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张仁杰(张仁)

张仁杰(张仁)

唐代 《张仁墓志》

“战神”张仁初,绰号“张疯子”,喜欢赤膊拿大刀冲锋的中将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有三员战将,分别是‘梁大牙’梁兴初;‘张疯子’张仁初;‘毛猴子’贺东生”。

在张万年上将所著《统领万岁军》一书中,特地提到了上述三位将军。说起这三位,许多都知道梁兴初的万岁军、未中一弹的奇人贺东生,至于“张疯子”张仁初,并不甚了解。说及这位“疯子将军”,也颇具传奇。

一、 光膀子冲锋

与大多数革命战士一样,张仁初家境并不好,很小便在地主家做工。

长时间受到地主压迫,他生出了反抗的念头。1926年,本地成立了农会,听说专为贫农做主,他就选择了加入。

从那之后,张仁初便走向了革命道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凭着作战勇猛、敢打敢冲的劲头,战友们送了他一个看似不太高雅,实际满含敬佩和褒奖之意的绰号——“张疯子”!

“疯子”一说,就得提到腊子口战斗。

靠着作战勇猛,到红军长征时,他已经是红一军第2师第4团2营营长,而第四团团长是黄开湘、政委是杨成武。自此,他便开始了在红一军的征程。不久,张仁初接受了第一个任务——拿下腊子口。

正如其名,腊子口就只有战士眼前这座桥算是唯一“一条路”。除此之外,那就只剩下四周悬崖峭壁。

不从正面强攻,就只能从腊子河下面沿着峭壁爬上去。

这一任务,其实很难完成。

凭着腊子口的天险,敌人在四周布下交叉火力,要想突破难如登天。当张仁初率领2营六连的战士开始进攻后,敌人就死守着桥头位置,疯狂向桥头抛掷手榴弹、机枪也不停地“突突”。

重火力下,6连战士就连靠近扔手榴弹都成问题。强攻不下,张仁初十分着急。若是在两天内没能攻下腊子口,后面的追兵追上来,只怕大部队只能退回草原。接连几次,强攻依旧不奏效。

对面的敌人凭着天险,甚至叫嚣道:“腊子口,你们过不来!”

这一句句挑衅的话,让张仁初又气又着急。究竟怎样才能攻破腊子口?敌人的重火力下,从正面突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正面过不去,能否迂回?

早在攻打腊子口之前,这里的地形就被勘察得一清二楚。除了正面这座木桥之外,几乎没有能绕的路,除非飞檐走壁!飞过去是不可能了,能不能沿着悬崖峭壁爬上去?

当张仁初提出这个想法后,不少战士直接摇了摇头。腊子口四周悬崖陡峭光滑,想要爬上去难如登天。

正面强攻不行,迂回也不行,这让他发了狠:“不管用什么办法,就算猴子爬不上去,我们也要爬上去!”

这句话,让突击队员们瞬间有了信心。

为了战友、为了胜利,战士们沿着悬崖峭壁一点点向上爬。在其他战士正面配合下,迂回的突击队员们很快突破了敌人的火力网,张仁初跟着战友们向前发起了冲锋。

激战中,一颗手榴弹在他的前方爆炸。即便这样,他依然赤裸着膀子带头冲锋。这一幕,让不少战士记忆犹新。

作为2营营长,张仁初打仗的这股拼劲,感染了不少人。以至于后来毛主席接见他,都不免夸奖到:

“腊子口一战打得好,谢谢你!”

二、 张疯子

若说腊子口一战打出了他的名声,那直罗镇战役就彻底叫响了“张疯子”的绰号!1935年10月20日,国民党部队向直罗镇进攻。

彼时刚升任红一军第二师第四团副团长的张仁初,协助团长、政委参与了直罗镇战斗。这场战斗,本就是提前计划好,以部分兵力将敌人引诱至直罗镇,成合围之势。敌人有所反抗,实属正常。

谁知打到焦灼之时,见敌人一个火力点迟迟没有攻下,张仁初二话不说,立马骑上战马冲入了战场。

一声怒吼,只见他一路横冲直撞,敌人被其气势震慑,战友受其感染,那个久久未能拿下的火力点很快就被消灭。

往日战士们都听过张仁初的大名,如今得见真人,果真是“打仗不要命”的主。为称赞他在作战中视死如归,许多人送其一个绰号——张疯子。久而久之,“张疯子”的绰号在全军叫开了。

但真正让山东“张疯子”的名号响彻华夏大地,那还得说到抗日战争。

张仁初(右)

正如前面所说,抗战时期山东有三大战将,分别是梁兴初、贺东生,以及张仁初。时至今日,到山东问老人“张疯子”是谁,不少人都会说“晓得,张仁初嘛!”而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全靠着打仗“不要命”的那股冲劲。

