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极光的寓意和象征(极光的寓意)

极光的寓意和象征(极光的寓意)

极光——美丽的威胁

在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夜晚,偶尔可以看到几条光带横跨天空,把黑暗的夜空照得一片光亮,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是极光。极光是人们能看到的最美丽、最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也是太阳风暴期间在地面唯一可以用肉眼看到的日地空间现象。极光越壮观,往往标志着太阳爆发越剧烈。

神秘的极光

极光是一种神秘的天象,自古以来为人所瞩目。许多世纪以来,不同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极光记载和传说。

“触龙”下凡 (源自www.dekowizja.pl)

人们所知最早的极光记录于公元前2600年。在我国古书《河图稽命征》中说道:“附宝(黄帝的母亲)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耀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青邱。”在先秦古书《山海经》中提到,极光是一位名叫“触龙”的神仙,形貌如一条红色的蛇:“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钟山之神也”。

“极光”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伊欧斯”这个词。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太阳神和月亮女神的姐姐。“极光”这一名称却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织架女神“奥罗拉”(Aurora), 她掌管极光,代表旭日东升前的黎明。那么,如此美丽迷人的光辉是如何发出的呢?

极光女神“厄俄斯”(但丁·加布里尔·罗塞蒂画)

极光是怎么产生的?

极光这一天象之谜,直到最近这些年才逐渐有了合理的解释。其实,这还要从这些光能的来源——太阳说起。从太阳上喷发出来的大量带电粒子,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速度吹向行星际空间,形成太阳风。到达地球附近的粒子不断撞击地球磁场,并环绕地球流动。在太阳风的吹动下,地球磁场不再是对称的,已经变成某种“流线型”。由于与行星际磁场的相互作用,变形的地球磁场的两极外各形成一个磁力线集中的“漏斗区”。当磁层出现扰动时,磁尾的带电粒子被加速,沿磁力线运动,如流水般顺着漏斗边缘倒入“漏斗区”,并撞击高层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原子,使后者被激发——退激而发光,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鬼怪之光”。

粒子沉降在两极漏斗区(作者自画)

当太阳风暴发生时,磁层扰动变得剧烈起来,发生地磁暴。这时,就会激发出更多种颜色的单色光。这些光混合在一起,便出现了五颜六色、奇异壮观的极光,就像五彩的霓虹灯一样。

极光的产生(作者自画)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说极光活动就像地球磁层活动的实况电视画面。地球磁层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球的两极地区。沉降粒子为电视机的电子束,地球磁场为电子束导向磁场,地球极区大气为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住在南北两极地区的人们每天都可以收看到这天然的巨幅电视。

电子束打击荧光屏发光(源自百度图片)

极光与太阳风暴

极光是迷人的。然而,在这美丽极光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威胁。实际上,极光的出现,伴随着的是大量带电粒子涌入地球的大气层。极光越壮观,往往意味着太阳风暴越厉害。

在地磁平静时期,地球两个“漏斗区”沉降的粒子比较少,出现的极光也比较平淡无奇。如果我们乘坐宇宙飞船,跨越地球的南北极上空,从遥远的太空向地球望去,就会见到围绕地球磁极存在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这个环就叫做“极光卵”,大约在南北纬67度附近。来自磁尾的沉降粒子大部分沉降在午夜侧,因而处在午夜部分的极光卵显得最宽最明亮。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就是在这两个卵状区域内,分别称作北极光区和南极光区。

平静时的极光卵(源自美国SWPC网站)

平常能见到的大多数极光是绿色的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或者是有弯扭褶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

南极上空的绿色极光带(张建松摄)

国际空间站上拍到的犹如长蛇状的北极光弧(源自:NASA / SPL/ BARCROFT MEDIA LTD)

极光卵所包围的内部区域是极盖区,也就是最接近并包围南北极点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极光出现的机会反而要比纬度较低的极光区来得少。也就是说在南北极的核心地区,反而不容易观看到极光。

太阳风暴期间,会有数量更大的源自太阳的太阳风带电粒子涌入到地球磁尾中。倒进地球“漏斗区”的粒子涓涓细流,这时候变成了奔泻而下的粒子洪水。大量的不同能级的带电粒子冲入地球的大气层中,与更多的大气成分如氮、氖、氦等分子或原子撞击,产生各种各样的极光。此时,南北极光卵会向低纬方向伸展,在许多以往看不到极光的地区,也能有幸看到美丽的极光。

