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易错形似字(200组)
初中常见易错形似字(200组)
① 庵堂(ān) 掩盖(yǎn) 淹没(yān)
② 白雪皑皑(ái) 凯旋(kǎi) 觊觎(jì)
③ 悲哀(āi) 衰退(shuāi) 蓑衣(suō)
④ 狭隘(ài) 自缢(yì) 谥号(shì)
⑤ 不谙水性(ān) 喑哑(yīn) 歆慕(xīn)
⑥ 嫔妃(pín) 海滨(bīn)
⑦ 焙茗(bèi) 家醅(pēi) 解剖(pōu) 赔偿(péi)
⑧ 先妣(bǐ) 毗邻(pí) 纰漏(pī) 庇护(bì)
⑨ 奴婢(bì) 裨益(bì)
⑩ 匾文(biǎn) 扁舟(piān) 褊狭(biǎn) 偏旁(piān) 蹁跹(pián)
⑪ 巨擘(bò) 真挚(zhì) 风驰电掣(chè) 提纲挈领(qiè)
⑫ 制裁(cái) 栽种(zāi) 装载(zài) 截住(jié)
⑬ 嘈杂(cáo) 糟蹋(zāo) 漕运(cáo)
⑭ 金钗(chāi) 树杈(chà) 河汊(chà)
⑮ 羼杂(chàn) 孱弱(chán) 潺潺(chán)
⑯ 趁机(chèn) 殄灭(tiǎn) 诊∙断(zhěn)
⑰ 叱咤(chì) 匕首(bǐ) 讹诈(é)
⑱ 不啻(chì) 根深蒂固(dì) 真谛(dì)
⑲ 痴迷(chī) 踟蹰(chí)
⑳ 舂米(chōng) 椿树(chūn)
21 崇高(chóng) 鬼鬼祟祟(suì)
22 惆怅(chóu) 绸缪(chóu) 雕塑(diāo)
23 相形见绌(chù) 手拙(zhuō) 咄咄逼人(duō)
24 揣∙摩(chuǎi) 湍∙急(tuān) 踹∙门(chuài)
25 椽子(chuán) 缘分(yuán) 不容置喙(huì)
26 创伤(chuāng) 凄怆(chuàng) 踉跄(qiàng)
27 啜泣(chuò) 辍学(chuò) 点缀(zhuì)
28 葱茏(cōng) 恍惚(hū)
29 猝然(cù) 憔悴(cuì) 纯粹(cuì) 鞠躬尽瘁(cuì)
30 催促(cuī) 摧毁(cuī) 璀璨(cuǐ)
31 忖度(cǔn) 肘子(zhǒu)
32 嘀咕(dí) 摘抄(zhāi)
33 河堤(dī) 醍∙醐(tí)
34 沉淀(diàn) 破绽(zhàn) 金锭(dìng)
35 险象迭生(dié) 跌宕(diē)
36 恫吓(dòng) 胴体(dòng) 桐油(tóng)
37 妒忌(dù) 掩护(hù)
38 打盹儿(dǔn) 混沌(dùn) 迟钝(dùn)
39 堕落(duò) 坠落(zhuì)
40 额定(é) 上颌(hé) 颔联(hàn)
41 遏制(è) 喝水(hē) 谒见(yè) 渴望(kě)
42 乏味(fá) 广泛(fàn) 砭骨(biān)
43 珐琅(fà) 法律(fǎ) 祛除(qū)
44 幡然(fān) 三番五次(fān) 翻身(fān)
45 梵文(fàn) 焚烧(fén) 贪婪(lán)
46 沸腾(fèi) 仿佛(fú) 拂晓(fú)
47 狂吠(fèi) 风声鹤唳(lì) 畎亩(quǎn)
48 讣告(fù) 仆人(pú) 赴汤蹈火(fù)
49 篇幅(fú) 辐射(fú) 副本(fù)
50 百舸争流(gě) 呵护(hē) 坎坷(kě)
51 大动干戈(gē) 游弋(yì) 讨伐(fá)
52 蛤蜊(gé) 哈达(hǎ) 饸饹(hé)
53 脖颈(gěng) 自刭(jǐng) 径直(jìng)
54 曲肱而枕(gōng) 宏大(hóng)
55 藏污纳垢(gòu) 邂逅(hòu)
56 日无暇晷(guǐ) 既往不咎(jiù)
57 骸骨(hái) 骇然(hài) 弹劾(hé) 言简意赅(gāi) 垓心(gāi)
58 沆瀣一气(hàng) 引吭高歌(háng)
59 囫囵(hú) 囹圄(líng)
60 豢养(huàn) 债券(quàn)
61 膏肓(huāng) 盲人(máng)
62 麾下(huī) 摩擦(mó) 魔鬼(mó)
63 讳疾忌医(huì) 纬度(wěi) 违反(wéi)
64 后悔(huǐ) 教诲(huì) 隐晦(huì) 侮辱(wǔ)
