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下人是什么意思?(人下人是什么意思)

下人是什么意思?(人下人是什么意思)

奴才二字虽充满贬义,普通汉臣却不能用于自称,一旦违反后果严重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在很多清宫剧里,我们常常都会听见宫里的下人自称为奴才。其实,“奴才”这两个字到了清朝才变成了称呼,在清朝以前,这两个字都是用来骂人的。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哪怕是在清朝,也不是谁都可以自称为奴才的。

▲清朝太监剧照

清朝时,只有满族大臣或是抬入旗籍的汉人大臣才能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除此之外,普通大臣是不允许称的,哪怕官位再高也不行。尽管在清朝,奴才两个字也含有一定贬义,但是这两个字还是只能是“自家人”才能喊。朝中大臣给皇帝写奏折的时候,汉人和满人的称呼是不同的,如果是满人可以称自己为奴才,汉人则必须称自己为臣,汉臣若是自称为奴才就会犯了大罪。

▲李鸿章奏折(使用“臣”作为称呼)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是不能理解的,因为奴才和臣比起来,明显是“臣”更加高贵,而清朝却颠覆了这种认知,奴才反而高贵。这是因为什么呢?说起来这还是和清朝统治者的身份有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满清统治者对汉人非常提防,只把满人当做自家人,于是“奴才”这种包含自家人意思的词禁止汉人使用,意思就是汉人只能做满清皇帝的臣,进入不了满清皇帝的一家人行列。也正因为如此,“奴才”才会显得比臣珍贵,哪怕人家只能是下人,也是皇帝家的下人,也远比外人要重要。

▲皇极殿乾隆皇帝宝座

乾隆年间,曾发生过一起科举作弊案,满人大臣和汉人大臣共同上奏给了皇帝,两人写奏折的时候,由于满人大臣名字在前,汉人大臣名字在后,于是就称呼“奴才某某(满臣)、某某(汉臣)”。乾隆看过奏章之后,火冒三丈,但并不是因为有人作弊而发火,而是因为汉臣居然也能在“奴才”这个称呼后面。

▲乾隆皇帝剧照

于是乾隆皇帝特地下诏给了两个人惩罚,不久后又颁布新规定,满汉两臣共同写奏章的时候,必须一起称臣,否者予以革职。乾隆之意不言自明,他情愿满臣下降身份称臣,也不想汉人的名字跟在“奴才”这个称呼后面。清朝的统治者之所以如此在乎“奴才”和“臣”的称呼,根本原因还是排汉心理作祟。满族内部这种奴隶制度是满人才有的,汉人如果掺和进来,岂不是满汉不分?到那个时候,若是满人被汉人同化了,江山岂不是又回到了汉人手上。

▲清末满汉内阁大臣旧照

正是出于如此多的忧虑和警惕,清朝皇帝才始终坚持跟汉人划清界限,用“奴才”和“臣”这种称呼来划分区别。如此一来,划分界限的效果虽然达到了,可是朝廷内部天然就存在满汉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当这种争斗过多之时,国家内耗严重,国力就会日渐衰退。讽刺的是,清朝统治者所坚持的“奴才”称呼由于饱含贬低之意,虽是不让汉人喊,但实际上也没多少汉人想喊,只愿意给人家做大臣罢了。

参考文献:

《清史稿》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