太阳风暴时的极光卵(图片截自影片Discovery.Naked.Science.Solar.Storm)

不同种类的带电粒子与各种各样的气体分子和原子冲撞,就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导致极光颜色的多样。比如,带电粒子同氧原子碰撞就会激发出绿色或者红色的光。巨量的粒子冲撞发生在广袤的地球大气层空间中,会导致极光形态的多样,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

北欧拉普兰德上空射线状的灿烂极光芒(源自https://ecophiles.com/)

冰岛艾雅法拉火山上空的极光幔(源自美国MSNBC网站)

阿拉斯加上空的蓝色极光片(源自www.mimski.com/)

1859年8、9月间,爆发了历史上最厉害的太阳风暴——卡林顿事件。在这期间,北美洲、欧洲、亚洲、澳大利亚部分地区都观测到了极光。在美国落基山脉,极光的亮度足以让人看清常见的字体,一些人坚持认为这是日光,并且开始准备早餐。”在纽约市,数千人跑到大街上或屋顶上观看他们多年从未见过的绚丽天空,纽约时报说:“人一辈子中仅能见到一次或两次这样的极光。”地处北纬23度的古巴哈瓦那的人们看到那晚天空鲜血般红,像被大火映红一样。

美国阿卡迪亚国家公园上空的红色极光(Michael Melford摄)

极光的背后

极光虽美,也只是太阳风暴的副产品,它带来的危害更值得我们关注。越绚烂的极光对应着越强烈的地磁暴,从而会导致长距离输电线路中产生强力电流,容易使整个电网范围内的变压器同时发生故障,使电力传输线受到严重干扰,从而导致某些地区暂时失去电力供应。1989年的强极光出现在加拿大魁北克上空,伴随而来的地磁暴便使魁北克全省的供电系统瘫痪,600万加拿大人长达9小时无电可用。

1989年魁北克大停电(截自影片Discovery.Naked.Science.Solar.Storm)

大量带电粒子轰击地球大气,会影响电离层反射短波无线电的能力,使短波通讯受到干扰或中断。另外,带电粒子的轰击加热了地球高层大气,使得大气膨胀,增加了卫星的空气阻力,使卫星的高度降低,缩短了卫星的寿命。了解极光,对于了解地球外层空间结构、掌握空间天气、减少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保障飞行器在外层空间的安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彩蛋——看极光的好地方、好时间

从极光的产生原理,可以看出看极光的好地方不在极区,而在极光卵区域。例如以阿拉斯加、北加拿大、西伯利亚、格陵兰、冰岛南端与挪威北海岸为主的北极光区;在南极洲附近的南极光区。其中,阿拉斯加的费尔班更赢得“北极光首都”的美称。

费尔班上空的彩色极光(Jim Henderson摄)

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地处北纬53度,但由于磁纬只有40多度,只有在发生比较强烈的地磁暴时,才能有幸观察到极光。

漠河上空的极光(黄桂林摄)

现在我们知道了地磁暴期间极光出现的可能性较大,那么如何提前知道地磁暴的时间呢?根据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的预报经验,地磁暴主要是由日冕物质抛射或冕洞高速流引起的。而日冕物质抛射到达地球的时间需要1-3天,冕洞高速流往往有27天的重现性周期,因此根据上述时间就能简单地预判地磁暴的出现时间。

简单一点,可以访问www.sepc.ac.cn网站提前查看未来三天地磁活动的预报状况,以便尽早安排自己的极光旅程!

北极光与南极光 – 什么是极光?

对于这世界上的许多人来说,观看北极光与南极光是一种少有的体验。除非你生活在北纬60°以北(或者南纬60°以南),又或者在你的生命中至少拥有过一次智利或北极圈之旅,否则,你可能只能从书中或视频中才能欣赏到这些炫丽的灯光秀。

但有时候,“北极光”与“南极光”也会“辐射”到北极圈与南极圈以外,以绚丽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这些光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极光就是夜空中的自然光的一种显示效果,特别是在极地地区,这是太阳光与地球磁场在电离层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描述:

基本来说,太阳周期性产生太阳风,而太阳风中含有等离子体云以及包含电子与正离子的带电粒子。当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它们与地球磁场产生相互作用,激发了地球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与氮原子。在此过程中,电离氮原子重新获得一个电子,氧原子与氮原子从激发状态恢复到基态。

