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烟炎张天是什么意思(烟炎张天)

烟炎张天是什么意思(烟炎张天)

地图上的三国(一口气看完15幅地图)

191年(初平二年),董卓挟天子从洛阳到长安;袁绍割据冀州;刘焉割据益州;汉朝廷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挟汉献帝到许昌,割据豫州、兖州;袁绍割据冀州、并州、青州和幽州部分地区,孙策割据江东;刘表割据荆州;刘璋割据益州;马腾韩遂割据凉州;公孙度割据辽东;群雄割据的时代来了。

200年(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袁绍七万多将士被坑杀,颜良、文丑、淳于琼等大将阵亡,张郃倒戈,袁绍带着八百亲兵逃回冀州。经此一战,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兼并袁绍父子地盘,基本上控制北方人口稠密地区。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亡,刘琮不战而降。刘备放弃樊城,在曹操的追击下投奔孙权。赤壁之战,黄盖率数十艘艨艟斗舰开往曹军水寨,相距二余里处时点燃船上浇满膏油的干柴,艘艘战舰如条条火龙借着东风,霎时间“烟炎张天”,吞没了曹军连环战舰及岸边曹军大营。曹军兵士、战马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曹操带着残兵仓皇逃往江陵,长江中下游为东吴所得,荆州落入刘备之手,曹操统一全国的希望瞬间破灭,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209年(建安十四年),赤壁之战后,曹操暂时无力南下。刘备取得荆州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又借南郡江北部分,成为赤壁之战最大赢家。

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征关中,马超败走凉州。

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入川,兼并刘璋所有地盘。孙权控制交州,势力范围也增加不少。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孙权取得刘备在荆州的所有地盘。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即魏文帝。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即昭烈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222年,刘备亲率主力顺江而下,陆逊率军退至夷陵、猇亭一线,扼守峡口要道。陆逊夜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一时间火光冲天,蜀军大乱。刘备北逃马鞍山,陆逊穷追不舍,刘备又狼狈地逃往白帝城,不久忧愤病逝于永安宫。夷陵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228年-234年,诸葛亮五次北伐,最后一次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诸葛亮北伐,俗称“六出祁山”,实际上一次属防御,五次主动出击,其中仅有两次从祁山出兵。

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鄂城)称帝,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

238年,司马懿攻打公孙渊父子,平定辽东。

263年(景元四年),司马昭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18万大军分三路攻蜀。当时姜维驻军陇上沓中,西线的邓艾率军自阴平越过七百余里荒无人烟的小道,凿山开路,迅速到达蜀国腹地江油,背后突袭蜀军,攻破涪县、绵竹,使得姜维大军毫无用武之地,其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后主刘禅面缚舆榇而降,蜀国经二世而亡。

265年,司马昭死,司马炎即帝位,建立晋朝。魏帝为陈留王,魏国比吴国还先灭亡。

280年,晋伐吴,吴主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最后来一个三国全图。

本文地图出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一张图读懂系列 三国地图》

古文鉴赏——资治通鉴之汉纪五十七

起柔兆阉茂,尽著雍困敦,凡三年。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公元二零六年)

  春,正月,有星孛于北斗。

  曹操自将击高幹,留其世子丕守鄴,使别驾从事崔琰傅之。操围壶关,三月,壶关降。高幹自入匈奴求救,单于不受。幹独与数骑亡,欲南奔荆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并州悉平。曹操使陈郡梁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荒乱之馀,胡、狄雄张,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各为寇害。习到官,诱喻招纳,皆礼如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令诸将分清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鄴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服事供职,同于偏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如习者。习乃贡达名士,避地州界者河内常林、杨俊、王象、荀纬及太原王凌之徒,操悉以为县长,后皆显名于世。初,山阳仲长统游学至并州,过高幹,幹善遇之,访以世事。统谓幹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幹雅自多,不悦统言,统遂去之。幹死,荀彧举统为尚书郎。著论曰《昌言》,其言治乱,略曰:“豪杰之当天命者,未始有天下之分者也,无天下之分,故战争者竞起焉。角智者皆穷,角力者皆负,形不堪复伉,势不足复校,乃始羁首系颈,就我之衔绁耳。及继体之时,豪杰之心既绝,士民之志已定,贵有常家,尊在一人。当此之时,虽下愚之才居之,犹能使恩同天地,威侔鬼神,周、孔数千无所复角其圣,贲、育百万无所复奋其勇矣。彼后嗣之愚主,见天下莫敢与之违,自谓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骋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恶,荒废庶政,弃忘人物。信任亲爱者,尽佞谄容说之人也;宠贵隆丰者,尽后妃姬妾之家也。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斫生民之骨髓,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冠雠也。至于运徙势去,犹不觉悟者,岂非富贵生不仁,沉溺致愚疾邪!存亡以之失代,治乱从此周复,天道常然之大数也。”