65 矿产(kuàng) 旷达(kuàng) 粗犷(guǎng)
66 诨号(hùn) 浑然(hún)
67 霍乱(huò) 甘霖(lín) 雨雪霏霏(fēi)
68 成绩(jì) 浸渍(zì) 债务(zhài)
69 犄角(jī) 绮丽(qǐ) 掎角之势(jǐ)
70 箕踞(jī) 豆萁(qí) 棋逢对手(qí)
71 羁绊(jī) 勒索(lè)
72 汲取(jí) 趿拉(tā) 吸收(xī)
73 棘手(jí) 辣椒(là)
74 记录(jì) 妃嫔(fēi) 杞人忧天(qǐ)
75 伎俩(jì) 岐山(qí) 歧视(qí)
76 贫瘠(jí) 脊梁(jǐ)
77 舟楫(jí) 缉拿(jī) 开门揖盗(yī)
78 汗流浃背(jiā) 脸颊(jiá) 豆荚(jiá)
79 笺注(jiān) 饯别(jiàn) 浅薄(qiǎn) 栈桥(zhàn)
80 缄默(jiān) 箴言(zhēn) 碱荒(jiǎn)
81 渐染(jiān) 惭愧(cán) 崭新(zhǎn)
82 僭越(jiàn) 谮言(zèn)
83 借鉴(jiàn) 錾花(zàn) 书签(qiān)
84 打醮(jiào) 礁石(jiāo) 僬侥(jiāo)
85 地窖(jiào) 窑洞(yáo)
86 发酵(jiào) 教育(jiào) 咆哮(xiào)
87 缴纳(jiǎo) 檄文(xí) 激动(jī)
88 诘问(jié) 狡黠(xiá) 拮据(jié)
89 解放(jiě) 松懈(xiè) 邂逅(xiè)
90 戒备(jiè) 告诫(jiè) 机械(xiè)
91 浸渍(jìn) 侵略(qīn) 寝食不安(qǐn)
92 情不自禁(jīn) 胸襟(jīn) 噤若寒蝉(jìn)
93 警诫(jǐng) 敬爱(jìng) 引擎(qíng)
94 内疚(jiù) 棺柩(jiù) 针灸(jiǔ) 脍炙人口(zhì)
95 沮丧(jǔ) 咀嚼(jǔ)
96 循规蹈矩(jǔ) 火炬(jù) 距离(jù)
97 镌刻(juān) 隽永(juàn) 携带(xié)
98 诡谲(jué) 橘子(jú) 鹬蚌相争(yù)
99 竣工(jùn) 险峻(jùn) 俊俏(jùn)
100 感慨(kǎi) 气概(gài) 灌溉(gài)
101 鸟瞰(kàn) 勇敢(gǎn) 橄榄(gǎn)
102 窠臼(kē) 包裹(guǒ) 巢穴(cháo)
103 缂丝(kè) 革除(gé) 靺鞨(mò)
104 溘然长逝(kè) 磕头(kē) 瞌睡(kē)
105 铿锵(kēng) 悭吝(qiān)
106 脍炙人口(kuài) 市侩∙(kuài) 刽子手(guì)
107 岿然不动(kuī) 归来(guī)
108 魁梧(kuí) 魅力(mèi)
109 跬步(kuǐ) 硅谷(guī) 洼陷(wā)
110 喟然长叹(kuì) 称谓(wèi) 猬集(wèi)
111 轮廓(kuò) 城郭(guō)
112 奶酪(lào) 贿赂(lù)
113 羸弱(léi) 赢利(yíng) 嬴政(yíng)
114 莅临(lì) 位置(wèi) 斗笠(lì)
115 奴隶(lì) 棣棠(dì) 逮捕(dài)
116 潋滟(liàn) 收敛(liǎn) 签名(qiān) 眼睑(jiǎn) 入殓(liàn)
117 嘹亮(liáo) 潦草(liáo) 瞭望(liào)
118 勠力(lù) 戳穿(chuō)
119 联袂(mèi) 诀别(jué) 抉择(jué) 决心(jué)
120 妩媚(mèi) 门楣(méi) 峨眉(méi)
121 糜烂(mí) 萎靡(mǐ)
122 缅怀(miǎn) 沉湎(miǎn) 腼腆(miǎn)
123 泯灭(mǐn) 睡眠(mián) 抿嘴(mǐn)
124 荒谬(miù) 寂寥(liáo) 纰缪(miù)
125 蓦然回首(mò) 开幕(mù) 招募(mù) 暮色(mù)
126 囊括(náng) 襄助(xiāng)
127 阻挠(náo) 围绕(rào) 骁勇(xiāo) 侥幸(jiǎo)
128 蔫巴(niān) 嫣红(yān) 心不在焉(yān)
129 狞笑(nínɡ) 拧巴(nǐnɡ) 泥泞(nìnɡ)
130 执拗(niù) 山坳(ào) 黝黑(yǒu)