图解:太阳中的高速粒子,主要为电子在地球高层大气中撞击氧原子与氮原子. 图片来源:NASA

光子的发射或与其他原子或分子的碰撞导致激发能的丧失。不同的气体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当氧原子与太阳辐射发生相互作用时,来自于该氧原子的光发射会呈现出绿色或棕红色,然而,氮原子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光发射则会呈现出蓝色或红色。

这种色彩的舞蹈秀赋予了极光那闻名遐迩的美丽与神秘感。在北纬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北极光(Aurora Borealis),以古罗马的曙光女神(Aurora)和北风的希腊名(Boreas)命名。法国科学家Pierre Gassendi在1621年首次发现极光后给它们赋予了这个名字。

在南纬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极光(Aurora Australis)。 Australis一词在拉丁语中意为“南方”。在磁极附近所能看到的极光可能位于高高的头顶,但是从远处看,它们照亮了北方的地平线,呈现出绿色,有时为淡红色的光芒。

图解:南极光下的南极望远镜(南极光). 图片来源:Keith Vanderlinde

起名与文化意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极光拥有过许多名字,并且在许多名族文化中有很多不同的意义。克里族称之为“舞动的精灵”,他们相信极光象征着祖先的回归。

对因纽特人来说,他们相信这种灵魂是动物的精神。有些人甚至认为,随着欧若拉(极光)的舞蹈逐渐接近正在欣赏它的人们时,这些人们会被带去天堂。在中世纪的欧洲,欧若拉(极光)被普遍认为是上帝的象征。

根据挪威编年史Konungs Skuggsjá (公元1230年)记载,第一次看到北极光的北欧人是从格陵兰岛回来的维京人。编年史家针对这一现象给出了三点可能的解释,一种解释为海洋被大火包围,导致太阳光晕到达了夜半球的世界各地,另一种解释为冰川可以储存能量,导致最终发出荧光色。

其他星球上的极光:

然而,在太阳系中,极光并不是地球的特有现象。在太阳系其他星球中,极光也有所出现,并且因为较长的黑暗与磁场作用,导致越靠近极点极光越明显。

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在紫外波段观测到的土星的极光图片 图片来源:ESA/NASA/Hubble

例如,科学家已经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木星与土星上观测到了极光。这两者都具有强于地球的磁场与更广泛的辐射带。科学家在天王星与海王星上也观测到了极光现象,与地球一样,极光似乎是由太阳风所导致。

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家已经在木卫一,木卫二以及木卫三的表面观测到极光,更不用说金星与火星。因为金星并没有行星磁场,所以金星的极光呈现出不同形状与强度的明亮而又弥漫的斑点,有时甚至布满其整个行星盘。

2004年8月14日,科学家利用火星快车号(欧洲空间局的火星探测卫星)上搭载的紫外与红外大气光谱仪(SPICAM)在火星上检测到一束极光。该极光位于火星表面的辛梅利亚高地(Terra Cimmeria),东经177°,南纬52°。并且据估计,该极光的覆盖范围很大——宽30km,高8km(宽18.5英里,高5英里)。

图解:火星地壳中的磁化岩石造成了局部分布不均匀的磁场(左图)。如右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磁场如何延伸至岩石上部空间。在其顶部,可形成极光。图片来源:NASA

尽管火星几乎无磁层可言,但是科学家们通过对地壳磁异常图进行分析(该图由火星全球勘探者号的数据绘制),他们仍然确定这个发射区域与其最强磁场所在区域有关。

最近,MAVEN计划在火星上观测到了极光,该任务在2015年3月17日,仅在地球观测到极光的一天之后,捕获到了极光图像。这些极光被称为火星的“圣诞灯”,这些“圣诞灯”在火星的中北纬地区被观测到(由于火星大气中缺乏氧气与氮气)并且与地球活跃的景象相比,它们更像是微弱的光芒。

简而言之,在太阳风与磁极重合的地方,极光似乎是注定要发生。但不知为何,知道这一点后,并没有使极光变得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也没有削弱它们在所看到他们的人身上激发出惊奇的力量。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universetoday- Greta

维基百科 —— 极光

美国宇航局(NASA) —— 关于极光

北极光中心 —— 北极光的解释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风水学与天文学

风水学与天文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实乃中华子孙的财富)

