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藏与九华山的故事
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还是本着那份悲智愿力,不断在人间显迹,救度众生。
在中国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这四座名山就是四大菩萨在中国显迹、度化的道场。而九华山是地藏菩萨所显迹的地方。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显迹,大约是在释迦佛灭度后的一千五百年间,那时在新罗国——就是现在的南韩,王族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字叫金乔觉,他因喜好佛学而出家修行。出家后他想:一定要到中国才能求得佛法。所以,他搭船带着白狗“善听”,渡海到中国安徽省,在沿海遇到一阵大风将船吹至岸边。这位年轻的比丘就弃船、带着白狗,向山的方向前进,不知不觉中来到山岭处,放眼一看,山下尽是一片平原,风景十分优美。他就停留在山中以洞穴为家,而且一停留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时间。
他在山中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因欠缺粮食,仅以野草、山果充饥,甚至在传说中他曾吃土维生,称为“观音士”,这是传奇的记载。不过其生活的刻苦由此可以想见。山洞中又缺水,需要到山崖下五百公尺处才能提到一桶水,一天之内为了取水而必须上上下下,非常的辛苦。
在传奇中还有一篇小故事,有一天早上当金乔觉打坐时,忽然被一条虫咬到,他吓一跳出定后,见到一位身穿黑纱的妇人,在他面前叩头跪拜说:“非常忏悔,我的儿子不懂事,冒犯了圣体。为了表示忏悔和恭敬之心,所以在石崖边化出一条清水,供您取用以表示他的心意。”妇人说完话即消失了,之后果然离洞口不远的山崖出现一股清水,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听说无论如何的干旱,泉水仍是不断流出,这也是传奇之一。
金乔觉比丘在九华山修行经过多年,有一群诗人到那里游山玩水,想寻找灵感作诗,忽然间在山洞口看到一口破锅子放在石头上,柴火已熄灭了。看看锅内,只有野菜混杂着观音土,大家又探头往洞内看,原来有一位修行者在那里打坐。大家在洞口静静地等待,一直到中午时分,修行者终于出定,走出洞来。他看起来不太像中国人,据传奇的记载地藏菩萨的相貌很特别,他的身高约七尺高,额头很高很宽,所以那些诗人问他从何处来?比丘即自我介绍,并说他来自新罗国。
那些诗人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们就住在山下,竟然不知道有一位远道而来的修行者已在山上住了好多年,而让他过着这么刻苦的日子,从此那群诗人就成为他的护法,又去禀告山主——闵公。
闵公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知道山上有一位有道高僧时,心里非常欢喜,于是赶紧去拜访。看他住在那么简陋的山洞内,闵公也觉得很不忍心,因此决定和诗人们一起为修行者盖一座简单的精舍。
金乔觉比丘生活安定后,他更加用功修行、研习佛法,护法的这群人也常来请教佛法。尤其是闵公,他非常敬重三宝,每天都要供养一百位僧众;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去邀请,总是只有九十九位,一定要专程去邀请金乔觉比丘,才会正好满一百位,长此以往金乔觉比丘经常到闵公家里应供。
闵公对这位高僧非常恭敬,于是让儿子随他出家。有一天,闵公向金乔觉比丘说:“您应该扩大修行的道场,因为前来求法的信众愈来愈多,将来也会有人来此安住修行,是不是要扩建道场呢?”金乔觉比丘说:“只要有足够的地方就可以扩建。”闵公说:“您看,这整座九子山都是我的呀!您需要多大的地方都可以。”
金乔觉比丘说:“我只要有一件袈裟大的范围即可。”闵公说:“那一点点怎么够呢?”金乔觉比丘说:“这件袈裟的影子能盖住的地方,就够用了。”闵公不甚解地答应了。金乔觉比丘就把身上的袈裟脱下来,向空中扬去,一阵乌云遮住了阳光,整座山被乌云遮盖犹如被袈裟遮蔽一般。闵公既惊讶又欢喜地把整座山奉献给金乔觉比丘:这群诗人即思惟着:到底怎么为这座山命名呢?应称为“九子山”还是“九方山”?若以看莲花的心看这座山,它就像九瓣层叠的莲花,于是大家提议以“九华山”定名。
从那时起,护法的人愈来愈多,道场也很顺利地扩建完成,这位金乔觉大师在当时度人无数,从韩国渡海来跟随他出家修行的人也很多,而且一年年增加,后来僧众太多,发生缺粮的情况,而“僧多粥少”这句成语就由该地传衍出来。金乔觉比丘想把僧众分一些出去,但是大家好乐佛法,虽然生活困顿,还是为法忘躯要跟随金乔觉法师,不愿离开九华山,有所谓“枯槁众生”用来形容在那儿好乐求法的人。
为什么后来大家会称他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呢?因为,白天他为弟子们说法,一到黄昏时他就入定了:据说,到了夜晚九华山的周围常常会发出地狱刑具的声音。所以,很多人传说金乔觉法师夜晚时分,会到幽冥界去度众生,所以称他为“化迹的地藏菩萨”,也有人尊称他为“金地藏”。
他自二十四岁上九华山,直到九十九岁的七月三十日圆寂:在九华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岁月,可见地藏菩萨和中国的众生特别有缘。
金地藏与九华山的故事
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还是本着那份悲智愿力,不断在人间显迹,救度众生。
在中国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这四座名山就是四大菩萨在中国显迹、度化的道场。而九华山是地藏菩萨所显迹的地方。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显迹,大约是在释迦佛灭度后的一千五百年间,那时在新罗国——就是现在的南韩,王族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字叫金乔觉,他因喜好佛学而出家修行。出家后他想:一定要到中国才能求得佛法。所以,他搭船带着白狗“善听”,渡海到中国安徽省,在沿海遇到一阵大风将船吹至岸边。这位年轻的比丘就弃船、带着白狗,向山的方向前进,不知不觉中来到山岭处,放眼一看,山下尽是一片平原,风景十分优美。他就停留在山中以洞穴为家,而且一停留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时间。
