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彝族服装图片女(彝族服装图片)

彝族服装图片女(彝族服装图片)

彝族服饰 | 男女老少服饰 四季各有不同

凉山彝族服饰分类

彝族服饰形制丰富多样。依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划分法。按年龄和性别,可分为婴儿装、 童装、青年装、老年装、男女装;按照质地材料分,有皮毛、毛织、棉布、麻、丝绸、皮革,首饰中有金、银、铜、玛瑙、珍珠、珊瑚珠等;按历史分,有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服饰;按季节分,有冬装、春夏装、秋装;按职业分,有民众装、毕摩装、苏尼装等;按礼仪场所或用途划分有节日装、婚嫁装、丧葬装、战服等。

彝族服饰保留了“披毡、着贯头衣、右衽、着拖尾裙、绾髻、裹青帕”的古代遗风。典型的青年男子装束为缠青色头帕,扎一彝族称“柱体”的英雄髻高指蓝天,尽显英武之气,左耳挂三 颗串成一线的蜜蜡珠,饰黑须,胸前喜挂麝香包;上衣多绣月牙、窗格、火镰、牛眼等精美图案 ,无领;下装是大摆的大裤脚,一般用30-40尺青布或蓝布做成;脚缠绑腿,腰挂匕首,喜披察尔 瓦与毛毡,并在无须的察尔瓦下边镶加一层黑布边为饰。男子头顶的“天菩萨”,为男子古老的装束,被视为护佑神之居所,神圣不可侵犯。年轻女子上衣以紧身、艳丽为美,多讲究胸饰、肩饰、袖饰, 喜戴红色珊瑚珠串和银制耳饰、领饰;下身着红、黄、绿相间的百褶裙,裙右上角挂一三角形荷包用于装针线或小饰品,外绣精美的圆形或半圆形、牛眼形、火镰形、蕨形等图案,并饰以五彩流苏;胸前喜佩纹饰精美的竹制口弦盒或针盒,内装铜制、竹制口弦或针;头顶由黑布叠成多层的长方形头帕,已婚育女子头帕改为荷叶状帽。中老年装的衣、裙以素色为主,耳饰改戴圆形玉耳佩。未成年女子裙子为百色镶黑边的三节百褶裙,辫子为单辫,耳饰多为海贝。

男子服饰

仁窝英丁(男装上衣)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般都用深蓝色毛呢制作。男上衣常用的主体饰纹有循环形方窗纹、盘花、直线纹和波浪纹,附加齿纹、南瓜子纹等。用浅藍、草绿等细纹平布剪成长形窄条和小方块,围绕衣肩、衣襟、衣袖、衣摆有序排列,一针一线地缝绣成前面所述各种图案纹样,彝族妇女做成一件男上衣花费时间较长。

仁窝诺拉(男下装) 俗称“大裤脚”,用浅蓝或蔚蓝色平布缝制,如今做一条大裤脚需要8-10米布,裤脚下端外沿加一层约宽40厘米的青布,绣以两细一宽直线纹为饰,年轻人穿的 可再加三条并列波浪纹。

仁窝俄梯(男头帕) 有深蓝色棉布和青色绸缎两种。宽约一尺,长五丈左右。头帕是厂家专制品,不需要加饰纹。年轻人和老年人缠头帕饰英雄髻(彝语称“字贴”)有区别,年轻人的“字 贴”,用头帕的一角裹成前端尖后边略粗的锥形。老年人和德谷的“字贴”前后一样约有拇指粗, 戴在头上可朝左或朝右,德谷的“字贴”一般都端正地朝着正前方上空。

女子服饰

色里英丁体莫(女子长袖衣和褂褂) 女子长袖衣外套褂褂,两件配套穿。现在做褂褂一般都用深蓝色毛呢,其饰纹与男上衣大致相似,衣摆不加饰纹,有的在褂褂袖口和衣摆边沿加一道白兔皮或白羊羔皮镶边作装饰。做中年妇女长袖衣服用浅蓝、浅灰、蔚蓝色布料,青少年女子上衣用浅蓝、草绿、粉红、金黄、紫红等色彩鲜艳的布制作。无论中年妇女或青少年女子的衣服饰纹都在露于褂褂外的衣肩和衣摆上,一般缝绣直线纹间波浪纹或盘花,袖臂上缝绣直线纹间方窗纹或盘花、波浪纹,还缝贴二元连续对称花草回形波浪状等纹样。