  秋,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州兵讨诛之。猛,奂之子也。

  八月,曹操东讨海贼管承,至淳于,遣将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

  昌豨复叛,操遣于禁讨斩之。

  是岁,立故琅邪王容子熙为琅邪王。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八国皆除。

  乌桓乘天下乱,略有汉民十馀万户,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辽西乌桓蹋顿尤强,为绍所厚,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寇,欲助尚复故地。曹操将击之,凿平虏渠、泉州渠以通运。

  孙权击山贼麻、保二屯,平之。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二年(丁亥,公元二零七年)

  春,二月,曹操自淳于还鄴。丁酉,操奏封大功臣二十馀人,皆为列侯。因表万岁亭侯荀彧功状;三月,增封彧千户。又欲授以三公,彧使荀攸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又即绶将军印,使安辑所统,畴皆拒之。及曹操定冀州,河间邢颙谓畴曰:“黄巾起来,二十馀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今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邢颙,天民之先觉者也。”操以颙为冀州从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操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蓚令,随军次无终。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

  操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步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操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与尚、熙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其众尚有教千骑。或劝操遂击之,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公孙康欲取尚、熙以为功,乃先置精勇于厩中,然后请尚、熙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遂斩尚、熙,并速仆丸首送之。诸将或问操:“公还而康斩尚、熙,何也?”操曰:“彼素畏尚、熙,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操枭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牵招独设祭悲哭,操义之,举为茂才。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方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冬,十月,辛卯,有星孛于鹑尾。

  乙巳,黄巾杀济南王赟。

  十一月,曹操至易水,乌桓单于代郡普富卢、上郡那楼皆来贺。师还,论功行赏,以五百户封田畴为亭侯。畴曰:“吾始为刘公报仇,率众遁逃,志义不立,反以为利,非本志也。”固让不受。操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操之北伐也,刘备说刘表袭许,表不能用。及闻操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是岁,孙权西击黄祖,虏其人民而还。

  权母吴氏疾笃,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而卒。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并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鉴。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徽兄事之。诸葛亮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德公从子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惟德公与徽重之。德公常谓孔明为卧龙,士元为凤雏,德操为水鉴;故德操与刘备语而称之。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二零八年)

  春,正月,司徒赵温辟曹操子丕。操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策免之。

  曹操还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初,巴郡甘宁将僮客八百人归刘表,表儒人,不习军事,宁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恐一朝众散,并受其祸,欲东入吴。黄祖在夏口,军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祖以凡人畜之。孙权击祖,祖军败走,权校尉凌操将兵急追之。宁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操,祖由是得免。军罢,还营,待宁如初。祖都督苏飞数荐宁,祖不用。宁欲去,恐不免;飞乃白祖,以宁为邾长。宁遂亡奔孙权。周瑜、吕蒙共荐达之,权礼异,同于旧臣。宁献策于权曰:“今汉祚日微,曹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川形便,诚国之西势也。宁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图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贪纵,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矣。”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今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

  权遂西击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拼闾大绁系石为矴,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偏将军董袭与别部司马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逆战。平北都尉吕蒙勒前锋,亲枭就首。于是将士乘胜,水陆并进,傅其城,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走,追斩之,虏其男女数万口。

  权先作两函,欲以盛祖及苏飞首。权为诸将置酒,甘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为权言飞畴昔旧恩,“宁不值飞,固已损骸于沟壑,不得致命于麾下。今飞罪当夷戮,特从将军乞其首领。”权感其言,谓曰:“今为君置之。若走去何?”宁曰:“飞免分裂之祸,受更生之恩,逐之尚必不走,岂当图亡哉!若尔,宁头当代入函。”权乃赦之。凌统怨宁杀其父操,常欲杀宁,权命统不得仇之,令宁将兵屯于它所。