在抗日战场上,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就连日军也知道八路军中有个“张疯子”。起初敌人尚且不以为然,直到“陆房突围战”后,“张疯子”的绰号彻底被叫响。

那是1939年5月11日,日军抽调了不少日伪军,集结各种重火力,对大汝河南岸进行扫荡。

扫荡是真,日军的真正目的还是歼灭115师部队。

彼时115师部队、第686团等,共计三千余人尚且没能来得及转移。敌人来势汹汹,很快部队就被包围在了陆房。

陆房这地方三面环山,东面还是丘陵,一旦真被日伪军围住,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危急时刻,保卫突围的任务落在了张仁初所在的686团。他当即表态:“只要686团还有一个人,敌人就别想跨进陆房一步。”

虽说张仁初信心很足,也清楚敌人有备而来,决不能掉以轻心。回到部队,他立即进行了战前动员,分析了当前局势。

张仁初(左二)

此次日伪军前前后后来了八千多人,再加上重火力支援,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很快,战斗打响了。

正如张仁初最初设想,敌人在重火力掩护下,从四周向陆房发起了冲锋。一次次冲锋,意欲将守在山上的686团彻底冲散。没成想686团的防守固若金汤,将冲上来的日伪军,用反冲锋压了下去。

一次冲锋不成,就两次。

可接连几次冲锋,敌人始终没能冲突686团防线,这让日伪军彻底急了。接连九次冲锋,战斗到最激烈时,张仁初挥舞着大刀,和战友们战斗在一起。

有了他的表率,整个团的斗争愈发高昂。就这样,全团战斗至黄昏,总算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虽说成功守住了阵地,将敌人击退,久守必有失,滞留在陆房也不是长久之计,是夜张仁初便建议部队突围。

此时敌人兵力尚且没有完全收缩,再加之敌人夜晚怯战,正是突围的好时机。在686团的掩护下,115师师部顺利突破封锁线。待到次日敌人准备发动进攻时,才发现包围圈里空无一人。

经此一役,张仁初彻底出了名。

三、 疯子将军

自然,能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解放军高级将领,可不单单靠着一腔孤勇,还得会打仗、能打胜仗。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张仁初率领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1949年2月9日,他被任命为第26军军长。起初26军本负责上海警备工作,随着朝鲜战事吃紧,又被紧急召集入朝,一进朝鲜就赶上了第二次战役。

从上海到朝鲜,一路不停地赶,根本来不及换棉衣、棉裤,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战士们只能紧紧缩在一起抱团取暖。

即便条件再艰苦,张仁初依旧带着战士们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在第五次战役中,“联合国军”意欲靠着飞机、大炮的火力支持,对志愿军进行反扑。此时,张仁初奉命赶往铁原地区,担负阻敌任务。

阻击战,是张仁初最擅长的一种打法。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飞机大炮轰不动,不是三纵,便是八纵。”

而这八纵,正是张仁初领导的队伍。如今在朝鲜战场上,再度让他担负阻击敌军的任务,称得上“好钢用在刀刃上”。

只是这一次26军的压力并不小,当面之敌有威名在外的美骑1师,以及加拿大27旅等,这架势可不小。

很快,两军便发生了小规模交锋。

和“联合国军”以往的战斗一样,这次进攻依旧先采用炮火压制,紧接着再发动冲锋。在炮火压制下,张仁初并未选择与敌人硬碰硬,而是先主动撤出阵地,待到炮火打击过去了,又组织反冲锋。

可敌人的炮火实在太过于猛烈,短短两天,构造的工事就被摧毁的七七八八,还有部分阵地被敌占领。

除了火力遭到压制之外,后勤补给也出现了问题。面对各种突发情况,这位“疯子将军”没有丝毫慌乱,有序的安排防御,并下达基层去鼓励战士们要克服困难。

粮食不足,非战斗人员就吃野菜,尽量节省体力;敌人炮火足,就不硬碰硬。就这样,在极度劣势的情况下,张仁初依旧率领队伍在铁原、金化、平康一带坚守了足足十个月,并创下了敌我伤亡比5:2的佳绩。

事后不少领导评价,再次用上了“飞机大炮轰不动,不是三纵,便是八纵”的说法,夸张仁初是好样的。

靠着有勇有谋,张仁初在1955年授衔上,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可就是这么一个靠打仗出名的将军,婚姻却显得有些“波折”。

四、 婚姻

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张仁初就没想过个人感情问题。临到30岁,依旧孑然一身。大龄剩男,那时在军队中其实并不常见。

尤其他能征善战,找个对象本不难。

可这些年在外打仗,从没想过这事,一心想着赶走侵略者,解放全中国,个人问题反而耽搁了下来。虽说他不急,战友们却十分着急。

仗要打,婚姻也要顾。常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不少人始终惦记着这件事,想着为他找个良配。挑来挑去,便看中了刘浩。刘浩参加革命时间不长,却立了不少功,本人还有文化。

