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少
shǎo/shào 少
少【shǎo/shào】,甲骨文的字形就像是几粒沙子。金文和篆文的字形是在“小”字的下面添加了一撇。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小部》少:不多也。从小、丿[撇]聲。
段玉裁注:不多則小。故古少、小互訓通用。······少之形聲,葢於古雙聲求之。”
“少”的本义是不多。
在《说文解字》中另有尐[jié]和尟[xiǎn]字,也是少的意思。
以“少”作偏旁的字有
沙子的沙,
抄写的抄,
钞票的钞,
炒菜的炒,
吵闹的吵,
眇视的眇,
拙劣的劣。
还有“秒”的本义是禾芒。
文 献 选 读
“《詩經·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忧愁缠绕、心里烦闷,被那群小人怨恨,视我如仇人。遇到的中伤已经够多,受到的侮辱更是不少。
“《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西周初年的“三公”有:太师吕望(姜子牙),太傅周公旦,太保召公奭。周成王时设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作为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三公而高于九卿。
“《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古时候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做为祭品称“太牢”。不用牛而只用羊、猪各一做为祭品称“少牢”。
“《禮記·禮器》:古之聖人,內之為尊,外之為樂,少之為貴,多之為美。是故先生之制禮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稱也。”
古时候的圣人,以内心的敬慎为尊,而外在的礼仪为乐;以少、小、下、素为贵,以多、大、高、纹为美。所以先王制定的礼仪规范,应少的不能多,应多的不能少,相称就好。
“《荀子·脩身》:多聞曰博,少聞曰淺。多見曰閑,少見曰陋。難進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秏。”听到得多叫做“渊博”,听到得少叫做“浅薄”;见识多叫做“广博”,见识少叫做“鄙陋”。难以进步叫做“迟缓”,容易忘却叫做“遗漏”。事情少而有条理叫做“善治”,事情多而混乱叫做“昏乱”。
“《荀子·大略》:多言而類,聖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言無法,而流湎然,雖辯,小人也。”
说话多而合乎道理,是圣人;说话少而合乎法度,是君子。话多、话少皆不合法度而又沉湎于其中,即使善辩,也是小人。
“《荀子·性惡》:少言則徑而省,論而法,若佚之以繩。是士君子之知也。”说话虽然少,但直接了当而又简约明了,既有条理又合法度,就像有绳墨比着一样。这是士君子的智慧。
“《荀子·法行》: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
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思考:少年时不学习,长大了就无能;老年时不教人,死后就没人思念;富足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帮助。
“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老子提倡;外表要尽可能的单纯,而内心一定要淳朴,要降低欲望而少有私心。过一种返朴归真的生活。
成语典故
积少成多聚少成多
不要嫌弃东西少,积聚起来就多了。
“《戰國策·秦策四》: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漢書·董仲舒傳》:眾少成多,積小致鉅。”
安老怀少
孔子说自己的社会志向是:安顿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少年,使其信从。
“《論語·公冶長》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少不更事
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经验不多。
“《隋書·李雄傳》:吾兒既少,更事未多。”
每日一字——少
shǎo/shào 少
少【shǎo/shào】,甲骨文的字形就像是几粒沙子。金文和篆文的字形是在“小”字的下面添加了一撇。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小部》少:不多也。从小、丿[撇]聲。
段玉裁注:不多則小。故古少、小互訓通用。······少之形聲,葢於古雙聲求之。”
“少”的本义是不多。
在《说文解字》中另有尐[jié]和尟[xiǎn]字,也是少的意思。
以“少”作偏旁的字有
沙子的沙,
抄写的抄,
钞票的钞,
炒菜的炒,
吵闹的吵,
眇视的眇,
拙劣的劣。
还有“秒”的本义是禾芒。
文 献 选 读
“《詩經·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忧愁缠绕、心里烦闷,被那群小人怨恨,视我如仇人。遇到的中伤已经够多,受到的侮辱更是不少。
“《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西周初年的“三公”有:太师吕望(姜子牙),太傅周公旦,太保召公奭。周成王时设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作为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三公而高于九卿。
“《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古时候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做为祭品称“太牢”。不用牛而只用羊、猪各一做为祭品称“少牢”。
“《禮記·禮器》:古之聖人,內之為尊,外之為樂,少之為貴,多之為美。是故先生之制禮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稱也。”
古时候的圣人,以内心的敬慎为尊,而外在的礼仪为乐;以少、小、下、素为贵,以多、大、高、纹为美。所以先王制定的礼仪规范,应少的不能多,应多的不能少,相称就好。
“《荀子·脩身》:多聞曰博,少聞曰淺。多見曰閑,少見曰陋。難進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秏。”听到得多叫做“渊博”,听到得少叫做“浅薄”;见识多叫做“广博”,见识少叫做“鄙陋”。难以进步叫做“迟缓”,容易忘却叫做“遗漏”。事情少而有条理叫做“善治”,事情多而混乱叫做“昏乱”。
“《荀子·大略》:多言而類,聖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言無法,而流湎然,雖辯,小人也。”
说话多而合乎道理,是圣人;说话少而合乎法度,是君子。话多、话少皆不合法度而又沉湎于其中,即使善辩,也是小人。
“《荀子·性惡》:少言則徑而省,論而法,若佚之以繩。是士君子之知也。”说话虽然少,但直接了当而又简约明了,既有条理又合法度,就像有绳墨比着一样。这是士君子的智慧。
“《荀子·法行》: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
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思考:少年时不学习,长大了就无能;老年时不教人,死后就没人思念;富足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帮助。
“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老子提倡;外表要尽可能的单纯,而内心一定要淳朴,要降低欲望而少有私心。过一种返朴归真的生活。
成语典故
积少成多聚少成多
不要嫌弃东西少,积聚起来就多了。
“《戰國策·秦策四》: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漢書·董仲舒傳》:眾少成多,積小致鉅。”
安老怀少
孔子说自己的社会志向是:安顿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少年,使其信从。
“《論語·公冶長》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少不更事
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经验不多。
“《隋書·李雄傳》:吾兒既少,更事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