yuàn tiān , xià bù yóu rén 。

『2』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3』 gù jūn zǐ jū yì yǐ sì mìng , xiǎo rén xíng xiǎn yǐ jiǎo xìng 。

『3』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4』 zǐ yuē ,「 shè yǒu sì hū jūn zǐ 。 shī zhū zhèng gǔ , fǎn qiú zhū qí shēn 。」

『4』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dì shí wǔ zhāng

第十五章

『1』 jūn zǐ zhī dào , pì rú xíng yuǎn bì zì ěr , pì rú dēng gāo bì zì bēi 。 shī yuē ,「 qī zǐ hǎo hé , rú gǔ sè qín 。 xiōng dì jì xī , hé lè qiě dān 。 yí ěr shì jiā , lè ěr qī nú。」

『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2』 zǐ yuē ,「 fù mǔ qí shùn yǐ hū 。」

『2』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dì shí liù zhāng

第十六章

『1』 zǐ yuē ,「 guǐ shén zhī wéi dé , qí shèng yǐ hū 。」「 shì zhī ér fú jiàn ; tīng zhī ér fú wén ; tǐ wù ér bù kě yí 。」

『1』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2』「 shǐ tiān xià zhī rén , qí míng shèng fú , yǐ chéng jì sì 。 yáng yáng hū , rú zài qí shàng , rú zài qízuǒ yòu 。」

『2』「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3』「 shī yuē ,『 shén zhī gé sī , bù kě duó sī , shěn kě shè sī ?』」

『3』「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4』「 fū wēi zhī xiǎn 。 chéng zhī bù kě yǎn , rú cǐ fú 。」

『4』「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dì shí qī zhāng

第十七章

『1』 zǐ yuē ,「 shùn qí dà xiào yě yǔ ! dé wéi shèng rén , zūn wéi tiān zǐ , fù yǒu sì hǎi zhī nèi 。 zōng miào xiǎng zhī , zǐ sūn bǎo zhī 。」

『1』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2』「 gù dà dé , bì dé qí wèi , bì dé qí lù , bì dé qí míng , bì dé qí shòu 。」

『2』「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3』「 gù tiān zhī shēng wù bì yīn qí cái ér dǔ yān 。 gù zāi zhě péi zhī , qīng zhě fù zhī 。」

『3』「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4』「 shī yuē ,『 jiā lè jūn zǐ , xiàn xiàn lìng dé , yí mín yí rén 。 shòu lù yú tiān 。 bǎo yòu mìng zhī , zì tiān shēn zhī 。』」

『4』「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5』「 gù dà dé zhě bì shòu mìng 。」

『5』「故大德者必受命。」

dì shí bā zhāng

第十八章

『1』 zǐ yuē ,「 wú yōu zhě , qí wéi wén wáng hū 。 yǐ wáng jì wéi fù , yǐ wǔ wáng wéi zi 。 fù zuò zhī , zǐ shù zhī 。」

『1』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2』「 wǔ wáng zuǎn tài wáng 、 wáng jì 、 wén wáng zhī xù 。 yì róng yī , ér yǒu tiān xià 。 shēn bù shī tiān xià zhī xiǎn míng 。 zūn wéi tiān zǐ 。 fù yǒu sì hǎi zhī nèi 。 zōng miào xiǎng zhī 。 zǐ sūn bǎo zhī 。」

『2』「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3』「 wǔ wáng mò shòu mìng , zhōu gōng chéng wén wǔ zhī dé 。 zhuī wáng tài wáng 、 wáng jì , shàng sì xiān gōng yǐ tiān zǐ zhī lǐ 。 sī lǐ yě , dá hū zhū hóu dà fū , jí shì shù rén 。 fù wéi dà fū , zǐ wéi shì ; zàng yǐ dà fū , jì yǐ shì 。 fù wéi shì , zǐ wéi dà fū ; zàng yǐ shì , jì yǐ dà fū 。 jī zhī sāng , dá hū dà fū ; sān nián zhī sàng , dá hū tiān zǐ ; fù mǔ zhī sāng , wú guì jiàn , yī yě 。」

『3』「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dì shí jiǔ zhāng

第十九章

『1』 zǐ yuē ,「 wǔ wáng 、 zhōu gōng , qí dá xiào yǐ hū 。」「 fú xiào zhě , shàn jì rén zhī zhì , shàn shù rén zhī shì zhě yě 。」「 chūn qiū , xiū qí zǔ miào , chén qí zōng qì , shè qí cháng yī , jiàn qí shí shí。」

『1』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2』「 zōng miào zhī lǐ , suǒ yǐ xù zhāo mù yě 。 xù jué , suǒ yǐ biàn guì jiàn yě 。 xù shì , suǒ yǐ biàn xián yě 。 lǚ chóu xià wéi shàng , suǒ yǐ dài jiàn yě 。 yàn máo suǒ yǐ xù chǐ yě 。」

『2』「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3』「 jiàn qí wèi , xíng qí lǐ , zòu qí yuè , jìng qí suǒ zūn , ài qí suǒ qīn , shì sǐ rú shì shēng , shì wáng rú shì cún , xiào zhī zhì yě 。」

『3』「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4』「 jiāo shè zhī lǐ , suǒ yǐ shì shàng dì yě 。 zōng miào zhī lǐ , suǒ yǐ sì hū qí xiān yě 。 míng hū jiāo shè zhī lǐ , dì cháng zhī yì , zhì guó qí rú shì zhū zhǎng hū 。」

『4』「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dì èr shí zhāng

第二十章

『1』 āi gōng wèn zhèng 。 zǐ yuē ,「 wén wǔ zhī zhèng , bù zài fāng cè 。 qí rén cún , zé qí zhèng jǔ ; qírén wáng , zé qí zhèng xī 。」

『1』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2』「 rén dào mǐn zhèng , dì dào mǐn shù 。 fū zhèng yě zhě , pú lú yě 。」

『2』「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3』「 gù wéi zhèng zài rén 。 qǔ rén yǐ shēn 。 xiū shēn yǐ dào 。 xiū dào yǐ rén 。」「 rén zhě , rén yě , qīn qīn wéi dà 。 yì zhě , yí yě , zūn xián wéi dà 。 qīn qīn zhī shài , zūn xián zhī děng , lǐ suǒ shēng yě 。」

『3』「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4』「 zài xià wèi , bù huò hū shàng , mín bù kě dé ér zhì yǐ 。」「 gù jūn zǐ , bù kě yǐ bù xiū shēn 。 sī xiū shēn , bù kě yǐ bù shì qīn 。 sī shì qīn , bù kě yǐ bù zhī rén 。 sī zhī rén , bù kě yǐ bù zhī tiān 。」

『4』「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5』「 tiān xià zhī dá dào wǔ , suǒ yǐ xíng zhī zhě sān , yuē : jūn chén yě 、 fù zǐ yě 、 fū fù yě 、 kūn dì yě 、 péng yǒu zhī jiāo yě 。 wǔ zhě , tiān xià zhī dá dào yě 。 zhì 、 rén 、 yǒng sān zhě , tiān xià zhī dá dé yě 。 suǒ yǐ xíng zhī zhě yī yě 。」

『5』「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6』「 huò shēng ér zhī zhī ; huò xué ér zhī zhī ; huò kùn ér zhī zhī : jí qí zhī zhī , yī yě 。 huò ān ér xíngzhī ; huò lì ér xíng zhī ; huò miǎn qiǎng ér xíng zhī : jí qí chéng gōng , yī yě 。」

『6』「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7』 zǐ yuē ,「 hào xué jìn hū zhì 。 lì xíng jìn hū rén 。 zhī chǐ jìn hū yǒng 。」

『7』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8』「 zhī sī sān zhě , zé zhī suǒ yǐ xiū shēn 。 zhī suǒ yǐ xiū shēn , zé zhī suǒ yǐ zhì rén 。 zhī suǒ yǐ zhì rén , zé zhī suǒ yǐ zhì tiān xià guó jiā yǐ 。」

『8』「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9』「 fán wéi tiān xià guó jiā yǒu jiǔ jīng , yuē : xiū shēn yě 、 zūn xián yě 、 qīn qīn yě 、 jìng dà chén yě 、 tǐ qún chén yě 、 zǐ shù mín yě 、 lái bǎi gōng yě 、 róu yuǎn rén yě 、 huái zhū hóu yě 。」

