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做寿,是用寿诞,还是寿辰,有啥讲究
为老人做寿,是用寿诞,还是寿辰,有啥讲究
文/@成长新视点
为老人做寿,是用寿诞,不是用寿辰。寿诞,是用于老人满六十及之后的祝寿风俗;寿辰,是对老人六十之后每一岁生日的简称。
寿诞和寿辰,虽都可以为老人过生日时使用,却在文化内涵、祝寿人员和风俗习惯等三个方面,有着不同的文化。
一、寿诞是什么意思。寿诞,是为老人做寿的传统敬老习俗,其中,寿是寿运、寿命的意思,诞是诞辰的意思。寿诞,通俗的理解,就是隆重庆祝老人生日。
自古以来,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科学技术不发达,导致人的生存环境较差,进而造成人的寿运多不长,大多数人只活到30--50岁的年龄,只有少数人会活六十岁以上。
古代的中国,采用干支纪年法,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加上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每一干支为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故此,六十岁的老人,称作为花甲之年。
古人到了六十岁时,每一个满十岁的生日,家里人都会为其隆重举行做寿活动,排摆宴席,邀请琴师乐手庆祝,广邀亲朋好友前来向祝寿,表达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寿诞当日,亲朋好友们会带上酒、茶、糕点及果品等寿礼给老人拜寿。
二、寿辰是什么意思。寿辰,指的是老人满六十岁之后每一年的生日。在民间,家人们也会在老人每一年生日时为其庆祝,只是参加的人员范围仅限于子女等至亲亲属,俗话叫过散生。
每到这一天,老人的子女们会早早地为老人煮一碗长寿面,一家人在一起举行一个小小的庆祝活动,一起祝福老人长寿百岁。阖家欢乐,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
三、寿诞和寿辰的区别。寿诞和寿辰,虽都是为老人过生日的活动,却在文化内涵、祝寿人员和风俗习惯等三个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
第一,在文化内涵上,寿诞是对老人满六十岁及之后的满十岁祝寿敬老风俗,寿辰则是对老人过六十岁之后每一年生日的简称。
第二,在祝寿人员上,寿诞的参与人员较多,包含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等,多的达上千人不等;寿辰的参与人员仅仅为老人的子女至亲,局限为家里人。
第三,在风俗习惯上,寿诞活动是大操大办,大摆宴席,越热闹越好,所有祝寿人员都要带上寿礼,参加祝寿仪式,依次向老人祝寿;寿辰,是越简单越好,人越少越好,一碗寿面,几句祝福,一家人团聚一起向老人送上祝福即可。
结语。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有敬老爱老的文化,在老人六十花甲之后满十整岁时,为老人举行祝寿活动,大家纷纷送上一份祝福,希望老人健康长寿,福如东海,既体现了人们的孝心,也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无论是寿诞,还是寿辰,长寿面是必须准备的一种食物。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有所乐,尽享天伦,是人的美德,也是责任,更是义务。
#头条创作挑战赛#
旧时关于生日和年龄的称呼
旧时人们对生日的称呼很多,有的直接叫“生日”、“诞辰日”也有的叫“母难日”,下面是一些对应年龄的称呼,供朋友们阅读名著或典籍时参考:
从二十岁开始每增十岁古人是这样形容的: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一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年。;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古代年龄称为小集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 “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受业。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 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诞辰、满月、百岁、周岁:人生最早的4个节日,都有什么讲究
无论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近些年来所流行的西洋节日,总之,几乎每一个月,都会有那么一两个节日的;不过,如果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恐怕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生日”了。
事实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日并不是我们唯一的节日,因为就在我们刚刚出生的第一年,我们就有着自己的4个节日,只不过其中的生日,是年年都有罢了。那么,这4个节日都是什么呢?它们分别就是“诞辰”、“满月”、“百岁”和“周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节日都有什么讲究吧。
首先,是“诞辰”。所谓“诞辰”,就是指我们诞生的时辰,这个时辰包含着年、月、日、时,共四项,如果用“天干地支”来表示的话,每一项都是两个字,一共也就是八个字,这正是我们常说的“生辰八字”。应该来说,“诞辰”是我们一生之中的“第一个生日”,也是第一个节日,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格外重要的,在“诞辰”之日,父母等长辈首先会给我们取一个名字,其二,就是“报喜”,尤其是要优先报到外婆家里,让大家都知道,我们从今天开始,就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了。
其次,是“满月”。“满月”自然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满一个月了。一般来说,我们“满月”的时候,家里人都是会安排酒宴的,也就是“满月酒”,届时亲戚朋友都会带着礼物前来,来喝上一杯“满月酒”。除此之外,“满月”的时候还要理发,俗称“剃胎发”,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第一次剪发,所以父母往往都会把我们剃掉的第一绺头发,收起来包好,加以收藏。
第三,就是“百岁”。显然,我们都知道,“百岁”并不是一百岁,而是一百天,“百”是一个可以表示“完美”的吉祥字眼,所以在我们一百天的时候,也要过这个节日。在传统习俗中,“百岁”的时候讲究穿“百家衣”、吃“百家饭”、戴“长命锁”。所谓“百家衣”,就是到街坊四邻、亲戚朋友那里,每家讨要一块布,然后把这些布缝在一起而做的衣服;“百家饭”的道理与此相同,只不过要的不是布,而是五谷杂粮;“长命锁”则是一种挂在脖子上的类似于项链的装饰物,戴上“长命锁”可以“锁”住生命,驱灾辟邪,长命百岁;其实,“百家衣”、“百家饭”这是这个意思,只是现在我们都不再讲究这些了。
最后,就是“周岁”。“周岁”就是一周岁,意思就是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整整一年了,在今天,如何给小孩子们庆祝“周岁”,自不必多说,不过,在古时候,当孩子“周岁”时,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风俗,那就是“抓周”。所谓“抓周”,也叫“试儿”,就是把与某些行业有关的物品,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随手去抓取其中的一个,以预测孩子的性情和前途。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关于“抓周”,最出名的大概就是济公和贾宝玉了,济公抓取的是一串念珠,而贾宝玉抓取的则是一盒胭脂,显然这也正好与他们后来的经历相符合。当然,关于“抓周”可以预测未来,基本上也没什么科学依据,它所体现的,大概就是今天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吧。
以上就是人生最早的4个“节日”,即“诞辰”、“满月”、“百岁”和“周岁”;亲爱的小伙伴们,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一起来留言讨论吧!
欢迎关注文化新篇,谢谢你这么漂亮还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