波(裙子,也称百褶裙)百褶裙一般用3-5种不同颜色的布连接,过去用棉布做成的百褶裙遇到雨水浸湿或洗涤都不易晒干,穿着有些笨重,现在做裙子多用棉纤混纺或纤维布。做一件百褶裙需要布料20米左右,青少年女子的百褶裙选用红、黄、绿、紫、粉等彩色布料,中老年妇女的则用浅蓝、蔚蓝、灰白、胭脂等色调淡雅的布制作,裙摆中间为主体颜色,彝族称百褶裙为黄裙、红裙、蓝裙、绿裙就是根据裙子的主体颜色而言。

俄尔、俄发(妇女头帕)女子头帕分为两种,一种是已婚育妇女的头帕,“俄尔”;另一种是未婚育女子的头帕,“俄发”。俄尔用深蓝色棉布或毛呢折叠成圆形,戴时裹成前圆后平用发辫压在头顶系上。“俄发”用青布或深蓝色布折叠为约宽25厘米的多层重叠的长方形,用红、绿、紫、粉等彩线将头帕前后边缘绣上齿纹,顶层面上绣制成竖向对称树叶花瓣及其他花草纹样。头帕既是女性的服饰,也是婚育与否的标志。

儿童服饰

阿依伟呷(童装)童装式样与成人装大体相似,饰纹较简单,男童裤脚下端外沿青色饰布间各镶一块红色或紫色布,女童衣裙用红、黄、紫、粉及浅蓝、青色等布缝制,色彩鲜艳醒目。

什都瓦拉(披毡和察尔瓦)披毡分为单层和双层,单层披毡一般选用纯白羊毛制成,衬垫在察尔瓦里披;双层披毡可用灰、黑、棕等杂色羊毛混合制作,做成后一般都要染成深蓝或青色, 双层披毡一般单独披。

察尔瓦大致有四种样式,沿用时间已久的一种在做成后染成深蓝色或黑色,下端缨须上面加一层宽约25厘米的青布,在其上缝两细一宽直线纹或三条细线并列的波浪纹作装饰,上端加青色 窄布收口为领。第二种是不加染,保持原有灰白色。第三种是用混纺羊毛做成无须灰白色察尔瓦下沿加一层约宽30厘米的青布,其上缝两细一宽直线纹。第四种是用柔软纯白羊毛织有竖向“人”字纹的白色察尔瓦,不加其他饰纹,可以不衬垫披毡单披,这种察尔瓦原出自甘洛,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在各地流行。披毡和察尔瓦保温、防潮、防雨,冬天中老年人大多都会披着。

老人服饰

莫苏伟呷(老年人服装及寿衣)一般都用深蓝、浅蓝、蔚蓝、灰白等色泽较素雅的布料制作衣体衣袖都比年轻人穿的宽些,饰纹也较简单,男女寿衣所用布料、饰纹及制作方式与上述老年装相似,只是衣宽袖长都做成比平时穿的长和宽许多。

这些年来,平时较少见到穿百褶裙和大裤脚的人,但遇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送灵等场合人们就会穿彝族服装,男子穿彝族服装一般穿件白衬衣或其他颜色的衬衣在上衣里面,头帕上饰英雄结,左耳佩戴黄红相间的耳珠,肩挂英雄带(彝语称“尔合都它”),女子迎接宾客时要穿着各色衣裙,尤其是女子出嫁时,要穿上制作精美的长袖衣、褂褂和百褶裙,由一位儿女满堂的中 年妇女梳妆打扮,头帕换为深蓝色长头帕绕头缠好后,把金帽花缠在额头上方的头帕上,双耳佩戴金银耳花或玛瑙、珍珠,颈脖戴银领牌领花,双手戴银或金手镯、戒指,然后披深蓝色双层百褶披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彝族除了农村老人仍着彝族服装,将彝装和外来流行服装混穿的人越来越多。如妇女上穿彝族衣服和褂褂,头戴俄尔或俄发(彝称头帕),下着单裤。有些青壮年男女上着彝装,下穿流行裤。学生和儿童几乎都着现代流行服装,男女老少大都穿着流行服饰和鞋袜。

文/蒋志聪图/胡小平 郭建良

素材来源 | 凉山文艺

综合整理 |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更多精彩文章请看这里!