『9』「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10』「 xiū shēn , zé dào lì 。 zūn xián , zé bù huò 。 qīn qīn , zé zhū fù kūn dì bù yuàn 。 jìng dà chén , zé bù xuàn 。 tǐ qún chén , zé shì zhī bào lǐ zhòng 。 zǐ shù mín , zé bǎi xìng quàn 。 lái bǎi gōng , zé cái yòng zú 。 róu yuǎn rén , zé sì fāng guī zhī 。 huái zhū hóu , zé tiān xià wèi zhī 。」

『10』「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11』「 qí míng shèng fú , fēi lǐ bù dòng : suǒ yǐ xiū shēn yě 。 qù chán yuǎn sè , jiàn huò ér guì dé , suǒ yǐ quàn xián yě 。 zūn qí wèi , zhòng qí lù , tóng qí hào wù , suǒ yǐ quàn qīn qīn yě 。 guān shèng rènshǐ , suǒ yǐ quàn dà chén yě 。 zhōng xìn zhòng lù , suǒ yǐ quàn shì yě 。 shí shǐ bó liǎn , suǒ yǐ quàn bǎi xìng yě 。 rì xǐng yuè shì , jì bǐng chèn shì , suǒ yǐ quàn bǎi gōng yě 。 sòng wǎng yíng lái , jiā shàn ér jīnbù néng suǒ yǐ róu yuǎn rén yě 。 jì jué shì , jǔ fèi guó , zhì luàn chí wēi , cháo pìn yǐ shí , hòu wǎng ér bó lái , suǒ yǐ huái zhū hóu yě 。」

『11』「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12』「 fán wéi tiān xià guó jiā yǒu jiǔ jīng , suǒ yǐ xíng zhī zhě yī yě 。」

『12』「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13』「 fán shì , yù zé lì , bù yù zé fèi 。 yán qián dìng , zé bù jiá 。 shì qián dìng , zé bù kùn 。 xíngqián dìng , zé bù jiù 。 dào qián dìng , zé bù qióng 。」

『1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14』「 zài xià wèi bù huò hū shàng , mín bù kě dé ér zhì yǐ 。 huò hū shàng yǒu dào : bù xìn hū péng yǒu , bù huò hū shàng yǐ 。 xìn hū péng yǒu yǒu dào : bù shùn hū qīn , bù xìn hū péng yǒu yǐ 。 shùn hū qīn yǒu dào : fǎn zhu shēn bù chéng , bù shùn hū qīn yǐ 。 chéng shēn yǒu dào : bù míng hū shàn , bù chéng hū shēn yǐ 。」

『14』「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15』「 chéng zhě , tiān zhī dào yě 。 chéng zhī zhě , rén zhī dào yě 。 chéng zhě , bù miǎn ér zhòngbù sī ér dé : cóng róng zhòng dào , shèng rén yě 。 chéng zhī zhě , zé shàn ér gù zhí zhī zhě yě 。」

『1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6』「 bó xué zhī , shěn wèn zhī , shèn sī zhī , míng biàn zhī , dǔ xíng zhī 。」

『1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7』「 yǒu fú xué , xué zhī fú néng , fú cuò yě 。 yǒu fú wèn , wèn zhī fú zhī , fú cuò yě 。 yǒu fú sī , sī zhī fú dé , fú cuò yě 。 yǒu fú biàn , biàn zhī fú míng , fú cuò yě 。 yǒu fú xíng , xíng zhī fú dǔ , fú cuò yě 。 rén yī néng zhī , jǐ bǎi zhī 。 rén shí néng zhī , jǐ qiān zhī 。」「 guǒ néng cǐ dào yǐ , suī yú bì míng , suī róu bì qiáng 。」

『17』「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dì èr shí yī zhāng

第二十一章

『1』「 zì chéng míng , wèi zhī xìng ; zì míng chéng wèi zhī jiào 。 chéng zé míng yǐ ; míng zé chéng yǐ 。」

『1』「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dì èr shí èr zhāng

第二十二章

『1』 wéi tiān xià zhì chéng wéi néng jìn qí xìng 。 néng jìn qí xìng , zé néng jìn rén zhī xìng 。 néng jìn rén zhī xìng , zé néng jìn wù zhī xìng 。 néng jìn wù zhī xìng , zé kě yǐ zàn tiān dì zhī huà yù 。 kě yǐ zàn tiān dìzhī huà yù , zé kě yǐ yǔ tiān dì cān yǐ 。

『1』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dì èr shí sān zhāng

第二十三章

『1』 qí cì zhì qū 。 qū néng yǒu chéng 。 chéng zé xíng 。 xíng zé zhù 。 zhù zé míng 。 míng zé dòng 。 dòng zé biàn 。 biàn zé huà 。 wéi tiān xià zhì chéng wéi néng huà 。

『1』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dì èr shí sì zhāng

第二十四章

『1』 zhì chéng zhī dào kě yǐ qián zhī 。 guó jiā jiāng xīng , bì yǒu zhēn xiáng ; guó jiā jiāng wáng , bì yǒuyāo niè 。 xiàn hū shī guī , dòng hū sì tǐ 。 huò fú jiāng zhì , shàn bì xiān zhī zhī ; bù shàn , bì xiān zhī zhī 。 gù zhì chéng rú shén 。

『1』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dì èr shí wǔ zhāng

第二十五章

『1』 chéng zhě zì chéng yě , ér dào zì dào yě 。 chéng zhě , wù zhī zhōng shǐ 。 bù chéng wú wù 。 shì gù jūn zǐ chéng zhī wéi guì 。

『1』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2』 chéng zhě , fēi zì chéng jǐ ér yǐ yě 。 suǒ yǐ chéng wù yě 。 chéng jǐ rén yě 。 chéng wù zhī yě 。 xìng zhī dé yě , hé wài nèi zhī dào yě 。 gù shí cuò zhī yí yě 。

『2』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dì èr shí liù zhāng

第二十六章

『1』 gù zhì chéng wú xī 。 bù xī zé jiǔ , jiǔ zé zhēng 。 zhēng zé yōu yuǎn 。 yōu yuǎn , zé bó hòu 。 bó hòu , zé gāo míng 。

『1』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2』 bó hòu , suǒ yǐ zài wù yě 。 gāo míng , suǒ yǐ fù wù yě 。 yōu jiǔ , suǒ yǐ chéng wù yě 。 bó hòu , pèi dì 。 gāo míng , pèi tiān 。 yōu jiǔ , wú jiāng 。

『2』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3』 rú cǐ zhě , bù xiàn ér zhāng , bù dòng ér biàn , wú wéi ér chéng 。

『3』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4』 tiān dì zhī dào , kě yì yán ér jìn yě 。 qí wéi wù bù èr , zé qí shēng wù bù cè 。 tiān dì zhī dào , bó yě 、 hòu yě 、 gāo yě 、 míng yě 、 yōu yě 、 jiǔ yě 。

『4』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5』 jīn fú tiān sī zhāo zhāo zhī duō , jí qí wú qióng yě , rì yuè xīng chén xì yān , wàn wù fù yān 。 jīn fūdì yì cuō tǔ zhī duō , jí qí guǎng hòu zài huà yuè ér bù zhòng , zhèn hé hǎi ér bù xiè , wàn wù zài yān 。 jīn fū shān yì juǎn shí zhī duō , jí qí guǎng dà , cǎo mù shēng zhī , qín shòu jū zhī , bǎo zàng xīng yān 。 jīn fū shuǐ , yì sháo zhī duō , jí qí bù cè , yuán 、 tuó 、 jiāo 、 lóng 、 yú 、 biē shēng yān , huò cái zhíyān 。

『5』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6』 shī yuē ,「 wéi tiān zhī mìng , wú mù bù yǐ 。」 gài yuē , tiān zhī suǒ yǐ wéi tiān yě 。「 wú hū pī xiǎn , wén wáng zhī dé zhī chún 。」 gài yuē , wén wáng zhī suǒ yǐ wéi wén yě 。 chún yì bù yǐ 。

『6』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dì èr shí qī zhāng

第二十七章

『1』 dà zāi shèng rén zhī dào ! yáng yáng hū , fā yù wàn wù , jùn jí yú tiān 。 yōu yōu dà zāi , lǐ yí sān bǎi wēi yí sān qiān 。 dài qí rén ér hòu xíng 。

『1』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後行。

『2』 gù yuē ,「 gǒu bù zhì dé , zhì dào bù níng yān 。」

『2』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3』 gù jūn zǐ zūn dé xìng , ér dào wèn xué , zhì guǎng dà , ér jìn jīng wēi , jí gāo míng , ér dào zhōngyōng 。 wēn gù , ér zhī xīn , dūn hòu yǐ chóng lǐ 。

『3』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4』 shì gù jū shàng bù jiāo , wéi xià bù bèi 。 guó yǒu dào , qí yán zú yǐ xīng ; guó wú dào , qí mò zú yǐ róng 。 shī yuē :「 jì míng qiě zhé , yǐ bǎo qí shēn 。」 qí cǐ zhī wèi yǔ ?

