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里(六出祁山)](/d/pic/x/3088.jpg)
诸葛亮六出祁山:兵家必争之地的祁山,有多重要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其中两次走祁山道。虽然真实历史的诸葛亮两出祁山和《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相差较大,但祁山早已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地理象征”,以及三国时期的魏国和蜀汉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
祁山到底有多重要,以至于成为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呢?
上图_ 三国鼎立
第一,从地图上看,祁山地处蜀陇咽喉,控制攻守要冲,是蜀汉军队北伐必须经过的地方。
一旦拿下祁山,进而拿下天水,汉军就能卡断魏国陇西地区(今天甘肃西部地区)和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
祁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东部,西起大堡子山,东到盐官镇,绵延50华里。控制蜀陇咽喉,地理位置极其险要。
观察三国地图就会发现,今天的曹魏和蜀汉的边界地区——汉中、陇南等地的形势用犬牙交错来形容都不为过。在当时,蜀汉控制了汉中和武都郡,祁山这个地方成为蜀汉和曹魏争夺的要点。刚开始,曹魏军队驻守祁山防御蜀汉,但汉军的第一次北伐就一举拿下了祁山。此后,祁山几度易手。
上图_ 标注处为 祁山 位置所在
汉军占领祁山的意义在哪里呢?蜀汉军队沿着祁山向北进攻,就能抵达今天的甘肃天水,而甘肃往西的陇西地区就有著名的山丹军马场。出祁山往北拿下了天水,卡断今天甘肃地区和曹魏统治的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再向西进攻拿下山丹军马场,蜀汉军队就能获得战马,组建骑兵,而曹魏军队因为失去山丹军马场而失去维持骑兵战斗力的“基本盘”。
蜀汉军队一旦得到战马,就很有可能沿着甘肃河西走廊-天水-宝鸡-长安这条道路,直捣长安,复兴汉室。对于曹魏而言,一旦祁山失守,曹魏中原地区和陇西地区的联系就会被卡断,蜀军占据祁山和天水,犹如一把匕首直接插入关中。所以,曹魏必须死守祁山,即便祁山失守也要夺回祁山,这使得祁山成为了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地名”。
所以,祁山这个地方掌握在蜀汉的手中,就成为蜀汉军队打击曹魏西部天水-陇西-山丹军马场地区的重要通道,诸葛亮多次北伐,祁山及其山下的祁山道就成为蜀汉军队北伐的重要通道。当然,祁山也成为汉军和魏军交战的重要地区。
上图_ 诸葛亮北伐线路图
第二,祁山对于蜀军北伐的后勤保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古代的后勤运输,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漕运。一条船运输的粮草,其效率相当于古代的几十辆军车,高效便捷。诸葛孔明用兵的特点就喜欢走水路。有了水路,汉军长距离作战的后勤就能跟得上来。
今天的天水东南部地区有一座齐寿山,西汉水发源于此。西汉水最终和同嘉陵江合流。而嘉陵江的发源地刚好处在凤县代王山地区,最终和西汉水合为一条河流。
上图_ 西汉水、嘉陵江、汉水
西汉水和嘉陵江在略阳县合流,如果出于作战方便的考虑,蜀汉军队的物资通过船只,沿着嘉陵江水路直接抵达略阳县,就不用再经过汉中了。而祁山这边,恰好有嘉陵江等河流可以用,为蜀汉军队的作战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援。
所以,从后勤角度考虑,汉军北伐出祁山能提高其作战效率。当然,对于曹魏而言,拿下祁山就意味着卡断西汉水,卡断汉军北伐的后勤通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祁山的得失在后勤角度讲关乎汉军后勤的失败。
上图_ 祁山堡,位于陇南市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镇
第三,祁山的祁山堡对诸葛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北伐前线作战基地。
在西汉水到祁山乡的平原地带上,耸立着一座土山,外形很像一座城堡。这个土山为祁山堡。
从军事地形学的角度看,汉军历经翻越秦岭的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从祁山堡这个堡垒隘口,进入平原地区,汉军作战的便利性将大大增加。如果汉军拿下了祁山堡,这个极其重要的军事堡垒,汉军就能在祁山堡修建作战工事,让祁山堡成为汉军进攻作战的重要前沿基地。时至今日,祁山堡附近还能找到诸葛亮的汉军在此修建的阵地堡垒遗址。
上图_ 秦岭四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这个进攻基地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首先,汉军能从祁山堡这个非常重要的作战基地出发,向北进攻天水。沿途地形很适合进攻,但不利于魏军防守。
其次,祁山堡距离西汉水就数百米距离。
如果汉军不用陆军,而用船只运载物资作战,汉军的船队可以通过祁山堡向西汉水上游进攻。三国后期的战斗中,曹魏政权普遍认为蜀汉国国力大衰,不可能派出大部队北伐。但负责陇西地区作战任务的邓艾就认为,蜀军名将姜维很可能会用船只运载将士,沿着祁山堡附近的西汉水进攻曹魏。祁山堡的水路优势对曹魏的震撼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祁山堡靠近礼县,汉军向礼县进攻能直接威胁曹魏的南安郡。