泸沽湖惊现丁达尔光!

凉山,你把洋芋怎么了?

寻味西昌:记忆中的老城味道!

行摄凉山 | 用镜头聚焦“大凉山的山”

魅力会理 | 美景惹人醉,黄柏杜鹃红

5月19日,会东邀您参加“高山风电”骑行盛宴!

缤纷水果 | 属于西昌吃货的季节,一大批水果向你袭来!!!

魅力冕宁 | 24节气要有仪式感,冕宁人把日子过成一首诗

温馨提示,长按下方两个二维码

惊喜等着你哦

微信公众号

五彩凉山APP

镜头下的彝族姑娘,这个服饰只有未婚少女才能穿

这组照片是米拍摄影师@全国旅拍摄影师浩天 在云南拍摄的。在云南这个有着多民族的身份,在这里,可以看到穿着各式各样服饰的人。画面中的女孩是一位彝族少女,她穿着的服饰是传统的民族服装。色彩艳丽的彝族服饰并不是每个女性都可以穿着。这里面其实大有讲究。据说画面中的姑娘穿着的这套衣服只有未婚少女才可以穿的,小编带着几分好奇,邀请摄影师浩天给米拍小编分享了拍摄这组作品背后的故事。

“第一次去到大理有幸遇见的彝族少女。”

“带着属于她自己的那一套彝族服装,我们一起在大理附近的一些民族特色建筑开展拍摄!”

“很喜欢她的那一份纯真善良的感觉,灿烂的笑容就像大理的阳光让人散去所有雾霾。”

“她说她的这个衣服按照族内的习俗是属于未婚少女才能穿的。”

“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她想穿着这身衣服拍下来留个纪念!”

画面中的女孩皮肤白皙洁净,眼神清澈,她给人一种未经世事的感觉,仿佛是从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一般。“ 这次我拍摄的模特不是那种白富美的感觉。”

“但是不可否认她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魅力的姑娘!”摄影师浩天说道。

感谢@全国旅拍摄影师浩天 授权米拍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摄影趣事、赏析更多优秀摄影作品,欢迎关注米拍app。

彝族服饰 | 男女老少服饰 四季各有不同

凉山彝族服饰分类

彝族服饰形制丰富多样。依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划分法。按年龄和性别,可分为婴儿装、 童装、青年装、老年装、男女装;按照质地材料分,有皮毛、毛织、棉布、麻、丝绸、皮革,首饰中有金、银、铜、玛瑙、珍珠、珊瑚珠等;按历史分,有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服饰;按季节分,有冬装、春夏装、秋装;按职业分,有民众装、毕摩装、苏尼装等;按礼仪场所或用途划分有节日装、婚嫁装、丧葬装、战服等。

彝族服饰保留了“披毡、着贯头衣、右衽、着拖尾裙、绾髻、裹青帕”的古代遗风。典型的青年男子装束为缠青色头帕,扎一彝族称“柱体”的英雄髻高指蓝天,尽显英武之气,左耳挂三 颗串成一线的蜜蜡珠,饰黑须,胸前喜挂麝香包;上衣多绣月牙、窗格、火镰、牛眼等精美图案 ,无领;下装是大摆的大裤脚,一般用30-40尺青布或蓝布做成;脚缠绑腿,腰挂匕首,喜披察尔 瓦与毛毡,并在无须的察尔瓦下边镶加一层黑布边为饰。男子头顶的“天菩萨”,为男子古老的装束,被视为护佑神之居所,神圣不可侵犯。年轻女子上衣以紧身、艳丽为美,多讲究胸饰、肩饰、袖饰, 喜戴红色珊瑚珠串和银制耳饰、领饰;下身着红、黄、绿相间的百褶裙,裙右上角挂一三角形荷包用于装针线或小饰品,外绣精美的圆形或半圆形、牛眼形、火镰形、蕨形等图案,并饰以五彩流苏;胸前喜佩纹饰精美的竹制口弦盒或针盒,内装铜制、竹制口弦或针;头顶由黑布叠成多层的长方形头帕,已婚育女子头帕改为荷叶状帽。中老年装的衣、裙以素色为主,耳饰改戴圆形玉耳佩。未成年女子裙子为百色镶黑边的三节百褶裙,辫子为单辫,耳饰多为海贝。

