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人很好地阐释了伪君子是什么样的
金庸迷的圈子里面,有个很出名的典故:叫做“不群断腿”,
岳不群为人如毒蛇,极其善于忍耐,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必是死招
令狐冲又想到当时在山洞中和盈盈的对话。他在少林寺给岳不群重重踢了一脚,他并未受伤,岳不群腿骨反断,盈盈大觉奇怪。她说她父亲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其中原因,令狐冲吸了不少外人的内功,固然足以护体,但必须自加运用方能伤人,不像自身所练成的内功,不须运使,自能将对方攻来的力道反弹出去。此刻想来,岳不群自是故意做作,存心做给左冷禅看的,那条腿若非假断,便是他自己以内力震断,好让左冷禅瞧在眼里,以为他武功不过尔尔,不足为患,便可放手进行并派。左冷禅花了无数心血力气,终于令五派合并,到得头来,却是为人作嫁,给岳不群一伸手,轻轻易易地就将成果取了去。
这些道理本来也不难明,只是他说什么也不会疑心到师父身上,或许内心深处,早已隐隐想到,但一碰到这念头的边缘,心思立即避开,既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直至此刻听到了仪和、仪清的话,这才无可规避。
自己一生敬爱的师父,竟是这样的人物,只觉人生一切都殊无意味,一时打不起精神到恒山别院去查察,便在一处僻静的山坳里躺下睡了。
——节选自《笑傲江湖》
面对着嵩山派左冷禅咄咄逼人,华山派羸弱的不利局面下,岳不群竟能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当真是了不起,
不过他所作所为却不甚光明磊落,用尽阴谋诡计鬼祟手段,下作无耻阴险毒辣无所不用其极,
论起品行,实乃枭雄心性,
有人说,《笑傲江湖》表面上描写的是武侠,实则描写的是政治,是一本含沙射影的政治小说(有金庸研究者表示,笑傲江湖里面各门各派勾心斗角的种种情节完全可以代入到其写成的时代所处的政治环境),
说起政治小说,当代的政治电视剧里,最出名的就是三部:《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走向共和》,
这三部小说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政治剧的巅峰,
而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三部电视剧的原著里面,竟然都可以找到品行与岳不群相近的角色,
例如说《大明王朝1566》的赵贞吉,《雍正王朝》的李绂,《走向共和》的翁同龢,
这三个人,观其行听其言论其品,几乎都可以称得上是“伪君子”,
下面我们来细说一下这三个人的所作所为到底哪一点与岳不群相似,
赵贞吉为人如豺狼,现实世故满腹机心,各种腹黑计算让人无话可说
一:《大明王朝1566》的赵贞吉(贞吉换衣),
海瑞:“请你照顾家母和我的家人。”
王用汲先是一怔,沉默了少顷:“事情应该还没有到这一步。织造局打着宫里的牌子干的好些事比郑泌昌何茂才还坏,这我知道。一定要跟他们斗,我们就一起斗,还有赵中丞。只要我们三个人彻查下去,胜负也在未定之间。”
海瑞:“赵中丞会彻查吗?”
王用汲:“应该会。他毕竟也是理学中人,而且是徐阁老的学生。”
海瑞望着王用汲慢慢摇起了头:“润莲,你还是太书生了。”
王用汲正颜道:“书生自有崚嶒骨!赵中丞也是书生。”
海瑞:“错了,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这个案子我要彻查下去,最后能置我死地的不是织造局,而是赵贞吉!”
王用汲这才真正吃惊了,好久说不出话来:“你,你怎么会这样子想?”
海瑞:“因为赵贞吉要干的就是没有郑泌昌的郑泌昌那一套!”
王用汲震惊中有些领悟,愣在那里。
“润莲,你想想,圣旨叫我们抄没沈一石的家产充归国库,郑泌昌何茂才将沈一石的家产卖给了徽商,赵中丞明明奉有圣旨为何不争?不但不争,为何还在约书上签字盖印?原因只有两条:一是他另外奉有密旨;二是他揣摩圣意逢迎皇上!”