131 驽马(nú) 剑拔弩张(nǔ) 妻孥(nú)
132 虐待(nüè) 戏谑(xuè)
133 偶然(ǒu) 向隅(yú) 耦合(ǒu)
134 滂沱(pānɡ) 磅礴(pánɡ) 傍晚(bànɡ) 榜样(bǎnɡ)
135 喷泉(pēn) 愤怒(fèn) 偾事(fèn)
136 骈文(pián) 胼胝(pián) 饼干(bǐnɡ)
137 饿殍(piǎo) 俘虏(fú) 漂浮(fú)
138 频繁(pín) 濒临(bīn)
139 神祇(qí) 胼胝(zhī)
140 修葺(qì) 鹿茸(rónɡ)
141 倩影(qiàn) 靖边(jìnɡ) 蜻蜓(qīnɡ)
142 罪愆(qiān) 敷衍(yǎn)
143 锲而不舍(qiè) 契约(qì) 楔子(xiē)
144 倾诉(qīnɡ) 顷刻(qǐnɡ)
145 富饶(ráo) 绕行(rào) 浇水(jiāo)
146 冗长(rǒnɡ) 虎视眈眈(dān)
147 歃血为盟(shà) 锸子(chā) 穿插(chā)
148 赡养(shàn) 蟾蜍(chán) 瞻仰(zhān)
149 半晌(shǎnɡ) 饷银(xiǎnɡ)
150 海市蜃楼(shèn) 嘴唇(chún) 辰光(chén)
151 莘莘学子(shēn) 桑梓(zǐ) 含辛茹苦(xīn)
152 腐蚀(shí) 浑浊(zhuó) 蜡烛(zhú)
153 舐犊之情(shì) 纸张(zhǐ) 中流砥柱(dǐ)
154 倏忽(shū) 悠闲(yōu) 生死攸关(yōu)
155 吸吮(shǔn) 允许(yǔn) 猃狁(yǔn)
156 闪烁(shuò) 瓦砾(lì) 众口铄金(shuò)
157 抖擞(sǒu) 搂抱(lǒu) 渊薮(sǒu)
158 追溯∙(sù) 朔∙方(shuò) 塑∙造(sù)
159 坍塌(tān) 丹心(dān)
160 绦虫(tāo) 洗涤(dí)
161 千里迢迢(tiáo) 沼气(zhǎo) 招呼(zhāo)
162 剪贴(tiē) 字帖(tiè) 砧板(zhēn)
163 如火如荼(tú) 茶叶(chá)
164 绾结(wǎn) 宾馆(ɡuǎn) 盖棺论定(ɡuān)
165 逶迤(wēi) 倭寇(wō) 推诿(wěi)
166 维护(wéi) 帷幕(wéi)
167 斡旋(wò) 翰林(hàn) 擀面杖(ɡǎn)
168 梧桐(wú) 觉悟(wù) 语言(yǔ)
169 怃然(wǔ) 抚摸(fǔ) 妩媚(wǔ)
170 白皙(xī) 暂时(zàn) 清晰(xī)
171 膝盖(xī) 油漆(qī)
172 装卸(xiè) 防御(yù)
173 挑衅(xìn) 河畔(pàn) 拌嘴(bàn)
174 和煦(xù) 照耀(zhào) 熙熙攘攘(xī)
175 自诩(xǔ) 羽毛(yǔ) 栩栩如生(xǔ)
176 玄妙(xuán) 琴弦(xián) 泫然泪下(xuàn)
177 绚烂(xuàn) 询问(xún) 徇私枉法(xùn)
178 渲染(xuàn) 喧哗(xuān) 权势煊赫(xuān)
179 揠苗助长(yà) 偃旗息鼓(yǎn) 围堰(yàn)
180 打烊(yànɡ) 榜样(yànɡ) 洋溢(yánɡ)
181 逶迤(yí) 拖拉(tuō)
182 怡然(yí) 贻误(yí) 百战不殆(dài) 饴糖(yí)
183 肄业(yì) 放肆(sì) 规律(lǜ)
184 荣膺(yīnɡ) 雄鹰(yīnɡ) 赝品(yàn)
185 迂腐(yū) 纡徐(yū) 长吁短叹(xū)
186 城垣(yuán) 绵亘(ɡèn) 恒心(hénɡ)
187 艺苑(yuàn) 宛转(wǎn) 委婉(wǎn)
188 眩晕(yùn) 荤菜(hūn) 龙车凤辇(niǎn)
189 赃物(zānɡ) 肮脏(zānɡ) 树桩(zhuānɡ)
190 叱咤(zhà) 姹紫嫣红(chà)
191 精湛(zhàn) 勘探(kān) 狼狈不堪(kān)
192 桂棹(zhào) 追悼(dào) 阔绰(chuò)
193 缜密(zhěn) 嗔怪(chēn) 慎重(shèn) 镇静(zhèn)
194 怔怔(zhènɡ) 症状(zhènɡ) 征服(zhēnɡ)
195 胡诌(zhōu) 谄媚(chǎn) 雏形(chú)