男子服饰

仁窝英丁(男装上衣)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般都用深蓝色毛呢制作。男上衣常用的主体饰纹有循环形方窗纹、盘花、直线纹和波浪纹,附加齿纹、南瓜子纹等。用浅藍、草绿等细纹平布剪成长形窄条和小方块,围绕衣肩、衣襟、衣袖、衣摆有序排列,一针一线地缝绣成前面所述各种图案纹样,彝族妇女做成一件男上衣花费时间较长。

仁窝诺拉(男下装) 俗称“大裤脚”,用浅蓝或蔚蓝色平布缝制,如今做一条大裤脚需要8-10米布,裤脚下端外沿加一层约宽40厘米的青布,绣以两细一宽直线纹为饰,年轻人穿的 可再加三条并列波浪纹。

仁窝俄梯(男头帕) 有深蓝色棉布和青色绸缎两种。宽约一尺,长五丈左右。头帕是厂家专制品,不需要加饰纹。年轻人和老年人缠头帕饰英雄髻(彝语称“字贴”)有区别,年轻人的“字 贴”,用头帕的一角裹成前端尖后边略粗的锥形。老年人和德谷的“字贴”前后一样约有拇指粗, 戴在头上可朝左或朝右,德谷的“字贴”一般都端正地朝着正前方上空。

女子服饰

色里英丁体莫(女子长袖衣和褂褂) 女子长袖衣外套褂褂,两件配套穿。现在做褂褂一般都用深蓝色毛呢,其饰纹与男上衣大致相似,衣摆不加饰纹,有的在褂褂袖口和衣摆边沿加一道白兔皮或白羊羔皮镶边作装饰。做中年妇女长袖衣服用浅蓝、浅灰、蔚蓝色布料,青少年女子上衣用浅蓝、草绿、粉红、金黄、紫红等色彩鲜艳的布制作。无论中年妇女或青少年女子的衣服饰纹都在露于褂褂外的衣肩和衣摆上,一般缝绣直线纹间波浪纹或盘花,袖臂上缝绣直线纹间方窗纹或盘花、波浪纹,还缝贴二元连续对称花草回形波浪状等纹样。

波(裙子,也称百褶裙)百褶裙一般用3-5种不同颜色的布连接,过去用棉布做成的百褶裙遇到雨水浸湿或洗涤都不易晒干,穿着有些笨重,现在做裙子多用棉纤混纺或纤维布。做一件百褶裙需要布料20米左右,青少年女子的百褶裙选用红、黄、绿、紫、粉等彩色布料,中老年妇女的则用浅蓝、蔚蓝、灰白、胭脂等色调淡雅的布制作,裙摆中间为主体颜色,彝族称百褶裙为黄裙、红裙、蓝裙、绿裙就是根据裙子的主体颜色而言。

俄尔、俄发(妇女头帕)女子头帕分为两种,一种是已婚育妇女的头帕,“俄尔”;另一种是未婚育女子的头帕,“俄发”。俄尔用深蓝色棉布或毛呢折叠成圆形,戴时裹成前圆后平用发辫压在头顶系上。“俄发”用青布或深蓝色布折叠为约宽25厘米的多层重叠的长方形,用红、绿、紫、粉等彩线将头帕前后边缘绣上齿纹,顶层面上绣制成竖向对称树叶花瓣及其他花草纹样。头帕既是女性的服饰,也是婚育与否的标志。

儿童服饰

阿依伟呷(童装)童装式样与成人装大体相似,饰纹较简单,男童裤脚下端外沿青色饰布间各镶一块红色或紫色布,女童衣裙用红、黄、紫、粉及浅蓝、青色等布缝制,色彩鲜艳醒目。

什都瓦拉(披毡和察尔瓦)披毡分为单层和双层,单层披毡一般选用纯白羊毛制成,衬垫在察尔瓦里披;双层披毡可用灰、黑、棕等杂色羊毛混合制作,做成后一般都要染成深蓝或青色, 双层披毡一般单独披。

