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古代帛书图片(帛书图片)

古代帛书图片(帛书图片)

中国发现的主要竹简帛书汇总:其出土文献足以改写古代历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记载的国家,春秋战国以来,百家著书立说,写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然而经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焼咸阳宫、永嘉之乱、靖康之变等事件,导致中国很多古文献失传了。不过十分幸运的是中国早期的许多文献都是以竹简的形式存在,能够在南方许多墓中保存很多年。因此,我们能够通过战国、秦汉时代的竹简看到许多失传的文献。小编就在此列举一些中国发现的非常重要的竹简和帛书,以供各位文化和历史爱好者参考。

郭店楚墓竹简:发现了最早的《老子》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郭店楚简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语丛四》(《说之道》》;儒家典籍为十二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五行》、《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郭店竹简《老子》

银雀山竹简:《孙膑兵法》重见天日

银雀山西汉墓,位于山东临沂市区南银雀山。1972年发掘一、二号墓。其中出土了竹简文献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墨子》等。二号墓,出土《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竹简32枚。每简长69厘米。是西汉实用日历,也是迄今所知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出土,这是我国、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件大事。它使长期以来关于这两部书的一些疑案得以澄清解决。

《孙膑兵法》

王家台秦简: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归藏》

王家台秦简,1993年3月出土于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共计813枚。简文内容有《归 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它的出现,轰动了学术界,使《归藏》这部亡佚已久的上古易书重见天日。

清华简:《尚书》《逸周书》大量篇章被发现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清华简中出土的文章大部分是《尚书》和《逸周书》的内容,其出土证明了今天流传的《尚书》属于伪书。除此之外,其中还有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如战国时代的史料《系年》,楚国的早期历史《楚居》、中国最早的九九乘法表《算表》,古代易术《筮法》《别卦》等。

筮法 清华简

上博简:发现上古史的新史料

1994年战国楚竹书出现于香港文物市场,最终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共计497枚,经科学测试与比较分析,当为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中的随葬品。内容总80余种,包括原存书题20余篇,其中以儒家类为主,兼及道家、兵家、阴阳家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容成氏》,约2200字,内容为有关上古帝王的传说,可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讲容成氏等21位最古的帝王;第二部分讲帝尧以前的高辛氏;第三部分讲帝尧;第四部分讲帝舜;第五部分讲夏禹;第六部分讲商汤;第七部分讲周文王和周武王。文中谈及禹分九州,其州名与《尚书·禹贡》等书所见有异。文王平九邦一事,邦名向所未闻,汉儒不能详其说,于此文可以得到补足。

上博简篇目

云梦秦简:研究秦朝历史的宝库

云梦秦简又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等,为研究秦朝历史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为原书标题,其他均为后人整理拟定。

云梦秦简

里耶秦简:秦朝历史的百科全书

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20多万字。里耶秦简内容丰富,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相关政令和文书,公文中的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汉时期历法的重要依据,数量众多,内容详备的公文形式,为研究秦汉公文制度打开了新的窗口。秦简的整理结果已经证明,它不但是一本秦代的百科全书,更为我们了解秦代历史,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实录,提供了一个全息式的思维空间。

里耶秦简《九九表》

马王堆帛书竹简:发现中国最早的天文书

马王堆帛书是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依《汉书·艺文志》分类 ,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战国策》的原型);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后附佚书4种)、《九主图》、《黄帝书》和《老子》乙本(前附佚书4种);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彗星图》、《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

《养生导引图》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竹简412支,木牍49枚。墓主是轪侯夫人,竹简是随葬品的清单,一般称为“遣策”。木牍则是装放随葬品的竹箱上的楬,即标牌。1973年底至1974年,在三号墓的发掘中,出土了610枚竹简。410支为遣册,其余200支为竹木医简,共有四种医书,即《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杂禁方》,其中《杂禁方》是木简。

海昏侯墓竹简:发现了1800年前的《齐论语》

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考古人员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主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一篇《筑墓记》,有可能详细记录了南昌西汉大墓建造的过程,将为揭开墓主人信息和考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海昏侯墓

居延汉简: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瑞典学者F.贝格曼在额济纳河流域,对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出土简牍一万余支,是此次挖掘的重大收获。这批汉简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其内容绝大部分为汉代边塞上的屯戌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功谱和私人信件等。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居延汉简

张家山汉简:发现最早的数学古籍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湖北江陵清理了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出土竹简内容为汉代典籍,有《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和遣策共八种,涉及汉代法律、军事、历法、医药、科技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张家山汉墓竹简其中的《算数书》,是早于《九章算术》的古代数学佚籍。

