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节」百日练字:百家姓“陈”,写好陈字这2点一定要牢记
陈的写法
百家姓排名:05
易错点:横撇弯钩、左右高低关系
知识点:左右的宽窄、高低关系
“陈”字在书写中应注意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写法,以及重要的2个点:左右的宽窄和高低关系。
在学习“陈”字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区别,两个偏旁虽形态相似度很高,但写法还是有区别的。
左耳旁、右耳旁的写法
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区别
1. 所处位置不同;左耳旁在字的左侧,右耳旁在字的右侧
2. 左耳旁略窄,右耳旁略宽
3. 左耳旁竖笔为垂露竖,右耳旁竖笔为悬针竖
4. 第一笔横撇弯钩的形态不同,左耳旁要避让右侧部件,所以凸出来的弯处小一些不能超过上方横撇转折处,右耳旁的凸出来的弯处略大,因为右侧没有部件所以写的大一些。
双耳旁的难点在第一笔的几个“弯”,需经过大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方可在书写中游刃有余,下面介绍“陈”字的几点注意事项。
“陈”字写法
技法摘要
1. 左窄右宽,左收右放
2. 注意整个字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为右侧部件“东”
3. 三个横向笔画需扛肩,且扛肩方向基本一样
4. 左耳旁横撇弯钩的弯处勿超过上方横撇的转折处,竖笔为垂露竖
5. 整个字的最右侧为最后一笔点的末端
6. 注意左右两个部件的位置关系,和每一笔起笔位置和上一笔画的位置关系。
7. 下方两个点,左点距离竖钩远,右点距离竖钩近,左点略短,右点略长。
总结:像“陈”字这种左右结构的字,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左右两个部件的宽窄关系,高低关系,汉字虽然叫方块字,但两个部件并不是高低一样,错开些位置会使整个字看起来更加灵活。
下节预告:【第06节】百日练字:百家姓“杨”的写法
本文为写字课作者原创内容,请勿搬运。
「第05节」百日练字:百家姓“陈”,写好陈字这2点一定要牢记
陈的写法
百家姓排名:05
易错点:横撇弯钩、左右高低关系
知识点:左右的宽窄、高低关系
“陈”字在书写中应注意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写法,以及重要的2个点:左右的宽窄和高低关系。
在学习“陈”字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区别,两个偏旁虽形态相似度很高,但写法还是有区别的。
左耳旁、右耳旁的写法
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区别
1. 所处位置不同;左耳旁在字的左侧,右耳旁在字的右侧
2. 左耳旁略窄,右耳旁略宽
3. 左耳旁竖笔为垂露竖,右耳旁竖笔为悬针竖
4. 第一笔横撇弯钩的形态不同,左耳旁要避让右侧部件,所以凸出来的弯处小一些不能超过上方横撇转折处,右耳旁的凸出来的弯处略大,因为右侧没有部件所以写的大一些。
双耳旁的难点在第一笔的几个“弯”,需经过大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方可在书写中游刃有余,下面介绍“陈”字的几点注意事项。
“陈”字写法
技法摘要
1. 左窄右宽,左收右放
2. 注意整个字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为右侧部件“东”
3. 三个横向笔画需扛肩,且扛肩方向基本一样
4. 左耳旁横撇弯钩的弯处勿超过上方横撇的转折处,竖笔为垂露竖
5. 整个字的最右侧为最后一笔点的末端
6. 注意左右两个部件的位置关系,和每一笔起笔位置和上一笔画的位置关系。
7. 下方两个点,左点距离竖钩远,右点距离竖钩近,左点略短,右点略长。
总结:像“陈”字这种左右结构的字,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左右两个部件的宽窄关系,高低关系,汉字虽然叫方块字,但两个部件并不是高低一样,错开些位置会使整个字看起来更加灵活。
下节预告:【第06节】百日练字:百家姓“杨”的写法
本文为写字课作者原创内容,请勿搬运。
“陈” 姓的由来和汉字书法演变「书品百家姓」
文:高天晨
陈姓是华人的第五大姓。目前人口7000万。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是舜帝姚重华的后裔。陈姓名人辈出,是常见的中华姓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陈姓的姓氏起源以及“陈”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陈姓的来源
1、出自妫姓。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找到帝舜的后代胡公满妫姓。封胡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并将其女嫁给他,伺奉舜祠,其后人以国名为姓。
2、鲜卑族改姓,据《魏书》所栽,南北朝时有代北三字姓侯莫陈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陈。
3、古代安南(今越南)国王有姓陈。
王大有绘制的“陈”姓氏的图腾
陈姓祖先——陈胡公
陈氏祖先陈胡公
“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已成为陈姓人的共识。陈氏的始祖是虞舜的后裔陈胡公。他死后,周武王以国赐姓,称他为陈胡公。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陈胡公陵园,位于淮阳县风景秀丽的龙湖岸边,成了海内外8000万陈姓子孙的精神家园,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陈姓后裔前来祭祀先祖。
陈胡公陵园
“陈”字的造字本义和汉字书法演变
陈字的起源,
一种说法是:左边的“耳刀”是“阜”的演化,本意是山坡,“东”的本意是太阳照射树木的样子,有的金文写法还加一个“土”。陈字本意表示,太阳高升,山坡土丘陈列在前。
另一种说法是:“陳(陈)”与“陣”同源,后而分化。陳,金文的“耳刀旁”是“阜”表示山地,東是車的另一种写法,表示部队在野外山地布阵。
“陈”字的字体演变
【篆书】
金文
金文“陈逆簠”上的“陈”,簠fǔ,是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这里的“陈”“阝”的写法很像英文字母大写的“E”,表示的是斜坡山地。右边的“東”和后来的写法一脉相承。金文写法比较简单大气,这个在书法上是一种拙朴的美学。
有的金文会在下面加上“土”,土表示旷野,可以表示广袤的土地场景,也可能表示部队在旷野行兵布阵。
有的金文会加上“攴”,攴在偏旁里就是“反文旁”,本意是拿着棍棒类的东西,可以表示攻击,也可以表示训诫。在这里,应该表示部队持械进攻,打击敌人。在这里的字义,更倾向于军事上“陈”的含义。
小篆
“陈”的小篆写法有两种,一种是金文及各种写法的总结,这个和繁体字的“陳”写法基本一致,还有一种用了写意的写法,宛若流云状,极具装饰性。
《六书通》中的记录的不同篆书写法的“陈”,可以看到篆书的多种形态。有的甚至还把“東”替换成“电”的篆书写法。
【隶书】
汉简
在敦煌马圈出土的马圈湾前汉简《辞书觚》,字形和用笔具篆意,无明显波势与挑法,但是结体已有较大变化,用方笔,多取横势,笔画有粗细,行笔简疾。
汉隶
隶书《西狭颂》的“陈”虽然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作品,但又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它\"结体在篆、隶之间\"。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
清隶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他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这个隶书“陈”字体现了金农用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
他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
【楷书】
魏碑
《爨宝子碑》中的“陈”,处在隶书和楷书风格之间,风格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康有为评其:\"端朴若古佛之容\",
唐楷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是经典的楷书字体,用笔有力,结体方正。左边的“耳刀”的竖有弧度,和右半部分的“东”的端正相辉映。
【行书】
经典行书《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行笔潇洒,线条映带有韵律,行云流水。
【草书】
章草
元代邓文原章草《急就章》,用笔迅捷,结体稳中求变。
今草
晋代王羲之的草书《阔别帖》,气势连贯,笔走龙蛇,属于一笔书,似流水又如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