察尔瓦大致有四种样式,沿用时间已久的一种在做成后染成深蓝色或黑色,下端缨须上面加一层宽约25厘米的青布,在其上缝两细一宽直线纹或三条细线并列的波浪纹作装饰,上端加青色 窄布收口为领。第二种是不加染,保持原有灰白色。第三种是用混纺羊毛做成无须灰白色察尔瓦下沿加一层约宽30厘米的青布,其上缝两细一宽直线纹。第四种是用柔软纯白羊毛织有竖向“人”字纹的白色察尔瓦,不加其他饰纹,可以不衬垫披毡单披,这种察尔瓦原出自甘洛,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在各地流行。披毡和察尔瓦保温、防潮、防雨,冬天中老年人大多都会披着。

老人服饰

莫苏伟呷(老年人服装及寿衣)一般都用深蓝、浅蓝、蔚蓝、灰白等色泽较素雅的布料制作衣体衣袖都比年轻人穿的宽些,饰纹也较简单,男女寿衣所用布料、饰纹及制作方式与上述老年装相似,只是衣宽袖长都做成比平时穿的长和宽许多。

这些年来,平时较少见到穿百褶裙和大裤脚的人,但遇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送灵等场合人们就会穿彝族服装,男子穿彝族服装一般穿件白衬衣或其他颜色的衬衣在上衣里面,头帕上饰英雄结,左耳佩戴黄红相间的耳珠,肩挂英雄带(彝语称“尔合都它”),女子迎接宾客时要穿着各色衣裙,尤其是女子出嫁时,要穿上制作精美的长袖衣、褂褂和百褶裙,由一位儿女满堂的中 年妇女梳妆打扮,头帕换为深蓝色长头帕绕头缠好后,把金帽花缠在额头上方的头帕上,双耳佩戴金银耳花或玛瑙、珍珠,颈脖戴银领牌领花,双手戴银或金手镯、戒指,然后披深蓝色双层百褶披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彝族除了农村老人仍着彝族服装,将彝装和外来流行服装混穿的人越来越多。如妇女上穿彝族衣服和褂褂,头戴俄尔或俄发(彝称头帕),下着单裤。有些青壮年男女上着彝装,下穿流行裤。学生和儿童几乎都着现代流行服装,男女老少大都穿着流行服饰和鞋袜。

文/蒋志聪图/胡小平 郭建良

素材来源 | 凉山文艺

综合整理 |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更多精彩文章请看这里!

泸沽湖惊现丁达尔光!

凉山,你把洋芋怎么了?

寻味西昌:记忆中的老城味道!

行摄凉山 | 用镜头聚焦“大凉山的山”

魅力会理 | 美景惹人醉,黄柏杜鹃红

5月19日,会东邀您参加“高山风电”骑行盛宴!

缤纷水果 | 属于西昌吃货的季节,一大批水果向你袭来!!!

魅力冕宁 | 24节气要有仪式感,冕宁人把日子过成一首诗

温馨提示,长按下方两个二维码

惊喜等着你哦

微信公众号

五彩凉山APP

穿在身上的非遗——凉山民族服饰

凉山历史文化悠久

民族风情异彩纷呈

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有彝、汉、藏、苗等14个世居民族

凉山民族服饰溢彩流光、种类繁多

现已有多个民族服饰已被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让我们一同欣赏绚丽多姿的凉山民族服饰

感受穿在身上的非遗之美

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最多的地区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彝族服饰在彝族文化宝库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古朴的纹饰

华丽的色彩

精细的做工

无不体现出彝族人的智慧和审美

凉山彝族服饰已被列入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彝族男女服饰皆以黑色为主

男子全身皆穿黑色

女子则以黑、青、蓝等深色布料为底

镶以各色花边

其材料有

毛、棉、麻织品、绸缎

以及羊、牛、兽皮等

制作工艺中最典型的是“做花”

即彝族服装及其用品上的纹饰工艺

最常用的有

贴花、挑花、穿花、锁花、盘花、补花等

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

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

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

习称“英雄髻”

身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

称之为“英雄带”