  夏,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以曹操为丞相。操以冀州别驾从事崔琰为丞相西曹掾,司空东曹掾陈留毛玠为丞相东曹掾,元城令河内司马朗为主簿,弟懿为文学掾,冀州主簿卢毓为法曹议令史。毓,植之子也。琰、玠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至乃长吏还者,垢面羸衣,独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吏洁于上,俗移于下。操闻之,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

  司马懿,少聪达,多大略。崔琰谓其兄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操闻而辟之,懿辞以风痹。操怒,欲收之,懿惧,就职。

  操使张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惊动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皆定,即得首谋者,杀之。辽在长社,于禁顿颍阴,乐进屯阳翟,三将任气,多共不协。操使司空主簿赵俨并参三军,每事训谕,遂相亲睦。

  初,前将军马腾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后以部曲相侵,更为仇敌。朝廷使司隶校尉钟繇、凉州刺史韦端和解之,征腾入屯槐里。曹操将征荆州,使张既说腾,令释部曲还朝,腾许之。已而更犹豫,既恐其为变,乃移诸县促储偫,二千石郊迎,腾不得已,发东。操表腾为卫尉,以其子超为偏将军,统其众,悉徙其家属诣鄴。

  秋,七月,曹操南击刘表。

  八月,丁未,以光禄勋山阳郗虑为御史大夫。

  壬子,太中大夫孔融弃市。融恃其才望,数戏侮曹操,发辞偏宕,多致乖忤。操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内甚嫌之。融又上书言:“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融所论建渐广,益惮之。融与郗虑有隙,虑承操风旨,构成其罪,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奏:“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操遂收融,并其妻子皆杀之。初,京兆脂习与融善,每戒融刚直太过,必罹世患。及融死,许下莫敢收者。习往抚尸曰:“文举舍我死,吾何用生为!”操收习,欲杀之,既而赦之。

  初,刘表二子琦、琮,表为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表妻弟蔡瑁、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日相与毁琦而誉琮。琦不自宁,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琦求代其任,表乃以琦为江夏太守。表病甚,琦归省疾。瑁、允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乃谓琦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其任至重;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表卒,瑁、允等遂以琮为嗣。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将因奔丧作难。会曹操军至,琦奔江南。

  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且将军自料何如刘备?若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若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琮从之。九月,操至新野,琮遂举州降,以节迎操。诸将皆疑其诈,娄圭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操遂进兵。时刘备屯樊,琮不敢告备。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其官属宋忠诣备宣旨。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共议。或劝备攻琮,荆州可得。备曰:“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人,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备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备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习凿齿论曰: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刘琮将王威说琮曰:“曹操闻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懈弛无备,轻先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于险,操可获也。获操,即威震四海,非徒保守今日而已。”琮不纳。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刘备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备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徐庶母为操所获,庶辞备,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操。张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操兵无敢近者。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曹操进军江陵,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蒯越等,侯者凡十五人。释韩嵩之囚,待以交友之礼,使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以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荆州大将南阳文聘别屯在外,琮之降也,呼聘,欲与俱。聘曰:“聘不能全州,当待罪而已!”操济汉,聘乃诣操。操曰:“来何迟邪?”聘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愿据守汉川,保全土境。生不负于孤弱,死无愧于地下。而计不在己,以至于此,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歔欷流涕。操为之怆然,字谓之曰:“仲业,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使统本兵,为江夏太守。

  初,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西平和洽,以为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不如荆州土险民弱,易依倚也,遂从刘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表辟南阳刘望之为从事,而其友二人皆以谗毁为表所诛,望之又以正谏不合,投传告归。望之弟廙谓望之曰:“赵杀鸣犊,仲尼回轮。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尘于内,则宜模范蠡迁化于外,坐而自绝于时,殆不可也。”望之不从,寻复见害,廙奔扬州。南阳韩暨避袁术之命,徙居山都山。刘表又辟之,遂遁居孱陵。表深恨之,暨惧,应命,除宜城长。河东裴潜亦为表所礼重,潜私谓王畅之子粲及河内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于是操以暨为丞相士曹属,潜参丞相军事,洽、廙、粲皆为掾属,芝为管令,从人望也。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抗此难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周瑜、程普将数万众,与曹仁隔江未战。甘宁请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益州将袭肃举军降,周瑜表以肃兵益横野中郎将吕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曹仁遣兵围甘宁,宁困急,求救于周瑜,诸将以为兵少不足分,吕蒙谓周瑜、程普曰:“留凌公绩于江陵,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瑜从之,大破仁兵于夷陵,获马三百匹而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瑜乃渡江,顿北岸,与仁相距。十二月,孙权自将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不克。