『4』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dì èr shí bā zhāng

第二十八章

『1』 zǐ yuē :「 yú ér hào zì yòng , jiàn ér hào zì zhuān 。 shēng hū jīn zhī shì , fǎn gǔ zhī dào 。 rú cǐ zhě zāi jí qí shēn zhě yě 。」

『1』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字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 fēi tiān zǐ bù yì lǐ , bù zhì dù , bù kǎo wén 。

『2』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3』 jīn tiān xià , chē tóng guǐ , shū tóng wén , xíng tóng lún 。

『3』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4』 suī yǒu qí wèi , gǒu wú qí dé , bù gǎn zuò lǐ yuè yān 。 suī yǒu qí dé , gǒu wú qí wèi , yì bù gǎn zuò lǐ yuè yān 。

『4』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5』 zǐ yuē ,「 wú shuō xià lǐ , qǐ bù zú zhēng yě 。 wú xué yīn lǐ , yǒu sòng cún yān 。 wú xué zhōu lǐ , jīn yòng zhī 。 wú cóng zhōu 。」

『5』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dì èr shí jiǔ zhāng

第二十九章

『1』 wàng tiān xià yǒu sān zhòng yān , qí guǎ guò yǐ hū !

『1』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2』 shàng yān zhě suī shàn , wú zhēng 。 wú zhēng , bù xìn 。 bù xìn , mín fú cóng 。 xià yān zhě suī shàn , bù zūn 。 bù zūn , bù xìn 。 bù xìn , mín fú cóng 。

『2』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3』 gù jūn zǐ zhī dào , běn zhū shēn , zhēng zhū shù mín 。 kǎo zhū sān wáng ér bù miù , jiàn zhū tiān dì ér bù bèi 。 zhì zhū guǐ shén ér wú yí 。 bǎi shì yǐ sì shèng rén ér bù huò 。

『3』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4』 zhì zhu guǐ shén ér wú yí , zhī tiān yě 。 bǎi shì yǐ sì shèng rén ér bù huò, zhī rén yě 。

『4』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感,知人也。

『5』 shì gù jūn zǐ dòng ér shì wéi tiān xià dào , xíng ér shì wéi tiān xià fǎ , yán ér shì wéi tiān xià zé 。 yuǎn zhī , zé yǒu wàng ; jìn zhī , zé bù yàn 。

『5』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6』 shī yuē ,「 zài bǐ wú wù , zài cǐ wú yì ; shù jī sù yè , yǐ yǒng zhōng yù 。」 jūn zǐ wèi yǒu bù rú cǐ , ér zǎo yǒu yù yú tiān xià zhě yě 。

『6』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dì sān shí zhāng

第三十章

『1』 zhòng ní zǔ shù yáo shùn , xiàn zhāng wén wǔ 。 shàng lǜ tiān shí , xià xí shuǐ tǔ 。 pì rú tiān dì zhī wú bù chí zài , wú bù fù dào 。 pì rú sì shí zhī cuò xíng , rú rì yuè zhī dài míng 。 wàn wù bìng yù ér bù xiāng hài 。 dào bìng xíng ér bù xiāng bèi 。 xiǎo dé chuān liú ; dà dé dūn huà 。 cǐ tiān dì zhī suǒ yǐ wéi dà yě 。

『1』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dì sān shí yī zhāng

第三十一章

『1』 wéi tiān xià zhì shèng , wéi néng cōng 、 míng 、 ruì zhī 、 zú yǐ yǒu lín yě ; kuān 、 yù 、 wēn 、 róu 、 zú yǐ yǒu róng yě ; fā 、 qiáng 、 gāng 、 yì 、 zú yǐ yǒu zhí yě ; qí 、 zhuāng 、 zhōng 、 zhèng 、 zú yǐ yǒu jìng yě ; wén 、 lǐ 、 mì 、 chá 、 zú yǐ yǒu bié yě 。

『1』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2』 pǔ bó , yuān quán , ér shí chū zhī 。

『2』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3』 pǔ bó rú tiān ; yuān quán rú yuān 。 jiàn ér mín mò bù jìng ; yán ér mín mò bù xìn ; xíng ér mín mò bù yuè 。

『3』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4』 shì yǐ shēng míng yáng yì hū zhōng guó , yì jí mán mò 。 zhōu chē suǒ zhì , rén lì suǒ tōng , tiān zhī suǒ fù , dì zhī suǒ zài , rì yuè suǒ zhào , shuāng lù suǒ zhuì : fán yǒu xuè qì zhě mò bù zūn qīn 。 gù yuē ,「 pèi tiān 」。

『4』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dì sān shí èr zhāng

第三十二章

『1』 wéi tiān xià zhì chéng , wèi néng jīng lún tiān xià zhī dà jīng , lì tiān xià zhī dà běn , zhī tiān dì zhī huà yù 。 fū yān yǒu suǒ yǐ ?

『1』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2』 zhūn zhūn qí rén ! yuān yuān qí yuān ! hào hào qí tiān ! gǒu bù gù cōng míng shèng zhī , dá tiān dé zhě , qí shú néng zhī zhī ?

『2』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dì sān shí sān zhāng

第三十三章

『1』 shī yuē ,「 yī jǐn shàng jiǒng ,」 wù qí wén zhī zhù yě 。 gù jūn zǐ zhī dào , àn rán ér rì zhāng ; xiǎo rén zhī dào , dì rán ér rì wáng 。 jūn zǐ zhī dào , dàn ér bù yàn 、 jiǎn ér wén 、 wēn ér lǐ 。 zhī yuǎn zhī jìn , zhī fēng zhī zì , zhī wēi zhī xiǎn 。 kě yǔ rù dé yǐ 。

『1』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 shī yún ,「 qián suī fú yǐ , yì kǒng zhī zhāo 。」 gù jūn zǐ nèi xǐng bù jiù , wú wù yú zhì 。 jūn zǐ zhī suǒ bù kě jí zhě , qí wéi rén zhī suǒ bù jiàn hū 。

『2』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3』 shī yún ,「 xiāng zài ěr shì , shàng bù kuì yú wū lòu 。」 gù jūn zǐ bù dòng ér jìng , bù yán ér xìn 。

『3』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4』 shī yuē ,「 zòu jiǎ wú yán , shí mí yǒu zhēng 。」 shì gù jūn zǐ bù shǎng ér mín quàn , bù nù ér mín wēi yú fū yuè 。

『4』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5』 shī yuē ,「 pī xiǎn wéi dé , bǎi bì qí xíng zhī 。」 shì gù jūn zǐ dǔ gōng ér tiān xià píng 。

『5』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6』 shī yún ,「 yǔ huái míng dé , bù dà shēng yǐ sè 。」 zǐ yuē ,「 shēng sè zhī yú yǐ huà mín , mò yě 。」

『6』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7』 shī yuē ,「 dé yóu rú máo 。」 máo yóu yǒu lún 。「 shàng tiān zhī zài , wú shēng wú xiù 。」 zhì yǐ 。

『7』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dì sān shí sì zhāng

第三十四章

zǐ sī yīn qián zhāng jí zhì zhī yán , fǎn qiú qí běn ; fù zì xià xué wèi jǐ jǐn dú zhī shì tuī ér yán zhī , yǐ xùn zhì hū dǔ gōng ér tiān xià píng zhī shèng 。 yòu zàn qí miào , zhì yú yú shēng wú xiù , ér hòu yǐ yān 。 gài jǔ yī piān zhī yào , ér yuē yán zhī 。 qí fǎn fù dīng níng shì rén zhī yì , zhì shēn qiè yǐ 。 xué zhě , qí kě bù jìn xīn hū ?

