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焯烁怎么读(焯烁)

焯烁怎么读(焯烁)

彩虹桥赋

彩虹一桥,容标醉美,焯烁辉熠、披豁畅朗;一派大丰形胜、满目物阜文昌也!

予观夫,虹桥凌空,晨曦载耀,云飞逸兴;孤峰迎日,接汉连霞,奇崛骁隽。卯酉水潺湲兮、贯西东,半规拱立,彩虹天挺;人民路乐融兮、通南北,一线纵伸, 车驰地灵。尽数文脉蒸蒸、街巷鳞次、店铺栉比;贤达济济、商贾接踵、罗绮户盈。夕阳西下,夜幕升腾;辉灼闪亮而珠光滴沥、霓虹飘曳而斑驳陆离;灯火似玉佩兮左右参缀、繁星并倒影兮上下呼映。喧热一方,氲氛同日月俱欢;艳绝遐迩,五彩将天地共景。流连忘返、凡夫心荡神怡;不亦说乎、八仙进退迷情。惊盐阜、比苏杭;美轮美奂,独乎斯境!

予察乎,彼桥引车马兮通衢广陌、斯桥飚党群兮蹈履志图。君不见,伟岸处:骨气威垂、天工巧夺、正视如摄弓欲射;细微间:卯榫缝合、玲珑毓秀、眺望称荣冠翘楚。序其敦厚,画里大丰增鸿瑞之兆;论其器宇,麋鹿故乡添祥和之路。噫嘻!溯流追源,盐碱茫茫;河兮、水兮,泛泛无堵;桥也、道也,穷穷谁渡?今夫,惠以恩德,顾以姿态,仰承先贤聪睿传赐,欣感后昆猷为展舒。彩虹集雅韵、百业汇冲融;此钦彼羡、连骑竞鹜。

赞哉!如虹彩桥,一方壮观,乃显勋绩、扬光烈,勇毅前行之举、踔厉奋发之隆;是为九州骄傲、四海向瞩也!

(作者 陈德浒 江苏盐城人 奚东雷江苏南京人)

曾侯乙墓蜻蜓眼玻璃珠

▲ 曾侯乙墓蜻蜓眼玻璃珠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古代制作玻璃的高超技术,更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之间悠久而长远的联系。

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县城,当地驻军的雷达修理所扩建厂房,开山炸石时,在红砂岩石山頭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考古队随即前往考察发掘,在古墓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尤其是在墓主大棺中,墓主人身穿多层锦衣,并用衾被包裹,周身散落着数量众多且制作精美的金器、玉器、铜器、玻璃珠、水晶珠、骨器、角器等。考古人员根据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推断这座墓的主人是曾国的国君曾侯乙,下葬年代为春秋晚期。

在曾侯乙的随葬品中,玻璃珠尤其特别。这类玻璃珠的表面形成一圈套一圈的同心或不同心圆环,圈数少则1~2个,多则5~6个或更多,圈纹的颜色以蓝色、白色居多,也有棕色、绿色等其他颜色,形状胜似蜻蜓的眼睛,所以考古学家将其称为“蜻蜓眼玻璃珠”。在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多座墓葬中,都出土有蜻蜓眼玻璃珠,但曾侯乙墓共出土了173颗,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墓葬,是迄今为止我国墓葬出土蜻蜓眼玻璃珠数量最多的。

曾侯乙是曾国的国君,可是在史书中曾国却不载阙闻,专家在翻查史书后发现,在历史文献上,这个区域曾有一个叫随国的国家,与考古发现的曾国所处的年代一致,地望也重合,于是曾国被认为是随国,曾侯也就是随侯。此后在随州及周边的京山、枣阳地区发现了一大批曾国墓地,根据墓中出土的青铜器,证实了曾国即是随国的推论。

既然曾国就是随国,那学者继续推断,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即为文献中记载的随珠。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在《论衡·率性》篇中写道:“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这说明随珠指的是人造的珠石,而不是天然的珍珠。春秋战国时期,随侯之珠声名远扬,当时的人将其与鼎鼎大名的和氏璧并称。《韩非子·解老》中说:“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随侯之珠,不饰以黄金。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汉代学者扬雄的《羽猎赋》中也写有“随珠和氏,焯烁其陂”的句子,足见随珠的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人员采用现代技术对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进行检测,发现这些玻璃珠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与我国战国时期传统的铅钡玻璃成分不同,不属于国产玻璃器,极有可能来自于西方,因为其化学成分与古埃及或东地中海沿岸地区出土的玻璃器成分一致。

不管推断是否准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蜻蜓眼玻璃珠是埃及的一大发明,在古埃及,蜻蜓眼是一种护身符,不同的图案和纹理象征着不同的寓意和法力。而这种饰物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受到王公贵族的青睐,必定是因为其美丽的外形和所蕴含的辟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