  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引兵南徇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营帅雷绪率部曲数万口归备。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以偏将军 赵云领桂阳太守。

  益州牧刘璋闻曹操克荆州,遣别驾张松致敬于操。松为人短小放荡,然识达精果。操时已定荆州,走刘备,不复存录松。主簿杨修白操辟松,操不纳;松以此怨,归,劝刘璋绝操,与刘备相结,璋从之。

  习凿齿论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

  曹操追念田畴功,恨前听其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操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有司劾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操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丕以“畴同于子文辞禄,由胥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亦以为可听。操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操使惇自以其情喻之。惇就畴宿而劝之,畴揣知其指,不复发言。惇临去,固邀畴,畴曰:“畴,负义逃窜之人耳;蒙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纵国私畴,畴独不愧于心乎!将军雅知畴者,犹复如此,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于前。”言未卒,涕泣横流。惇具以答操,操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

  操幼子仓舒卒,操伤惜之甚。司空掾邴原女早亡,操欲求与仓舒合葬,原辞曰:“嫁殇,非礼也。原之所以自容于明公,公之所以待原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若听明公之命,则是凡庸也,明公焉以为哉!”操乃止。

  孙权使威武中郎将贺齐讨丹杨黟、歙贼。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四面壁立,不可得攻,军住经月。齐阴募轻捷士,于隐险处,夜以铁戈拓山潜上,县布以援下人。得上者百馀人,令分布四面,鸣鼓角。贼大惊,守路者皆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之。权乃分其地为新都郡,以齐为太守。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

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② 举错不可不察也。(《张释之传》)

③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系辞下》)

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

(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近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二)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有的学者过分强调“以声求义”,把根本不是通借武断为通借而将古书解错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引以为戒。对于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注文中多有注明,《辞源》、《辞海》一类普通字书中也有释例,初学者应该通过阅读和勤查工具书去掌握一批常用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22、选贤与能 “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 “矜”(guāng) 通“鳏” 《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5、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29、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31、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

39、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43、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xìn) 通“伸” 《隆中对》

45、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 《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

47、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公输》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输》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公输》

51、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52、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4、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61、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64、一厝朔东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同\"座\";座位。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9.五万兵难卒合.(卒: 通\"猝\", 仓猝。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

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同“暮”,年末)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6.伏清白以死直兮。(伏,通“服”,保持)

17.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19.椎床便大怒。(椎,通“捶”,捶打)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第一个椎:通\"锤\",兵器。名词。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

20.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21.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22.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

24.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吾灵尚依旁汝也。\"旁: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25.契阔谈燕。 (燕,通“宴” 饮宴、玩乐)

燕: 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2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已: 同\"以\"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已: 同\"矣\",了。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难已 ”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27.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8.夫晋,何厌之有。“暴秦之欲无厌。”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29.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30.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31.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

3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欺凌。)

33.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34.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辞决而行\"

(决,通“诀”诀别。)

35.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

36.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奉,同“捧”)

37. \"图穷而匕首见。\"\"信义安所见乎?\" \"风吹草低见牛羊。\"见: 同\"现\" 暴露,呈现,露出来。动词。

\"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动词。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同现\"; 现在。副词。

3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3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形容词。)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振: 通\"震\";震动。动词。\"

\"大命将泛,其之振救。\"振:同\"赈\";救济。动词。

4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同\"旋\";回转、掉转,动词

4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咨:同\"谘\";询问。动词。

42.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颜色,色彩)

43.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4.列缺霹雳。(列,通“裂”)

45.西当太白有鸟道。(当,通“挡”,阻挡,遮拦)

4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47.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

4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不过)

\"系向牛头充炭直。\" \"昂其直,居为奇货。\"玉盘珍羞直万钱。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

