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金铃铛儿歌(金铃铛)

金铃铛儿歌(金铃铛)

民间故事:金铃铛

山西有个张货郎,是大小眼,识宝。

有一年,他来赣榆青口河沙滩赶会,一眼看到河底下有个水帘洞般的\"淹子口\",里面有一个老鳖守着;再往深处一细瞧,\"淹子口\"里有个金铃挡,黄黄的,闪着光。

要说\"淹子口\"是把没开的锁,那就缺把开锁的钥匙。

山西货郎担着货郎担,到处找钥匙,一走走到青口西门外,有一家大门朝东,几间堂屋,有两间东过道,过道的墙角上结着个大蜘蛛网,网里有一个五六斤沉的大蜘蛛,嗨,这不是现成的钥匙吗?他想拿,够不着;想用扁担去挑,又怕人家责问,何况这碗口大的生灵也不是顺手易逮的。他看着天色已晚,就敲这家的大门环。

\"你来干啥?有什么事?”

\"嘻嘻,我是做水生意的,天已晚了,看你家有两间东屋。我本小利薄,客栈住不起,想到你家东过道借宿一夜,不知大哥你能不能帮个忙?”

\"可以可以,你挑进来吧。”

\"大哥,你贵姓?”

\"我姓华”

\"我姓张,人都喊我张货郎。\"这当儿天色已晚了。张货郎客套后,转到街上买了点酒买了点菜,拉着姓华的手说:\"来来,华大哥,俺弟兄俩喝杯水酒。\"就这样,张货郎天天打酒买菜,和姓华的要好上了。

一晃四个月。张货郎和姓华的结拜成生死兄弟。这一天,货郎说:\"我来此地三年了,兄弟,我想回家看看,你家有件宝物你不识,我因为跟你拜把子才告诉你。不信,你跟我来看。\"说着,张货郎就领他到过道的墙角处,\"你看这蜘蛛有多大?它就是宝贝呀!”

\"大哥,这算啥宝贝,能派啥用场?!\"姓华的问。

\"你知道就行,不要再问了,日后我细细告诉你。”

\"我跟你都磕过头啦,你为啥事不应该瞒我。”

\"我告诉你,你可千万不要外传。那青口河沙滩有个淹子口,里边有只老鳖守着一个宝物。”

\"啥宝物?”

\"金铃铛!”

\"有多大?”

\"少说也有五十斤重。”

\"这个金铃铛怎着往上弄呀?”

\"你家这蜘蛛就能得到它。”

\"怎么得法?大哥快说!”

\"你不要问啦,得了,就俺弟兄俩的,我有办法。”

\"大哥,你告诉我又何妨呀?噢,你看不起我这小弟是不?”

\"好吧,我跟你说了,待我回家后,你可千万不要乱动这蜘蛛,我算了一下,再过四百天,这蜘蛛的劲才能长足,到那时弄一只木船,弄一根大竹竿,把大蜘蛛挑到淹子口。它一见宝物便能一头扎进水里把它抱出来,俺弟兄俩可就发大财了。明白吗,兄弟?要是明年秋天我不回来,后年春天我一准会赶到。”

张货郎挑着担子回山西后,姓华的可就邪乎上了,这样东西等你来收,那不得由你来分吗?我独得有多好。于是,姓华的掐着指头,火烧火燎地熬过了一个年头,他就找了一个摆渡用的大桶,挑着蜘蛛撑到河心淹子口,大蜘蛛一见那金铃挡,便叉开四对神足,一头扎进水里,把金铃铛抱得离水面只有三尺高了,姓华的高兴万分,伛着身子把竹竿往木桶上靠。就在他咬牙使劲时,金铃铛却又滑进淹子口里去了。他赶紧又撑出竹竿子,紧接着大蜘蛛又下去抱。哪晓得,蜘蛛劲还没长足,越抱越低,几次下来,金铃挡没抱起,连大蜘蛛也掉进了淹子口,再也出不来了。

当张货郎回来时,一见大蜘蛛不见了,吃了一惊,忙问姓华的:\"兄弟,大蜘蛛哪去了?”

\"大哥,我也不瞒你了,去年秋天我想得宝,大蜘蛛把金铃铛抱离水面七次,眼瞅着它越抱越矮了。唉,金铃铛我没得着,大蜘蛛也活活给累死了。大哥,我说的全是真话,想想还有没有别法儿?”