素日她工作认真,行事又非常干练,博得了不少男同志的好感。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上门说亲,每次她都以“年轻,不想过早谈婚论嫁”为由,婉拒了其他人。这次也一样,刘浩并未因为是张仁初,而有所松动。

虽说来人讲明这是组织和领导的意见,也说了张仁初往日的战绩,夸其是一个大英雄,可刘浩还是想不通。

原以为这事就这么黄了,没成想之后又有了转机。

在一次报告会上,刘浩见到了张仁初。瞧着台上发言生动有趣、讲的头头是道的领导,她不由得向周围人询问领导名字,一问才知道这就是张仁初。

往日都只是听说,如今得见真人,感觉自然不一样。从那之后,她就不再抗拒组织上安排的这桩婚事,而张仁初也十分满意刘浩。不久,两人就结了婚。

结婚之后,刘浩不仅成了张仁初的贤内助,还教他读书写字。前面提过张仁初自小家境贫寒,没上过几天学。在妻子的帮助下,他的文化水平渐渐提高。往日只知道冲锋的“张疯子”,在组织和妻子的关心、帮助下,渐渐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事将领。

只是常年战斗,他身上积攒了不少旧伤。单单脑部,就受过好几次伤。如今解放了,也该调理调理。

求学心切的张仁初,怎么也不愿意闲下来。组织上取了个折中的法子,既让他学习,又强制其好好休养。经过长时间的调养,他又投入到紧张的新中国建设运动中。

这位“疯子将军”打仗是个好手,建设新中国也不遑多让。在推动军区部队和后勤工作的开展中,他搞得有声有色。可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还是压垮了他的身体。

1969年11月4日,张仁初因病去世,享年60岁。

临渭历史名将——张仁愿

临渭历史名将——张仁愿

本期讲述人:刘建吉

张仁愿大概生于是650年,唐代华州下邽县人,具体在现在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城南村人。本名仁亶,但是和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旦名字的发音像,为了避讳改名叫仁愿。张仁愿一生至少经历了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五个皇帝。

那么,张仁愿是怎样的一个名人呢?

在临渭区下邽镇初中的校园内,有这样一幅楹联:受降城外月如霜,独立三边静;浔阳江头夜送客,孰云吾道非。

从上联就可以看出张仁愿将军在军事上的威势和功业:月色如霜一样冰冷,令人胆寒;一人独立,整个边疆无人敢犯我华夏。

我先讲讲张仁愿的赫赫战功。

武则天时,张仁愿为检校幽州都督——幽州最高军事长官,突厥可汗默啜率兵犯境,先后攻陷赵州、定州,进犯幽州。张仁愿奉命率兵出城迎击,激战中被冷箭射中手臂,但仍勇敢杀敌。突厥兵见不能取胜,便自行退去。武则天派出使者慰劳军队,并赐给张仁愿药品,命他兼任并州(今山西太原)都督府长史——并州第二军事长官。

神龙三年,突厥可汗默啜再次率兵入侵。唐中宗李显命张仁愿屯边督战,张仁愿到军营后,敌兵闻讯,慌忙撤退。张仁愿认为“犯我华夏者,虽退必诛!”不甘心放过侵略者,于是乘着月色,悄悄地跟在敌兵后面,夜深时突袭敌营,大获全胜。

突厥军退守黄河北岸,不甘心失败,又向西攻打另一少数民族部落。张仁愿认为机会难得,便上奏中宗皇帝,乘机夺取黄河北岸突厥之地,并在黄河北岸建筑三座受降城断绝敌人南犯之路。三座城占据水陆要地,遥相呼应,这样唐朝疆土又向北扩展了三百余里;从此,胡人不敢在此牧马,裁减守兵数万人,每年为朝廷节省军费上亿。

张仁愿深谙兵法,建立三受降城时,不设瓮城等防守设施。有人想不通,就问张仁愿原因。张仁愿回答:“用兵当在进攻,不应该提倡防守,敌人敢来,应当全力出战,如有敢回头者应当斩首。为什么要设置守备的设施,让士兵产生防守之心呢?”

