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年兽的由来简短100字(年兽的由来)

年兽的由来简短100字(年兽的由来)

“年兽”传说:过年习俗的由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是充满欢乐的气氛,可你可知道为什么要过年?这其实隐藏着一个关于年兽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它每到农历新年就会出来骚扰人们,伤害村庄里的小孩和家畜。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人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来驱赶年兽。

·有人说年兽最怕红色和火光,于是人们就在门前贴上红色的对联,挂上红色的灯笼,穿上红色的衣服,用火铳和鞭炮来驱赶年兽。

·还有人说年兽最怕响声,于是人们就敲锣打鼓,大声呼喊,用噪音来吓唬年兽。

就这样人们齐心协力终于把年兽赶走了,迎来了一个平安祥和的新年。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过年当做了一个庆祝胜利,祈求平安的节日,并将这些习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虽然年兽只是一个传说,但它却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灾害和邪恶势力的抗争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过年不仅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也是一个感恩的节日。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人本手祖,祈发祭祀,带长添租,报本反处。

除夕的传说故事50字100字简单介绍 除夕年兽的民间神话传说

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人过除夕却不知道除夕为何要守岁、放鞭炮。其实这和除夕的传说故事有关。民间流传着好几个除夕的传说,小编整理了除夕传说故事的简单介绍,带大家了解除夕年兽的神话故事。

除夕的传说故事

除夕的传说故事50字简单介绍

在上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就叫做“年”,每到现在农历大年三十的时候出来作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后来发现年怕爆竹爆炸时的声音,所以每到它要出来的时候人们就放爆竹吓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所以,人们就可以平安的度过这段时间了.而且由此就把这段时间叫做“过年”。

除夕的传说故事100字简单介绍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一天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除夕的传说

除夕年兽的民间神话传说

故事一:熬年守岁(年兽的传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除夕的神话故事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故事二:七郎射夕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当大雪封山,夕聚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年,村子人在准备避难时,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诉孩子,夕追到这,看到人们在伐竹就匆忙走了。

孩子一思索,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

等到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可大家因为害怕,都僵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夕被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却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七郎。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据说这就是除夕之名的由来,而挂红布、点竹节,逐渐演化为后世的贴福字、放炮竹。

故事三:春联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少儿英语学习之绘本故事No.129:《年兽传说》The legend of Nian

小朋友们知道关于“年兽”的故事吗?为什么每到过年,我们都要敲锣打鼓放鞭炮呢?今天来听世尔的老师给我们讲讲“年兽”的故事。

今日口语:

He said he could scare away the beast.

他说他可以吓走野兽。

知识点:

scare

v. 受惊吓;恐吓;吓走

n. 惊吓;惊恐

词汇搭配:

get a scare 吓一跳

cause a scare 引起恐慌

例句:

You did give me a scare.

你真吓了我一跳。

Don't scare the children.

不要吓着孩子们。

She was terribly scared.

她受了极大的惊吓。

少儿英语学习之绘本故事阅读:

更多少儿英语故事尽在世尔官网

少儿英语学习之绘本故事No.129:《年兽传说》The legend of Nian

小朋友们知道关于“年兽”的故事吗?为什么每到过年,我们都要敲锣打鼓放鞭炮呢?今天来听世尔的老师给我们讲讲“年兽”的故事。

今日口语:

He said he could scare away the beast.

他说他可以吓走野兽。

知识点:

scare

v. 受惊吓;恐吓;吓走

n. 惊吓;惊恐

词汇搭配:

get a scare 吓一跳

cause a scare 引起恐慌

例句:

You did give me a scare.

你真吓了我一跳。

Don't scare the children.

不要吓着孩子们。

She was terribly scared.

她受了极大的惊吓。

少儿英语学习之绘本故事阅读:

更多少儿英语故事尽在世尔官网

儿童有声故事 | 年兽的由来

声音精灵

旁白|何唱

外婆|企鹅姑娘

嘟嘟|哈士宁

年娃娃|张洋气

灶王爷爷|无语僧

年 兽 娃 娃

亦知淘|文 甜老虎|图

“嘟嘟,赶紧睡觉吧,不然年兽会来吃掉你的!”