张货郎一听,火冒三丈:\"有,还有个屁!你没我这大哥,我也没你这小弟!\"衣袖一甩,摇他货郎鼓去了。

2019湖南省“金铃铛”青少年素质教育才艺展演暨媒体吹风会

“恰同学少年,正青春之歌”

2019湖南省“金铃铛”青少年素质教育才艺展演暨媒体吹风会

10月26日,华章少年·巅峰展演——2019湖南省“金铃铛”青少年素质教育才艺展演选拔活动启动仪式和组委会揭牌仪式在昭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隆重举行。

活动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青少年艺术教育委员会和湖南华壹影业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旨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提高青少年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为导向,构建科学的美育展演社会实践窗口。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代表湖南华壹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洪波先生表示,“金铃铛”素质教育展演活动积极响应“十三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科教兴国相关战略,响应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素质教育的相关通知文件精神,将紧密围绕青少年美育教学进行成果展演,鼓励特色发展,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艺术实践活动平台,展示当代青少年精神风貌。华壹影业将致力于同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青少年艺术教育委员会一起,共同将“金铃铛”奖打造为中国青少年才艺展示领域的最高奖项。活动将积极引导青少年阅读欣赏中外文学艺术经典,参与名著名篇的经典再现,不断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鼓励开展校训、家训育人内容展演,并将持续引进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进行青少年文化交流,持续引领优秀的“金铃铛”素质教育展演内容走进大使馆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儿童文化艺术交流。

协办方之一北京群星表演艺术学校代表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湖南是艺术人才辈出的地方,相信北京群星和湖南新闻界、教育界、影视界的联姻和碰撞,能为更多的孩子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和展示风采的舞台。北京群星将联手多个演出机构于“华章少年·巅峰展演”之时,携带庆祝建国70周年、礼赞经典的大型话剧《青春之歌》前来和湖南省的青少年进行舞台艺术交流,话剧改编自爱国主义作家杨沫的同名小说,被多次搬上荧屏。未来大型文旅教育项目“门徒计划”也将和“金铃铛”素质教育展演深度结合,为中国的艺术教育、美育教育、素质教育做好服务。

“金铃铛”素质教育展演活动充分把握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趋势,融合了文化、艺术、体育、劳技、品德、研学等展演元素,强调协同、配合、服务、尊重、全局意识、集体观念等团队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展示风采、释放潜能、追求卓越,为各艺术素质教育服务机构、学校艺术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提供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集体展演舞台,饱含青春时尚健康元素。“金铃铛”展演紧密围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构建科学的美育展演社会实践窗口,提供艺术实践活动的交流平台。用“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快速推动素质教育生态模式的搭建,助推均等教育,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覆盖;打造“融媒体+教育”模式,健全创作激励与宣传推介机制,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通过素质教育展演交流,培育青少年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

“金铃铛”展演参与团队可以围绕声乐、舞蹈、器乐、走秀语言等方面定制自己的专属节目,通过艺术才艺展演增长知识、感悟历史、传承文化,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保护环境、文明健康、共建共享的人文情怀,形成广泛交流、相互促进、相学相师的学习风尚。

“金铃铛”展演以团体才艺展示为展演形式,对参与的学校、艺术教育机构、学生团体、参加展演的队伍、参加展演的学生提供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青少年艺术教育委员会、群星青少年戏剧影视艺术教育促进会联合颁发的“金铃铛”奖杯和《青少年素质教育优秀社会指导机构》、《青少年素质教育优秀社会指导员》、《中华儿童文化艺术社会实践活动证书》、《“金铃铛”青少年素质教育才艺展演作品证书》,《“金铃铛”青少年素质教育才艺展演作品证书》等。

活动得到了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的大力支持,展演内容将通过“融媒体+展演”的方式在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及多个国内主要网络视频媒体开辟活动专版对展演作品提供长期展映和点读,由中国网、中华网、凤凰网等国内100余家主流媒体对素质教育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报道,对活动成果进行全方位融媒体展示。(本刊 康华佗 李静辉报道)

乌尔斯利的冒险之路,展现出他乐于助人的故事,歌颂了善良的品质

文|月佑

编辑|月佑

前言

电影《山城小生》是一部来自瑞士的影片,于2015年上映。该电影讲述了小男孩乌尔斯利的冒险故事。

影片背景设定在壮丽的瑞士山区,呈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魔幻元素的世界。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其中眼神、行动和细节的表现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山城小生》如何通过眼神、行动、细节来表达的?