196 猪倌(zhū) 诸位(zhū) 江渚(zhǔ)
197 拖拽(zhuài) 摇曳(yè) 跩行(zhuǎi)
198 烧灼(zhuó) 斟酌(zhuó) 芍药(sháo)
199 编纂(zuǎn) 计算(suàn) 篡权(cuàn)
200 愧怍(zuò) 欺诈(zhà) 咋舌(zé)
大同话“愣仡侃脀(怔)”
王端
大同人形容某人傻了吧唧,做事不动脑子,鲁莽愚痴,常说这人“愣七砍正”。这基本上是记音,因为除了“愣”能对上,其他三个字,完全不知所以。网络上的写法千奇百怪,也不足为奇。
我的基本看法是,“愣七砍正”应作“愣仡侃脀(怔)”。
这是一组同义词、近义词的组合。语言学上有聚合规则,自然、社会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相反的词语,经常以成双成对的方式呈现,小学生天天都做这样的作业。关系稍远一点,但组合时常常搭伴,为提高交流效率,也以简省的方式搭伴,像“马大哈”,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简省组合,三组词是同义近义关系。“喜大普奔”是
“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相似相类组合。形容矿工常用“傻大黑粗”,形容工作常用“急难险重”“摸爬滚打”。这些与“愣仡侃脀”有相同的生成原理。
“愣”,愣子、愣头青、愣汉、愣神、愣头愣脑,用这字确凿无疑。
“仡”,先按下暂停。
“侃”,刚直义。许多时候,所谓的愣子并不是真傻,不聪明,而是激于义愤,人格高尚,该出手时就出手,是真正的勇烈之辈。国学大师黄侃,字季刚,一辈子就跟各路好汉互怼,绝不退让。
“脀读“zheng”(一声),现在一般的解释是盛放在俎上的祭肉。但《说文解字》最初的解释是“騃也”。“騃”,两个读音,一读“si”(四声),表马儿勇壮,如“马行仡仡”。一读“ai”(二声),与呆头呆脑、呆子、呆傻的“呆”是异体字,过去读“ai”(二声),现在读“dai”(一声)(呆板,过去读aiban,现在读daiban)。这字还有个异体字“獃”,从犬,就是刚生下的一窝小狗,呆萌可爱、傻傻分不清的样子。
段玉裁对这些表呆傻的字很感兴趣,说“騃取壮义,凡肥者多痴,故方言曰痴騃”。这“痴騃”就是“痴呆”。我们现在说痴呆,一是拿动物出气,如笨猪、蠢驴、傻狗、木鸡。一是拿胖子开涮,如傻大黑粗、肥猪、脑满肠肥等。
但“脀”字的后续发展并不好,宋朝编《广韵》,还说“脀”是“痴貌”。后来,这个字几乎成为死字。到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这字就被“怔”代替。
“怔”,读一声时,表惊恐,如怔忡、怔忪等。读四声时,就是发愣、发呆。“我一看诊断书,顿时怔住了,不敢对他明说”。双音词有“怔怔”,如“怔怔地站着”。“愣怔”,表发呆地直视,发愣,如“愣怔着眼睛”。考虑到语言文字的现实发展,“愣仡侃脀”可写作“愣仡侃怔”
现在放开暂停键,说“仡”。
“仡”,两个读音,“ge”音无关。读“yi”(四声),从人,表人很勇壮。与“騃”音义接近,故“騃”的原义就是“马行仡仡也”。“仡仡”,就是马或人,高大、强壮、勇敢,用现代话说,就是“杠杠的”。外形上的勇壮,与“侃”内在的“刚直”自然相随。
最后一个问题,大同话读的是“愣七砍正”,“仡”,意思对,音不对。我考虑可能有以下原因。秀才先生教近义词“愣、仡、侃、脀(怔)”时自己没有读对标准音,读了半边,毕竟“仡”字从“乞”或从“气”,方音读“qi”并不稀奇。二是普通人跟着误读,或不认识瞎读。三是受“七、八”成语、惯用语的影响。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拼八凑、横七竖八,这些含“七、八”的,意思大多不好。大同话虽然不说“愣七八脀(怔)”,但说“愣七八圪脀(怔)”。这“七、八”是填充“愣怔”的。这虽然不是主流,但毕竟对“愣仡侃脀(怔)”读音有牵引作用。
“观”卦玩辞|李宏昀
电影《海上钢琴师》(1998)剧照