外婆一边说着,一边关上灯,带上门走了出去。

外婆忘了拉窗帘,月光照进来,整个屋子都浸在一汪银白色的水里,亮堂堂的。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嘟嘟回想着外婆刚才讲的年兽故事自言自语:

“原来贴红对联,放鞭炮都是为了吓跑年兽,过年是为了庆祝没有被它吃掉,看来这年兽可真是够恐怖的!”

“世界上真的有年兽吗?它真的会吃人吗?要是真的有,它来吃我了怎么办?”

嘟嘟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睡不着,不由得缩成小小一团,把被子又裹紧了些。

这时,他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好像桌子上什么东西掉下来了。接着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是不是有老鼠?

嘟嘟吓得钻进被子里,刚想大声叫外婆,又想起外婆说,过了新的一年,嘟嘟又长大了一岁,是个小小男子汉了。

“嗯,所以要勇敢一点!”

这样想着,嘟嘟勇敢地探出了头,决定自己赶跑老鼠。

嘟嘟朝桌子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说话也结巴起来:

“啊,你,你是谁?!”

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穿着红肚兜,扎着一个小揪揪,额上还有两个小小的犄角,正坐在桌子上,捧着一块红豆年糕准备吃。突然听到嘟嘟的声音,他不由得也大吃一惊,于是也结结巴巴地说道:

“我,我是年,年娃娃。”

“年娃娃?”

嘟嘟坐起身,困惑地挠了挠头。

“是呀是呀!”

胖娃娃一边咬着年糕,一边大大地点头。

“年娃娃,年……年兽!你认识年兽吗?!”

嘟嘟兴奋起来,一咕噜跳下床,蹿到年娃娃面前。

“年兽?”

年娃娃咬下一大口年糕,脸颊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道:

“我当然认识自己呀!灶王爷爷说,年兽就是人给我取的名字。”

“你?灶王爷爷?年兽是你的名字?”

嘟嘟困惑地睁大了眼睛。

“是呀,从前我喜欢跑下来玩,灶王爷爷不准我乱跑,怕我吓到大家,就给人间制造梦境,让他们以为我是吃人的怪兽,这样,就没人跟我玩儿了……”说到这里,年娃娃圆圆的大眼睛里涨起了委屈的眼泪。

听了年娃娃的话,嘟嘟忍不住大声说道:

“啊,太过分了!灶王爷爷怎么能这样呢!这么说,外婆讲的故事,说你吃人,害怕红色,大响声和火光,也是他制造的骗人梦境咯?”

“是呀是呀!”

见嘟嘟很同情自己,年娃娃也激动地扔下年糕,挥舞着小胳膊:

“我才不会吃人呢!我最喜欢红色,最喜欢看热闹,噼里啪啦的声音,红通通的火光,好多人在一块儿,可好玩啦!你们人真聪明,做了一个叫什么,鞭,鞭炮的东西对吗?炸开的时候还有好多图案,好漂亮呀!”

年娃娃看起来小,说起话来却像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听得嘟嘟都呆了。

年娃娃见嘟嘟半天不回应,伸出一根胖胖的手指,戳了戳他,嘟嘟这才回过神来。

“那……那你从哪里来呢?你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我的房间?”

年娃娃得意地咧开嘴,露出米粒般的小白牙:

“哈哈哈,我当然是从家里来的呀。灶王爷爷打盹儿了,我偷偷溜出来的。”

他又捡起年糕,咬了一口,摇头晃脑地说道:

“灶王爷爷看我看得可紧啦,我都好久没溜出来过了。趴在云上兜风的时候,闻到了这里红豆年糕的香味,好想吃呀,就顺着月光进来了。没想到打翻了年糕罐子,把你吵醒了……”

说到这里,年娃娃好像想起了什么,小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嗫嚅道:“灶王爷爷说过,不可以偷偷拿别人的东西……对不起…”

他放下年糕,偷偷看一眼嘟嘟,又恋恋不舍地看看年糕。

嘟嘟大方地摆摆手:

“没有关系的,这些都给你吃!”

他拿起一块最大的年糕,塞到年娃娃的手里:

“这是外婆做的年糕,放了很多红豆沙,真的很好吃喔!”