王用汲想了想,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料定皇上没有另外给他密旨。真有密旨他昨晚就会阻拦我,不会让我去提审郑泌昌何茂才。他让我去提审,用意就是试探宫里的反应。皇上护短织造局,罪责是我的,恶名是皇上的。皇上追查织造局,他既不得罪宫里,又可邀得清名。其用心比郑泌昌更加可诛!”
王用汲思索着:“言重了吧。他和郑泌昌应该还是有所不同。也许是迫于宫里的压力,至少不是为了自己去贪。”
“没有两样。郑泌昌贪财,他贪名而已!今早你也看到了,他通知我们到大堂拜读圣旨,商同办案。我们去了,他却穿着便服在签押房故示悠闲,有意等几个锦衣卫来,让锦衣卫的人认准是我在追查织造局,他并不赞同。机心如此,下面他会干什么可想而知。不查织造局,他就会逼着那些徽商产更多的丝绸,却以半价收买桑农的生丝,讨好宫里讨好皇上。国库依然空虚,百姓仍受盘剥。不查织造局,郑泌昌何茂才那些贪墨的官员也就无法一查到底,甚至连今年五月他们毁堤淹田,和暗通倭寇陷害良民的事也会不问不查!润莲,如此惊天大案,已经明发上谕朝野皆知,如果让赵贞吉办如未办,此风一开,我大明朝更是无药可救了!”
王用汲:“赵中丞要真是这个用心,那这个案子也就根本查不下去了……”
“我也没想能够彻查下去,就是为了把它捅开,昭之于世,朝野自有公论。因此,有我一个人干就行,无须你跟着我去拼命。留下你,就留下了今后重申此案的人。我的高堂我的家人也要靠你照看。润莲,你比我难。”
王用汲被他说得站在那里发呆。
——节选自《大明王朝1566》
赵贞吉乃是“大明王朝”剧中有名的甩锅侠,甩锅技术一流,最擅长的就是把别人推到前面,自己在后面躲着,出了事就拿别人顶罪,成功了的话自己就把功劳据为己有,
剧中,他面对着波谲云诡的浙江官场,面对着两党纷争,就用“揣摩圣意”作为自己的护身法宝。。。。皇上不喜欢的,他坚决不干;皇上喜欢但是下面的人不喜欢的,他推别人去干;皇上喜欢下面的人也喜欢的,他争着去干,
为了这个目的,他可以冷血地眼看着几十万百姓快饿死也不借给胡宗宪粮食,
这货集机心,狠心,名利心于一体,和岳不群有八成相似(岳不群要是当了官估计也是这种货色,),
李绂为人如狐狸,各种狐疑,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机会冒头,还能时不时留意脚下的危险,走一步算一步,
二:《雍正王朝》的李绂(李绂假哭),
家人们谁也不防平地里会突然冒出个陌生人哭灵。惊愕相顾间,李绂一手执黄表纸、一手托着挽幛奔至灵前,扑身拜倒在地,已是哭得软倒:
“梅清兄啊!我来看你来了……”李绂涕泪滂沱,泪如泉涌,“原与你约定今秋西山登高,饮玉泉水,看晚枫林,羁旅抵足,剪烛论文。你何因弃我而去?你醒一醒……回头看看李绂,你答我的话呀?……”
