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国历是阴历还是农历(国历是什么意思)

国历是阴历还是农历(国历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第216课:细说“历”字,兼说“歷”与“曆”的区别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16课,专讲《说文解字》“止”部汉字中的一个汉字“歷”字,由于“歷”与《说文解字》日部新附汉字“曆”容易混淆,甚至还因这两个字的差异引发了有关《故宫日历》的“歷”与“曆”之争。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均在1986年《简化字总表》中年简化为“历”,所以“曆”的解说也放在今天的课程中。

1、歷。读l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歷,过也。从止,厤(lì,古历字)声。”形声字。本义是经历;经过。比如《书·毕命》:“既歷三纪,世变风移。”经历了三纪岁月,世道和风俗都改变了。又比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足歷王庭,垂饵虎口。”(李陵)深入敌人军事要地,到达单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

(司马迁雕像)

现代汉语中也常用,比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历四千年,文物有赫,峙于中天。”

本义之外,歷字的用法很多,比如:(1)越;越过;跨越。比如《孟子·离娄下》:“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歷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也。’”孟子得知后说:“礼仪规定,在朝堂上不越过位次相互交谈,不隔着阶梯相互作揖。”

(2)行。《广雅·释诂一》:“歷,行也。”比如《战国策·秦策一》:“伏轼撙衔,横歷天下。”高诱注称:“歷,行也。”横历天下,就是横行天下。

(3)干犯;扰乱。《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歷者,狱之所由生也。”卢辩注称:“歷,歷乱也。”比如《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歷人家,有所求取。”

(影视剧中吕蒙的形象)

4、尽;遍。比如李商隐《詠史》:“歷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现代汉语中也这样用,比如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历举了别人的缺失。”

5、屡;多次。比如《文心雕龙·论说》:“敬通之说鲍、邓事缓而文繁,所以歷骋而罕遇也。”冯衍劝说鲍永、邓禹,事情不急且文辞繁多,所以屡经游说却很少得志。

6、统指过云的各个或各次。如:历年;历代;历次;历届。

7、遇;遭逢。《广韵·锡韵》:“歷,过也。”比如《楚辞·离骚》:“惟茲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歷茲。”只有这玉佩可堪珍贵,遭逢磨难而美质不改。

8、选择。比如《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于是歷吉日以斋戒。”于是选择吉日来斋戒。

9、列次;依次列出。《广韵·锡韵》:“歷,次也。”比如《楚辞·九章·抽思》:“茲歷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向你依次列出了这些衷情,你装聋作哑听也不听。

10、分明;清晰。如历历在目。比如唐代崔灏的《黄鹤楼》:“睛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1、稀疏。比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孿(luán,同孪,双生)耳,齞(yàn 齿露唇外)唇歷齿。”李善注:“歷,犹踈也。”

12、相,察视。《尔雅·释诂下》:“歷,相也。”《礼记·郊特牲》:“简其车赋,而歷其卒伍。”王引之《礼记述闻》:“歷其卒伍,歷,谓阅视之也。”相当于阅兵。

(古代的阅兵式)

13、近;附着。《尔雅·释诂下》:歷,傅也。“郭璞《尔雅注》:“傅,近也。”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歷,《尔雅》曰:‘歷,傅也。’傅、附古通,谓附箸也。”

14、同“壢”。坑。《集韵·锡韵》:“壢,坑也。或省。”

15、马厩。后来写作“櫪”。如《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颜师古注称:“伏歷,谓伏槽歷而秣之也。”马如果没有经过伏歷的调教,是不可以在道路上奔驰的。

16、拶(zǎn)指。这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绳联小木棍五根,套入手指而紧收。后来写作“櫪”。比如《庄子·天地》:“则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于怇槛,亦可以为得矣。”马叙伦《庄子义证》:“‘歷’,为‘櫪’省、押指也。”

(拶指)

17,又通“鬲”。釜鬲。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歷,假借为鬲”。《史记·滑稽列传》:“以垅龟为椁,铜歷为棺。”司马贞《史记索隐》:“歷即釜鬲也。”

18,也用作姓氏。《万姓统谱·锡韵》有载。

19、同“曆”。这个用法很关键,因为这关系到这两个字的实际应用。《广韵·锡韵》:“歷,或作曆。”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歷,字亦作从日,厤声。”有两个用法:其一,历法。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也指记载岁时气候的书,比如日历;万年历;

(日历)

其二,寿命。也指迷信的“天数”。《汉书·诸侯王表》:“故曰,周过其歷,秦不及期。”

歷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歷字的小篆写法)

2、曆。读l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曆,厤象也。从日,厤声。《史记》通用歷。”郑珍《说文解字新附考》:“按:歷乃曆象本字,非通用也。”形声字。本义是指推算日月星辰运行及季节时令的方法。《玉篇·日部》:“曆,象星辰,分节序四时之逆从也。”《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淮南子·本经》:“星月之行,可以曆推得也。”高诱注称:“曆,术也。”

本义之外,曆还有几个相关用法:(1)治历法的人。《庄子·齐物论》:“自此(三)以往,巧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成玄英疏:“从三以往,假有善巧算曆之人,亦不能纪得其数,而况凡夫之类乎!”