因为军纪严明,用兵如神,战功赫赫,他深得各位皇帝的重用和提拔。

张仁愿不但是一代名将,还是一个正直的臣子。

他在朝中担任文官的时候,一帮马屁精向武则天献媚,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甚至提议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张仁愿也被邀请一起联名上表,但他严辞拒绝,张仁愿也因此受到朝野有识之士的称赞。

名将王孝杰在指挥与吐蕃的一次大战时,因为准备不足、指挥失当,导致唐军大败。监军张仁愿,没有包庇他偏袒他,而是详细列举王孝杰的过错,结果王孝杰被削职为民。

监察御史孙承景虚报战功,骗过了武则天,武则天赞赏他,并提拔他。让张仁愿审核战功。张仁愿详细询问作战经过,孙承景支支吾吾,露出了马脚。张仁愿果断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孙承景被贬为县令。

张仁愿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他年轻的时候为唐朝抵御外敌,年迈时为唐朝政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张仁愿在洛州任职的时候,正赶上粮价不断飞涨,盗匪横行霸道。

于是张仁愿派人抓捕盗贼,把抓到的盗匪全部打死后,把尸体陈列在衙门前;见到的人无不胆战心惊,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偷抢了。

张仁愿很快得到了百姓的赞赏,唐中宗对他更是青睐有加,更加器重。

张仁愿还知人善任,在朔方任职期间,重用提拔张敬忠、何鸾、柳彦昭、晁良贞等人。后来,这些人都闻名于世,做上了大官,为大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元714年,张仁愿病死,埋葬地在今下邽镇城南村外,唐玄宗李隆基追赠他为太子少傅。

总之,他是唐王朝的边关大将,御敌有方,为大唐北疆百姓带来了和平和安乐;他一生知人善任,以修塞北三座受降城而名垂青史;他兼备文武才能,和李靖、郭元振、唐休璟、一起被称为唐王朝“文武全才四宰相”;他美名传扬,万古流芳,号称“三贤故里”第一贤!

张之洞之子——汉奸张仁蠡的一生

引子

*本文原作者徐振五。

张仁蠡(1900-1951)

张仁蠡(1900-1951),字范卿,出生在武昌城。早年毕业在北京大学,并在私立民国大学任教。历任湖北有奖债券局会办、湖北督军公署秘书。曾在大城、武清、丰润等县任县长十年。

1935年11月25日,汉奸殷汝耕承日本帝国主义之命,割据冀东二十二县,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张仁蠡出任伪民政厅长,从此开始了汉奸生涯。

1951年被判死刑,在北京被处决。

正文

笔者从一九三四年开始结识张仁蠡。一九三五年,张仁蠡参加了殷汝耕的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任民政厅长,笔者曾在该厅任第二科主任。一九三九年,张仁蠡任伪武汉市长,笔者任伪武汉财政局秘书主任、市府参事、专员等职,一直到一九四三年初,才离开他。七、八年中张之活动情况,其为笔者所亲见亲闻,或躬与其事而为笔者所能记忆者,愿揭露出来,供读者金考。惟事隔多年,难免有星漏之处,或为幕后活动所不及知者,请读者鉴谅!

张之洞的两个儿子———张仁乐与张仁蠡

张仁蠡和他的哥哥张仁乐,是异母兄弟,同为清湖广总督张之洞侧室之子。论起卖国求荣,张仁乐的名头要比张仁蠡为大。本文重点写张仁趣,顺便提到张仁乐。

张仁乐,字燕卿,在日本侵华后,以字行。关于张仁乐以字代名问题,还有一个小插曲,不妨也在这里提一下。他的名字,原来取意“燕国乐毅”之意,所以名叫仁乐(读yue),人们偏偏叫他仁乐(读lè)。他一生气,改以字行,倒不是因为当汉奸而改的。

民国十四年(1925年),李景林督直时,张仁乐充任天津:县知事,为李景林部下著名“金刚”之一。至今天津人谈及张仁乐,犹为之切齿不置,兹举一事以说明之。张仁乐长天津县时,奉李景林之命,设“官产清理局”以敛民财。所谓官产,实为民有之私产,其性质分官产、旗地、荒地、黑地等,另外还有清室私产等项,官产实属室塞无几。清初满人入关,勋责之家率多跑马占地,所谓圈占民地者是也。又有汉民带地投旗者,即把地亩献给清王朝,许其投入八旗为军,以便保全耕地。宗室觉罗等勋旧占地后,仍把地亩交给原主,改为他的佃户,向他交租。到了民国,北洋政府为了搜括民财,勒令佃户留置,发给执照,每亩定价自二元至五、六元不等,留置之后,便须升科(就是给政府纳粮)。这样一来,等于佃农自买自产,还要纳租及附加地方花费。这种事,为直隶(今河北省)所特有,因跑马圈占民地多在辅各县,北京四周尤为惯见,外省辽远,勋旧不便照管,所以此事较少。收回地价,政府留六成,发交原地主四成,以后便不许地主收租了。还有种种名堂,不能尽述。张仁乐与李景林勾结一起,狼狈为奸,大加穷治,搜刮民财。又以清理官产为名,侵及义地。津郊义地极多,张仁乐暴尸掘墓,把棺材木料当做劈柴卖掉,如有完好的寄葬棺木,则当棺木发卖。刨出尸骨,丛葬他处,把土地收拾干净,另外卖予商民住户,索以高价,伸建民房,商店之用。所收价款,张、李俵分。此事激起了县民的极大反感。其时,天津县议会甫经成立,县民举出代表数十人向县议会提出控诉,反对张仁乐之所为。县议会议长阎鸿业及县议员杨西园、夏琴西、薛万选等,代表群众向县公署提出质问,张仁乐置之不理。于是县议会召集会议,决定联合群众代表共同向省长公署请愿。

