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玉照的意思(玉照)

玉照的意思(玉照)

预测类古籍《六壬玉照定真经》

202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真题预测:类比推理(10.26)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特征提取:模式匹配:语音识别

  A接诊病人:网上挂号:健康宣教

  B提交资料:资格审核:报名成功

  C询问证人:勘验现场:接到报警

  D海事损害:请求赔偿:租赁船只

  3.暴雨:冰雹:天灾

  A汽车:滑梯:玩具

  B归纳:总结:逻辑

  C舞蹈:歌剧:戏剧

  D没收:罚款:处罚

  4.法律:诉讼:胜败

  A策略:经营:盈亏

  B战争:武器:存亡

  C判断:事实:对错

  D教师:教学:优劣

  5.面食:素食

  A界石:基石

  B彩照:玉照

  C宿疾:旧疾

  D年会:集会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鹬蚌相争为因,渔翁得利为果,二者为因果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指听取双方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二者均单独存在因果对应关系,但二者之间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二者间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指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流动的水不会腐臭,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腐蚀,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指城门着了火,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尽了,鱼也就干死了,比喻因牵连而受祸患或损失。城门失火为因,殃及池鱼为果,二者为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先特征提取,再模式匹配,最后语音识别,三者为时间先后顺序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先网上挂号,再接诊病人,第一词与第二词的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先提交资料,再资格审核,最后报名成功,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先接到报警,再询问证人和勘验现场,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先租赁船只,再海事损害,最后请求赔偿,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暴雨和冰雹都是一种天灾,前两词分别与第三词构成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汽车不是玩具,二者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总结指的是分析研究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或情况,总结不属于逻辑,二者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舞蹈和戏剧属于不同的艺术类别,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没收和罚款都是处罚的一种,前两词分别与第三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依据“法律”进行“诉讼”,“胜败”是“诉讼”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三者是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依据“策略”进行“经营”,“盈亏”是“经营”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三者是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存亡”不是“武器”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依据“事实”进行“判断”,但两词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不是依据“教师”进行“教学”,教学是教师的职业内容,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面食是指“主要”以面粉制成的食物,除了面粉外还可以有其他材料。有的面食是素食,有的面食不是素食,有的素食是面食,有的素食不是面食,二者为交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界石指标志地界的石碑或石块,基石指做建筑物基础的石头,二者均是有不同功能的石头,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彩照指彩色照片,玉照指对别人照片的敬称,有的彩照是玉照,有的彩照不是玉照,有的玉照是彩照,有的玉照不是彩照,二者为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宿疾是指久治不愈的疾病,旧病,与旧疾为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年会是一种集会,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玉人竟何在

作者:黎荔

喜欢“玉人”这个词。玉人、美人,这些词都是不分男女的,美者颜如玉。遥想盛唐时代,长安的春光里,一位肌肤如玉的丽人安辔而行,艳光照人,一路摇玉坠珠,如一树纷繁梨花,随时飘坠些芳香的蕊朵。遥想魏晋时代,一位美姿容的君子举杯邀明月,萧萧肃肃,爽朗清举,醉酒时如玉山之颓。

传统文化中与玉相关的词汇,都是美好无比的。雕栏玉砌,琼楼玉宇,玉树琼花,锦衣玉食,漱玉含芳,珠圆玉润,冰肌玉骨,金枝玉叶,玉树临风,金科玉律,金声玉振,金珠玉屑,软玉生烟,怜香惜玉,香消玉殒,守身如玉,玉碎宫倾……我可以一口气数出一大串来。光一个中国的“国”字,我就很喜欢,因为国含宝玉。曾有人请我为新落成的大宅院题写门楣,我记得一口气报了“日月升恒”、“咸丰熙宁“积厚流光”、“芝兰荣茂”等八个,最后主人最喜欢的是“玉光照耀”和“芝兰玉树”,前者形容华美,语出自大唐一代女帝武则天《昭和》诗:“升歌荐序,垂币翘诚。虹开玉照,凤引金声。”后者比喻家族人才兴旺、儿孙有出息,语出自《晋书•谢安传》:“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芝兰是一种高贵的香草,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芝兰玉树,后人因此将它们比喻为优秀的子弟。

真正的玉人是君子,儒家学说中素有“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将玉作为修身养性的媒介物,由于他们的倡导和介入,“以玉比德”逐渐成为社会的共同信念。杜甫有诗句“秋水如神玉为骨” (见唐杜甫《徐卿二子歌》一诗),“秋水”指的是眼睛,是眼睛有神也。玉,质细而坚硬,用玉骨来形容人的气质高尚、气节坚定。以玉为骨是为人相当高的标准。

早在儒释道三教未发生前,玉石就成为先民信仰膜拜的对象,并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与神话联系起来。上古时代,人们对天怀有敬畏之情,以为昊天无极,并且认为天是玉石质的,补天只有用同样材料方可,于是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传说。从此玉石就作为信仰的物质符号流传千年。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其他任何器物有类似的特质。玉石在古代被认为是通神的,具有神圣、永生的意义。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就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字样,正是反映了直至曹雪芹时人们对玉石还保有的信仰。正因为玉石是信仰的物质符号,它还是王权,财富的象征物。皇帝的玉玺就是用玉制成。

想起《红楼梦》里贾宝玉病重,和尚来说会医,袭人等把他身上带的通灵宝石解下来递出去,那和尚接在手里只见玉色暗漠昏浊,不觉长叹一声道,青梗峰下,别来十五年矣,竟如此为贪嗔爱痴所困,你那本性光明何在也!我读到这一节,反复回味,真要掩泣。石兄入世,红尘污浊,人有病,玉有翳,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本是一体,他是真真正正的玉人啊!通灵如宝玉、浊浊如你我,自然不会通晓这当头棒喝: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都是一个通灵剔透的婴儿,露珠一样降生于世,就因种种贪嗔爱痴,本性迷失污浊不堪,蓦然回身望见从前,是多么触目惊心!多少人一路浸染,光明无存,污秽混浊。谁都有块通灵宝玉,多少人自己给弄丢了。

从《诗经•小雅•白驹》中的诗句“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到《二十四诗品•清奇》中“可人如玉,步履寻幽”,玉的信仰境界曾经如此美好,“其人如玉”是一个至纯至美的境界。其实,最初的最初,每个人都如浑金璞玉,可以任意雕刻,成圆就方。所有的玉,都是由石而来的,其间不知要历几劫几难,由多少天风海浪、烈焰飞沙煅造而成。玉人之稀少,在于大多数普通人,不具备较高自动化能力,自我革命,自我迭代,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从鼻青眼肿的小石砾打磨成温润如玉。我们最后成为什么样子,是天赋,同样也是选择。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也是愣头愣脑的,不知所措,后来就像一块开琢的璞玉,经过时光的细细打磨,越发显得晶莹,圆熟,独具内蕴,呈现完美。

等到他或她到达“其人如玉”之时,一般人只知其美,不知其坚。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其实是外圆内方,外表温和谦卑,内在强大坚定。那些由石成玉的人,其实是极其坚忍不拔的,如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虽然看起来莹透纯净、洁白无暇、如同凝脂,但韧性和耐磨性都极强的,质地致密坚硬,玉骨玉心铮铮。所谓“唯有玉人心似铁,始终不负岁寒盟。”不过,中国古代玉一般的君子,哪怕个体道德修为辉煌而光芒四射,但还是要收敛谦虚而尽量掩藏自己的光芒。明明是块玉,却是不把自己做玉看的。正如兰亦为草,深山兰自芳,玉亦为石,大美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