眼神的表达

乌尔斯利是影片的主人公,他的眼神充满了好奇、勇气和决心。在他追求寻找金铃铛的冒险中,观众可以透过他的眼神看到他内心的激情和渴望。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乌尔斯利的眼神反映出他的坚定决心,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也通过眼神表达了各自的情感和态度。例如,乌尔斯利的父母在他冒险时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担忧和爱意。

乌尔斯利与他的父亲之间的关系在电影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现。父子之间的情感通过他们的眼神和互动展现出来,尤其是在乌尔斯利决定追逐梦想的时候。

父亲的眼神充满了担忧和不舍,但也包含着对儿子的信任和支持。这种情感内心矛盾的表现令观众感同身受。

乌尔斯利在他的冒险中结识了新朋友,他们之间的友情通过相互的眼神和互动得以表现。

观众可以看到友情的成长和信任的建立,尤其是当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这些眼神和行动传达了合作和团结的主题。

通过这些眼神和情感的表现,电影《山城小生》成功地传达了父子情感、友情和信任等主题,使观众更深刻地沉浸在故事情感之中,与角色一同经历他们的内心矛盾和成长。这些情感元素为电影的情感深度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增色不少。

行动的表达

乌尔斯利是一名勇敢的年轻男孩,他的冒险精神通过一系列行动得到了生动展现。这些行动包括爬山、穿越危险的森林和寻找金铃铛。

观众可以看到乌尔斯利的坚韧和毅力,尤其是在他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他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的行动中得以彰显。

乌尔斯利不仅是一个冒险家,还是一个善良的年轻人。他的行动不仅关乎自己的冒险,还包括帮助他人。

通过他的行动,观众可以看到他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帮助他的朋友和村庄中的人们时,他展现出了乐于助人的特质。

这些行动表现不仅推动了电影的情节,还深化了角色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乌尔斯利的冒险和善良行为共同构建了他的形象,让观众更容易与他产生情感共鸣,并深刻地理解电影中的友情、团结和成长等主题。

通过这些行动,电影《山城小生》成功地传达了其情感和主题,为观众提供了充实而感人的观影体验。

故事中的障碍和挑战是电影情节的关键推动因素。这些障碍可以是自然环境的险恶,也可以是其他角色的冲突。

乌尔斯利在他的冒险中面对了陡峭的山坡、密林、狡猾的反派等一系列挑战。这些障碍通过角色的行动和环境的呈现生动地展示出来。

这些挑战不仅增加了紧张感和悬疑感,还突显了主人公的决心和勇气,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主要角色在面对挑战和冲突时经历了明显的成长和变化。这种成长通过角色的行动和决策来表现。

乌尔斯利在冒险的过程中不仅变得更加勇敢,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互相信任。这种内外的成长为他赢得了朋友和村庄中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其他角色也在故事中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这些变化通过行动和与乌尔斯利的互动呈现出来。

通过这些冲突和角色的成长,电影《山城小生》呈现出一个充满动力和深度的故事进展。观众通过主要角色的行动和决策,更好地理解了情节中的紧张、变化和情感高潮。

这些元素不仅为故事提供了深度,还让观众感受到主题中的友情、冒险和成长的力量。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观众并让他们沉浸在故事中。

细节的表达

电影《山城小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瑞士山区的美丽描绘。这些环境细节通过画面呈现给观众,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色。

高山、森林、湖泊和雪峰等壮丽景观的描绘使观众沉浸在电影的独特氛围中,增强了故事的视觉吸引力。

这些细节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还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美丽且充满冒险的环境,与主角的经历相呼应。

电影中还融入了瑞士的历史和文化元素,这些元素通过环境细节得以体现。观众可以看到传统的瑞士建筑、民间艺术品和服饰等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丰富了电影的背景,并增加了故事的深度。

这些环境细节不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地理和文化背景,还为电影赋予了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感。

通过对瑞士山区的美丽描绘和历史文化元素的体现,电影《山城小生》不仅令观众沉浸在壮丽的自然环境中,还使他们感受到瑞士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环境细节不仅为电影增色不少,还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电影《山城小生》中的物品经常具有象征性意义,通过它们的细节呈现,丰富了故事的深度。

金铃铛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品,它代表着乌尔斯利的梦想和目标。电影中的金铃铛通过细节描绘,如闪闪发光的表面和清脆的声音,强化了它的象征意义。

物品的细节还可以包括角色的家庭遗物、手工艺品和工具等,这些物品不仅丰富了角色的背景,还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服饰的细节可以反映角色的性格、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

乌尔斯利的服装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从普通的村庄服饰到勇敢的探险家装备,这些细节呈现了他的成长和变化。反派角色的服饰也通过颜色、样式等细节塑造了他们的恶意和角色特点。

通过物品和服饰的细节,电影《山城小生》丰富了角色和情节的表现,同时增强了象征性和角色建构的效果。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细节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动机和情感,同时也能更好地体验电影中的主题和情感元素。这些细节使电影更具深度和吸引力。

