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黄仁勇武状元(黄仁勇)

黄仁勇武状元(黄仁勇)

清代潮州武状元黄仁勇传奇

(来源:网络,只做学习分享,宣传家乡,不出于任何商业目的,特此鸣谢原作者辛勤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我们立即删除)

一 , 天生神勇

黄仁勇,乳名妈留,字良越,号智斋,谥庄敏。他是海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潮安县古巷镇孚中村人。清朝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34岁正当壮年的黄仁勇,凭自己的实力和毅力技惊四座,一举夺得丙辰恩科武状元。 据说,黄仁勇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1762年,天刚好大旱,整个潮州赤地千里,田园龟裂,河池干涸。早造水稻产量减半,秋耕又无水灌溉,无法生产,望着坚硬的田园,百姓们欲哭无泪,十分无助。只能求天求地,求海龙王怜悯,降下甘霖救民于水火,但无论百姓如何求,正求倒求,海龙王连个哈楸都不肯打,天依然蓝蓝,日依然炎炎。百姓怨声载道。当时黄仁勇的爷爷黄玉芝也心急如焚,因为他家也有几十亩田园在等水来耕种,不然,今年一家一定要食西北风。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人们的思想比较落后,遇到天灾人祸,十分无助的时候,总是把希望寄之于天地神。黄玉芝也不例外。农历的六月十三日午后,他在自家的门口,设香案对天祷告,求天降雨,三炷香点燃,正要跪下的时候,忽然,他的三子廷毅(也就是黄仁勇的父亲)匆匆走来告诉他:“爹呀,陈氏(也就是黄仁勇的母亲)哭喊肚子痛,看样子是要产子,现在阿妳正在帮她接生。”黄玉芝听后十分高兴说:“但愿孩子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带来甘霖,让十月冬有好收成!

说来也怪,黄玉芝话刚说完,天空便电闪雷鸣,密云滚滚,不一会儿,天便下了倾盆大雨,真可谓久旱逢甘露,一时间,整个孚中村沉浸在欢呼声中。也就在这个时候,黄仁勇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当家里人告知黄玉芝,说生的是一个男孩的时候,望着哗哗啦啦下个不停的大雨,老人家自觉有异,知孙儿非比寻常,日后定能出人头地。于是,给他取名仁勇,意为长大后有仁有义,有勇有谋,有所作为,能成为国家之栋梁,并暗下决心,家慢分。他生有五个儿子 ,也就是说黄仁勇的爸爸有五兄弟。他深知,家无三个拆,越拆越没凝聚力,越穷,一定要营造一块好的环境,让黄仁勇茁壮成长。

黄仁勇的爷爷虽然这么想,但他的爸爸却没这么想,因为在请算命先生给黄仁勇节时的时候,算命先生说他时日硬,日后会大贵但会刑克父母和公妈(爷奶)及亲人。黄仁勇的父亲听后吃惊非常,他是一个小农民,不望大贵大富,只求小康平安,为了不让黄仁勇刑克亲人,他认同算命者的指点,将仁勇放在竹篮里,盖上浴巾,后静悄悄地拿到外面抛弃,来到村口,刚好碰到去土地神庙拜神回来的奶奶,母亲见儿子提着竹篮,不知为何,忙问:儿呀,竹篮里装的是什么,要去哪里。黄仁勇的父亲只好如实回答,说孩子时日硬,要将他抛弃。母亲一听,十分生气,骂了儿子几句后,将孙儿抱回家中抚养,于是,黄仁勇又有一个小名叫妈(奶)留 。 黄仁勇天生有神力,据说他的奶奶在土地神庙前抱他回家后,怕他着凉,为了给他保暖,用一个旧棉袄,将他身子裹住,可能是裹得太紧,还是他见重回黄家,一高兴就脚踢手抓,不一会儿,棉袄就被他踢裂。众人都啧啧称奇,觉得不可思议,都道此孩子长大的力气一定可与李元霸相媲美! 五岁的时候,他母亲正在饲鸡,忽然,从外面跑进来一只狗,来和鸡争食,十几只鸡吓得又飞又跳。他母亲想拿一根竹竿赶走它,想不到小仁勇却在地上拿起一块小石头,向狗人抛去,哗,不偏不斜,正中狗头,那狗起码有二十斤左右,被他扔中后,在地上翻滚几下后便一命归西,吓得他母亲目瞪口呆,回过神来后,忙向邻居狗主人赔礼。