(2)历书。《史记·孝武本纪》:“草巡狩、封禅、改曆、服色事未就。”《旧唐书·曆志一》:“玄宗召见,令造新曆。”

(3)年代;寿命。也指迷信的“天数”。《玉篇·日部》:“曆,数也。”比如《汉书·诸侯王表》:“周过其曆,秦不及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武王克商;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今乃三十六世,八百六十七岁,此谓过其历者也。”不及期,谓不及百年。百年曰“期”。

(4)数,数目。《管子·海王》:“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曆也。”

(5)用以录记的簿册。宋苏轼《修身曆》:“子宜置一卷曆,昼之所为,莫夜必书之。”相当于修身日记。

曆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我们回过头来说说《故宫日历》的错字争论:

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如今仍在印制发行,且大受欢迎的《故宫日历》,前一段期却屡屡被读者及专家指出“历”的繁体字用法有问题。《故宫日历》的封面如图:

《故宫日历》的封面)

专家及读者们首先是指出了“歷”字应为“曆”,尤其以《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的意见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故宫日历》封面上繁体字的“歷”字写错了,应为“曆”。他解释称,根据《汉典》等资料,“历”的繁体字有三种写法,“厤”、“曆”和“歷”。“厤”和“曆”都可以作为日历解释,但“歴”是经过的意思,解释为来历、阅历,不能用作日历。

但我们学完《说文解字》之后,就会发现:“曆”是“歷”的分化字,专指历象(日月星辰运行之象),“历”是歷、曆的简化字,因此,用到“历”字的繁体字时,如果用“歷”,不管是经过、经历的意思还是历象之意,都可以说得通,而用作历象来用时,用“曆”更准确,或许,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并没有用错字。

当然,故宫专家们的回复也是这样的,可是很快又有人跳出来说,《故宫日历》上印刷的“广林止”的写法完全就是个没有的字,是明明白白的错字,但实质上《故宫日历》的编纂说明里已明确标明,这个字是集《史晨碑》的字,如图:

(《史晨碑》里的歷字)

显然,这个“广林止”的写法,汉时已有这种写法,并不是《故宫日历》编纂组的生造字。

另外,在上世纪30年代,曾在北平《世界日报》上载有一条消息,如图:

(1931年的《世界日报》)

注意,这条蔡元培推行国历的报道,“暦”“歴”二字通用(北平《世界日报》,第七版,1931年1月1日)。可见,在那个时代,两字已经通用(或许也可能是编辑的错误),《故宫日历》的做法或许也并不算错,更何况,他们还有集字求古、求美的意愿。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歷与曆两字用义用法并不完全相同,但“歷”字可以通用。另外,当“历”做经过、经历讲时,繁体必须用“歷”;做历法、历象、日历讲时,繁体用“曆”字则更准确一些。

(【说文解字】之216,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键转换,公历转农历只要一个公式,超简单

私信回复关键词【学一招】,一次性 Get 学一招合集!助你成为高效职场人!

分不清「公历」和「农历」的烦恼无处不在。

比如从小只过「公历」生日的小 E,身边有一大群只过「农历」生日的朋友。每次小 E 都要翻 N 遍黄历,以确保不在错误的时间送上祝福。

还有过年放假,家里人总说「初三去大姨那儿拜年,初四去大姑家」。小E只能看着台历,从大年三十数到正月初三。

再比如一直认为农历七夕指的是 7 月 7 日。

……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烦恼,那么今天要学的这一招,一定能帮上你——用 Excel 将公历转农历!

公历转农历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公式:

=TEXT(A2,\"[$-130000]yyyy-m-d\")

其中,A2 表示要转化的公历日期;

yyyy-m-d 表示输入日期的格式;

[$-130000] 是表示公历转阴历的特殊参数。

操作方法:

❶ 先点选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

❷ 输入完公式后,只要按下【回车】键,再双击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快速填充,对应的农历日期就全部转换完成!

例如:今天是公历 2019/7/3,那么对应的农历日期就为 2019-6-1:

美中不足的是,该公式只适用于 Excel 2010 以上的版本,且无法计算出闰月。

你还有其他转换方法吗?可以在留言区告诉小 E!

私信回复关键词【学一招】,一次性 Get 学一招合集!助你成为高效职场人!

公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

世界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我国于1912年采用公历历法后,人们习惯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传统的“阴历”,称之为农历。

公历亦称太阳历、新历、西历,也称格里高利历。于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公用的历法。

公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呢?

1.性质不同:农历是阴阳合历。以阴历的月相变化周期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农历和阴历一样,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以两个朔日之间日期为一月。

公历是太阳历,是以太阳回归周期算作一年,作为基础的历法,然后把这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2.天数不同:农历有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年则设为12个月,354天。时间和公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4天或383天,称为闰年。

公历每个月分为30天、31天、28天或者29天,有的年份是366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365天,称为“平年”。一般四年一“闰年”。

3.使用纪年不同 :公历以公元纪年,分公元前后;而农历使用甲子纪年,六十年一轮回。

4.使用范围不同:公历为绝大多数国家通用;农历为我国等少数国家使用。

中国自古的历法,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它以月相变化周期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它的特点是依据月相来确定月的长短,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太阳回归年无关。

农历还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日月相合的农历,在农业、文化等领域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

今天中国人仍依据农历来庆祝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照此推算到2262年会有闰正月,就可有两个春节,可以放两次长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