主题和情感的统一

电影《山城小生》强调了友情和团结这一重要主题。这一主题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对话和行动来深刻地呈现。

乌尔斯利与他的朋友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在冒险中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展现了团结的力量。

不仅是主人公之间的友情,电影还呈现了村庄中人们之间的互相关心和支持,强调了社区团结的重要性。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冒险和成长。电影中的主人公,特别是乌尔斯利,通过面对挑战和冒险而变得更加成熟。

乌尔斯利的冒险之旅不仅是对他自己的成长,还展现了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他在冒险中学会了克服困难,同时也懂得了友情和信任的价值。

这一主题提醒观众,冒险和挑战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部分,同时也展示了主人公如何逐渐成为更好的人。

通过友情和团结以及冒险和成长这两个主题,电影《山城小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深度的故事。

观众可以从中汲取关于友情、成长和团结的启发,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旅程。这些主题赋予电影深刻的内涵,使其成为一部令人难忘的作品。

在电影《山城小生》中,情感的高潮时刻通常发生在主要情节的关键时刻。这些时刻充满紧张、情感冲突和情感高涨。

一个典型的情感高潮时刻是乌尔斯利面对最大的挑战或危险时。观众在这些时刻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紧张和恐惧,同时也能看到他的坚定和勇气。

这些高潮时刻加强了故事的紧张感,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情节中,与角色一同体验情感的波动。

故事结局是情感回归的关键时刻,它为观众提供了对前文情感线索的回应和解决。在电影的结尾,观众可以看到角色的情感回归,他们可能经历了成长、和解或者新的开始。这些情感回归使观众感到满足和情感共鸣。

电影的结局通常强调了主题,例如友情、冒险或成长。这些主题在情感回归中得到了深化和强调。

通过情感的高潮时刻和故事结局的情感回归,电影《山城小生》为观众创造了充实而令人满足的观影体验。

观众与角色一同经历情感波动,最终在故事的结局中找到了情感的归宿。这些情感元素赋予电影深刻的情感共鸣,使其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笔者观点

电影《山城小生》不仅是一部富有情感和深度的作品,还以其独特之处和情感吸引力而脱颖而出。

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瑞士山区的壮丽描绘。这片瑞士山区的美景在电影中得以充分呈现,从高山、森林、湖泊到雪峰,每一帧都如一幅精美的风景画。

这些视觉细节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还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魔幻元素的世界。电影通过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色为故事情感和主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使观众沉浸在其中。

电影通过物品和服饰的细节巧妙地塑造了角色和情节。金铃铛等物品在故事中具有象征意义,强化了主题的表达。

同时,角色的服饰也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和成长,增加了角色建构的深度。这些物品和服饰的细节不仅为角色注入了生命,还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入地理解角色和情节的途径。

眼神、行动和细节的表达方式为电影注入了情感吸引力。角色的眼神表现了内心的情感和内心矛盾,观众通过他们的眼神感受到了角色的情感旅程。

角色的行动,特别是主人公乌尔斯利的冒险和助人行为,使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了主题和情感的表达。

细节方面,电影通过瑞士山区的环境细节和历史文化元素的体现,丰富了故事的背景,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观影体验。

电影《山城小生》的情感吸引力是不可忽视的。观众与主人公乌尔斯利一同经历了冒险、成长和友情的旅程。通过情感的高潮时刻和故事结局的情感回归,电影为观众提供了满足和情感共鸣。

观众不仅能够理解电影中的主题,还能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力量,如友情、团结和成长。

电影《山城小生》以其独特的美景描绘、物品和服饰的细节、眼神、行动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情感吸引力,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

它不仅是一部情感丰富的作品,还展现了瑞士文化和自然之美。这部电影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深刻地表达了友情、冒险和成长等主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部值得珍藏的佳作。

参考文献

1. 张三虎. (2016). 《山城小生》中的城市形象与电影文本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3(1), 53-58.

2. 杨丽华. (2016). 《山城小生》中的青年成长故事研究. 电影评介, (12), 90-93.

3. 刘晓. (2015). 《山城小生》的审美表达与社会反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6), 90-95.

第四节 金铃铛

一个国家的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

玉茵来到雄伟的郑国皇宫之下,她请求守门的侍卫通报一下消息,可没人理她。之后,她给侍卫塞了些银子,官家话这叫神孚,给够了银子才好办事。收了神孚的侍卫自然二话不说将消息通过宫女传达给了公主。

玉茵在宫门前等了半饷,尽管此时已经入了秋,但这当头的太阳也叫人燥热难忍。

一位老宫女从半盞宫门里探出头来轻声喊着,“小姐,小姐。”

玉茵看看四周显然是有些蒙了,然后指指自己,说道“你…是在叫我吗?”