幼小的黄仁勇不仅有力气,更是胆大包天,七岁的时候,常常独自爬上象埔寨的寨墙上面玩耍。(象埔寨现在还保存完好)寨墙高近二丈,宽不足二尺,但在小仁勇看来,就像大操场一样宽。他常常爬到上面翻跟斗,来回赛跑,如履平地,观者无不惊骇不已,都道此孩子将来不得了。又一次,一个小偷到象埔寨偷东西,被人发觉,小偷慌不择径,爬上寨墙之上,小偷这回惨了,下有追兵,欲落无梯,欲跳无胆,欲走无路。急得战战兢兢在寨墙上走动着。几位青壮男儿正准备上寨墙捉拿他,但小仁勇已抢先一步飞奔上去,那小偷见来者是个小孩,狗急跳墙,准备上前将他推下寨墙,想不到刚挪动脚步,小仁勇便学潮剧腔调大喝一声:关云长在此,还不乖乖受缚!小偷想不到小孩会来这一套,还真以为是关公到来,吓了一跳,掉下墙来,跌得脚拐手折。围观者更是对小仁勇如此胆魄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为什么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神力和胆魄呢?民间传说,说他是天上武曲星来出世的,而且还说的有影有迹。说他八岁的时候,,古巷村三山国王宫,刚建成,要举行一系列的开光仪式,古巷村是仁勇母亲的娘家,按民俗,新宫落成出嫁的女儿要回乡祭拜。于是,那一天,小仁勇便跟他的母亲一同前往看热闹,以前,现在也是,新宫落成,要择日择时,时辰到便打开宫门,后由道士做完开光法事后才让众人去祭拜。小仁勇因为不懂规矩,跟母亲来到宫前的时候,见人山人海,一些道士口中念念有词不知在干啥。因为他贪玩,见宫门紧闭,以为大人不愿让人进去玩。于是,冲上前去,将门推开,后大步直入宫内,众人吓得大叫:住手,住手。但已迟了,他已走了进去,一些老人更是担心他被煞气冲到。急赶到宫内殿前代他向神说好话。来到宫内,见到小仁勇一身新衣服已是残破不堪,被撕破好几处,人却是十分的精神,老人们忙向一位道士请教孩子有没有被冲到煞气?老道士看了小仁勇一眼后,说,此孩子命带将星,谁也奈何他不得,新衣服破碎是因为鬼魅见到他后四处奔跑,被挤裂的。众人听后,才松了口气,对小仁勇更加客气。