拿下了祁山堡,汉军就等于打开了通向天水和陇西地区的钥匙。这个祁山堡,就成为整个祁山地区,进攻和防御作战重点中的重点。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总而言之,大到整个祁山,西汉水,小到祁山堡,祁山这个地区成为了汉军和魏军争夺的要点地区。汉军拿下了祁山,汉军向北就能进攻天水,进而拿下河西地区和军马场,进攻关中。魏军守住了祁山,魏军就能抵挡汉军北伐的道路。而祁山附近西汉水,汉军北伐作战的后勤交通线。祁山的重要性就这样体现了出来。
祁山所在的礼县蕴藏了太多的三国文化。诸葛亮复兴汉室,兵出祁山北伐的大业虽然没能成功,但诸葛亮为了复国大业锲而不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敬仰。
作者:贞观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透过地理看历史•三国篇》 李不白 中华地图学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为何诸葛亮会从这里北伐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曾经五次征伐北方的曹魏,后来在《三国演义》中被戏称为“六出祁山”。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乎是三国时代经典战役的最后大戏。而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始于《出师表》,终于五丈原的病逝。
诸葛亮病逝的五丈原(作者摄)
但是在现实中,祁山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呢?历史上的祁山大致位置应该在今天甘肃东部礼县的祁山镇附近。祁山扼守着陇西古道,是蜀地进入关中与陇西的主要通道之一。
一、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姜维九伐中原诸葛亮首次北伐就是走的这条古道,而后来在第一次北伐中就有了马谡失街亭、收姜维等著名的历史故事。蜀汉建兴五年(227年),丞相诸葛亮为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向后主刘禅上表《出师表》,兴兵北伐中原。从228年到234年,蜀汉以小国之力,对强大的曹魏发起进攻,这就是历史是著名的“六出祁山”。
后主刘禅
其实“六出祁山”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在正史的《三国志》当中,诸葛亮出兵北伐只有5次,而其中一次是对曹魏的防御战,所以慢慢地就有了“六出祁山”之说。诸葛亮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北伐,实现以攻为守的态势。
在五次北伐中,诸葛亮三次选择从祁山所在的陇右地区为主要的进攻方向,而祁山也是后来姜维九伐中原(实际是11次)的主要进攻点。陇右地区正好处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的位置,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
六出祁山的路线
对于诸葛亮还有后来的姜维来说,汉中是北伐中原的关键所在,从汉中出发,必须需要翻越秦岭才能进入关中地区。史书记载,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所以在北伐之初就否定了魏延“子午奇谋”的战术策略,选择了从地势最平坦的陇右进攻。但是这条路虽然可以较好地减少大山的阻隔,但是路途遥远,粮草补给非常困难。所以说,做好战略部署就是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关键,而祁山就是其中北伐的战略要地。
但是祁山对诸葛亮为何如此重要呢?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二、祁山的战略意义在《三国演义》中,祁山是一个时大时小的概念,它有时指代一个地方,有时指代一条道路,所以在小说中对祁山的描述特别的模糊。
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则对祁山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汉水北,连山秀举,祁山在潘家之西七十里,水北有盐官,在潘家山之西五十里。”可以看出祁山与盐官、潘家山在同一个水系。所以,大概可以推断,祁山在西汉水北,盐官以西20里附近,大致与礼县的祁山镇相吻合。
今天甘肃与陕西交接的西汉水(作者摄)
祁山镇附近是西汉水的必经之地,祁山镇坐落于一个宽阔的平原地带,南临西汉水,北到天水尖山,东至盐官镇。
之前我曾亲自到祁山镇考察,祁山属于岷山山系的支脉。建造于汉代的祁山堡所在的祁山镇,就是在祁山中部的谷地间,祁山堡有一块孤立的丘陵,站在丘陵上可以看到这个祁山谷地的位置。
今天祁山镇的高台
在蜀汉与曹魏的拉锯战中,祁山无数次地出现在史书和小说中。从南望去,在西河县境内就是重重的秦岭,蜀汉大军翻越秦岭后来到祁山镇,就相当于进入了一块开阔的谷地。
那里至今保留着一个名叫“川口”的地方,祁山正好扼守于谷口间,西汉水从祁山流过,北通天水,南通西和,是诸葛亮进入陇右与关中的关键要地,如果占领了祁山,则可以俯视关中,居高临下。同时可以利用西汉水,将漕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天水附近。
秦岭深处传说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之处
反观其他几条进军关中的蜀道,如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等,不仅仅没有水陆可以通道,甚至几乎每一条路都需要栈道才能前行。
相比之下,陇右的祁山地势平缓,更是汉中盆地进入秦岭最为便捷的通道,祁山堡的西南通向礼县附近,从那里可以进入羌中,连接羌人。姜维在继承诸葛武侯的遗愿后,就曾尝试联结羌人以图攻伐曹魏。蜀国向西北用兵,祁山必然是重要的桥头堡。
远眺祁山镇
这里可以看作是进攻与防守的要塞,对于蜀汉来说,占领了祁山,很大程度上就取得了进入中原与关中的先机。诸葛亮在初出祁山时,就派赵云领兵出阳平关,进攻褒斜道,以疑兵的态势吸引曹魏方的注意,而自己则引兵出祁山走陇右大道。
