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以表示双喜临门?
“双重喜庆”还是“两庆之间”?或者都不是!重庆得名背后的故事
要说全国最著名的网红城市,重庆一定能排前三。重庆作为西部不可多得的大都市,加上复杂的地理环境,被广大网友称为“中国最魔幻城市”“8D城市”等一系列称号。不过目前连“重庆”这个名字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
若单说到重庆之名,乍一看它是一个寓意喜庆的名字。但这个名字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其实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现在一般认为,重庆这个名字来源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八月,恭州升为重庆府之时,距今已有831年。因为光宗最初封地就在恭州,而此后又承袭帝位,所以双喜临门,庆上加庆,就将此地改名为了“重庆”了。这一说法最早是谁提出的呢?经过历史地理学者蓝勇教授和陈俊宇先生研究,发现这一说法的最早的来源是1958年上海新知识出版社出版的《重庆》一书,作者为赵廷鉴。
在这一本书中,他写道: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八月,恭州升为重庆府,“重庆”一名就开始在这个时候。改名“重庆”是宋光宗赵惇的主意,因为他起初在恭州被封为恭王,后来又即帝位,喜“庆”双“重”。
但是另有细心的人发现,赵廷鉴这一说法并非原创,在此之前还有人表达过重庆是来源于“双重喜庆”的意思,这个人便是抗战时期来到重庆的考古学家卫聚贤。
卫聚贤于1939年冬天来到重庆,经过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汉代的重庆》一文,在本书中,他写下了:
重庆是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八月,即西历一一八九年,距今七百五十一年时,由恭州改的。因为宋光宗初封在恭州为恭王,于孝宗淳熙十六年二月即帝位,因于斯年八月改恭州为重庆府,他是以封为恭王就可以庆了,由恭王而即帝位,可谓为重庆了。
由此可知,尽管卫聚贤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这种倾向了。
虽然现在发现卫聚贤也可能是受到其他文章的影响,但自卫氏始,这一说法便逐渐流行。而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又兼有政治协商会议在此召开,于是有人便引申“重庆”这一说法,例如1946年1月10日的《申报》所刊布的《双重喜庆的今日》社论,称“我们抗战首都在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也在重庆,到今天适逢国内国外均有喜事,真可以值得重庆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有着现实的动机,使得“双重喜庆”这一含义跨越古今,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也就形成了一个跨越74年的流行说法。
但是除了这一说法外,我们还发现了重庆取名的另一种版本。在一幅1944年出版的《现代最新重庆市明细全图》中,有这样一段话:重庆之名,始于赵宋末叶,以地介顺庆(南充)绍庆(彭水)之间,故命曰重庆。而这一“两庆之间”的说法也在明代正德年间的古书中得到印证,这大概是关于重庆得名的最初版本了,距今400多年。
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另外还有一种最新的观点:
南宋孝宗禅位于光宗后,光宗以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所注《诗经》中的‘喜而重庆之’句,将自己的潜藩之地恭州升府并命名为重庆,自比鲁僖公中兴鲁国而借古喻今,以表继承孝宗中兴之志。并祝其长寿安康。
不过,由于“双重喜庆”最简单直白,又有简明的历史背景作支撑,所以最为大家接受;而另外两种说法过于专门化,因而被淹没在历史之中。历史上这样张冠李戴、阴差阳错的地名故事应该不只“重庆”吧。
参考资料:张海鹏、姜海涛:《“重庆”得名真是“双重喜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