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评弹,你听评弹。苏似荫江文兰《玉蜻蜓》第二十四回“欲佛”
苏江档《玉蜻蜓》之24回 “欲佛”
三搜法华庵,共有四回书,到今天这回书是矛盾冲突的高潮。金大娘娘到法华庵做道场是假,追寻金贵升的踪影是真,丫头芳兰在这里充当了福尔摩斯的角色。她在智贞的被窝里发现了一个精致的小木人头(这个小木人头用檀香木所雕,师姑们称之为“香像”,其实是智贞亲手雕刻的金贵升全身像)。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佛婆凭她三寸不烂之舌替智贞圆谎补了漏洞:金大娘娘问智贞这是什么东西?,智贞无言以对,只得顺口说,“这是物!”(这时大娘娘误听为“这是佛呀”),于是便追问,这是什么佛?老佛婆进屋,智贞实在答不出下文,于是只得求救于老佛婆,并说“事到如今,你就实说了吧。”老佛婆被逼得无奈,自言自语说了声“喔唷”,(金大娘娘又误听为“欲”),于是老佛婆机智地顺了金的口气说是欲佛。并解释说出家人六根清净,其实她们与俗家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所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难免有所思想,这时只要把这个木雕的“欲佛”放在胸前,就能去除心中杂念,一忽睏到天亮。因为这是尼姑的隐私,所以智贞自己难以启口。这样一解释,不但金大娘娘,就连调皮的芳兰也只能相信了(演员在这时又加了一个噱头,说芳兰晚上也常常思念小官人文宣而睡不着觉)。这段情节,虽然是编书人的杜撰,但编得合情合理,还使人觉得非常有趣,倒不是笑金大娘娘受骗上当,而是为老佛婆的聪明机智发笑。
接下来书情出现了节外生枝的变化:老佛婆圆谎成功,得意忘形,便多说了一句话,“规矩的师太,被窝里侪有欲佛格”。听客听到这里,都在为师姑们捏一把汗。谁知老佛婆又想出了一个急(音杰)办法,到百子堂里把百子老爷身边的童子(小木人头)取下来代替欲佛,一个一个分发給各位师太。后来芳兰果然到每个师太的房中搜查“欲佛”。这段情节原本可有可无,加了以后,使老佛婆的形象更加饱满,听客也就更加佩服这个老佛婆了。
一点探讨。但故事毕竟是故事,老佛婆婆的这个“漏洞”,虽然听起来像是天衣无缝,其实还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这个香像雕的是金贵升,作为妻子的金大娘娘怎么会认不出自己的丈夫?退一步讲,就算智贞的雕刻手艺不到家,香像不像金贵升本人,但毕竟雕的是一个秀才相公,他头上应该戴秀才巾。所以无论如何也扯不到佛身上,因为释迦摩尼佛头上是螺蛳发髻,没有帽子。虽然这样,总体讲来讲评弹《玉蜻蜓》的故事情节编得还是合乎情理的,我这里探讨的问题只能算是白璧微瑕——象牙筷上扳“拤(音qia)丝”罢了。
本回书只有一段唱篇,金大娘娘要老佛婆善待智贞妹,每年还有赏金,由江老师唱:“智贞贤妹在庵堂,你末终朝侍奉把心当。每岁赏银十二两,你好赠减四季的布衣裳。”接着苏老师唱令令调:“多谢娘娘恩赐赏,巴倷寒热侪不发,痱子侪不生,令啊又令啊,福如东海寿绵长。(插白)唯有一桩勿到处,我未曾送到她令公郎。(插白)她自言自语身向外,与那一众尼僧共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