二、文韬武略

黄仁勇12岁那一年正式走进乡里私塾读书,为什么要等到这么晚才进书斋读书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家穷,你想,他爷爷黄玉芝一共生了五个男孩,五个孩子又成家产子,老人家可以说是子孙满堂。可惜经济有限,不能跟其他富裕人家一样,将孙儿7、8岁就送到书斋读书。但他老人家深知书中就有颜如玉,书中就有黄金屋的道理。他虽然只读了四年私塾,但他好学,平时喜欢读书,在乡里属于半个秀才。当看到家穷,孙儿不能入学读书,便自告奋勇,当起了众孙儿的启蒙老师。在十多个孙儿中,他独个观察。发觉仁勇聪颖,领悟也好。于是便召开家庭会议,建议大家节衣缩食,存点钱送仁勇入书斋读书。得到叔伯们的支持后,12岁的仁勇才进入书斋读书。黄仁勇读书很是刻苦、用功,而且从不造假、作假,喜说真话,不懂就问,从不不懂装懂,他这朴实的作风,很受老师赏识,老师是一位府学的秀才,不仅满腹经纶,而且还会武功,可惜时运不济,五次上省城考举人都落第而归。于是,对功名心灰意冷,把希望寄托在学生上。如今见仁勇天资聪慧,知他将来能成大器,于是把毕生心血倾注在他身上,每当课余,就受他一些武术的基本功如:站马、练臂力等等,并吩咐他每天早晚课余坚持练习。 潮州人一向崇文尚武,自古以来武术在民间很盛行,黄仁勇的爷爷年轻也练过武功。于是,对黄仁勇一边学文,一边学武很是支持,有时,黄仁勇在家练武他还陪他一起练。偶尔指点一下,黄仁勇悟性极强,一点就会。为了练好臂力,他专门请石匠师傅打了重五十、八十、一百。到一百多斤的石锁头,每天坚持苦练,练到后来他能双手同时举起一对二百斤司马秆的石锁头,为了练指功,专门打二块斗状的大石,两边凿两个凹孔。每天坚持练习。 这块石现在还保持良好,重327斤。黄仁勇是一个天生聪明的人。他练的是南拳,俗话说南拳北腿,他虽然从没跟北方的武术同行对过招,但他从这句话中明白了南拳的长与短,悟出了南拳的弱点在腿。于是他不仅下功夫练拳,更是下苦功连腿。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都要到自家屋后的芭蕉园中练腿功。如何练呢?就是用腿去踢芭蕉干,他的脑子真的是灵活,会想到芭蕉干说硬,不硬,说软,不软,练起腿功来刚刚好,好是好,短短几年时间,被他踢断的芭蕉树,却是无法数。 二十岁那一年,他结婚了妻子杨氏系池湖人,岳父是开武馆的,这一下,黄仁勇如鱼得水常常到岳父的武馆习武,并与各地来拜访他岳父的武师切磋。有一次,一位北派拳师到岳父拳馆交流技艺,黄仁勇跟他对打。虽说是点到为止,但北派拳师见他年少,学的又是南拳,想用自己特长也就是自己的绝招扫堂腿让黄仁勇下去狗吃屎。而此时黄仁勇也到,都说北腿厉害,我为了练好此腿苦练多年。何不用腿来跟他试一下。于是,也给对方一招扫堂腿,哇,二腿相碰,犹如两虎相争,只听,轰的一声,众人随声一看,只见黄仁勇金鸡独立站在场中央,而北派拳师,整个人伏在地上,双手抱住脚,连呼“断了”“断了”,杨师傅前一看,只见北派拳师的腿肿得像只猪脚,真的断了。忙在一边抱拳赔礼、一边批评起黄仁勇来,北派拳师满脸涨红,连说:“无事”“无事”,不要责怪他,擂台就是这样,弱倒强立,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话一点不假,佩服佩服,只是有一点不解,你练南拳,为什么有如此强硬的腿功呢?黄仁勇腼腆地笑道:我腿是硬了,可苦了芭蕉,众人听后大笑。二十岁那一年,结婚后这段时间,他武功大进,文方面也突飞猛进,诗词歌赋经史无不精通。 经过十年的勤文苦武,黄仁勇终于考取了秀才,后准备上省城考举人,也就在这个时候,清皇朝制造了几件惊天动地的文字狱,让天下读书人十有八九寒心,黄仁勇的家人怕他无辜受害,特别是它的父亲更是替他担心,劝他放弃,你想无论什么时代,什么时候,所有的读书人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说好听点是有抱负,说白就是出人头地,俗话说的好,,十年寒窗苦用功,一举成名天下知。读书人谁不望有此一日呢。因为观点的不同,黄仁勇又不能不听父命,一时之间,他很苦闷,他的岳父闻知情况后,劝他弃文从武,说凭他的武功,一定能中举,黄仁勇及他的家人都听从了。于是,黄仁勇来到府城韩江之东韩山书院攻读《武经七书》等军事理论。古时候考武举人,武进士,不是单纯比武就行,还要考排兵布阵及相关的军事理论等等,毕竟朝廷要的是人才,是懂文韬武略的军事将领,不是要莽撞的一介武夫。