“是啊小姐快进来,我们公主说终于等到你了。”

“好!”

玉茵刚走到宫门口,就被侍卫拦了下来,”没有郑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闯王宫。”

“我刚才不是给过你们银子了吗,通融一下吧。”

“我是看你可怜才答应收你那点银子,况且那点银子也就够个传递消息。”

“哎,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呀,是公主要见我啊。”玉茵攥紧了拳头。

“姑娘别急,娘娘说你应该带了一个金铃铛,你拿那个给他们看。”

玉茵伸出手来,红绳系着的金铃铛闪闪发亮。

“金铃铛!这东西还真的有!”其中一个侍卫咧大了嘴望向另一个侍卫。

另一个侍卫比他冷静些,冷冷说道“刚才多有得罪。”于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玉茵也瞪大了眼睛,显然对自己手上这个金铃铛更感兴趣了。

「原创」怎样才能写好儿歌/儿童文学专题11

陈振桂教授出版《新儿童文学教程》《当代儿童文学》《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等98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学会创作儿歌,把精美的精神食粮提供给孩子们,是一名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责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创作出反映当代幼儿生活、具有幼儿情趣的儿歌,是检验幼师生师范生未来职业素养的一块试金石。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满怀爱心,以一颗童心去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幼儿、勤于积累素材并认真揣摩创作儿歌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就一定能写出孩子们喜爱的儿歌来。

儿歌作家张继楼先生曾说,一首被娃娃们欢迎的儿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二是语言必须浅近、口语化,做到琅琅上口;三是要有童趣。只有从生活出发,用童心感受并掌握创作儿歌的一些规律与技巧,才能写出具有新意与灵气的儿歌来。所以,要写好儿歌,应特别注意下几点:

一、要写出儿歌的样

所谓“样”,就是儿歌的样子、样式,即儿歌的形式。在章法结构上,儿歌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形式。儿歌可长可短,短者可只两三句,长者可达数十行。但由于它的特定对象关系,一般不宜过长。一首儿歌可以分节,也可以不分,儿歌一般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

1.一节式:儿歌比较短小,可以把全部内容一气呵成,只分行不分节。例如《大家都说普通话》:

鸟有鸟的话,风有风的话。

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吵架。

说话不能猜谜话,大家都说普通话。

一节式的儿歌,好似江河滔滔而下,缓急自如,一泻千里,直到完整地表达全部思想感情为止。它一般都由偶数诗句构成一首,但也有不少是由奇数诗句组成一首的。

2.两节式:把儿歌的全部思想内容,分成两节表达。两节之间,有时采用对比手法,有时采用重复手法,使两节前后呼应。既能充分表达思想内容,又能使结构十分严谨。例如《蛤蟆洼》:

从前蛤蟆洼,遍地碱巴巴;

十年有九荒,蛤蟆怨他家:

“苦哇!”"苦哇!”

如今蛤蟆洼,挂满绿纱纱;

风吹稻花香,蛤蟆夸他家:

“富哇!”"富哇!"

3.多节式:这是指三节以上的儿歌,结构比较自由,可长可短,运用于题材内容,比较丰富的儿歌。如《点豆豆》:

小锄头,竹篼篼,我和弟弟点豆豆。

黄豆金,绿豆银,豇豆是根金丝绳。

点一窝,又一窝,边点豆豆边唱歌。

点一行,又一行,蓬蓬豆苗满山梁。

点一片,又一片,珍珠玛瑙一串串。

从句式看,大致可分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三三七言和杂言等七种。

所谓写出儿歌的样,就是一眼看去要像一首儿歌,形式上排列整齐、规范,要做到每行的字数基本符合儿歌句式规律。

二、要写出儿歌的味

所谓“味”,就是儿歌的韵味。儿歌的韵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节奏。由于儿歌的诗行一般都较短,因此节奏明快、单纯,一般是二拍或三拍,最多不宜超过四拍。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采用一种节奏,每行字数相等。例如《吃了茄子留盖盖》:

吃了/茄子/留/盖盖,

拿来/当顶/军帽/戴。

见了/爸爸/行/个礼,

见了/妈妈/做/个怪。

这首儿歌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四拍。

(2)节拍不固定,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例如《送给外婆他老人家》: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镰刀/来割麦。麦子多,/割一坡,颗颗大,/晒满坎。麦子/磨成面,

白得/象雪花,蒸个/馍馍/簸箕大,

送给/外婆/她/老人家。

2.押韵。从韵脚上看,儿歌押韵可以使声韵和谐协调,增强音乐性。押韵一般有四种情况:

(1)句句押韵

句句押韵的儿歌音乐感特别强,很受幼儿的欢迎。例如《大白鹅》:

大白鹅,头一昂,眼睛生在脑门上。

说这个:“戆,戆,戆!”说那个:“戆,戆,戆!”