当时兼代省长者为警察厅长杨以德,杨受理了县议会及群众代表的要求,于第二天在省署门前将张仁乐挂牌撤任,另委一人前往天津县署接任。不料接任的人到了天津县署,张仁乐不但抗不交代,反以茶碗向接任的人打去,几乎头破血出,接任的人只好跑回省公署诉冤。杨以德听说大为震怒,以身为省长,竟不能撤换一个小小的县知事。于是立刻调兵遣将,派出他所兼领的保安队的一个大队,将天津县公署团团围住,勒令张仁乐交出印信,听候查办。张仁乐闻讯,悄悄地从公署后垣逃出,延赴督署面谒李景林,陈诉经过。李景林本与张仁乐伙同一气,得此消息,以为杨以德太不给他留面子,遂派军队一个营将杨以德的保安队包围。杨以德见势不妙,被迫妥协,撤回公事。不久,杨以德被北京政府段祺瑞撒任,省长一席由李景林以直隶军务善后督办兼理。张仁乐即回任所,一直到民国十五年李景林败退天津,褚玉璞继任督办时为止。

李景林走后,张仁乐在天津站不住脚,便跑到奉天,寻求新的门路。他先在营口谋任警察局长差事,后来又改充税务局长。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卖身投靠到日本关东军麾下,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外交大臣及实业大臣。

张仁蠡,字范卿,生于一九OO年。张早年曾任职于北京政府教育部,后到武汉充任寇英杰部下秘书。寇英杰任河南督军时,张任郾城县知事。一九二八年,阎锡山人据北京,成立河北省政府,以商震为主席。张盛缘当时民政厅长孙央备,被任为永清县县长,后又调任霸县县长。一九三二年,于学忠为河北省主席时,张调任丰润县县长。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汉奸殷汝耕承日本帝国主义之命,割踞冀东二十二县,在通县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张仁蠡出任伪民政厅长,从此步乃兄后尘,开始了汉奸生涯。

张仁蠡与冀东伪政权

张仁蠡在伪冀东政府任职时,曾经把二十二县政府组织加以扩大,另外改组了警务机构,处处秉承日本人鼻息,为虎作伥。一九三七年四月间,张仁蠡奉殷汝耕之命,组织“冀东访问日本团”,前往日本鑫加名古屋万国博览会。所献礼品中,有黄金铸造的“燃灯塔”(唐贞观七年所建,通县名胜之一)。访问团约有四、五十人,由张仁蠡率领,曾到日本各大都市“观光”。归途中又访问了朝鲜汉城,以及伪满的长春、哈尔滨、奉天等处。回来不及一月,“七七”事变发生,殷汝耕、张仁蠡等因张庆余之反正,被日军关入监牢。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之夜,伪冀东保安大队总队长张庆余与第二总队长张砚田突变,,杀日本驻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及各厅处顾问、联络员、嘱托等日薪人员。殷汝耕、张仁蠡等汉奸被捉获,以槛车押送北平解交宋哲元,转递解交南京蒋介石处理。行抵北平朝阳门,城门已闭,拒不收纳,张庆余不得已,遂将殷等释放,任其逃生,(据张庆余:《冀东保安队通县反正始末记》一文称,殷耕等是在押解途中日军走的。)张庆余率队南下抗日。

殷汝耕、张仁蠡等被张庆余开释后,贼心不死,再回通县,收拾残局。时驻北平、天津日军已闻通州之变,遂一面派飞机轰炸通县城,一面拽获殷汝耕、张仁蠡等。日军认为此次事变为殷汝耕、张仁蠡之部下所为、乃将殷、张等关进监牢,追究“背叛”情事。直至次年(1938年)一月,王克敏等汉奸组织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局已完全掌握在日本之手,复以殷妆耕之日籍妻子今井之力,向日军关说,始将殷、张等开释,但不复为日人所信任矣。

张仁蠡出任伪武汉市长经过

一九三八年初,张仁蠡被日军“恩赦”后,走投无路,一曝不振。表面上终日打诗谜,买碑贴、书、画,以自排遣。时张燕卿已由伪满洲国罢官归来,寓居北京,重得日人奥援,被命为伪新民会之副会长,而以王克敏为会长。王不视事,张承北京日本特务部喜多部长之命办理会务。

