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2023年建国几周年(建国几周年)

2023年建国几周年(建国几周年)

人民日报国庆评论: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三周年

山河披锦绣,盛世写华章。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七十三载栉风沐雨,七十三载春华秋实,亿万中华儿女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正昂首阔步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历史的年轮,镌刻下奋斗者的足迹。回首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从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并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到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再到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极大增强了亿万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和信心。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升腾生机勃勃的气象,奏响强国复兴的乐章,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这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是一个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民族。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10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我们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稳中求进,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多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我们充满书写历史的自信,我们满怀创造历史的豪情。73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上空冉冉升起,中华民族迎来浴火重生的曙光;今天,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深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必须深刻认识到,“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我们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最大限度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鼓足信心、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时代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郭长刚:建国100年,2023年“土耳其梦”会否如期实现?

【导读】今天(3月23日)上海市府新闻办宣布,上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自24日零时起由一级调为二级。

3月18日晚上,文汇讲堂听友特别场在千聊直播室举办,千余人次聚焦《土耳其,到底在做什么》主题,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土耳其项目主任邹志强,先后做了主题演讲并回答听友问题。现将直播内容整理后分两次主讲,两次互动刊发。此为主讲上,由郭长刚所长梳理土耳其发展定位,邹志强分析近年土耳其经济发展现状。主讲下将聚焦土耳其的对俄、对美、对欧盟、对中国关系及其中东强国梦。

郭长刚(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今天我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谈点看法,第一是土耳其的国家定位或发展目标,这对我们理解土耳其非常重要;第二是土耳其与欧盟、美国、俄罗斯的关系,相互之间龃龉不断,分分合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第三是中土关系。

中国把复兴之路的两个百年计划称为“中国梦”,土耳其也有一个“土耳其梦”,到2023年建国100年之际,土耳其要跻身世界十大经济体,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中枢国家”,而目前国民经济总量排名第17位,这也是埃尔多安执政推行的“新土耳其”的核心点,它决定了土耳其对自己的发展定位,而这个定位是观察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

从奥斯曼帝国走来,1923年建立现代土耳其,走西方世俗化道路

土耳其由奥斯曼帝国发展而来,当年的奥斯曼帝国也像近代的中国一样,遭受西方以及沙俄的欺凌,可以用理解中国近代史的视角去理解奥斯曼的近代史。奥斯曼帝国也在寻求强国之路,致力于向西方学习,建设像西方那样的近代化国家。最终,阿塔图克·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人民革命成功,于1923年建立了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

土耳其第一任总统凯末尔(1881-1938)被誉为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

土耳其建国之后,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走西方的世俗化道路。本来,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穆斯林社会,土耳其建国后,凯末尔实行严格的西方化的政教分离政策,将伊斯兰教排斥出公共领域,妇女不能戴头巾等。外交政策上,土耳其也完全倒向了西方,1952年加入了北约组织,成为北约也就是西方阵营的一员,从而与前苏联、与我们中国成为敌对的一方,在朝鲜战争中,土耳其军队与我们的援朝志愿者对垒。凯末尔的所有政策被统称为“凯末尔主义”。

“全球六十年代”,凯末尔主义遭质疑,伊斯兰主义崛起

但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土耳其社会上出现了传统与现代之争。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在整个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各种革命、各种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比如,第三世界有民主解放运动、美国有民权运动、女权主义、反战运动,欧洲也遍布各种革命,如巴黎有1968年学生抗议运动,等等。学界甚至还专门为这一现象起了个名字叫“全球六十年代”。在土耳其,那些维护土耳其文化传统也就是伊斯兰传统的人认为,土耳其社会之所以出现那么多问题,都是“凯末尔主义”出了问题,都是全盘西化的结果,他们要求回归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就是伊斯兰传统。

1970年,土耳其政治家、前总理纳杰梅丁·埃尔巴坎(Necmettin Erbakan, 1926-2011年)创建了第一个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政党——民族秩序党,标志着伊斯兰主义正式在土耳其社会政治中崛起。

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政党的主要思想特征表现为:实现土耳其的经济和精神发展(类似中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重现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辉煌,运用宗教话语解释政治问题,积极培养接受伊斯兰主义的新公民;对凯末尔主义表示怀疑,希望能再造一个与西方文明相抗衡的文明,即重新理解并确认伊斯兰文化对于土耳其进步的意义,批判对西方的盲目羡慕与模仿心态,恢复奥斯曼帝国时的辉煌;外交政策由亲西方转向亲伊斯兰世界。

埃尔多安树立“新土耳其”目标,2023年跻身世界前十经济体

现在埃尔多安的正义与发展党,就是属于伊斯兰主义政党。正发党执政后,提出了一个土耳其的“百年目标”,就是要在土耳其建国100周年,也就是2023年之时,实现“土耳其梦”,由经济总量的世界第17位挤进世界前十位。

