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8万的网络鉴黄师,为何难以招人?
有这样一份工作,每天肆无忌惮浏览限制级视频和图片,年入18万,这对于很多宅人来说,算是最躺平的赚钱方式了吧?
可事实是,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坚持不上一年。甚至很多女性得了厌男症,很多男士,最后彻底丧失了对女性的兴趣。
网络鉴黄师在全国一直供不应求,起初这份职业由公安内部人员担任,专门负责筛选和销售碟片市场的洋垃圾。当时的干警们,以最笨的方法,一部一部甄别碟片,寻找涉黄证据。
随着网络发展,平台大量出现不健康的视频和图片,单纯靠警力已无法满足需求。这个职业逐渐下放,一些网站在国家的支持下,纷纷成立“鉴黄师”团队。
但这份高薪职业却给从业人员带来巨大心理创伤。一些女性鉴黄师,长期受刺激性视频干扰,内心恶心至极出现心理问题:有的洁癖频繁换内裤、有的神经衰弱睡眠不佳、有的心理压力无法释放,一口气捏碎四袋方便面。一些男性鉴黄师受伤更重,不断收到视频冲击后,从惊奇到作呕,脱发、颓废、呕吐、贫血,最后对自己的爱人都产生强烈抵抗情绪。
18万换来每天14小时被迫观看小视频,对工作人员身心摧残难以想象,无法社交、陷入自闭,甚至在离职后N年,对偶像剧中的浪漫爱情都无法直视。
随着科技发展,AI人工智能大大降低了鉴黄师的压力,但一些隐蔽较深的“暗语”和“符号”,依然需要人工审核。感谢那些在暗处守护网络清朗的无名英雄,正是他们默默的付出,为我们扫清了黑夜的垃圾。
古代故事:切谏,僧有口才,襄阳讹言,黄鉴,枯井有毒
以下这几个小故事出自《耳谈》,情节较简单,我们从中了解一点元、明时期的风土人情。
切谏
太宗(元代窝阔台)素来喜欢喝酒,到了晚年更加厉害,天天和大臣们畅饮。耶律文正几次进谏都没效果。有一天,他拿着木酒桶口上的铁箍让太宗看,并说道:“您看,铁尚且被酒腐蚀成这个样子,何况人的五脏呢?”太宗认为耶律文正说得对,赐给他金银和布匹,但还是戒不了,只是减量每天喝三杯。后来,耶律文正多次恳切进谏,太宗终于戒了酒。
僧有口才
大德年间(元代),有个叫胆巴的僧人很得宠。朝中的权贵都很尊重他。德寿太子病死,不鲁罕皇后派人问他:“我夫妻二人都笃信佛法,向老师一样对待你,我们只有这一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延长他寿命的办法?”胆巴回答说:“佛法就像灯笼,风雨来了可以保护蜡烛,但是蜡烛燃尽就没有办法了!”这种说法相当于我们汉人说的生死有命,这个和尚口才真的很好。
司马善谏
御史先帖木儿与夫人不睦,已经好几年了。某翰林去世,御史派司马明里去吊唁。回来时他对御史说翰林去世后的状况:“众多小妾一点都不悲伤,只是争夺家财,只有翰林夫人坐在灵堂哭泣不止。”御史听说后沉默了好久。当天晚上就和夫人同寝,和好如初。
襄阳讹言
万历年间(明朝),襄阳城里忽然出现谣言。说皇宫密旨,马上就派人到襄阳来挑选少女入宫。进宫后就剖心肝合长生不老药。谣言越传越广,有女儿的人家不再要求聘礼,也不管男方的年龄相貌,匆匆嫁出去。郡守严厉制止,但效果甚微。众人都说:“郡守家没有女儿,所以不害怕。”第二年我去襄阳,住在樊城姜老太太家,他家的女婿都是小孩子。后来听人说,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因为贫穷娶不上儿媳妇,所以造谣。但是找不到谣言的源头了。
姑苏城曾经也闹过一场误会,有个人听说有强盗要来,所以心惊胆战。某天巡逻卒骑马路过大街,这个人就大喊:“杀人者来了!”街头的人全都惊慌失措,扔下担子逃跑,堵塞了街巷,一天后才安定下来。官府审问巡逻卒,原来他骑马呼喊的是:“决狱使者到了!”被那个人误听。官府把那个误听造成混乱的人痛打了一顿。
无意间制造的谣言都被惩罚,何况是特意制造了。只可惜没找到襄阳城里那个最初造谣的人!