黄仁勇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后,正准备上省赴试。而在此时,对它倾注毕生心血的祖父却逝世了。黄仁勇只能在家守孝,等下次考期再去赴考,想不到下次科期到来的时候,当初在竹篮里将他抱回抚养的奶奶也谢世了,他只能又在家守孝。一次又一次失去亲人的打击几乎让这位八尺汉子倒下去,幸得众人极力安慰,引导,黄仁勇才重新站了起来。 乾隆57年,公元1792年壬子科,眼看着科期将满,黄仁勇准备上省赴试。可惜几年来连遭不幸,家里一贫如洗,囊中羞涩,如何去赴试呢?古人说三十而立,可自己已到而立之年,却两手空空,连上省城赴试的银两都没有,有何面目活在人世间呢?想到这里,他悲从中来,对天长叹,真是无钱屈死英雄汉呀!解下布腰带,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带刚解下,他想到了生他养他的父母,培养他的公妈,还有爱他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想到这里,他将带收起,心想,圣人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罢,先放下秀才架子,到外面卖武凑些银两,以作路费。想到这里,他觉得有理,便偷偷来到更楼,和更夫借了一个破裂的废铜锣。过去卖武、卖药等等走江湖的行当,都要用铜锣敲,以引来观众,有了观众,才有收入。

卖武的事黄仁勇没有告诉任何人,打点卖武用的器械后,对家人说要外出访友,与人家切磋武技后便向揭阳榕城走去。他为什么要去邻县的揭阳县城呢,因为那里无熟人,不会露丑。 但是,好多事总是这样的,你越怕,它越来。黄仁勇来到榕城进贤门前,刚摆下架势,锣刚敲,便被一个熟人发现,这个熟人是谁呢?就是与他同乡的远房伯父黄万发。黄万发是生意人,家资富裕。这天他刚好来榕城进货。货装好后没事,想到进贤门兜风,想不到刚到进贤门就听着锣声。于是,他也跟着人来看热闹。远远的就觉得敲锣者有点眼熟,上前见是黄仁勇吓了一跳,忙上前小声问他这是为何。黄仁勇见是远房伯父,自感无地自容,但事已至此,只能把原因向他说明。黄万发听后连骂他几句痴儿,为何不告诉他,来干这与他身份不符的行当,后劝说他回家,并拿出银两资助他上省赴试。 经过半个月的内场考试。内场考试也就是文试,主要考诗经、兵法、百将列传等。后就参加外场的比武考试。当时文武二场考试合起来着要一个月的时间。黄仁勇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角逐,终于取得第37名的成绩,中了武举人。当时潮州府跟他同科中举的还有海阳凤塘玉窖村谢国恩和揭阳县黄广元二人。

黄仁勇考中武举人后,在省城广州开陶瓷店的二伯父黄承模十分欢喜,寄了一些银两回家后安顿黄仁勇一家的生活,另一方面劝说黄仁勇不要回家,留在省城。既可省点路费少点旅途劳累,又可与名家切磋习学,以备来年上京赴试取得更好的成绩。黄仁勇听从了伯父的安排,不回潮州,留在伯父身边。每天勤学读书,有时也到潮州会馆与同行好友和来自东西南北的武林名家切磋武功,做好明春上京赴试的准备。

三、巧遇八王爷

乾隆58年,公元1893年3月,经过近二个月的长途跋涉,黄仁勇来到了京城,参加葵丑武科考试,经过内场的诗经、兵法、谋略及天文地理和外场的跑马、射箭、举重、武功及十八般武艺的考试。这次考试黄仁勇自感自己满腹经纶,武艺超群,志在必得,因而状态很好,心想这次一定高中,想不到,放榜的时候,朝廷录了37名进士,他排第38名,,名落孙山。他欲哭无泪,叹命运不济,情绪低到极点,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决定留在京中,等待下次科期高中,再衣锦还乡。黄仁勇太天真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乾隆后期。此时乾隆皇帝年事已高,由和珅把持朝政。大家都知,和珅是天下第一贪,他用人唯钱、唯亲,不是唯贤。你想,黄仁勇一个农民的儿子,无权力做靠山,无钱好来开山,任你武功盖世,学富五车,要在和珅把持的朝廷上高中,无异于痴人说梦。