埃尔多安(1954-)2017年5月重新当选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主席。(新华社)

埃尔多安正发党所追求的国家目标被称为“新土耳其”。“新土耳其”之所以称为新,和伊斯兰主义政党的主张是高度重合的,体现在如下几个维度:

在国家政治模式上,突破凯末尔主义在政教关系上的专断,强调伊斯兰传统和民主政治的结合,寻求宗教与世俗主义之间的平衡;

经济上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通过私有化、吸引外资等措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对外政策上,调适传统亲美、亲西方的外交路线,积极介入中东事务,并以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自居,奉行多维度和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包括重视发展与中国和俄国的关系;

在身份认同上,更加强调自身文化的主体性,重视伊斯兰因素和奥斯曼历史在维系和建构国民认同上的价值。

土耳其社会政治发展的简单回顾,有助我们理解当下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在内政、外交等各方面的政策和表现。

邹志强(上外中东所土耳其项目主任)——

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外向依赖严重,实现梦想面临挑战

尽管埃尔多安雄心勃勃,但是近年来土耳其经济增长乏力,当前仍未从2018年下半年里拉危机以来的衰退状态中走出来,货币贬值的风险始终居高不下,发展前景不明朗。

具体来讲,2019年土耳其的实际GDP增长率只有0.2%,通货膨胀率高达15.7%。与此同时出兵叙利亚以及一系列的外部行动,对国内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些负担,包括难民问题。

今年2月,在土耳其埃迪尔内,难民和非法移民步行前往土耳其与希腊边境。(新华社)

土耳其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欧美,高度依赖外部资本流入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本身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特别是对外资流入的依赖使土耳其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标准普尔曾经把土耳其评为新的“脆弱五国”之首,认为是他唯一一个在所有指标上都很脆弱的主权国家。欧盟是土耳其最大的经济伙伴,占到土耳其贸易总额的42%以上,出口占的比例更高,外国直接投资的60%,国际借贷大部分也来自于欧盟国家。另一方面,高美元化的负债,还有依赖美元资本流入,又使得土耳其对美国的金融经济政策相当敏感。美国一说要制裁土耳其经济就直打哆嗦了,里拉就要大跌。

总体上说,土耳其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重大问题,近年来丧失增长动力,加之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未来土耳其经济增长率可能长期在低位徘徊。在此背景下,埃尔多安提出的“新土耳其”和“2023年愿景”实现困难,面临的国内发展压力和执政压力都日益增大。

(整编 李念)

主讲下篇:

郭长刚/邹志强:强国定位让土耳其外交“勇”走钢丝

作者:郭长刚 邹志强

编辑:袁琭璐

(新华全媒+)(1)国庆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3年10月1日

国庆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我和我的祖国》歌曲MV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视频加载中...

在2023年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之际

贵州省遵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特别制作

《我和我的祖国》歌曲MV

谨以此片祝福伟大祖国

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属于人民的伟大光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旭日东升,红旗飘扬,我们共同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3周年华诞。

73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生的共和国迎着朝阳向前进。73年后,在东方的曙光渐明渐亮中,新时代的共和国重整行装再出发。今天,我们回首峥嵘岁月,共享伟大荣光,踏上全新征程。

73年上下求索,73年风雨兼程,73年砥砺奋进,历史的跨越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73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奠基立业,掀起热情澎湃的建设浪潮,乘着强劲浩荡的改革春风,张开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告别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不渝、不惧牺牲,以英勇顽强的奋斗书写震古烁今的壮丽史诗,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面对天安门广场上排山倒海、激昂振奋的人民群众,毛泽东主席高呼:人民万岁!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面对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飞跃的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高呼: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

这句呼喊穿越世纪的风云,响彻历史的天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民,还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从建立新中国到建设新时代,“人民”二字鲜明镌刻在党的旗帜上,深深融入进新中国的根基中。

73年的历史,是一部亿万人民奋斗不息的历史,更是一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进行探索实践,最终建立起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浩浩历史长河,惟有真理才能永恒。今天,我们更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伟大创造”的深刻含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宪法实施提高到新的水平。把宪法实施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全面实施,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3件,以立法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

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十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关于监督工作的150多个报告,检查50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35条具体措施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为民用权、为民履职、为民服务。

十年跋涉,十年笃行。这十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有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激昂话语还在耳边回响,新的征程已在奋斗中启航。共和国从青春走来,向未来奔去,中国民主承前启后,走向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凝聚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当共和国迎来73周岁的第一缕曙光,国与民深情相拥,一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绚烂红日正在辉煌升腾。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自信,我们期待,我们豪情满怀。

祝福祖国!祝福人民!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记者:宫宜希

编校:王 岭

责编:张钰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