阮陵虎溪山汉墓竹简:发现最早美食烹饪技术

1999年发现的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墓主是阮陵侯吴阳。出土竹简1336枚(段),内容主要是黄簿、日书、美食方。黄簿出自头箱。整简长14、宽0.7、厚0.1厘米。详细记载了记载沅陵侯国前往首都长安和长沙国的里程,侯国的人口、乡邑、田土、赋税等。日书出自北边箱。部分简文题名为《阎氏五胜》和《阎氏五生》。美食方出土于北边箱,烹调素食的方子有7条,荤食的有148条。此美食方的菜肴名称和原材料基本见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和随葬品。

成都老官山汉简:发现了扁鹊的医书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成都老官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该墓葬内发现920支医学竹简,竹简内容为9部医书,已不刊行,且已知的史料上均无记载其中除《五色脉诊》一部之外,皆无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此外,还有184支(含残简)组成的内容为《医马书》。其中《敝昔医论》极有可能为扁鹊学派已经失佚的经典书籍。除此,这里还出土了人体经穴髹漆人像、织机模型等。

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走马楼简牍:三国历史的一手资料

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时期吴国的简牍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7)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字至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

清新卡通风世界读书日PPT,读书分享交流活动课件模板免费下载

这是一套清新卡通风世界读书日PPT模板,共21页;

PPT模板封面使用了卡通风格绘制的绿色植物和读书的儿童背景图片。中间放置蓝色世界读书日PPT艺术字标题。界面风格卡通有趣。

PowerPoint模板内容页,使用了多张卡通书生读书插图、古代学堂插图、各种书籍插图等,搭配PPT文字排版。

一、世界读书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的产权。

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但在我国这个日子还没有广为人知,近两年开始有出版社和书店搞一些公益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二、书籍的历史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到了近代,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印书花样翻新,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影印,以及静电复印等,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

三、读书的名言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娱乐消遣上。

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

深入理解,不可死记硬背。

——爱因斯坦

读书应作些挑选和比较。

读书人应该把身心和情感都投入进去。

除了学好规定的课程,也可多读些课外书。

——冰心

从阅读中去区分书的好坏。

以向他人学习的态度来读书。

读书体会要回到生活中检验。

——高尔基

读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

读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

——雪莱

四、读书的方法

提高写作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为作文章而发愁的经历。读书过程中,让你欣赏到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在写作时,就可以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长此以往,便会积累丰富的知识,自然就能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了。

开阔视野

每个人的生命的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种事物的认知都要亲身实践,只有通过读书,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通过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读书多了,自然就懂得多了,“博学广识”也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的方法

分清什么是好书?

什么是坏书?

读好书不读坏书?

分清哪些书需要精读?

哪些书只要略知其大概?

分清什么是必读书?

什么书是可读可不读的?

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

根据自己的需要读书

根据自己的特点读书

读书要思考,要有怀疑的精神

读书要坚持,遇到困难要有恒心和毅力

读书前要确立目标、做好计划

读书要让自己快乐

读书要循序渐进

读书要精、透

@板凳校长想要这份课件的请私信,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哦!

中国发现的主要竹简帛书汇总:其出土文献足以改写古代历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记载的国家,春秋战国以来,百家著书立说,写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然而经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焼咸阳宫、永嘉之乱、靖康之变等事件,导致中国很多古文献失传了。不过十分幸运的是中国早期的许多文献都是以竹简的形式存在,能够在南方许多墓中保存很多年。因此,我们能够通过战国、秦汉时代的竹简看到许多失传的文献。小编就在此列举一些中国发现的非常重要的竹简和帛书,以供各位文化和历史爱好者参考。

郭店楚墓竹简:发现了最早的《老子》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郭店楚简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语丛四》(《说之道》》;儒家典籍为十二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五行》、《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郭店竹简《老子》

银雀山竹简:《孙膑兵法》重见天日

银雀山西汉墓,位于山东临沂市区南银雀山。1972年发掘一、二号墓。其中出土了竹简文献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墨子》等。二号墓,出土《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竹简32枚。每简长69厘米。是西汉实用日历,也是迄今所知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出土,这是我国、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件大事。它使长期以来关于这两部书的一些疑案得以澄清解决。

《孙膑兵法》

王家台秦简: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归藏》

王家台秦简,1993年3月出土于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共计813枚。简文内容有《归 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它的出现,轰动了学术界,使《归藏》这部亡佚已久的上古易书重见天日。

清华简:《尚书》《逸周书》大量篇章被发现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清华简中出土的文章大部分是《尚书》和《逸周书》的内容,其出土证明了今天流传的《尚书》属于伪书。除此之外,其中还有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如战国时代的史料《系年》,楚国的早期历史《楚居》、中国最早的九九乘法表《算表》,古代易术《筮法》《别卦》等。