子思因前章极致之言,反求其本;复自下学为己谨独之事推而言之,以驯致乎笃恭而天下平之盛。又赞其妙,至于于声无臭,而后已焉。盖举一篇之要,而约言之。其反复丁宁示人之意,至深切矣。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天地之大德曰生,大高玄殿,明清时期京城内规格最高的皇家道观

从文津街向东前行就到了景山前街,故宫的西北角,隔着紫禁城护城河对面就是故宫著名的西北角楼,故宫的西北角楼和东北角楼都是摄影爱好者必打卡之地 ,一年四季常有人在拍摄,遇到彩云、明月、下雪时,更是一机位难求。前几天的超级红月亮和月全食,故宫角楼前长枪短炮,人潮汹涌。

在东北角楼常拍摄傍晚、夜晚的故宫,在西北角楼拍摄黎明、傍晚的故宫,这两个角楼都可以很方便地在对岸的草坪边寻找到拍摄角度,东南角楼、西南角楼由于需要分别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中去拍摄,因为远没有这两个角楼受拍摄者的欢迎。

在西北角牌楼对面有个牌楼,匾额双面镌字,北面是“大德曰生”,南面是“乾元资始”;

“大德曰生”出自《易经·系辞下》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寓意为天地最伟大的功德是生养万物,圣人最宝贵的东西是崇高的地位。

以前经常经过这个牌楼,当时心中就想,在东北角楼附近应该对称也会有一个牌楼,但实际上东北角楼附近却没有牌楼,后来才了解,原来这个大德曰生牌楼,并不是故宫的牌楼,而是属于隔着景山前街路北的大高玄殿的牌楼;

大高玄殿前面本来有三座牌楼,东西两座牌楼横跨景山前街,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南牌坊正对大高玄殿,增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建国后,为了改善交通,三座牌楼都被拆除,后来为了重现北京古时风貌,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南牌楼。”

大高玄殿牌楼及习礼亭,现在仅剩一个牌楼

老北京还曾有一个与这座牌楼相关的歇后语,就是“大高玄殿的牌楼——无依无靠”, 这歇后语是因为只剩一个南牌楼吗?不是,通常一般木牌坊两面都会撑有‘八’字形的斜向戗柱,不过大高玄殿的牌楼采用的却是粗大的楠木立柱,柱脚埋地很深,因此并没有使用戗柱。看上去就像无依无靠一般,因此便有了“大高玄殿的牌楼——无依无靠”。

1951年,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学生早晨在景山前街跑步锻炼身体,穿过大高玄殿前牌楼

大高玄殿又是什么殿呢?它是明清两代尊奉“三清”的皇家道观,在明朝许多道观中,大高玄殿的地位最尊,大高玄殿供奉玉皇大帝及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像;满清最初信奉萨满教,顺治帝入关后又接受佛教(黄教),并重视儒学,而对道教的信仰则远逊于明朝,但也并未排斥。清朝皇帝每逢初一日、十五日照例要到大高玄殿拈香行礼。特别是逢大旱或大涝,皇帝均要在此进行祭天祈雨等活动。

正门内的两座习礼亭,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坼除

新中国成立后,大高玄殿被军事单位占用,并划为军事禁区;1998年起全国政协两次通过提案,呼吁将大高玄殿归还给故宫博物院,季羡林等德高望重的学者也曾联名发表呼吁书,直到2013年大高玄殿的产权才正式归还故宫博物院。

解人篇:修齐治平,莫之能止,人的标配?上

原华夏之美,守天地之正,开万世之和,体不减之乐

谨以此文献给一脉相传、情同手足的华夏同胞!

题记:

华夏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则身心健康,尽享天年;齐家,则家庭和睦,子女成材;治国,则基业长青,国泰民安;平天下,则天下太平,万物生息。这是儒家的理想,务实、宏大而美妙,令人神往,本文称之为儒业。

自孔子创立儒家以来,修齐治平似乎还在纸上。华夏时不时陷入漩涡,比如五胡乱华、元军灭宋、清军入关、列强侵华等就曾命悬一线。今天,人们更是以利为先,至于疾病缠身、六亲不和、妻离子散、宗族式微、天下昏暗什么的,已无暇顾及。

其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金玉满堂,焉能守之?修齐治平搞不定,个人、家、族、国、天下都会命途多舛,是吧?

时不我待,我们不应再迷茫,因为危机已现!品读此文,你能确信,修齐治平并非镜花水月,而是人的本分,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品读斯文,你的心澄澈如镜,空旷如谷,浩瀚如海;品读斯文,你的喜悦如山林之风,如江河之水,如九天流云。如是,你就不虚此行。

前言

世道险恶,危机四伏,种种乱象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居然有2.4亿单身成人,离婚率还一路飙升;我们有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我们有2.7亿高血压患者、1.2亿脂肪肝患者,有5千万不孕不育患者,有上千万的癌症患者;上海市元旦登记的出生人口,1990年是2784人,今年才27人,锐减99%,一叶知秋,不寒而栗?想想巴西、澳洲、北美的森林大火,非洲的人口爆炸;想想南极的“塑料雪”、海底的垃圾场、肆虐全球的病毒、全球50年里2/3灭绝的物种、愈演愈烈的超限战等,你作何感想?今人修齐治平能力之弱,简直匪夷所思!人类末路狂奔,能不让人揪心吗?

如何扭转颓势呢?其实,世间的问题,皆在于人;而人的问题,可归于人生三问,即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

人生三问,千人千解,五花八门。圣人云,“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换言之,得其正解,则行于大道,一马平川,莫之能止;误入歧途,则无头苍蝇,举步维艰。

《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对于人生三问,向下求解,则指向人性;解构人性,便有了揭秘人本质的五大定律。向上追溯,则指向宇宙的本源;宇宙本源,又指向宇宙的立法;求解“谁为宇宙立法?”便引出了主宰人类命运的三大精神,即丛林精神、鬼巫精神和天地精神。

圣人云:“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精神能定人格、主命运、决生死,因此精神驾御人性,统御五大定律,为人之主。

本文根植于华夏圣人之学,从常识和事实出发,以道解人,诠释主宰人类命运的三大精神和五大定律(简称“三精五律”),从而解答人生三问,揭秘人的本质,解构人类精神,故为《解人篇》。

品读文章,您会发现,正解就在您心里!正解犹如至宝,是上天的馈赠,只是深藏于心,被遮蔽而已。今天,迷雾散去,您将与之相遇,一如重逢久违的恋人。

在华夏,真人、圣人、至人是人的极致。庄子之后,二千多年了,已很少有人敢言此道,人们忙于试探做人的底线,乐此不彼,其实下坡路最凶险,因为下边是万丈深渊,很容易粉身碎骨。

一尘不染谓之真,与民同乐谓之圣,以正众生谓之至。今天,让我们有机会、有勇气探讨这一话题,况且有真人、圣人、至人的地方,才是神州大地,对吧?

一、关乎命运的大哉问

以下是本文拟求解的八个问题,都很现实、很棘手,是根源性的大哉问,关乎你我的命运,也关乎子孙的福祉。当然,能回答大哉问,才能解人生三问,解天下之惑。

1、葆健康,享天年,手到擒来?

前阵子#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99%#上了热搜,成为微博热门话题,阅读量2.8亿;各大医院则人山人海,某儿科医院一天挂爆一万号,排队7小时起!以至央视哀叹: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你想呵,健康成了另类,有病才是常态,这个世界根本就颠倒了呵!人岂不是倒置之民?没有健康,车子票子房子位子有用吗?又如何养大孩子?