黄仁勇毕竟出身于底层,不知朝廷的腐败,抱着明天会更好的梦想,留在京城上。可毕竟家穷,自己盘缠有限,已无财力可再住旅店,京城又人生地不熟,无亲朋可投靠。后来,他打听到京郊祥云寺常常无偿接受一些落第举子到该寺食宿攻书习武的消息,于是,投靠到了该寺。 住进祥云寺后,天一直下了近一个月的阴雨,等到天空放晴的时候,黄仁勇发觉自己随身带来的衣服和布匹,有的已经发霉了,忙拿到寺后院晒太阳,后便走出寺外看风景。刚走出山门,忽见一头黄牛在弯曲的寺道上狂奔,那些要进寺烧香的香客纷纷逃避,逃避不及的有的被它撞倒踏过,惊叫声,叫喊声此起彼伏。黄仁勇见状,知是一头疯牛,想回寺请方丈来处理。此时忽见疯牛向站在离他不远处的一位老妇人冲来。他吓了一跳,失声呼叫老妇走开,可老妇早已被此情境吓呆了,站在原地上瑟瑟发抖。见到这情形,一种救人于危难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只见黄仁勇一个箭步上前,双手如钳,死死握住两个牛角,疯牛见有人挡它,气得前脚蹬,后脚踢,但还是无能摆脱黄仁勇强有力的双手,只能对天狂吼着,双方坚持一会儿后,黄仁勇见黄牛有点力竭,双手用力向右一拗,黄牛狂吼一声跌在地上,黄仁勇没给牛喘息的机会再飞一脚,只见黄牛如离弦之箭滚下路旁的深坑。 惊魂未定的人们此时发出了雀跃的欢呼声,人群中走出了以为器宇轩昂,身材魁梧的年约五旬看似世家子弟的人向他走了过来,边走边喝采:神力,真的是神力,来到黄仁勇面前又问,有如此大的功力,咋不去参加武科考试,为国家效力呢?黄仁勇有点不好意思道:考了,可惜技不如人,落第了!……两人越说越投契,便一同来到黄仁勇所寄居的祥云寺。来到寺后院,那人见到在晒太阳的布匹,眼睛一亮,忙问,这是什么这么漂亮。 黄仁勇脸有点发热,因为那人所指的布匹,其实是苎麻布,是他上京前母亲和妻子赶夜赶日织出来,供他上京好用于制衣穿着。古时候,人民生活普遍低下,只有官宦或有钱人家才能穿上丝绸绫缎,做为普通大众穿的大多数是麻布。以前,见人家的穿着,就知他的身世,他的家底,毕竟不是丝绸绫缎。是麻,是穷人穿的。如今在陌生人面前露丑,露出了家底,黄仁勇有一丝无地自容的感慨,但他是诚实人,也不隐瞒,实话实说,说:这是我们潮州苎麻布,俗称机上帛,布虽是麻制,但制作时,经过清水浸泡,去肉存丝后经过漂洗加工,精工织出,布质薄如蝉翼,柔软光滑,白中带碧,鲜丽无比,夏天穿在身上凉爽无比。大家不要误以为黄仁勇在做广告,苎麻布穿起来确实是舒服,直至现在外面还在流行苎麻布。

那人边听边点头,后转身问能不能转让点苎麻布给他,听到这里黄仁勇有点惊讶,心想,你穿的是上等的丝绸,要我这苎麻干啥呢?其实,黄仁勇这时还不懂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所谓同一屋檐下无伟人,也无美女就是这个道理,熟了,多了就俗。你想,他整日里穿丝绸能理解丝绸之高贵吗?他要的是新鲜,就像宋帝昺来潮州的时候,因为肚饥,人家拿地瓜叶给他吃,他吃后还疑为仙品呢!如果他拿了这苎麻布回家巧剪裁,制成衣服,人无他有,他不光荣吗。黄仁勇因为穷人不知富人心,惊讶是可以理解的。