聂远版的赵云
文史君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熟悉三国的朋友不可能不知,但是实际上诸葛亮只是五伐中原,无论是六出还是五伐,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祁山一直都是蜀汉进攻曹魏的战略要地。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大将姜维经常起兵北伐中原,每一次讨伐,祁山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是作为一个小小的战略要地,最终也无法改变命运的走向。弱小的蜀汉,终究敌不过强大的曹魏。后来姜维在最后一次讨伐中原不久,司马昭就派邓艾与钟会攻灭蜀国,最后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刘禅投降,蜀国最终国灭。
参考文献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地图编辑部:《中国分省地图集·甘肃》,中国地图出版社2020年版。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甘肃专刊下),2016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诸葛亮六出祁山:兵家必争之地的祁山,有多重要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其中两次走祁山道。虽然真实历史的诸葛亮两出祁山和《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相差较大,但祁山早已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地理象征”,以及三国时期的魏国和蜀汉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
祁山到底有多重要,以至于成为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呢?
上图_ 三国鼎立
第一,从地图上看,祁山地处蜀陇咽喉,控制攻守要冲,是蜀汉军队北伐必须经过的地方。
一旦拿下祁山,进而拿下天水,汉军就能卡断魏国陇西地区(今天甘肃西部地区)和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
祁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东部,西起大堡子山,东到盐官镇,绵延50华里。控制蜀陇咽喉,地理位置极其险要。
观察三国地图就会发现,今天的曹魏和蜀汉的边界地区——汉中、陇南等地的形势用犬牙交错来形容都不为过。在当时,蜀汉控制了汉中和武都郡,祁山这个地方成为蜀汉和曹魏争夺的要点。刚开始,曹魏军队驻守祁山防御蜀汉,但汉军的第一次北伐就一举拿下了祁山。此后,祁山几度易手。
上图_ 标注处为 祁山 位置所在
汉军占领祁山的意义在哪里呢?蜀汉军队沿着祁山向北进攻,就能抵达今天的甘肃天水,而甘肃往西的陇西地区就有著名的山丹军马场。出祁山往北拿下了天水,卡断今天甘肃地区和曹魏统治的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再向西进攻拿下山丹军马场,蜀汉军队就能获得战马,组建骑兵,而曹魏军队因为失去山丹军马场而失去维持骑兵战斗力的“基本盘”。
蜀汉军队一旦得到战马,就很有可能沿着甘肃河西走廊-天水-宝鸡-长安这条道路,直捣长安,复兴汉室。对于曹魏而言,一旦祁山失守,曹魏中原地区和陇西地区的联系就会被卡断,蜀军占据祁山和天水,犹如一把匕首直接插入关中。所以,曹魏必须死守祁山,即便祁山失守也要夺回祁山,这使得祁山成为了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地名”。
所以,祁山这个地方掌握在蜀汉的手中,就成为蜀汉军队打击曹魏西部天水-陇西-山丹军马场地区的重要通道,诸葛亮多次北伐,祁山及其山下的祁山道就成为蜀汉军队北伐的重要通道。当然,祁山也成为汉军和魏军交战的重要地区。
上图_ 诸葛亮北伐线路图
第二,祁山对于蜀军北伐的后勤保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古代的后勤运输,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漕运。一条船运输的粮草,其效率相当于古代的几十辆军车,高效便捷。诸葛孔明用兵的特点就喜欢走水路。有了水路,汉军长距离作战的后勤就能跟得上来。
今天的天水东南部地区有一座齐寿山,西汉水发源于此。西汉水最终和同嘉陵江合流。而嘉陵江的发源地刚好处在凤县代王山地区,最终和西汉水合为一条河流。
上图_ 西汉水、嘉陵江、汉水
西汉水和嘉陵江在略阳县合流,如果出于作战方便的考虑,蜀汉军队的物资通过船只,沿着嘉陵江水路直接抵达略阳县,就不用再经过汉中了。而祁山这边,恰好有嘉陵江等河流可以用,为蜀汉军队的作战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援。
所以,从后勤角度考虑,汉军北伐出祁山能提高其作战效率。当然,对于曹魏而言,拿下祁山就意味着卡断西汉水,卡断汉军北伐的后勤通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祁山的得失在后勤角度讲关乎汉军后勤的失败。
上图_ 祁山堡,位于陇南市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镇
第三,祁山的祁山堡对诸葛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北伐前线作战基地。
在西汉水到祁山乡的平原地带上,耸立着一座土山,外形很像一座城堡。这个土山为祁山堡。