人为什么患病?圣人云,百病皆生于气也。怒气伤肝,怨恨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恐惧伤肾。怨恨烦恼,气血就乱;郁郁寡欢,气血就堵;气血既乱且堵,病毒细菌、癌细胞就会兴风作浪,各种炎症、肿瘤就会不期而遇;气血郁堵,血流不畅,血压就会升高;血压升高,心梗、脑梗就会虎视眈眈;而且,血糖代谢也会掉链子,“糖朝盛世”就会降临人间,如此等等,可似曾相识?

人为何会烦恼怨恨,抑郁狂躁,失眠多梦,怒火中烧呢?一言以蔽之,神不守舍也。为何神不守舍?心神不明,无所守也。心神不明,则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至昏昏噩噩,一事无成;或者意乱情迷,胡作非为,焦头烂额;或者蔽恶为仁,为虎作伥,自取其辱。如是,幸福从何谈起?

人为何心神不明?不知晓人类精神也!知晓人类精神,则能心骛八极,神游万仞,沉浮于造化之门,谓之神明;神明,则能通达天地精神;就能守天地之正,与天地同宽;就能辅万物之自然,与生民同乐。与民同乐,乐之大也,是谓至乐。

故神明则定,神定则清,神清则怡;至仁至乐、心旷神怡,则足以养心。神清则气爽,气爽则肝舒,故肝得其养。神明则志坚,神清则智达,志意坚定,明白四达,则肾得其养。神定则气正,一身浩然之气,则肺得其养。至仁至乐,则敦厚诚信、虚怀若谷、无忧无虑,故脾得其养。故神明,则五脏安;五脏安,则葆健康,享天年。

辅万物之自然,仁之至也;守天地之正,义之厚也;与生民同乐,礼之达也;通天地之精神,智之极也;与天地同宽,信之隆也;五德备至,德之大也。子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圣人岂虚言哉?

因此,解构人类精神,健康还会难吗?今天,我们能解构人类精神吗?

2、我们能砸碎黑暗的枷锁吗?

圣人云,私者,乱天下者也。千百年来,私欲可谓是最顽固、最隐秘、最险恶、最黑暗的人性枷锁,它囚禁着世人,让人倍受摧残。听之任之,则物欲横流,邪僻滋蔓,如是,谁能独善其身?

今天,我们能辗碎这一枷锁吗?

3、碎片的时代,无望的抗争?

这是一个碎片的时代,相互矛盾的观念泛滥成灾。仿佛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混战:无论你想什么,总有人反对你;而别人做的,往往会伤害你!

很多人会投入战斗,捍卫自己的尊严。显然,这是一场无休无止、令人绝望的缠斗!你能应付数不清的、源源不断的对手?而且很多对手就是你的同胞!

今天,在人类命运的旗帜下,我们能止戈为帛吗?

4、周期律,达摩克利斯之剑?

数千年来,挥之不去的周期律笼罩着华夏,王朝的更迭常常生灵涂炭,十室九空,让华夏元气大伤,气息奄奄。而有迷信、意识形态、科技和财富的加持,敌对势力已演化成跨国、跨族的超级军团,操纵着数十亿人口,能轻易翻云覆雨。强敌黑云压城,我们内卷,岂不飞蛾投火?

因此,周期律就是你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周期律不破,一切努力,一切成就都是浮云,我们会命悬一线,一次权柄坍塌就有灭顶之灾!

我们能让周期律成为历史吗?

5、人类在末路狂奔?

考古发现,距今三万年的山顶洞人已会钻木取火。如以燧人氏钻木取火算起,人类已有数万年的文明史。有了现代科技的助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人类百年来所产生的信息、完成的工程、灭绝的物种等都超过了过往历史的总和,人类拥有的凶器能轻易毁灭地球。核污染毒液正在倾入大海,无人战机则蓄势待飞,人类在末路狂奔吗?

我们能扭转乾坤吗?

6、科学、神学的尽头在哪?

在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今天,人们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都已离不开科学。人们言必称科学,包括学士、博士、教授、学者、院士等文化人在内,多数人都会秉持科学世界观,用科学诠释生命,对吧?

当然,科学并非万能,比如对抑郁、厌世、癌症等等就无能为力,于是便有了“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之说。科学在世俗,神学在灵魂,成了蓝星的流行色。

然而,新冠是一面照妖镜,让世人看清了科学和神学的局限:在其治下,新冠肆虐,尸横遍野,民众呜呼哀哉!

人都没了,科学、神学还有意义吗?因此,它们不是人类的天花板,在其尽头,还有蓝海!今天,我们能探明这一蓝海吗?

7、忘战必危,敌人已潜伏四周?

半个世纪无外敌入侵,很多人已忘记了战争。其实,隐秘的战争已在经济、金融、文化、管理、基因、精神层面隐秘展开,我们的饮水、食物、盐、药材、“鱼苗”,甚至健康、生殖、意识等是血与火的战场。世界霸主前苏·联被轻松肢解,颜色革·命在各国轮番上演等就是明证。

不知战争形态,就不知敌人是谁!敌人就会入无人之境,山河变色,民众异心,五脏六腑被毁,不知不觉我们就会病入膏肓!亡而不知,岂不悲哀?

今天,我们能让潜伏的敌人暴露在阳光下吗?

8、文化亡,则国亡?

华夏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正是华夏文化滋润神州,才有炎黄子孙,龙是华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

米国酋长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赫然写道,“当有一天,华夏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祖先的教导和传统文化,我们就不战而胜!”换言之,抹掉了华夏文化,龙的传人就消失了,谓之不战而胜,可怕吧?今天,崇洋媚外是否愈演愈烈?华夏道统是否日渐式微?

华为的横祸,列强的超限战警示我们,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显然,我们中任何人、任何组织打压、消解华夏文化,都是中敌奸计,为虎作伥;都是数典忘祖,认贼作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消解华夏文化,都是自毁长城!

两千年来,敌对势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呈席卷天下之势,威胁到人与万物的生存。问题暴露,人才会重视;能破解问题,人才会行动。惟愿同胞擦亮双眼,众志成城,力挽狂澜!

9、说明

或许你会疑惑,破解人生三问,解构人类精神,昂贵的商业课程读尽,顶尖大学的全科博士帽到手也是枉然,就凭一篇公开文章?痴人说梦吧?

其实,古圣已得其正解,传艺是诠释、归纳、总结而已,并用白话文表述出来。您会发现,古圣的智慧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不是吗?

品读文章,您能对八个问题了然于胸,有一种莫若以明的酣畅,就说明传艺不辱使命。

知梨的滋味,靠尝;辨文之真假,靠读。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讲人类精神,下篇讲五大定律。大道甚夷(夷,平坦、简明也),传艺确信,用心的您,定能莫若以明!

下面,我们切入正题。

温馨提醒

圣人云,“道无鬼神,独来独往。”“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本文基于华夏视角,不喜请绕道。在华夏,不能探讨华夏精神,就好比新冠不能看中医,岂不要像外国一样,用裹尸袋、停尸房、万人坑来抗疫?还有天理吗?

真理愈辩愈明,各位,也包括平台管理者,请允许探讨人性、探索人类精神,请允许批评邪僻,请允许诠释华夏圣人之学!拜托!

二、何谓三大精神?