“咚”一下,撞墙上,头上长出个红囊囊!

这首儿歌每句都以“ang”韵母结尾,响亮有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句句押韵的形式,除了字头歌外,不要总是用相同的一两个字来押韵,要尽量避免单调的重复。

(2)第一、二、四旬押韵

“绝句型儿歌”(即四句为一首的儿歌)采用这种押韵的方式比较多,例如李少白的《小狗》:

小狗小狗,尾巴当手,

一摇一摇,欢迎朋友。

作品由四句组成,每句四言,第一、二、四句分别以“Ou”韵母结尾,读起来琅琅上口、富于节奏感。

(3)双行押韵

一首儿歌超过四句的,一般双行要押韵,这样才会形成儿歌的音乐性。例如《狐狸做衣裳》:

狐狸做件花衣裳,大家都说真漂亮。

小熊上街买来布,照样裁剪忙啊忙。

一样领,一样袖,尺寸大小全一样。

做完新衣试一试,穿了半天穿不上。

量量身体才明白:小熊要比狐狸胖。

这首儿歌共有10行,逢双行均以“ang”韵母结尾,形成响亮优美的韵律。这种形式的儿歌,第一行可以押韵(定韵),也可以不押韵;如果儿歌不是10行(偶数)而是9行(奇数),在遵循双行押韵规律的同时,结束句也要押韵。

(4)第二、三行押韵

这是对三三七言句式的儿歌而言的。三三七言儿歌一般由若干节构成,每节三行,第二、三两行要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根据需要隔行换韵,以错落有致的变化美吸引人。例如张光昌的《送苹果》:

苹果鲜,

鲜苹果,

捧在手里乐呵呵。

鲜苹果,

苹果鲜,

一送送到幼儿园。

苹果大,

苹果大,

老师老师请收下。

这首儿歌由四段三三七言构成,巧妙地运用词序的变化来造成韵脚的变化,韵律活泼、节奏明快、表达空间开阔、感情真挚美好,充分体现了三三七言式儿歌丰富的表现力。

总之,只要做到节奏、押韵这两方面都符合要求,使儿歌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就自然有儿歌的韵味了。

三、要深入生活捕捉新颖的题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脱离幼儿生活是写不出好的儿歌来的。例如张继楼的《怎么来》:

怎么来? 抱着来。怎么来? 背着来。

骑在爸爸肩上来。坐在妈妈车上来。

牵着奶奶手儿来。挺着胸膛自己走——着——来!

儿歌写得朴实而深刻,用白描手法就把孩子们上幼儿园的情景真实描绘出来了,引导孩子们要“挺着胸膛自己走——着——来”。在谈到这首儿歌的创作经过时,作者说,这是我“站在幼儿园门外,观察孩子们上学的情景”所捕捉到的题材。当时“有妈妈抱着来的,爸爸背着来的,爷爷牵着来的;也有骑在爸爸肩上来的,坐在妈妈的自行车上来的;仅有少数是自己走着来的”。于是,我“心里一动,马上摸出记事本,以一位守门老爷爷的口吻写下了这首儿歌”。没有生活的沃土,便不会有像《走着来》这样的优秀儿歌。

四、要用敏锐的眼光选择新的角度

儿歌的题材是丰富的,同时儿歌的题材也要受某些限制,但这并不会影响儿歌创作的多姿多彩,因为即便是老题材,只要能够独辟蹊径、寻找到一个新的角度,依然能让儿歌获得不同的效果。比如要引导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从正面直截了当地写,也可以从侧面着笔,激发幼儿去想象、感悟。例如下面的作品:

《宝中宝》

妈妈教宝宝,粮食宝中宝。

爱惜宝中宝,是个好宝宝。

《宝宝乖》

宝宝乖,宝宝乖,

宝宝的桌子不用揩,饿得抹布脸发白。

《小鸡你别看》

刚把饭碗端,小鸡跑来看:

歪着头,瞪着眼,围在身边打转转。

小鸡小鸡你别看,我早改了坏习惯:

不掉菜,不掉饭,你快捉虫去解谗。

《宝中宝》开门见山地告诉幼儿,爱惜粮食的孩子是好宝宝。尽管比较直接,但也不失简约畅达,再加上采用传统字头歌的形式,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是适合幼儿诵读的。但是,这样的题材如果一味从正面落笔,就会因其枯燥单调而破坏儿歌的快乐。《宝宝乖》就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它由侧面落笔,引发幼儿的想象与推理:宝宝乖在哪里呢?原来宝宝吃饭吃得非常干净,一颗饭粒都不掉,桌子自然就不用揩了。抹布吃不到宝宝掉落的饭菜,只能饿得“脸发白”了。儿歌拟人化地把抹布当成一个饥饿的人来写,通过写抹布的“饿”来反衬宝宝不掉饭菜的“乖”,想象奇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小鸡你别看》与《宝宝乖》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第一人称的口吻让幼儿易于接受,具体有趣的画面使幼儿更感亲切。作品从侧面着笔,从正面立意,褒扬改了爱掉饭菜坏习惯的好宝宝。

我将学生的儿童文学习作反复修改,编辑成四本书,交接力出版社正式出版。

五、要透过现象开掘积极的主题

儿歌是孩子们的“开心果”,总是给孩子们带去快乐。优秀的儿歌不是板着脸孔的说教,而是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在率真自然而又富于生活哲理的立意中,达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方面潜移默化教育的目的。因此创作一首好的儿歌更需站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培养幼儿道德情操的高度,根据题材开掘积极健康的主题。例如《橘子红》:

橘子红,橘子黄,

橘子像个金铃铛。

金铃铛,树上长,

摘下铃铛大家尝。

比喻新巧,既有色彩、音乐的美,更有“摘下铃铛大家尝”的情感美,一个“大家尝”,体现了作品立意的高度。如果换成“我先尝”,就会因立意的低下破坏儿歌的美感与价值。可见开掘积极健康的主题在创作儿歌中的重要性。

特别要注意的是,儿歌的立意一定要自然,切忌人为地拔高,更不要简单地添加口号式的结尾。比如下面两首儿歌:

《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

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都说我真乖。 (选自幼儿园教材《语言》)

《轻轻地》

小兔小兔,轻轻跳,

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郑春华)

同样是写爱护花草树木,但在立意与情趣上则有较大的差异。前者的立意比较概念化,缺乏幼儿情趣;后者的立意则比较巧妙,通过“我”提醒小兔、小狗不要踩踏青草来表达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充满幼儿情趣。

六、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使儿歌走向生动有趣、富有灵气神韵的有效途径。有无大胆独特的想象,往往是检验一首儿歌优劣的试金石。例如徐青的《云》:

天上云,一层层,

像小狗,像蘑菇,

像鱼鳞,又像两个小娃娃,

坐着凳儿在谈心。

儿歌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句,把天上的云朵想象得那么逼真、形象,尤其是最后两句的想象视角独特,跳荡着童心,充满了童趣。

又如徐焕云的《海妈妈下蛋》:

鹅卵石,睡河滩。

黄的黄,蓝的蓝。

海妈妈,你真好,

下了那么多大鹅蛋。

儿歌的前四句平淡无奇,但结尾句把一个个鹅卵石想象成大海妈妈下的大鹅蛋,立刻给作品增添了浓烈的情趣,这个想象是从事物的形状入手的,入情入理,增强了儿歌的艺术感染力。由于儿歌都比较短小,想象的火花往往在结尾闪射,因此在展开想象的翅膀时,要下功夫写出具有画龙点睛之效的结束句,使作品充满美感。

我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创作出一万多篇儿童文学作品,交学校并由中文系编印成三本。

七、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增强儿歌的趣味性

作者在构思时要充分考虑采用哪些表现手法、选择何种艺术形式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要避免表现手法与形式的单一化。

要给幼儿以幽默和快活,可向传统儿歌学习那些饱蕴快乐因素的形式,如颠倒歌、扯谎歌、游戏歌、趋韵歌、问答歌等。

要给幼儿以幽默和快活,还可学习传统儿歌的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它借助于丰富的联想,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方说明抽象、隐晦的事物或道理。如传统儿歌《星》:“满天星,亮晶晶,好像青石板上钉铜钉。”它用幼儿比较熟悉的事物(青石板上钉铜钉),来比喻那较陌生的天象(亮晶晶的满天星),就能引起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他们对儿歌本身的艺术兴趣。又如许浪的《月儿》:“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由于把弯月比作摇动的小船,把圆月比作转动的银盘,所以在亲切而动态的描写过程中,使月亮盈亏变化的自然现象变得趣味盎然,鲜明生动。