黄仁勇为人很是慷慨大方,又与他一见如故,刚才见他问苎麻布以为他在奚落他,如今见他要买此由他母亲和妻子织成的苎麻布,才知苎麻布于京城人来说是奇货,虽有点不舍,但他还是将带来的一匹苎麻布赠与那人。那人大喜,后来二人越谈越投契,那人终于亮明了身份,道出了自己的姓名。黄仁勇一听,大吃一惊,忙跪地叩头,你道此人是谁,他原来是乾隆帝第八儿子,人称八王爷。 那么王爷不在皇宫,跑来这庵寺干啥?原来,和珅独撑朝纲,众皇子早就看不过眼,如今乾隆帝又年老,皇子们怕江山日后被和珅占去,几位要好的皇子便坐下商议。因满朝文武大多是和珅的亲信,为了便于日后除掉和珅,便决定到皇宫外笼络人才,而祥云寺专门给落第举子留宿习文练武,这是满京城人人知的。八王爷今天来就是来看究竟的。看看里面这些举子是否真的有才。刚才在路上见到黄仁勇为救人,力拔黄牛下深坑,已让他佩服得口服心服。如今与他谈话又见他满腹经纶,于是,决定把他收入门下,才亮明了身份。这时,他见黄仁勇跪在地上,忙把他扶起,并问愿不愿意应给他做儿子,黄仁勇大喜过望,忙跪下叩谢。 乾隆60年。公元1795年,朝廷为庆祝乾隆帝登基在位60周年,特开设恩科,文武举子们大喜过望,又云集京城,参加考试。黄仁勇更是跃跃欲试,报名跟人家去考试,文试考完后,要去考武试的时候,忽然八王爷叫人送来鸡汤,说是给他进补,比武的时候能取得好成绩。黄仁勇很是感动,吃后对来人说。代他谢谢义父,说他这次要尽其所能,力争高中,不负八王爷的期望。谁知第一场射箭的时候,他忽觉自己浑身上下乏力,以前能将弓拉满月的他,此次竟然拉不起了弓来,到骑马的时候,连爬上马背的力气都没有,爬了几次跌了几次,后果可想而知。此次科期,他又落榜了。

他既叹自己的无能,也叹时运不济,更知自己无进士命,还是回乡老老实实种田好。于是,便打点行装到八皇府辞行。八王爷见他要回家,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用的这一招实在太狠,伤了仁勇的自尊心,想向他讲清楚,有觉得不妥,只得尽力挽留。原来,这次黄仁勇落第是八王爷一手造成的,这不能骂王爷奸,只能说王爷用心良苦,俗话说帮外有帮,派外有派。因为这次科举考试,依然是和珅一手主持,而和珅的倒台,只是时间问题,如果黄仁勇此次高中,日后和珅倒台,黄仁勇一定会受连累,封建社会就是这样,不管你有罪无罪,只要你的上司或老师(提拔你的人)有罪,那么,你就要跟着他下台。王爷想阻止他去考试又怕挫伤他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于是,只能顺水推舟支持他去参加考试,到关键时刻,又在鸡汤里偷偷下药,让黄仁勇浑身无力,让他失败落第,这是八王爷的苦肉计。黄仁勇怎知帮派斗争的复杂和政治斗争的尖锐,更不知自己已成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还以为自己时运不济。这时王爷想对他说明,话到嘴边又忍下,只是安慰他道:吾儿是广东第三十七名的举人,要中进士易如反掌,这次落第是你身体不适引起的,待为父请御医,与你调理身体,身体强壮了,只要继续努力学习,苦练武功,下科一定金榜题名。 王爷一番话如一颗炸弹,惊醒睡梦中的黄仁勇,他忙叩谢八王爷,后在皇府住下,苦读诗书,准备下科考试。

四、檐宫折挂

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嘉庆登基起来做皇帝,为庆贺新皇帝登基,朝廷特别开设恩科。黄仁勇再经过一年的韬光养晦,勤学苦练,武功又有了更大的进步。于是踌途满志地报名参加了这次会试,经过一番角逐,他终于取得进士资格,顺利进入殿试,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面试,让皇帝钦点名次。 殿试之制,始于唐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到了清代,朝廷规定,会试放榜之后,新进士,也称贡士,应齐集保和殿,由皇帝亲考定甲第,即名次。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一名叫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为探花。二甲人就多,正常30多名,也都叫赐进士及第。