精神的问题,指向宇宙的本源;宇宙的本源,指向宇宙的立法;回答“谁为宇宙立法?”就引出了可主宰人命运的三大精神,即丛林精神、鬼巫精神和天地精神。

丛林精神以丛林法则为内核。有人称之为“人本主义”、“灯塔精神”、“蓝色文明”、“西式文明”什么的。丛林精神的本质是以物道为尊,即立物之道,以定人也。如是,人就会物化,就会丧失人的本真。在丛林精神看来,人是高级动物。

鬼巫精神以迷信为本,崇尚主奴哲学。有人称之为“迷信与崇拜”,包括图腾崇拜、鬼怪崇拜、主义崇拜、伪学崇拜等。鬼巫的本质是以假为真,以妄为常,迷信权威,自我矮化,还执迷不悟。如是,人就会丧失自我,变成跪族奴才。

天地精神与天地并生,因华夏圣人解读而成文。天地精神孕育了华夏文明,也称为华夏精神。天地精神的本质是以天道为尊,即“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在天地精神看来,人是天地之子。

在传艺看来,三种精神几乎主宰了人类,故合称为“三大精神”。

1、丛林精神

活蹦乱跳的瞪羚正在啃食青草,身后忽然窜出一头猎豹,躲闪不及的瞪羚命丧豹口。猎豹正要享用美食,狮子闻声而至,猎豹只得落荒而逃。热爱大自然的你,对此不会陌生吧?丛林精神尽在其中矣。

所谓丛林精神,就是“我”为自然立法!即每个体都以己为尊,以私心为大,为所欲为。动物的字典里没有“德”,只有“利”,它们只会自私自利恃强凌弱,只会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丛林精神蕴含了很多迷人的价值,比如多极、平等、自由、放任、竞争、法治(丛林法一统江湖)等。大自然生机勃勃、生生不息,印证了丛林精神的完美。

飞禽走兽都能为自然立法,人是猴子变的高级动物,未尝不可?西方学者苦苦思索这一问题,最终康德鼓起勇气喊到:“人为自然立法!”怎么立呢?答曰:凭人的学识和能力!于是,科技就成了人征服世界的法宝,日本捕鲸船、纳粹集中营、“沙皇炸弹”、基改物种、基改婴儿等等,都是在践行“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也升格为外国哲学家的精神导师,经过无数学者的努力,丛林精神成为人类的主控精神,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都是丛林精神的后花园。

★丛林精神:人生而自私

西方学者把人性切割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认为“本我”是人最根本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蛮荒之力;“自我”是现实的我,它以现实原则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是社会的我,它以理想主义服务于“本我”和“自我”。

因此,私欲就成了人最本质的力量。亚当•斯密说:“人不自私,就会被淘汰。”李嘉图说,人自私是公理。理查德•道金斯说,人的自私源于基因。达尔文说,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是人与万物演化的原动力。总之,人跟飞禽走兽一样,本性都是自私的,这是造物主的设定,是自然法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自私,你就出局,认命吧!于是,洋人普遍接受了人生而自私的天条,认为自私是人的本质。

以物定人,人就会被物化,人特有的灵性、气质、精神和德行等就会荡然无存,人就会与自私自利、弱肉强食的飞禽走兽同德。按圣人的话就是“丧己于物”,是“倒置之民”。爱泼斯坦的“萝莉岛”成为蛮夷显贵大亨的恋·童狂欢岛,就是铁证。

★丛林精神:历史的终结?

丛林精神犹如变形虫,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号。比如有人用猫抓老鼠来象征,称之为“猫鼠精神”;在前苏·联,它被称为“新思维”;在西方,被称为“人本主义”、“自由与皿煮”、“普世价值”、“灯塔精神”;在中东,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等等。

惊讶于苏·联和华约的崩溃,日裔米国人福山认为,丛林精神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历史的终结”。从此,“历史终结论”被广泛传播,“丛林精神”升级为令人神往的“灯塔”。

2、鬼巫精神

“呸!”有人说,“人如此自私、渺小、卑微、善变,给自然立法,够格吗?俺的神才可以!”当人们以鬼神为尊,以迷信为务,以跪拜为荣,坚信“宇宙我神造,天下我所有”,便有了鬼巫精神。鬼巫精神善于洗脑,主张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它们圈粉数十亿,意图主宰人类的灵魂。

我们知道,蝼蚁奉行主奴哲学,它们主张生而为奴,以蚁王为主子,以侍奉蚁王为道,每只小蚂蚁都能做到只讨主喜,只给主看,只求主知,只照主意,只讲主恩,只靠主名。小蚂蚁一切为蚁王而献,一切为蚁王而作,一切为蚁王而活,绝对忠于蚁王。而鬼巫文化也奉行主奴哲学,因此,鬼巫文化从蚁道,鬼巫精神就是蝼蚁精神的翻版。

人崇尚蝼蚁精神,就会矮化成蝼蚁,妥妥的倒置之民。

3、天地精神

《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父母言传身教,为孩子立法,这是常识。《尚书》云:“惟天地,万物父母。”天地生养万物,当然是万物的立法者。天地精神与天地并生,因华夏圣人解读而成文,天地精神孕育华夏文明。

黄帝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万物循天而行,才能生生不息。对人而言,就是合道同德,天人合一,则天长地久;无道悖德,诀离天地,则天诛地灭。故华夏尊天道,讲“天人合一”。

4、三大精神说明

天地精神孕育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起点在哪里?有人推有巢氏,巢居让人存活;有人推淄衣氏,穿䁔才不会冻死;有人推伏羲氏,画八卦,演天道,如此等等,莫衷一是。我们姑且从燧人氏钻木取火算起吧,因为征服了火,人类就不再茹毛饮血,就能辗压猛兽,成为万物之主,也就开启了文明之旅。

由于与华夏同期的古族,连同他们的文化与精神都已绝迹,因此,天地精神,即华夏精神是唯一源自远古,由华夏人代代相传的人类精神。

丛林精神和鬼巫精神都是近代的事。鬼巫精神的发展,区区两千年而已;而丛林精神登上世界舞台也只有数百年的历史。两者都源于蛮夷,故统称为蛮夷精神。

今天,丛林和鬼巫两大精神已席卷全球,操控全球90%以上的人口。丛林精神管控世俗,鬼巫精神控制灵魂,两者联手操控着人类的命运。在华夏,它们也圈粉无数,意欲掌控华夏权柄。

提醒: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科学探索自然规律。传艺敬重钱学森、邓稼先、于敏、李四光等自然科学家,但鄙视为生命立法的伪科学家,比如基改婴儿始作俑者、《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留美博士后贺建奎副教授之流。

本文探讨人与万物的命运,科技只是其中的一门工具。对于科技,借鉴先进,并不可耻。比如电鳗的发电技术,萤火虫的发光技术,蝙蝠的声纳技术等,都值得借鉴。当然,学蝙蝠的技术,并非要做蝙蝠人,对吧?因此,钱学森、屠守锷、梁思礼等科学巨匠青年时曾到外国求学,他们并没有成为外国人,而是无论它人如何阻挠,仍会想方设法回到赤贫的祖国,报效祖国的养育之恩。

三、丛林和鬼巫精神,万恶之源?

如前所述,鬼巫精神从蚁道,丛林精神从兽道,两者都尊奉丛林法则,自私而无德,统称为“夷道”。人生而为人,却从蚁道、兽道,岂不是蚁人、兽人?妥妥的“倒置之民”!

何谓倒置之民?庄子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也就是说,人逆天而行,就会丧失上天赋予的本性和精神,一如行尸走肉,谓之倒置之民。可见,倒置之民就是伪人、妄人、小人、废人。

有人会说,人这么聪明,能制造工具,发明核弹,又有谋略,像飞禽走兽那样,以自私为本,巧取豪夺,不也可以辗压万物,积攒巨额财富吗?这就好比成年的博士混入幼儿组比赛,虽然能赢,但无德,对吧?正直的裁判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逆天之行,则有逆天之罪;逆天之罪,则有天刑之戮。何谓天刑?按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天杀,即天打雷劈,断子绝孙。为何无数的王权、族群、家族都会灰飞烟灭?天雷滚滚,逆天必亡也!故倒置之民又是天刑之人。

而逆天的蛮夷精神大行其道,世间的乱象也因此而生。

1、丛林和鬼巫精神,世界碎片之因

我们知道,丛林精神以个人的学识为利器,而学识无穷无尽,就会衍生出无穷多个领域,不同领域的学者是隔行如隔山,很难相互理解;鬼巫门派更是花样繁多,数不胜数,即便同一门派不同分支之间也是鸡同鸭讲,不共戴天。在这两种精神的操控下,世界很容易被撕裂成碎片,人会被辗压成沙粒人。

沙粒人,在孔子眼里,是小人比而不周;在庄子眼里,是夏虫、井蛙和曲士;在韩非眼里,是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因此,沙粒人必然低贱、卑微、脆弱、痛苦,而且举步维艰。为何邪僻如黑云压城,苦难如江河之水?根源就在于人成了沙粒人!

2、碎片的世界,危机四伏

很多人认为,丛林精神管世俗,鬼巫精神管灵魂,“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赚钱迷信两不误,多好呵!