他跪在柩前边诉边哭,哀切痛不欲生,棚里棚外悲风袅袅、凉雨潇潇,更增苍凉之气,看得人无不凄然泪落。邬思道先是一阵茫然,略一忖度顿悟此人奸诈,鬼蜮伎俩翻新,竟假扮这出苦戏来撞张廷玉的木钟,以天分心地而论,足令人不寒而栗——想不到恂恂儒雅,状若处女一个翩翩书生,竟有如此手段!正没做理会处,转脸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由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扶着,旁边簇拥着三四十个老婆子丫头迤逦过来。管家低声咕哝了一句“老爷也来了!”便上前打千儿请安道:“奴才给老太太、太太请安!”邬思道便知这个白净面孔、一身月白竹布长褂的中年人,就是权倾朝野的天子幸臣、上书房行走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兼内阁大学士张廷玉了。
那管家给老太君和张廷玉请了安,瞟一眼李绂,正要说什么,张廷玉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言语,只扶着颤巍巍的母亲站在一旁沉吟。
“梅清兄……”李绂哭得脸黄黄的,不疾不徐泣声说道,“英灵不远,琴台知心,吾有教语叮咛,送君夜台之行——”说着从怀里取出十两一锭银子,颤抖着手放在灵案上,躬身又是一拜,吟哦道:“维大清康熙四十六年仲夏六月八日,金陵书生李绂仅以心香一瓣,陌钱两束,豪雨之泣,素幛之挽,告祭于亡友梅清献台之前。吾兄之生也,金车之富,勋门之贵,簪缨之华,紫藻之懋;而乃怀素含清,超然雅流倜傥,淡泊冲谦,疯然林下之风。以辛夷露申之资,兰蕙菊芳之贞,虽竹之风节,梅之芳冽,桂之倩姿,月之寒华不足喻也。仆以潦倒之身,菲薄之才,含霜之衰草,带病之枯木,一遇于莫愁之畔,再逢于鸡鸣之寺,遂蒙阮郎之青目,而得侍于子期之琴台!……忆兄交初,即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虽遇尧天舜地之盛,空怀济民之志,内乏治世之术,恐难遂平生之愿!’斯言如陵,虚怀若谷,仆虽不敏,中心佩服,以为当今士林子弟芸芸,稀见茂才清德者也……”
他琅琅成诵,毫无拘滞:自己怎样结交张士平,二人如何臭味相投,又是这般如此,相约同游京师。如今高山犹在,流水无情,丝弦一断,空余梦魂,碧血淌尽,蝴蝶重来……说到痛处拊心疾首,攒眉扼腕,字字句句椎心泣血,倒把众人听了个愣。邬思道也不禁掂掇:此人古文做得很看得过。怔忡间,李绂文章已做到尾声,只见他含泪向天,娓娓而言:“……今五弦尚在,秋鸿何处?白云深处,黄鹤杳然!追思前步,瘦马西风,咸阳古道,趑趄难行……天耶天乎!何夺我良友,而存粗材村质于斯世?心痛无声,泪血有干,伏地泣问,天亦无语!……伏惟尚飨!”吟到此处结篇,李绂叩了三个头,已是气断声嘶。家下人虽不懂他的那些文话,见他伤心至此,早已一片声陪泪啜泣。
张廷玉想起不应因一个青楼女子痛责爱子,至使老母伤情,膝下寡欢,听着这撕肝裂心的诔文,句句惊心,字字夺魄,哪里耐得住泪水走珠儿般夺眶而出。李绂却全不理会,怔着起身来,向守在灵前的管家一揖,说道:“这是梅清兄在南京借给我的。他说过不要还,我也原想用它沽酒与张兄共饮……唉……烦你买一坛酒,埋……埋在他的坟侧吧……”
“这是士平的朋友?”老太太转脸问张廷玉,“你认识么?”张廷玉摇摇头,躬身说道:“儿子不认识——难得这孽障,竟有如此之友!”老太太满面凄容滢滢欲泪,一转脸见李绂要走,便抬手道:“那位先生,请暂留步!”李绂站住脚,矜持地过来,向老夫人长揖道:“老人家,您叫我有事?”
老夫人上下打量他时,神清气秀弱不禁风,宛然便是自己夭折的爱孙,不由长叹一声,问道:“你是士平的文友?”