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直: 通\"值\"; 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

史进道:“直什么? ” 直:通\"值\"; 值得。动词。

4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5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

51.鞣以为轮。(鞣,通“煣”,使——弯曲)

52.约纵离衡。“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合纵,联合抗秦。“衡”通“横”)

53. 故其畜积足恃。畜: 通\"蓄\"; 积聚,储藏。动词。

54.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55.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56.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5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同“拣”;挑选。动词

58.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其级七千有余。\" (有,通“又”连词,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有: 同\"又\";更。副词。 \"殆有甚焉。\"

有: 同\"又\"; 再。副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9.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那,通“哪”)

60.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

6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尊君在不(不,通“否”)

6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63.乃设九宾礼于庭(宾,通“傧”,古代接引宾客的人) 6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国君号,取“温和恭敬”之意)

6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

66.胡虏益解(解通“懈”,松散懈怠)

67.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碰撞)

68.著我旧时裳。 著:同\"着\",穿。动词

69.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

70.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 背叛,离开。动词。

7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女,通“汝”)

72.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挂)

73.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

74.伏剑自刎。(伏,通“服”)

75.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空自苦亡人之地。\"\"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76.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爷”)

77. 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裁: 通\"才\" 仅,只。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刚刚。副词

78.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通“诀”,告别。衿,通“襟”,衣襟)

79.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乡,通“向”;欧,通“呕”)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乡: 同\"向\" 对着、朝着。介词。

80.此陵宿昔之所不能忘也。(宿,通“夙”;昔,通“夕”)

81.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82.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以,通“已”;物,通“歾”)

8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而,通“尔”)

84.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形

85.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傍,通“旁”)

86.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

87.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通“早”;“施”通“迤”)

88.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影从云合,而见一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 同\"影\";影子。名词。

89.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曷: 同‘何\"; 什么。疑问代词。

90.俨骖腓于上路。(俨,通“严”,整治。)91.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92.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93.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94.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凭借)

9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9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97.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 鸟宛转地叫。动词。

98.其正色邪。(邪,通“耶”)

99.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息的事)

100.零丁苦辛。(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01.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子)

102.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

103.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104.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05.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06.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07.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08.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09.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10.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111.鼓瑟希,舍瑟而作。“有志乎古者希矣。\"

(希,通“稀” 稀少,稀疏,少,罕见,形容词。)

112.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113.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114. 赋敛兹重。兹:通\"滋\" 副词。兹,更加。11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查看)

116.爱而不见,搔首踟躇。(见,通“现”)

117.自牧归荑,询美且异。(归,通“馈”)

118.来吾道夫先路也。(“道”通“导”)

119.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0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你的。)

121.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

122.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12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捂”,插。)

124.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25.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126.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苦无靠)

127.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128.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129.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住:通\"驻\"; 动词

130.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

13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污泥)

132.屈平既绌。(绌,通“黜”,罢黜)

13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通“旨”,旨趣)

134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锧\", 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名词。

135.刑于寡妻。(刑,通“型”,典范、做榜样)

136.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为什么不)

137.吾惛,吾不能进于是矣(惛,通“昏”糊涂)

138.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罔,通“网”,陷害)

13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须发花白)

14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申诉)

141.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以。(以,通“矣”,表示确定语气)

142.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道路)

143.民归之,由水之归下也。 (由,通“犹”,如同)

144.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 才能。名词。

14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146.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剔,通“剃”。剃掉)

147.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碰撞)

148.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14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磨灭)

150.《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15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

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佚: \"逸\"; 安逸,安闲。形容词。

152.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责: 同\"债\"; 欠别人的钱财。名词。

153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154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

15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板:同\"版\"; 字版。名词。

15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 暴: \"同曝\" 晒。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暴: 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157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 酒器,名词。

158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159 被明月兮珮宝璐。被: 通\"被\"; 顶,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被: 同\"披\";穿着,动词

\"同金生皆被绮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160 \"见其客朱亥,俾倪.\"

俾倪: 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

161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辟: 通\"避\"; 躲避,逃避。动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辟: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

16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 困顿,失败,形容词。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弊: 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

163、\"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徧: 同\"遍\" 遍及,普遍,动词。

164、\"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宾: 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

