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养生大全女生知识(养生大全)

养生大全女生知识(养生大全)

食物就是最好的药!中央保健专家公开的食疗大全!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其实食物不仅是用来填饱肚子,更是防病养生的好“药”!平时注意健康饮食,食物吃对了效果翻倍,胜过吃药!保健专家教你这样吃,快来学一学!

△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研究员,中央保健委员会预防保健会诊专家赵霖

1. 山东人吃大蒜抗病毒

2003年SARS期间,我在电视台做节目时问主持人:请您给我报一下山东省“非典”的发病率。主持人回答:只有1例输入病例。

这是为什么呢,虽然大蒜不能治疗SARS,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SARS闹在广东,不闹在山东呢?

首先,山东是孔孟之乡,山东人爱吃大葱大蒜。大葱大蒜,又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青霉素”。同时,山东的老百姓在春天还有一种时令饮食,叫“小豆腐”。

有钱人用豆腐,没钱的用豆腐渣,和地里的各种野菜混合起来吃,里面有蒲公英、鱼腥草(中医用于治疗肺部感染的特别有效的中药)、荠菜(古人说“春吃荠菜赛仙丹”),还有苦菜等等。大家看看,这些野菜,都是有抗病毒能力的中药。所以,山东人不得SARS是有科学道理的。

2. 菜花是乳腺癌患者“救星”

研究发现,患胃癌时人体内血清硒水平下降,胃液中维生素C的浓度也低于正常人。菜花不但能够补充硒和维生素C,还提供丰富的胡萝卜素,阻止癌前病变,遏制癌肿生长,对防治胃癌、乳腺癌有效。

现在得了乳腺癌的病人,或是要预防乳腺癌的人,就应该多吃菜花。因为,乳腺癌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菜花含有一种含氮化合物吲哚,能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阻止活性雌激素对乳房细胞的刺激,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

3. 胆固醇高每天吃两块红薯

现在很多人一体检就查出来胆固醇高,跑过来问我吃什么药?其实我说每天吃2块红薯就可以解决!

红薯含8%的膳食纤维,大多是可溶性膳食纤维,通便功能很强。李时珍曾说过,“红薯食之使人长寿少疾”、“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充粮食延年益寿”。

4. 心脏不好多吃些土豆

土豆含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以钾含量最为丰富,每100克土豆含钾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钾蔬菜。

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肿,常服用利尿消肿的药物,易导致体内钾的丢失,导致低钾倾向。因此,常吃土豆既可补充钾,又可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

5. 糖尿病多喝“六级茶”

有一次到北京东城的一个茶叶店,发现好多老人在那儿买一种叫绿珠的茶,因为绿珠是粗老茶,所以价格特别便宜,二十块钱一斤。一般把茶分成一级、二级、三级等等,它大概属于六级茶了,就是很差的茶叶。

我问他们买这茶叶干什么?他们告诉我说这茶能够治糖尿病。我请教了一位老中医,他说这种便宜的老茶,拿回家得用凉开水沏很见效。后来一查资料,古代医书中记载很清楚,粗老茶能够治“消渴症”。

此外,日本国内现在都用这个方法,他们把老茶树的叶子摘下来,然后泡水让糖尿病人喝,其实大家不知道这些六级茶、所谓最差等级的茶,里面茶多糖的含量是一级茶的两倍,而茶多糖是公认的具有很好降血糖、降血脂功效的物质。

6. 茄子生吃可降血脂

当地农村有些小孩把茄子拿起来,生的就这么啃着吃。可大部分人现在怎么吃茄子啊?许多食堂餐厅一做就是“油焖茄子”,由于茄子特别能吸油,炒一个茄子得搁多少油进去啊!我们到社区做营养调查,发现有的居民家里炒一个茄子就要用二两油。

如果茄子生着吃,或把它蒸熟了拌醋、拌蒜吃,就是健康。因为茄子有很强的吸附脂肪的功能,有降脂、降胆固醇的能力。

7. 老人多吃栗子防治腰腿痛

栗子对老年人的腰腿痛有非常好的食疗效果。老年人肾亏、腰腿无力或小便频数者,早晚各细嚼慢咽生栗1~2枚,常食有效。吃的时候要生吃细嚼,把它嚼成浆,然后再慢慢咽下去。