黄鉴
黄鉴的父亲是苏州人,善于写讼词打官司,荼毒乡里。他晚年生下黄鉴,考中进士,得到明英宗的赏识信任。苏州人都感叹,真是老天无眼。(注: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弟弟明代宗当了皇帝。英宗得到释放后被弟弟软禁了好多年,后来再次复辟)英宗复辟后,把黄鉴升职为大理寺卿(大约相当于京城的公安局长)。
某天,英宗在大殿看到一个旧奏折被微风掀起一个角,他拿起看看,原来是黄鉴给代宗的奏折。内容是请求把英宗的软禁升级,要完全囚禁起来。英宗勃然大怒,命人把黄鉴杖杀,然后灭族。呜呼!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枯井有毒
平江城里有个剃头匠家有口枯井,一丈多深。他家的猫掉到了枯井里。刚巧邻居家淘井,他就给淘井工人一千文钱,让他们下井取猫。淘井工人是父子俩,儿子下井后好久没上来,父亲下去救,也没上来。
剃头匠慌了,亲自下井救人。家人用绳子把他放下去,刚到井底他就大喊救命。立刻拉上来,已经双腿僵硬,气息奄奄。家人把他救过来后,赶紧报官。官府来人后,让人放下灯笼查看。只见那父子俩,一个横躺在地上,一个斜倚着井壁,都一动不动。用挠钩提上来后,早就没了呼吸。全身没有伤口,只是紫黑。
大家认为井下有毒虫,我认为是土散发出的毒气。南方山林里的瘴气都能杀人,何况干涸多年的深井。肯定有毒气凝聚,下井的人吸入毒气身亡。我也只是猜测,这种想法还有待确定。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是至正(元代)己亥秋八月初旬。
【原文】太宗素嗜酒,晚年尤甚,日与大臣酣饮。耶律文正王数言之,不听。一日,持酒槽之金口以进,曰:“此乃铁耳,为酒所蚀,尚致如此,况人之五脏,有不损耶?”上说,赐以金帛,仍搬左右日惟进酒三钟而止。夫以王之切谏不已,而上终纳之。可谓君明臣良者矣。
大德间,僧胆巴者,一时朝贵咸敬之。德寿太子病癍薨,不鲁罕皇后遣人问曰:“我夫妇崇信佛法,以师事汝,止有一子,宁不能延其寿邪?”答曰:“佛法譬犹灯笼,风雨至,乃可蔽。若烛尽,则无如之何矣?”此语即吾儒死生有命之意,异端中得此,亦可谓有口才者矣。
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与夫人不睦,已数年矣。翰林学士承旨阿目茄八剌死,大夫遣司马明里往唁之。及归,问其所以,明里云:“承旨带罟罟娘子十有五人,皆务争夺家财,全无哀戚之情。惟正室坐守灵帏,哭泣不已。”大夫默然。是夜,遂与夫人同寝,欢爱如初。若司马者,可谓善于寓谏者矣。
黄鉴父某,苏人,舞文善讼,毒虐张甚。晚生鉴,登正统壬戌进士,受遇英庙,宠幸最深,苏人咸谓天道无知。后帝复辟,以旧恩擢大理卿。一日帝御内殿,见一本角微风飘漾,取视,乃鉴所进禁帝本也。帝震怒,令力士捶杀鉴,仍灭其族。嗟呼,天网恢恢不漏者也。当鉴未败时,乃谓天道若无知,非知天道者。
平江在城峨嵋桥叶剃者门首檐下有一枯井,深可丈许。偶所畜猫堕入,适邻家浚井,遂与井夫钱一缗,俾下取猫。夫父子诺,子既入井,久不出,父继入视之,亦不出。叶惶恐,紧索于腰,令家人次第放索,将及井底,亟呼救命,比拽起,下体已僵木如尸,而气息奄奄。乡里救活之,白于官。官来验视,令火下烛。仿佛见若有旁空者,向之死人。一横卧地上,一斜倚不倒。钩其发提出,遍身无恙,止紫黑耳。
众议以恐是蛟蜃之属,实之土焉。余意山岗蛮瘴尚能杀人,何况久年干涸,阴毒凝结,纳其气而死,复奚疑哉!此事在至正己亥秋八月初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