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五彩线是哪五种颜色代表什么(五彩线是哪五种颜色)

五彩线是哪五种颜色代表什么(五彩线是哪五种颜色)

什么是五色线?关于五色线的由来

什么是五色线?

五色线,又作五色綖、五色缕、五色绳、五色丝。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细丝为一条之线缕。依大日经疏卷五载,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之真言各加持一色,复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

五色即五如来之色,表示五智,亦为信、进、念、定、慧五法之标帜,故五色线可用于灌顶道场,作金刚线、坛线、结线、腰线等。其中张于大坛之金刚橛者(一般称坛线),及灌顶时授给受者而系于其手者,称为金刚线。作二十一结,灌顶时授给受者之线,称为结线,或称二十一结修多罗(修多罗,线之意)。作七结而系于腰者,称为腰线。又于曼荼罗之五方埋设五宝、五谷等物时,可用五色线系缚包裹物之口。又印度婆罗门之臂上系五色线,佛于比丘禁之,然准许患病比丘系此线,咒之以除疾苦。

关于五色线的由来

五色绳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青色属木,代表东方,赤色属火,代表南方,黄色属土,代表中央,白色属金,代表西方,黑色属水,代表北方。以动物为标志,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龟蛇),中央为黄龙,均为灵物。

五色绳可以驱邪避瘟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功能明显,因为至今没有关于这几种色彩为什么会消灾去病的具体说明。可见这是俗信中具有魔力和象征的神奇物,和节日用的艾叶、菖蒲、雄黄等医药功用显然不同,纯属俗信求吉的需要。

辽代北方民族妇女于端午日系五色绳于手臂上,俗称合欢结,辽代妇女把五彩绳扎成人形簪在发髻上,也叫长命缕。辽、金皇帝系五色绳,并遍赐群臣僚属五色绳,又称赐长寿缕。江南用纸帛折菱角方后再缠以五彩绳,于节日相互馈赠,妇女将这种叫做“襞方”的节日饰物缀在胸前,以示妇女在女性劳作方面的功绩。这些习俗已经与避兵鬼、除病瘟关联不多,更多的是从正面祝福祝寿。这正是端午节在驱邪避瘟的同时所具有的祝贺祈寿的积极主题。

母亲的五彩绳

五月五,过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北方地区很少有赛龙舟的活动,但是很多传统习俗还是一直源远流传的,如吃粽子、插艾蒿、系五彩绳等。

在我心中,系五彩绳是端午节最充满童年回忆的事情了。史料记载,端午节系五彩绳自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五彩绳也叫五色线,是由白、红、黑、黄、青(蓝)五种颜色编制而成的。从阴阳五行学上讲,这五色分别代表木、金、水、火、土。同时,象征东、南、西、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端午那天,将五彩绳系在手腕上、脚腕上,相传具有辟邪及祈福等美好寓意。

据说,五彩绳要在太阳出来之前系上才最灵。所以,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天还蒙蒙亮,母亲就会早早起床,趁着我们熟睡将提前准备好的五彩绳系到我们手腕上。然后,温柔地坐在床边等着我们起床,再轻轻说上一句,“今天就是端午了,希望你们都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为了给孩子们更多新鲜感,五彩绳的编制花样的稍有些不同。有的线粗一点,有点细一点;有的颜色深一点,有的浅一点……孩子们对五彩绳的用意是懵懂的,但是看到手腕上的彩色绳子都会高兴不已。毕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孩子们并没有多少好看的玩具和饰品,而五彩绳却可以作为一种漂亮的装饰。端午节早饭过后,我和妹妹都会跑出去跟邻里的小朋友们聚在一起。这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伸出胳膊来比较,看谁的五彩绳更漂亮。

五彩绳,大多会系到端午节过后。下过第一场大雨后,我们通常将它剪下来,扔到家门前的水沟里,让雨水把它冲走。这样,寓意让大水冲走一切不好的疾病、邪恶、瘟疫等。

手巧的妈妈还会在端午前的晚上,给我们缝制几个香囊。有小老虎、小钱包样式的,等等,里面装有香草配成的香料,最后再用五种颜色的绳子拴着,戴在身上也有驱虫除秽的作用。

长大成家后,我离开了家乡定居在城市里。每到端午节,外面也有很多漂亮的、样式更美的五彩绳在卖,但是我最怀念的却还是小时候母亲为我们系的五彩绳,因为那不仅仅是一根普通的绳子,更蕴含着母亲对我和姐妹浓浓的爱意。

责任编辑:龚蓉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网络中国节·端午】 端午,你都知道哪些习俗?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农荫蝉鸣夏始忙,万物软语呢喃

仲夏凉风刚拂面,端阳粽子已飘香

端午节由来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习俗中国传统节日01系五彩绳、佩香囊

端午安康

五色线主要是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线组成的,这五种颜色被称为吉祥色,在端午节这一天戴上,可以保平安。

后来,系五彩绳这一习俗,也逐渐演变成挂香囊,香囊里放有五彩绳,再后来香囊里放五彩绳逐渐演变成驱邪的符纸和驱蚊的香料,逐渐有了祝福、祈福的意义。

02赛龙舟

赛龙舟的习俗,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为了纪念投江祭父的曹娥和为父报仇的伍子胥。赛龙舟一是为了驱散水中鱼虾,纪念先魂,二是为了祭水神。如今,赛龙舟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

03挂艾草、菖蒲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庭院的清洁和整理。人们会在门眉、堂中等显眼的位置插上艾条和菖蒲,北方地区以艾草为主,南方地区则以菖蒲为主。

艾草,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它们被认为有驱邪辟恶的功效,可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平安。

04画额

画额,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大人们将它看作驱除邪祟的吉祥物,孩子们把它看做游戏。有古诗称“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对孩子而言,画额也是一份珍贵的回忆。

05

放纸鸢

放纸鸢即是放风筝,有“放晦气”祈福消灾求吉呈祥的寓意,一般纸鸢上会画有吉祥图案或吉祥文字,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节,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端午节饮食中国传统节日

01吃粽子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后来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02饮黄酒

雄黄又被称为“鸡冠石”,从化学角度看,雄黄是一种毒物。但雄黄酒并不是雄黄制成的酒,而是在酒中加入微量雄黄。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间, 以法诸毒。

03吃咸鸭蛋

端午节吃咸鸭蛋是一大习俗,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炎夏日来临,动植物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有利保持身体健康。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碧爱香蒲处处忙细缠五色臂丝长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编辑:刁建伟 姚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