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派女孩是什么意思?
乐天派女孩是什么意思?
同胞兄弟,一个是乐天派,一个是悲观者,快乐真的是天生的吗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一个天生的悲观者,两人简直是天壤之别。前两天大儿子带着篮球出去打篮球,忘记将篮球带回家,把篮球丢了。我安慰大儿子丢就丢了,可大儿子却像唐僧一样唠叨个没完,阴沉的脸上写满了不开心,不管怎么劝,他都闷闷不乐,搞得我和老公都十分恼火,因为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比如,因为上课说话,老师罚全班同学抄写生词表,他会火冒三丈,不敢跟老师发脾气,回到家就看什么都不顺眼,和我们找事,大哭大闹一场才能过劲;因为作业纸不小心被笔尖戳了一个洞,会生气地摔笔,嘟嘟囔囔老半天……
见哥哥生气了,我5岁的小儿子赶紧过来安慰哥哥,“没关系,咱家不是还有一个旧篮球吗?也可以玩啊!”“你丢了一个篮球,我丢过一个滑板车,我们都丢过东西,你别难过了。”
小儿子是天生的乐天派,每天都嘻嘻哈哈的,即使你责备他,他也不会生气很久,凡事都会往好处想,他就是家里的开心果。
同胞兄弟,为何会差这么多?难道快乐真的是天生的吗?心理学认为,快乐是一种情绪,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也不是孩子自然性情的特定方面,但是孩子的性格却有天生的成分。
加拿大蒙特利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555对双胞胎(223对同卵双胞胎和332对异卵双胞胎)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孩子在6岁前出现攻击行为的主要是遗传因素,大部分孩子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攻击行为会减少,6至12岁间对他们行为变化产生影响的更多是环境因素。
也就是说,虽然快乐不是一种天生的特质,但是它却受到天生特质性格的影响,比如,有的孩子乐观,他就会经常感到快乐,有的孩子内心敏感,就很容易被小事搞得不开心。
如果您家孩子和我家老大一样,就是很容易不开心,很容易沮丧,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担心,孩子这么小,就总是愁眉苦脸的,是不是长大了,会更加不开心呢?这并不一定,因为儿童的发展都是先天与后天的混合体。
我们首先要接受孩子的先天的特质,然后通过后天去改变,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经历对他的性格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形成孩子独有的个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个性是由大脑额叶来控制的,经常感到快乐的人左额叶皮层更活跃,而快乐的情绪则是由额叶皮层与经历平衡而来的,额叶会根据孩子的经历来塑造他,而这些经历往往与父母有关。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都将成为孩子经历的一部分,孩子考试考了99.5分,孩子为丢掉的0.5分闷闷不乐,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就差半分就满分了,你看你同桌就考了满分。”也有的父母会说:“你比上次进步了两分,很了不起了,你考这么高的分数,我们都为你骄傲。”
显然,前者会让孩子更加懊恼,久久无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后者则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让自己充满了希望,这就像半杯水的故事,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只剩下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归根结底这是思维的问题,思维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不同。
如果孩子较为悲观,常常闷闷不乐,我们不要责备孩子,先要接受他的特质,然后引导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让他看到在积极的方面,渐渐地将乐观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变成习惯,他慢慢地就会变得阳光起来。每一次正能量的经历,都会让他距离快乐更进一步。
苏轼一生: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友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的确,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可与屈原、李白、杜甫相比肩的伟大文学家,宋代的诗、文、词、书、画在他的手里达到了巅峰。然而如此多的\"头衔\",都是他的一段如乐曲旋律变化般跌宕起伏的人生产生的副产品而已。
春风得意的考试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家是当地家境殷实的小地主家庭,也算是书香门第。祖父叫苏序,聪明而怪诞,好饮酒,东坡很尊重他,他的叔父是个\"进士\",他的父亲苏洵早年放浪不羁,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发奋读书,而且屡试不第。而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天资聪颖、在父亲的影响下,饱读诗书,简直就是两个读书天才。后来他们父子三人被人尊称为\"三苏\"。
北宋嘉祐初年(1056年),\"三苏\"准备进京应试,他们先到成都,和成都官员张方平交好,张方平向欧阳修举荐了苏洵。然后来到汴京,在赶考前谒见了当时的翰林学士、文坛领袖、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是苏轼的伯乐,当时\"西昆体\"、\"太学体\"大肆盛行,为欧阳修所反对。苏轼应试的文章别出心裁、见解独到,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欧阳修读完苏轼的考卷,大加赞赏,使其怀疑是他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遂取了第二名。但从此苏轼名震京师,连皇后也成了他的粉丝,被欧阳修誉为可以接任自己成为文坛领袖的人。
