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孤立是什么意思解释(孤立是什么意思)

孤立是什么意思解释(孤立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一直被人孤立,说明你处于这三种状态,需要改正

孤独是可以享受的,孤立却不能。

人在社会上混,不一定拉拢很多亲戚朋友,但一定要从群体中获取利益。

工作、生活、旅行等,都离不开群体。

现实却告诉我们,总有一些时候,群体不欢迎你,让你非常难受。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

被别人孤立,往往不是别人犯错了,而是你自己需要反思。

处于以下几种状态的人,更容易被人孤立,及时改正就好了。

01

自以为是的人,把自己抬得太高。

刘伯温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树天下之怨者,唯其重己而轻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天下树敌的人,不是因为自己很厉害,而是轻视了别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智慧比人高,前程比人好,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可一世的样子。

在金庸笔下,有一个叫东方不败的人,想尽办法,把《葵花宝典》学透了,变成了功夫了得的人,夺取了日月神教教主的位置,还变得六亲不认。

天下人把东方不败当成敌人,然后进行围攻。

春秋时的智伯,本是晋国的权臣,但是他想要独吞晋国的一切,自立为王。

韩康子、魏桓子假装屈服于智伯,然后暗中联合赵襄子,扳倒了智伯。

智伯的行为,导致家族全部屠灭。

把自己凌驾在别人之上的人,不管实力多强,都会被孤立。人们只想和“谈得来、思想层次差不多”的人交往。

更何况,真正厉害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群”。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你若是站在对立面,或者要超越所有的群众,你就得不到帮助,走到任何地方,也会被人嫌弃。

比方说,在一个团队里,你随时可以挑剔大家的缺点,却使劲炫耀自己的优点。你身边的人,自然就会形成一个反对你的圈子,你就是圈外人。

02

生活太穷的人,没有社交的价值。

《郁离子》里,写了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叫唐蒙的人,住在有松树和朴树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唐蒙发现朴树长得很大,但根本不是木材,还占地方。于是他越来越喜欢松树,逢人便说:“松树是木材,还能产生松脂,为人们遮风挡雨,树干在云天,太美了。”

人和自然相处,会选择松树、樟树、柳树等,作为“朋友”,还予以栽培。不是这些树的运气好,而是自身有价值,给人们带来财富,或者享受到风景。

那些荆棘,就不一样了,人们习惯性把它铲除。

以此类推,我们发现人在社交时,有一种原始的动机——价值交换。

你若没有任何价值,周围的人凭什么要你走进圈子?大家避之不及,反倒害怕你在圈子里,拉着大家降低层次,或者贪求大家的利益。

一个人没有价值,一方面是手里没有钱,生活很穷,一方面是没有智慧,看不到前程,也不能给人帮助。

当你被孤立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很“穷困”?

在我十九岁那年,去东莞找一位亲戚,希望能够介绍一份工作。亲戚是某工厂的副经理,人脉关系不错,但是他却很直接地回复:“你不是大专生,也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学什么技术......除非去流水线上打杂。”

听到亲戚的话,我顿时凉了半截。满怀期待地来,灰溜溜地离开。

后来想一想,不是亲戚抛弃了我,而是我还太穷了,稍微层次高一点的圈子,我都没有资格融入。

社会处处有机遇,处处也有竞争。你若要走进某个群体,得有合群的筹码。

03

钱势过多的人,容易被人忌恨。

仇富仇官的心理,古来有之。

隋朝时,杨素能文能武,参加灭北齐之役,俘虏南陈主将吴明彻,立下汗马功劳,也得到了大量的封地,被隋文帝高看一眼。

独孤皇后过世时,杨素成为丧事办理的一把手,可见他和皇帝的关系不一般。

一些隋朝的开国功臣,看到杨素持续走高,心生嫉妒,然后怨恨起来。

兵部尚书柳述,工作不得力,被杨素批评了几句,立马就去隋文帝面前告状;大理寺卿梁毗,因为意见不合,和杨素闹了不愉快,马上就开启了弹劾模式。

杨素树敌多了,意识到自己被孤立了,就主动说:“我身体抱恙,要请假休息。”连续一段时间都没有上朝,才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没有被隋文帝追责。

可见,人红是非多的规则,不得不知道。太红的人,也会让人孤立。

不是同层次的人,不能好好相处,那就各自安好吧。这是很常见的逻辑。但是我们要明白,不同层次的人,是可以互相伤害的。

你在高处,别人在低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在明处,别人在暗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样的群处局面,逼着你孤立,就不意外了。

04

人生沉沉浮浮,看起来无常,其实是可以把握的。

如果你正在被人孤立,那么你要改正。关键是做到“不走极端”。

其一,人多时,谦和。

不要把自己抬得很高,要平易近人。你是大树,也要有小树的情怀,还经常鼓励小树,快乐成长;告诉小树,终有一天,也会变成和自己一样的大树。

其二,人强时,守弱。

学会深藏自己的“力量”,收敛自己的锋芒。别人就容易靠近你了。若是你主动帮助人,行善积德,就更好了。

其三,人弱时,变强。

毫无价值的你,多读书,多长经验,要不了多久,就变成有价值的人。需要你的人,自然就出现了。这是种花,吸引蝴蝶的过程。

除了主动合群之外,你还可以保持“独来独往”的姿态,一切顺其自然。但是不千万不要停止成长。

你可以不合群,但还要有合群的筹码,不能一无是处。

余生,默默前行,聚散随缘。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如何克服社会孤立?