那天,殿试的时候,太上皇乾隆爷和新皇帝同坐在保和殿上,观看各贡士比试。轮到黄仁勇的时候,只见他威风凛凛,意气风发地来到保和殿,殿上,顺利地经过口试,后便进行自己的武术表演,表演主要是打拳条或舞弄十八般武器,大多数人舞十八般武器多用棍和枪。因为这些都是战场常用的,我何不改用大刀,这样能显得与众不同,于是,他来到刀架旁,选了最大,最重的一把。此刀名叫关公刀,属于长柄的,重七十多斤,他那在手上似是拿一根黄麻杆似的,很是等闲,只见他对着乾隆和嘉庆皇帝行一下礼后,便将大刀舞动起来,动作之快,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众人屏住呼吸,头随大刀时上、时下、时左、时右,过了一会儿,黄仁勇突然将刀向上一抛,人向空中翻了个筋斗,无想皇宫的地面是用锦砖铺就的,十分的光滑,他一不留意,人跌坐在地上,但黄仁勇是绝顶聪明之人,不惊不慌,不露声色,沉着应对,虽然因跌下,手来不及接就是来得及此时因方向改变,也无能接此大刀了。但他随机应变十分厉害,只见在大刀要掉落地上的时候,他顺势一个仰卧,张开方口,将大刀之柄含住,后一个鲤鱼打挺,在殿中转了几个圈,后再用手接住,谢礼。

众人先为他捏了一把汗,后见他如此镇定,纷纷树起大拇指,喝起彩来,乾隆爷对武功有很深的研究,知黄仁勇失手,但他没有说破,而是对他这临危不乱的胆魄十分佩服。看了身旁的纪晓岚一眼,后说,都说你铜牙铁齿,看来你有对手了,纪晓岚和众人听后大笑,乾隆爷此时又不动声色地问仁勇:“爱卿,此招叫什么?”黄仁勇跪下说:“启奏太上皇,此招叫‘喜鹊衔枝’是师门绝技。”“喜鹊衔枝”是传统吉祥图案,象征喜报,于是,新老二帝龙颜大悦,对他说了很多勉励的话。为了体现自己的臂力,黄仁勇又来到一块重达300多斤,举子们无人敢举的斗状大石旁。 只见他不慌不忙,双手在石上试了一下,后站好马步、运气,一下子就抱举过头顶,整个殿上喝彩声此起彼伏,黄仁勇从没见过此场面,有点紧张心掉加速,心跳一加快,臂力就下降,举石的力度就不到位,大石就像天外飞来的陨石,飞速掉下,黄仁勇一急,眼看石就要掉地了,他忙飞起右脚,向斗石踢去,斗石被踢出数尺,一角着地,旋转数圈后停下,众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乾隆爷很是佩服黄仁勇的冷静,为了给他一个台阶下,忙问:“此招式叫什么名字?”黄仁勇因为再次失手,惊魂还未定,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八王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忙替他解围,起身对乾隆奏道:启奏父皇,此招儿臣见过,名叫‘魁星踢斗’。

嘉庆皇帝一听大喜,接口说:爱卿功力惊人,绝招连连,世上无双,真是状元之才。八皇爷听到这里,灵机一动,忙对黄仁勇道:黄状元还不快谢主隆恩。黄仁勇头脑反应也快,八王爷话未说完,他已跪下叩谢,黄仁勇就这样在连连失手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随机应变一举夺魁,成了嘉庆元年丙辰科的武状元,传为佳话,这毕竟是一种传说,其实殿试,并非如此简单。后人有此传说,可能与他的处变不惊,大智大勇而得到皇帝赏识有关,据说当年黄仁勇飞脚一踢,脚掌肿胀得连靴也脱不出,只好将靴剪破。传说这块石就是当年失手的那块斗石,因为这块石决定了黄仁勇的命运,因而对它很有印象,衣锦还乡的时候,他将这块石带回家中,现在还被黄家后代珍藏在状元第中,各位有兴趣可以去古巷镇浮中村状元第看一下。黄仁勇中状元之后,留在嘉庆皇帝身边任带刀侍卫,(在清代所谓带刀侍卫,带的刀是柴制的,属于摆架势),担任皇帝的警卫工作终日与皇帝形影不离。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终于等来了收拾大贪官和珅的大好机会,在铲除和珅和以和珅为首的腐败集团的斗争中,黄仁勇一方面尽职保卫皇上的安全,一方面又尽自己所能,为朝廷出谋献策,为嘉庆除去和珅立下了汗马功劳,嘉庆帝很赏识他,特别是当听他系出农民家庭时,更是褒封有加,黄仁勇不仅连升三级,连他的曾祖父,祖父及父亲兄弟五人均被诰封为武功将军(从二品)经皇帝御口一封,黄家四代人都成了将军,因而人称祖孙四代人为:四世将军。