其实,世界碎片化,人成了沙粒人,就会与邻为壑,陷入缠斗。比如,有人主张多元化,极力推进文化、人种的多元化;反对者则极力发展本土文化,反对外族入侵。有人主张将生物杀虫剂、抗除草剂等毒素转入作物,以解决杀虫、除草问题;反对者认为,这是暴殄天物,是伤天害理。有人说,国际粮价低,种不如买,应退耕建厂;反对者说,这会让敌人扼住咽喉,是飞蛾投火。有人说,科学治病才是王道,而中医不科学,应废医验药;反对者说,中医才是百姓的守护神,非典、新冠应让中医发挥作用,如此等等。

显然,这是一场无休无止、令人绝望的缠斗!你能应付数不清的、源源不断的对手吗?而且很多对手还是你的同胞!

既然无能为力,有人就学鸵鸟,守着一亩三分地,对危险视而不见;有人则学圣母,蔽恶为仁,对人贩子、投毒犯、入侵者、作恶者、汉奸等,都无问西东,一视同仁。

当大家要么缠斗,要么躺尸,要么圣母,正义就会销声匿迹,邪僻就会如鱼得水。如是,就会滋生出利益集团这一怪胎。

今天,在蛮夷精神的庇护下,怪胎已长成怪兽;怪兽称霸天下,对苍生敲骨吸髓。我们知道,沙雕是脆弱的,而沙粒人组成的国与族同样弱不禁风。像蚂蚁啃噬巨蟒一样,怪兽凌驾于国、族之上,通过植入文化,改变人口结构、食物结构、经济结构、治理结构等,从而摧毁根基,动摇国本,置国、族于死地!

比如,怪兽会推动以夷变夏,让我们崇洋媚外,让洋人“子宫殖民”,搞混种换种;让我们丧失核心产业的控制权;会拆除华夏宗祠,让蛮夷的楼堂馆所、寺·庙教·堂遍地开花;还会让食材、药材基因异化,在食盐里添加亚铁氰化钾,在“鱼苗”里添加绝育专利成份等,用有毒的正己烷溶剂来生产食用油,用致癌物滑石粉给食材增白,用化学甜味剂代替白糖,如此等等,哪一样是省油的灯?能听之任之吗?你说呢?

3、蛮夷精神,人类的灭顶之灾?

★鬼巫精神,文明的收割机?

鬼巫精神唯我独尊,以跪为美,仇视异己。它们一旦得势,就会清除异己,打造一个单一鬼巫之国,比如XX斯坦酋长国。当今之世,99%的恐怖袭击都是鬼巫成员所为,鬼巫军团堪称文明的收割机,西域千里佛国的灭亡可以为证。

★丛林精神,人类的灾难?

很多人会疑惑,丛林精神在自然界表现神勇,推之于人不行吗?还真不行!因为人太强大了!动物靠尖牙利爪谋生,而人能改天换地,可谓云泥之别。像二战,20亿人卷入战争,数亿人伤亡,满目疮痍,也只有人类能做得出来吧?

如果人从兽道,奉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讲多极、无序竞争,显然,人类就会严重两极分化。加上产权保护、知识垄断、财富世代累积等因素,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就会更加明显。

现在,很多地方10%的家族掌握了90%的财富;接下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技术的推进,1%的精英就能占有99%的财富!而且,集中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因此,丛林社会必然会退变成一个极度两极分化的沙漏型社会。

高处不胜寒,这样一个奇葩的畸形社会能天长地久吗?它会不会因为内部极度撕裂而不稳定,稍有不慎就会山崩地裂?你说呢?

因此,只要蛮夷精神主宰世界,无论你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无论走什么路,都是死路!因为碎片的世界,沙粒人构成的国与族绝非怪兽的对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便你权倾朝野、名动江湖、富可敌国,能幸免吗?

那么,路在何方?读完文章,或许你会茅塞顿开。

四、天地精神,人类的太阳?

由于利益集团的操控,你看到、听到、学到的,都是关于蛮夷精神的伟岸。不跪,就是不虔诚;不自私,就会被淘汰;什么普世价值、文明灯塔、历史终结等等,你是否耳熟能详?慢慢地,大家就只知蛮夷精神,把它视为正统和权威,并归附于它;而天地精神却成了封建糟粕无人问津,对吧?

本节以圣人之言,阐述天地精神,即华夏精神。圣人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见贤不尊,不仁也。”圣人之言博大深奥,悠鸿难免挂一漏万,还望诸君以圣人为师,揣摩领悟真言,窥斑知豹,把握大道。(如需深入交流,请加作者微信,见文后)

1、何为天地精神?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又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中庸》云:“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由此可知,天地精神宗于道,故广博深厚、至诚至明、悠久恒常!

《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此可知,天地精神本于德,故大公无私。

何为道,何为德?道,天地之根;德,万物之所府。圣人云,道者,万物之所蹈;德者,万物之所得。何为蹈?跟也,踩也,从也,合也,亦步亦趋,抱道不离是为蹈。何为得?生也,养也,长也,成也,万物生生不息,寿蔽天地谓之得。

2、天地精神如何运行?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又曰:“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可见,天地精神是通过阴阳之道起作用的。

《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可见,天地精神尚“公”,它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来维持平衡,使万物生生不息。

而怪兽们却不这样,它们永远贪得无厌,总是竭尽全力吞噬弱者,壮大自己,独霸天下。比如享誉西方的某大师就妄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邦国;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如此狂妄之言还被西方诸国奉为圭臬。看吧,它们总是一门心思把天下据为己有,总是想方设法将人类玩弄于股掌之中。因此,怪兽们都无德,只有私心,只会伤天害理。

3、人能承载天地精神吗?

《黄帝阴符经》曰:“天性,人也。”《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就是说,人为万物之灵,代表了天之浩然之气,天性使然,因而能承载天地精神,而飞禽走兽则永无可能。

《黄帝内经》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又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

华夏圣人所言,昭示一个天理:人是天地之子,秉天地之正气而生,是万物之灵,天下之贵,故能承载天地之精神。

4、人如何通达天地精神?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因此,人以天地为师,法天则地,便能通达天地精神。

天地恒常,周行不殆。人法天地之性,则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孩子是天地之所钟,神奇之所在,所以其德至足至全。换言之,人含德而生。因此,人法天地之德,则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黄帝阴符经》曰:“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法天则地,就能以天定人;以天定人,人就能合于天道,同于天德,达于天人合一之境,从而能承载天地精神。如是,人就能成为真人,成为士人君子。

有人会疑惑,既然人生而德厚,为何小人、伪人、妄人、恶人、汉奸等却多如牛毛?唯一的理由就是,人为邪僻所害,忘了初心,丢了本真,误入歧途,即失道丧德。何为邪僻?鬼巫精神、丛林精神这些俗鄙低劣、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便是邪僻;人为邪僻所俘获,就会丧失本真,成为倒置之民而有天刑之戮。

5、何谓士人君子?

《老子》曰:“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这段话道出了士人君子的本色。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畏四邻,则战战兢兢,唯施是畏。不做作,不施为,则天衣无缝,无形迹可察,谓之微。

如客之庄重,如冰之将释。亦俨亦涣,则无色可察,谓之妙。

敦厚若朴,虚怀若谷,则朴素而广博,被褐其外,怀玉其中,归于朴者应物无穷,谓之玄。

浑然如浊,恍惚如默,合于道者与道浑然一体,则深不可测,谓之通。

微妙玄通,则上善若水。《老子》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七善兼备,则齐家兴业、治国平天下无不通达,莫之能止。

6、人的天性、尺度、底线

众所周知,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谓之人兽有别。

何谓人?或曰,人是高级动物;或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或曰,人只是一个感性实体;或曰,人是理性人,服从自己理性发出的“绝对命令”,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此等等,或无的放矢,或挂一漏万,或指鹿为马,都不值一提。

圣人云,“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幸能正生,以正众生。”“惟人,万物之灵。”“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也就是说,人得天地之正气而生,故为万物之灵;人承载天地之德,故含德之厚。二者兼备,故人是天地之子,是域中之大、天下之贵。因此,浩然之气、含德之厚、万物之灵等才是人的本真,是人独有的天性,或曰人性,可称之为人的本质。换言之,有人性才是人,泯灭人性则为伪人。

人性,既然是上天赋予的,人人都生而有之!换言之,伏羲、炎帝、黄帝、老子、庄子等华夏圣人有的,你我也有!因此,生而为人,浩然之气、含德之厚、万物之灵等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生而为人,多么绚丽、多么壮美、多么尊荣呵!看吧,人衔玉而生!

