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遇见白鸽的寓意(白鸽的寓意)

遇见白鸽的寓意(白鸽的寓意)

鸽影总与佛有缘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鸽子意象简析

白鸽

鸽子在中国驯化很早,在3300年前的殷商妇好墓葬中就有玉鸽出土。

鸽出现在诗歌中,最早可追溯到楚辞《大招》:“内鸧鸽鹄,味豺羹只。”可见当时鸽的主要用途为食用。

慢慢地,鸽的观赏与通讯价值也被发现了,这些在诗歌中都有体现。

如五代花蕊夫人的《宫词》有“宣受内家专喂饲,花毛闲看总皆知”句,讲的就是讲“鹁鸽儿”以观赏。

如宋欧阳修有诗曰:“黄鸽可寄书,惟嗟双翅短。”可见飞鸽可以传书。

但这些诗中的鸽子形象在很多诗人的心目中却并不“正面”,这种当时属于少数人的鸟,总让人觉得养了要丧志。

其中的典型是讽刺宋高宗养鸽的一首诗:“万鸽飞翔绕帝都,朝昏收放费功夫。何如养取云边雁,沙漠能传二圣书。”

这是绍兴太学生写的一首诗,讽刺极为辛辣。

但是,鸽的形象并非全为反面。汉唐以来,佛教渐入中国,鸽这一意象也渐渐地出现在诗人的笔下,以弱者的身份取得了诗人的同情,并为佛家的慈悲“领航”。

下面就简析一下这与佛有缘的鸽子意象。

富养的鸽子

一、怖鸽意象:鸽隐佛影

“怖鸽”意象来源于鸽隐佛影的故事。

东晋后期高僧鸠摩罗什创译的《大智度论》卷十一载:

佛在祇洹住,哺时经行……是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住。佛经行过之,影覆鸽上,鸽身安稳,怖畏即除,不复作声。

故事讲鹰追鸽子,鸽子恐惧之下躲在佛影下,鹰不敢下,而鸽子怖惧之情全消,感到周身安稳。

在这里,鸽子是弱者的形象,“怖鸽”典因此也形容人惶急无所归依,寻求庇护。

孟浩然(一说王昌龄)《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后二联):“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一澄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信鸽

前一联,悬想东林寺静夜因佛法护佑而平安澄寂,山精不敢踏入,怖鸽栖于寺树的情形。

后一联,表达了对故人“迷途”而觉,找到“佛影”,将以悟道的欣慰之情。

这里的“怖鸽”意象就有了象征的意味。

宋代宋庠有诗“尽昼山楹坐,居然外物身。野葵能向日,怖鸽解投人”,通过“怖鸽”意象也表达了心灵得以超脱之意:

整日山居兀坐,居然悟得超然物外之意。就像葵花天生向日开放,怖鸽本性知道寻找佑护一样,我终于寻得了安身法。

以上两诗,用到“怖鸽”这一公共意象,目的还不在讲佛法无边,主要讲人的主动追求。而用“怖鸽”与饿鹰衬托“我佛慈悲”,在下一个叫做“割肉饲鹰”的典故里。

信步闲亭的白鸽

二、慈悲情怀:割肉饲鹰

“割肉饲鹰”出自三国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一。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借一灯大师之口复述了这一故事,写得极为生动,故照录如下:

一日有大鹰追逐一鸽,鸽飞入尸毗王腋下,举身战怖。

大鹰求王见还,说道:“国王救鸽,鹰却不免饿死。”

王自念救一害一,于理不然,于是即取利刀,自割股肉与鹰。

那鹰又道:“国王所割之肉,须与鸽身等重。”

尸毗王命取天平,鸽与股肉各置一盘,但股肉割尽,鸽身犹低,王续割胸、背、臂、胁俱尽,仍不及鸽身之重,王举身而上天平。

于是大地震动,诸天作乐,天女散花,芳香满路。天龙、夜叉等俱在空中叹道:‘善哉善哉,如此大勇,得未曾有。

这个故事写了佛的大慈悲:

鸽子飞在博德纳佛塔上

面对“救鸽,鹰未免饿死”的两难,他决心割肉饲鹰,这说明,他尊重任何生命,无论弱者还是强者。

而在天平上,他举全身才能与鸽等重,则是隐喻佛观念中的众生平等——无论是人,还是鸽、鹰。作为众生的一员,无不平等。

慈悲与大慈悲在两处体现无遗。

而他之所以具有割肉以饲,舍身救鸽的大勇,皆是来自这大慈悲。

——诗歌中鸽子意象在这一层面是衬托佛的大勇与大慈悲的。

宋僧遵式在《诫酒肉慈慧法门》一诗中对诸佛菩萨做了如下赞美:

“……诸佛大菩萨,常为救众生。舍头目身命,不计河沙数。代鸽弃王身,全螘委龙命。流水济枯鱼,萨埵充饥虎。……”

诗浅显而近于说教,用鸽、枯鱼、饥虎等形象衬托出佛的形象,赞美了“佛无一切心,唯有慈心在”的伟大。

在唐宋诗人中,鸽与鹰的意象不鲜见:

“昔日舍身缘救鸽,今时出见有飞鹰”、“驯鸽不猜隼,慈云能护霜”(唐·钱起)

“静里已驯鸽,斋中亦好鹰。”(唐·张希复)

这些都是通过鸽、鹰来赞美佛的伟大。

佛鸽

三、笼鸽意象:放生祝寿

寺多驯鸽,历代多有描述:“鹤静时来珠像侧,鸽驯多在宝幡中”,“生台饱驯鸽,散上浮图层”,“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

时至今日,诸如少林寺、九华山诸禅院,鸽子亦盈阶满庭。

这都是受佛教故事影响,信众放生所致。

而出自宋代的“笼鸽”典就和放生以祝寿有关。

《倦游录》(宋·张师正撰):“王丞相生日,巩大卿笼雀鸽放之,每一放,祝曰:‘愿相公百二十岁。’”

王丞相指王安石,巩大卿是宋光禄卿巩申。

巩申短于文学,长于攀附。王安石生日时,官员们献诗,僧道们颂经。而巩申既不善作诗,又不会颂经,于是就学着差役走卒,用大笼笼雀鸽,开笼放生为王安石祝寿。

笼鸽祝寿不自巩申起,原是百姓为自己拥戴的官员祝寿的自发行为。

如苏轼知杭州时,有感于百姓放鸽为其祝寿,有“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句。诗中对百姓的深情厚意满是感动。

虽不自巩申起,但经他这一折腾,笼鸽祝寿更流行了。

鸽子停落在高僧头上

从南北宋至元、明,用“笼鸽”意象写生日的诗歌很多,有些诗歌属来往应酬之作,不乏泛泛之词,但也有部分立意深刻,新鲜可喜的文字。

文天祥《五月二日生朝》是首自寿诗,应作于被羁在元之初:

北风吹满楚冠尘,笑捧蟠桃梦里春。

几岁已无笼鸽客,去年犹有送羊人。

江山如许非吾土,宇宙柰何多此身。

不灭不生在何许,静中聊且养吾真。

诗中写自己作“楚囚”时,想到“去年”时的生日,虽然很久没有像巩申那样的“笼鸽客”为他这个曾经的大宋丞相祝寿了,但还有亲朋送羊祝寿的热闹。

下面笔锋一转,接着说虽然这是一个冷清的生日,但国已不国,此身何用?徒生又何益?所以暂且在这冷清中养吾浩然正气吧。

没有了“笼鸽客”与“送羊人”,但文天祥,这个经过繁华之后又寂寞坚守的爱国者,更让后人铭记。

注意:其中的“宇宙”“生灭”等与笼鸽客典整体上体现出了佛学禅意来。

明代王彦泓的《生辰曲》应是写给老妻的:

画檐鹊响报新晴,鬓朵初镌玉叶成。

绣佛像前同下拜,泥金经尾独佥名。

红蛛缒镜知添喜,白鸽开笼看放生。

笑说口脂休更赠,十年年减是莺莺。

这首诗写得亲切可喜。

写景则有画檐鹊响,垂镜红蛛,出笼白鸽衬托出寿日的喜庆气息。

记事则有佛前求拜,经尾签名以求福禄。

后两句写女子的情态语气生动活泼,她对丈夫说:你别送我胭脂红粉做生日礼物了,你的愿望都实现的话,我就年轻成崔莺莺了!

一首诗写出了平凡夫妇的温馨生活,让人艳羡。

鸽子的“本土”意象虽然不太让人待见,但随着佛教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渐渐地为它增添了慈悲、幸福与希望、和平的新内涵,从而使它在中国的诗歌史甚至文化史上,变得更加亲切可人,寓意深远。

愿鸽影永远在和平的天空下飞翔,愿鸽哨响出人类最幸福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