参考消息网7月7日报道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6月14日报道,为了保持健康,我们中的许多人知道要避免吸烟、控制饮酒量、遵循合理的饮食并定期锻炼。但不久以后,你的医生或许会问:“你通常一星期和多少人接触?”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关系如何——即我们是否觉得自己属于一个群体并得到其成员的关心——可以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2015年对70项研究进行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交孤立状态或感到孤独的人早亡的可能性要比参与群体活动的人分别高出29%和26%。在排除其他潜在原因——包括年龄、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和社会经济地位——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事实上,一项研究把这一早亡风险的上升等同于每天吸15根烟。

作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社交孤立(即你与社交圈子缺少联系)和孤独感(即孤身一人的主观感受)都与心脏病、2型糖尿病、痴呆和抑郁等慢性疾病的发作有关。它们还提高了我们对感冒和新冠等传染病的易感性,削弱了我们对疫苗的反应。

孤独感背后的科学

杨伯翰大学心理学家朱莉安娜·霍尔特-伦斯塔德说:“人类是一个社会物种。纵观我们的历史,我们需要依靠别人来生存。”而且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于期望与他人接触,失去这种联系可能会导致多种生物系统的失调。

这种失调体现在长期与健康联系在一起的多种生物标记上——从身体质量指数(BMI)到腰围再到血压。此外,这些关联存在于不同年龄群体中,并且与剂量相关——例如,一个人与社会的接触越多,血压就越低。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基因组学研究者史蒂文·科尔看来,许多社交孤立弊病的关键在于大脑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这一相互作用可以把我们的身体推入一种促炎症状态。科尔对《大众机械》月刊解释说,在狩猎采集时代,独自一人会使我们更容易受到攻击,并容易受到在伤口大量繁殖的细菌的感染。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是为了应对这一威胁而进化出来的,它把去甲肾上腺素——一种决定战斗还是逃跑的激素——注入我们的组织中。

与此同时,基因表达方式的改变继续推动这一炎症议程。例如,科尔和他的同事发现,孤独者的白细胞往往会激活参与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的基因,抑制负责控制细胞增殖的基因。

社会孤立愈发明显

根据大多数衡量标准——比如独处的时间和社会关系的数量——整个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正变得越来越孤独。这一趋势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尤为明显。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老年病学家托马斯·库乔说:“对于(不同时代的)15岁至24岁的人来说,过去20年里与朋友面对面的时间从2003年的每天150分钟减少到了2020年的每天40分钟,减少了近70%。”

尽管新冠疫情对许多人来说凸显了这一问题,但社会朝着联系不那么紧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诸多便利,但也使我们越来越容易不再与他人联系。霍尔特-伦斯塔德说:“我们同样比以往工作时间长,而且常常日程繁忙,我们的社会关系可能会被排挤出局。”

与一般人群相比,某些群体感到孤独和孤立及其附带后果的可能性更高。例如,库乔解释说,面临语言障碍的新移民、观点被无视的边缘人群以及存在经济不安全感的人,往往更有可能陷入孤立。

怎样保持社会关系

加入一个组织:有时生活会变得紧张忙乱,所以加入一个定期见面的组织——不管是日常锻炼课、每月读书俱乐部,还是每周编织小组——可以确保你能一直见到同一群人。

当志愿者:围绕共同目标和价值观构建群体。科尔说:“大脑中有一种令人惊叹的神经生物学在运作,它主要是关于希望、寻求以及设法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这种机制对我们有很大的回报。”他提到了他和同事对18名老年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这些老年人在洛杉矶的小学课堂上做志愿者。在参与该项目3个月和9个月后,参与者报告了一种使命感和幸福感,这反映在炎症减少和免疫系统更加平衡上。

每天主动与人接触:随着一些工作岗位永久性地转向远程工作,家庭以外的一个可靠联系来源被切断。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的表现心理学家芭芭拉·沃克说:“如果你在家远程办公,可以考虑每周拿出几天加入一个共享工作空间。”

也不要忘了培育现有关系或重振日益淡化的关系。给远方的朋友寄张卡片或一封信,或与一名邻居重新取得联系。邻里关系密切的社区往往比社交联系不多的社区更有韧性——比如会更容易经受住自然灾害。

沃克建议人们为接触设定目标。她说:“每天主动联系一个(或更多)人。可以打电话或发短信,见面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