筮法 清华简

上博简:发现上古史的新史料

1994年战国楚竹书出现于香港文物市场,最终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共计497枚,经科学测试与比较分析,当为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中的随葬品。内容总80余种,包括原存书题20余篇,其中以儒家类为主,兼及道家、兵家、阴阳家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容成氏》,约2200字,内容为有关上古帝王的传说,可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讲容成氏等21位最古的帝王;第二部分讲帝尧以前的高辛氏;第三部分讲帝尧;第四部分讲帝舜;第五部分讲夏禹;第六部分讲商汤;第七部分讲周文王和周武王。文中谈及禹分九州,其州名与《尚书·禹贡》等书所见有异。文王平九邦一事,邦名向所未闻,汉儒不能详其说,于此文可以得到补足。

上博简篇目

云梦秦简:研究秦朝历史的宝库

云梦秦简又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等,为研究秦朝历史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为原书标题,其他均为后人整理拟定。

云梦秦简

里耶秦简:秦朝历史的百科全书

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20多万字。里耶秦简内容丰富,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相关政令和文书,公文中的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汉时期历法的重要依据,数量众多,内容详备的公文形式,为研究秦汉公文制度打开了新的窗口。秦简的整理结果已经证明,它不但是一本秦代的百科全书,更为我们了解秦代历史,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实录,提供了一个全息式的思维空间。

里耶秦简《九九表》

马王堆帛书竹简:发现中国最早的天文书

马王堆帛书是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依《汉书·艺文志》分类 ,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战国策》的原型);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后附佚书4种)、《九主图》、《黄帝书》和《老子》乙本(前附佚书4种);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彗星图》、《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

《养生导引图》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竹简412支,木牍49枚。墓主是轪侯夫人,竹简是随葬品的清单,一般称为“遣策”。木牍则是装放随葬品的竹箱上的楬,即标牌。1973年底至1974年,在三号墓的发掘中,出土了610枚竹简。410支为遣册,其余200支为竹木医简,共有四种医书,即《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杂禁方》,其中《杂禁方》是木简。

海昏侯墓竹简:发现了1800年前的《齐论语》

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考古人员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主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一篇《筑墓记》,有可能详细记录了南昌西汉大墓建造的过程,将为揭开墓主人信息和考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海昏侯墓

居延汉简: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瑞典学者F.贝格曼在额济纳河流域,对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出土简牍一万余支,是此次挖掘的重大收获。这批汉简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其内容绝大部分为汉代边塞上的屯戌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功谱和私人信件等。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居延汉简

张家山汉简:发现最早的数学古籍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湖北江陵清理了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出土竹简内容为汉代典籍,有《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和遣策共八种,涉及汉代法律、军事、历法、医药、科技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张家山汉墓竹简其中的《算数书》,是早于《九章算术》的古代数学佚籍。

阮陵虎溪山汉墓竹简:发现最早美食烹饪技术

1999年发现的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墓主是阮陵侯吴阳。出土竹简1336枚(段),内容主要是黄簿、日书、美食方。黄簿出自头箱。整简长14、宽0.7、厚0.1厘米。详细记载了记载沅陵侯国前往首都长安和长沙国的里程,侯国的人口、乡邑、田土、赋税等。日书出自北边箱。部分简文题名为《阎氏五胜》和《阎氏五生》。美食方出土于北边箱,烹调素食的方子有7条,荤食的有148条。此美食方的菜肴名称和原材料基本见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和随葬品。

成都老官山汉简:发现了扁鹊的医书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成都老官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该墓葬内发现920支医学竹简,竹简内容为9部医书,已不刊行,且已知的史料上均无记载其中除《五色脉诊》一部之外,皆无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此外,还有184支(含残简)组成的内容为《医马书》。其中《敝昔医论》极有可能为扁鹊学派已经失佚的经典书籍。除此,这里还出土了人体经穴髹漆人像、织机模型等。

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走马楼简牍:三国历史的一手资料

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时期吴国的简牍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7)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字至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

中国发现的主要竹简帛书汇总:其出土文献足以改写古代历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记载的国家,春秋战国以来,百家著书立说,写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然而经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焼咸阳宫、永嘉之乱、靖康之变等事件,导致中国很多古文献失传了。不过十分幸运的是中国早期的许多文献都是以竹简的形式存在,能够在南方许多墓中保存很多年。因此,我们能够通过战国、秦汉时代的竹简看到许多失传的文献。小编就在此列举一些中国发现的非常重要的竹简和帛书,以供各位文化和历史爱好者参考。

郭店楚墓竹简:发现了最早的《老子》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郭店楚简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语丛四》(《说之道》》;儒家典籍为十二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五行》、《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郭店竹简《老子》

银雀山竹简:《孙膑兵法》重见天日

银雀山西汉墓,位于山东临沂市区南银雀山。1972年发掘一、二号墓。其中出土了竹简文献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墨子》等。二号墓,出土《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竹简32枚。每简长69厘米。是西汉实用日历,也是迄今所知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出土,这是我国、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件大事。它使长期以来关于这两部书的一些疑案得以澄清解决。