也就是说,人生而为人,能不忘初心,返朴归真,就是真人;成为真人,就能与天地同德,与万物处其和;就能应物无穷,辅万物之自然;就能戡乱除恶,守天地之正;成为真人,修齐治平则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

可是,人为何还会悲催呢?人为何还会断其根,忘其本,丧其真,惑其心,乱其性,迷其途,坏其身,亡其命呢?人为何会泯灭人性,成为倒置之民,成为伪人、小人、奸人、妄人、恶人、罪人、兽人、蚁人等而有天刑之戮呢?根源就在于人被蛮夷精神所蛊惑而误入歧途。因此,消解蛮夷精神,弘扬华夏精神,蚁人兽人才会绝迹,人才会幸福。

7、人的使命

《庄子》曰:“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古人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云,“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华夏人承载天地之精神,也就承载了人的使命!

何谓人的使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守天地之正、辅万物之自然、开万世之太平,谓之人的使命。华夏人唯有不辱使命,方能生民安康,万物生息,天长地久!因此,华夏精神是人类永恒的太阳!

8、华夷之辨,人与万物的护身符?

蛮夷精神从物道,即蚁道、兽道,或曰夷道,它制造蚁人、兽人;华夏精神从天道,或曰华夏之道,它塑造与天地同德的士人君子。两者云泥之别,截然相反,是为“华夷之辨”。

初学华夷之辨,见圣贤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夷狄之人贪而好利,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此等等,传艺很是疑惑,有道是仁者爱人,有容乃大,这样说洋人,不好吧?

其实,丛林精神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欲望是无底洞,因此,蛮夷总是想方设法把天下据为己有;鬼巫精神讲“我神造宇宙万物”,讲“我是神的选民”,它们的理想就是消灭异己,一统江湖。因此,两者都以我为尊,以自私为本,以侵掠为道,主张私分天下。蛮夷精神得势,人与万物都会遭殃。

今天,蛮夷精神如日中天。放眼全球,森林焚毁、土地沙化、冰川消失、污染惊心、蝗虫遍野、病毒肆虐、地域纷争、硝烟四起、物种基改异化、生物大灭绝等惨相,不都是蛮夷精神的造次吗?能听之任之吗?

你想想,东郭先生搂着恶狼,一脸的幸福,是不是很荒唐?还要委身为妾,是不是更凶险?让蛮夷掌控华夏核心产业,掌管我们的饮水、口粮、食盐、药物、“鱼苗”等等,是不是匪夷所思?蚁人、兽人自私无德,会妄作妄为,能仰仗它们吗?

因此,华夷之辨就是你我的护身符,坚守华夷之辨,华夏才能道统永续,人与万物才能生生不息,对吧?

9、补充:大明倾覆是华夏的硬伤?

有人说,大明是华夏正统,巅峰时期人口近2亿,科技领先,却被人口30万的满清所灭,剃发易服,到顺治年间,全国人口才增至一千余万,何其惨烈?这样看来,华夏也不堪一击呵!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家境贫寒,父母兄弟相继被饿死,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出台了举国养家的皇族奉养法,妥妥的公器私用。尽管皇帝提倡克己奉公,搞低薪养廉,但上行下效,有明一朝贪腐愈演愈烈。

当然,厚养皇族确实费钱,但还不至于让帝国趴下。不幸的是,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横空出世,消解了华夏精神。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心外无物,人欲即天理,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其实就是“我为宇宙立法”,不就是蛮夷精神的翻版吗?于是圣人之学被降格为俗鄙的蛮夷之学。

有了心学的蛊惑,人们当汉奸小人,做蚁人兽人就心安理得。当然,个人力量有限,那就团伙作案,就有了“帮派乱国”。皇亲群、阉宦群、东林学派群、边军群、流民群等勾心斗角,让大明乌烟瘴气,元气大伤。尤其是东林学派,打着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的幌子,大发私财,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摧毁了大明的根基。

尽管大明GDP占全球的2/3,商贾豪门富可敌国,朝廷却一贫如洗。皇帝想兴师讨逆,还得私借。可是私人爱财如命鼠目寸光,哪会管社稷、黎民的生死?而朝廷没钱,将领见钱眼开,明军也成了乌合之众,居然成建制投敌。于是皇帝上吊,庙堂被毁,敌军屠城,书写了华夏的奇耻大辱!如果当时杀器更先进,后果不堪设想!

大明的悲剧警示:华夏精神就是炎黄子孙的守护神!抛弃华夏精神,我们就会自我撕裂,一盘散沙,即便有万亿同胞,也只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对吧?

五、三大精神的相互关系

人类从远古走来,除了华夏,所有的古文明都灭亡了。过往文明的尸骨堆积如山,这提醒我们:生存难,传承更难!

傻子都知道,跟那些夭折的文明取经,只会学到短命之术;跟长生不老的华夏学法,才能天长地久。于是,天地精神就成了“后生”们的标杆。

1、鬼巫精神与天地精神的关系

圣人云:“惟天地,万物父母。”华夏以天为尊,把天称为“老天爷”、“天帝”、“上·帝”、“皇天”、“上天”等,认为上天是人与万物的创生者。

鬼巫文化模仿华夏,推出了自己的“天帝”。它们的“天帝”有着特定的肤色、个性和语言,是人格化、宗族化、私人化的“鬼神”。

华夏的天帝姓“公”,为人类和万物所共有,对人类与万物一视同仁。而鬼巫的天帝姓“私”,是一家之神,私家保镖而已。于是,他们自封为“神选之民”,认为自己有“神”的厚爱,可以随心所欲,作威作福。

华夏的上天,抬头就能看见,是真实的存在;鬼巫的“天帝”只是假想虚构之物,根本就不存在。相信假的东西,不就是迷信吗?

由此可知,鬼巫文化是私心自用,扭曲了华夏的天帝。鬼巫文化塑造的人之所以自私、虚伪、狂妄、扭曲、迷信、愚昧,根源就在这里。

2、丛林精神与天地精神的关系

华夏讲格物致知、天工开物,华夏的造船术、冶金术、火器、水力纺车、织布机,以及四大发明等先进科技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洋人如获至宝,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启了近代工业升级之旅。

华夏的认识论讲,“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知其子,即格物致知;守其母,即守其本,归其根,抱道不离。知其子,守其母,归根抱道,故能齐家兴业、治国平天下。

丛林文化也讲“格物致知”,但不懂得“复守其母”,因此就会层层分解,流散无穷。蛮夷总是鼠目寸光、一孔之见、一曲之士,根源就在这里。

3、分道扬镳,形同陌路

华夏圣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私者,乱天下者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因此,在华夏看来,人大公无私,天下才会太平;小人唯利是图,肆无忌惮,则会祸乱天下。西方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认为自私是人的本质,唯利是图、弱肉强食才是人性;而鬼巫文化则认为,人弱小无助、生而有罪,跪求救赎才是正道。

可见,华夏讲君子之道,重君子,轻小人;西方奉小人之道,重小人,轻君子;而鬼巫文化是跪族之道,以跪为美,以不跪为恶。三者本质不同,喜好截然相反,骨子里只会互相仇视,不共戴天。这是本质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对一种东西既爱又恨,就会痛苦不堪,甚至精神分裂。既然三者三观不和,鸡同鸭讲,就只能分道扬镳,物理隔离。井水不犯河水,才能相安无事,对吧?

但在地球村里,边界很容易被突破!三者只能相互纠缠,短兵相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因此,明争暗斗,围追堵截,势不两立才是现实,谁傻谁出局!对吧?

如果对三种精神的本质缺乏了解,贸然伸开双臂,拥抱蛮夷,就成了认贼作父、引狼入室的傻白甜而自取灭亡;或者闭着眼睛过小日子,对危险视而不见,就会坐失良机,陷入十面埋伏而无力回天!同胞,醒醒吧!

(上篇完,下篇我们将阐述人类五大定律,有了它们,我们就能透视命运,洞穿邪僻!精彩继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