年娃娃捧起年糕,高兴地咬了一大口:

“我闻到这个味道,就知道是很好吃的年糕!我可以带一块回去给灶王爷爷尝尝吗?他可喜欢吃人间的年糕了,但是每次都吃多,被糊住嘴巴,不能跟玉帝爷爷汇报工作,被说了好多回,所以好久没吃过啦。这次我等他汇报完,再给他吃,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嘟嘟笑了,说:

“这个故事外婆早就给我讲过啦,我们吃甜甜的年糕,就是为了糊住灶王爷爷的嘴巴,不让他去跟玉帝说人的坏话,没想到,这也是真的呀!”

年娃娃忙不迭地点着头,想了想又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其实灶王爷爷很好的,他都不说人坏话的。”

嘟嘟吐了吐舌头,找出一张大大的彩色玻璃纸,把年糕罐子里的年糕都包起来,递给年娃娃:

“不管怎么样,这些都送给你啦。”

“哎呀呀,这怎么好意思,真是太感谢啦!”

年娃娃抱着一大包年糕,兴奋地站了起来:

“认识你真开心!”

“不用客气……啊!”

嘟嘟正开心地说着,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倒吸一口凉气,指着桌上的影子尖叫起来——年娃娃站起来之后,没了年糕罐子的遮挡,桌子上居然出现一个怪物的影子!长长的犄角和尖尖的獠牙突出,嫩藕般的小手,倒影却是五个锋利的爪子!

看到嘟嘟害怕的样子,年娃娃好像明白了什么。他低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抿了抿嘴,低下头小声说道:

“你不要害怕,我不是故意要骗你的……虽然我是长得有点吓人,但我不会伤害你的!而且,我都变成小娃娃了呀,只是影子还变不了,在月光下就会露出本相……”

这时,云朵飘过来,遮住了月亮,屋子里突然变得黯淡,年娃娃的影子也消失了。他慌张地捂住嘴巴:

“啊,是灶王爷爷醒了!”

话音刚落,无数银白色的光点从窗外涌入,不过几秒钟,就汇聚成了一个白胡子,白眉毛,红衣服,黑帽子的老头儿。

“您就是灶王爷爷吗?”

嘟嘟小小声地说道。

“哈哈哈哈,怎么,小孩儿,你也认识我?”

老头儿哈哈大笑起来,走到桌子前,一把抱起年娃娃:

“你这个小淘气鬼,又偷偷跑出来了!”

“我都好久没出门玩儿啦……就这一次,就被发现了,可真倒霉……”

年娃娃嘟起了嘴。

灶王爷爷脸一板:

“你还想出门玩儿?你上次出门,整整一个村的人都被你吓晕了,玉帝爷爷说,你修炼成人形前不准出门,你忘了吗?”

“我这不是已经修成了嘛……”

年娃娃不服气地小声嘀咕道。

“修成了?你看看你的影子,不就吓到了这个小孩儿!要是玉帝爷爷知道了,又要罚你了!”

灶王爷爷瞪着眼睛说。

“没事没事,我没有被吓到!”

嘟嘟见年娃娃被灶王爷爷训斥几句,扁起小嘴,眼看就要哭了,连忙上前劝道:“嘟嘟是个勇敢的小朋友,一点也不害怕!年娃娃很可爱的,我很喜欢跟他玩儿,灶王爷爷,您就别训斥他啦。”

“就是就是,我都十年没吃过红豆年糕了嘛……”

年娃娃见嘟嘟为他说话,又小声辩解起来。

“哎,你这个小淘气包哟!”

灶王爷爷又好气又好笑,无奈地叹息道。

年娃娃眼珠一转,从灶王爷爷怀里扭出去,跳到桌子上捧起一块年糕,递到灶王爷爷嘴边:

“灶王爷爷,您吃这个,可好吃啦!”

“哼!”

灶王爷爷吹了一下胡子,本想不理年娃娃,却受不住红豆年糕的诱惑,忍不住咬了一口,笑道:

“是好吃,怪不得你这个小家伙走不动了!”

笑罢,他又板起了脸:

“不过,你还是该回家了!”

“嗯……”

年娃娃转向嘟嘟:

“等我的影子也能变成娃娃了,再来找你玩哦!”