同时,其弟苏辙也中了进士,兄弟二人实现了其父多年来的梦想,就这样,苏轼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可是正当\"三苏\"春风得意时,家里传来母亲去世的噩耗,\"三苏\"只得回家丁忧三年,苏轼回到了家乡眉州,这段时间,其表妹,也是青梅竹马王弗成为了他的妻子。
王弗与苏轼是少年夫妻,结婚后,夫妇俩才子佳人,琴瑟相和,以后王弗努力在苏轼的仕宦生活与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给予了苏轼深深地关注和帮助。比如王弗经常会提醒苏轼做官性情不要嫉恶如仇,要提防小人,比如后来陷害苏轼的章惇,在当初和苏轼交往时就很不被王弗看好,这些都是后话。
大起大落的仕途服完丧之后,苏轼、苏辙两兄弟都带着自己的妻子去地方任职,苏轼首先去的是陕西凤翔,去那个唐肃宗起家的地方,实现自己不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的济世救民思想,也希望能够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苏轼在任上确实实行了一些改革、强兵和得民心的措施。
然而当时正值欲有所作为的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是苏轼反对变法中的一些过激措施,因而站到了王安石的对面,这使得曾经诗酒唱和的朋友,变成了敌人,终于在苏轼移职湖州时,被变法者抓住了把柄:认为他的上表用语暗藏讥刺新政,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到弹劾,苏轼因此被逮捕,受到陷害。这就是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身陷囹圄的苏轼甚至写好了绝命诗:\"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但神宗惜才不愿杀他,将他贬至山高水远的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来到黄州的苏轼是寂寞的,满怀着的一腔政治热情平淡了许多,不仅开垦了一块坡地,美其名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亲自躬耕打理,做起了烹饪\"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周游赤壁,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
英雄在政治上是寂寞的,好在生活上又有一位温柔的贤妻王润之陪着他走过这段艰难的岁月。嫁给苏轼后的王弗,在生下长子苏迈六年后去世,大概是对王弗不能忘怀,后来还写了千古名词《江城子·记梦》来悼念她。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王闰之其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堂姐王弗,但她性格柔顺贤惠,善于开导苏轼,在苏轼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认同了苏轼的人生价值观,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对苏轼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好运即将到来,然而却是昙花一现,在神宗驾崩之后,王安石早就被贬回了江宁。九岁的哲宗即位,由于皇子年幼,宋太后把持了朝政,反对变法的人又纷纷得到了任用。一向就仰慕苏轼的皇太后,直接把苏轼从副科级干部黄州团练副使,提拔为副国级的翰林学士、知制诰,就像火箭式的上升。之后苏轼申请调任杭州太守,专心治理治理杭州,清理运河的淤泥,在西湖筑造苏堤,赈济灾民等,苏轼终于找回了做官的滋味。杭州的呢喃风情也给了他更多的灵感,他不禁这样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在杭州度过了非常快乐的时光。
但是好景不长,苏东坡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高太后和妻子王闰之,在元祐八年先后去世,支撑他生活和工作的支柱轰然坍塌了,他很快从天堂坠入地狱。保守党上台,苏轼遭到贬谪,受到牵连的除了一直和他共患难的兄弟苏辙外,还有曾经众星拱月般围在他周围的朋友如\"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他们都遭到了贬谪、流放。
越来越远的贬谪由于苏轼对变法既赞成又反对态度,加上自己\"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性格,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不论变法者还是守旧者上台,作为文坛领袖的苏轼都是首先被贬谪的对象,他的\"朋友\"章惇当了宰相,连贬苏轼三次,从河北定州到广东惠州,最后在晚年,再到海南儋州,从内地贬到天涯海角,东坡受尽苦难,九死一生。
然而,苏轼似乎非常豁达,\"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以佛家超越时空的平常心看待这一切,随遇而安,积极乐观。在贬到惠州时,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写自己吃荔枝的悠然自得生活。被贬到蛮荒之地海南岛的儋州:他\"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调侃自己。
同时他对爱情也是很执着,在王闰之去世后,苏轼又将王朝云侍女改为侍妾。这位红颜知己朝云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和惠州两段艰难岁月,朝云以其艺术气质,能歌善舞,对佛教的兴趣和对苏轼内心的了解与苏轼相投契。但不幸的是,她在惠州染了瘴气而病亡。苏轼填了《西江月梅花》一词,来悼念这位红颜知己,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迁时过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着力写出了朝云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终于赦免归来在苏轼被贬海南岛时,徽宗即位,仰慕他的向太后垂帘执政,才把他从蛮荒的儋州调回来,他才得以\"北归\",而不至于死在贬谪之地,一个宋代最伟大的天才,最后在江苏常州陨落。而在他去世后二十六年,他心爱的北宋就在金人的金戈铁马声中灭亡了,而苏轼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一往文学作者:戴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