8. 胃口不好吃点醋泡生花生

花生我们叫“长生果”。如果老年人发现胃口不好,堵住了,你就弄几颗生花生仁仔细嚼,嚼完咽下去。

花生还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花生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脂肪酸总量80%。食用花生可使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使其排泄增强,从而降低胆固醇,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效。

9. 老年人便秘多吃菠菜

现在老年人便秘比较多,可以多吃菠菜,菠菜滑利,它就可以通便。《随息居饮食谱》认为,菠菜能“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

10. 从怀孕开始就吃山茶油

山茶油有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与调理。在台湾称为“产子油”、“月子宝”,茶油在民间又叫“补奶油”、“长寿油”。

目前我们国家的妇女生完孩子80%都肥胖,其中20%女性产后永远性肥胖。你要想不胖,怎么办呢?从怀孕开始就要吃山茶油,而且可以吃山茶油炖鲫鱼。

最佳艾灸顺序、时间,从年、月到日,彻底说个清楚!

艾灸是之所以成为现代人追捧的养生之法,是因其绿色、天然、安全、无副作用。一般针对不同的病症,中医总会给出多个穴位,这么多穴位,究竟先灸哪一个?

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这就跟吃西药分饭前、饭后吃一样,时间不对,多少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吸收。同样,艾灸穴位的先后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对艾灸的疗效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艾灸的顺序吧!

1

艾灸穴位顺序

“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

那人体各部位又是如何分阴阳的呢?

作为农耕大国,古代先民一般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在日常保健艾灸时,按照以上方法艾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很多病症调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

2

艾灸最佳时间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

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灸,养肾在下午5-7点灸,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

3从年来说,节气灸、夏冬季灸最好

一、以季节来说,夏季、冬季艾灸疗效最好。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旺之时,此时人体阳气最旺,新陈代谢旺盛。天阳下济,地热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汇,此时人体最应该顺应天序,养好阳。

此时艾灸不仅可以抵抗夏季的暑、湿不生病,还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让冬天有足够的阳气对抗阴寒之气,提高抗病能力,一整年都少生病。

冬天、尤其是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此时进行艾灸,能温阳益气,提高抵抗力。

因此,每年冬天、尤其是三九天时进行艾灸,可以加强和巩固夏季的艾灸疗效。

二、以一年来说,节气艾灸效果最好。

人感天地之气而生,必然受天地之气影响。节气时天地气机变化剧烈。

春夏属阳,春温而夏热,温热为同类,从春变为夏即从升变为浮,升已自然浮;秋冬皆属阴,秋凉而冬寒,凉寒为同类,从秋变为冬即从敛变为藏,敛已自然藏。

但从夏变为秋却不同,夏属阳秋属阴,从阳变为阴需要一个枢机。这个枢机为阳枢,名为少阳,少阳为相火,火气发力,则能扭转阳气上浮的态势,由浮变为敛;

从冬变为春亦如此,冬属阴而春属阳,从阴变为阳也需要一个枢机。这个枢机为阴枢,名为少阴,少阴为君火,火气发力,则能扭转阳气闭藏的态势,从藏变为升。

所以,人身有两个枢机,一则少阳,一则少阴,两个枢机皆属火。人以火为枢机,因为人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人的生命源于太阳,太阳为火,人亦如此,以火立极。生命的阴阳变化,需要火力来作为枢机。

自然界有阴阳的升降变化,阳升阴降,升极而降,降极而升,故二至(夏至与冬至)是大的节点;升降平衡,阴阳均等,二分(春分与秋分)亦是重要的节点;再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为大的节点。

六气变化亦有六个节点,包括大寒、春分、小满、大暑、秋分、小雪。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大的节点,也是最需要枢机发挥作用的时候。