“嗯。”李绂点点头,差点又哭出来,“在南京认识的。”
“士平在南京只两个月。”张廷玉皱着眉头道,“能交上你这样的朋友,也算不虚此行。”他毕竟谙知世故,心里对这事多少还有点疑惑。李绂淡漠地答道:“交友之道,以气相通以声相结,倾盖可以如故岂在时日长短?”张廷玉听了心里一动,茫然看着儿子的“朋友”,一时竟无话可说。
——节选自《雍正王朝》
李绂也是好本事,能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顷刻间就想出这么一大篇祭文(他跟张廷玉的儿子根本就没有见过面,更谈不上朋友)。。。。这一刻,读书人该有的清高与风骨在他眼里一文不值,他更在乎的,是如何攀附权贵飞黄腾达(日后很顺利地入了张廷玉的法眼,成为张廷玉的门生),
此人为人如杜鹃鸟,产蛋却从不孵蛋,一心一意要夺取别人的努力成果,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三:《走向共和》的翁同龢(同龢装晕),
养心殿东暖阁,光绪端坐榻几,奕劻、翁同龢、徐桐神情肃然,站立一旁。
自签订《马关条约》以来,日渐憔悴的光绪,今日气色似乎好了许多,连说话都显得简洁有力了,“今天找你们几个来,要商量两件事,一是赔款,二是练兵。这是关系到挽救颓败国势的大计,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光绪说得简洁,这几个人听着心里可就复杂活动开了。这两件事是连在一起的,原来都是李鸿章的活儿!但谁能在这上面有见地,出得两个好主意,那可是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有能力接替李鸿章!
这几个人,奕劻是表面昏庸心里比谁都明白,他知道,尽管慈禧相信他,但他从一个穷贝勒爷升为亲王才是多久的事呀?要让他像李鸿章一样担主朝纲,暂时还轮不到他。大学士徐桐本来也无此奢望的,他年事已高,平常朝廷有什么事根本不叫他,但今天叫了,他也就存了指望,是不是朝廷要借助老夫的威望来收拾残局呢?他是心学大师,儒家内圣外王那一套也不含糊,他觉得他行。翁同龢本来心里很笃定,接替李鸿章,环顾朝内,舍我者其谁?但像今天这种情形,他想皇上只应单独召他应对的,却又找来了这两位主,他的心里就不那么笃定了。转念一想,皇上是不是为避嫌,才把他俩叫来做陪衬的呢?他心里又笃定了。
见三个人都低着头不说话,光绪便点名道:“翁师傅,《马关条约》赔款究竟落实得怎么样了?”
翁同龢心里一热,皇上这不挑明了这个时候只有他翁同龢说得上话么?他清一清嗓子,正要开口,却见慈禧搭着李莲英的手臂,由外面走进来。
光绪连忙站起,就欲跪礼,“儿臣叩见亲爸爸。”
慈禧没待他跪下,就亲手将他扶住,说:“皇帝坐,我只是过来看看。”又转对已跪在地上的翁同龢等人说,“你们也起来吧!”
她说着,竟自在榻几旁的锦凳上坐了下来。
翁同龢他们简直傻眼了,这可是把平日的顺序颠了过个啊!
光绪更是慌得话都说不转了,“亲爸爸请坐上,上面。让儿臣陪坐这,这里。”
慈禧笑着说:“没事,我坐这儿挺好的。你们谈事吧,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光绪哪里肯坐,说道:“儿臣坐上面,让亲爸爸陪坐一旁,总不合适。”
慈禧:“你这孩子!有什么不合适?你是皇帝呀。不要再说了,再说,你就是不让我待在这儿了!”
她这样一说,光绪不敢再让,只得在榻几上坐下来。
母子间一番谦让,只看得这三个大臣心里热乎乎的,翁同龢与徐桐眼眶都湿润了。
光绪这时便对翁同龢道:“翁师傅,《马关条约》赔款究竟怎样落实?你继续说!”
翁同龢稍稍想一下,说:“二万万两白银赔款,分三期偿付。最初臣等商量本想提高关税而自筹,但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不同意,臣等别无他法,只得举借外债。”
光绪:“举借外债,以什么作抵押?”
翁同龢:“以海关税作抵押。”
慈禧:“够了吗?”
翁同龢:“不够。海关税本是朝廷每年的主要收入,如今抵押殆尽,只得另寻财源了。”
光绪:“怎么个另寻法?”
翁同龢沉重地说:“还不是一些老法子,提高和增加田赋、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厘金统税。只是这样一来,朝廷就穷得只剩一个空架子,老百姓更没办法活了。”
翁同龢是当朝大儒,忧国忧民之心本来就甚于他人,说到这句话时,忧愤交加,只觉得一阵晕眩,就要往后倒去。
旁边奕劻一把扶住了他。
光绪惊问:“翁师傅怎么啦?”