从军事地形学的角度看,汉军历经翻越秦岭的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从祁山堡这个堡垒隘口,进入平原地区,汉军作战的便利性将大大增加。如果汉军拿下了祁山堡,这个极其重要的军事堡垒,汉军就能在祁山堡修建作战工事,让祁山堡成为汉军进攻作战的重要前沿基地。时至今日,祁山堡附近还能找到诸葛亮的汉军在此修建的阵地堡垒遗址。
上图_ 秦岭四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这个进攻基地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首先,汉军能从祁山堡这个非常重要的作战基地出发,向北进攻天水。沿途地形很适合进攻,但不利于魏军防守。
其次,祁山堡距离西汉水就数百米距离。
如果汉军不用陆军,而用船只运载物资作战,汉军的船队可以通过祁山堡向西汉水上游进攻。三国后期的战斗中,曹魏政权普遍认为蜀汉国国力大衰,不可能派出大部队北伐。但负责陇西地区作战任务的邓艾就认为,蜀军名将姜维很可能会用船只运载将士,沿着祁山堡附近的西汉水进攻曹魏。祁山堡的水路优势对曹魏的震撼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祁山堡靠近礼县,汉军向礼县进攻能直接威胁曹魏的南安郡。
拿下了祁山堡,汉军就等于打开了通向天水和陇西地区的钥匙。这个祁山堡,就成为整个祁山地区,进攻和防御作战重点中的重点。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总而言之,大到整个祁山,西汉水,小到祁山堡,祁山这个地区成为了汉军和魏军争夺的要点地区。汉军拿下了祁山,汉军向北就能进攻天水,进而拿下河西地区和军马场,进攻关中。魏军守住了祁山,魏军就能抵挡汉军北伐的道路。而祁山附近西汉水,汉军北伐作战的后勤交通线。祁山的重要性就这样体现了出来。
祁山所在的礼县蕴藏了太多的三国文化。诸葛亮复兴汉室,兵出祁山北伐的大业虽然没能成功,但诸葛亮为了复国大业锲而不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敬仰。
作者:贞观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透过地理看历史•三国篇》 李不白 中华地图学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是一个历史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全貌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背景
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在世时,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曾经进行过多次北伐。其中,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最为著名的一次北伐。祁山位于现今甘肃省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当时,祁山成为了蜀汉与曹魏对峙的重要战略要地。
二、过程
1. 第一次出祁山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蜀汉后主刘禅命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自己亲率主力攻祁山(今甘肃礼县祁山堡)。由于蜀军突然袭击,曹魏军队猝不及防,导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叛投降蜀汉。
2. 第二次出祁山
第二次北伐是在公元229年,蜀军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曹魏将领郝昭率军坚守。蜀军采用围攻战术,但因曹魏援军赶到而撤退。
3. 第三次出祁山
第三次北伐是在公元230年,曹魏大将军曹真率军反攻蜀汉,但在子午谷(今陕西省西安市)被蜀军击败。
4. 第四次出祁山
第四次北伐是在公元231年,蜀军进攻祁山,但因粮草不济而撤退。
5. 第五次出祁山
第五次北伐是在公元233年,蜀军再次进攻祁山,但因粮草不足和属下将领叛变而失败。
6. 第六次出祁山
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进攻祁山。由于长期积劳成疾,诸葛亮在这次北伐中病逝于军中。尽管如此,蜀军仍然坚持战斗,最终在当年秋天撤回蜀中。
三、影响
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虽然没有成功占领魏国领土,但是对于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诸葛亮的北伐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得蜀汉在三国中崭露头角。其次,六出祁山的行动使得曹魏疲于奔命,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物力,对于曹魏的稳定产生了影响。最后,六出祁山的行动也促进了中国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四、评价
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经典战役,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坚定的意志。虽然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他的精神和行动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忠诚、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范,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坚持正义、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