新民会与伪满洲国之协和会为同样性质之愧偶组织。新民会之下,设中央指导部,由汉奸缪斌任部长,并设总务部、教化部等,分由日人小泽、汉奸米介负责。实则一切大权,均操于总务科矢部倦吉之手,矢部则秉承喜多之命处理一切,张燕卿、缪斌尽诺而已。未几成立古学院,张燕卿兼院长,乃介绍乃弟张仁蠡为总干事,然此非张仁蠡之夙愿也。张仁蠡甚欲在冀东各县卖盐获利,王克敏仅许以一县(丰润)之利。又求为“兴隆县办事处主任”之职,王克敏亦不肯给予。这并非王克敏与之故意为难,乃日人不予认可也。

是年十月,日军陷武汉。其冬,北京盛传吴佩孚将被日本拥戴出山,撤销王克敏所领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及梁鸿志所领之“维新政府”,由吴任总统,张燕卿为“国务总理”。张燕卿在家“东山养望”,专候“组阁”。一时东四牌楼六条胡同张宅门前(原为西北军刘汝明住宅,日本占领北京后,将此宅拨归张居住),车水马龙,趋之若鹜,寻问消息者有之,求官求差者有之,为人说合联络者有之,以阁员自命磋商如何分配席位者有之。日本军部之海、空、陆要人以及特务机关官佐来访者亦不乏人。张宅客厅十余处,处处都有候见“总理”之人,其家设有秘书十数人,代见传话,一时热闹非常。无何,吴佩孚称病拒日人之请,王克敏等又从中阻挠,张燕卿“组阁”之举竟如幻梦→般,终成泡影,张燕卿懊丧不已。其时武汉甫经陷落,日人森冈泉任武汉方面特务机关长。该人系张燕卿之故人,知张困顿北京,抑郁无聊,乃派其总务课长浅见大佐北上迎张赴武汉,出任伪市长。

张燕卿自伪满归来后,恒以老牌汉奸自居,其为“新民会副会长”,已属万分委曲,故思“入阁拜相”,一过“国务总理”之瘾。现虽化为云烟,也不肯“屈就”小小的武汉市长一席。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乃推荐其弟张仁蠡代为前往。浅见大佐将此意转达森冈。森冈邀张燕卿出任武汉市长之用意本在于用“张之洞之子”为号召,看到张仁兼也具备这个条件,遂应允。

张仁蠡于是在北平组织班底,七拼八凑,网罗了八、九个人,其中扮演局长角色者有索樾平、孔楚材等。张仁蠡以武汉人治武汉为号召,遂又以杨恩露,杨镇堂扮演秘书长,局长等角色(二杨皆湖北人,霭堂天门人,思露陆安人)。班底组成后,于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日由北京抵达大连,转道上海,再由上海搭江船赴汉口。

张仁蠡抵汉口后,首先奉武汉日本特务机关之命,接收伪武汉治安维持会,于四月二十日宜告“武汉特别市政府”成立。随后着手组织伪政府,派杨恩露为秘书长,杨霭堂为社会局长,索樾平为财政局长,方达智为建设局长,徐养之为宣传局长,孔楚材为盐政局长,沈竹痕为戒烟局长,刘某为警察总监,刘泥清为税捐总署署长。

这些乌合之众,应该分析一下他们的派系。徐养之、沈竹痕,土匪出身,系日本特务机关所提名;二刘原为武汉官员,投靠了日本;二杨、孔、索,是张带来之班底。惟方达智应加说明。方达智,系原江西宜抚使及十一军军长方本仁之子。日军占领武汉后,曾拉拢方本仁出任维持会长或市长,方不就,但又担心对已不利(因方在汉口拥有土地、房产),遂命其子方达智出与周旋。不久,以病辞职,由徐养之代之。张仁蠡又任高氏弟兄二人为教育局长及工务局长。此二人皆是日本留学生,为日本人所赏拔,笔者不复能忆其名矣。组班既成,开锣演戏,首先公卖鸦片,其次办理武汉三镇“良民证”,敲诈勒索,坑害善良,无所不用其极。

这里附带谈一下张仁蠡与伪湖北省长何佩塔之间的矛盾。何佩,湖北建始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曾任湖北督军鑫谋长、政务厅长、财政厅长、湖北省长等,后赋闲多年。武汉沦陷后,投靠日本人,出任伪武汉参议府议长一职。何以张仁蠡新进少年,不过借乃父张之洞之余荫,骤跻显要,且非湖北土著,意不能平,颇有怨言。且参议府形同虚设,除为日本人及与张仁蠡抬轿子之外,毫无可干之事。张仁蠡直接受日本特务机关指挥,对于何佩珞并不买账,因此两人之间,矛盾日渐尖锐,而何佩塔终无如张仁蠡何也。后来,森冈皋奉调离武汉,代之者为柴山兼四郎。何与柴山系在日同学,异地相逢,各道契阔之余,何乃向柴山倾吐失志之意,并对张仁蠡有所攻许,柴山大为所动,成立伪湖北省政府时,以省长一席相界。于是何佩得意忘形,而张仁蠡不免垂头丧气。