165、\"或师焉,或不焉。\" \"王曰:‘不也'。

\"不: 同\"否\";不,不会,副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

166、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 黑色,名词。\"

167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 脏腑,名词。

168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唱:通\"倡\"; 倡导,动词。

169适中手自钞录。\"钞:同\"抄\"; 抄写,动词。

170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雠:同\"仇\";仇敌,仇人。

171 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淬: 通\"焠\",浸染

17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同\"措\"; 放置,动词。

17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同\"措\"; 放。动词。

174、\"汉亦留之以相当。\" \"曹军不能抵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当:通\"挡\" 抵挡,抵偿。动词。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 遮挡。动词。

175、\"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党:通\"倘\"; 倘若,偶然。副词。

176、\"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道:同\"导'; 引导。动词。

177、\"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得: 通\"德\"; 恩惠,名词动用

178度: 同\"渡\";渡过,越过。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

178、星队、木鸣、国人皆恐。队:通\"坠; 坠落。动词。

179、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堕: 通\"隳\"; 毁弃。动词。

180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 \"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人称代词。

“军惊而坏都舍。”而:同\"如\" 象。形容词。

181、\"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尔:同\"耳\" 罢了。语气助词。

18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通\"繁\";多。形容词

18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使子路反见之。\"反: 同\"返\";往返,返回。动词。

184、\"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奉:通\"俸\" 俸禄,薪俸。名词。

\"而察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奉: 同\"捧\"; 两手托着。动词。

185、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缶:同\"缻\" 盛酒浆的瓦器。名词。

186、\"入则无法家拂土。拂:同\"弼\"; 辅弼。动词。

187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同\"甫\", \"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

188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干:通\"岸\"

189、\"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估:通\"贾\";商人。名词。

190、\"媵人持汤沃灌。\"灌:通\"盥\"; 洗手。动词。

19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 形容词。

192、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 梗塞,指不顺。动词。

\"外连横而斗诸侯。\"衡:通\"横\" 与纵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衡:通\"横\";与竖相对,地理上的东西为横,名词。

193、\"混黄华叶衰。\"华:同\"花\"; 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

194 \"赢得仓皇北顾。\"皇:通\"惶\"; 恐俱,惊慌。形容词。

\"驾鸟凤皇,日以远兮。\"皇:同\"凰\" 传说中的雌凤。名词。

195、恍: 同\"恍\" 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 \"恍惊起而长嗟。\"

196、麾: 同\"挥\";指挥。动词。 \"麾众拥豪民马前,

197、惠: 同\"慧\";聪明。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 \"

198、火: 同\"伙\";数量词。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 \"出门看火伴\"。

199、疾: 同\"嫉\", ,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00、纪: 通\"记\";记载。动词。 \"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201、贾: 通\"价\";钱。名词。 \"如有营,予佐尔贾。

202、简: 同\"拣\" 选,择。动词。 \"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 同\"拣\";挑选,选拔。动词。\"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03、缰: 同\"强\"; 强大。形容词。 \"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疆: 通\"强\";强壮。形容词。 \"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04、介: 同\"芥\";小草。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05、菁: 通\"精\";精华,糟碎。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206、迥: 同\"回\"; 辣转。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207、鸠: 同\"纠\";集合。动词。 \"豪民于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208、沮: 通\"阻\" 阻止,阻挡。动词。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209、句: 同\"勾\";勾取。动词。 \"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210、具: 通\"俱\" 都,全,引申为详细。副词。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11、距: 同\"拒\";抗拒,把守。动词。“或走,或闭门旅距。”\"距关,毋内诸侯。\"

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抵御。

212、掘: 同\"倔\" ,顽强,固执。形容词。 \"掘强沙塞之间,

213、抗: 通\"亢\";高。形容词。 \"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214、亏: 同\"诡\" 差异,不适应。动词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215、雷: 通\"擂鼓\";敲击。动词。 \"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216、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217、慄: 同\"栗\";发抖。动词。慄深林兮惊层颠。\"

218、帘: 同\"奁\" 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名词。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219列: 通\"裂\";分裂。动词。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220廪廪: 通\"懔懔\";危惧的样子,形容词\"而直为此廪廪也。\"

221流离: 同\"淋漓\"; 霑湿的样子。形容词。 \"两股间脓血流离。\"