2.拟人。拟人就是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思维、情感等,这是儿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陈镒康、常福生的《长颈鹿》:“小鹿不会默生字,急得伸脖子。往左看,猴子捂住纸;往右看,小鸡瞪眼珠;脖子越伸越是长,一副怪样子。”这里把长颈鹿人格化了。本来,人类以外的自然界事物,都没有人那样的思想感情,它们的性情和行为也和人不一样。但是在幼儿心目中,往往认为它们也有和人一样的性情和行为。这首儿歌中的长颈鹿,在孩子们看来就是写他们的小伙伴,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就会引起小读者无限的乐趣。列宁说:“如果你给儿童讲童话时,其中的鸡儿、猫儿不会说人话,那儿童便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的。”(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报告》)

3.夸张。所谓夸张是指作者在创作时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借助于想象加以夸大和强化,使所描写的对象更为突出、鲜明,这也是儿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儿歌的夸张艺术要带点幻想的色调。如《大青菜》:“大青菜,真正大,篮子里面放不下。我跟弟弟抬回家,切一棵,煮一锅,一家大小七八个,吃了还嫌多,大青菜,哪里来?咱们生产队里栽。”这样带点幻想色彩的夸张,是作者借幼儿的眼光来表现自己对人物、事件的强烈感受,不仅加强了形象性,而且符合幼儿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因此,如能从丰富的想象力出发,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并解释那个幼儿感到新奇的客观世界,给它抹上一层幻想的色彩,就能加浓儿歌的趣味性,使孩子们感到兴趣。又如《种葵花》:“大海连青天,山高接蓝天。我来种葵花,种满高山巅。葵花叶,绿油油,葵花瓣,黄灿灿,葵花杆子如竹杆,离天只有三尺三。要砍葵花盘,需乘大火箭,掉下一颗子,渔人当小船。……”可以想见,由于夸张,这首儿歌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惊喜。

4.起兴。是一种联想,即托物起兴。它是通过某一事物的描绘而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常常用在儿歌的开头或某一个章节起始,用以造成一种气氛。如刘饶民的《摇篮》:“天蓝蓝,海蓝蓝,小小的船儿,是我的摇篮。海是家,浪做伴,白帆带着我,乘风到处玩。”开头两句好似与后文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但仔细品味一下,下文描绘的像“摇篮”一样的小船儿,在海上飘荡,有着极为微妙的关系,不仅为整首儿歌的思想内容和节奏起了提示的水天一色的辽阔壮丽的情调和气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吸引力。

5.摹状。摹状就是用语言文字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外形、色彩、声音照样摹拟出来。由于幼儿往往是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外形、色彩、声音等进行思维活动的。儿歌中如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法,就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例如江西儿歌《我的马儿真正好》:“我的马儿真正好,我的马儿不吃草,得儿!驾!马儿跑的快,马儿跑得好,底底得得,底底得得!马儿真会跑。”短短的八句儿歌,却有三句是音响的摹拟,这一来不仅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而且这样一经摹拟,加强了作品的趣味性,使孩子们更有兴趣吟唱它。又如丁曲的《冬瓜》:“冬瓜,冬瓜,地上躺;呼噜,呼噜,睡得香;一个一个长得胖。”既有对形体的摹拟,也有启发联想的对声音的摹拟,增添了作品的情趣。

6.反复。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它的主要作用是运用在儿歌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同时,反复的表现手法还可以使儿歌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表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郑春华的《排好》:“排好,排好,小狗,小猫……”,“排好”连续反复两次,强调“排好”。二是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如黄庆云的《摇篮》,在每一节的结尾“是摇篮”,间隔四次反复,一咏三叹,把读者带进一个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中。

7.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它的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同时也能使儿歌的抒情状物有起有伏,生动别致。如杨子忱的《雨滴滴》:“天上落下雨滴滴,浇得红花开一地。多少雨滴在飘落?一滴两滴三四滴……天上落下雨滴滴,浇得草儿绿又绿。滴滴雨滴落在哪?落南落北落东西……”这首儿歌,如果没有两个设问句式的穿插,就会显得平板。

八、认真修改,去粗取精

文章不厌千回改。好作品是“改”出来的,儿歌的创作也一样,写好儿歌后,一定要进行反复的推敲、修改。例如,一位作者写了一首叫《螳螂》的儿歌:

一只螳螂,举起两把大刀,

走了三步路,要去割青草。

幼儿文学作家圣野对这首儿歌作了修改:

一只螳螂,举起大刀,

一跳一跳,去割青草。

修改后的儿歌更加简练,突出了螳螂爱蹦跳的特点,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螳螂活泼的模样;同时句式更工整,节奏感更鲜明。

儿歌写好后,还要多读几遍,读给同学听,读给小朋友们听。通过诵读检验其是否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小朋友的反应检验其是否具有幼儿情趣、是否简洁通畅。

下篇更精彩 敬请您期待

2020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