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中国民居纪录片(中国民居)

中国民居纪录片(中国民居)

高分纪录片《中国民居》首度广州放映,两季均入藏广州图书馆

10月28日下午,由广州图书馆主办的对话《中国民居》2023展映交流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网络热播的纪录片《中国民居》第二季首次在广州举行线下播映活动。

活动邀请了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保继刚教授、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朱良文教授、王军教授、陆琦教授以及众多民居及建筑界、纪录片界知名学者专家,与观众分享民居里的家国情怀,并围绕“乡村保护和发展”以及“纪录片助力乡村振兴”两个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与会嘉宾齐聚一堂。

1 通过“老房子”讲述“家园”的故事

“我们必须跑在坍塌与遗忘之前,去倾听一遍中国老房子的心里话。”看过纪录片《中国民居》的朋友一定对这句话不陌生。2019年,一部集结了多位顶级建筑师、设计师共同打造的、致力呈现传统民居建筑和居住生活的人文纪录片走红网络。首季上线B站便收获9.7分的高分,上线至今社会反响热烈,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关注和推荐。

当那些承载着中华传统生活的老房子被装载进影像日记中,重新走入大众眼前,一段关于传统老宅的记忆倏然被唤醒。人们开始反思关于乡村的保护与发展,我们如何才能不让美好遗失。作为国内首部以中国传统民居生态为主题的系列人文纪录片,《中国民居》是通过“老房子”来讲述“家园”的故事?如何填补民居科普领域的影像“空白”?

据悉,该片联合全国高校民居研究领域的顶尖学术力量,以“民居”建筑为载体,对传统民居的智慧和文化、保护和发展等多维度问题进行记录与探讨,进而引发家国情怀由来的思考。2023年,《中国民居》再次推出第二季,主创团队走访了云南哈尼族阿者科村蘑菇屋、河南陕州地坑院、浙江丽水石头屋,继续借助实地体验和互动交流等形式,以贴近生活的镜头语言和叙事,发掘一个个民居生活者的生活故事,带观众重新审视民居里“摸得到的历史”,让大众从老宅里的记忆引发思索,为民居和传统村落的发展打开新的可能。

目前,《中国民居》两季都已入藏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为热爱民居文化和纪录片的公众提供观影服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广州图书馆官方公众号获取影片展映信息。

2 旧建筑如何拥有新未来?

“《中国民居》不仅是一部讲述建筑与民居的纪录片,更多维度展现了真实的乡村生态,通过民居反映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折射出当代乡村的许多问题。”纪录片的专业视角和思想深度触动了很多人,也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与思考。

在谈到乡村民居的保存与发展时,刚刚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尤利西斯奖的保继刚教授表示,民居建筑保护的投入是巨大的,在资金压力下,如何可持续地进行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普遍的难题,而旅游是目前全世界民居建筑这一类遗产保护最可持续的一种方法,通过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民居建筑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

保继刚教授发言。

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朱良文教授发言。

当前,数字化时代也为文化遗产旅游拓展了空间,巧借影像力量来盘活这类文化遗产成为年轻人的兴趣所在。来自河南陕州的九零后知名视频博主陕塬朱十七回忆了自己从城市回到故乡陕州,开始利用“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当地民居地坑院的经历。她表示,新媒体和影像视频的力量可以让乡村民居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对这些传统民居进行改造更新,她相信旧建筑会有新的未来,吸引到更多年轻人回到这里。

知名视频博主陕塬朱十七发言。

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远道而来广州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农牧环资委主任阿夏·彭措达哇也结合自己多年的乡村工作经验谈起纪录片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他表示,纪录片对于留存村落历史、传播民俗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热烈欢迎中国民居项目第三季能够到玉树来拍摄,让更多的人了解藏式建筑和当地生活。

阿夏·彭措达哇发言。

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王军教授发言。

《中国民居》第二季入藏广州图书馆捐赠仪式。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通讯员 李玉 莫政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