嘉庆(1796~1820)中期,刚收复不久的台湾局势仍不稳定,岛内一些人受曰本人的挑拨,发生了动乱,加之英国商人贩运鸦片销往南中国,毒害人民至一些人妻离子散,而且有向长江以北蔓延之势。为了威摄台湾和扫毒,保卫国家安全及百姓的身体健康,嘉庆帝特派他的亲信黄仁勇任金门水兵提督(正二品),镇守金门,阻止英商走私鸦片从台湾海峡进入长江以北地区。黄仁勇在金门任职期间,整顿军务、防务、军纪、军风,与金门知县等地方官员联手整理社会治安,加强所属30多个岛屿的防务,加强海上巡逻工作,有力地打击英商海上走私鸦片活动。

51岁那年黄仁勇在一次追缉英籍毒船的时候,正在船头指挥台上的黄仁勇被对方的炮弹炸伤腿,只能上疏回家养病,告老还乡,解甲归田。在回到家乡享度晚景的五年里,两次制止邻村宗族械斗。牵头组织孚中、福庆、锡岗、东埔四村兴修水利,在西山溪孚中村把水獭地段筑闸引水,顺着原来旧沟港兴修一条长2000米,宽4米的水渠通孚中村下水路段筑水闸,旱天开把水獭水闸引水灌田,关下水路闸蓄水。久雨天关把水獭闸,开下水路闸排涝,四村2000多亩田园旱涝保收。为地方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至今民间还常常提起,不忘他的功德。

嘉庆22年(1817)五月十七日戍时,黄仁勇与世长辞。儿孙上报朝廷,嘉庆帝很是悲痛赐谥号:庄敏。

清代武状元,潮州人黄仁勇

黄仁勇像(潮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供图)

  黄仁勇(1762—1817),字良越,号致斋,广东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区)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恩科武状元。

  黄仁勇出身普通农民家庭。他相貌殊伟,虎头燕颔,自幼胆大,有勇气。因为家境贫困,一直到12岁才进本乡私塾读书。他既勤奋于学习书史,又喜爱练习武艺功夫。他的岳父杨展是远近闻名的武师,见黄仁勇身材魁梧,天生神力,是个练武的材料,便劝黄仁勇弃文从武。从此,在杨展的教导下,他刻苦锻炼身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之后,练就钢打铁铸般的身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马术弓箭、角力技勇备于一身,膂力绝伦,能挽二石弓。

状元练武石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壬子科武举人。同年上京赴会试不第。但是,他不气馁,暂留京城,继续苦练武艺。三年之中,黄仁勇武艺日臻完善。

  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恩科,黄仁勇再赴会试,进入殿试。冬十月,策试中式三十五名武举于太和殿前。嘉庆皇帝与太上皇乾隆到紫光阁,先后阅中式武举马步射和技勇。在比试中,黄仁勇技压群雄。在舞一百二十斤大金刀时,黄仁勇一时不慎,大刀脱手而出,悬空而落。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他急中生智,用后脚奋力一踢,将上百斤重的大金刀顺势踢向空中,然后,他一个鹞子翻身,转过身来,将大刀轻轻接住。此时,满殿君臣,赞不绝口。嘉庆皇帝阅毕武试,在乾清宫接见中式武举,亲定甲乙,于太和殿钦点赐黄仁勇为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授头等侍卫。

  嘉庆七年(1802年),署福建金门镇中军游击。在任期间,他整顿武备,加强沿海边防,抵御外侮,守卫国土,尽心竭力。在保卫黎民、护疆卫国方面,倾注心血,成绩卓著,屡受朝廷嘉奖赏赐。嘉庆十六年(1811年),因积劳成疾,身体不适,上疏请求解甲归田。

黄氏家庙

  黄仁勇自入仕途,为官清廉,自奉甚约。归乡之时,积蓄无多,从未盖过豪华的状元宅第。但不忘为桑梓造福,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尽绵薄之力。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黄仁勇病故,谥庄敏。

  参考资料:

  ⒈《嘉庆帝起居注》

  ⒉《清实录·仁宗睿皇帝实录》

  ⒊光绪《海阳县志》

  ⒋光绪《金门志》

  ⒌清·刘世馨撰:《粤屑》

(作者:潮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