他在山中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因欠缺粮食,仅以野草、山果充饥,甚至在传说中他曾吃土维生,称为“观音士”,这是传奇的记载。不过其生活的刻苦由此可以想见。山洞中又缺水,需要到山崖下五百公尺处才能提到一桶水,一天之内为了取水而必须上上下下,非常的辛苦。
在传奇中还有一篇小故事,有一天早上当金乔觉打坐时,忽然被一条虫咬到,他吓一跳出定后,见到一位身穿黑纱的妇人,在他面前叩头跪拜说:“非常忏悔,我的儿子不懂事,冒犯了圣体。为了表示忏悔和恭敬之心,所以在石崖边化出一条清水,供您取用以表示他的心意。”妇人说完话即消失了,之后果然离洞口不远的山崖出现一股清水,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听说无论如何的干旱,泉水仍是不断流出,这也是传奇之一。
金乔觉比丘在九华山修行经过多年,有一群诗人到那里游山玩水,想寻找灵感作诗,忽然间在山洞口看到一口破锅子放在石头上,柴火已熄灭了。看看锅内,只有野菜混杂着观音土,大家又探头往洞内看,原来有一位修行者在那里打坐。大家在洞口静静地等待,一直到中午时分,修行者终于出定,走出洞来。他看起来不太像中国人,据传奇的记载地藏菩萨的相貌很特别,他的身高约七尺高,额头很高很宽,所以那些诗人问他从何处来?比丘即自我介绍,并说他来自新罗国。
那些诗人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们就住在山下,竟然不知道有一位远道而来的修行者已在山上住了好多年,而让他过着这么刻苦的日子,从此那群诗人就成为他的护法,又去禀告山主——闵公。
闵公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知道山上有一位有道高僧时,心里非常欢喜,于是赶紧去拜访。看他住在那么简陋的山洞内,闵公也觉得很不忍心,因此决定和诗人们一起为修行者盖一座简单的精舍。
金乔觉比丘生活安定后,他更加用功修行、研习佛法,护法的这群人也常来请教佛法。尤其是闵公,他非常敬重三宝,每天都要供养一百位僧众;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去邀请,总是只有九十九位,一定要专程去邀请金乔觉比丘,才会正好满一百位,长此以往金乔觉比丘经常到闵公家里应供。
闵公对这位高僧非常恭敬,于是让儿子随他出家。有一天,闵公向金乔觉比丘说:“您应该扩大修行的道场,因为前来求法的信众愈来愈多,将来也会有人来此安住修行,是不是要扩建道场呢?”金乔觉比丘说:“只要有足够的地方就可以扩建。”闵公说:“您看,这整座九子山都是我的呀!您需要多大的地方都可以。”
金乔觉比丘说:“我只要有一件袈裟大的范围即可。”闵公说:“那一点点怎么够呢?”金乔觉比丘说:“这件袈裟的影子能盖住的地方,就够用了。”闵公不甚解地答应了。金乔觉比丘就把身上的袈裟脱下来,向空中扬去,一阵乌云遮住了阳光,整座山被乌云遮盖犹如被袈裟遮蔽一般。闵公既惊讶又欢喜地把整座山奉献给金乔觉比丘:这群诗人即思惟着:到底怎么为这座山命名呢?应称为“九子山”还是“九方山”?若以看莲花的心看这座山,它就像九瓣层叠的莲花,于是大家提议以“九华山”定名。
从那时起,护法的人愈来愈多,道场也很顺利地扩建完成,这位金乔觉大师在当时度人无数,从韩国渡海来跟随他出家修行的人也很多,而且一年年增加,后来僧众太多,发生缺粮的情况,而“僧多粥少”这句成语就由该地传衍出来。金乔觉比丘想把僧众分一些出去,但是大家好乐佛法,虽然生活困顿,还是为法忘躯要跟随金乔觉法师,不愿离开九华山,有所谓“枯槁众生”用来形容在那儿好乐求法的人。
为什么后来大家会称他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呢?因为,白天他为弟子们说法,一到黄昏时他就入定了:据说,到了夜晚九华山的周围常常会发出地狱刑具的声音。所以,很多人传说金乔觉法师夜晚时分,会到幽冥界去度众生,所以称他为“化迹的地藏菩萨”,也有人尊称他为“金地藏”。
他自二十四岁上九华山,直到九十九岁的七月三十日圆寂:在九华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岁月,可见地藏菩萨和中国的众生特别有缘。
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 |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
藏
菩
萨
2022年8月26日,农历七月二十九,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的誓愿体现了深彻的救苦悲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地藏精神,激励鼓舞着无数菩萨行者,值此殊胜之日,愿地藏菩萨的大悲愿力加持,祈愿众生福慧双增、六时吉祥!祈愿大众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中文译音克施地嘎诃帕, 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与大智文殊菩萨、大悲观音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深受世人敬仰。因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故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的“大孝”与“大愿”
地藏王菩萨的化身——金乔觉
唐玄宗时,新罗国(今朝鲜和韩国地界)有位出家人,孤身一人带着他的白狗善听,渡海来到大唐求法。他们从青岛登陆,几经磨难,辗转到江南一带,并于开元七年(719)来到九华山下,见青峦叠嶂连绵百里,云雾缭绕,清凉宜人,正是修行之所,便安住了下来。