未婚姑娘戴各式头帕

生育了小孩的妇女

戴帽或缠头帕

多为黑色

妇女双耳皆佩金、银、珊瑚、玉贝等耳饰

垂颈部戴银领牌

下装用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的百褶裙

往往长可曳地

百褶裙既突出女子体型

又增添几分婀娜姿态

深受彝族女子的喜爱

凉山彝族服饰

是穿在身上的历史记忆

是彝族文化的载体

展现了彝族人民的艺术创造

以及精湛的服饰工艺技巧

摩梭人世代居住在泸沽湖地区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

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风光旖旎的泸沽湖畔

头戴鲜花配饰

身着红色上衣和白色褶裙

系花腰带的摩梭姑娘

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摩梭人服饰作为

摩梭文化的传承载体

已被列入第四批

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摩梭儿童均穿长衫,不着裤

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

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

系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层百褶裙

用五色丝线绣一圈花边,裙长及足背

成年男子喜爱戴藏式的呢帽

穿藏靴,佩铜、银制作的大耳

显得英姿骁勇

老年男子喜戴小帽或包青布头帕

穿黑、白色短衣和长裤

束素色腰带,穿草鞋或布鞋

摩梭人服饰艺术传统技艺历史悠久

并随着历史演进而发展变化

承载着深厚的摩梭文化

见证了摩梭人的文化创造力

体现了它独有的艺术价值和摩梭人的审美心理

凉山苗族于清道光年间从

贵州、云南迁徙到木里

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苗族服饰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里境内散居的苗族服饰

由于自然环境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

历史族源等诸多原因而分化为三个支系

形成不同类型的服饰

已被列入第三批

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苗族服饰以刺绣搭配银饰为主

木里苗族男子早前留长发

结辫盘在头顶或拖于脑后

头包青布帕

穿开襟白色或蓝色长衫

前胸上部缝一块苗族标记的正方形青布

腰系花带,腰上左挎齐头腰刀

右挂绣花荷包,下着麻布长裤

脚穿草鞋或麻窝鞋

喜戴银质或铜质手镯

女子留长发

挽一发髻上插一木梳

包青布头帕,长约丈余

头帕外围套一串小海螺、珍珠或色珠

耳戴银耳环

脖上戴项链

上穿开襟短衫

领口、肩部、袖口

绣制鲜艳的花纹图案

外套无领青布褂

腰束花色腰带,并束花围腰

下着白布或麻布齐膝短褶裙

脚扎绑腿,穿绣花鞋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载体

其娴熟、精湛的绣品工艺技艺

包容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色彩和

突出的民族特点

甘洛尔苏藏族服饰传承了老一辈的技艺

由自己动手制作而成

尔苏藏族服饰是尔苏藏族人民

日常劳动及文化生活的创意产物

已被列入第三批

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甘洛尔苏藏族服饰十分独特

以白色为主

尔苏藏族的服饰别具一格

男女老少都戴头帕

年轻人戴白色头帕

老年人戴黑头帕

女子的头帕多为白布缠绕而成

配上银首饰和绣花衣服

特别漂亮

但偶有少数年轻人出于美丽

戴黑色头帕

年轻女子结婚礼服的头帕必须是黑色的

白色头帕采用纯白色布料制作

男子头帕一般要5米长

女子头帕更长些

至少8米

尔苏藏族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文化要素

古老又质朴的民族服饰

色彩鲜艳

图案变化多样

含义丰富

是千百年来尔苏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结晶

蕴藏了其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德昌傈僳族是从米易县迁徙而来

其服饰纹样丰富、技艺精湛

对于研究傈僳族历史文化

社会发展、精神信仰具有重要的价值

已被列入第二批

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昌县的傈僳族为花傈僳

其服饰外观鲜艳古朴

皆为傈僳族妇女精心缝制

傈僳族女子善编织

火草麻布、手工羊毛腰带

手工缝制、刺绣的女性衣裙尤具特色

中老年人的服饰

刺绣、线条、图案

简单、明快,显得古朴大方

青年服饰,鲜艳夺目,对比强烈

讲究色彩选择、图案的搭配

绣饰繁缛、精细,体现出独特的风格

傈僳族有句俗话

“傈僳女儿不勤快,傈僳男儿无穿戴”

无论男女衣着式样极具民族特色

有很好的观赏性

傈僳族无论男女老幼

外出皆随身斜挎一个

全手工绣制的“勒些”