《孙膑兵法》

王家台秦简: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归藏》

王家台秦简,1993年3月出土于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共计813枚。简文内容有《归 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它的出现,轰动了学术界,使《归藏》这部亡佚已久的上古易书重见天日。

清华简:《尚书》《逸周书》大量篇章被发现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清华简中出土的文章大部分是《尚书》和《逸周书》的内容,其出土证明了今天流传的《尚书》属于伪书。除此之外,其中还有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如战国时代的史料《系年》,楚国的早期历史《楚居》、中国最早的九九乘法表《算表》,古代易术《筮法》《别卦》等。

筮法 清华简

上博简:发现上古史的新史料

1994年战国楚竹书出现于香港文物市场,最终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共计497枚,经科学测试与比较分析,当为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中的随葬品。内容总80余种,包括原存书题20余篇,其中以儒家类为主,兼及道家、兵家、阴阳家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容成氏》,约2200字,内容为有关上古帝王的传说,可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讲容成氏等21位最古的帝王;第二部分讲帝尧以前的高辛氏;第三部分讲帝尧;第四部分讲帝舜;第五部分讲夏禹;第六部分讲商汤;第七部分讲周文王和周武王。文中谈及禹分九州,其州名与《尚书·禹贡》等书所见有异。文王平九邦一事,邦名向所未闻,汉儒不能详其说,于此文可以得到补足。

上博简篇目

云梦秦简:研究秦朝历史的宝库

云梦秦简又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等,为研究秦朝历史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为原书标题,其他均为后人整理拟定。

云梦秦简

里耶秦简:秦朝历史的百科全书

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20多万字。里耶秦简内容丰富,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相关政令和文书,公文中的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汉时期历法的重要依据,数量众多,内容详备的公文形式,为研究秦汉公文制度打开了新的窗口。秦简的整理结果已经证明,它不但是一本秦代的百科全书,更为我们了解秦代历史,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实录,提供了一个全息式的思维空间。

里耶秦简《九九表》

马王堆帛书竹简:发现中国最早的天文书

马王堆帛书是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依《汉书·艺文志》分类 ,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战国策》的原型);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后附佚书4种)、《九主图》、《黄帝书》和《老子》乙本(前附佚书4种);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彗星图》、《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

《养生导引图》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竹简412支,木牍49枚。墓主是轪侯夫人,竹简是随葬品的清单,一般称为“遣策”。木牍则是装放随葬品的竹箱上的楬,即标牌。1973年底至1974年,在三号墓的发掘中,出土了610枚竹简。410支为遣册,其余200支为竹木医简,共有四种医书,即《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杂禁方》,其中《杂禁方》是木简。

海昏侯墓竹简:发现了1800年前的《齐论语》

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考古人员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主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一篇《筑墓记》,有可能详细记录了南昌西汉大墓建造的过程,将为揭开墓主人信息和考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海昏侯墓

居延汉简: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瑞典学者F.贝格曼在额济纳河流域,对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出土简牍一万余支,是此次挖掘的重大收获。这批汉简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其内容绝大部分为汉代边塞上的屯戌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功谱和私人信件等。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居延汉简

张家山汉简:发现最早的数学古籍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湖北江陵清理了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出土竹简内容为汉代典籍,有《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和遣策共八种,涉及汉代法律、军事、历法、医药、科技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张家山汉墓竹简其中的《算数书》,是早于《九章算术》的古代数学佚籍。

阮陵虎溪山汉墓竹简:发现最早美食烹饪技术

1999年发现的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墓主是阮陵侯吴阳。出土竹简1336枚(段),内容主要是黄簿、日书、美食方。黄簿出自头箱。整简长14、宽0.7、厚0.1厘米。详细记载了记载沅陵侯国前往首都长安和长沙国的里程,侯国的人口、乡邑、田土、赋税等。日书出自北边箱。部分简文题名为《阎氏五胜》和《阎氏五生》。美食方出土于北边箱,烹调素食的方子有7条,荤食的有148条。此美食方的菜肴名称和原材料基本见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和随葬品。

成都老官山汉简:发现了扁鹊的医书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成都老官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该墓葬内发现920支医学竹简,竹简内容为9部医书,已不刊行,且已知的史料上均无记载其中除《五色脉诊》一部之外,皆无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此外,还有184支(含残简)组成的内容为《医马书》。其中《敝昔医论》极有可能为扁鹊学派已经失佚的经典书籍。除此,这里还出土了人体经穴髹漆人像、织机模型等。

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走马楼简牍:三国历史的一手资料

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时期吴国的简牍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7)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字至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

汉隶《马王堆帛书》第一部分,墨迹与碑刻书体有什么不同

汉隶欣赏《马王堆帛书》隶书爱好者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