据说当时九华山还叫“九子山”,山主是闵公,金乔觉向闵公化缘一块地建立道场。闵公问:“您要多大地方呢?”金乔觉说:“我要一领袈裟之地。”闵公心想:那一点地方怎么够用呢?正在疑惑时,只见金乔觉将身上的袈裟,向空中一扬,化作一团红云,将九华山的九十九个山头都覆盖了。闵公见状大为欢喜,立即将整座山供养了出来,这就是后来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
道场扩大之后,信众源源不断赶来求法。金乔觉白天为弟子们说法,黄昏时则打坐入定。人夜晚时分,在九华山的周围,常常会听到仿若地狱刑具的声音,据说那是金乔觉定中往幽冥界去度众生了。加之大师又笃信地藏菩萨,久而久之,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称之为“化迹的地藏菩萨”,也有人尊称他为“金地藏”。
金乔觉在山中烟霞相伴,清苦修行,一晃过了七十五年。在他九十九岁那年的七月三十日,安详示寂了。弟子将他放入缸中,三年之后打开,发现肉身没有丝毫损坏,而且颜貌如生无异,《宋高僧传》中就有记载:“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舁之动骨节,若撼金锁焉。”
迎肉身入神光岭宝塔时,一路上只听到骨节摇动犹如金锁撼鸣的声音,正如经中所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矣。”可以证知金乔觉为大菩萨应世无疑。大师的肉身至今依然供奉在九华山上,而农历七月的最后一天也被认定为“地藏菩萨圣诞”。
安徽省池州九华山地藏菩萨圣像
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
《占察善恶业报经》说,地藏菩萨在无量无边劫以来修行,早已达到佛的智慧海,功德已圆满具足,早就应该成就佛的果位了。但地藏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和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救度众生。
《楞伽经》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并非因为程度不够或者懈怠修行,而是以大悲愿力度化众生。所以功德虽然与佛齐等,却不现佛身,始终以菩萨身度脱罪苦众生。“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藏十轮经》说:如果在一百劫中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养,所求如求康寿财富或断烦恼等。还不如有人在一顿饭这么短的时间至心皈依地藏菩萨,称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的大功德,若有所求皆能圆满达成。这是弘扬地藏菩萨法门,所以特地赞叹地藏菩萨功德的超胜。
《地藏十轮经》讲过地藏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一样,在十方世界现种种身,说种种法,令众生离种种困苦,所求皆得满足。
地藏王菩萨的功德、智慧虽与佛齐等,但他发愿,若不能救助一切众生,他永不成佛!
祈请地藏王菩萨护佑灾疫早消、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妙传、慧海
地藏菩萨为何叫“地藏”?
地藏菩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地藏菩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菩萨之一,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在中国境内各有其应化道场,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就是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道场九华山。
《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
地藏之“地”,具有七义:
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
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
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
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
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
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
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地藏之“藏”,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比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
一切众生皆为累世父母,明了本心,方能真实孝亲报恩。“地藏”之“地”,也是一切众生之本然清净心地,是一切众生之本觉。“佛”即是“觉”,我们通过学佛,了达本觉之后,当依本觉而修,戒恶修善,积累一切功德资粮,福慧圆满,才成为“究竟觉”。
《地藏菩萨本愿经》等不同经典记载,地藏菩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一直以其无尽智悲愿行化身千百亿,悲悯救拔一切罪苦如母众生,令脱轮回之苦、趋涅槃路、究竟圆满无上佛果。因此,地藏菩萨同时以“大孝”“大愿”被世人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又据佛教史籍记载,唐朝来华求法的新罗王子、金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金地藏所在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