何佩瑶于一九三九年下半年就任伪湖北省长后,首先要求把武昌、汉阳两镇收回,改“武汉特别市”为“汉口市”,取消特别市名义,直接受省政府管辖。柴山既袒何恶张,对何之请求,自无不允之理,但顾及森冈的面子,不便过于压迫张仁兼,故仍保留特别市名义,为“汉口特别市”。张以无故失去武昌、汉阳二镇,领域缩小,内心自然不满,但亦无可奈何。由是张、何之间矛盾加剧,虽共事一主而积不相能矣。

张仁蠡既为何佩所谱,遇事即被柴山掣肘。张正在一莫展之际,而大汉奸汪精卫以“还都”闻矣。张、何摸不清日本人的意图均张惶失措,唯有共同听命于柴山面已。

张仁蠡是如何巴结汪精卫的

一九四O年三月,汪精卫在南京宣告“国民政府还都”,建立傀儡政府,解散了梁鸿志的“维新政府”汪精卫粉墨登场后,首先光顾武汉,表面是慰劳日方陆、海、空军将领,实际上是窥伺形势,设法赶走何佩蒂与张仁蠡,安插自己心腹。不过汪精卫这次武汉之行,并不太惬意,日本人仅允许在汉口成立“武汉缓靖公署”,以叶蓬为缓靖主任。至于省、市两席,却不容汪精卫染指。汪亦知难而退,暂时打消了兼并何、张的念头。至于何、张争相献媚于汪精卫,自不待言。这里著重说明当时张仁蕾的心理活动。

张仁蠡来武汉之初,本是为张燕卿打头阵的。不料到汉之后,日军在军事方面,进展迟缀,对湖南、江西的进攻连遗挫数,打乱了日本侵路者拟在湘、鄂、赣组织另一个伪政府的部署。张仁蠡在武汉不但难于伸展,偏偏又被削去了已经到手的武昌、汉阳两镇,如今再加上汪精卫的南京政府的管辖,柴山兼四郎也不肯为自己撑腰。这些,都使张仁蠡感到苦恼。为今之计,惟有投靠汪精卫一条道路可走,可是张与汪又素无渊源,想攀附却一时找不到门路。

一九四一年夏天,何佩瑶病死于伪省长任内。其后任是汪精卫的嫡系杨一。杨一上任,便毫不客气地要把汉口市划为省政府管辖。这对张仁蠡可说是濒于“山穷水尽”了。

事有凑巧,张仁蠡终于时来运转。就在一九四一年的十二月底,汪精卫忽然从南京给张仁蠡打来了一个电报,令其设法访借武昌徐行可所收藏的文廷式遗著,克日呈进。张仁蠡接到这封电报之后,惊喜欲狂,认为向汪精卫献媚邀宠的机会到来了。遂不借费尽周折,大破悭囊,购到原稿献给汪精卫。

下面录笔者所保存下来的函稿二件,略加注释,用来说明张对汪的殷勤,以及汪对张的赏识。

张仁蠡在接到汪精卫电报后,立即于一九四二年一月写信给汪精卫,报告访书经过:

主席钧鉴:敬陈者,前奉册电(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笔者注,下同)伤访借文道希(文廷式)先生遗著等因。遵已洽妥,并以微(一月五日)电奉覆,当蒙容及。徐君行可名恕,为当地积学聚书之士。三年前,仁蠡到汉后,即慕名接晤,颇有往还。因徐君闭户读书,安乐自守,故特延其在中日文化协会武汉分会讲述国学。昨以文道希先生遗稿询之,当允借钞。书名《纯常子枝语》,笔记体,为文先生手定本,凡四十册,近八十万言,不分卷。徐君于民国二十年间,购自湘潭彭氏(彭子英),彭则得诸我夫人(龚镇湘之侄女,父镇海,湘潭人。嫁梁鼎芬,旋改适文廷式)家者。先是,有以是书向武汉大学求售者,议未协。该校教授任君介徐君得之。往者叶君磨欲假钞印,未果。(叶恭绰与文氏有旧谊,托文之门生南陵徐乃具向徐行可借钞,徐行可未允。)是书卷快繁重,兹拟分类排比钞校,已伤人赶办,预料十个月内当可竣事。徐君处已由仁蠡量致酬矣。知承匯注,并以率闻,敬请钧安!