222陇: 同\"垄\";高地。名词。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23录: 同\"碌\";平凡,乎庸。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224、戮: 通\"勠\" 并力,尽力。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225、每: 同\"们\";词尾,表人的复数。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226、甿: 同\"氓 \"耕田的人。名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227、俛: ;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228、畮: 同\"亩\" 土地面积单位。量词。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

229、内: 同\"纳\" 接纳,接受。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内: 同\"纳\",放人,动词。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230、殴: 通\"驱\" 驱逐,动词。 \"今殴民而归之农。\"

231、齐: 同\"剂\";量词,例句中为名词。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232、契: 同\"锲\" 刻,动词 。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

233、诎: 同\"屈\";弯曲,动词。 \"诎右臂支船。\"

234、取: 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235、卻: 同\"却\",退。 \"大军卻,离城三里止营。\"

郤: 同\"隙\";空隙,名词。 \"依乎天理,批大卻

236、阙: 通\"缺\";缺点,名词。 \"必能裨补阙漏\"

237、善: 通\"缮\";修治,拭擦,动词。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39、沈: 同\"沉\":程度深,副词。 \"沈醉不知归路。

沈: 同\"沉\"; 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240、生: 同\"性\" 资质,禀赋,名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42、声: 通\"伸\";陈述,说明,动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243、识: 通\"志\",标志,记号,名词。 \"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识: 通\"志\";记住。动词。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244、食: 同\"饲\";喂。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45、逝: 通\"誓\";发誓。动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246、受: 同\"授\" 给,与。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247、孰: 同\"熟\";仔细。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48、竦: 同\"耸\";高。形容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49、太: 通\"大\" 大部分。形容词。 \"死者太半。\"

250、汤: 同\"烫\":用热水焐。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251、田: 同\"畋\" 打猎。动词。 \"今王田猎于此。\"

252、帖: 同\"贴\";粘附。动词。 \"对镜帖花黄。\"

253、庭: 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254、惟: 通\"唯\" ,应答声。象声词。 \"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先生乐游。\"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惟陈言之务去。”\"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255、文: 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其中多斑文小鱼。\"

256、熙:\" \"嬉\", 欢乐,快乐。形容词。 其余则熙熙而乐。\"

257、飨: 同\"享\"; 受。动词。 \"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258、向: 通\"响\";响声。名词。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259、邪: 同\"耶\" 呢,吗,疑问语气助词。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60、羞: 同\"馐\";食物,名词。 \"玉盘珍羞直万钱。

261、炎: 通\"焰;火焰。名词。 \"顷之,烟炎张天。

252、奄: 同\"晻\";日无光。形容词。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253、阳: 同\"佯\";假装,表面。 \"皆阳应曰:‘诺,。

254、邀: 同\"要\" 要挟。动词。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255、要 同\"邀\";约。动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要: 同\"邀\";拦住。动词。 \"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要: 同\"邀\";邀请。动词。 \"张良出,要项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56、夷: 通\"怡;平和,和悦。形容词。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257、 以: 通\"已\" ,太甚。副词。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以: 同\"已\" ,止。动词。 \"无以,则王乎?\"

258、益 同\"溢\";涨水。动词。 \"澭水暴益。\"

259、逸: 通\"佚\";散佚。动词。 左忠毅公逸事。\"

260、翼: 通\"翌\";明(天)。名词。 \"翼日 进宰。\"

261、阴: 通\"荫\",树荫。名词。 \"绿杨阴里白沙堤。\" \"佳木秀而繁阴。\"\"也傍桑阴学种瓜。\"

262、与: 同\"欤\";吗。语气助词。 \"唯赤则非邦也与?\" “可得闻与?”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 同\"欤\";呢。疑问语气词 。\"是谁之过与?\"

263、豫: 通\"预\";预先,事先。副词。 \"豫备走舸,系于船尾。\"

264、芸: 同\"耘\"; 锄草。动词。 \"植其杖而芸。\"

265、曾: 同\"增\";增加。动词。 \"曾益其所不能。\"

266、支: 通\"肢\";人或动物的四肢。名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枝: 同\"肢\";肢体。名词。 \"为长者折枝,\"

267、惠,通“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

268、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69、案: 同“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旨在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三十日内与书艺公社联系。

END

2020年1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