翁同龢刚站稳,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奕劻代他说:“翁师傅想必是为借外债的事,天天和洋人谈判,被他们吵昏了头!”
奕劻这样一说,在场的君臣几个,不禁一个个黯然神伤。
——节选自《走向共和》
看完这段摘录之后,如果你觉得翁同龢是大忠臣的话,你就太过天真了(扣着银子为难李鸿章的时候怎么不晕?战败的时候怎么不晕?接过李鸿章的外交担子自己却搞不定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就开始“晕”。。。这忠心表给谁看?),
须知道:甲午战争之所以会败得这么惨,翁同龢这个户部尚书需要负至少三分一的责任,
书中甚至有诸多的迹象表明,这货就是存心使坏,扣着银子不放,不给北洋海军发军饷(把钱拿去给慈禧修园子),好让北洋海军战败的(翁同龢死了之后,光绪对这个只会坏事的老师深恶痛绝,连丧葬费也不给),
为了一本剑谱就设下种种阴谋算计林平之,真是好生卑鄙;用自己的亲女儿去施行美人计,真正狠绝无情,
无论是岳不群也好,赵贞吉也好,李绂也好,翁同龢也好,
这些人平日里都装着一副清高的模样,满口的仁义道德,事实上满腹都是功利计算,
心思阴暗,狭隘自私,有时为了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岳不群最是阴险,赵贞吉最是狠毒,李绂最是无耻,翁同龢最是虚伪),
简而言之,就是伪君子。。。。
君子群而不当,小人党而不群。。。。。君子剑却名为不群,真是好生讽刺
施廷懋名字什么意思?听她爷爷解析
今天,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3米板决赛结束,中国队施廷懋再次夺冠,成功卫冕。这是她的第4枚奥运金牌,施廷懋也成为中国跳水队的又一传奇。
6月18日,施廷懋曾在《中国体育报》头版发表文章,讲述心路历程。她说,爷爷曾为她解析名字含义,“廷”是“国家”的意思,“懋”指的是勤奋努力,“廷懋”寓意努力为国家作贡献。
以下为文章全文:
坚守初心 追梦无悔
施廷懋
也许从小时候爷爷给我解析名字的那一刻起,我就多多少少了解了为国争光的意义。爷爷告诉我,“廷”是“国家”的意思,“懋”指的是勤奋努力,“廷懋”的寓意就是希望你能努力为国家作贡献。就这样,为国争光的使命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慢慢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等我长大后有能力站上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国际大赛的舞台时,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能够肩负起为国争光的重任是何等的荣光!
每一次比赛我都顽强拼搏、奋勇争先,成功站上了国际跳水赛事女子3米板的最高领奖台,实现了大满贯,为中国跳水赢得了荣誉,为祖国增光添彩。高唱国歌、看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是我最幸福和难以忘怀的时刻。2010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对我来说是又一个值得骄傲与自豪的高光时刻,同时我也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这8个字也是我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座右铭。
冠军不是侥幸得来的,而是每天一点一滴训练刻苦奋斗来的,每一天我们中国跳水队的运动员都在很努力地训练备战。作为女队队长的我更是以身作则,为年轻队员做好榜样,我要把多年来中国跳水队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捍卫祖国荣耀。
两枚奥运会金牌、5枚亚运会金牌、8枚世锦赛金牌、6枚世界杯金牌以及更多的全国比赛金牌……虽然我已经实现了大满贯的目标,但是使命和梦想更需要延续和传承。我选择了留下,留在我热爱的跳水池。我坚信选择也是一种力量。东京奥运会将是我的第二届奥运会,即将踏入“而立之年”的我已经是目前队伍里年长的队员,伤病带给我的挑战越来越大,身体恢复的速度也赶不上年轻的队友,但这些都阻挡不了我,我努力让日常的训练和康复治疗更精细、更科学、更高效,继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战斗力。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相信,有强大的祖国作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有从未改变的初心作为源源不竭的动力,我和队友们定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东京赛场续写中国跳水的辉煌!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