包为方形,长宽尺许,十分美丽

德昌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傈僳族服饰作为其中之一

展现了傈僳族人民的勤劳聪明

传递着民族文化及价值

这些传统民族服饰

承载着历史

也见证着凉山的变迁

岁月沉淀之下的文化底蕴

藏在每一颗纽扣当中

藏在每一条纵横交错的纹理当中

等待你我一同去探寻

—END—

寻根“红河县”| 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

服饰记录着民族的文化

红河县彝族的服饰多样

纹样更是多姿多彩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

红河县彝族各支系的分布和服饰

彝 族

彝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据史料记载,彝族源于氐羌族群,西汉时期称昆明人,居住在今滇池和洱海之间。唐代称“乌蛮”,元明时期称“罗罗”,清代称“倮倮”。建县后统称彝族。

历史

红河县的彝族,由石屏、建水、元江等地逐步迁入。

人口

彝族人口为34060人,占红河县总人口的11.97%。

支系

有“尼苏”“濮拉”两个支系

其中:“濮拉”又分“黑濮拉”和“花濮拉”

其支系自称有“尼苏颇”和“濮拉颇”

他称有“罗罗”“倮倮”“哈窝”“窝濮”“干濮拉”

“花彝”“水濮拉”“花濮拉”“黑濮拉”等。

分布

其居住环境、生活习俗、语言文化均有较大差别。彝族主要分布在大羊街乡、浪堤镇、车古乡、乐育镇、宝华镇、甲寅镇、石头寨乡、阿扎河乡、迤萨镇,多居住在开阔向阳的半山区或河谷山梁。

其居住环境、生活习俗、语言文化均有较大差别。彝族主要分布在大羊街乡、浪堤镇、车古乡、乐育镇、宝华镇、甲寅镇、石头寨乡、阿扎河乡、迤萨镇,多居住在开阔向阳的半山区或河谷山梁。

苏”男子传统服饰多尚青色,穿矮领紧袖右衽衣或对襟衣,银币纽扣,下着扭裆打折长裤,头缠1丈余长的青布包头,穿绣花布底凉鞋。逢年过节喜欢穿对襟绣花马褂衣,儿童一般戴银饰镶边猫耳帽,老者戴瓜皮小帽或裹青布包头。

分布在红河县车古乡车古大寨的彝族“尼苏”女子,传统服饰因刺绣精美的红绿花纹图案,故有“花彝”之称。

衣装上绣龙凤花卉图案,并镶缀银泡。工艺多施于背部、肩部、胸部、襟边、衣袖、衣领、腰带、鞋面等明显部位。图案一般以名贵花卉、飞禽走兽、昆虫鱼儿等组成,如牡丹花、荷花、桃花、八角花、蕨藤、葫芦;麒麟、凤凰、蛟龙、蝴蝶等。

分布在大羊街、浪堤、乐育、宝华、甲寅、石头寨、阿扎河等乡镇的彝族“尼苏”支系。

女子婚前编独辫垂于身后,戴银泡公鸡帽。婚后将发辫扭髻于头顶,缠青布大包头,有的戴用银质或锑质缝制的大盘帽。

彝族尼苏支系女子服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头到脚都戴有饰品,灿烂夺目。晶莹华丽首饰缀于头、耳、领、肩、胸、腹、腰等部位。头戴布满银泡的公鸡帽,耳有耳环,手有手镯,指有戒指,项有项链。

彝族(濮拉)支系

自称“濮拉”的彝族支系,他称“花濮拉”和“黑濮拉”。主要分布在迤萨镇和大羊街乡的28个自然村。其居住地区比较分散,多居于气候炎热干燥的低山梁子。其女子服饰差别较大。

彝族濮拉支系的黑濮拉主要居于迤萨镇安邦村一带。女子头饰结发辫于顶,头罩圆形青布包帕,左右缀花结丝带,上穿青蓝色或黑色右衽小领紧袖衣,套小褂,下穿黑色长裤,未婚女子和已婚妇女的着装没有明显差异。

彝族濮拉支系的花濮拉,主要居于大羊街乡大梁子坡一带。“花濮拉”女子着装十分花俏,头饰蓄发盘髻以红布包头,喜欢在前额包头边系一束红缨点缀。衣装满身花锦,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