“观”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观察”,也可以理解为“让事物呈现”;当名词用时,指的是“观察的成果”,比如“世界观”。本文将以《易经》中“观”卦的爻辞为纲领,玩味一下这个话题:人如何通过观察,形成世界观,从而立身处世,向世界呈现自己。
1.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钱穆先生在生平最后一篇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数日中,专一玩味此一观念,而有澈悟,心中快慰,难以言述。”
因为有所“澈悟”,眼中的世界变得新鲜;这“新鲜”相通于儿童的“懵懂”,所以我用这一段来对应“童观”。
“小人无咎”:即便是“小人”(无论地位眼界多么有限),能够在懵懂中有所领悟,以新鲜的眼光观察世界,总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君子吝”:“吝”在这里表示“还不够”。倘若是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那么他应当把这样的“澈悟”看成起点,而非终点。
2. “六二,窥观,利女贞。”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是一位出生在船上、从未离船登过岸的天才钢琴师。某一天,他决定离开船,到陆地上去,因为他恋上了一位少女。
船靠岸了,大家和钢琴师拥抱,挥手告别。他走到舷梯中央,距离陆地只有十几步路——这时他忽然站住了。他怔怔地望向那城市,那楼宇街道人群。尘世的烟火接着云天,鸟在其间飞翔。然后,他嘴角微微上扬,脱下帽子往外一甩——帽子颤颤地落回到水面上。钢琴师像是松了口气似的,转过身往船上走去,再不回顾。
直到生命即将终了,钢琴师才向朋友吐露了当时没有踏上陆地的原因:
“并不是我看到的东西令我停下了脚步,麦克斯。令我停下脚步的,是我所没有看到的,明白吗?我所没有看到的……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街道,除了尽头,什么都有……可那里没有尽头。我看不到的,是我下船之后的未来,我看不到世界的尽头。
用钢琴打比方,钢琴键就是有始有终的。你很清楚明了地知道钢琴一共八十八个键,没人能提出异议,没有无限的因素在里边。你自己才是无限的主导,在那些钢琴键上,你演奏出的音乐千变万化——我喜欢这样,我只能过这样的生活。你把我弄到那跳板上,然后你忽然扔给我一个有着成千上万个琴键的键盘,这就是我没法下船的原因,麦克斯!因为它们无穷无尽……如果键盘无穷无尽的话,那么在上面演奏音乐是不可能的……你没法站到合适的位置上,因为那是上帝的钢琴。
我出生在这条船上,我已经和世界擦身而过了……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过于美丽的女人,太漫长的旅途,太浓烈的香水。它是我不会弹奏的曲子……我永远不能离开这艘船。”
“窥观”:就是有局限的观察。
“利女贞”:倘若你明白自己的局限,并且外部世界的秩序还靠得住,使得你可以一直待在你自己游刃有余的小世界里,那么情况还不坏。
3. “六三,观我生,进退。”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是李白《与韩荆州书》的开篇。在下文中,李白把荆州长史韩朝宗比拟成周公:“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并且把自己夸得天上少有地下无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希望韩朝宗把自己推荐给朝廷,好有机会“脱颖而出”。
在一篇攀附权贵的应用文中,谈吐得那么阔气,足见李白气概不凡。不过,李白最多只是做出了“平视王侯”的姿势,事实上明摆着是他有求于王侯;比起《战国策》中的颜斶,差距明显: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
斶亦曰:“王前!”