逢节气之时,人气亦变化剧烈,气机必滞塞难行,体虚之人即容易生病,甚至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要想顺利通过,需要用火来枢转。

艾灸用的是纯阳之火,所以说,24节气前后的一星期左右是用艾灸防病、调病的好日子,不可错过。

建议大家在节气之时,用能量平衡灸的保健灸,即艾灸中脘、神阙、关元穴来保健养生,有降阴浊泄风气、扶阳固本之功。

1

艾灸中脘穴

【作用】中腕穴为手太阴、手少阳、足阳明之所生,任脉交会穴。它可以调理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尤以胃病为先,有健脾祛湿、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的功效。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故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凡病者首应调和胃气,胃气调和则谷气生,故此穴为养生保健要穴。

【部位】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时间】艾灸10-15分钟。

2

艾灸神阙穴

【作用】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长寿大穴。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是人的神气出入的门户。艾灸神阙可以调理身体虚损、虚弱的症状。

【部位】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时间】艾灸10-15分钟。

3

艾灸关元穴

【作用】关元穴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是增强元气的大穴位。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部位】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时间】艾灸10-15分钟。

4

从每个月来说,月初八灸最好

月初8天是阳之升的8天,从朔月至眉月,再到上弦月。

朔月,月相尚未出,但阳机已动,非为晦月之月终可比。彼为阳之终,此为阳之始。虽未明见,但其阳机则完全不同。

此时可以坤卦配之,但为坤末,阳动之初。眉月,阳气始升,月相将明,故以阳气始生之震卦配之。值此时,当助阳以促阳之升。

上弦月,也就是阴历的初八,月相半暗半明,阴阳相当,然其时月相虽明而犹亏,故以阴阳相搏之阴卦离卦配之。离卦从阴阳里讲,既是阴阳各半,也是阳之旺极之象,这是后天八卦的理解。

因此,从坤到离,是少阳始升之时,这个时间段里,正好是农历的初一到初八,一个月之里用灸法最妙。

5

从每天来说,午时前后灸最好

据《内经 · 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

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

值得注意的是晚上11点后,除非是急症,否则就不能再灸了。

中午11点—1点是午时,是心经工作的时间,心在五行中属火,古人有“子午觉,卯酉功”之说,所以,午时也不适合艾灸,如果午时艾灸,很容易引起上火。

一天中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10-11点;下午2—4点效果最佳。

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

这和十二经络的运行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一昼夜是24个小时,古代是12个时辰,这12个时辰分别为十二经络所主,就是说每一个时辰有一条经络主要工作,在身体里起主要作用。

12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子时是晚上11点——凌晨1点、丑时是凌晨1点——3点、寅时是3——5点、卯时是5点——7点……亥时是晚上9点——晚上11点,正好一昼夜。

子时是胆经工作、丑时是肝经工作、寅时是肺经工作、卯时是大肠经工作、辰时是胃经工作、巳时是脾经工作、午时是心经工作、未时是小肠经工作、申时是膀胱经工作、酉时是肾经工作、戌时是心包经工作、亥时是三焦经工作。

比如这里又有问题了,肺不好,总不能大半夜不睡觉起来艾灸吧,这时候就要用到表里两条经络,或同名的两条经络的关系了。

比如,肺经和大肠经是一对表里经的关系,就像夫妻关系,但是大肠经是早上5点——7点工作,也不合适艾灸。

肺经是手太阴经,足太阴经是脾经,肺经和脾经就是同名的关系,就像兄弟关系,脾经是早上9点——11点工作,这时候艾灸,治疗和肺有关系的问题,效果就好。

肺在五行中属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土是生金的,金是生水的,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如果肺实热,可以在下午5-7点肾经工作的时候艾灸,因为肾属水。

其他的都是一样的原则,可以举一反三。其实这不存在早上灸好,还是晚上灸好的问题,关键是看你解决什么问题。

6

艾灸注意事项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不宜艾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艾灸时不要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4、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最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为宜。

5、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6、艾灸后20-30分钟后在洗澡,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艾灸小贴士: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中医思维,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佩兰

⊙运营编号:YNZ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