中国风水学与天文学,让你了解风水与现代科学的联系,感叹大中华先人的伟

图片与内容无关

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天文学是研究宇宙星象(即天象)性质、关系及运动规律的理论。它的研究对象是辽阔空间中的天体。近百年来,根据其研究的性质及运用属性,由古天文学逐渐演变为两大分支:一是现代天文学,是以精密观测和计算为基础,与人世关系脱离,成为一门只研究天外星体本身现象的纯科技;二是星象学,西方称星辰学,是根据天象关系及运动规律来推测和预测人世事务吉凶规律的学问,亦即是研究天体对地球及人类的影响关系的学问。

现代天文学和星象学同宗同源,但后者,备受科学的歧视和冷落,以至称作“迷信”、“伪科学”,这实欠公允。人类的今天与昨天是发展关系,承袭关系,人类历史上的古科技,由于认识工具原始,具有“感知”特点,其信息获取及类比推理显得粗糙,欠准确精密,但她毕竟也是优存劣汰,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由蛮荒走向今天的文明。而且,其中也闪烁着伟大的认知和发现。星象学最重要的科学命题是天体与地球及人类有着相互影响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有规律的,由天体的异常变化可以预知和推测地球及人类的吉凶祸福。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也再次证明天体与地球及人类之间‘这里所说的“方法”包括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内容。“指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对象。

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关系。实际上,现代天文学也已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科技,它同时也肩负着预测地球及人类命运的使命。

那么,何谓星象?什么是星象学?现代人知之甚少。

星象是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各种现象。简单概括为:

①太阳、月亮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行周期路线位置及光象;

②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区域及其光象;

③太阳黑子、日食、月食、彗星、流星、新星、极光等星曜异变情况;

④日月星辰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等等。

星象学,在西方称星辰学,分为两大部分:占星术和星命术。中国,在汉代萌芽,唐代形成体系。

占星术是根据各种星象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及人类社会中的异常事变的学说和技术。《开元占经》是集中国古代占星术理论之大成的巨著;汉墓出土的竹简文书《五星占》是中国古代占星术的生动实例;《天文志》是中国古代占星术及其实例的渊薮。

星命术是古代根据日月五星四余二十八宿及其运行变化关系来预测和判断个人命运吉凶祸福的学说和操作技术。唐朝李虚《命书》三卷,《张果星字》为其典籍,宋代徐子平等人发展。

占星术主要用于国家朝廷的军国大事上,受其影响最深的是社会上层;而星命术则主要为个人推测命运吉凶祸福,通行于社会中下层。但作为星象学一个整体,中国古天文学,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历法的计算与编制。推演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阴阳”历法。它是中国科技、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等领域的宇宙时空参照系,有很多内容,至今沿用,功不可没。

中国风水学“理气说“来源于古天文学

中国古天文学和星象学根据月亮(太阴)的盈亏和太阳的行程,确立了地球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时间”序列。并由此,把“时间”扩充到天体和宇宙的“空间”,形成了按照中国地理的“星象分野”之学,即二十八宿与地球表面的对应关系,天文的名称叫做分野。这是中国古文明的“时”“空”统一观念,即宇宙观。为进一步探索宇宙物理的变化与人事演变的微妙关系打开了大门。由此,产生了“知天”、“知命”、“反身而诚”而合于天心的中国风水学说。

北宋五大儒之一邵康节,在其《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合集而成的《皇极经世》的千古名著中,他把人类世界的历史寿命,根据易理象数和古天文星象学的法则,归纳为一个简单易记的公式。这个公式叫做“元、会、运世”。

一元包含十二会(会是指每月的月初和月尾,即晦朔之间,便是日月相会的时间);

一会包含三十运(运是指每月之中,地球本身运转三十次);

一运包含十二世(世是指一天中的十二时辰);

一世包含三十年(每一时辰,有三十分)。

即:一世=30年 为一世

十二世=30x12=360年 为一运

三十运=30x12×30=10800年 为一会

十二会=30×12×30x12=126900年 为一元

简化公式为:

30(年/世)x12(世/运)x30(运/会)x12(会/元)=126900/元

一元便是代表这个世界的文明形成到毁灭终结的基数,由开辟以后到终结的中间过程之演变要经过十二会。用现代地球物理的概念,就是一个冰河时期。

一会是10800年,约一万年。天由于会开辟,即十二辟封的复势开始,约有一万多年。然后形成了地球,是用丑会,十二辟卦的地泽临卦,如一年中的十二月天气变冷,这和现代的地球物理学说一样,在那时代,地球因冷却而慢慢冻结起来,表面凸出的是高山,凹下的成为海洋。到了有人类存在天地间,已是进入了十二辟卦的泰卦,三阳开泰,为寅会。由尧甲辰年登位那一年作标准而开始计算。我们现在是处在“午”会(见十二辟势图)。

历史上的“烧饼歌”,“推背图”均源自于邵雍的《皇极经世》。为便于记忆,年配上“天干”“地支”,于是“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观念为中国风水学说奠定了理气(三元)理论基础。

干支法为天干记日,地支记月。《山海经》记述了十日十二月的传说,《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西经》:“帝俊之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在现今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完整的天干与地支,并且排列成六十甲子的形式,用于记日。现在我们采用的甲子年是从黄帝甲子年一月一日开始计算下来的。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根据《群书考异》说,“甲者拆也,言万物割符甲而出也”“乙者,万物初生,曲孽而未申也”。天干是取象种子从甲壳中生出,破土而出的状态。很像菜市场的“豆芽菜”的形象。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子,“孽也,阳气始萌,孽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也”。也是取象天地万物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天干地支的先后不是简单的先后次序,而是通过生物的发生、少壮、繁盛、衰老、死亡、再生而体现宇宙气场的变化规律。天干地支是中国祖先的天文坐标系统。

甲与子、乙与丑依次组合,成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来源于土水木三星。天文学证实,这六十年恰是三星的会合周期c木星绕太阳一周约十二年,土星绕太阳一周约三十年,两者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年,而水星是五十九年回到原方位。

例如:1966年3月23日河北邢台发生7.2级大地震,上推六十年,1906年12月23日新疆玛纳斯发生8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上推六十年,1917年7月31日吉林浑春发生7.5级地震。

六十年是土、木、水与地球会合周期,在地球对应的区域,地球引力增大,加大了发生地震的外因。

三个六十甲子是一百八十年,这就是三元运气说。现代天文学证实,一百八十年恰是“九星连珠”的会合周期,当天上的九大行星同处于太阳的一侧,分布在一个小的扇面内时,成为行星的大会合,民间叫九星连珠,古人认为这是很危险,地球将有大灾变。“花甲”花甲之年“是指人进入六十岁以后暮年危险期,“生于上元吉,生于下元凶”是一百八十年“九星连珠”的危险周期。

由甲子年推得的“九星连珠”应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五大行星一金木水火土的冲、留、合状态,《参同契》称之为“五纬错顺”。

(2)五大行星冲、留、合天象状态对应地球所处的区域。

五大行星的冲、留、合天文学的概念:

合,是指地球轨道外的行星,火、木、土等,当它们运行到太阳的背后时,它们和太阳在视天球上处于同一位置,叫合;对于地球轨道内的行星,一个运行周期内有两次合,一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下合;另一次它同地球分在太阳两侧,称上合。

留,随着外行星由西向东移动的速度愈来愈慢,最后好像住了下来,叫留。

冲,然后外行星开始由东向西逆行,当地球绕过太阳,与外行星处于太阳同侧时,地球与外行星距离最短,叫冲。

地球轨道内的水、金二星叫内行星。它们不能与太阳分居地球两侧,所以没有冲,而只能居地日之间,叫上合或下合。

例如:1982年1——3月,金、水二星在南半球“下合”,又有木星产同一纬度上对应。三星对应区域是澳大利亚中、南部及南美南非相同纬度一带,1——3月又恰是南半球雨季。因此预报上述时间和地区将有百年不遏的大洪水。事实竞如预报的一样,1月下旬,南非马达加斯加发生洪水灾害;南美秘鲁河水泛滥;澳大利亚北降水200——5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成,属特大暴雨量。3月中旬,南美玻利维亚中部发生洪水,淹死十万头牛。

中国风水学在涉及建筑事务的一系列活动中,诸如:选址、规划、设计、营建、时间等,不像西方仅仅考虑太阳的采光一个因素,而是把太阳、月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天的过程中,所对应的二十八星宿及彗星流星雨群等都纳入了其参照坐标系。用现代观点分析这是非常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