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接下来颜斶侃侃而谈:齐国君王的头颅,曾经被秦国重金求购,人人都可以尝试去把它砍下来;而靠近贤士柳下季的坟墓,是要被砍头的。可见活着的君王的头颅,还不如死去的贤士的坟墓尊贵。王者失去士人就会有灾祸,得到士人才有可能成功。
听了这样一番大道理,齐宣王表示心悦诚服,试着用荣华富贵笼络颜斶做自己的老师。可是颜斶不为所动,表示宁可“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对齐宣王拜了两拜,飘然离去。
当然,颜斶这样一个理想形象很可能是《战国策》的创造,但创造是有根据的。战国时代,列国之间已经启动内卷式竞争;君主们确实需要担心自己在竞争中失败乃至身死,而士人们尚有在列国之间挑选舞台的余裕。颜斶可以“笑傲王侯”,他的底气就来自对于整个天下格局的理解、判断。而李白那个时代的天下格局,显然和战国时代完全不同。
“观我生,进退”:观察我和世界的关系,理解整体格局,以决定自己的出处进退;在客观形势许可的范围内,争取做到不卑不亢。
4.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对于君子来说,从哪里获取自己的基本生存资源,是需要考虑的;而“出仕”,则意味着从国家获取资源。哪些情况下可以“出仕”?《孟子·告子下》中有一段专门回答这个问题: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这里讨论了三种情况。一、可以实行自己的主张。二、虽然实行不了自己的主张,但是受到礼遇。三、“行道”和礼遇都谈不上,但是有碗饭吃,“免死而已”。自己究竟处于何种境地?对此有了清楚的判断之后,君子可以自主选择“就之”或“去之”。关键在于,不要抱有非分的幻想。比如,明明是在“免死而已”的处境,却自以为有“行道”的资格,这就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没有好好地“观国之光”。
“用宾于王”:在君主面前担当“宾客”的身份。无论在何种处境下出仕,君子永远以客人自居;这意味着他始终拥有自主性,他的“根”不在庙堂之中。这份底气从何而来?请看下文。
5.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关于古希腊历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商务印书馆吴寿彭译)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轶事:
世人曾经轻侮泰勒斯以哲学见称而贫困得几乎难以自给,讥笑哲学并非救贫的学问。某年冬,他凭星象学预测明年夏油橄榄将获丰收,于是把自己所有的一些资金,完全交给启沃岛和米利都城的各油坊作为订金,租得了各油坊的榨油设备;这时谁都不去同他竞争,订定的租金很低。收获季节来临,需要榨油的人一时纷纷到各油坊,谁都愿意照他所要求的高额支付榨油设备的租金。他由此获得大量金钱,向世人证明哲学家不难致富,只是他的志趋却不在金钱。
“观我生,君子无咎”:观察自己所在的时空,从中看到生机,这就是君子自主的底气所在。
向世人呈现自己的生活,开阔世人的眼界,这也是尽哲人的本分。
6.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在《潘雨廷先生谈话录》中,潘先生曾这样说起自己的老师之一薛学潜先生:
二十年前薛先生早就看出:化纤出来,当时虽然贵,服装问题已解决。现在的情形完全可见,人们服装翻花样全从此出来。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大问题,衣解决了,食还没解决。美国一个农民可养活二十人(大意),其他国家相距甚远。然而一旦能人工合成粮食(氨基酸),社会还会大变。(1986年3月27日)