汪精卫接张仁蠡函之后,即于一月十一日亲自复张一信,对张大加称谢,并称赞他是“名德之后”。信中提到他所以要坊文氏遗书的缘由,原来汪精卫之兄兆铺,字伯序,号憬吾,成半十一年(1861年)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于乡,两次应会试,不售,遂南归,为人佐治。辛亥革命后,侨居澳门,闭户撰述。尝与文廷式受业陈澧之门,治经史一以师说为归。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卒,年七十九。著有《晋会要》《碑传集三编》微尚垒诗文集》《两屋深镜词》等著。汪家与文氏有两世交谊,故访其遗书。

张得汪信后,即复一函,抄如次:

主席钧鉴:接率一月十一日手谕,伤与徐君行可商购文氏书稿,或展人录副,属为择定,等因。仰见钩座念旧谊,嘉惠艺林之至意!遵经与徐君一再磋商,终以得之艰苦,尚未读校,仍愿先假录副本,俟抄竣再行续商。此亦徐君好书之情,无法重违其意。顷已雇用钞胥数人,先行分工写校,再事徐图。自当随时奉报。第以卷快过繁,虽经严限期日,亦非半载,难期藏事。至于钞工书值各费,仁蠡得于钩座访求音贤遗著,责扬书林盛举之余,稍供心力,已沐光宠,祈纾注!再文氏遗著,于《纯常子枝语》而外,尚有《黄帝政教考》、《伊尹事录》各一册,两书源出经史旧文,《伊尹事录》并附象山陈伯弢先生汉章校语,要为有关乙部之作,均已商之徐君并付钞校矣。求一得三,洵为佳话,钧座闻之,亦当欣然也。专此肃闻,敬请钧安!

从这封信里看,汪精卫已由“访借”进一步发展到“商购”,张仁蠡已将抄校时间“十个月”缩短到“半年”,并由一书发展到三书。得之愈难,就愈显出张仁蠡用力之大,从此可以邀宠固位了。这里应该叙述一下关于徐行可的事迹,为什么肯于把书卖给张仁蠡。

徐恕,字行可,武昌人。精于三礼小学,尤长于治史,其治明史有名当世。兼通目录、版本、校勘,收藏书画金石甚富,

有“北傅南徐”之称(傅为傅增湘,四川江安人,久住北京。——笔者)行可家在武昌,避敌迁居汉口法租界华实里四号。汪精卫之知徐氏藏有文廷式书稿,系闻之于龙沐勋(榆生),龙闻之于叶恭绰、前此叶之商借于徐行可,龙亦颇知其经过,故为汪备言之。徐既拒叶之借抄于前,此次何以建肯脱售于张仁蠡,也是有其背景的。当柴山兼四郎初到武汉之际,曾幕徐之名欲购徐所藏明王阳明墨迹卷子,许以日票一万元为酬。徐故昂其值,谢绝之,事亦告寝。三数月后,日本宪兵队将徐行可逮捕拷问,询其既无恒产,又无职业,全家十数口何以为生,为什么不出来做事,想是不愿“给帝国服务”,是一个道地的“反日分子”。徐百口莫赎,幸而管在女中任过教,又在中日文化协会讲过学,关了两三个月,才被释放。徐得了这次教训,知张为汪购书,志在必得,先之以礼币,不过是为敷衍面子,如果不肯相让,则将再尝日本宪兵队之铁窗、猎狗风味无疑。

莫若干脆卖给你们算了。于是索价四千元、并要求录存全部副思。张仁蠡献书求官心切,一一答应下来。于是在市府招考书记十余人,漏夜抄写校对,从前说过的十个月、半载,现在不到两个月就抄写完了。原因是为了在旧历三月二十八日汪精卫作六十岁生日那天,要“献书祝寿”。抄成之后,把副本交给了徐行可,原稿专人送往上海,加以装璜,张仁蠡还出名为《纯常子枝语》、《伊尹事录》、《黄帝政教考》三书作了跋尾。另外,还有文廷式手批的《庄子》一书,也是从徐行可处购得的。张仁蠡也加了跋语,一并献给汪精卫。

同年十月,张仁蠡又献给汪精卫一部石印大本《承华事略》,也加了跋语。

汪精卫连得张仁蠡献书之后,对张大加青睐,立即界以伪“国民党中央委员”头衔。张亦检机要求调任“天津别市长”。这时柴山兼四郎已经离开汉口,代之者为落合甚九郎,与张没有什么渊源,乐得把汉口市长席位腾出来交给杨接一。汪以张有献书之功,乃商之南京日本特务机关,谁其所请。

汪精卫得书之后,首先把《纯常子枝语》锓(qǐn,刻,特指雕刻出版)板,闻当时仅刷印了二百部,分送在南京的所谓中日要人。汪死后,接着抗日胜利,书板及原稿不知归于谁手。徐行可所抄副本,现归何处,亦不知其详。笔者所抄副本,已归河北大学图书馆收藏。

张奉调天津之后,不料柴山亦调到天津日本特务机关。柴山曾暗中示意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对张挡驾,几经疏通,终于一九四三年秋末接任伪天津市长,并兼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以汉奸罪被逮捕,判处无期徒刑。解放后,终因民愤太大,于一九五一年镇压反革命时被处决,结束了其可耻的一生。

(原文注:写于一九六四年)

资料来源: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七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