“等你的影子变成娃娃,那是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也许一年,也许一个月,也许明天就成了呢……”

“明天来呀?”

嘟嘟很喜欢年娃娃。

“啊,我的明天,就是你的明年啦。再见到你的时候,你肯定长大了不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认出你呢……不过,一定不要忘记我呀!”

年娃娃站起来,拉着嘟嘟的袖子,认真地说道。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

嘟嘟郑重地握住年娃娃的小手。

“你真好,我们是好朋友啦!以后,以后再见啦!……啊对……你一定要帮我告诉大家,我不是怪兽呀,我也是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呢……”

年娃娃抱着年糕,一边和灶王爷爷一起融化在黯淡下来的月光里,一边大声说道。

“我会的!你是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可爱的朋友!”

嘟嘟对着月光射来的方向,用力挥着手。

房间完全黯淡下来了,嘟嘟爬回床上,沉沉地睡着了。

醒来时,听到外婆的声音:

“嘟嘟这孩子,昨晚上居然偷吃了一整罐年糕,可不要吃坏了肚子!”

嘟嘟眨眨眼,原来昨晚发生的事情不是梦呀。

他来找我,让我把他和年娃娃的故事写下来,告诉大家,年兽其实是个可爱的小娃娃。这是他对年娃娃的承诺。

对了,如果你家今年做了好吃的红豆年糕,说不定也能碰到来吃年糕的年娃娃呢。记得给他打包一些,让他带回家哦。

相关阅读

春节习俗故事 | 鼹鼠先生过大年

亲子故事|精选童话合辑

传统故事新编|哪吒的新发明

有声故事|山精的旅店

—— 本 期 阵 容 ——

作者/

亦知淘:来自淘淘国的信使,喜欢阳光,巧克力,山茶花,专门编织梦的故事。

插画师/

甜老虎:人形硬糖分裂器,人工智能造梦机。

声音精灵/

何唱:巴黎索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书店女主人,旅居法国的自由译者,两个混血小魔头的妈妈,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呵护心中文艺情怀。微信个人公众号:寻找小王子。

企鹅姑娘:混童话专属大企鹅一只,喜欢吃吃喝喝,偶尔自娱自乐。

哈士宁:很二很正经。

张洋气:预备役白富美。

无语僧:一个混迹于城市中心的边缘人。声音爱好者,对孩子的声音毫无抵抗力的大人。

翻牌手/

王艺晓

儿童团/

金老板/王艺晓/哈士宁

在外文童书大肆被引进的今天,真正具有中国民族精神、传递中华文明价值、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原创优质中文儿童文学作品寥寥无几。那些能创作出冰雪皇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哈利波特那样的传世之作的中国儿童文学作者,似乎还在等待伯乐,我们想找到你——

我们想用一百万,发掘好作者,悬赏好故事

混童话·百万现金征稿计划

2019年,混童话举办首届“花童杯”网络儿童文学大赛,并拿出100万的资金,全部用于本次大赛的征稿奖励。我们想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激发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高峰。

年的由来——年兽

年兽又称年。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恶兽。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会遭受到残酷的大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屠杀武器。屠杀结束后,年兽会吃掉所有人的头颅。为了防止有人诈死或侥幸逃脱,年兽假装离开村子后折回来屠杀幸存者,甚至让村子发生剧烈的晃动。就连婴儿、孩童都难以幸免。人们利用年兽的三大弱点,放爆竹(会吓坏年兽),贴春联,驱赶年兽的进攻。为了防止年兽的再次骚扰,放爆竹、贴春联渐渐成为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潜移默化地沿袭至今以及影响世界各地。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年”的声音,故名年兽。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的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的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因为“年”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在夜里除掉这只怪兽,除夕由此而来。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年”,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年”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等。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乡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年”不再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如今我们过年的很多俗语与习惯都来源于这个传说: 年初一: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记得赶走年兽的这个故事,就把天明后的早晨就叫年。又是正月初一,所以又叫大年初一。

守岁: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待的过程。守岁就是守着碎竹片的简称。 除夕:腊月卅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年”的这一夜。 红布:如今的对联。而除夕夜里大家饿了,拿东西出来吃则演变成了我们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如今的年夜饭。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