“观其生,君子无咎”:从“观我生”到“观其生”,这是从“有我”到“无我”。让天地众生如其所是地呈现,并留意其中的关键节点,这是“藏天下于天下”(《庄子·大宗师》)。
现在可以回到“观”卦的卦辞: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盥”是在祭祀前洗手,“荐”是将祭品奉献。献祭尚未开始的时候,“有孚颙若”,诚意满满。
正心诚意,这就是“观”的起点。
作者:李宏昀
编辑:钱雨彤
大同话“愣仡侃脀(怔)”
王端
大同人形容某人傻了吧唧,做事不动脑子,鲁莽愚痴,常说这人“愣七砍正”。这基本上是记音,因为除了“愣”能对上,其他三个字,完全不知所以。网络上的写法千奇百怪,也不足为奇。
我的基本看法是,“愣七砍正”应作“愣仡侃脀(怔)”。
这是一组同义词、近义词的组合。语言学上有聚合规则,自然、社会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相反的词语,经常以成双成对的方式呈现,小学生天天都做这样的作业。关系稍远一点,但组合时常常搭伴,为提高交流效率,也以简省的方式搭伴,像“马大哈”,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简省组合,三组词是同义近义关系。“喜大普奔”是
“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相似相类组合。形容矿工常用“傻大黑粗”,形容工作常用“急难险重”“摸爬滚打”。这些与“愣仡侃脀”有相同的生成原理。
“愣”,愣子、愣头青、愣汉、愣神、愣头愣脑,用这字确凿无疑。
“仡”,先按下暂停。
“侃”,刚直义。许多时候,所谓的愣子并不是真傻,不聪明,而是激于义愤,人格高尚,该出手时就出手,是真正的勇烈之辈。国学大师黄侃,字季刚,一辈子就跟各路好汉互怼,绝不退让。
“脀读“zheng”(一声),现在一般的解释是盛放在俎上的祭肉。但《说文解字》最初的解释是“騃也”。“騃”,两个读音,一读“si”(四声),表马儿勇壮,如“马行仡仡”。一读“ai”(二声),与呆头呆脑、呆子、呆傻的“呆”是异体字,过去读“ai”(二声),现在读“dai”(一声)(呆板,过去读aiban,现在读daiban)。这字还有个异体字“獃”,从犬,就是刚生下的一窝小狗,呆萌可爱、傻傻分不清的样子。
段玉裁对这些表呆傻的字很感兴趣,说“騃取壮义,凡肥者多痴,故方言曰痴騃”。这“痴騃”就是“痴呆”。我们现在说痴呆,一是拿动物出气,如笨猪、蠢驴、傻狗、木鸡。一是拿胖子开涮,如傻大黑粗、肥猪、脑满肠肥等。
但“脀”字的后续发展并不好,宋朝编《广韵》,还说“脀”是“痴貌”。后来,这个字几乎成为死字。到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这字就被“怔”代替。
“怔”,读一声时,表惊恐,如怔忡、怔忪等。读四声时,就是发愣、发呆。“我一看诊断书,顿时怔住了,不敢对他明说”。双音词有“怔怔”,如“怔怔地站着”。“愣怔”,表发呆地直视,发愣,如“愣怔着眼睛”。考虑到语言文字的现实发展,“愣仡侃脀”可写作“愣仡侃怔”
现在放开暂停键,说“仡”。
“仡”,两个读音,“ge”音无关。读“yi”(四声),从人,表人很勇壮。与“騃”音义接近,故“騃”的原义就是“马行仡仡也”。“仡仡”,就是马或人,高大、强壮、勇敢,用现代话说,就是“杠杠的”。外形上的勇壮,与“侃”内在的“刚直”自然相随。
最后一个问题,大同话读的是“愣七砍正”,“仡”,意思对,音不对。我考虑可能有以下原因。秀才先生教近义词“愣、仡、侃、脀(怔)”时自己没有读对标准音,读了半边,毕竟“仡”字从“乞”或从“气”,方音读“qi”并不稀奇。二是普通人跟着误读,或不认识瞎读。三是受“七、八”成语、惯用语的影响。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拼八凑、横七竖八,这些含“七、八”的,意思大多不好。大同话虽然不说“愣七八脀(怔)”,但说“愣七八圪脀(怔)”。这“七、八”是填充“愣怔”的。这虽然不是主流,但毕竟对“愣仡侃脀(怔)”读音有牵引作用。